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哪些電影的結尾使用了蒙太奇手法
我最喜歡諾蘭的電影是《星際穿越》。這部電影讓我印象最深的蒙太奇手法,是庫伯離開家乘坐飛船出發那一做如段:庫伯駕車離開家,鏡頭對著車身,車身劇烈晃動,房子漸行漸遠,飛船升空。從車身到飛船的鏡頭銜接是切出/切入滑陸的蒙太奇手法,但是,請注意這一段畫面的聲音,是飛船發射倒計時的聲音,從車身那個鏡頭就開始倒計時的,是離開家的倒計時,也是離開信胡頃家園(地球)的倒計時。倒計時的聲音完美地貫穿了前後兩個鏡頭,起到了化出/化入的蒙太奇效果。
㈡ 經典的運用蒙太奇手法的電影請介紹下.
1、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該片改編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㈢ 分析電影《阿甘正傳》中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及其藝術效果
一、 敘事蒙太奇
敘事蒙太奇是以交代情節、展示事件為主要目的,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流程、邏輯順序、因果關系來分切和組合鏡頭、場面和段落,表現連貫的劇情。
把捕蝦作為人生志願的布巴、立誓要戰死沙場的丹泰來中尉就是一些很好的蒙太奇手法的展現。導演在處理這些人物的時候用了很多的定格鏡頭來點綴。比如當布巴向阿甘介紹自己的時候,畫面很自然地跟著話語轉換到布巴的媽媽等一系列的場景。這些場景不是偶然的,而是構成和裝配電影語言的關鍵筆墨。因為它從不同的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的,從而來刻畫人物,顯示其所包含的不同含義。片中有一個情節是阿甘講訴他名字的來由。從開始講媽媽是怎樣給他取的這個名字那一段都是阿甘的「一段回憶」,這里也是一個典型的「敘事蒙太奇」。
憑借蒙太奇的作用,該電影在敘事風格上享有了時空的極大自由,甚至可以構成與實際生活中的時間空間並不一致的電影時間和電影空間。比如,好幾次重大歷史事件,學校解除種族歧視政策,好幾屆總統被刺殺,乒乓外交,反戰集會等等。這都是電影在拍攝中無法實現的,而如果要實現這一場景必須藉助蒙太奇手法,把時間和空間不真實的拉入電影中來,從而敘述事件。
二、 連續式蒙太奇
連續式蒙太奇主要依先後順序和因果關系發展進行敘述,按此方式敘述是最基本的思維方式,是絕大多數影視節目的基本結構方式。連續式蒙太奇以單一的線索和連貫動作為主要內容,其優點是有頭有尾,脈絡清楚。
這部影片最大的特點就是多次利用巴士的到站,來串連起不同的乘客,這些乘客被當作阿甘的聽眾,從而隨著聽眾的變換而串連起不同的故事情節,通過阿甘的口來講述這個故事,完整的講述了阿甘傳奇的一生。
三、 交叉式蒙太奇
交叉式蒙太奇是平行式蒙太奇的發展。交叉式蒙太奇強調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具有嚴格的同時性,密切的因果關系,其中一條線索往往影響或決定其他線索的發展。
影片主要有兩條線索,一條描寫了阿甘從上大學到參軍再到參加越戰最後到退伍的一生,同時另一條線索是描寫了珍妮的一生,寫出了珍妮為了求得榮譽,為了出名,忍心離開阿甘自己去闖盪漂泊的一生。這兩段雖然是發生在不同的空間,但是隨著鏡頭的不斷切換,使它們在敘事上呈現出互相關聯的敘事段落,交叉剪接在一起,製造出一種讓觀眾聯想的氛圍和情緒。
四、重復蒙太奇
重復蒙太奇是把代表一定寓意的鏡頭、場面或類似的內容在關鍵的時候反復出現,構成強調,起到了深化主題的特殊效果。是在《阿甘正傳》這部電影中使用的蒙太奇手法最多的一種:
影片開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飄飛的羽毛,影片一開頭,一根羽毛飄飄盪盪,吹過民居、馬路,最後落到阿甘腳下,優雅卻平淡無奇;影片的結尾,阿甘坐在他母親曾經送他上學的長凳上,目送兒子上了校車後,默默地想著什麼,一根羽毛從他腳前飄起,飄向藍天、白雲之間。影片的開頭和結尾都描寫了飄飛的羽毛:從這部電影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人生,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子的,很多時候我們都在隨波逐流,我們不能知道我們將來要干什麼,我們也不能去改變這個社會。可是一個上下一個左右,我們總是可以改變的,我們只要盡力去做好我們自己就可以了,不必計較太多的得失,那麼我們就可以如隨風飄浮的羽毛越飛越高,越來越接近天堂。阿甘的成功並不偶然的,執著與努力,成就了阿甘!
巴士的不斷到站,也是一組重復蒙太奇。阿甘講自己的故事時,鏡頭總是由現實與阿甘的故事交替出現,而且阿甘的聽眾是不斷發生變化的,公交車也是來來去去,這也暗示著人生中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人生是在不斷變化當中,能夠認識便是一種緣分。
又如,阿甘小時候在車上受到別人歧視而沒有座位坐時,最後只有珍妮邀請他坐在旁邊;而在剛入伍時同樣在上車時受罵,遭到同樣待遇,最後只有布巴肯跟他一起坐。這一方面表現出世人的眼光總是庸俗的,總喜歡歧視不如自己的人,好人反而要受到欺負、譏笑;另一方面也營造一種凄涼的意境,也為阿甘與珍妮相識和報答布巴的劇情做鋪墊。,還有,如電視機多次播放槍擊事件;阿甘在戰場上多次救出同伴;阿甘起初捕蝦時,多次只是撈起一些水底的垃圾,表明甘在這個過程中遇到許多挫折;甘每次見到欺負珍妮的男人時,總是挺身而出等等,這些地方都運用了重復蒙太奇,將一切表達得淋漓盡致。
重復式蒙太奇的運用可以使作品內涵由淺入深,意境由淡變濃,藝術表現力由弱變強。在《阿甘正傳》這部影片中重復蒙太奇手法的應用,更加有利於突出主題,可以更加強有力的震撼我們的心靈。
五、隱喻蒙太奇
隱喻蒙太奇是通過鏡頭或場面的對列進行類比,含蓄而形象地表達創作者的某種寓意。這種手法往往將不同事物之間某種相似的特徵突現出來,以引起觀眾的聯想,領會導演的寓意和領略事件的情緒色彩隱喻蒙太奇將巨大的概括力和極度簡潔的表現手法相結合, 往往具有強烈的情緒感染力。
影片一開始白色羽毛隨風飄搖的場景和結尾其從書中掉出繼續飄飛的場景相照應,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導演運用長鏡頭對羽毛隨風飄舞的描寫,留給觀眾的是對羽毛產生的無盡想像,為故事情節的發展作了鋪墊。澤米基斯導演在這用了一個隱寓蒙太奇。羽毛先是在空中一直飛,直到落到阿甘腳跟前,然後阿甘把它撿起放到了皮包里的一本書中。白色的羽毛的飄零就暗示了阿甘將會是一個孤獨寂寞,沒有自己的長久之所的人生,一生沒有幾個朋友。同時也是在說阿甘這個人有像羽毛那麼潔白無暇的心。此外,還能理解為命運像羽毛一樣飄忽不定(丹中尉的觀點),但是羽毛註定會飄到阿甘腳下也註定會飄走(阿甘母親的宿命論觀點),照應了阿甘之前對命運的思考和全片的主題。
阿甘向珍妮求婚時,天正在打雷、下雨,暗示著事情並不會如阿甘所願,也表現出阿甘遭到拒絕後的思緒很亂。另一組鏡頭更是意味深長,一陣冷風吹動了地面上的枯葉,鏡頭上搖,便看到阿甘一家人穿過樹陰一起回家,路兩旁的樹猶如形成了一條幸福的通道,一家人正過著幸福的生活,可惜的是幸福的光陰十分短暫,就像落葉一樣差不多到了盡頭,由此也形成了一種凄清的意境,也暗示著珍妮將要離開人世。當然,電影中開頭與結尾白色羽毛隨風飄盪的鏡頭,也是運用了這種手法,暗示著人生的起伏不定。
六、 對比蒙太奇
影片有兩條線索,一條描寫了阿甘從上大學到參軍再到參加越戰最後到退伍的一生,同時另一條線索是描寫了珍妮的一生,寫出了珍妮為了求得榮譽,為了出名,忍心離開阿甘自己去闖盪漂泊的一生。在描寫這兩條線索的同時也使用了結構性蒙太奇中的對比蒙太奇,阿甘的一生雖然經歷了軍隊嚴厲的訓練,雖然經受住了越戰時生死的考驗,但看上去卻有種一切都還算順利,彷彿有神在庇護著阿甘,每次當他受到困難甚至災難的時候,他的信念他的執著總是能幫他化險為夷,總是能幫他脫離困境,總是能幫他取得成功。而相比較他而言,珍妮的一生似乎看上去老天並沒有過多的垂簾和青睞她,她就是想成為著名的歌手,簡單的想法卻承受了一波一波的打擊和不幸。每次阿甘在受到長官表揚鼓勵的時候,每次阿甘在晚上休息想念珍妮的時候,她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煩惱和無奈中掙扎。導演通過他們不同命運的對比,讓觀眾感受到阿甘雖然智商低,可是憑他自己踏踏實實的努力,每次都能得到授勛和被總統接見的獎勵。雖然可能因為他的不善於表達而被周圍的人瞧不起,可是他憑借自己的能力創造了他的一生。同時也感受到每次珍妮在向命運搏鬥的時候總是被外來的因素所掌控,每次都屈服於自己坎坷的命運的悲哀。在影片中阿甘是一個智商僅有75的人,他自己也承認自己是個「傻子」,可是故事的每一個情節都體現出他本質上的善良、純朴,可以看出阿甘是一個懂得如何去愛,如何去生活的性情中人,情商和智商兩方面的落差通過鏡頭的剪接巧妙地傳達給每一位觀眾。在插入珍妮和丹中尉的鏡頭時,還是在講述他們的坎坷命運時,通過對比,讓觀眾在感情上與角色的處境緊密結合,隨著珍妮的一次次與阿甘的相遇和分離而傷心,隨著丹中尉的頹廢而失落,隨著珍妮的吸食毒品而為她感到悲哀,直到最後她年輕的生命結束感到惋惜、難過。導演這樣安排,無非是想在通過阿甘和珍妮的命運的對比和丹中尉命運的變化告訴觀眾一個哲理:人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要靠自己的奮斗來創造命運,即便我們有各種缺陷,承受著各種不幸和災難,但是只要能堅定一種信念,就能創造出奇跡。
而且情節中也貫穿了很多細節性的對比蒙太奇,比如阿甘在回憶他在越戰行軍的時候,原本暴雨滂沱,可是好像被人擰緊了水龍頭似的,突然星空絢爛,他仰視凝望著美好的星空。當阿甘沒有緣由不知疲倦的跑步的時候,他忽然發現天際合一分不出哪裡是天,哪裡是地的鏡頭。
時至今日,《阿甘正傳》仍然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影片,其各種手法的而運用堪稱經典,特別是蒙太奇的運用,正是因為各種首發的而運用,讓我們可以享受到這么震撼心靈的電影。
《阿甘正傳》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的電影,由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等人主演,於1994年7月6日在美國上映。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於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描繪了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強不息,最終「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跡的勵志故事。電影上映後,於199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6項大獎。2014年9月5日,在該片上映20周年之際,《阿甘正傳》IMAX版本開始在全美上映。
㈣ 舉例典型的蒙太奇手法的電影
1. 在電影《美國往事》中,導演巧妙地運用了平行蒙太奇手法。例如,在面條前去營救胖子莫爾的場景中,老式電梯轟鳴的聲音與打手緊張的面部特寫交叉剪輯,營造出緊張的氛圍。電梯緩緩上升,打手緊握手槍,當電梯停穩,聲音消失,打手靠近門口,槍聲響起,打手倒地的鏡頭,將緊張的情緒推向高潮。這一系列平行蒙太奇的運用,使得鏡頭之間產生了內在聯系,緊緊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
2. 《教父》中的洗禮段落堪稱電影史上的傑作。在這一場景中,導演將邁克爾在教堂為兒子洗禮與自己策劃復仇的行動交叉剪輯,形成了交叉蒙太奇。這兩個事件在同一時間發生,一方面是神聖的洗禮,另一方面是血腥的復仇,生命的誕生與結束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導演的高超技藝。
3. 電影《黨同伐異》展示了平行蒙太奇的經典運用。這種手法將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發生的有關事件連接起來,使劇情得以平行發展。影片中的一個經典場景是,一名無辜的工人被誤判死刑,當絞索套在他脖子上時,他的妻子帶著州長的赦免令趕到,這一「最後一分鍾營救」的橋段,正是平行蒙太奇手法的生動體現。
4. 蘇聯影片《十月》中,導演通過隱喻蒙太奇的手法,巧妙地傳達了革命的激烈與動盪。影片中的一個場景,阿芙樂爾巡洋艦的大炮轟擊與冬宮華麗吊燈的晃動交叉剪輯,象徵著舊秩序的崩潰。最終,吊燈轟然落地,象徵著沙皇統治的終結。
5. 愛森斯坦在其代表作《戰艦波將金號》中,運用了雜耍蒙太奇手法,生動地展現了敖德薩階梯上的大屠殺。這種蒙太奇手法既有畫面的分解,又有畫面的集中;既有全景,又有特寫;節奏快,富有緊張感,有效地揭示了沙皇軍警的暴行。
㈤ 誰知道一些使用蒙太奇手法的經典影片
蒙太奇剪輯藝術,賦予電影以生命力與深度。《波坦金戰艦》被視為蒙太奇技術的典範之作,其對世界各大電影學院的教學具有重要影響。
《鐵面無私》作為對《波坦金戰艦》致敬的影片,蒙太奇鏡頭的巧妙運用讓人印象深刻。《2001太空漫遊》中,骨頭化為宇宙飛船的驚艷鏡頭,亦是蒙太奇手法的精彩體現。
格里菲斯的《一個國家的誕生》與《黨同伐異》中,「最後一分鍾營救」與「分段剪輯技術」的運用,展現了蒙太奇手法的多樣與深邃。法國導演讓·雷諾阿的《大夢幻》與《游戲規則》則在強化景深鏡頭與長鏡頭的表現力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
阿雷·雷乃的《廣島之戀》與杜甫仁科的《土地》則分別在電影藝術中開創了詩電影與以死亡畫面為美的新領域。《羅拉快跑》中,蒙太奇的表現手法更是獨樹一幟,展現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㈥ 蒙太奇手法電影舉例有哪些
蒙太奇手法電影舉例有:《記憶碎片》、《戰艦波將金號》、《美國往事》、《紅辣椒》、《霸王別姬》。
《記憶碎片》入手分析諾蘭電影的敘事脈絡,並以《記憶碎片》展開對電影剪輯的探討。從1925年《戰艦波將金號》「敖德薩階梯」出發回顧近百年電影史的電影人利用光影帶來的奇思妙想。
體會瑟吉歐·萊昂在《美國往事》中如何用顛倒蒙太奇用4小時講述「面條」50年的時光;今敏如何在《紅辣椒》中利用交叉蒙太奇轉化時空;陳凱歌在《霸王別姬》中如何用聲音蒙太奇展現內心世界。
從盧米埃爾兄弟發明電影以來,導演一直嘗試利用景深鏡頭和場面調度連續拍攝的長鏡頭攝制影片。這樣拍攝的影片雖然可以保持劇情空間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時間流程,但是也將電影局限於某一時間、某一場景。
隨著無數電影人的探索,蒙太奇這一電影手法出現了。蒙太奇一詞為法語,本意為建築中所用的腳手架。1920年代的蘇聯電影製作者發現的「蒙太奇」理論是:把兩個鏡頭剪輯到一起可以產生出第三種含義。
這兩個鏡頭剪輯在一起產生出的第三種含義,無論從效果和從情緒感染力來說,都遠遠勝過原來那兩個鏡頭簡單疊加。從此電影的意義不在局限於一個鏡頭本身,而是鏡頭與鏡頭之間的沖撞。
蒙太奇原指影像與影像之間的關系而言,有聲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現之後,在影像與聲音(人聲、音響、音樂),聲音與聲音,彩色與彩色,光影與光影之間,蒙太奇的運用又有了更加廣闊的天地。蒙太奇的名目眾多,迄今尚無明確的文法規范和分類,但電影界一般傾向分為敘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徵的、對比的和隱喻的)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