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網路大電影的觀眾都是誰
隨著「網大」市場的成長和創作的「精品化」,觀眾構成也發生著快速的變化。以下將根據愛奇藝與騰訊視頻提供的平台「網大」觀眾數據,以及艾曼數據提供的網路大電影與院線電影觀眾的對比數據,對網路大電影的觀眾結構特徵進行分析。
一、性別構成:以男性為主
性別構成上,如下表1所示,2017年愛奇藝網路大電影有66%為男性觀眾,雖然較2016年的70%有所下降,但與中國網民整體構成相比,可以看出網路大電影仍更受男性觀眾喜愛。騰訊視頻的「網大」觀眾中有72%為男性觀眾,呈現出類似的特徵。
Ⅱ 《贅婿》電影上映,觀眾對這部影片的反響如何
好的電影和電視劇會給每個人帶來滿足感和共鳴。目前流行的公公真的滿足了人們的幻想,而且以幽默的方式,裡面的演員真的很有特色,讓人很開心,所以引起了大家的共鳴。觀眾覺得這部電影還不錯。雖然不是電視劇的原班人馬,但也有主角在裡面。只是和電視劇的劇情不一樣,但是也很好看很搞笑。
作為《贅婿》IP的一部分,其輕松幽默、小人物成長的故事內核、積極善良的價值觀仍需與《贅婿》劇集保持一致。在電影故事中,男主蘇文星反叛了原劇集中幽默的失敗者。在經歷了「廢柴的人設」故事的洗禮後,他決定「光宗耀祖,放手一搏」。在這個屢次失敗的過程中,他和一個叫高甜的女孩搭檔,讓她意識到了自己的價值。最後,他們兩人攜手致富,開始了燒酷反擊之路。
Ⅲ 如何評價奇襲地道戰這部網路電影 - 知乎
《奇襲地道戰》作為近期炙手可熱的網路電影之一,憑借其精良的製作和熱血動人的故事情節,吸引了不少觀眾的關注。在豆瓣評分7.0分基礎上,該片最終獲得了7.2分的高分評價,這在體量有限的網路電影中實屬難得。與同時期的《八佰》在大銀幕上掀起的觀影熱潮相呼應,兩部作品共同點燃了觀眾對戰爭電影的熱情。
《奇襲地道戰》作為一部以地道戰為原型的全新故事,選取了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作為題材。其新穎的人設和正邪雙方鬥智斗勇的劇情,使得電影情節精彩紛呈。尤其在呈現方式上,該片給華語戰爭電影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和體驗。
在抗戰題材的作品中,《奇襲地道戰》與其他作品有所不同。從《地雷戰》《地道戰》等以「科教」為主的電影,到《小兵張嘎》《烈火金剛》等以演義為主的電影,再到《戰爭子午線》《紫日》等寫實戰爭片,戰爭電影風光不再,世界范圍內,包括好萊塢在內,戰爭電影的產量也逐漸減少。面對這樣的時代背景,電影界需要創新,讓戰爭電影煥發新生。
《奇襲地道戰》在視覺觀感上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沖擊力,特別是在戰爭場面的營造上。雖然電影的故事不似大型戰爭戲般宏大,但其精悍的場面設計,手提攝影下的晃動鏡頭和濾鏡運用,以及後期特效技術的融合,使得畫面極具張力。煙火、槍械音效和爆破場面等細節處理也極具視覺震撼力,同時,電影的美工出色,畫面感極強,搭配故事的煽動性,使得觀影過程腎上腺素飆升。
電影中地道內部的迷宮設計和子彈橫飛的火並大戰,呈現了強烈的服化道質感,彷彿將觀眾帶入了殘酷的戰場。電影的敘事緊湊,節奏快速,情節起伏,通過有限的時間和角色的藝術加工,呈現出強大的情節張力。電影前半段突出了火爆效果,後半段強調時間的緊迫性,通過地道和工事,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的模式。
在角色塑造上,《奇襲地道戰》呈現了一部群戲,主角葉成用知識武裝自己武裝人民的書生、火爆的戰士大春,以及怕黑的工兵、個字不高且說話結巴的「假小孩」、反派「一隻耳」等個性鮮明的角色。電影老戲骨劉亞津飾演的角色,更是讓人動容。電影整體上,通過寫實的細節和新穎的視覺手段,支撐起電影的風骨,展現了戰爭的殘酷與戰士靈魂的堅毅。
《奇襲地道戰》的出現,為華語戰爭電影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和體驗。在視覺奇觀和戰爭場面的呈現上,電影與動作電影的審美高度契合,顯示出了與傳統戰爭片不同的美學旨趣和追求。影片作為新時代戰爭電影的代表,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創新的拍攝手法,為觀眾帶來了一次難忘的觀影體驗,同時也為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以優秀作品講述歷史,讓青年一代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