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特色婚禮策劃方案
特色婚禮策劃方案
特色婚禮策劃方案,現在結婚比較多90後,是比較有思想,在舉行婚禮的時候不喜歡千篇一律,希望自己的婚禮是特色婚禮,給人留下深刻的好印象。以下是特色婚禮策劃方案供大家參考!
一、主題擬定
1、新結婚時代
新時代,不一樣的婚禮
2、紅管家
圓夢一日,美夢一生
二、服務理念
不同的愛情之路,同樣的美好期許;不同的個性需求,同樣的時尚氣息。傳統古典、浪漫唯美、民族情結,在共同中求不同。新結婚時代/紅管家,你的專屬婚禮。
三、中式婚禮——愛情回歸家庭傳統只因深刻
八抬大轎迎娶嬌娘,鑼鼓嗩吶喜賀良緣。跨馬鞍過火盆,鳳冠霞帔步入喜堂,舞獅助興,張燈結綵,處處洋溢著吉祥富貴,拜敬父母,端茶敬酒盡顯大戶家風。這一幕不是電影中的片段,僅是你的婚宴慶典的一部分。
1、服裝:鳳冠霞帔、蓋頭
2、樂隊:傳統婚禮中的樂器主要反映了「和諧」的思想,鑼鼓、嗩吶、笙都是以響聲明亮為主,同時反映婚姻本身的隆重。二胡、揚琴、琵琶等可用於合奏。
3、曲目:傳統婚禮多採用喜慶歡快的民樂,如:百鳥朝鳳、喜洋洋、甜蜜蜜(滿庭芳女子民樂組)、花好月圓、掀起你的蓋頭來(女子十二樂坊)、龍鳳呈祥等。
4、特色節目:新婚三句半、舞獅
5、傳統典禮:新娘在新郎的陪同下跨火盆、馬鞍;一拜父母、二拜來賓、夫妻對拜、掀起蓋頭、斟茶敬老;長輩發言、新人發言
6、菜品:根據客戶籍貫或者客戶要求調整菜系,突出家鄉特色,同時增加部分傳統婚宴食物(紅棗、花生、桂圓、瓜子等食物象徵「早生貴子」)
7、餐具:居於民族特色、以及婚宴特色的餐具
8、婚宴現場布置:
「紅」在中國人心目中是喜慶、成功、吉利、忠誠和興旺發達等意義的象徵。在傳統婚禮上張貼大紅喜字,懸掛大紅燈籠等等。這些紅色裝飾不但給婚禮帶來喜慶的氣氛,同時也暗示著新婚夫婦婚後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
婚宴現場布置道具必不可少的有:紅地譽悉斗毯、馬鞍、火盆、中式傢具、囍蠟、大紅燈籠、紅綢段、新婚對聯、囍字,同時可根據客戶要求細節調整,如:體現書香門第可選用書法、水墨花作為裝飾。
四、西式婚禮——我們都是愛上浪漫的人
無法給你愛琴海上的奢華婚禮,卻能用花海迎接你的到來。沒有教堂神聖的宣誓,我們的誓言依舊真摯。燭光閃耀、琴聲悠揚,請啜一口為愛情開啟的香檳美酒,羅曼蒂克是為您插上幸福的夢幻翅膀。你的婚禮有專屬的mini交響樂隊,為你演奏一首屬於的你的婚禮進行曲……
1、服裝:婚紗、禮服
2、樂隊:西式婚禮的樂隊主要以鋼琴、小提琴為主,也可以增加浪漫的薩克斯獨奏和吉他樂隊。
3、曲目:曲目選擇以浪漫抒情,耳熟能詳的西式婚禮音樂為主,如:婚禮進行曲、致愛麗陸凳絲、夢中的婚禮、IBelieve等。
4、特色節目:花式調酒表演,為新人調制一款浪漫的愛情美酒
5、浪漫儀式:新娘新郎由花童陪伴步入紅毯;在司儀的見證下宣誓、互換戒指、長輩贈言;新人切婚禮蛋糕、為香檳塔注入幸福美酒
6、菜品:西式婚禮搭配西式自助冷餐,簡約時尚充滿異域情調
7、餐具:婚宴自助餐具務必考究,同時飾以鮮花、絲帶等作為裝飾,既出氣氛又提升品質感和獨特感。
8、婚宴現場布置:
在西方的.天主教傳統里,白色代表著快樂;亦是富貴的象徵。到了本世紀初,白色代表純潔聖潔。西方傳統的白色結婚禮服,在早期是貴族的特權,只有上層階級才能穿代表權力和身份的白色婚紗。而整個婚禮的主色調也是在白色上點綴紫色、金色、紅色、粉色、綠色等象徵意義美好的顏色,意指婚禮的神聖聖潔。
婚宴現場布置道具必不可少的有:鮮花、氣球、紗、綢緞、蠟燭、心形飾品、毛絨玩偶、紅地毯。同時可根據客戶需求搭配一些特別裝飾,如客戶信奉天主教,可以用十字架、小天使等裝飾婚宴現場。
五、蒙古族婚禮——縱情歌舞歡唱幸福
今天是什麼日慶磨子?美麗的姑娘身穿華麗的特日格勒(長袍),頭戴奢華尊貴的扎薩勒(頭戴),披紅掛綠,五彩繽紛。「銀杯里斟滿了醇香的奶酒,賽羅羅唻敦賽哎……」,悠揚的祝酒歌,訴不完來自草原的祝福。豐盛的全羊宴,激昂的馬頭琴,傳承草原文明的殿堂為你獻上最誠摯的新婚祝福。
1、服裝:蒙古族禮服
2、樂隊:民族婚禮中的樂器應具有民族性,馬頭琴自然是首選。
3、曲目:歡快喜慶的蒙古族音樂,悠揚的蒙古歌,可以將婚禮現場帶回到廣袤的草原上。如:萬馬奔騰、敖包相會、祝酒歌、陪你去看你草原等。
4、特色節目:蒙古舞
5、傳統典禮:蒙古族姑娘為新郎新娘獻哈達、敬酒;祭敖包,步入宴會廳;喇嘛頌經,新郎新娘為父母獻上哈達
6、菜品:豐盛的蒙餐
7、餐具:蒙古族餐具
8、婚宴現場布置:濃厚的蒙古族民俗色調、民族工藝品、裝飾品的點綴。哈達、火盆、聖燈都是婚宴現場布置的道具。
六、配套服務
1、根據婚禮風格裝飾特色婚車,也可提供花轎、馬車供客戶在飯店戶外拍照攝影使用
2、主題服務,宴會服務員根據婚宴形式著裝
3、個人專屬婚禮logo設計
4、婚宴請柬設計
5、婚禮專題片
6、婚禮電影
7、婚禮紀念冊
七、商家贊助(降低投入,消費資源共享)
婚紗禮服以贊助形式提供給消費者使用,與婚紗攝影機構合作推出紅管家婚慶活動。合作單位可在宣傳冊上印有logo或者在宣傳冊中加印廣告(承擔一部分印刷費),同時可以互換廣告位,如:在婚紗攝影店內懸掛紅管家廣告、投放紅管家宣傳冊等。
草坪婚禮流程創意環節
一、迎賓布置環節
1、新人可以在迎賓區前的小樹上掛一些空白的祝福卡片,到場來賓可以在卡片上寫下對新人的祝福(寫滿祝福的卡片也可進行抽獎)。
2、可以把新人成長歷程的照片貼在迎賓牌上。
3、把新人美麗而溫馨照片通過投影儀投在大屏幕上。
4、向每位來賓分發小跳燈在燭光儀式時打開。
5、每位來賓在婚禮簽到處的竹子上簽名留念,有「節節高升」的美意。
6、將新娘拋捧花改為拋生菜,生菜更有「陞官發財」的好口彩。
二、婚禮進場環節
1、常規新人入場:
a:由兩位花童將新人帶入場內,伴郎伴娘跟在新人身後,花亭兩旁由未婚青年撒擲鮮花花瓣。
b:伴娘手捧鮮花先行進場,新郎新娘跟在其後,花亭兩旁由未婚青年撒擲鮮花花瓣。
2、西式新人入場:
新郎先行進場站在指定位置下,新娘則挽著父親的手臂走到新郎前停下,然後父親與新郎簡短交流,將女兒交給新郎後新人慢慢走向舞台。
3、創意新人進場
a:新郎爬樓求婚入場:
新郎得爬樓梯上二樓才能見到新娘,然後牽著新娘的手緩緩的走下樓梯走向舞台(這種入場方式十分新穎,但要注意安全)。
b:新人騎自行車入場:
新郎騎自行車將新娘帶到舞台旁,走上舞台向來賓講述他們的愛情故事。
c:給每位來賓一隻肥皂水讓他們在新人進場的時候吹泡泡,到時候在翠綠的草坪上漫天飄揚著色彩繽紛的泡泡一定會非常有趣。
三、婚禮宣誓
1、可以在婚禮上回放領取結婚證書時的情景,和來賓一起分享這神聖幸福的時刻。
2、新人共同宣讀愛情誓言。
3、新人宣讀愛情誓言,然後將手印一起按在照片上代表對一生愛情的承諾。
4、讓主婚人在結婚儀式時講述新人們的愛情故事,和所有來賓一起見證浪漫的愛情。
四、新人交換戒指
1、男女花童各捧一個戒枕入場,新郎新娘互戴戒指。
2、新人交換戒指時一艘載著婚戒的白色小船從岸邊駛向新人,新郎從小船上摘下戒指套在新娘無名指上。
3、也可以將新婚戒指串在玫瑰花或者氣球上。
4、新郎從新娘的盤發中取出戒指戴在新娘手上,意寓結發夫妻永遠恩愛。
五、婚禮現場感恩父母
1、新人與父母擁抱或者鞠躬。
2、向父母送上感恩花束並敬茶,長輩則送出新婚祝福。
3、為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製作一隻和自己體重相同的小熊玩偶送給父母。
一、 決定婚禮日期、地點
二、確定伴郎、伴娘
伴郎伴娘是全場除了新人彼此之外,最了解他們的人。
三、兄弟團、姐妹團
四、確定主婚人、證婚人
主婚人是婚禮上不可缺少的,主婚人選擇,相對證婚人來講,他(她)身份可以是級別高、年齡高、輩分高的三高人物。最好是出席婚禮人群中,德高望重貴賓中一位。
五、發布結婚通知及發放喜糖
1、發喜貼給親友
2、電話通知外地親友
3、網上發布結婚通知
4、及時反饋親友受邀信息
5、對於重要親友再次確認
六、准備新郎新娘婚紗禮服(化妝及禮服押金、發票 負責 伴娘)
七、准備婚禮用品
1、自備物品:
(1)結婚戒指
(2)喜帖
(3)紅包
(4)煙、打火機
(5)酒、飲料、花生瓜子
(6)喜糖盒
(7)照相
2、酒店提供
A、婚宴場地布置
(1)背景、拱門、紅毯、喜字、綵帶、拉花
(2)鮮花(新娘手捧、花童各一)
(3)主桌鮮花2桌
(5)糖、煙、飲料
(6)結婚蛋糕塔
(7)香檳塔一座,香檳一支
(8)禮炮6支
(9)粉紅氣球(先袋裝好,新人上台後拋灑台上)
(10)金童玉女服裝
(11)放花瓣提籃、花瓣
(12)主婚人、新娘、新郎胸花
(13)新郎新娘敬酒杯子及托盤
(14)貴賓簽到處布置(筆、本、台、花)
(15)迎賓牌、迎賓小姐
(16)婚宴現場音響效果
(17)商務房一間
(18)婚車一輛,提供花車裝飾
(19)車位
B、其他
(1)司儀
(2)攝像
(3)記錄刻錄光碟1張VCD
(4)雙方父母、伴娘、伴郎、新郎、新娘、胸花
八、婚宴預約
1、估計來賓人數(共計?人)
2、估計酒席數量(預定?桌,備?桌)
3、選擇婚宴地點(包場)
4、確認酒席菜單、價格(?個菜,單價?元/桌)
5、確認婚宴消費及時間
九、婚禮化妝預約
X月X日X時,XX婚紗攝影店(具體地點)(接送/陪伴)
十、婚慶車輛預約
1、預約扎彩車時間地點
2、確定婚禮當天婚車行進路線及所需時間
3、預約婚車
十一、最後確認幫忙的親友,並明確分工
十二、確認婚禮當天要發言人的准備情況
1、主婚人發言准備情況
2、新人發言
十三、最後檢查所有物品並交於專人保管
1、新娘的新衣、新鞋
2、結婚證書
3、戒指
4、紅包
5、要佩戴的首飾
6、手機
十四、婚禮當天流程
4:00 起床,早餐。
4:30-6:00 新娘化妝(接攝像師),新郎開花車、兄弟團集合(xx地點)
6:00-6:30 新娘與錄影師一同回家等候,新郎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帶上DV)
6:30-7:00護新娘 搶新娘
7:00-7:20敬茶(女方家)
7:20-8:00到達男方家樓下 事前聯系好物業放行
8:15新娘進門
8:30 敬茶(男方家) 兄弟團早餐
9:00-10:00 休息時糖盒、煙(火機)、酒、飲料、花生瓜子等帶至酒店並鋪好,負責人員(登記、看管物品, 由服務員放置到每桌)
10:00-10:15全體人員前往XX酒店
10:15-10:45 檢查現場細節,准備迎接賓客,簽到處人員就位,引導人員門口就位,新郎新娘、伴郎伴娘門口迎賓,酒店安排迎賓小姐2名 ,檢查配送的更衣室、香檳塔、蛋糕塔、路引、拱門、紅地毯(花瓣),分發通訊表、座次表。
11:00-12:00
簽到、收禮金:在婚禮簽到區引導來賓簽到,一位簽到組成員負責接收來賓紅包並提醒來賓在簽到本簽到。另一位簽到組成員負責檢查紅包上是否寫有來賓姓名,偏於後期的禮金統計工作。負責范圍:男方親友、女方親友。
與婚慶公司檢查現場布置,核實操控人員,檢查物品情況:簽到本筆,禮炮綵帶,音響燈光,戒指戒枕,蛋糕香檳,花瓣花籃,錄影拍照,酒水煙酒服務員。
12:00-12:20賓客入席,主持人准備,主婚人、新郎新娘、伴郎伴娘、花童准備,姐妹兄弟團站位,儀式物品准備
12:20-13:00結婚儀式
13:00婚宴開始:新郎新娘退場,主持人、兄弟姐妹團入席, 伴娘陪新娘換禮服
13:15 新郎新娘與雙方父母逐桌敬酒,伴郎伴娘陪同,拍照錄影跟隨、服務員跟隨倒酒(提前備好)
14:00-14:30 宴席結束,新人門口站位,賓客合影留念、返程,統計未返程賓客,做好住宿餐飲安排。
14:30 新郎新娘、伴郎伴娘、拍照錄影人員進餐,已方核對帶來物品 婚慶公司核對物品,清點剩餘物品,離開酒店。
B. 急!求電影《喜宴》的影評(一定要結合法律啊)
《喜宴》,一個熱熱鬧鬧的名字,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中間還伴隨著一套似乎很和諧很管用的中國式的處世哲學。但是這么一部電影,卻看得我從里到外的透心涼。
看起來,這似乎是一組簡單、直接而又不可調和的矛盾:兒子是留美白領,父母是傳統老人;兒子是gay,父母盼著抱孫子。同性戀,無論在傳宗接代的意義上還是這種感情模式本身,都不可能見容於中國傳統文化。而中國威力強大的家庭倫理,深入無意識的文化-心理因素,以及對父母那份濃濃的親情,都成為了兒子的羈絆,他不能擺脫責任,更不能斬斷親情。按照老外的處理方式,這或許可以作為黑格爾式的悲劇——個人自由與親情責任的沖突,最後至少犧牲掉一方,沖突和解,對立統一,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合題,至於倒霉的那個,也就是悲劇之所以為悲劇的意蘊所在。但是中國的方式不喜歡搞的這么慘烈,大家各退一步,海闊天空:父母包容兒子的性取向,兒子媳婦離婚但留下孩子確保血脈流傳。
然而,這真的高明么?
先從「喜宴」說起。
這是一場典型的中國式的宴會,充滿了中國特色的喜慶氣氛和娛樂手段,也許今天的婚宴未必都是如此,但我並不認為導演有所誇張,更毫不懷疑類似、甚至更過分的場面今天依然在上演。只是,當導演像一個形式主義者般「讓石頭成為石頭」,當他使這熟悉的生活與我們拉開距離、而又完整地呈現出來,我們才會發現:這是一場何等糟糕的宴會,瘋狂,混亂,齷齪,荒誕……連導演李安也忍不住安排一個橋段親自發表議論:
一外國客人不解地說:「我原以為中國人都是內向的數學天才。」
一中國客人(李安客串)說:「你正見識到五千年性壓抑(sexual-repression)的結果。」
一語中的。
性,在中國一直處於尷尬的分裂的兩個極端。一方面它作為實際行為被視為骯臟的、丑惡的,因而是避諱的,難以啟齒的;另一方面,它在形式上卻是無比的光明正大冠冕堂皇,以至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以至於我們理直氣壯地三千佳麗妻妾成群。而橫亘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正是建立在血緣親情基礎上的儒家倫理。
本文無意深究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不多論證,血緣親情對於中國文化確實有著奠基性意義。需要注意的是,從這個起點出發如何分裂出兩種對待「性」的極端態度。血緣的根本意義絕對不在於兄弟姐妹團結友愛,而在血脈延續、家族繁衍,還是性的作用和意義所在。但僅止步於生物性層面,作為一套倫理體系的地基格調不高說服力也不夠,於是由血緣而自然生發的親情成了更為重要的理論支柱。在這種溫情脈脈的情感基礎上,又建立起禮法、政治……如此這般。在禮儀的樓閣之上,承擔著傳宗接代的偉大使命,鄙俗原始的「性」才被理解為一項光輝的事業——作為手段,經由它目的的高尚而獲得自身的合法性。又為了與這種高尚相統一,具體的行為、過程的意義則被遮蔽,性成為了一個虛無的概念,一個抽象的空殼。然而,無論怎樣拔高、抽象一種形式上的意義,性本身是不能被省略的。天子種地儀式可以自欺欺人地祈求豐收,但誰也不能不做愛就生出孩子。背謬就出現了:性作為繁衍種族的必要手段,是文化的一塊基石,但是性活動本身卻又與這一文化中的道德准則相沖突。(我們的文化多麼有趣!)於是就有了這樣的分裂:作為工具的性在禮教的粉飾和抽象中被抬高,而房中之術、床幃秘事則要壓抑和避諱;性活動本身成了對目的有害的副作用,兩個人的愉悅成了為一個沒來的人而辛苦。更可怕的是,當這套倫理不能再靠一個假設的情感來維系,就意味著從本我到超我的階梯全部被抽空,禮教成為一個僵化的空中樓閣,從自然情感出發的體系反而與自然情感對立。這時,如果你再想追溯仁義禮智的根基,或許竟然直接跌落到本我的世界——沒有溫情和人性,完全是赤裸裸的動物性。
五千年的性壓抑,多麼辛苦,多麼不易,可能只有喜宴是最好的釋放了。賓客們可以起鬨、灌酒、揩油,新人則被要求表演意味豐富的小游戲,在喜慶氣氛的掩護下,誰也不用承擔道德敗壞的責任,一切都是那麼理所應當。然而,不用精神分析都能看得出來,這些行為的目的絕不在於營造喜慶,而是使性在這樣的場合中,成為可以被談論的東西,可以被娛樂的東西,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分享的東西。這種分享又不是把性當作正常、必要、健康、美好的東西來分享,而是把某種平時因齷齪而避諱的東西在這一特殊場合揭露出來,供大家宣洩和戲謔。(正如我們傳統中對性的避諱也不是由於尊重個體的隱私,不是把性的私密作為道德的合法地位,而是恰恰是由於性在道德上的卑下地位。)在喜宴上,泛濫著人們的壓抑的libido,欺負伴娘的傳統無非是小規模的性慾放縱,而鬧洞房的壓軸大戲則充斥著慾望的變態演出,客人們不知羞恥地張揚著自己的窺私癖,而新人則自願不自願地充當暴露狂,一場當眾的情趣游戲,而誰也看不到自己的醜陋——禁止即引誘,越禁止越引誘,得到才越刺激越滿足,過度壓抑的慾望在難得的婚禮機會上、藉助扭曲的游戲形式宣洩出來,就像經過高壓水槍的小孔噴射而出,或許這種刺激竟也不比今天的開放來得遜色?難怪人們千百年來樂此不疲。
接著上面的論點:性只有在傳宗接代的意義上才獲得它的合法性甚至高尚性。來看看父親這個形象。
可以說,在電影前面大半,父親不過是一個傳統的老人。抱孫子的願望竟可以使他從鬼門關上掙扎回來,開頭的這一筆似乎暗示出傳宗接代在他心中非同尋常的分量。但總的來說,他與各個影視文學作品中的老人沒有太多不同,因而,他的傳統思想,他的業余愛好(書法),他在妻兒面前的絕對權威,他的虛榮愛面子,他抱孫子的強烈渴望——他身上的一切特質都是我們有些不喜歡但又絕對可以理解接受的,就像我們身邊的老人;以至於我們真的相信,以這個老頭頑固的思想、急躁的脾氣和脆弱的身體,兒子若坦白自己的性取向,無異於間接弒父——足夠他一氣歸西。
電影中多次出現父親半躺在椅子上小憩的情景:老朽的軀體,僵硬的表情,似乎隨時會斷掉的呼吸,讓人厭惡;然而就是這個腐朽陳舊的思想同肉體,卻又時時營造著壓抑的氣場,讓人恐懼。有一場戲兒子看到睡著的父親,忍不住去探了探他的鼻息,這一刻,他或許真的希望父親死去,這是他潛意識中的弒父的邪念,是他對沉悶的傳統的反叛。父親睡覺是一個意味深長的隱喻,那是一個讓人尊敬而又反感,讓人想擺脫而又欲罷不能的傳統,一套已經老化、腐朽而又頑強發揮著壓抑和震懾作用的觀念,那是深入我們血脈的文化心理和集體無意識。
於是我們真的相信了父親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就是這樣一個象徵,我們也許會責怪他固守著傳統觀念而不顧兒子個人的幸福,但是我們又可以理解和包容他,這樣下去故事就成了老套的倫理片——兩代人雙方都沒有錯,卻都過得如此辛苦。
然而,情節出現了突轉:原來父親懂得英語,原來他早已得知兒子安排的整個騙局,可是只要不影響他傳宗接代的大業,他竟可以因勢利導、將錯就錯,默許這場戲演下去。或許有人認為父親與Simon的談話是父親對同性戀的理解,是矛盾委婉的解決,因此有些感動了;但在我看來,一貫可愛的郎雄爺爺卻從未像這一刻如此讓人惡心!父親通過英文勘破了兒子的秘密,但是最終用中文道破了本心:「要是不讓他們騙我,我怎麼能抱得上孫子呢。」只要能抱上孫子,他不管事情真假,他捨得犧牲兒子的幸福,他也不考慮兒媳婦的處境,他甚至比普通的傳統老人做的更絕——艱難地(我想應該是艱難的),默默地吞下兒子同性戀的事實,然後自己痛苦、也看著兒子痛苦地把戲演完。只要他能抱上孫子,一切都值得。在一個更崇高的目標(傳宗接代)的感召下,個人幸福是無關緊要的;與一個更高的道德標准(孝,無後即不孝)相比,騙婚行為的不道德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在高尚的、抽象意義的「性」的統籌下,具體的、甚至與傳統價值背離的「性」(同性戀)都是無傷大雅的。他不介意兒子與一個不愛的女人結婚,然後又包容兒子與同性享受真愛;而這在本質上與傳統的娶妻生子,然後在外尋歡有什麼不同?戳穿了所謂的溫情,其背後只是可怕的動物性——兒子不過是生育的工具,兒媳或許連工具都算不上,不過是一個可以隨時替換的零件。這樣的父親讓我涼到心底,如果他還表現得溫柔敦厚的話,那隻不過是這種文化熏陶出的一貫氣質,以及他還有顆感到些歉疚和包容的良心。
更可悲的是,我又不能說這樣的父母是完全不愛兒子的。在婚禮之前,他們與兒子擁抱嬉戲,咬他的胳膊,叫他「小胖」,那一刻時光倒退,真的是天倫之樂,舐犢情深,我毫不懷疑這樣純真自然的親情——這原本應該是我們的倫理學的起點和追求的幸福目標,然而它卻演變成了對人的壓抑和毀滅——回到傳統立場,傳宗接代的大業絕沒有讓步的餘地。其實父親也年輕過,也逃過婚,不過小小的反抗很快就被強大的傳統招安,或許只要結婚對象不是那麼難以接受,父親是樂於承擔延續香火的使命的。對於這一文化傳統,他認同了,承擔了,並且規范內化為道德,他律變成自律,他又成為了傳統的衛護者,去繼續壓迫下一代人。我想,父親不是死板的,他有感情、有愛,也會感到其中的矛盾和問題,但是他還是站在傳統一邊,不由自主地。他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該做什麼,也不知道能改變什麼——永遠不能越界而出。
就這樣,圍繞著傳宗接代的偉大藍圖,所有人都在演戲,還是戲中戲。先是兒子等人合夥騙父母。當父親發現騙局而又裝作不知,他就在更高的層次上騙著所有人。但父親也不是全知的,母親後來也知道了兒子的取向,父親未必知道母親這一發現,於是母親和兒子合夥對父親構成了欺騙。父親不知道兒媳要墮胎,母親知道卻無力阻止,這就是兒子和媳婦對父母的又一重欺騙。最後矛盾解決時,兒子說:「我終於告訴他一件真事了。」豈不知父親知道了多少真事,又告訴兒子多少?我不否認生活中有時需要欺騙,但是如此登峰造極,恐怕真是印證了魯迅先生的斷語——「瞞和騙」,不僅適用於以阿Q為代表的國民性,在評價《喜宴》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一方面同樣准確。個體間的情感需要重重的隱瞞和欺騙來維系,而每個人在行騙和受騙的虛假中竟獲得了真實的情感體驗,在一個謊言的系統里,元素間卻構成了和諧平衡的共在。這或許是中國文化的某種悲哀,但也可能是中國文化的精妙所在:如果我因相信而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我可以通過善意的欺騙傳達了我想給予別人的體驗,那麼真實本身的重要性又有幾分呢?而且經過多個主體間一層層一環環的瞞和騙,真實早已無處可尋。
(以上不是反語,是我真的難以判斷,瞞和騙的技巧、構造的關系、達到的效果,其復雜性都超出了我的智商所及,或許到真是個值得繼續思考的問題。)
最後,我可以回答開頭提出的問題,即故事的矛盾究竟如何解決,以及這是否是中國處世哲學的高明之處。
在我看來,矛盾的解決是兒媳婦威威個人的、偶然的選擇——電影給出這樣的轉折就像哲學上「危險的一躍(leap)」,就像喬伊斯的頓悟,就像禪宗的棒喝。或許出於母性煥發,或許根本沒什麼理由,威威與偉同離婚,但留下孩子並獨自撫養長大。這個轉折完全不能從之前的情節推斷出來,也就是說它不具有必然性,威威的選擇與偉同、偉同父母沒有任何利益的或情感的關系,她選擇墮胎倒是合乎邏輯的——騙局撐不下去了,那麼結束,分手,也沒有必要留下孩子。而她的選擇只為她自己,她要孩子,但不是作為高家的生育工具。就在事情按照邏輯推演無法解決的時候,導演拋出一個偶然性來解決,顯然,威威的選擇根本不基於中國的文化傳統,那也不是她的處世哲學。父親最後那句「高家會感謝你的」是我觀影的最後一個冷戰,與威威相比,這話是多麼庸俗和低下。這是哪家哲學的高明?這是哪種文化的勝利?
C. 《喜宴》影評——謊言下家族延續的中國式幸福
《喜宴》:謊言交織的家族幸福畫卷
《喜宴》這部影片,巧妙地編織了一段華人家庭的復雜故事,其中充滿了謊言與真實、愛情與責任的交織。主人公高偉同在美國事業有成,面臨父母催婚的壓力,他與同性戀人西蒙以及女租客威威之間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假婚鬧劇。
高偉同的公寓住著一位性格鮮明的畫家威威,她與房東的互動中流露出對偉同的微妙情感。然而,當威威因經濟困境面臨離開紐約的困境時,同為醫護工作者的西蒙提出了一個巧妙的解決方案:與威威假結婚,既解決了威威的困境,也暫時應付了父母的期待,而他們的真愛得以維持。
在父母安排的婚約中,偉同與毛妹坦誠相見,卻共同面對著世俗的壓力。威威的離開給了假婚計劃一個契機,當高父高母滿懷期待地抵達美國時,一場簡約的法院公證婚禮被一場意外的豪華酒店婚禮所取代。李安導演的出現,以一句深刻的話語「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揭示了中國文化中的微妙隱喻。
婚宴之上,中西文化交融,中國人以獨特的鬧洞房習俗展現了對於家庭延續的重視。然而,這一場喜宴後的意外懷孕,卻讓三人的關系陷入混亂。威威與偉同的親密瞬間,不僅打破了原有的平衡,還間接引發了高父的健康問題。在這段糾葛中,家庭的真相和謊言交織在一起,揭示了中國式幸福的深層含義。
《喜宴》深入探討了中國家庭的幸福觀,它並不單純是個人的選擇,而是包含了對家庭責任、傳統延續和他人情感的考量。高父的往事揭示了他對於家族延續的執著,而威威和高母的對話則反映了中西文化對女性角色的不同期待。影片中,每一個細節都暗示著,幸福並非輕易可得,而是需要理解和包容,甚至一定程度的妥協。
在喜宴的表面歡笑之下,隱藏著深刻的社會和文化沖突。威威的獨立與高母的傳統觀念形成鮮明對比,暗示著女性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轉型。電影通過這些沖突,傳遞了一個信息: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人們需要找到自我與他人、傳統與現代的平衡點。
最後,影片以家庭相冊中的照片為線索,揭示了每個人都在尋找的,那份在謊言和真實之間、在責任與情感中的和諧。《喜宴》告訴我們,真正的幸福並非表面的完美,而是在模糊與隱藏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溫暖和理解。
總結:《喜宴》不僅是一部關於同性戀情感的電影,更是一部探討中國式幸福、家庭關系與文化沖突的深度作品。它告訴我們,幸福並非單一的個體選擇,而是家庭、社會和文化交織的復雜情感網。在謊言和真實之間,我們或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