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BBC經典英劇《德伯家的苔絲》是否符合你對原著的期待,為什麼
所以,從豆瓣評分8.3的評分也能看出來,這部劇至少是滿足了大部分人對於這部劇的幻想。
㈡ 《德伯家的苔絲》梗概、賞析
故事梗概:《苔絲》,又名《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著名作家托馬斯哈代的最著名的長篇小說之一,又是一部經典之作,後來改編成劇本,拍成電影,其中英國版的《苔絲》影響最大,而女主人公苔絲的鮮明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令人難忘。
苔絲的故事梗概是:女主人公苔絲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小販家庭,父親是一個好吃賴做的酒鬼,在一次被人告知他是古代貴族德伯家後代時,夫妻兩由於愛慕虛榮,目光短淺,在金錢的驅使下,便貿然決定把女兒苔絲送到一個自稱德伯家後裔的富老太婆家攀親戚,藉此獲得經濟援助。善良美麗的苔絲在家庭責任壓力的驅使下,獨自前往這個所謂的親戚家。誰知,不久便被老太婆的兒子,虛偽縱欲自私的亞歷克誘奸了。悲憤堅強的苔絲懷著小孩逃離了這個魔爪,回到家裡不久,苔絲生下的小孩不幸夭折,幾年後,飽受折磨,命運多折的苔絲再次離開家,出外謀生,苔絲在一個遠離家鄉的養牛場當起了一位擠奶工人。
在這擠奶場,苔絲遇到了她一生最愛的人,她的一生出現了新的普照。文質彬彬的、知識淵博、反世俗封建不受束搏的男主人公——英俊的克萊爾,很快就愛上了美麗大方勤勞善良的苔絲。很快倆人便心心相印。克萊爾拚命地向苔絲求婚,但苔絲卻擺脫不了自己昔日被姦汙的陰影,遲遲不敢接受克萊爾的求婚。其中她曾幾次鼓起勇氣向愛人坦白過去,但卻由於種種原因而失去懺悔的機會。這時的苔絲,一方面,無法拒絕克萊爾的熱烈追求,一方面卻遭受責任上良心的折磨,但最後愛情的力量戰勝了,他們結婚了。
新婚之夜,本來是幸福甜蜜的時刻,但命運卻跟苔絲開了玩笑。克萊爾懷著對苔絲愛情的忠誠,向苔絲袒露了過去的一件荒唐事,可愛善良苔絲也在無意識下真誠地向對方說出過去的不幸。悲劇就從此開始:陶醉於甜蜜愛情中的克萊爾,無法忍受眼中潔白無瑕、美麗完美的苔絲竟有一段不光彩的經歷,一時無法接受這個沉重的打擊,狠心地離開了苔絲。
可憐的苔絲再次陷入感情的不幸中,在傷心悲痛中,在微妙的期待中,一邊打工支持家庭生活,一邊等待愛人的歸來。但不幸又降臨她的身上,魔鬼似的亞歷克又來糾纏苔絲,欺騙、弄手段,詭計多端的亞歷克最後逼使苔絲重落魔爪。
不久,克萊爾由於長期的思想斗爭和反省,懷著對妻子的熾烈的愛意,回來找到了苔絲。本來失去希望的苔絲,在悲喜交加之餘,終於認清了亞歷克的奸計,揭開了他的虛偽面目,看到幸福就在眼前,她終於清醒過來,在痛苦悲憤下,她殺死了仇人,最後和愛人一起逃離,過上了只有五天的幸福滿足的生活。但最後,苔絲被處於絞刑。諸神之主,跟苔絲所開的玩笑就到此結束了(《苔絲》末段首句)。
㈢ 《苔絲》電影的版本有兩個!誰知道新版的名字
德伯家的苔絲
英國作家狄更斯和哈代。狄更斯是英國19世紀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家,代表作有《奧列佛·特維斯特》、《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等。《奧列佛·特維斯特》(又譯為《霧都孤兒》,寫於1838年)通過主人公奧列佛·特維斯特的苦難生活旅程以及那些被冷酷無情的社會壓扁了的流浪兒的形象,深刻地揭露出倫敦貧民窟的悲慘情景和資本主義的罪惡。《大衛·科波菲爾》是一部半自傳式的長篇小說,它以科波菲爾的經歷為主線,融進了多種類型的人物和生活際遇,反映了工業革命以後英國的社會狀況。哈代是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期英國最傑出的現實主義小說家,生於英國西南部多塞郡的一個村莊里。哈代最有成就的作品是總名為「威塞克斯小說」(威塞克斯是多塞郡及其附近地區的古稱)的14部長篇小說,都以其故鄉威塞克斯廣大農村地區為背景。其中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是《德伯家的苔絲》(也譯為《苔絲》)。小說通過農村姑娘苔絲一家的遭遇,具體生動地描寫了19世紀末資本主義經濟侵入英國農村後小農破產的痛苦過程。小說的中心人物苔絲是英國文學史上一個在不幸命運中堅持反抗的光輝的女性形象,哈代通過她屢遭迫害以至於毀滅的悲劇,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法律、道德提出了強烈的控訴,但也流露出他的一種信念:人類是無情命運的玩物。哈代的優秀作品還有《卡斯特橋市長》(1896年)、《無名的裘德》(1896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