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李雙雙在哪裡拍的
電影李雙雙在林州市城郊鄉宋家莊村拍的。
《李雙雙》是一部農村題材的電影,講述了性格火辣爽直的農村婦女李雙雙熱心集體事業,與自私落後現象作斗爭,幫助丈夫喜旺提高思想覺悟的故事。這個婦女隊長的原型就是當時在林縣宋家莊村任婦女隊長的劉鳳仙。
《李雙雙》於1962年在林州市(當時為林縣)城郊鄉宋家莊村拍攝完成,上演後迅速在全國走紅。1963年,該片榮獲第二屆中國《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女演員(張瑞芳)、最佳配角四項大獎。
在太行山腳下的城郊鄉宋家莊村中,有一座很不起眼但卻遠近聞名的農家小院。這家小院就是當時劇組拍攝的主要場景。
小院很古樸,由堂屋、東屋、西屋組成,三座小屋都是土坯牆,堂屋、西屋為瓦頂,東屋為石板頂,牆皮已多處脫落。走進院子,對照電影上的情景我們可以看出一門一窗、一磚一瓦、屋內擺設都還是當年的樣子。
「當年李雙雙就是坐在這個台階上哭的。」房子的主人石土金說,當年劇組在他家裡拍了好幾個月,他和家人一直很珍惜這座小院,40多年過去了,除了門樓,家裡都還是當年的樣子。只是院子中間的小梨樹,如今已成了老樹。
鄉親們說,有一場戲是李雙雙(張瑞芳扮演)和喜旺(仲星火扮演)吵架,演員們演得太像了,結果讓鄉親們以為兩人真在吵架,趕忙上前勸架……電影中的一情一景,很多上年紀的村民至今記憶猶新。
Ⅱ 關於反應祖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的書和電影
一、電影方面:
1、十八個手印
《十八個手印》是由高峰執導,邢原平編劇,李心敏、王志剛、張兆北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於2008年12月1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講述了鳳陽縣委書記陳開元為改變農村貧窮落後面貌,支持小崗村「包產到戶」的故事。
2、永遠是春天
劇情取材於王樂義從一個癌症病人成為蔬菜種植領域領軍人物的豐富而傳奇的人生經歷,對王樂義這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國重大典型生活經歷的諸多精彩瞬間進行藝術再創造。
通過塑造以王樂義為原形的王永樂以及梁書記、母親等極具個性的藝術形象,試圖用獨特的電影語言、生動的故事、真實的細節、真誠的態度對生命進行禮贊,表現一種值得普通人崇敬與效仿的理想人生境界。
3、農民工
陳軍執導,宋運成主演的劇情片。這是我國第一部反映農民工生活的故事片。影片講述了農民工創業者陳大成的故事。
二、書籍方面:
1、《跨世紀的輝煌-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
《跨世紀的輝煌: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分為15個專題,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反映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弘揚了人民軍隊「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展現了人民解放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良好形象。
2、《親歷巨變:一位美國女性眼中的當代中國》
《親歷巨變:一位美國女性眼中的當代中國》從持續變化的中國、今夕英雄、國界之外、中國教育變化的縮影等四個部分。
以一位美國學者的獨特視角,通過各組新舊照片生動鮮明的對比說明,從宏觀到微觀向讀者傳遞了中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以及家庭結構所發生的深刻變化,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30年間經歷的歷史性變化以一種紀錄片的方式呈現給讀者,以作者的親身體驗和經歷客觀、真實地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3、《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
《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是2011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立誠、凌志軍。本書主要記敘了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
三、成就方面:
1、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國家整體進入「小康社會」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取得成就的基礎上,推動黨和國家各項建設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新的偉大成就。
2、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接受並同意鄧小平關於「我們要完整地准確地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原理,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發展」的意見, 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共中央在理論戰線上的崇高任務。
這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征程。此後,經中國共產黨人的持續努力,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的飛躍,創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了科學的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