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吳孟達去世後,留下的最後一部影片是什麼
吳孟達因肝癌去世之後,在網路上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而他的消息更是多次登上熱搜。吳孟達是娛樂圈難得堅持自己的明星,從出道到現在,他一直都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現在影視作品裡面,即便在他大紅大紫的時候也從來沒有要求當主演,而且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配角。他敬業的這種精神不僅得到圈內人員的敬重,就連圈外人也是非常喜歡。這也是他為什麼得到大家的喜歡,對於吳孟達的突然去世,很多人都非常痛惜。
吳孟達拍戲過程敬業令人欽佩。
和吳孟達一起拍戲的劇組工作人員也透露了吳孟達在這部電影拍攝過程中的一些細節。他拍攝的時候從來不帶劇本,也不帶助理,吳孟達在拍戲之前就已經將劇本的內容深深印在腦中。拍戲的時候吳孟達也從來不用替身,而且他也不顧自己病弱的身體,堅持不拖累劇組的進度在這部電影中有一個鏡頭,需要他從海面爬山到平台,這段過程即便是年輕人完成都會比較吃力,但是達叔卻堅持爬上去,反反復復嘗試好幾次,看到大叔這么辛苦,現場的工作人員也勸他要多點注意,慢慢來,但是達叔卻每一次都能將自己的戲完成得很好。看到達叔這么敬業,現場的所有人都敬佩不已。
❷ 求香港鬼才導演藍乃才的個人資料和拍攝的影片,越詳細越好!
藍乃才,導演、攝影、編劇、旅遊攝影家。1953年生於香港。最初僅做小工,後晉升為攝影助手,再躋身攝影師之列,綽號「老鼠」,曾與名導演孫仲、楚原、王鍾等合作,並足足做了七年攝影工作,堪稱影城中最出色的攝影師。曾經師從日本著名攝影師西本正(又名賀蘭山)學習攝影。邵氏曾引薦他做導演,徐克、洪金寶亦加以游說,卻遭一一婉拒;直至李修賢開拍《單程路》,他答允與其攜手執導。兩人年齡相約,特別投契,影壇中人更稱他們為「雙龍出海」。邵氏天下時隨胡金銓、李翰祥等大導演任攝影。他使用聲、光、電的科幻片手法與特殊攝影的現代手段形成新穎的導演效果,在香港影壇別具一格。主要作品有《城寨出來者》、《暗渠》、《原振俠與衛斯理》、《俾捉鬼》、《孔雀王子》、《阿修羅》、《一眉道人》、《力王》等。其中《暗渠》獲二十七屆亞太電影節「 最佳剪輯 」、《原振俠與衛斯理》送東京國際幻想電影節展映,《俾鬼捉》、《不夜天》送香港幻想電影節展映。
藍乃才是港片界一個神秘人物,由於他退出電影界相對較早,網上鮮有他的准確資料。只知他1953年生於香港,師從日本,攝影出身。上世紀90年代左右他和著名影人蔡瀾合組大路影業,導了一系列風格鮮明的所謂CULT類電影,其中的港三作品不多,僅兩部,卻都是港三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一部就是上世紀香港暴力酷片的代表作《力王》,被不少港片迷所津津樂道,那也是他最後一部電影作品。
藍乃才1992年拍攝完《力王》之後便不再擔任導演職務。根據網路的最新資料,藍乃才並不是所謂的「失蹤」或者「被殺害」,他很可能於90年代舉家移民美國。
2008-2009 年間,藍乃才在粵北山區孤兒院做志願工作,現為中國希望工程區劍雄愛心會執行委員,參與中國偏遠地區助學扶貧的工作。
藍乃才現在是一名旅遊攝影家,周遊世界的同時拍攝照片。2007年與香港《大公報》撰稿者、業余散文家陳秀玲一起推出了旅遊散文集《克羅埃西亞的冬去春來》。
作品全集
陳夢吉計破脂粉陣 (1975)
沙膽英 (1976)
香港奇案之二《兄殺》 (1976)
毒後秘史 (1976)
人蛇鼠 (1977)
決殺令 (1977)
廟街皇後(1977)
冷血十三鷹 (1978)
笑傲江湖(1978)
七煞 (1979)
教頭 (1979)
風流斷劍小小刀(1979)
通天小子紅槍客(1980)
請帖 (1980)
單程路 (1981)
沖鋒車 (1981)
小子有種 (1982)
城寨出來者(1982)
暗渠(1983)
青蛙王子 (1984)
鬼馬飛人 (1985)
不夜天 (1987)
聊齋艷譚(1990)
【導演】:
單程路 (1981)
城寨出來者 (1982)
暗渠 (1983)
癲鳳狂龍 (1984)
原振俠與衛斯理 (1986)
俾鬼捉(1986)
不夜天 (1987)
血玫瑰(1988)
孔雀王子 (1989)
阿修羅 (1990)
聊齋艷譚 (1990)
衛斯理之老貓(1992)
力王 (1992)
【編劇】:
力王 (1992)
❸ 張國榮死之前拍最後一部電影是什麼
《異度空間》是張國榮生前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
《異度空間》,羅志良執導的一部驚悚片,由張國榮 、林嘉欣、李子雄主演。影片於2002年3月28日上映。影片講述了章昕因經常看到靈異幻象,求助心理醫師阿占,在這一過程中兩人之間產生了愛情,但是一直不信有鬼的阿占最終也遇到了鬼 。
張國榮在影片中飾演患有精神分裂的阿占,為飾演好這個角色,張國榮造訪了他的一個心理醫生,並且觀察了許久。張國榮憑借這部電影他獲得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阿占(張國榮 飾),小時候女朋友的跳樓是阿占精神分裂的根本原因,當女朋友跳樓後,阿占的自我保護機制選擇遺忘壓抑記憶,但是潛意識里阿佔一直很內疚,所以投身於工作,以忙碌的工作使自己大腦沒有時間考慮其他的事情。
因為要避免愛引發的傷痛,所以選擇自己孤單過活, 一直到愛上章昕。對章昕的愛觸發了阿占的潛意識,所以阿占開始有了前女友鬼魂的幻覺,當阿占以極端的手段對自己治療之後,這段記憶又開始得到壓抑。
(3)哪個香港導演要拍攝最後一個電影擴展閱讀:
2003年4月1日,張國榮因抑鬱症病情失控從香港東方文華酒店24樓墜下身亡,終年46歲。
2003年11月,為了表彰張國榮對於華語影壇的貢獻,他主演的電影《異度空間》被第12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選為開幕電影。
截止2003年,張國榮一共參演了56部電影,香港本埠票房總成績達7.76億港幣。2004年,他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追頒的「演藝光輝永恆大獎」,同年為表彰對香港電影業有重大貢獻人士而修建的星光大道正式落成,張國榮是首批入選的演員。
2004年,張國榮入選《大眾電影》(2004年第17期)「中國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十大男明星」。2005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評選了「中國電影百年百部最佳華語片」,張國榮主演的電影有八部入選榜單,入選作品數量居華人演員之首。
同年,香港恆基兆業地產集團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等合辦「中國電影一百年之最愛男演員選舉」,張國榮當選「中國電影一百年最喜愛的男演員」。此外,他還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行列。2010年3月,張國榮入選美國CNN「史上最偉大的25位亞洲演員」。
❹ 吳孟達最後一部電影,吳孟達最後一部電影曝光
文|令狐伯光
2月27日,香港著名演員吳孟達因肝癌去世,享年70歲。
因為達叔在華語電影圈的地位,引起了整個中國輿論界巨大的震動。
網友關於達叔的紀念,懷念和作品的回顧可以說層出不窮,當然其中也有些爭議,反正已經延伸到各個文化領域了。
3月7日,吳孟達生前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瀕海交鋒》曝光。
這個曝光的內容是達叔在片中飾演了一部愛國科學家,然後就是劇組人員講述達叔在拍片的時候,敬業、愛國精神讓人尊敬。
我們就不盲目揣測現在電影爆出的消息,有沒有借機宣傳電影的意圖。
反正電影遲早都會宣傳,因為達叔去世的原因,後來再宣傳肯定還是會圍繞達叔,當然現在宣傳有借熱度的意思。
我們就跳出這些額外的因素,單獨從這部電影本身出發。
伯光君前去查了導演團隊過後,雖然不想承認但是不得不說這部電影拍爛的機率蠻高。
黑子。
電影都還沒有上映你們營銷號就在唱衰——
這些言論還請先憋回去,不信請跟著伯光君看下去。
伯光君對於國內影視行業有些粗淺的觀察,一部未播的影視劇根據導演團隊之前的作品質量,再到放出的物料預告進行分析。
最終預測的結果雖然不能說百分之百,但是大方向基本上跑不了。
所以,根據《瀕海交鋒》導演團隊過去的作品,還有放出的預告物料分析,便能猜出電影一個大致的方向。
《瀕海交鋒》的主創團隊
導演:林德祿
編劇:黃晶
主演:楊爍、屈菁菁、徐洋、張亦馳、王硯輝、丁海峰、吳孟達等
如果要我個人評價,這是一部以香港導演團隊為主的國產主旋律軍事動作片,目前來看是低配版《紅海行動》。
導演林德祿是位純粹的香港導演,是80,90年代香港電影幕後精英之一。
這個幕後精英是指他一直在香港影視圈幕後工作,而且在精英人才那種。但是屬於幕後耕耘的人才,在台前就不太知名。
比如林德祿也是一名電影導演,但是論名聲遠遠不及徐克等香港大導演。
80年代末,林德祿拍了《應召女郎1988》,1990年成立「德祿電影公司」,效仿美國電影《美國舞男》,導演了一部《香港舞男》。
後來他又導演了《雞鴨戀》,續集《舞男情未了》。
這位香港導演對於香港情色電影,可謂影響頗大(但明顯不如王晶,麥當傑等導演)。
林德祿在香港電影巔峰時代,最值得稱贊的一部電影是他和陳嘉上共同導演,周星馳主演的《武狀元蘇乞兒》。
那麼新時代呢?
2010年後,林德祿導演,古天樂主演的《反貪風暴》系列。
沒錯,這個香港警匪片系列都是他導演的。
編劇黃晶,也差不多是這樣的出身,編劇的電影多屬香港電影。
電影包括《十二生肖》《不老之城》《刺青》《魔法寶貝》《逃亡游戲》《Sales》《加油站的來信》。
大多數人除了一部《十二生肖》,其它電影別說沒看過可能都沒聽過。
答案是這些電影多屬於網大和小成本的電影,其中她編劇的電影大多數都是劉觀偉的電影,就是過去的林正英那部《僵屍先生》,現在的網大《一眉先生》的導演。
至於主演,除了達叔吳孟達之外。
其它演員在國內都是電視劇演員為主,陣容也算不上頂級。
楊爍就是《歡樂頌》的小包總,《大江大河》系列裡的雷東寶。後來也有演過霸道總裁電視劇,但因為表演問題被網友嘲諷為「油膩男演員」的代表之一。
楊爍發展還是在電視劇領域,不能說首次參演電影,但主演中等成本電影還是首次。
女主角屈菁菁在國內中生代,有點屬於不上不下的類型。
更早時期出道不提了,首次演較為知名的女主角,是筷子兄弟導演的首部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女主角出名了把。
但後來就陷入到平穩發展的狀態,直到在科幻片《流浪地球》里出演女二號。
屈菁菁再次又火了一把,但現在還是個不上不下的狀態吧。
其它演員還有徐佳、王硯輝、丁海峰等等。
他們就和吳孟達達叔一樣,在電影里是屬於現在國產影視劇里常見的,那種撐住演技的老戲骨的配角搭配。
這部電影主創團隊的配置,基本上就這樣了。
相信很多人都看出來了,這部電影的導演團隊在國產電影當中,說實話配置屬於中等偏下的。
演員沒有近年國產電影市場的王牌,不管內地演員還是香港演員,而且導演編劇和主創團隊也不是中國電影領域的知名團隊。
有的網友可能要說:林德祿導演,古天樂主演的《反貪風暴》系列絕對不是爛片,而且一部比一部票房高。
答案確實是如此,但是如果要講這個就能延伸到兩點。
1,《反貪風暴》在香港電影當中質量是不錯,但也就合格的水平。
2014年,林德祿導演,古天樂主演的《反貪風暴1》上映,最終拿下了6.0,最終近1億人民幣的票房。
《反貪風暴2》豆瓣5.8,票房2億
《反貪風暴3》豆瓣5.7,票房4.4億。
《反貪風暴4》豆瓣6.0,票房近8億。
這個系列的評分一直不高,但是票房確實在節節攀升。
當然,有很多網友會說現在豆瓣評分早沒公信力了。這確實有道理,但我們把近年來其它香港警匪大片,相互比較一下就知道了。
《掃毒》系列,《使徒行者》系列,《拆彈專家》系列,再到《追龍》系列等。
由於是多部電影的系列,而且很多續集質量也不見得多高,整體水平屬於有高有低。但是無論看不看豆瓣評分,其中有幾部電影的質量,口碑和票房都沒有什麼爭議。
《掃毒1》《追龍1》《拆彈專家2》三部電影肯定排在前面。
它們再加上一個《無雙》,基本就囊括了這些年高質量,還有高口碑的香港警匪片了(不包括高票房)。
兩部《師徒行者》,《掃毒2》和《拆彈專家》, 我個人覺得處在第二檔吧。
那就是質量和口碑大概輸給《無雙》等片,但還是相當優秀的香港警匪特效大片,屬於香港商業大片的中流砥柱。
至於《反貪風暴》系列,大概就和《追龍2》相當。
它的票房能夠節節攀升,我個人覺得應該是整個系列電影非常穩定的緣故。
比上面明明是續集,結果演員都湊不齊,甚至都不是一個故事的香港警匪大片強多了。
所以,《反貪風暴》系列的導演團隊,哪怕放在香港警匪大片當中都屬於二流到三流,並不是頂尖的那種。
香港導演團隊北上拍的主旋律電影
《反貪風暴》雖然不是頂級,但放在香港警匪片中不算太差,而且勝在穩定。
但很多人可能沒有想到一件事, 這畢竟是新時代的香港警匪大片,嚴格說來不是新時代的內地商業大片。
而這兩個東西,差距可大了。
香港導演北上拍內地電影已經屢見不鮮,但是真正拍得好的導演團隊一直很少,至於拍好內地主旋律電影的就更少了。
原因也很簡單——
香港和內地是兩套系統,香港導演的生活環境和內地截然不同。
香港影視圈對於內地精神文化,以及內地生活環境的理解。說實話不但遠遠不足,而且因為現實原因是有一種微妙的態度的。
迄今為止,我們能夠提起來的作品大概也只有這幾個。
徐克導演的《智取威虎山》。
林超賢導演的《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
另外有劉偉強導演的《中國機長》,陳國輝導演的《烈火英雄》。
另外拍內地故事還不錯的有《中國合夥人》《親愛的》的陳可辛,《七月與安生》《少年的你》的曾國祥,但這不是主旋律電影了。
另外拍得不好的也有很多,李仁港的《攀登者》堪稱典型。
2020年,壓了一年的《緊急救援》,林超賢導演也失手了。
而這些主旋律電影的導演,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比《反貪風暴》導演,在香港本土要更厲害,水平更高一些對吧。
這部《瀕海交鋒》的故事劇情,真的和《紅海行動》重合度很高。
但是考慮到導演團隊水平,大概率會是一部低配版《紅海行動》。
這個導演團隊畢竟是首次拍內地主旋律電影,雖然之前的作品看起來不算太好,但是能夠拍好的機率還是存在的。
現在這部電影因為達叔的去世,電影宣傳和賣點只怕都會圍繞著吳孟達。
我個人當然希望這部電影能夠拍好,更希望這部電影會是一部好看,但還是希望到時能做到三點吧。
希望這真的是一部好片。
希望這部片能爆,而且單純是因為口碑和質量。
希望這部電影不管片方還是觀眾,不要過度的炒作吳孟達了。
但我相信只怕是做不到了,因為達叔雖然已經仙去了。但是活人們還是會圍繞達叔,爭奪那最後一分的利益。
致敬達叔,希望電影真的不要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