1. 電影《教父》里的教父小兒子麥克是個渣男嗎
我的他在電影教父裡面教父的小兒子邁克不是一個渣男,在教父這部電影之中,邁克爾遇到了一見鍾情的女孩子,然後就馬上的娶她回家,而且以他的實力完全可以擁有很多女子為他神魂顛倒,心甘情願的和他在一起,但是他從來沒有這樣做。
他一直是一個非常鍾情於他的妻子的人,而且他非常的尊重他的妻子,我看來邁克並不是一個渣男。
2. 為何《教父》中,邁克一定要殺掉弗雷多
這其實是一個取捨。麥克是教父,是柯里昂家族的首領。他必須保證家族利益至上的標准。而傳統黑幫模式下,教父是絕對權威,其他人不可以無理由挑戰,尤其是佛雷多的行為已經嚴重影響麥克的計劃和家族利益。
在教父第二部中,麥克當上教父,他的哥哥弗雷多自然成了左膀右臂,然而弗雷多是爛泥扶不上牆,又無能又愚蠢,多次被人利用,最後竟將殺手招到了麥克身邊。還好麥克機警,否則家族可能再次遭遇滅頂之災,麥克知道弗雷多參與太多家族事務,容易被有心人盯上是家族的心腹大患,於是調弗雷多去做一些不重要的工作,然而弗雷多又心生怨念,對麥克不滿。
最終讓麥克下定決心的就是弗雷多對麥克起了殺心,在古巴的時候強尼歐拉說不認識弗雷多,但是在夜總會的時候弗雷多居然蠢到說這里強尼歐拉帶他來過,暗中與敵人勾結,很明顯弗雷多已經對麥克起了殺心,背叛家族是麥克的死穴,麥克在舞會上說出了那句經典的台詞:你傷透了我的心。
3. 《飛越瘋人院》中麥克有很多好機會逃跑,為什麼沒有逃跑而到最後落到死在瘋人院里,有什麼隱喻嗎
幫你找了兩篇賞析、解析文章
《飛越瘋人院》的主題解析
敦賢
《飛越瘋人院》是美國聯美影片公司、幻想影片公司1975年聯合攝制的一部選材奇特、驚心動魄、主題深刻的影片。該片公映之後好評如潮,該片獲得了1975年第4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5項獎;當年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最佳劇本、最佳新人表演6項獎;英國影視藝術學院最佳影片、導演、男女演員、男配角、剪輯6項獎。
該影片主題立意的多解、多層次,是造成影片轟動效應的重要緣由。我們認為該片可以從三個不同的層面來對它進行讀解。
首先,影片表現的揭密性主題:
如果僅從表面敘事層面看,《飛越瘋人院》講述發生在一家精神病院里的一出帶有悲劇色彩的鬧劇。
《飛越瘋人院》改編自美國作家肯·克西發表於1962年的小說《飛躍布穀鳥巢》。據說作者肯·克西為了撰寫博士論文,曾在精神病院里擔任過一段時間的管理員,對瘋人院的治療方法頗有微詞。改編成電影後的《飛越瘋人院》擁有一個完備、寫實的影像體系,我們完全有理由將它看做一部揭密性的影片,它採用了現實主義甚至自然主義的手法,真實地再現了精神病院里的種種醜陋現象,揭開了美國警方與精神病院暗中勾結,打著人道主義旗號殘酷迫害不服管教的犯人的黑幕。名為「精神病院」實為懲戒性監獄,其治療方式除抑制思維能力、行為能力的鎮靜葯外,還有電擊,武力強制,直至切除人的腦白質。作為心理治療的「獨特手段」則是每人當眾陳訴「入院」原因,自揭瘡疤隱私,把一個人最後的一點自尊和尊嚴盪滌干凈,使你無地自容無處逃遁。日常管理手段高張「民主」,但對「民主」有最後解釋權的管理者的權威則不允許任何人稍有冒犯!米洛斯·福爾曼在奧斯卡頒獎典禮致辭時說:「我在精神病院里的時間比誰都長!」一個專制又自戀的政權,對付異思異行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指其為精神病,押進瘋人院,這樣既可避免專制的惡名,又可收壓制反對聲音之奇效。
本片充滿使人毛骨驚然的恐怖氣氛,尤其是結局部分省略了麥克墨菲被「治療」的過程而突然出現「治療」的後果,令人不寒而慄。作品引發人無盡的思考和聯想,一個人在現代社會的生存權利和生存慾望,為某些人一再張揚的民主、自由對社會個體究竟有多少現實意義?
其次,影片表現的政治主題:
這部「寓言性」的影片無疑具有鮮明的政治隱喻色彩和嚴峻的社會批判精神。要理解它的「政治」寓意,當然應該把影片置了產生它的獨特的時代文化語境中去。因為「重要的是講述話語的年代」--20世紀70年代正值席捲全球的反文化的青年文化運動接近尾聲之際,所以影片對這一場運動頗有總結和尾聲的意味。它通過瘋子中的「另類」麥克默菲與體制的對立沖突和破壞,體現了美國青年反權威、反體制的造反精神。有人在評價這部小說時曾說過:「它宣布:瘋狂是合理的,而生活在當代社會中倒真是一種瘋狂。」無疑,這一中肯的評價也適用於影片。如同影片片名所含蓄暗示的,「瘋人院」本身就是一個喻體,它是現代以「民主」旗號廣相招睞實則專制橫行的美國病態社會的象徵與縮影,護士長拉奇德和醫護們就是美國社會的統治者和幫凶,主人公麥克默菲就是反抗美國現行制度的英雄,而病員就是受苦受難的美國勞動人民。麥克默菲的斗爭雖然失敗了,但畢竟有人並還將有人勇敢地、成功地飛越瘋人院。影片通過具有荒誕色彩和假定性意味的故事,以近乎鬧劇的形式,表達了一些具有存在主義意味和後現代主義傾向的復雜主題意蘊,諸如理性與非理性的相對性、社會與個人的矛盾、壓抑與反抗、關於「瘋狂」的話語權力等等。
最後,影片表現的文化主題:
把該片當做一個關於社會文化的寓言來讀解影片,或許更能接近編導的本意,也更便於理解劇作深刻的思想。影片導演米洛斯·福爾曼出生在捷克,在布拉格從事電影導演工作時就因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而被國際社會認定為「捷克電影新浪潮」的主將。他在遭到了蘇聯佔領軍的迫害後,去西歐過了一段時間的流亡生活,後來移居美國。在談到《飛越瘋人院》的創作意圖時,福爾曼說過這樣的話:「無論什麼社會都有同樣的問題,由於今天社會已經高度組織化了,因此,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無論是民主制度還是君主制度,都有一個個人如何接受那制度的問題。統治者總是竭力維護自己的權力。」①
在瘋人院里,乍一看似乎一切都井井有條,合乎人道和理性:光線柔和,吃葯時放著輕柔的音樂,病人在裡面似乎無憂無慮。而這一切,都因為麥克默菲的突然闖入而招致質疑。麥克默菲發自天性的無拘無束的個性與瘋人院對個性的鉗制與扼殺是格格不久的。麥克默菲讓病人們體會戶外陽光的美妙,與女性在一起的樂趣,在反抗壓抑的生命沖動之下自我覺醒的力量。
麥克默菲(包括酋長)代表的是一種反體制的、充滿著壓抑不住的生命活力的異端或另類的文化,以護土長拉齊德小姐及其背後的整個瘋人院為代表則隱喻了標榜「現代文明」的體制社會。護土長拉齊德小姐像母親一樣「責無旁貸」地監護和管教著病人們,她總是那麼的一副真理在握、勝券在手的神態,彷彿是受命於天的所謂社會理性和道德規范的化身。
尤其是在影片中表現的拉齊德與比利的關系,活脫是不無扭曲的母子關系的一種隱喻。拉齊德總以類似母親的角色和未成年者監護人的身份出現在比利面前。而且在她看來,比利只有永遠處於她的監護和控制之下,才是正常的,否則就是犯錯誤。所以拉齊德似乎是一個視孩子的長大為錯誤、自私而邪惡的母親。而比利也活脫是一個正處於青春期的萌動之中的少年,尤其是他的羞澀、口吃、孱弱,而他在聖誕夜與女性相處而完成了「成年禮」之後,竟奇異地恢復了語言的功能,而且出奇地具備了一個成熟男性的幽默、風趣和氣度。但這一次由麥克默菲精心製造的難能可貴的「成年」契機很快就在拉齊德的冷峻而威嚴的責問中被扼殺了,重新變成了那個害怕母親懲罰的未成年孩子——比利甚至因為恐懼和內疚而自殺。拉齊德還是使用了無往不勝的「母愛」的殺手鋼:「想想如果你媽媽知道了會怎樣?」
當然解析該片的關鍵,還是要認識片中人物「酋長」的象徵意義。「酋長」是一個健康、強壯。生命力極其旺盛的印第安人,他是硬被別人送進瘋人院來的幾個人之一。他足智多謀,會裝聾作啞;他力大如牛,能搬起別人挪動不了的噴水石墩;他對瘋人院里的制度、規章和以拉奇德為首的管理者深惡痛絕,但他既不像麥克默菲那樣莽撞、蠻干,又不像其他病友逆來順受。他是惟一的成功者,是另一種文化——代表了一種似乎來自於大自然的強悍、粗野、朴實而自然的文化,是沒有受到現代文化污染的原生態文化的象徵。酋長之裝聾作啞、拒絕語言應該看作是為了抗拒「語言的牢籠」背後的那一種權力話語化以及壓抑人性的體制文化的入侵。而且酋長明顯代表了一種文化超越的意向,給壓抑沉悶的影片留下了一個讓觀眾看到希望的亮色。在影片的末尾,力大無窮的酋長搬起了麥克默菲試圖搬起來而沒有成功的大理石噴水池——這毫無疑問是一個意味深長的隱喻——砸破了瘋人院的圍牆,似乎是帶著麥克默菲的願望、理想或者說靈魂沖破了牢籠,飛越了瘋人院――他奔跑時隨風飄起來的長發很好地表現了「飛越」這一視覺意象――回到了原始而野性的大自然。
酋長在片中的表現,傳達了曾經當過捷克「新浪潮」電影主將的導演福爾曼對西方世界的深刻認知和對人生目標的大徹大悟:我們處在一個荒延的同時也是秩序井然的世界中,非理性的反抗必然失敗,而理性地選擇逃避是惟一的、能夠獲得成功的反叛形式。在古老、神秘、原生態的文化面前,浮躁的現代文化有時也不堪一擊。
總之,正因為影片立意的高遠,主題立意的多解、多層次的,它既能滿足普通觀眾窺視高牆深院里的秘密的原始慾望,也能在文化水平較高的觀眾中引起共鳴,從而造成較大的社會反響。
另一種監獄——《飛越瘋人院》賞析
這是家坐落於崇山峻嶺間的精神病院,一條蜿蜒的公路通向外邊。病員們穿著肥大的病號服,閑著無事,在院子里懶洋洋地曬太陽,或三兩個湊在一快,有一搭沒一搭地玩著撲克,倒也輕松自在,日子不難打發。護士長雷契爾是個漂亮迷人的女人,30來歲,豐腴的身子緊裹在大衣褂里,吸引著病員們艷羨的目光,微微發肥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這微笑高深莫測,常常讓病員們不寒而慄,在雷契爾小姐微笑的統治下,病院平靜得像一道空盪盪的走廊。
新病員蘭德爾·麥克默非的到來,打破了醫院昔日的寧靜,麥克默非三十來歲,長得黑黑壯壯,眯縫著的眼睛裡閃著狡黠的光,一進到院子便大喊大叫,摸著病員們光光的腦袋,嘴裡說著些不堪入耳的粗話,見到護士長雷契爾,不僅沒有半絲敬畏,反而多了種挑釁。實際上,麥克默非並沒有精神病,他因打架給送進了勞動拘留營,為了出獄,他只好裝瘋賣傻,結果把自己折騰了進來。雷契爾還是像往常那樣微笑著,只是那微笑中少了些溫柔,而是多了些憤怒,她叫來醫護華盛頓,把麥克默非弄進了病房。
麥克默非像只被困的雄獅,總想找到發泄的突破口。第一次參加雷契爾小姐主持的心理治療座談會,他便提出要修改醫院的作息制度,以便讓病員們觀看世界棒球比賽的實況轉播,作息制度是雷契爾親手制定的,改變作息制度,無疑於動搖她在醫院和病員們心目中的地位,雷契爾極力控制著內心的憤怒,她用冷冷的目光掃視著全場,病員們都趕緊低下了頭,雷契爾突然有了大膽的決定,她讓病員們舉手錶決,贊同或者反對的人數都必須超過半數。麥克默非極力鼓動在座的病員,結果只有老頭兒拉斯微克和小青年比利舉了手,而又聾又啞、身材高大的病員印第安酋長握著拖把,站在走廊里,也偷偷舉了手。麥克默非大受鼓舞,他感激地拍拍印第安酋長的臉,又沖到其他的病房,用他激烈誇張、極具煽動性的言辭攛掇著其它的病員,麥克默非最終勝利了。他和病員們斜躺在椅子上,舒舒服服地觀看棒球比賽,還不時發出陣陣叫好聲。雷契爾小姐站在二樓陽台上,冷冷地打量著病員們的大呼小叫,比賽漸至高潮,雷契爾小姐卻以明天要上街為由,令人關掉了電閘。病員們唉聲嘆氣地鑽入了被窩,只有麥克默非像只狂躁的獅子,大聲咒罵著,他揚言要搬起浴室里的石墩砸碎玻璃逃走,還揚言要一個人溜到街上去看棒球比賽。
不安的夜晚終於過去了,第二天又是個晴朗的日子。麥克默非彷彿忘記了昨日的不快,他抱著籃球,在球上大聲地吆喝,病員們自覺地分成了兩派。高大的印第安酋長站在籃球架下,只需伸伸手,籃球便自動落入網內,麥克默非和酋長配合默契,他們以絕對的優勢戰勝了對手,麥克默非拍著酋長厚厚的肩膀,他倆彷彿已成了患難兄弟。
輪到雷契爾小姐管理的病員們出去遊玩了。一大早,麥克默非和印第安酋長便偷偷溜出病房,來到醫院的鐵柵欄邊,麥克默非踩著酋長的肩膀,翻過柵欄,鑽進了停靠在路邊的汽車里。不一會兒,病友們在雷契爾小姐的帶領下,大呼小叫直奔汽車而來。哧溜一聲,麥克默非踩動油門,汽車箭一般駛向了盤山公路。麥克默非通過汽車的後視鏡,看到雷契爾小姐滿臉的氣急敗壞,這正是他所要的效果。麥克默非吹著口哨,繞道接了女友凱蒂,一同來到碼頭上,病友們早等候在那兒。雷契爾小姐不在,麥克默非很自然成了這里的領導,他駕著小船,帶著病友們駛離了岸邊。病友們爭著搖槳,麥克默非帶了凱蒂,鑽進船棚里,正想好好溫存一番,小船卻像失控的陀螺,在海上滴溜溜轉起來。麥克默非只好撇下女友,親自操起了船槳。病友們在海面上自由地遊玩,他們還撈上了幾條大魚。
麥克默非遭到了嚴厲的處罰,永遠給禁閉在了精神病院。雷契爾小姐還是和往常一樣,不慍不火地笑著,麥克默非嘗到了這笑里的分量,他曾多次質問雷契爾小姐為什麼要給他這樣的處罰,可都像拳頭擊在棉花上,毫無反應,甚至連他的同室病友,在這微笑的支配下,也異口同聲地承認他們是自願進來的。麥克默非還被剝奪了吸煙的權利,他最終忍無可忍,用拳頭砸碎了雷契爾小姐辦公室里的破璃,拿起桌上的香煙,抽了起來。雷契爾依然平靜地笑著,醫護華盛頓一拳擊倒了麥克默非,印第安酋長上來救助,也給擊倒在地。雷契爾指揮醫護們把兩人送進了電療室。強烈的電流讓麥克默非老實多了,他和印第安酋長並排坐在電療室的長椅上,酋長突然笑出了聲,麥克默非才發現酋長原來既不是聾子,也不是啞巴,他僅僅為了逃避醫院的迫害,才偽裝成了聾啞人。印第安酋長不僅騙過了醫生,騙過了狡猾的護士長,甚至還騙過了麥克默非本人,兩人摟在一起,得意地笑起來。
麥克默非表面上比先前老實沉默多了,而實際上,他在努力尋找一切可能出逃的機會。一天晚上,麥克默非趁黑人值班員沃倫出去關門之機,溜進值班室,給女友凱蒂打了電話,還偷走了沃倫的鑰匙。只一會兒,凱蒂開了車,帶了好友露絲,來到病人院。露絲是個妓女,在黑人沃倫面前,表現得風情萬種,沃倫摟著露絲,還有麥克默非送給他的美酒佳釀,到自己房裡快活去了。麥克默非叫醒了所有的病友,大夥來到了病院的大廳,大廳里擺滿了美酒、食物,漂浮著他們早已久違的音樂,喝著酒,嚼著食物,病員們又蹦又跳,儼然在過一個快樂的聖誕節。小青年比利摟著凱蒂,隨著音樂的節拍有一下沒一下地擺動著,他身材矮小,頭幾乎抵在了凱蒂的胸部,一曲完了,凱蒂松開比利,來到了麥克默非身邊。比利眼神迷離,躊躇著走了過來,他漲紅了臉,有些結巴地說想和凱蒂再跳一曲。麥克默非大度地笑了笑,他讓凱蒂和比利進了一間空病房,然後從外邊上了鎖。病友們繼續狂歡著,大廳里杯盤狼藉,病員們摟著抱著,橫七豎八地躺了一地。麥克默非自己也喝得酩酊大醉,躺在地上打著呼嚕。
天亮了,雷契爾小姐來到大廳,眼前的情景讓她目瞪口呆。她叫來醫護人員,弄醒了地上的病人,趕走了露絲,叫人鎖上門,關緊了鐵窗,在清點人數時,雷契爾發現小青年比利失蹤了,大夥都耷拉著腦袋,誰也不肯說比利去了哪兒。雷契爾小姐強忍著怒氣,她帶著醫護人員,逐個兒搜查了所有房間,比利終於給逮住了,他懷抱著凱蒂,正做著香甜的夢呢。
比利睡眼惺忪,被弄進了大廳,雷契爾小姐脅迫他說出是誰的主意,不然她將這件醜事告訴比利的母親。比利低垂著頭,渾身像篩糠一般,比利被送進了診療室。麥克默非趁人不備,掏出懷里的鑰匙,打開了緊鎖著的第一道鐵窗,酋長幫他找開了第二道鐵窗。麥克默非正要跨出窗外,醫護人員卻一拳擊倒了麥克默非。麥克默非和醫護人員扭在了一起。診療室傳來一聲慘叫,比利割腕自殺了,鮮血一滴一滴,從診療室流到了大廳里。麥克默非緊盯著雷契爾小姐,眼睛裡噴射著仇恨的火焰,他突然一躍而起,緊緊卡住了雷契爾小姐的喉管。雷契爾小姐像一隻小鳥,在麥克默非的鐵爪下徒勞地掙扎。幸虧醫護華盛頓及時起來,給了麥克默非後腦致命一擊,雷契爾小姐才得以死裡逃生。
醫院又恢復了平靜。麥克默非整日坐在躺椅上,目光呆滯地看著鐵窗外的景色,他已被做了腦葉切除手術,成了一個真正的白痴。高大的印第安酋長整天握著笤帚,打掃著醫院的角角落落,他又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聾啞人。一天深夜,印第安酋長偷偷地溜到麥克默非的床邊,顫抖著把枕頭壓在麥克默非的臉上,只一會兒,麥克默非便停止了呼吸。酋長又偷偷溜到浴室,抱起地上的水泥墩,砸碎了鐵窗,抱著麥克默非余溫尚存的身體,印第安酋長越過鐵窗,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隱沒在深山中的精神病院還是像往常一樣,只有一條蜿蜒的公路通向外邊,雷契爾小姐也和往常一樣,熟練地演習著她那燦爛的微笑,病員們也和往常一樣,在庭院里懶洋洋地曬著太陽,一切都過去了,也許一切都沒有發生。
(選自《百年電影經典》,東方出版社,何建平)
另一種監獄
——《飛越瘋人院》賞析
人文學院02級2班 梁志金
這不是一部供心理學研究用的資料片,批判社會才是它真正的目的。
瘋人院被設成一個立體的批判對象,裡面的一切人和事都只能循規蹈矩地按照既定的程序運行,病人只能在沉重的體制下呼吸著沉悶的空氣。麥克默非利用了這種既定的程序:第一步打架,第二步進拘留所,第三步裝瘋賣傻,第四步進瘋人院。他自以為這樣可以躲避過監獄,但生活捉弄了他,他實際上進了另一個殘酷而隱蔽的監獄,冒充瘋子也得不到自由!
體制本應是為大眾服務的,但往往容易淪為個人操縱私慾的工具。雷契爾小姐是一名「盡職」的護士長,臉上總掛著職業性的微笑,她希望病人們永遠臣服在她的微笑之下的種種規章制度,處處維護她的統治地位。
酋長最後的成功出逃動搖了舊制度的不可侵犯性,麥克默非雖然死去,但他的精神卻在酋長身上延伸了,悲壯之餘,油然而生一種親切和鼓舞的力量。
4. 有一個美國電影 主人公叫麥克 大家都叫他大麥克 很大的一個黑人 家庭很亂 後來一個學校的同學的爸媽
《弱點》
是根據邁克爾·路易斯的小說《弱點:比賽進程》改編。
詳見網路:
http://ke..com/link?url=m40U951TxdHBiK85rhRFV_9FJNGIb9ceWS32Roq_-ZwVrIcGCm837
5. 電影里兩位主人公傑森,麥克,是什麼電影
鬼夜之奇幻夜
6.6
驚悚 / 恐怖 / 懸疑
年代:2013
地區:香港
演員: 陳法拉
導演: 陳嘉上 劉國昌 泰迪·羅賓
6. 有一部電影裡面有個警察叫做麥克的
一系列地震後,門戶市的博物館被盜了,一群獸人偷走了黛安娜的隱形飛機。黛安娜和冠軍一路追蹤到了南極洲。結果被一群獸人抓住。獸人們長相頗似古埃及神像。他們向黛安娜解釋他們是古代地球文明的先民,四萬年前南極洲的板塊移動導致他們的高度發達文明被冰雪所埋葬。他們是埃及文明的引導者,最後不敵亞歷山大時代和希臘諸神的崛起,而退回了南極洲,忍耐了萬年的黑暗寒冷。他們贈送了黛安娜他們的寶物——神奇的變形盤,可隨心所欲地變為各種形態的隱形交通工具。
之後他們回到了門戶市。麥克警探向黛安娜求愛,遭到婉拒。
7. 電影教父里麥克的扮演者是誰
麥克的扮演者是艾爾·帕西諾。
阿爾·帕西諾(Al Pacino),1940年4月25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美國演員。
1969年,帕西諾首次出現在電影銀幕上,在《我,娜塔麗》和《毒海鴛鴦》中出演。1971年,他出演了他的成名作《教父》。之後連續4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或最佳男配角提名。
1993年,他憑借在電影《聞香識女人》中的演出獲得第6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演員獎和第50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主角。2007,他獲得美國電影學會頒布的終身成就獎。2012年被授予美國國家藝術勛章。
(7)哪個電影里有麥克擴展閱讀:
個人演藝經歷
1973年,阿爾憑借在《教父》中的精彩表演,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1973年,派拉蒙公司出資六十萬美元加上總利潤的百分之一,邀請三十三歲的阿爾在《教父2》中再塑邁克爾·柯里昂一角。
1985,他出演成本為二千八百萬美元的電影《革命》上映,影片的美國本土票房不足一百萬,阿爾·帕西諾因此息影4年。
1989年,他重回到百老匯演舞台劇,出演了《凱撒大帝》、《李察三世》和獲得東尼獎的《帕洛漢姆的基本訓練》。
1989年,他出演的《午夜驚情》上映,而由他自己參與拍攝並製作了一部片長一小時的影片《本地的污點》在現代藝術博物館中放映給小觀眾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爾·帕西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父
8. 以前有一個電影裡面有個叫邁克和傑克的人和車,電影名叫什麼
麥克奈特,一位馳騁在充滿邪惡與危險世界之中的勇士,年輕的孤膽英雄。他,就是在罪犯無視法律的世界當中討伐罪惡的勢力,為無辜和無援的人們主持正義的霹靂游俠。《霹靂游俠》是自1982年至1986年起源自美國的熱門電視劇,曾放映過霹靂游俠的國家超過80個。警官麥克朗在一次執行任務中被子彈擊中頭部,醒來後發現自己竟然變成了一個陌生人,不僅如此,他的身份也完全改變了。救活他的是政府立法基地的戴文,戴文告訴他:麥克朗已經死了,代替他的將是麥克奈特!
主要演員:
William DANIELS 基特(K.I.T.T.) 的英語原聲
Patricia McPHERSON 波尼·巴斯圖(Bonnie Barstow)(第二部除外)
Rebecca HOLDEN 艾普爾·科爾蒂斯(April Curtis)(第二部)
Peter PARROS 雷吉納德·科爾內里爾斯三世(Reginald Cornelius III) (RC3)(第四部)
收 視 率:66.7% 攝影:H. John Penner
車型介紹
型號:奈特工業2000 英文名:KITT(基特) 車牌號:California KNIGHT 車型:Pontiac Firebird Trans-Am **功能** 1.使用奈特2000企業微處理器,資料庫容量5000兆,如果需要的話每天還可增加1000兆;反應速度十億分之一秒;功率為一天然氣跑200英里;時速可達300英里以上。 霹靂游俠
2.有人工控制,電腦控制和追蹤模式三種操作程式,所有程序遵循的原則是「保護人的生命」,不僅會說多國語言及方言,而且完全具有人類的思維。富有同情心且特別配有「幽默系統」,哄起小孩子來還真有一套! 3.車身採用特殊原料製造,可穿透3英尺厚約合0.915米的鋼筋水泥牆 4.車窗可由透明變為不透明,外面的人看不到裡面,但裡面仍可看到外面;車窗、車門、前後備箱門機車等都可自動開關。車燈可自動變換各種顏色,模仿警車時可就用得上了。 5.隔音;防彈;耐800度高溫;抗一定的高壓電流;超高拉力反射器可反射激光,在不採取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也可承受一次激光的射擊。 6.在平地行駛過程中便可起跳跨越一定高度或距離(比如小池塘、監獄的外圍牆、低空飛行的直升飛機);不僅如此,它還可做垂直方向的跳躍,例如從地面跳上屋頂、從幾米深的土層下「跳」(確切的說應該是「沖」或「鑽」)出來。 霹靂游俠精彩劇照(14張)7.配有高山滑坡高倍驅動裝置,可輕而易舉開上很陡的坡。 8.可截獲電話信號進行竊聽,也可通過無線電冒充電台向外廣播。 9.車內設有自動取款機、可視電話及電子游藝設備。 10.可在海面行駛,在水中「游泳」,在鐵軌上賓士,甚至可以橫著走!(應該是輪胎可自由變換角度的原因吧)。 11.車頂可打開,左右座位可升出車頂,且皆有強力彈射器,能將坐椅上的人彈至10多米的高空。 12.車尾可噴射煙霧、瀝青、火焰、炸葯、二氧化碳、抓鉤等,還可根據需要隨時更換各種車牌,對付追蹤者最有效;車頭可發射強大武器——激光。 13.車胎扎不爆,但遇到偷車賊會自動撒氣,隨後再自動充氣。 14.車內有抽真空裝置,同時秉著救人的原則,也備有供氧設備。車內溫度可根據需要無限升高。 15.可向外發電,發電量足夠一個小鎮使用;還可向外發射高溫熱線,溫度可達3000度,熔化鋼鐵是沒問題的。 16.車內有拍照、錄像及錄音裝置。圖片放大功能可使車內的人通過屏幕看清幾百米以外的物體;成像顯示儀可使曝了光的膠卷在車內屏幕上重新顯像;分析整容者的照片後能准確的描繪出其整容前的原貌;可通過分析錄音帶判斷出人的性別年齡等。 17.配有掃描監視及衛星導航設備,追蹤犯人時最有用。可用紅外線透視人體、房屋、皮箱等不透明物體;車內有化學分析儀,能分析物質的構造及化學成分。 18.可干擾方圓五十里的供電系統;可通過衛星用微波干擾飛機的儀表;可遙控一切電子設備及金屬器械(普通的日光燈、其他車輛的車門車閘、普通門的開關、電動玩具、自動取款機、電子鎖)此功能曾被用於改變交通信號燈、並數次被邁克用於控制賭博機等。 19.車上有降落傘裝置,確保從高空墜下時的安全。 20.即刻啟動功能:只需按下紅色按鈕,便可瞬間起動、達到高速。 21.可發出紅外線,此功能可用於迫使追蹤目標停車,也可將人和汽車燒成空氣。 22.車門靠指紋控制,任何工具都休想撬開;但如果它不高興,連車主麥克也別想進去! 23.配有消音系統,可來去無聲。 24.有地質探測儀,可勘探地下礦藏。 25.除了保護別人還有自我保護功能,可抵制外人入侵電腦中樞系統,換句話說,除了基地的人,沒有人可以操縱KITT。 26.可以給人「看」病,稱體重。 27.配有光程掃描儀,會「讀書看報」,機器內存中裝有幾乎所有學科知識。 28.車內後備箱帶防爆設計,可以抵禦小型炸彈的破壞!。 29.車子可變成開篷車(第四季啟用) 30.增加一個超級推進模式和超級制動模式,此時最高時速300英里以上(第四季啟用)
KITT的經典台詞:「請別叫我『汽車』或是『幾只輪子』,我是奈特工業2000號」 「我喜歡麥克」 「如果我們失敗了,我想告訴你,我們是好搭檔」 「我們是手心手背兒」……
9. 這是什麼電影,我只知道這個紅人會隱身,有個人物叫麥克,
電影《100英尺》。
Marnie Watson因為忍受不了丈夫(一名殘暴的紐約警察)的虐待,出於正當防衛誤殺了他。後由於表現良好加之情況特殊,Marnie被判減刑並在家服刑,作為條件,她必須戴上電子腳銬,以保證刑期的有效性。然而,當她被丈夫的搭檔押解回家時,她不知道,在那間陰森恐怖的房屋等待她的是丈夫復仇的陰魂……
10.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 主人公叫麥克 一個孤兒 然後遇到一個女老師收養了他 他還擅長打籃球 他還有句台詞
如樓上所說。盲點。主角打得是橄欖球不是籃球,女主角也不是老師,應該算個家庭主婦,由桑德拉布洛克主演(現在《地心引力》女主),確實是部好電影,而且改編自真人真事,麥克也即是現實生活中2009年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首輪選秀球員邁克爾·奧赫。希望能幫助你了解電影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