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手機電影 > 黃靜波是哪個學校電影

黃靜波是哪個學校電影

發布時間:2022-06-15 08:17:18

A. 誰有有關電影紅孩子的資料啊 多多益善 謝謝啊

[影片名稱]: 《紅孩子》(1957)
[主要演員]: 陳克然、寧和、王和永、陸貞冀、關敬熙、張延、趙滋民
[導 演]: 蘇里
[地區語種]: 大陸影視 | 國語
[影片分類]: 中國舊電影|戰爭片
[ 首演日期 ]: 1957 年 (中國)

優秀戰斗故事片:紅孩子
1934年,紅軍北上抗日後,江西蘇區的李家坳的赤衛隊在蘇維埃李主席的領導下,上山打游擊。李主席的兒子蘇保和他的小夥伴細妹等目睹白軍的暴行,決心給鄉親們報仇。他們背著大人留下來,隱藏在一個山洞裡,組成了一支少年游擊隊,與盤踞在李家坳的白軍和反動勢力展開斗爭。他們想出巧妙的辦法,消滅了一些敵人,還奪來了槍支。在一次戰斗中,李主席被捕。孩子們在李公公的領導下,摸黑混進村裡,救出了李主席,並打死了追捕他們的敵團黃團長。

影片插曲《共產兒童團歌》傳唱至今。

紅孩子故事梗概(簡介)
1934年,紅軍北上抗日,江西蘇區李家坳的赤衛隊在縣蘇維埃李主席的領導下,上山打游擊。李主席的兒子蘇保和他的夥伴們想隨赤衛隊上山,但沒被批准。目睹白匪的罪行,孩子們決意為鄉親們報仇。於是,一支紅色少年游擊隊在無一槍一彈的情況下於岩洞中成立。他們與國民黨匪兵作斗爭,打流動哨,得了第一枝槍。爾後貼標語、打匪徒,竟戰果累累。在一次戰斗中,李主席被捕,孩子們先抓來匪大隊長肖振武審問,然後由李公公帶領,深夜進人村莊,救出李主席。李主席和孩子們勝利突圍,他們迎著朝霞向前方走去。 該片描寫了少年游擊隊在白色恐怖的環境中機智勇敢的對敵斗爭活動,貫穿了現實主義的創作基調,明朗、生動、朴實、自然。幾位少年英雄形象各具特徵,又都富有生氣、充滿激情。片中的《共產兒童團團歌》曾在國內廣為流傳。導演蘇里在此之前曾執導過兒童片《哥哥與妹妹》。積累了拍攝兒童題材片經驗。拍攝本片時,為了讓小演員們熟悉和理解角色的生活,他帶著他們穿上角色的服裝,打著赤腳,背著行李,在江西老區生活了一段時間。小演員們因而演出了濃郁的時代生活氣息,他們所塑造的角色贏得了兒童觀眾的喜愛。

B. 共產兒童團歌出自哪個電影

共產兒童團歌出自電影《紅孩子》。這部影片是1958年拍攝的,講述的是紅軍北上抗日的時候,一群留在蘇區英勇抗敵的故事,當時拍這部影片的時候毛主席還在,並且也去探了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電影了。

看完整部電影,會讓大家感覺到當時的情況真的是非常的亂,在那個年代我們隨時都有可能喪命或者是失去家人。我們應該慶幸我們出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裡,那個年代愁吃愁穿,餓了吃樹根的戰士都有,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說自己不幸福呢?

C. 紅孩子主要故事情節

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離開江西革命根據地,北上抗日。李家坳的赤衛隊也在縣蘇維埃李主席的領導下,上山打游擊。李主席的兒子蘇保及其小夥伴虎崽、細妹、水生、金根、冬伢子等,晚上悄悄離家去找紅軍,被蘇保的外公李公公找回。

不久,靖衛團團長黃靜波帶著白軍焚燒了李家坳,殺害了全村的老百姓。為了討還血債, 替親人報仇,孩子們組成了一支少年游擊隊。他們勇敢、機智地奪槍支、 貼標語,消滅了不少敵人。

在一次戰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們在李公公的領導下,混入靖衛團,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並打死了團長黃靜波。

(3)黃靜波是哪個學校電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在新中國拍攝反映戰爭年代的兒童片中,電影《紅孩子》以其明朗、生動、朴實、自然的風格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中小主人公蘇保、細妹也成為那個時代英雄少年的經典形象。

1957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演蘇里找到了好友、著名劇作家、作曲家喬羽,他說:「我想為孩子們拍一部戲,你能為我寫一個本子么?」喬羽爽快地答道:「好啊,你想拍什麼內容的片子呢?」「最好是反映戰爭年代紅小鬼的故事。」

經過攝制組的努力,1958年,電影《紅孩子》終於與廣大觀眾見面了。影片上映後受到各方面的好評。影片的主題歌《共產兒童團歌》也隨之廣為傳唱,歷久不衰。

參考資料:網路-紅孩子

D. 1958年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第一部電影是紅孩子。

紅孩子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兒童片,由蘇里執導,陳克然、寧和、王和永等出演,於1958年上映。該片講述了1934年紅軍北上抗日後,留在蘇區的紅軍子弟蘇保和小夥伴們與白匪軍展開英勇斗爭的故事

電影紅孩子劇情簡介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離開江西革命根據地,北上抗日主力紅軍長征,根據地又面臨白匪的反撲,李家坳的赤衛隊也在縣蘇維埃李主席的領導下,上山打游擊,蘇維埃政權李主席的兒子蘇保,偷偷聯絡小夥伴背著大人找紅軍,後被李公公找回,並批評他們不該瞞著大人私自找隊伍。

不久白軍靖衛團長黃靜波率部殺回李家坳,對當初瓜分他家財產的赤衛隊家屬進行大屠殺,為替親人報仇,孩子們自發組成少年游擊隊,他們巧奪槍支,伺機消滅敵人。

一次李主席不幸被捕,關押在敵營的柴房裡,孩子們機智混入靖衛團,摸掉敵崗哨,成功地營救了李主席,並打死了團長黃靜波,戰斗中冬伢子獻出了年幼的生命,孩子們在嚴酷的環境下不屈地戰斗著嚴酷的斗爭使他們經受了鍛煉和考驗,在血與火的洗禮中茁壯成長起來,本片於1979年獲全國第二次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二等獎。

E. 電影紅孩子是在瑞金拍攝的嗎

1934年10月,主力紅軍長征,根據地又面臨白匪的反撲,李家坳赤衛隊也跑到山上打游擊。蘇維埃政權李主席(趙滋民 飾)的兒子蘇保(陳克然 飾),偷偷聯絡小夥伴背著大人找紅軍,後被李公公(張延 飾)找回,並批評他們不該瞞著大人私自找隊伍。白軍靖衛團長黃靜波(李孟堯 飾)率部殺回李家坳,對當初瓜分他家財產的赤衛隊家屬進行大屠殺。為替親人報仇,孩子們自發組成少年游擊隊,他們巧奪槍支,伺機消滅敵人。一次李主席不幸被捕,關押在敵營的柴房裡,孩子們機智混入靖衛團,摸掉敵崗哨,成功地營救了李主席,戰斗中,冬伢子(關敬熙 飾)獻出了年幼的生命。

F. 紅孩子誕生記的介紹

在新中國拍攝反映戰爭年代的兒童片中,電影《紅孩子》以其明朗、生動、朴實、自然的風格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中小主人公蘇保、細妹也成為那個時代英雄少年的經典形象。 1957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演蘇里找到了好友、著名劇作家、作曲家喬羽,他說:「我想為孩子們拍一部戲,你能為我寫一個本子么?」喬羽爽快地答道:「好啊,你想拍什麼內容的片子呢?」「最好是反映戰爭年代紅小鬼的故事。」在此之前,蘇里曾拍了兒童片《哥哥和妹妹》,這次他想再拍一部關於「紅小鬼」的影片。對於蘇里的提議,喬羽欣然同意。其實,喬羽和蘇里兩人都有著濃濃的孩童情結,他倆也都曾是紅小鬼,對戰爭年代的孩子們有著異乎尋常的懷念與熱情。 喬羽接受任務後,經過一番認真的思考,將劇本內容定格在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紅軍北上後中央蘇區一群紅孩子們身上。那是中國革命最為艱苦的時期,也最能反映出那個特殊年代孩子們英勇機智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為了挖掘創作素材,喬羽生平第一次渡過長江來到了蘇區體驗生活,走家串戶,聽當年「紅小鬼」們講述紅軍北上後他們那艱苦卓絕的斗爭故事。漸漸地,一個關於當年「紅小鬼」的故事在喬羽的筆下誕生了。 1934年,紅軍北上抗日後,江西蘇區的李家坳的赤衛隊在蘇維埃李主席的領導下,上山打游擊。李主席的兒子蘇保和細妹、冬伢子等一群小夥伴們懇求大人帶他們上山未成後,自行在一個山洞裡組成了一支少年游擊隊,與盤踞在李家坳的白軍和反動勢力展開斗爭。他們勇敢機智地奪槍支、貼標語,並在「李公公」領導下.浞人反動武裝靖衛團,巧妙地救出了被捕的李主席,還打死了追捕他們的敵團長黃靜波。在嚴酷的斗爭面前,紅孩子們在血與火的洗禮中茁壯成長起來。 劇本寫好後.喬羽又為這部影片寫了日後廣為傳唱的主題歌《共產兒童團歌》。蘇里看了劇本後很滿意,並立即著手小演員的挑選。不久,來自各個學校的小演員們都到劇組來報到了,唯獨片中主人公小蘇保還沒個著落。正當他為此苦惱不已時,多年前在拍攝影片《祖國的花朵》中擔任角色的一位小演員陳克然突然閃現在了他眼前。陳克然長得很可愛,十來歲就進入遼寧人民藝術劇院話劇團,在片中的表演很是出色,何不讓他來試試呢?不過,多少年過去了,當年的小克然是否能勝任「紅孩子」的角色呢?蘇里心裡沒底,他為此專門趕到哈爾濱一探究竟。盡管好多年過去了,小克然也從當年小孩子長成了大孩子,但他身上的那股機靈活潑勁卻一點也沒變,這使蘇里感到很興奮,並特地請小克然在飯店裡吃了一頓香噴噴的清蒸鱖魚、紅燒豬肉,這在這那個緊缺年代算是頗為奢侈的了。或許是出於謹慎,蘇里並沒有向小克然說明自己此行的目的。小克然也以為蘇里請客純粹是出於當年拍片的緣故,直到兩個月後,蘇里派《紅孩子》副導演來接他去劇組,他才明白其中的緣由。 「小蘇保」歸隊後,為了使小演員們充分領略當年「紅孩子們」同白軍斗爭所表現出的英勇精神,蘇里帶領大家隨攝制組一起走訪了井岡山和瑞金等革命根據地,還到過毛主席和朱德會師的茅坪。為了讓孩子親身體會當年革命斗爭的艱苦,他還特地讓孩子們穿上當地兒童的服裝和鞋子,爬上了贛粵交界的嶺背山。盡管這一路行軍孩子吃了不少苦頭,卻也使他們接受了一次生動的革命歷史和愛國主義教育,並因此對自己在戲中的角色有了很好的把握。事實證明,蘇里「這一手」是很有成效的,經過鍛煉的孩子們拍起戲來也很是順手,拍攝過程顯得緊張而又快樂。不過,最令孩子們感到難忘的是在拍戲中他們生平第一次見到了毛主席。 1958年2月14日,盡管當時室外是天寒地凍,但攝影棚里卻是秋光一派:棚內的一條羊腸小道,兩旁綠樹成蔭,青草滿地,珠露欲滴,蟲聲唧唧……原來蘇里正帶孩子們拍攝《紅孩子》最後一場戲「黑夜奪槍」。正當大家聚精會神地拍片時,廠里突然派人來通知說:一會兒有重要領導來視察,到時你們復拍一場戲給領導看。由於平時來長影視察的領導人比較多,大家對此也是習以為常了,因而顯得很平靜。中午十一時左右,攝影棚門忽然大開,一位身材高大,身穿灰大衣的人在中共吉林省委第一書記吳德和廠長亞馬陪同下健步走了進來,「這不是偉大領袖毛主席么」!意外的驚喜使整個攝影棚頓時歡騰起來。毛主席邊走邊揮手向大家致意,廠長亞馬在介紹了導演蘇里後,指著小演員們對毛主席說:「這就是我們的紅色兒童團員,請主席看看像不像當年瑞金的紅孩子?」毛主席端詳著化了妝的孩子們,笑笑說:「像,很像當年蘇區的兒童嘛!」又指著扮演白軍的演員說:「白軍也蠻像嘛。」大家聽了禁不住樂了。毛主席隨後又微笑著問小演員們:「你們是長春人嗎?」大家回答道:「我們是北京的。」毛主席又問:「你們都是哪個劇團的?」孩子們回答說:「我們都是學生。」看著孩子們依偎在毛主席身邊這一問一答的動人情景,在場的人們心裡感到暖乎乎的。當毛澤東走到一片樹林前停下腳步詢問扮演細妹的小演員一些問題時,攝影師們紛紛舉起了照相機。毛主席見狀笑著說:「你們把我也當電影拍了。」他那親切幽默的話語又引來一片歡快的笑聲。毛澤東沿著羊腸小道走進景區,指著用油紙做成的樹葉和用麻做成的青草問道:「真的能不能用?」廠長亞馬答道:「能用。」毛澤東又問:「那這場戲怎不到實景中去拍?」蘇里接話說:「因為季節關系,我們只能在攝影棚中搭景拍攝。」毛澤東幽默地說:「拍電影是允許弄虛作假的嘛。」 毛主席的到來給攝制組以巨大的鼓舞,決心一定將這出戲拍好,蘇里也因勢利導地教導孩子們把體驗生活時學到的東西在影片中表現出來。孩子們也很爭氣,一門心思撲在自己的角色中。小克然比其它小演員來得晚,一到劇組就要拍戲,但他虛心好學,下苦功讀劇本,仔細揣摩劇中人物心理、設計人物動作。蘇里對他也是指導有加,耐心給他說戲。好在他已有了幾年舞台表演經驗,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總算挺過了這一關。由於他在劇中出色表演《紅孩子》剛剛拍攝完畢,小克然就被調到了長影,並先後在《畫中人》、《羌笛頌》、《我們是一代人》、《孔雀膽》、《紅旗譜》中飾演了多個角色。 經過攝制組的努力,1958年,電影《紅孩子》終於與廣大觀眾見面了。影片上映後受到各方面的好評。影片的主題歌《共產兒童團歌》也隨之廣為傳唱,歷久不衰。

G. 其中電影里有一句不孝子孫黃靖波這部電影聽什麼名字

你說的是電影:紅孩子
(1958)

你說的那一段台詞在電影的34分12秒,已截圖。

黃靜波由已故的老演員李孟堯飾演。

導演: 蘇里

編劇: 喬羽 / 時佑平

主演: 陳克然 / 寧和 / 王和永 / 陸貞冀 / 關敬熙


上映日期: 1958-04 片長: 107分鍾 又名: Red Children

H. 出門掙錢的人的拍攝花絮

陳百順說,因為《出門掙錢的人》是「文革」後青海作家的第一部故事片,因此,在影片拍攝過程中,得到了省領導和省文化廳的高度重視。
一天,攝制組正在塔爾寺拍一個小集市場面,忽然一個聲音傳來:「省長來了。」大家循聲望去,只見幾個人來到攝影機旁,走在前面的一個中等身材、看上去精明強乾的人,就是時任省長黃靜波。黃靜波省長與大家一一握手問好,還觀看了近兩個小時的拍攝工作。老攝影師黃心一興奮地說:「青海省政府和人民對攝制工作確實重視和支持。我拍了許多影片,省長親臨現場,這還是頭一次。」
在青海湖拍攝的時候,當時主管文衛的副省長班瑪丹增還專程前來探班,「記得那時天氣很熱,班瑪丹增副省長還特意囑咐我,一定要保證攝制組的住宿和吃飯問題。領導的關懷,支持與鼓勵著攝制組的全體演職人員,大家干勁十足,保證了影片拍攝工作進展順利。」
省長探班
上世紀80年代,青海電影文學創作活動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不僅有專業作者揮筆寫作,不少業余文藝愛好者也參與創作。其中,時為青海省話劇團編劇的陳士濂創作的《出門掙錢的人》,是我省在「文革」之後,被搬上銀幕的第一部故事片。
「影片真實地再現了青海人民在黨的富民政策的鼓舞下,主動組織起來,出門掙錢卻又不圖錢,在一場新的生活激流中,經過較為曲折的矛盾沖突和斗爭而凝結成真摯友誼和淳樸可愛的品格。外景絕大部分是在青海湖、湟源、日月山、麥秀林場、澤庫以及塔爾寺等地拍攝,還大量融入青海『花兒』、青海酒麴等文化元素,青海鄉土氣息十分濃厚。」當年親歷拍攝的陳百順老人回憶道。
作為《出門掙錢的人》的編劇,陳士濂先生對30年前的往事記憶猶新。
陳士濂說,之所以能創作出這樣一部電影劇本,緣起於1982年《青海日報》上刊登的一篇通訊員文章《還羊記》。
2011年12月29日,記者在青海省圖書館借閱了1982年5月11日的《青海日報》。泛黃的紙張,似乎還隱隱泛著油墨的馨香,通訊員張三元撰寫的《還羊記》,生動記述了他在海晏縣金灘公社聽到的一個真實故事:金灘公社岳鋒大隊的漢族社員鮑順侖、常維俊等七人到默勒草原搞集體副業時,半路撿到了一群羊,他們不為金錢所動,沒有丟掉勞動人民的本色和志氣,不發「羊」財,最終費盡周折尋找到失主。
「文章講述的事情很簡單,但農民們在面對金錢誘惑時表現出的本色、朴實感動了我。於是,我到剛察、海晏等故事發生地,實地采訪了《還羊記》的作者張三元,並尋訪當事牧民。」陳士濂說。
回到西寧後,陳士濂開始動筆創作,「當時正值改革開放,人人都想致富,金灘公社的牧民卻絲毫不為金錢所動,一心只想著集體利益,我想通過我的作品來謳歌這種精神。」被感動的陳士濂文思泉湧,劇本的創作一氣呵成。1982年10月,電影劇本初稿《狼與羊》寫成,陳士濂把劇本寄到北京電影製片廠。不久,北影廠通知他到北京修改稿件,之後,劇本被定名為《出門掙錢的人》,發表在《電影創作》1983年3月號。
這時,好消息傳來,看了《出門掙錢的人》後,著名導演張郁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准備將劇本進行藝術再加工,拍成電影!
主人公原型在海晏
1984年4月,《出門掙錢的人》在全國放映,這是和演職人員艱辛付出分不開的,當年演職人員還清晰地記得這樣幾件發生在拍攝時的故事。不尋常的替身
青海湖畔的夏季很短暫,為了搶在草原由綠變黃之前拍完預定的鏡頭,時間之緊可想而知,不料此時一個重要的活道具——那匹菊花青馬突然病了,別說是讓它套車表演,就連能否活下去也說不準,怎麼辦?重新換匹馬就意味著前功盡棄,唯一的辦法就是給它找替身。千里草原,駿馬成群,可要找到這樣一匹既能套車又能讓人騎乘,而且外形還要酷似的菊花青馬,談何容易!找馬的同志立即分頭驅車出發,在草原上來回奔波,但帶回來的消息都令人沮喪,這時多虧幾位熱情的過路牧民,提供了重要線索,很快就找到了理想的替身。雨夜拍攝
8月初的夜晚,青海湖畔冷風颼颼,大家穿著皮大衣,准備拍攝「雨夜」這場戲,趕來支援拍攝的西寧市消防大隊的兩輛消防車和十多名消防人員,也正在忙碌地做著降雨的准備。
陰冷的草原漆黑一片,發電車、消防車的馬達聲劃破了草原的寧靜。負責照明的同志將燈光對准了帳篷和羊群時,「雨」嘩嘩地下起來,實拍就要開始。此時,被這種場面驚嚇的羊群,突然沒命地四處奔逃。大家顧不得冰冷的「大雨」從頭上澆著,極力攔擋著。羊群愈加驚慌,亂沖亂撞,一位工作人員被羊撞了個仰面朝天,半晌爬不起來。副導演李少紅像個愣小子一樣站在「雨」里東奔西跑地指揮大家。扮演大保的陳佩斯更是身著戲裝,在泥水中摸爬滾打。攝影師則不失時機地搶拍了許多十分逼真的鏡頭。
陳佩斯遇險
黃南麥秀林場,山勢巍峨,風光秀麗,澗深林密,鳥語花香,清泉淙淙,草茂羊肥。攝制組的同志們卻難得有許多閑情逸致去觀賞山川景色,他們全神貫注地在緊張的工作中。
實拍開始了,地點選在麥秀山腰上。一片依傍著密林的草坡,盡頭就是百丈懸崖,地勢十分險要。為了將攝影器材運上去,還修了一條簡易的路。
這天,陳佩斯正躺在馬車車廂里表演,不知什麼原因,菊花青馬突然驚跑起來,如離弦之箭,直向草坡盡頭沖去,大家都被這突如其來的情況驚呆了。在這關鍵時刻,曾經上房攆鴿子,練就了上躥下跳功夫的「二子」喊了聲不好,隨即來了個敏捷的魚躍,飛身下了馬車,說時遲那時快,馬車被顛得散了架,翻倒在草坡上,離了套的馬失去重心,沖到懸崖邊,突然像被釘子釘住了,看著陳佩斯從地上爬起來,大家才出了一口長氣。
銀幕外的往事
1983年6月,北京電影製片廠的攝制組來到青海。當年在青海省文化廳電影處工作的陳百順,接待並全程陪同攝制組,負責外聯、後勤等工作。
2011年12月29日,陳百順老人通過片片段段的回憶,講述了那段被時光湮沒的往事。在他的記憶中,攝制組堪稱「群星閃耀」——「除了張郁強導演外,還有白穆、張雁、劉昌偉、王顯、陳佩斯等知名演員,我省的藏族演員拉毛仙、諾日、康卓等也有機會與全國知名的導演、演員學習。」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副導演的李少紅也給陳百順留下了深刻印象:「李少紅當時剛從電影學院畢業,分到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導演。在《出門掙錢的人》里,她任副導演,看起來文文弱弱的她,那時就已經顯露出了非凡的才乾和才氣,她的組織能力和藝術才能已嶄露頭角。」經過不斷歷練,李少紅成長為中國電影第五代的女導演代表,拍出《紅粉》《大明宮詞》等電影電視劇作品,每每在電視上看到李少紅的消息時,陳百順都會想起30年前在青海湖邊,那個扎著小辮、滿臉認真的李少紅。
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白穆老師那時已經是全國著名演員,因為經常在影片中飾演反面角色,他精湛的演技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沒想到在影片中『面目可憎』的他,生活中是那樣的隨和熱情。在青海拍攝的四個月里,他從不喊累喊苦。記得有一次到昂思多拍攝時,因為連陰雨,河水暴漲,白穆老師乘坐的車突然在河水中熄火,花甲之年的他第一個跳進水裡推車,絲毫沒有大明星的架子。」言及此,陳百順連連豎起大拇指。

I. 《紅孩子》主要容30字。

《草房子》記錄了一個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的六年小學生活。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每讀完一個故事,我都會感到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善良,尊嚴,頑強……這一切的一切都散發著人性之美的光輝,不斷地沖擊著我的心靈。

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離開江西革命根據地,北上抗日。李家坳的赤衛隊也在縣蘇維埃李主席的領導下,上山打游擊。李主席的兒子蘇保及其小夥伴虎崽、細妹、水生、金根、冬伢子等,晚上悄悄離家去找紅軍,被蘇保的外公李公公找回。

不久,靖衛團團長黃靜波帶著白軍焚燒了李家坳,殺害了全村的老百姓。為了討還血債, 替親人報仇,孩子們組成了一支少年游擊隊。他們勇敢、機智地奪槍支、 貼標語,消滅了不少敵人。

在一次戰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們在李公公的領導下,混入靖衛團,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並打死了團長黃靜波。

創作背景:

在新中國拍攝反映戰爭年代的兒童片中,電影《紅孩子》以其明朗、生動、朴實、自然的風格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中小主人公蘇保、細妹也成為那個時代英雄少年的經典形象。

1957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演蘇里找到了好友、著名劇作家、作曲家喬羽,他說:「我想為孩子們拍一部戲,你能為我寫一個本子么?」喬羽爽快地答道:「好啊,你想拍什麼內容的片子呢?」「最好是反映戰爭年代紅小鬼的故事。」

經過攝制組的努力,1958年,電影《紅孩子》終於與廣大觀眾見面了。影片上映後受到各方面的好評。影片的主題歌《共產兒童團歌》也隨之廣為傳唱,歷久不衰。

J. 小孩子抗日電影

《紅孩子》1958 1934年10月,主力紅軍長征,根據地又面臨白匪的反撲,李家坳赤衛隊也跑到山上打游擊。蘇維埃政權李主席(趙滋民 飾)的兒子蘇保(陳克然 飾),偷偷聯絡小夥伴背著大人找紅軍,後被李公公(張延 飾)找回,並批評他們不該瞞著大人私自找隊伍。白軍靖衛團長黃靜波(李孟堯 飾)率部殺回李家坳,對當初瓜分他家財產的赤衛隊家屬進行大屠殺。為替親人報仇,孩子們自發組成少年游擊隊,他們巧奪槍支,伺機消滅敵人。一次李主席不幸被捕,關押在敵營的柴房裡,孩子們機智混入靖衛團,摸掉敵崗哨,成功地營救了李主席,戰斗中,冬伢子(關敬熙 飾)獻出了年幼的生命。孩子們在嚴酷的環境下不屈地戰斗著......

閱讀全文

與黃靜波是哪個學校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部講德國進攻法國的電影 瀏覽:275
神馬電影網TVB 瀏覽:280
在微信邀請女生看電影可她不回復 瀏覽:468
狙擊手電筒影主題曲 瀏覽:314
電影世界太平輪評論 瀏覽:531
有一個男模的電影是哪一部 瀏覽:355
向佐主演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534
魅魃電影怎麼樣 瀏覽:107
外國一部搞笑電影買新車出故障 瀏覽:692
游戲陰陽女電影 瀏覽:153
2020兒童喜歡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90
夢想的微電影 瀏覽:77
音樂僵屍解說電影 瀏覽:632
怎麼看坡豪電影 瀏覽:95
2828電影中國在線觀看免費 瀏覽:511
電影韓國老師手機觀看 瀏覽:187
施工中電影完整版迅雷下載 瀏覽:257
貓穿個衣服哪個電影 瀏覽:150
小豬app在線看電影網站 瀏覽:804
實時電影票房排行糯米 瀏覽: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