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嘉禾公司沒了,而邵氏公司還在
嘉禾被收購,英皇一直存在,邵氏出品電影電視更多影響更高。三家都是香港的。
嘉禾電影公司已經被收購,邵氏早在8年代就轉行做電視行業了,就是現在的香港無線電視台。
英皇一直都存在,集合公司的創始人是從邵氏電影公司走出去的,拒絕說是因為和邵逸夫理念不和,那時邵逸夫想轉投電視行業,所以嘉禾創始人鄒文懷就出走自己創辦了嘉禾。
因為連續簽約了李小龍,成龍等明星,出品大量優質電 影,盛極一時,邵氏出品了電影1000多部,嘉禾數量上是趕不上的,要說誰影響更高還真不好說,建議你去看看紀錄片《有一種電影叫香港》。
❷ 邵氏VS嘉禾:一段香港電影傳奇txt全集下載
邵氏VS嘉禾:一段香港電影傳奇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香港影界有如武林江湖,電影公司亦似不同幫派,一樣少不了龍爭虎鬥、恩怨情仇。——當年「邵氏」與「嘉禾」銀海爭霸,兩大掌門人邵逸夫和鄒文懷淵源極深,卻又勢同水火,卅五載機關算盡下來,輸贏成敗只是一時氣數。旁觀者自以為清,十幾年前眼見邵氏停產,便認定鄒文懷打敗了邵逸夫。孰料風水輪流、時過境遷,如今竟輪到嘉禾輝煌不再,屢遭打擊之餘,甚至一度停止製片業務。反觀一直待機而動的邵氏卻雄心又起,意圖重霸江湖,不僅正修建超大規模影視城,並且預定大量拍片計劃。如此看來,到底誰負誰勝出,至今仍是未知之數。
既然難卜,不如回顧。邵氏VS嘉禾,銀海爭霸,浮沉隨浪,只作談資罷。
(一) 扛鼎重臣萌異志多年賓主反成仇
1970年,那是一個春天,年過六旬的邵老六正因最近的幾件事而心情大好:方逸華初入邵氏執掌采購部,頗有業績,知道給公司省錢,不枉為紅顏知己,怎能不令他大感安慰?十幾年的老對手「國泰」終於停止製片業務,從此邵氏便可獨霸……
有問題再找我
❸ 香港有哪些著名的電影公司
1、寰亞電影
寰亞電影1994年由七位香港電影人士創辦,第一部電影《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便先聲奪人,奪得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劇本」。其後9年,寰亞電影不單票房成績優異,還贏得了80個國際電影節獎項。
2、英皇電影
英皇電影為香港最具規模及影響力的娛樂媒體投資公司之一。得獎或口碑佳作包括:2018年林超賢執導的《紅海行動》;庄文強執導,周潤發、郭富城領銜主演的《無雙》;饒曉志執導的《無名之輩》。
3、中國星集團
中國星集團由香港影業協會副會長向華強先生一手創辦的上市集團,擁有永盛娛樂製作有限公司及永盛音像企業香港有限公司製作的電影及電視劇集的全球獨家發行權,及多間獨立製作公司的代理發行權。
4、銀河映像
銀河映像的主要業務是向各電影公司提供全方位的電影製作服務,包括前期製作、拍攝工作及後期製作等。
5、澤東電影
澤東電影有限公司(Jet Tone Film proction)由知名導演王家衛所成立,公司宗旨是致力於生產具有國際水平的高質量影片。
❹ 盤點香港有哪些著名的電影公司看看有沒有你熟知的公司
香港著名的電影公司有中國星電影、英皇電影、邵氏電影公司、鳳凰影業、星輝公司等,我熟知的公司是中國星電影。
❺ 有什麼香港80.90年代好看的電影
《東成西就》《東邪西毒》《戰虎》《救我》《賭聖》《整蠱專家》《逃學威龍》《新精武門》
《賭俠II之上海灘賭聖》《家有囍事》《鹿鼎記審死官》《武狀元蘇乞兒》 《唐伯虎點秋香》
《新龍門客棧》 《碟血雙雄》《國產凌凌漆》 《大內密探零零發》《97家有喜事》《回魂夜》
《刀劍笑》 《東方三俠》 《重慶森林》 《阿飛正傳》 《少林五祖》 《千王之王2000》
《賭俠》 《大話西遊》系列《五福星系列》 《賭神》系列《英雄本色》系列 《古惑仔》系列
《警察故事》系列 《倩女幽魂》系列 《黃飛鴻》系列 《無間道》系列!
❻ 李小龍為什麼與嘉禾電影公司合作而不與邵氏電影公司合作
李小龍剛回香港的時候 原本想和邵氏合作,但當時的邵氏太強大了 獨霸香港影壇, 看不上李小龍 給的條件也苛刻,惹惱了李小龍。而當時嘉禾剛成立,鄒文懷求賢若渴,嘉禾允諾給予李小龍每部達7500元美金的片酬並盡量滿足他提出的要求,李小龍也就同意為嘉禾拍電影
❼ 嘉禾、英皇、邵氏這三家影視公司還存在嗎
嘉禾被收購,英皇一直存在,邵氏出品電影電視更多影響更高。三家都是香港的。
嘉禾電影公司已經被收購,邵氏早在8年代就轉行做電視行業了,就是現在的香港無線電視台。
英皇一直都存在,集合公司的創始人是從邵氏電影公司走出去的,拒絕說是因為和邵逸夫理念不和,那時邵逸夫想轉投電視行業,所以嘉禾創始人鄒文懷就出走自己創辦了嘉禾。
因為連續簽約了李小龍,成龍等明星,出品大量優質電 影,盛極一時,邵氏出品了電影1000多部,嘉禾數量上是趕不上的,要說誰影響更高還真不好說,建議你去看看紀錄片《有一種電影叫香港》。
(7)嘉禾電影和邵氏電影哪個好擴展閱讀
邵氏電影公司收購嘉禾的經過介紹
1958年,邵逸夫與邵仁枚成立「邵氏電影公司」,在香港製作電影,邵逸夫任總裁。1961年,位於九龍清水灣的邵氏影城於12月6日正式啟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當時發展迅速的電視行業,與無線電視合作,培訓藝員。
90年代末期,本身已擁有嘉禾、金公主和德寶三間電影公司影片永久版權的衛星電視(STAR TV,即如今的「星空傳媒集團」)曾多次出價洽購760部邵氏電影的永久版權,以壯大其中文片庫的實力,但邵氏拒絕。
最後,邵氏於2000年宣布將該批電影的永久版權以4億港元的價錢售予由馬來西亞收費電視台ASTRO旗下的「天映娛樂」,該公司並花費2億港元作數位復修。
邵氏與中國星電影公司合作投資11億港元,位於將軍澳工業村的「香港電影城」,預期於2006年初開幕。影城設施包括後期製作中心、行政大樓、攝影廠、電影院及展覽廳等。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後,將再與演員簽約,投資大約2億港元開拍約15部新戲。
❽ 嘉禾和邵氏兩大電影公司怎麼樣
新藝城可以在嘉禾和邵氏兩大電影公司爭霸時期異軍突起,不得不佩服初創三巨頭的才能,後來增加至七人組。麥嘉、石天和黃百鳴三人分別負責導、演、編,分工明確,打下一片天地。打造的《最佳拍檔》和《開心鬼》更是家喻戶曉。
❾ 香港電影四巨頭:邵氏成立最早、新藝城巔峰最短、李小龍成就嘉禾
4.永盛 娛樂 公司
由向華強、向華勝兩兄弟創辦,成立於1987年,在90年代初依靠周星馳這個搖錢樹,在票房上大殺四方,風頭一時無兩,因此也成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電影公司
出品電影代表:《逃學威龍》《賭神》《鹿鼎記》《唐伯虎點秋香》《國產凌凌漆》《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九品芝麻官》《給爸爸的信》《暗戰》
王牌演員:周星馳、劉德華、周潤發、李連傑
3.新藝城影業
由麥嘉、石天、黃百鳴創立於1980年,隸屬於金公主 娛樂 公司,之後加入徐克、施南生、泰迪羅賓和曾志偉四人被稱為新藝城七怪
1981年新藝城異軍突起,打破了邵氏與嘉禾長期雙雄爭霸的局面,並在82 —— 84期間斬獲三連冠佳績,香港影壇正式形成三足鼎立畫面,可惜巔峰太短,加上創作和分成內部矛盾,導致解體
出品電影代表:《最佳拍檔》《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監獄風雲》《開心鬼》《追女仔》《阿郎的故事》《難兄難弟》
王牌演員:許冠傑、周潤發、麥嘉、張國榮、黃百鳴、石天
2.邵氏兄弟
由邵逸夫、邵仁枚成立於1958年,製作電影至今多達千部,公司口號:邵氏出品,必屬佳品
60年代的絕對統治者,70年代因條件問題,與李小龍、許冠文兩大票房霸主失之交臂,80年代漸漸談出影壇將重心轉向電視圈,其打造的tvb電視王國,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巨星,代表人物有周星馳、周潤發、劉德華、梁朝偉、梁家輝等
出品電影代表:《獨臂刀》《大醉俠》《七十二家房客》《少林三十六房》《五毒》《十三太保》《流星蝴蝶劍》《審死官》《破壞之王》
王牌演員:王羽、姜大衛、狄龍、傅聲、周星馳
1.嘉禾電影
由鄒文懷、何冠昌和梁鳳創立於1970年,為香港電影書寫了新的篇章,締造出李小龍、成龍兩個享譽世界的國際巨星,讓華語功夫名揚全球
1970年邵逸夫左右手鄒文懷帶隊離開邵氏,自組嘉禾公司,起初見效不大,後來高薪邀請李小龍加入,才有了與邵氏分庭抗禮的籌碼,1971《唐山大兄》上映後,嘉禾名聲大噪,香港電影正式形成雙雄局面,後期有許冠文、洪金寶、成龍等人的加入,更加鞏固了嘉禾的王朝地位
出品電影代表:《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五福星》《警察故事》《古惑仔》《僵屍先生》《紅番區》《A計劃》《賭聖》《黃飛鴻》
王牌演員:李小龍、成龍、許冠文、洪金寶、李連傑
總結
1970 —— 2010期間年冠前三統計
1.嘉禾15部:許冠文、成龍各5部 李小龍2部,洪金寶、周星馳各一部
2.新藝城5部:許冠傑、麥嘉三部、周潤發兩部
3.邵氏兄弟4部:王羽、周星馳各一部,其他兩部
永盛4部:周潤發、周星馳各兩部
星輝海外4部:周星馳四部
寰亞4部:劉德華、梁朝偉兩部、周星馳、周傑倫各一部
以上香港電影四大巨頭,論作品影響力你覺得哪家更勝一籌?
❿ 香港十大傳奇電影公司,你能全部認出來嗎
它們分別是:邵氏電影公司、嘉禾電影公司、新藝城影業、德寶電影公司、銀都機構、中國星、寰亞電影公司、英皇電影公司、銀河映像和最佳拍檔電影公司 。
香港電影有近百年的歷史,是從最初的默示錄時代到30年代的有聲電影,《邵氏出品,必佳品》稱霸香江,迎來嘉禾、環球亞、新藝城等新派電影公司的天下,香港電影打開了黃金時代的大門,通過電影記錄香港的不幸和輝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位電影人利用新型電影工業使香港電影成為世界知名品牌,高峰時期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年製作量超過200部,成為世界上好萊塢電影的出口目的地之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機構很多,除了上述十大傳說電影公司外,還有洪金寶的寶禾電影公司 、元彪的泰禾電影公司 、成龍的威禾電影製作公司和李連傑的正東電影公司等有名的電影公司。這些公司曾出品了眾多經典影片,為香港電影的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