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評價《帝國的毀滅》這部電影
2004年德國電影工作者以他們一貫嚴謹的態度,為全世界觀眾奉獻了一部反映二戰題材的電影《帝國的毀滅》。這部電影以希特勒為主角,講述了在柏林被蘇軍攻陷前夕,希特勒和他的將領在柏林地堡下的最後日子。
《帝國的毀滅》將納粹還原為人非但不是為他們洗白,反而是正視悲劇而非迴避或者將責任歸咎一人。只有看到了惡人中普通的一面,才能看到普通人內心相同的惡,避免悲劇再度發生。這部片子是迄今為止最出色的二戰電影之一正因為它的寓意不僅透徹,甚至超越了二戰和希特勒等人本身值得任何時代的人時時自省,拒絕再重復類似的悲劇。
『貳』 二戰電影
中文片名 :帝國的毀滅
原片名 Untergang, Der
更多中文片名 帝國陷落
劇情介紹
作為第一部「正面」描繪希特勒的紀實性歷史反思影片,以及德國影史上第一部由演員扮演希特勒的影片(其扮演者正是《柏林蒼穹下》的悲憫天使布魯諾·岡茨),《帝國陷落》引發的巨大爭議要遠遠超過《華氏911》掀起的政治攻殲浪潮——希特勒是魔?是神?還是人?
影片從希特勒身邊最後一任速記員的視角出發,以平實、客觀的立場展現了這位戰爭狂人在掩體中度過的生命最後12天。
再現了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自殺於地下掩體等歷史事件。
德國電影《帝國的毀滅》將鏡頭對准——希特勒一生中的最後12天
在獲得本屆奧斯卡獎提名的外語片中,沒有一部如《帝國的毀滅》一般在全球引起那麼大的爭議。在這部德國影片中,以往只是作為背景人物的希特勒,首次當了一回主人公。
影片把鏡頭對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後的12天,再現了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自殺於地下掩體等歷史事件。執導該片的是德國著名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過獲獎影片《柏林蒼穹下》的德國傑出演員布魯諾·岡茨。該片在德國取得了3000萬歐元的驕人票房,同時也引發了評論家的眾多非議。觀眾普遍認為,《帝國的毀滅》對希特勒的描寫過於人性化,有美化納粹之嫌,不過也有為數不少的電影專家對這部冷靜客觀、以人文主義表現手法拍攝的電影盛贊有加。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說:「我的電影非常有爭議。作為電影人,我們向當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個魔鬼,而是一個人。我很為這部電影自豪。」該片贏得了德國頂級電影榮譽獎之一的巴伐利亞電影觀眾獎。
幾天前,由奧利弗西斯貝格導演的德國影片《毀滅》(Der Untergang)開始在法國公映。電影院場場爆滿,巴黎媒體更是持續高燒,每天都有人議論這部富有爭議的影片。趁熱看完之後,筆者相信這是迄今為止反思納粹罪行的最好影片之一。理由是該片將希特勒還原成一個普通人,而不再讓所謂的「魔鬼」充當人類良心的替罪羊。
該片去年9月份在德國甫一公映便引發爭論,因為它打破了一個禁區,「打開了重評納粹的潘多拉盒子」——西斯貝格將希特勒從魔鬼還原成了人,還原成一個「可能引起人們同情的末路英雄」。在媒體熱炒的影響之下,短短一個月內有300萬人被勸進了電影院。當月,《漢堡周刊》為這部影片做了17頁的專題報道;德國歷史學家第45屆大會上甚至同意專為該片舉行一天辯論;德國前總理科爾也斬釘截鐵地說,這部電影拍得很值,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
《毀滅》的創作來自歷史學家約阿希姆費斯特的《希特勒的末日》(2002)和希特勒最後的女秘書特勞德爾瓊格的回憶錄《直到最後時刻》(2002)。瓊格生於1920年的慕尼黑,22歲時被希特勒選作私人秘書。她一直供職到希特勒自殺並記錄了希特勒的遺囑,最後和一支小分隊一起逃出地堡。令許多人不安的是,在這個打字員的記憶里,希特勒是個有教養、受人尊敬,做事斯斯文文的領袖。當她打錯了字或做錯了其它什麼事,希特勒總能寬大為懷。所以,直到希特勒自殺,瓊格對他始終心存敬意。該書還透露,希特勒是一個素食主義者,是一個對狗有著深情厚誼的人。與情人愛娃布勞恩結婚前,他還當眾吻了她。希特勒多少有些多愁善感,他不讓別人在他的辦公室里放花,因為花會凋謝,他不喜歡看到死去的東西。影片從瓊格的書里提取大量素材,賦予了希特勒極其人性化的一面。
【關於電影】
《帝國的毀滅》以一種令人信服的方式展示了對真相的揭露,它不是一種簡單化的反諷,而是最大限度保留了世界的復雜本性。這種簡單化反諷混雜著盲目的道德優越感,使希特勒越來越遠離歷史的本來面目,變成了一個任由後代塗脂抹粉的邪惡符號——任何對希特勒做出的有悖於這種道德感的闡釋都會引起巨大的爭議與莫名其妙的焦慮。對於奧利弗·西斯貝格來說,這一切似乎顯得非常荒謬。
西斯貝格並沒有把希特勒簡單看作一個撒旦派到人間的使者,他以一種更為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更為誠懇的方式回首德國歷史上這個最為黑暗的篇章,對歷史提出了強有力的質問:為什麼慈愛的父親會變成邪惡的殺人怪獸,人民變得野蠻成性?為什麼整個國家都在用一種如此荒謬的眼光看待世界?西斯貝格沒有迴避這些問題帶來的痛苦,洞察歷史事實和抵抗歷史虛無的勇氣讓他邁出了有力的一步,以一種紀錄片的方式,近乎客觀地拍攝了這部電影。
正如他在一次訪談所說的一樣——作為電影人,我們向當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個魔鬼,而是一個人,我為這部電影自豪。
【關於導演】
1957年奧利弗·西斯貝格生於德國漢堡。從沃德福畢業後,西斯貝格又進入漢堡大學,師從西格瑪·波爾科學習繪畫和藝術設計,並對電影產生了興趣。1986年他拍攝了第一部電視電影《Das Go! Projekt》,劇本是他自己親自寫就的。此後,他成為一個成功的電視導演,拍攝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2001年上映的《致命實驗》獲得了廣泛認可,使西斯貝格確立了自己在電影界的地位。2004年拍攝的《帝國的毀滅》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引起了全球性的轟動。目前西斯貝格正在拍攝一部好萊塢電影《致命拜訪》,該片將於2007年8月上映
『叄』 二戰經典必看的電影
二戰經典必看的電影包括《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單》、《血戰鋼鋸嶺》和《帝國的毀滅》等。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戰爭片,該片以諾曼底登陸為背景,講述了瑞恩家四名於戰爭中英勇犧牲的兒子,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在得知此事後出於人道主義精神,特令組織一支8人小隊,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的故事。這部電影以其真實感人的故事情節和震撼的視覺效果,讓觀眾深刻體驗到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光輝。
《辛德勒的名單》則是另一部備受贊譽的二戰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連姆·尼森和本·金斯利主演。影片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盪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這部電影不僅揭示了戰爭的罪惡,更展現了人性中的善良與勇氣。
《血戰鋼鋸嶺》以二戰時期的沖繩島戰役為背景,講述基於良知而拒絕持槍上陣的軍醫戴斯蒙德·道斯,赤手空拳闖入槍林彈雨,隻身勇救75名戰友生命的故事。這部電影展現了戰爭中的信仰與勇氣,讓觀眾感受到人性的偉大與不屈。
《帝國的毀滅》則是一部德國電影,以希特勒最後一任秘書特勞德爾·瓊格的視角,敘述了希特勒在柏林地堡中最後的日子。這部電影通過獨特的視角,揭示了戰爭背後的政治陰謀和人性掙扎,讓觀眾對二戰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這些電影都以不同的角度展現了二戰的各個方面,包括戰爭的殘酷、人性的光輝與黑暗、信仰與勇氣等。它們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是讓人們深刻反思戰爭的重要作品。對於想要了解二戰歷史或者感受戰爭題材電影魅力的觀眾來說,這些電影都是不容錯過的經典之作。
『肆』 《地道戰》的主要內容
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新地利用地道戰的斗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劇情簡介——
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1942年,日寇對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根據地人民為了抵禦和打擊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辦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之一。
冀中地區高家莊人民,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帶領下,把幾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幾處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裡,黑風口據點的日寇偷襲高家莊,高老忠敲鍾警告壯烈犧牲,地道遭到了敵人的破壞。高家莊人民總結教訓,將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擊的多功能地道。
1943年夏天,高傳寶利用地道的翻口擊斃了混進高家莊的特務。日軍分隊長山田糾集了幾個據點的兵力進行報復,但卻被在地道內神出鬼沒的高家莊民兵們狠狠地教訓了一頓。高家莊人乘勝前進,把地道從村內沿伸到野外,成為縱橫交錯的地道網路,變防禦為進攻。
區長趙平原制訂了「圍點打援」的戰術,想吸引黑風口的日偽軍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卻以偷襲高家莊的辦法來解西平之圍。高家莊民兵和八路軍主力及游擊隊一道並肩作戰,一舉拔掉了黑風口據點,消滅了進犯高家莊的敵人,取得了這場戰斗的勝利。
(4)地堡電影國語二戰經典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高傳寶 演員朱龍廣
高家莊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原型叫劉傻子,是個農民,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很魯、很愣。高傳寶在趙區長的教育下頓時醒悟,帶領游擊隊員們利用黑夜的掩護悄悄了將地窖改造成地道,形成了既可以藏身又可以打擊敵人的地下長城。
2、高老忠 演員王炳彧
高家莊群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與民兵隊長高傳寶領導村民,及時應變,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幾家相通的多口地道。某夜,黑風口據點的日軍偷襲高家莊,高老忠為掩護村民疏散逃離,不顧個人安危,孤身跑到村裡的大槐樹下為村民敲鍾報警。
3、趙平原 演員張勇手
黑風口據點的日軍偷襲高家莊,高老忠為敲鍾報警獻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壞,幸虧區長趙平原帶領游擊隊和民兵及時趕到,群眾始免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