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手機電影 > 電影猖獗里的朝鮮是哪個年代

電影猖獗里的朝鮮是哪個年代

發布時間:2022-10-18 19:33:10

① 如何評價猖獗導演想表達什麼

《猖獗》將喪戶片與權謀宮斗結合在一起的優秀劇作,導演想歌頌朝鮮對抗「夜鬼」的頑強英勇精神。

從題材上看,該片將喪戶片與權謀宮斗結合在一起的嘗試讓人眼前一亮。喪屍部分無論是夜鬼的設定還是驚嚇場面的調度和表現力也都可圈可點。

(1)電影猖獗里的朝鮮是哪個年代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李清(玄彬飾)是李氏王朝國王之子,為當時最高武功的擁有者,曾作為人質被清王朝抓走。時隔數十年,他的哥哥世子李英試圖驅趕朝鮮國內的清朝駐軍,事敗後自盡。

自盡前世子寫信給李清,希望他可以帶自己的妻子遠離朝鮮這個紛爭之地。當李清在返回故土之際,朝鮮正經歷「夜鬼」猖獗。他一邊應對兇狠可怕的「夜鬼」,一邊還要對抗手中握有兵權的兵曹判書金子俊(張東健飾)對王權的虎視眈眈。

② 朝鮮電影的發展歷史

1945年日本投降,1948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建立。
1946年2月,朝鮮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成立電影班,當年即拍攝出《我們的建設》和《民主選舉》兩部紀錄片。1947年初,根據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的決定在平壤建起佔地 5萬平方米的北朝鮮國立電影製片廠(朝鮮藝術電影製片廠前身)。建廠初期,即推出一批表現人民建設新朝鮮和反映國際友誼等內容的新聞紀錄片,代表作如《民主建國》(1949)、《人民委員會》(1947)、《友誼之歌(1949)等;故事影片《我的故鄉》(1949,姜弘植導演)和《熔礦爐》(1949,閔定植導演)。《我的故鄉》真實地再現了朝鮮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的悲慘生活,表現了人民熱愛自己的故鄉、渴望祖國獨立的美好願望,深得觀眾好評。 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朝鮮電影創作的主要內容大致如下:
以革命傳統教育為主題。有崔億奎導演的《血海》(1969)、《賣花姑娘》(1972),後者曾在第18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特別獎;嚴吉善導演的《安重根擊斃伊滕博文》(1979)等。
以反映金日成和其親屬的革命活動為內容。有朴學、嚴吉善合作導演的《大地烈火》(1977);嚴吉善導演的《第一支武裝隊伍的故事》(1978)、《白頭山》(1980)、《朝鮮的啟明星》( 1~10集,1980~1986)等。
以現實生活為題材。有金英浩導演的《鮮花盛開的村莊》(1970)、《農民英雄》(1975);劉浩順導演的《勞動家庭》(1971)、《軋鋼工人》(1972)、《摘蘋果的時候》(1971)、《青春的心臟》(1982)等。
描寫朝鮮地下工作者敵後斗爭。有鄭基模導演的《木蘭花》(1~3集,1971)、劉浩孫導演的《無名英雄》( 1~20集,1978~1981)等。
針砭社會生活中某些落後面和不良風氣。有《在某一工廠》、《試製品事件》、《車間主任和兩個姑娘》、《不能等閑視之》、《兩個作業班長》、《婚禮日》等。這類干預生活、比較輕松活潑的喜劇短片為廣大觀眾喜聞樂見。
以南北統一為主題。有嚴吉善導演的《金姬銀姬的命運》(1974)、閔正植導演的《骨肉》(上、下集,1979)等。 1945年,日本投降後,美國軍隊進駐南朝鮮,美國影片隨之而來。電影市場基本上被美國電影所壟斷。
1954年始,南朝鮮當局對電影採取免稅等措施,電影創作漸趨活躍。到1959年電影製片公司達到了71家。影片年產量達到108部。題材也較為廣泛,如有社會片、歷史片、戰爭片、喜劇片、通俗片、武打片等等。
這時期,電影創作的特點之一是拍出了一些反映社會現實的影片。如描寫戰後初期社會動亂的《失去的青春》(1957,俞賢穆導演)、揭露賭博現象的《錢》(1958,金蘇東導演)反映少年犯罪問題的少年的反抗(1959,金綺泳導演)等。這些影片直接取材於50年代南朝鮮的社會生活,較真實地反映了社會上的一些重大矛盾。
這時期較有影響的影片還有歷史片春香傳(1955,李奎煥導演)、《出嫁的這一天》(1958,金昌根導演);通俗片《自由夫人》(1955,韓瀅模導演);武打片《魔人》(1957,韓瀅模導演)等。
60年代是南朝鮮社會政治動盪的年代,當局加緊了對文化的控制和檢查,因而這一時期電影創作的主要傾向是逃避現實,出現「青春電影」熱。這類影片主要描寫一些青年人對動盪的生活感到失望、苦悶,進而以性和斗毆來麻醉自己。如《年輕人的表情》(1960,李星究導演)、《青春似火》(1964,朴商吳導演)、《黑麥》(1965,李晚熙導演)、《初戀》(1966,鄭鎮宇導演)等。
進入70年代,隨著南朝鮮社會經濟的增長,電視、錄像日益普及,西方電影特別是美國電影在南朝鮮的大量放映和大眾的娛樂方式向多樣化發展,電影觀眾銳減,一些製片公司倒閉。1975年,金應天拍攝了一部以中學生為對象的故事片《女高中畢業班》,大受歡迎,各家公司乃競步後塵,於是在70年代末形成一股「中學生電影」熱這類影片主要直接觸及到中學生的校園生活早戀和因父母離異後帶來的各種心理影響等問題。作品有《高校優秀少年》(1977,金應天導演)、《同學們!高校決戰現在開始》(1977,鄭仁燁導演)、《真的,真的,不要忘記》(1976,文如松導演)等。
70年代電影創作的另一個傾向是出現了一批被稱作「國策電影」的反共影片。此類影片一般都具有明顯的為南朝鮮當局的政治路線和政策服務的特點。如《證言》(1973,林權澤導演)、《山菊花開了》(1974,李晚熙導演)、《太白山脈》(1975,權寧純導演)等。
這時期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影片有根據現代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走在去三浦的路上》(1975,李晚熙導演)和《冷情女》(1977,金鎬善導演)。流行於南朝鮮影壇的純消遣娛樂片,以表現色情和暴力的居多,進入80年代以來,有增無減。

③ 有關朝鮮政治的電影

1《辯護人》豆瓣評分9.2 2013年雖然愛錢卻更重感情的佑碩,就這樣走上了為民主辯護的道路。
2《共同警備區》豆瓣評分8.7 2000年 板門店邊界的共同警備區,一天,哨所里的朝鮮士兵為來路不明的子彈所殺,引發雙方槍戰。

3《高地戰》豆瓣8.5 2011年 1952年,在板門店談判中,南北雙方為了獲得更有利的戰果,圍繞L高地展開了新一輪血腥的爭奪。
韓國熱血戰爭電影《高地戰》,終於明白韓國人為什麼都要服兵役了
4《實尾島》豆瓣評分8.1.2003年60年代末朝鮮半島南北局勢緊張,雙方都展開了瘋狂的間諜與刺殺行動。
根據韓國歷史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實尾島》韓國電影史巔峰之作 07:23

5《軍艦島》豆瓣7.8 2017年 影片講述日本殖民時期,400餘名朝鮮難民受到強征來到日本軍艦島,試圖逃離以免遭到殺害的故事。

6《26年》豆瓣6.8 2012年.本片根據取材自光州事件的韓國同名網路漫畫改編。

④ 關於朝鮮的電影

1897年電影傳入朝鮮,1919年第一次放映了朝鮮人自己攝制的舞台劇影片《義理的仇斗》(金陶山導演)。1923年第一部故事片《月下的盟誓》(尹白南導演)問世。在以後的幾年中以尹白南為代表的電影藝術家拍出一批電影,如《海的泣訴》(1924,王必烈、李慶孫導演)、《沈清傳》(1925,李慶孫導演)、《雲英傳》(1925,尹白南導演)、《開拓者》(1925,李慶孫導演)、《雙玉淚》(1925,李龜永導演)等。這些影片多改編於朝鮮古典小說,是悲歡離合的情節劇。
1926~1935年,是朝鮮無聲片的黃金時期,不少影片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最有影響的是羅雲奎導演的《阿里郎》(1926)、《風雲兒》(1926)、《野鼠》(1927)、《尋找愛情》(1928)、《金魚》(1927)、金幽影的《流浪》(1928)、《昏暗的街道》(1928)、姜湖的《黑暗之路》(1929)、《地下村》(1931)及李圭煥導演的《沒有主人的渡船》(1932)等。羅雲奎是這一時期的重要導演,他以批判現實主義手法,揭露日本軍閥統治的罪惡,反映被壓迫人民的悲慘生活,從而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對當時的朝鮮進步文化事業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後5部影片,是朝鮮卡普(無產階級藝術家同盟簡稱)電影運動時期較有影響的作品。卡普電影運動開始於1927年,結束於1935年。近10年間,進步電影工作者運用電影作為武器與日本佔領者進行戰斗。他們的影片大多取材於社會最底層人民的生活,不僅反映他們在日本統治下的苦難,而且也反映他們強烈的反抗精神。因而,卡普電影在當時贏得廣大觀眾歡迎。1935年,由李明雨導演的第一部有聲影片《春香傳》獲得成功。1936年後,隨著日本統治的加劇,卡普電影運動遭到公開鎮壓,朝鮮電影完全被日本侵略者掌握在手中。
1945年日本投降,1948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建立。
1946年2月,朝鮮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成立電影班,當年即拍攝出《我們的建設》和《民主選舉》兩部紀錄片。1947年初,根據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的決定在平壤建起佔地 5萬平方米的北朝鮮國立電影製片廠(朝鮮藝術電影製片廠前身)。建廠初期,即推出一批表現人民建設新朝鮮和反映國際友誼等內容的新聞紀錄片,代表作如《民主建國》(1949)、《人民委員會》(1947)、《友誼之歌(1949)等;故事影片《我的故鄉》(1949,姜弘植導演)和《熔礦爐》(1949,閔定植導演)。《我的故鄉》真實地再現了朝鮮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的悲慘生活,表現了人民熱愛自己的故鄉、渴望祖國獨立的美好願望,深得觀眾好評。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朝鮮電影工作者組織了前線攝影隊。在戰爭期間,他們拍攝了100餘部紀錄片和6部故事片,重要的有紀錄片《正義的戰爭》(1951)、《為了祖國的統一》(1951)、《糧食戰線》(1951)、《世界的呼聲》(1951)、《細菌暴行》(1952)、《戰斗著的鐵路員工們》(1952)、《向著勝利》(1952),故事片有《少年游擊隊》(1951,尹龍奎導演)、《重返前線》(1952,千相仁導演)、《偵察兵》(1953,全同民導演)等。《少年游擊隊》和《重返前線》曾分別在第6、7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爭取自由斗爭獎」。
戰後的1954~1960年,是朝鮮電影創作繁榮的時期。各類題材的影片大量涌現出來,如有戰爭片《游擊隊姑娘》(1954,尹龍奎導演)、《漁郎川》(1957,尹龍奎導演)、《戰友》(1958,閔定植導演);現實題材影片《新婚夫婦》(1954,尹龍奎導演)、《幸福之路》(1956,全同民導演);喜劇片《我的女婿,我的兒媳》(1958,崔男先導演);偵探片《9時正》(1959,崔男先導演);歷史片《春香傳》(1959,尹龍奎導演);兒童片《小船廠》(1958,李基成導演)、《母親的懷抱》(1958,全同民導演)等。 60年代,隨著朝鮮千里馬運動的蓬勃開展,影壇上出現了一批反映時代風貌和新人的影片。如《紅色宣傳員》(1962,朴學導演)、《細紗工》(1964,吳炳初導演)、《人民教師》(1964,韓尚雲導演)、《海鷗號船員》(1961,韓尚雲導演)、《百日紅》(1963,千相仁導演)等。
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朝鮮電影創作的主要內容大致如下:
以革命傳統教育為主題。有崔億奎導演的《血海》(1969)、《賣花姑娘》(1972),後者曾在第18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特別獎;嚴吉善導演的《安重根擊斃伊滕博文》(1979)等。
以反映金日成和其親屬的革命活動為內容。有朴學、嚴吉善合作導演的《大地烈火》(1977);嚴吉善導演的《第一支武裝隊伍的故事》(1978)、《白頭山》(1980)、《朝鮮的啟明星》( 1~10集,1980~1986)等。
以現實生活為題材。有金英浩導演的《鮮花盛開的村莊》(1970)、《農民英雄》(1975);劉浩順導演的《勞動家庭》(1971)、《軋鋼工人》(1972)、《摘蘋果的時候》(1971)、《青春的心臟》(1982)等。
描寫朝鮮地下工作者敵後斗爭。有鄭基模導演的《木蘭花》(1~3集,1971)、劉浩孫導演的《無名英雄》( 1~20集,1978~1981)等。
針砭社會生活中某些落後面和不良風氣。有《在某一工廠》、《試製品事件》、《車間主任和兩個姑娘》、《不能等閑視之》、《兩個作業班長》、《婚禮日》等。這類干預生活、比較輕松活潑的喜劇短片為廣大觀眾喜聞樂見。
以南北統一為主題。有嚴吉善導演的《金姬銀姬的命運》(1974)、閔正植導演的《骨肉》(上、下集,1979)等。
80年代朝鮮有電影製片廠4個:朝鮮藝術電影製片廠、二•八電影藝術製片廠、朝鮮紀錄片廠、朝鮮科教片廠。每年生產故事片、紀錄片近百部。
建國初期在平壤建立了培養電影人才的平壤電影大學。大學設電影導演、攝影、美術、表演、電影理論等專科。活躍在朝鮮影壇上的電影工作者大部分出自於這所大學。
在60年代初建立起了獎勵制度。為作品設「人民獎」,為電影工作者設「人民藝術家」、「人民演員」、「功勛藝術家」、「功勛演員」等榮譽稱號。

⑤ 電影《猖獗》與《釜山行》大家覺得這兩部電影怎樣呢

兩部電影都看過,同為喪失題材的電影,《猖獗》和《釜山行》無疑會被放在一起比較,實話說,《猖獗》的完成度遠低於《釜山行》,設定中《猖獗》的故事背景中,革命派為了復興朝鮮,聯絡了西洋商人購買火器,結果被張東健飾演的大臣抓獲,而張東健想用這些火器建立自己的國家,於是以追查亂黨為名逼死了李清(玄彬飾演)的哥哥(也就是世子),玄彬接到哥哥的遺書,從清國回來救嫂嫂,並遇到了希望他登基救民的配角一幹人等,從而雙方發起沖突,這是大設定。而喪屍只是小設定,被張東健引入來搞亂局勢渾水摸魚,這一點從立意上來說,就頗有些偏頗,甚至荒誕。
《釜山行》作為一部展現人性的電影,電影中的喪屍是逼迫普通人露出本性的工具,喪屍營造了一個非生既死的環境,在這個環境的變化下,剝離了人類的職業和身份外殼,暴露了不同人格的選擇,這是一個很簡單粗暴但是非常有代入感的設定,這一點遠好過《猖獗》這種打著喪屍題材來玩什麼篡位反賊套路的劇本。多而雜,雜而不精,算是我個人對《猖獗》的評價。
得力於《釜山行》在韓國帶起的喪屍熱潮,也得益於主演張東健玄彬的個人魅力,猖獗在一開始的時候,票房很不錯,然而過了一周,熱潮迅速回落,這裡面當然有《完美的他人》和《波希米亞狂想曲》等優秀影片的分流之功,更多的還是因為《猖獗》自身的劇本不夠過硬,無法在全民關注下積累起口碑,那前期的票房也就是空中樓閣了。
另外,韓國作為一個以「恨」為生,盡「興」而死的國家,國民其實在政治上面是有盲目自大的一貫傳統的,在《猖獗》中,玄彬扮演的主角時刻不忘吐槽「朝鮮沒救了」「要逃到清國去」,而張東健這個反派反而一副「我若為王,重整舊山河」的姿態,很難說韓國觀眾的大義在誰身上,畢竟「反抗清朝,復興偉大的朝鮮」才是韓國觀影者的主流價值觀。
雖然最後玄彬留下來了,也說了一些什麼「有人民才有王」之類的廢話,不過前期偏軟的設定估計觸及不到韓國觀眾的興奮點的。
《釜山行》談了人性,成功了;《猖獗》談了復興,談了反抗,談了「王於民」,結果什麼都沒談清楚,劇本先天不足,更別說這種片子不可避免的「主角無敵掛」了。
《釜山行》我給8.5,《猖獗》給6分不能再多了,其中的0.5還是看在我喜歡的小姐姐的份上。
理性評論,全程手打,完結撒花,不行勿噴

⑥ 朝鮮是怎麼拍電影的

文 | 張千卓

編輯 | 江宇琦


這是一個看起來不太真實的愛情故事:一個韓國富二代女子「 從天而降 」,披著滑翔傘落入朝鮮境內,遇上一名朝鮮軍人,然後愛上了他。

此前熱播的《愛的迫降》,從各種意義上來說都是部典型的韓式言情劇,但與此同時,它又因為扎實的背景資料研究和對朝鮮細致入微的描繪,而受到廣泛贊賞。如劇中准確地描述了這樣一個現象:很多韓國和其他國家的物品,通過走私被運進了朝鮮。劇方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該劇的編劇團隊中有一位真正的脫北者。

《愛的迫降》中男女主相遇時


另外,毒眸通過查閱資料得知,在走私商品琳琅滿目的朝鮮地下黑市中, U盤也是一種緊俏品,甚至有「在朝鮮,U盤就像金條一樣值錢」的說法。 而這些U盤中,則儲存了各種「違禁」的好萊塢大片、韓劇、美劇和電子書等,是很多朝鮮人獲得這類信息和內容的唯一渠道。

在這樣的管理下,朝鮮本土的電影業又是怎樣的一番光景?事實上,和外界以為的「封閉」所不同, 朝鮮電影業發展的過程中,朝鮮歷屆領導人都曾給予過高度重視。 朝鮮已故領導人金日成,生前更是曾將電影視為教育公眾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製片廠大門上被掛置著金日成的肖像


1897年,電影從西方傳入了朝鮮,便立刻發展、流行了起來。韓國電影《詞典》里就描繪過,即使是在日統時期,朝鮮半島各大電影院、劇院也常常是人山人海。正因如此, 至今朝鮮還存在著獨具特色的「電影工業」,有大型影城與國際影展,從「動畫代工」到「影片外銷」均有涉獵。

自1948年建國到20世紀末,朝鮮電影事業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其中從朝鮮取得解放開始到朝鮮戰爭時期,為第一個階段。

盡管朝鮮在建國之初戰爭不斷,但朝鮮電影的產出也從未間斷,即使美軍在平壤上空投彈不休,製片廠依然在創作著各種各樣的戰爭片。片中反派被日本人和美國人「包攬」,故事的內核則基本上都指向了金家。


朝鮮電影片中的反派被日本人和美國人「包攬」,

圖為電影《我心中的國家》海報


1949年,朝鮮推出了獨立後的首部劇情片《我的故鄉》,描述了金日成領導軍隊,從日本的殖民統治下解放農村的故事。朝韓戰爭時期,朝鮮電影繼續以《少年游擊隊》等戰爭片來「凝聚士氣」。

戰後的1954年至1960年間,各類題材開始大量涌現,創作也更為多元化,朝鮮電影的發展至此進入第二個發展階段。武俠題材、浪漫喜劇皆有新片誕生。20世紀50年代後期,朝鮮掀起了「千里馬運動」,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此時生產力的發展為後來電影事業的進步創造了契機。1964年以後,朝鮮電影工作者拍攝了許多反映千里馬時代精神和千里馬旗手典型的電影。

70年代至80年代是朝鮮電影的發展進入第三階段——黃金時代,也是從這一時期起,朝鮮開始大量對中國出口電影。此時的朝鮮電影往往具有一定意識形態宣傳色彩,朝鮮的三大革命電影《血海》《一自衛團員的運命》《賣花姑娘》等影片便是在此時拍攝的,三部影片都是根據金日成親自撰寫的革命小說創作而來的。

曾在戛納展映的《賣花姑娘》


因為原作是金日成所寫,所以三部電影的創作可謂舉國之力。 在拍攝電影《血海》時,金日成和金正日曾多次到電影拍攝現場進行拍攝指導,從電影開拍到結束僅僅花費了40天左右的時間。而電影一經上映,也受到了朝鮮觀眾的一致好評。

這三部革命題材的電影,中國觀眾最熟悉的要數《賣花姑娘》了。該片由金正日親自指導了150餘次,不僅在中國獲得了非常高的評價,同時也是朝鮮首部在國際上發行的電影。這部描述了日本殖民時期革命軍解救受壓佃農的影片於1972年9月進入到中國, 整部影片從翻譯、錄制到最後洗出拷貝,僅用了7天時間。

《賣花姑娘》被印在1元朝幣上


據當時觀看過這部影片的中國觀眾回憶,《賣花姑娘》上映期間,很多影院全天24小時循環放映,跑片員車輪飛轉,拷貝一本一本傳遞,許多地方的人們夜以繼日地在電影院前排隊購票,甚至因此發生了多起擁擠踩踏事件。

而這段朝鮮電影的高光時刻,和金正日的助推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1973年出版的金正日著作《電影藝術論》


金正日對於電影的執迷,比自己的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據悉,他除了建了帶溫控的地窖,來收藏數萬張好萊塢DVD之外,生平最大的愛好就是去製片廠視察,和一線電影從業者進行直接的交流。他在走訪平壤電影製片廠時曾表示: 「朝鮮電影不僅要和歐美電影競爭,而且必須打敗它們」。

據不完全統計,金正日一生曾到電影製片廠視察過600次


此時,金正日麾下的劇組長期受到不同他人的厚待:給最好的導演送勞力士金錶、車子、房子,把劇組人員送到蘇聯學習最先進的技術。而有別於好萊塢的製片人制度,朝鮮演員全部由政府一手培養並支付薪水。

為了能夠在電影創作上有所突破,金正日甚至不惜做一些越界的事情。1978年,金正日相繼將知名的韓國女演員崔銀姬與其前夫、韓國知名導演申相玉,「設計至香港」後「綁架至平壤」,以完成他的電影夢(不過朝鮮當局否認過這一指控,稱申相玉是自願去朝鮮的)。


崔銀姬、申相玉與金正日合影


申相玉在朝期間,金正日不計成本、幾度無預算上限地支持他拍攝電影。申相玉在朝鮮共執導7部電影,他的創作使得朝鮮電影界誕生了首部浪漫愛情片《love,Love,My Love》,並首次將吻戲帶入朝鮮大銀幕,開創了朝鮮電影新格局。1985年,崔銀姬更是憑借申相玉執導的《鹽》一片,斬獲了莫斯科國際影展最佳女主角獎,這也是朝鮮電影在國際影展中的首次獲獎。

同年,申相玉拍攝了「朝鮮版的哥斯拉」電影《平壤怪獸》。該片講述了無道君王徵用農具導致民不聊生,鐵匠以米捏成玩偶,祈求神明垂憐相助,其女不經意滴血其上,竟成為以金屬為食、日漸茁壯的龐然大物,並助「農民起義軍」推翻暴政。此片的結尾部分,意外的「頗有深意」:消滅獨裁君主後的「平壤怪獸」,仍繼續大食農具,最後是靠鐵匠之女自我犧牲、與怪獸同歸於盡。

《平壤怪獸》劇照


1986 年,申相玉和崔銀姬利用參與柏林影展期間,前往奧地利維也納勘景的機會,投奔美國大使館尋求政治庇護,在旅居美國多年後返回韓國。

雪上加霜的是,即便投入如此巨大,進入80 年代中後期後,由於經濟層面的積弱不振和相對的閉塞, 致使朝鮮電影產業整體也開始呈現出衰落的趨勢,電影產量等開始下滑。

再加上朝鮮和中國跨境貿易從90年代中開始興盛,因此韓國電影和連續劇的黑市交易也藉此機會在朝鮮活絡起來,朝鮮人民透過來自黑市的DVD、隨身碟、記憶卡收看盜版的美國、韓國、中國影視劇已是常態,朝鮮東北部收看外國電影、電視的比例更高,都讓彼時的朝鮮電影產業遭遇考驗。

朝鮮地下黑市中流傳的小型媒體播放器Notetel,

多用於讀取DVD、外接U盤或硬碟


朝鮮政府於是「另闢蹊徑」,試圖通過其他渠道和外界建立電影方面的合作以謀求新的發展。

動畫代工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手段。朝鮮的動畫代工產業頗為發達,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製作動畫電影,但是當時只能製作木偶片和剪紙片。

進入80年代後,朝鮮動畫電影迎來了鼎盛期,一年可製作20多部動畫電影,1987年首次推出了24幀動畫作品《聰明的浣熊》,而彼時世界上多數國家製作的動畫片還停留在8到16幀的水平。

由於動畫製作技術的高水平,加之代工費低廉,因此不少外國公司曾將動畫製作承包給被稱為「朝鮮動畫心臟」的4.26動畫電影製片廠,1988年的法國動畫片《甘達星人》、美國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動畫系列片《風中奇緣》和《獅子王》等,都曾以代工的方式委託朝鮮進行部分繪制。

動畫片《甘達星人》


另一個振興朝鮮電影發展的重要方式則是舉辦電影節。1987年,「平壤不結盟與發展中國家電影節」誕生,僅針對少數國家開放,於當年9月1日至10日舉行。到了2002年,電影節更名為平壤國際電影節,正式面向全球各國電影人開放。

電影節的獎項「火炬獎」,是一座帶火焰紋樣的奧運風格的獎杯。它是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女主角獎以及其他獎項的獎品。在2019年舉辦的第17屆平壤電影節中斬獲最佳影片的,是一部名為《香橙的滋味》的伊朗電影,而其餘8個獎項當中,有6個獎項由中國的電影作品奪下。

第17屆平壤電影節獲獎名單(截圖自網路)


平壤電影節的選片流程同樣充滿了神秘感,而地緣政治和沖突是一個重要考量,美國、韓國等國家出品的電影基本不會出現在參選名單之列。即使是作為一個「國際電影節」,在創辦之初,主辦方也曾毫不留情地全盤否定美國和日本電影,只對印度的寶萊塢電影「網開一面」——其中一大原因是其通篇傳達的性保守思想。

時至今日,隨著中朝兩國的交流越來越開放,我們也可以透過不少平壤電影節的報道和宣傳了解到當下的朝鮮電影,但也因為種種原因,而難以拼湊出當下朝鮮電影完整的全貌,只能藉由碎片化的資料去探究其神秘的一面。未來朝鮮電影是否能更開放、為世人了解,或許只有時間才能帶來答案。

⑦ 50年代朝鮮電影片有哪些

戰後的1954~1960年,是朝鮮電影創作繁榮的時期。各類題材的影片大量涌現出來,如有戰爭片《游擊隊姑娘》(1954,尹龍奎導演)、《漁郎川》(1957,尹龍奎導演)、《戰友》(1958,閔定植導演);現實題材影片《新婚夫婦》(1954,尹龍奎導演)、《幸福之路》(1956,全同民導演);喜劇片《我的女婿,我的兒媳》(1958,崔男先導演);偵探片《9時正》(1959,崔男先導演);歷史片《春香傳》(1959,尹龍奎導演);兒童片《小船廠》(1958,李基成導演)、《母親的懷抱》(1958,全同民導演)等。 60年代,隨著朝鮮千里馬運動的蓬勃開展,影壇上出現了一批反映時代風貌和新人的影片。如《紅色宣傳員》(1962,朴學導演)、《細紗工》(1964,吳炳初導演)、《人民教師》(1964,韓尚雲導演)、《海鷗號船員》(1961,韓尚雲導演)、《百日紅》(1963,千相仁導演)等。

⑧ 韓國古裝劇裡面的清國是什麼朝代

清國即是指清朝。
對應的韓國屬於李氏朝鮮年代。
朝鮮王朝(1392年—1910年),又稱李氏朝鮮、簡稱李朝,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王朝 。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定都於漢陽,李朝歷經27代君主共五百餘年。1896年,高宗李熙稱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1910年日本侵吞朝鮮半島,李朝滅亡。

⑨ 《猖獗》曾連六天蟬聯韓票房冠軍,玄彬爆料糗事,難道是「李屍朝鮮」電影版

是一部中等水平的喪屍片,導演確實有想把喪屍+古裝做好的意願,但反派難以成立的達成謀反目的的方式、過於誇張的人屍對決,都是這部電影不可迴避的硬傷。

與其對決的玄彬,則飾演一位看似玩世不恭的返鄉世子,中展現了內心多層次轉折的演技,兩人在片中大秀騎馬飛奔,飛檐走壁刀光劍影的兇猛對殺,十分好看!

本片最大的漏洞,就是劇情太過於單薄!

⑩ 猖獗韓劇哪個播放器可以下載

韓劇TV。

《猖獗》是金成勛執導的驚悚動作電影,由玄彬、張東健主演,於2018年10月25日韓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朝鮮王子李清為阻止「夜鬼」的猖獗惡行、拯救朝鮮而與敵人展開殊死對抗的故事。

劇情簡介

李清(玄彬飾)是李氏王朝國王之子,為當時最高武功的擁有者,曾作為人質被清王朝抓走。時隔數十年,他的哥哥世子李英試圖驅趕朝鮮國內的清朝駐軍,事敗後自盡。自盡前世子寫信給李清,希望他可以帶自己的妻子遠離朝鮮這個紛爭之地。

當李清在返回故土之際,朝鮮正經歷「夜鬼」猖獗。他一邊應對兇狠可怕的「夜鬼」,一邊還要對抗手中握有兵權的兵曹判書金子俊(張東健飾)對王權的虎視眈眈。

閱讀全文

與電影猖獗里的朝鮮是哪個年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transform在哪個電影里出現 瀏覽:477
劉亦菲演吸血鬼電影有哪些 瀏覽:294
四川微電影公司 瀏覽:361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2345電影 瀏覽:129
電影院購票選座系統哪個好 瀏覽:276
之藍電影的網站 瀏覽:932
致命邂逅神馬電影 瀏覽:758
關於桑拿的鬼電影有哪些 瀏覽:89
國家利益電影在線 瀏覽:543
鬼恐怖片圖片大全電影 瀏覽:325
恐怖殺女生的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578
女破電影網站 瀏覽:556
有網站的被窩看電影 瀏覽:852
0608電影網站 瀏覽:303
92看看電影如何下載 瀏覽:497
抖音看電影的網站 瀏覽:32
哪裡回收7d電影設備 瀏覽:869
電影完整版百度雲 瀏覽:904
如何搭建電影網站app 瀏覽:236
有什麼電影我可以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