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評價香港電影《踏雪尋梅》
香港金像獎,獲得最佳編劇/影帝/影後等多個重量級獎項的最大贏家《踏血尋梅》,是一部懸疑、破案題材的電影,根據2008年轟動全港的王嘉梅命案改編而成。王嘉梅,一個1991年出生於湖南的姑娘,2005年隨母親的改嫁移居香港。
兇手原型
《踏雪尋梅》最大的亮點是描述出一種特殊的階級感—— 我不是瞧不起你,我和你根本不是一類人 電影表現了一種無可救葯的孤獨感,只能靠虛無的幻想來滿足自己片刻的想像,丁子聰割破自己的手指自慰,以此來模擬李莫愁第一次和自己上床是來例假的殘酷,明明知道是假的,只能逼自己去想像,現實社會中多少人,假裝幸福,直至看到命中註定的絕望感如影隨行,人生被碎屍萬段,無人關心,剩下的遺骸只有你自己收拾,只有你知道,已經拼不成一個完整的人,你唯一尋找的線索只有——踏雪尋梅。
『貳』 踏血尋梅原型
《踏雪尋梅》原型是王嘉梅。
翁子光執導的《踏血尋梅》改編自2008年曾經轟動全國的「王嘉梅肢解案」,由郭富城、春夏、白只、金燕玲等主演。
2015年4月6日在香港首映,這部電影也實現了市場和口碑的雙豐收,票房成績也不錯,並且還獲得了第五十二屆台灣電影金馬獎九項提名,第三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七項獎項。
由於這宗案件本身已經是很離奇,電影只需要大體還原便能吸引很多觀眾的眼球,然而電影的編劇並沒有這樣的想法,比起「誰殺人」,影片更關心「為什麼會殺人」,劇中郭富城扮演老警察身份,透過他的視角,將不同人群的人性浮現在觀眾眼前。
《踏血尋梅》帶著傳統港式奇案電影的外殼,卻滲透著極為豐富的內涵,它以案件來放大人性的光明和陰暗面,將生命走向毀滅的過程,渲染得孤絕凄美。
『叄』 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介紹
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於2016年4月3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由兩屆金像獎影帝劉青雲擔任司儀。1 2電影《踏血尋梅》勇獲影帝、影後等七項大獎;郭富城憑借《踏血尋梅》中的精彩發揮勇奪影帝;春夏成為首位90後金像影後;白只則一人奪得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新人兩座金像獎杯;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由侯孝賢導演的《刺客聶隱娘》獲得;李麗華獲得終身成就獎。
『肆』 香港真實故事改編的碎死案,踏雪尋梅
香港真實故事改編的碎s案❗️電影❗️踏雪尋梅
《踏血尋梅》主要講了三個人的故事:死者王佳梅,兇手丁子聰和警察臧sir。在2009年和2010年兩條時間線之間來回切換,分別以上帝視角講述死者王佳梅的生前事跡與警察臧sir的查案過程腔慶。看上去講了伍陸握三組人物,實則講的是一個人的三種活法。影片中的每個主要人物都因為親密關系面臨著焦慮或悲傷。根據2008年的「王嘉梅命案」所改編,在2015年獲得了金馬獎和金像獎的多項提名,新人春悉脊夏還憑此拿下第35屆香港金像獎的影後。
『伍』 《踏血尋梅》擁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但影片本身仍有遺憾
《踏血尋梅》以香港現實為背景,改編自一起援交少女碎屍案,影片並非單純獵奇,而是通過案件探討底層眾生相與城市病態。影片在視聽方案上存在瑕疵,整體質量有缺憾,但關懷角度和深刻現實意義彌補了這一不足。表演部分得到認可,春夏和白只的新人表現令人贊嘆,杜可風的攝影水平依舊高超,獲得最佳攝影獎。
翁子光通過倒敘和插敘式的蒙太奇手法,將三段不同時空、不同人物的敘事融為一體,形成清晰穩固的三角結構。開場採用這種手法奠定了敘事基調,電影以臧警官的查案為線索,通過平行蒙太奇描述王佳梅和白只各自不堪的人生,揭示案件背後的社會問題。然而,不斷倒敘的手段在節奏控制上存在失誤,使情緒醞釀無法到位,讓觀眾難以形成更深的情感烙印。
整部影片聚焦香港底層年輕人的迷惘和沖動,展現城市角落邊緣群體的孤獨與失落。非直線敘事手段破壞故事連貫性,更好地塑造角色本質。影片在色彩、光影運用上,通過低照度布光、灰暗和模糊的畫面,以及小景別貫穿始終,展現角色精神的孤獨和生活對他們的壓迫。白只在碎屍段落中的演技驚艷,將王佳梅和丁子聰面對生活的絕望表現得淋漓盡致。
影片通過角色的命運揭示了社會問題,反映出香港底層人民的困境與掙扎。盡管存在瑕疵,但《踏血尋梅》以其深刻的現實意義和獨特的敘事風格,成為去年香港最好的電影之一。影片不僅探討了犯罪與社會問題,更深入剖析了人性在社會環境下的扭曲與消逝,呈現了對人性的深刻洞察。
『陸』 《踏血尋梅》配得上金像獎大贏家嗎
《踏血尋梅》當然是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大贏家,在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踏血尋梅》一舉包攬了最佳編劇:翁子光 、最佳男主角:郭富城、最佳女主角:春夏、最佳男配角:白只、最佳女配角:金燕玲 、最佳新演員:白只、最佳攝影 :杜可風等七個主要獎項,風頭一時無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