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評價《霍元甲》
太震撼了!《霍元甲》,一部身為中國人不得不看的電影。這不僅僅是一場自我靈魂洗禮,更是一場民族氣節的熏陶……
「打擂就是為了拿『津州第一』,競技就是為了贏!」
小時候,霍元甲一直以霍家拳為傲,他堅信父親是「津州第一」。但當他看到,父親在擂台上故意收拳輸掉比賽時,他非常不解並發誓一定要報仇,要成為「津州第一」。憑著其對武術的悟性及熱情,武藝根基日益深厚,後來成為天津赫赫有名的武夫。同時,性格也變得浮躁傲慢,人也越來越好勇鬥狠。但最後,就在他真正成為「津州第一」的同時,他卻失去了身邊最親的人與最好的朋友。取得了第一又有什麼用?
「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人要學會互相尊重」
在與世無爭的農村裡,善良的村民令萬念俱灰的元甲漸忘傷痛及仇恨,反省自己曾經的過錯。原來一直增強好勝的自己,只知道追求勝利的結果,卻從來不懂得去尊重別人。他終於明白當時父親為什麼要收拳,為什麼要故意輸給對方。勝負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態。暴力並非解決問題的惟一方法,如果你懂的只有武術,卻又拿武術來傷人,那麼就算你是世界無敵,你和禽獸也沒有兩樣。武術不是用來炫耀和傷人的,是用來幫助自己和他人的。
「競技是為了發現和認識真正的自己,我們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
7年後,霍元甲重返天津。為了國家興旺與民族氣節,他再次登上比武台。抱著「以武會友」的心態,打敗了大力士。仁者無敵!他不單在台上贏了對手,還以德服人,讓對手輸的心服口服。因為,真正的競技在自己的內心,要容他人所不能容之事,以寬容的心去戰勝別人,並超越自己。
「人無法選擇生命的開始,但我有勇氣走到最後。」
1910年9月14日,沒有人可以忘記這一天。霍元甲秉著發揚「自強不息」的精武精神,接受了外國人不平等的挑戰。「活著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當日,霍元甲擔負著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希望與尊嚴,在「自強不息」的呼聲中,勇敢地走完了他人生中最後的一段路。
在電影的最後,我才真正感受到:一個肩負著民族尊嚴與氣節的人的責任,是多麼的重大!一個明知是死也要繼續堅持打到最後的人,是多麼的令人敬佩!那萬眾一心、氣壯山河的呼聲是多麼的讓人震撼!這就是中國人的骨氣,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氣節!「自強不息」「自強不息」「自強不息」「自強不息」——— 只有自強不息的奮發,別人才會尊敬你!
霍元甲,你真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You are fearless!
影視評價;
《霍元甲》是一部誠意之作,在細節方面傾注了極大的心血。武打設計頗具氣勢,特技效果可圈可點,作為一部商業片來說,已經成功了大半。武打的設計出自李連傑與袁和平之手,毫無疑問,這兩位大腕的合作,本身就是強強合作,在一切「豪華」的面前,設計出來的武打鏡頭似乎「升華」了。尤其是李連傑對抗日本武士所使出來的三節棍功夫,超出了精彩武打鏡頭的極限,應歸類於經典的范疇之內。武打鏡頭美輪美奐,充滿張力與靈性是《霍元甲》最大的特色之一。而特技效果的合理使用更使武打場面更上一層樓,雖說特技不能代表「中國武術」,但是增加了特技以後,武打設計愈加緊湊,使電影的觀賞度陡然提升。當然,李小龍的徒手真功夫也被尊為經典,但是按照現代人的眼光來看,「真功夫+好特技」更具吸引力。《霍元甲》如單純地作為一部武打商業電影來說,離輝煌並不遙遠,並且已能觸手而及了。
可《霍元甲》不單純是一部武打片,按照李連傑的說法來看,是一部人物傳記電影。而作為傳記片來說,塑造霍元甲人物的重要性應該超過鏡頭的美麗性。不得不提,本片編劇工作者在塑造「霍元甲」這個人物上,有許多不大不小的詬病。影迷們是苛刻的,他們總希望自己的英雄能夠極度完美,總希望霍元甲這個人物能夠有血有肉。從李連傑的表演上來看,他已使出了渾身解數,情感戲非常投入,面部表情也得到了較好的發揮,無可厚非。可是由於編劇的種種失誤,使得霍元甲這個人物的塑造就顯得不那麼完整了。霍元甲自小犯哮喘,理因不能過激運動。而影片的台詞卻說,霍元甲是因為習武才把身體恢復。這點不可信,正確的解釋應該是:霍元甲的哮喘是由於自己年齡的增長,自然的發育而慢慢自行恢復的。而編劇只是為了說明武術的有效性,健身性才把這個錯誤說法強加上去的,精神可嘉,但原則上是錯誤的。這是小錯誤,可以原諒,但大錯誤在於他把霍元甲如何成為一位武師的過程全盤忽略掉了,顯得太業余,太不專業。這個過程是霍元甲成長的重要階段之一,是刻畫他如何成為一個冷血,沖動,無情之人性格轉變的過渡。這點很重要,如果不說明白的話,直接把霍元甲醜陋的一面展現在觀眾眼前,觀眾就會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隨後霍元甲認知了自己的錯誤之後,在江中自溺,被鄉俗人家所挽救。這段介紹也同樣缺乏足夠的內容,後來霍元甲與月慈的戀情愈加簡單,還沒使人懂得他們如何相互吸引愛慕便直接進入了穩定的平靜期,實在非常可惜。如能把成長與戀情這兩塊內容加以描述,輔之運用藝術氣息的手法,定能使霍元甲這個人物愈加豐滿。至於後來的霍恩第如何去世都沒有交代清楚。這不是李連傑的錯,都是編劇惹的禍。
霍元甲年代已遠離我們,某些真實的數據難以挖掘考證,而電影是一個藝術的載體,它不局限於記錄的真實,而是在於塑造人物的豐滿性。縱使一些真實內容的缺失,也不必驚惶,我們可以加進一些只要合乎情理,能夠烘託人物性格的情節來,也不是不可以。畢竟藝術是允許加工,允許誇大的。內容上的不協調,使《霍元甲》作為一部人物傳記的電影來說,不夠成功,不夠深度挖掘。可李連傑沒有令我們失望,他的武戲,他的文戲均體現了他一貫的作風。可把《霍元甲》來作為他武打片的收官之作來看,不免為他感到惋惜。
黃飛鴻,年輕時代的李連傑;霍元甲,中年時代的李連傑。曾經的桀驁不遜,激勵了我們做事要有「雄心」;現在的坦盪似水,教育了我們做事要有「恆心」。四十二歲,他戛然而止,帶著武術的精髓,帶著武術的精神,漸漸地,漸漸地,離開了我們的視線,在一個普通的貳零零陸年謐夜。
㈡ 電影霍元甲講解
劇情介紹
霍元甲自小醉心武術,但其父不想孩子成為歷枝一介武夫,遂不讓他習武。元甲與玩伴農勁蓀偷偷抄錄霍家拳譜天天苦練,終以稚嫩的霍家拳打敗小惡霸,自此信心大增。憑著對武術的悟性及熱情,武藝根基日益深厚,後來成為天津赫赫有名的武師。但卻因鋒芒太露好勝心強,性格變得浮躁傲慢,人也越來越好勇鬥狠。 元甲徒弟被天津另一高手秦爺重創,他不問原由闖入秦爺的壽宴,威逼秦爺當場簽生死狀與他比武。最終,雖然元甲得勝,但卻因此賠上了他一生最愛的兩個人――母親及女兒的性命!大錯一手鑄成,痛不欲生的霍元甲神志昏亂,遂遠走他方。隱姓埋名棲身於一個偏遠的村落,並得村民孫婆婆及失明少女月慈照顧收留。與世無爭的農村生活,溫厚善良的村民令萬念俱灰的元甲漸忘傷痛及仇恨,生命正慢慢復甦。 在月慈姑娘救起的幫助下,霍元甲隨即隱姓埋名在此生活了三年的時間。在這三年之中,他和月慈之間產生了感情,在她母性魅力的感染下、恬靜平和的田園生活也讓他沉下心來思考武術對於一個人,對於一個民族的真正意義,並漸漸悟到了武學的真諦。八國聯軍入侵中國,霍元甲借農勁蓀之力,到上海挑戰大力士成功,隨後開辦精武體操館,但不久之後慘遭日本人下毒,英年早逝。
幕後花絮
影片的最大特色是請來各國武打高手和李連傑「過招」,李連傑還表示,這將是他的最後一部武術電影。 影片講述霍元甲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小男孩歷經挫敗最後成為一代武學宗師的故事。李連傑表示,自己在武術電影界已經待了幾十年,《霍元甲》傾注了他很多對武術的理解和心血,在這部影片後,他將不會再拍攝純武術電影。《霍元甲》定位在「高手的真打實斗」上,導演於仁泰花了兩年時間尋找各門各派的動作精英與李連傑「過招」。工作隊伍花了半年分別走訪了中國、泰國、英國、美國等國家,終於找到數名絕世高手,包括首位獲奧運金牌的泰國拳王SomluckKamsing、 澳洲頂級摔跤手NathanJONES、世界自由搏擊金腰帶Jean-Claude以及德國劍術專家BrandonRHEA等,各人在戲中使出看家本領,展現一個高手的武打世界。 為了執導《霍元甲》,導演於仁泰推掉了好萊塢的片約,李連傑也是力邀「袁八爺」加盟,跡亂為他重回華語電影圈的首部作品擔任武術指導。而在影片的幕後,則是李連傑多年的搭檔——《功夫》監制崔寶珠和《卧虎藏龍》、《英雄》的製片人江志強壓陣。這套人馬也被 看作今年華語功夫片的最強組合。 《霍元甲》的籌備長達兩年,李連傑除了擔任男主角,也是影片的投資人。他和導演於仁泰為影片確立的創作方向是:第一,拍攝一部娛樂動作片,為此片中除了展示中國功夫之外,還會出現泰拳、拳擊以及其他格鬥拳術;第二,要發揚中國武學精神,李連傑表示,希 望觀眾看過此片能夠明白「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導演於仁泰:我要傳達一種自強不息精神
1、曾經拍攝過《白發魔女傳》、《夜半歌聲》等片的香港導演於仁泰是被好萊塢認定能夠拍數千萬美元大製作的國際級導演,在美國工作順風順水的他突然選擇姿爛檔回國拍攝《霍元甲》,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影片臨近殺青時候,他告訴記者,在我執導過周潤發之後,李 連傑是另一個我有興趣合作的演員,《霍元甲》實現了我這個願望! 於仁泰說,就在他接手美國新線電影公司一部驚悚片之前,接到了《卧虎藏龍》和《十面埋伏》的製片人江志強的電話,「他問我有沒有興趣回來拍華語片,我告訴他,只要有好演員、好故事一定拍,他於是問我想跟誰合作,我毫不猶豫地說,李連傑我還沒合作過,江先生很興奮地對我說,好啊好啊!阿傑這里有個故事正在等你。
遍尋高手
《霍元甲》是薈萃世界武術的盛宴,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武術異彩紛呈。為了更完美的體現世界武術的多元性,影片的選角工作大費周折。李連傑認為,通過電影要表現那個年代,以及那個時代不同門類的武術,而且不僅僅是中國的。劇組足跡遍布四個國家,去尋找世界級的武術高手。 選角的第一站是盛產世界一流拳手的英國,挑選的方式很嚴格,人選通過在正規場地的淘汰賽產生;劇組然後奔赴泰國,尋找泰拳高手;隨後是中國;最後到美國洛杉磯和拉斯維加斯物色擊劍和摔跤健將。其間最奪人眼球的,是選定的人選要和李連傑一一過招。最後確定的陣容包括:首位奪得奧運會金牌的泰國拳王Som luckKamsing,澳洲頂級摔跤手Nathan Jones,世界自由搏擊金腰帶得主Jean Claude及德國劍術專家Brandon Rhea等。
重現天津衛
影片故事主要發生在天津,因而重現當時風貌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電影的殺青地點選在上海松江的勝強影視基地,霍元甲將在這里設下擂台,與對手展開一場生死對決。擂台所在之處正是為了拍攝本片而搭建的天津老街。製片主任劉二東說,這是中國電影基地目前唯一一條具有民國初年風格的街道,耗資500萬人民幣,再加上街口的沽月樓,整條街的造價超過千萬。在本片拍攝結束之後,劇組將這些造型精湛的建築留給了影視基地。 僅僅讓景觀追溯當年風貌還不夠,服裝道具也要相應的做到極致,包括衣服上的一顆銅紐扣都是到古董店根據衣服的材質、顏色來搭配,還有董勇作為民國初年的文人所佩戴的眼鏡也是專門到古董店去選的。
精彩對白
乞丐:霍元甲,你嘛時候津門第一? 元甲:你說呢? 乞丐:哎哎`就在今天~哎哎~~就在今天~~~~~~ 慶功宴上~~好多人跑入~:願拜霍大俠為師,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元甲:好好好~個個都是漢子,上酒!上酒! 喝了這杯酒大家都是兄弟! 眾人:霍大俠,霍爺~恭喜恭喜~~ 別人怕你和尊重你是不一樣的 ——霍母教導霍元甲 你和我家阿黃一樣會睡覺,所以我叫你阿牛 ——山村孩童解釋為什麼叫霍元甲「阿牛」 戒酒了,是為了戒掉過去的錯 ——霍元甲戰勝俄國大力士後拒絕農勁蓀敬酒 人無法選擇生命的開始,但一定要有勇氣走完最後一步 ——霍元甲毒發後拒絕停止比武 《霍元甲》有太多的東西留給我們,其中最不能讓我忘記的是那句"自強不息!" 它知道自己要走了,走之前,要把該做的事情都做完。 ——月慈對霍元甲說阿黃的那段。 你不願傷了別人的命,也不能讓別人傷了你的命啊,孩子! ——婆婆對霍元甲說的~~~ 霍元甲:我還沒告訴你我叫什麼名字 月慈:你不必告訴我。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也不需要知道。 我只要知道你叫阿牛 就行了。 霍元甲:我叫霍元甲。 月慈(笑):我會記住的。 安野:霍先生這么說,難道當真不懂茶? 元甲:不是我不懂,是我不願懂。我不想將茶分出高低,是茶就好。 安野:可是這茶卻有高低不同和品性之分。 元甲:什麼是高?什麼是低?它們本身都是生長於自然當中,並沒有高低之分。 安野:看來閣下真不懂,否則的話自然會品出高低的。 元甲:先生說的也對。所以在我看來,茶品的上下高低,並不是由茶來對我們說,倒是由人來決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我不願做這個選擇。 安野:哦,為什麼? 元甲:喝茶是一種心情,如果你心情中了,茶的高低還有這么重要嗎? 安野:哦,安野不曾想過,以先生看來世上的武術派別如此繁多,難道說也沒有什麼高低上下之分? 元甲:我想是這樣的。 安野:那麼先生,安野想請教,既然武術沒有高低之分,為何還要比武競技呢? 元甲:我以為,世上的武術,確實沒有高低之分。只有習武的人才有強弱之別。通過競技我們可以發現和認識一個真正的自己。因為我們真正的對手,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安野:只有通過競技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莫非先生的意思,最可怕的競技在自己內心? 元甲點頭。
㈢ 《霍元甲》你最喜歡那一位功夫宗師
昨天看完連續劇《霍元甲》,新版的霍元甲總的來說感覺演的不錯。特別喜歡鄭伊健的表現。最重要我對這個版本中的霍元甲是一個非常真實的人物,所謂真就是內心就是不太會隱飾自己,保持內心純真的商量,另外他又是一個非常寬容的人,用寬容之心感化了陳真對自己的仇恨,另外他也是一代武學宗師,他不關練武的天賦很好,勤於思考, 更為重要的是他不故步自封,他自創迷蹤拳,將各大門派的武學的優勢都吸收進來,取長補短,融會貫通。他還樂於幫助人家,得到了各類人士的尊敬與愛戴。霍元甲的很多地方值得我學習,在為人處事情,思想品質方面。我們看事情應該冷靜客觀的看,有些事情先不要給自己設置太大的障礙,不要還怕困難,要用平常的心態,用用積極的心態,認真的思考,腳踏實地的一步步來,千萬不能著急,這樣才會成大器。
霍元甲,字俊卿,祖籍河北省東光安樂屯,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為精武體育會創始人,近代著名愛國武術家。1910年,霍元甲在農勁蓀等武術界同仁協助下,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後改名「精武體育會」)。1910年9月,日本柔道會會長率十餘名技擊高手與霍較藝,敗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間見霍嗆咳,薦日醫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於9月14日身亡。終年42歲。後上海精武會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東閣任教。各地分會相繼分起,十數年後,海內外精武分會達43處,會員逾40萬之眾。
㈣ 霍元甲最吸引人的特點是什麼
最吸引人的特點是裡面霍元甲對武術的痴迷,他本身體弱,家裡人不讓他學武,但是他天生具有武術家的天分,偷學竟然成了武術第一大師。還有一個吸引人的地方是裡面的歌曲好聽,到現在這首歌的旋律依然還能完整無誤的哼唱出來。
㈤ 《大俠霍元甲》中這個小人物看似可惡,但其中暗含的諷刺你看懂了嗎
在趙文卓版《大俠霍元甲》中一共出現過兩個小人,上部是縣令薛學,下部是報館的主編曹達人。
首先,這兩個人的名字就挺有意思,一個叫「學」,學的是孔孟之道,而行的卻是雞鳴狗盜之事。另一個叫「達人」,達人這個詞語是隨著網路的興起才出現的,在古代和近代都沒有,所以曹主編的行事跟現在的某些達人有些相似,追逐熱點,沒有原則,而且還沒有底線。
在上部中,薛學表面上一副正人個君子,有著讀書人的氣節,實則道貌岸然,衣冠楚楚,他表面上公正廉明,實際上卻做著販賣鴉片的生意,還拿霍元甲做掩護,實在可惡至極。
而在下部中,曹達人就更加可恨了,他作為報館的主編,每天絞盡腦汁,辛苦鑽營,目的就是提高報紙的銷量,當然這無可厚非,但是他卻用錯了方法,動了歪腦筋。
霍元甲初來上海開辦精武門,然而在開館的第一天就遭到了武林同道的上門挑釁,霍元甲無奈之下只得跟這些人大打出手。而這些人之所以會上門尋事,根源就是曹達人在霍元甲刊登的開館聲明上做了手腳。
原來曹達人的報館由於經營不善,已經處在倒閉的邊緣,當農勁蓀前去報館刊登精武門的開館聲明時,這位曹主編立刻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看到了報館的轉機。然而霍元甲的開館聲明寫的實在太普通太謙卑了,這樣的消息放出去不足以爆炸,不足以轟動,於是他就篡改了霍元甲的開館聲明,口氣變得狂妄無比,藐視上海一切武林同道,以此來製造矛盾,來引起讀者的興趣。
報紙的銷量果然一下子提升了八百份,曹達人為自己的妙計沾沾自喜,然後再接再厲,不遺餘力地宣傳霍元甲打擂台的事情,攛掇觀眾,調動吃瓜群眾的好奇心,甚至希望霍元甲能在擂台上打死幾個人,這樣就又有了爆炸性的新聞,作為獨家的報道者,報紙的銷量又可以翻上幾番了。
不過他的奸計很快就被拆穿了,他表面上唯唯諾諾,口稱已經知道錯了,但是內心毫不悔改。之後便出現了孫無疾和陳真,這位曹主編又故技重施,讓陳真在報紙上大放厥詞,挑釁霍元甲,目的就是想讓陳真被打死在擂台上,這樣他就有了轟動性的新聞了,報紙就可以大賣了。
只是沒有想到霍元甲沒有上當,曹主編的計劃再次落空,可是他依舊沒有死心,依舊想方設法的製造爆炸性的新聞來博人眼球,來提高報紙的銷量。於是他又生了一計,歪曲事實,把孫無疾說成是武林第一高手,而霍元甲則是一個縮頭烏龜,他不敢應戰,因為怕輸還關閉了精武門,閉館不出。
不得不說,這位曹達人主編還是十分有文採的,而且善於抓住熱點,只是他用錯了地方,而且動機不純,通過誇大其詞,歪曲事實和胡編亂造的方法來博人眼球,本身就失去了新聞工作者的道德底線,而且他擔心被人報復,害怕引火燒身,於是就禍水東引,署名都不敢署自己的,而是署上了何瑪麗的名字,一個已經被他開除了的人,這就更不厚道了。
可以說,曹達人是本劇中最令人討厭的角色了,至少人家呂四鷹壞還是光明正大的壞,堂而皇之的壞,擺明了自己是一個壞人,而他卻是偷偷摸摸的壞,躲在背地裡使壞,還做出他壞他有道理的樣子,讓人厭惡。
這位曹主編的做法,粗看之下滑稽,可笑,不合常理,但是仔細一想,這不正跟當今社會的某些不良媒體如出一轍么?
為了熱點,為了爆款,為了博人眼球,輕則誇大事實,重則歪曲實情,胡編亂造,引起讀者的共情,甚至激發矛盾,引起不明真相的群眾的憤怒,以達到吸引流量和創造利益的目的。
就拿前段時間高考學子下跪父母的事情來說吧,起初讀者和公眾還以為是真實事件,著實被感動了一把。後來經過披露才知道這一切只不過是某些人為了蹭熱點,為了博人眼球,弄虛作假拍攝的視頻罷了。目的當然是為了吸引流量和創造收益。
當讀者明白了自己被消費了善良和感動之後,憤怒地質問那位新聞的製造者時,他居然可以恬不知恥地說自己是傳播正能量,絲毫沒有反省自己的意思,更不知道自己錯在何處,很明顯,他已經利益熏心,失去了作為一個媒體人的道德底線。
事實上,像這樣的事情在當今社會上比比皆是,有些人為了博人眼球,完全沒有了底線,扮丑的,賣俗的,歪曲事實的什麼都有,還有一些人打著勵志,感恩,雞湯的旗號,胡亂的拍攝視頻,當成是新聞來販售,以此來消費觀眾的善良和感動這些情感。
可以這么說,《大俠霍元甲》劇中的曹達人就是一面鏡子,是當今社會一些媒體人的縮影,是這些人的真實寫照,是對這些人的諷刺。同時也是對我們的警醒,作為一個媒體人,追逐熱點沒有錯,但是一點要務實,一定要客觀,一定要有道德底線,實事求是,不能誇大其詞,更不能歪曲事實和胡編亂造,這樣新聞媒體才能有一個良好的環境。
新聞媒體原本用途就是給觀眾闡明事實真相的,如果自己還胡編亂造歪曲事實,失去初心,那麼今後還會有誰相信媒體呢?
/End
(公眾號互粉:電影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