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部二戰電影的名字
影片《布達佩斯之戀》又名《憂郁的星期天》,它是一部引人入勝的二戰電影,描繪了1930年代至1940年代歐洲的歷史背景。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優雅的酒店經理,他與一位忠誠的信使一同經歷了戰爭的洗禮,見證了時代的變遷。電影通過細膩的敘事手法和精湛的攝影技術,展現了戰爭對人性的影響。影片不僅充滿了戲劇性的轉折,還融入了浪漫和幽默的元素,為觀眾呈現了一段難忘的歷史旅程。
電影中的角色豐富多樣,包括忠誠的僕人、狡猾的敵人和勇敢的戰士。他們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共同譜寫了那段歷史中的悲歡離合。電影巧妙地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不同角色的命運變化,展現了戰爭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同時,影片也探討了道德和人性的復雜性,以及戰爭對個人命運的深刻影響。
影片中的場景設計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那座充滿異國情調的布達佩斯酒店,它不僅是故事發生的背景,更是人物情感糾葛的象徵。電影通過對細節的精心刻畫,讓觀眾彷彿置身於那個動盪的時代。影片中的音樂和配樂也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它們不僅增強了電影的情感氛圍,還為觀眾帶來了一種獨特的觀影體驗。
《布達佩斯之戀》不僅僅是一部戰爭電影,它還是一部關於愛情、友情和人性的探討。影片通過對歷史的重新解讀,向觀眾傳遞了一個深刻的信息: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人們仍然能夠找到希望和勇氣。通過這部電影,觀眾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段歷史,感受那個時代的氛圍,同時也能夠反思現代社會中的種種問題。
影片《布達佩斯之戀》的導演運用了多種敘事技巧,使故事更加生動有趣。通過細膩的情感描繪和緊湊的劇情安排,電影成功地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讓他們在緊張刺激的故事中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輝。影片中的人物關系錯綜復雜,既有愛情的甜蜜,也有友情的溫暖,還有戰爭的殘酷。這些情感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豐富多彩的人物畫卷。
總之,《布達佩斯之戀》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電影。它不僅有扣人心弦的情節和精彩的表演,還有深刻的主題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這部電影不僅讓人回憶起那個動盪的時代,更讓人反思人性的光輝和黑暗。它提醒我們,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刻,人類仍然能夠找到希望和勇氣,繼續前行。
② 電影《卡薩布蘭卡》講的故事是什麼
法國淪陷後,不堪納粹壓迫的人們必須繞道非洲,再經由里斯本出亡美國。於是法屬摩洛哥的北部城市卡薩布蘭卡作為必經的中轉地,難民雲集,黑市護照生意興隆。
從柏林飛來的納粹德國秘密警察頭目司特拉斯少校,下機伊始便向負責當地治安的法國警察局長雷諾上尉申明來意。他不僅要查清兩個德國信使不久前被殺一案,更重要的是要追蹤剛從集中營里釋放出來的捷克左翼運動領導人維克多·拉斯羅,並阻止他在本市轉機飛往裡斯本。雷諾是個意志薄弱的人,他甘心投靠法國偽政府,但又憎恨納粹。他向司特拉斯報告說,殺害德國信使的兇手已經查明,他將於今晚在里克飯店設伏逮捕。
里克飯店是靠近機場的一家豪華的夜總會。主人里克是一個面色冷峻、目光犀利的美國人。除了雷諾,很少有人了解他那段曾在西班牙和衣索比亞參加過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他在飯店裡周旋於各色人等之間。無論是納粹分子、法國警察、來歷不明的難民或殺人不眨眼的黑幫頭目,他都能應付自如。
殺死了德國信使的猶加特來找里克。他從信使身上弄到兩張由德國元帥簽發的通行證,他要里克代為保管。等他找到買主後,他就將遠走高飛。里克同意了。
雷諾領著司特拉斯少校來到里克飯店。雷諾告訴里克,今夜將在飯店裡設伏逮捕一名兇手,並警告他不要泄漏風聲。他同時告訴里克,拉斯羅已經到達,奉勸他不要干擾警方的追蹤計劃。雷諾告訴司特拉斯說,里克是一位中立人士,但司特拉斯輕松地報出了里克的真名實姓、實際年齡和他過去的經歷,並恫嚇他必須幫助他們阻止拉斯羅逃往美國。里克神色自若地回答說,他對「狐狸」和「獵狗」都不感興趣,他的職業只是開酒店。
拉斯羅和依爾沙也來到了里克飯店。拉斯羅和前來接頭的抵抗運動分子約定了會面地點和時間。依爾沙發現了飯店的鋼琴師山姆,兩人神色陡變。接頭人離去後,雷諾和司特拉斯突然出現在拉斯羅面前,嚴厲詢問他來卡薩布蘭卡的目的。拉斯羅拒絕回答。雷諾要求他改日去警察局接受查詢,拉斯羅同意了。這時依爾沙走向山姆,要求他彈唱一支《時光流轉》的曲子。剛從屋裡出來的里克聽到歌聲,頓時面色蒼白,呆若木雞。雷諾剛要向里克介紹拉斯羅和依爾沙,依爾沙主動伸過手來向里克問好,並向他介紹了拉斯羅。
夜色已深,顧客散盡,只有里克一人坐在店堂里。《時光流轉》的旋律在他耳邊縈繞不息,他陷入了對往事的回憶。
春天的巴黎。里克和依爾沙在一輛敞篷汽車里相偎相依,緩緩行駛在愛麗舍田園大街上。
在巴黎的一家飯店裡,里克和依爾沙在翩翩起舞。
在里克的巴黎寓所里,里克和依爾沙擁抱接吻。依爾沙告訴他,她愛過一個男人,可是他死了,現在她愛里克愛得發狂。
在巴黎陷落的前夕,里克告訴依爾沙,他早已在納粹的黑名單上,他必須盡快離開。
在巴黎的一家飯店裡,山姆在彈奏《時光流轉》。里克和依爾沙約定在火車站匯合,與山姆一起去里昂。
在春雨綿綿的火車站上,里克焦急地等待著依爾沙的到來。山姆跑來告訴里克,依爾沙已不知去向。她給里克留下了一封信,信中寫道:「我不能和你一同走,也不能和你再見面了,你一定不要問為什麼。只要相信,我愛你。去吧,親愛的,上帝保佑你。」
從回憶中驚醒過來的里克發現依爾沙正站在飯店門口。她想告訴他一個關於她的身世的故事。里克冷冰冰地拒絕了她,說他對解釋不感興趣。
拉斯羅從抵抗運動分子那裡了解到自己處境危險,但又苦於弄不到出境護照。他從一個賣黑市護照的人那裡打聽到里克手裡握有兩張通行證,便去找里克幫忙,卻遭到了拒絕。當夜依爾沙再次出現在里克面前,斥責他不應為了個人感情創傷而向整個世界報復。她用手槍脅迫里克交出通行證,里克坦然要求她開槍。她的手顫抖了,槍掉落在地上,她向里克哭訴了自己的隱情:她和拉斯羅結婚後才三個星期,拉斯羅便被捕了,不久就傳來他死亡的消息。但正當她准備去火車站和里克一起逃亡時,她突然接到拉斯羅的朋友的電話,說拉斯羅仍活著,正在巴黎郊外養病。她不能扔下拉斯羅不管,只得忍痛留下。她希望永遠不要再遇見里克,但現在她再也沒有勇氣離開里克了。里克明白了一切,決定幫助拉斯羅離開卡薩布蘭卡。
拉斯羅和依爾沙依照里克的安排,在飛機起飛前幾分鍾來到里克飯店。里克用手槍脅迫雷諾在通行證上簽上「同意放行維克多·拉斯羅和夫人」字樣。依爾沙深深理解里克的捨己救人的意圖,不禁熱淚盈眶。但正當飛機即將啟動時,司特拉斯沖進了機場。他發現拉斯羅已經登機,便企圖打電話通知指揮塔制止飛機起飛。里克毫不猶豫地一槍打死了這個納粹頭子。
飛機起飛了。雷諾表示願意和里克一起逃出卡薩布蘭卡,去投奔自由。
③ 奼備竴閮ㄧ數褰憋紝澶ф傛槸浜屾垬鏃舵湡鐨勶紝澶у惰繘鏉ョ湅涓嬶紒
銆銆銆婄孩妯辨冦
銆銆銆愬師 鐗 鍚嶃慔ong ying tao
銆銆銆愪腑 鏂 鍚嶃戠孩妯辨
銆銆銆愬嚭鍝佸叕鍙搞戦潚騫寸數褰卞埗鐗囧巶銆佸寳浜甯傜粡嫻庢枃鍖栨姇璧勫拹鎮夊叕鍙搞佸寳浜鏃朵簨鏂囧寲浜嬪姟鍜ㄨ㈠叕鍙歌仈鍚堟憚鍒
銆銆銆愬嚭鍝佸勾浠c1995
銆銆銆怣PAA綰у埆銆慛R
銆銆銆愬浗 瀹躲戜腑鍥
銆銆銆愮被 鍒銆戝墽鎯 / 鎴樹簤
銆銆銆愬 婕斻戝彾澶ч拱 Daying Ye
銆銆銆愪富 婕斻戦儹鏌瀹 Ke-Yu Guo .... ChuChu
銆銆Vladmill Nizmiroff
銆銆寰愬暩鍔 Xiaoling Xu .... Luo Xiaoman
銆銆銆愬唴瀹圭畝浠嬨
銆銆1940騫村啲錛屼腑鍥藉ゅ効妤氭氬拰緗楀皬錏琚閫佸叆鑾鏂縐戣繎閮婄殑浼婁竾璇哄か鍥介檯鍎跨ラ櫌瀛︿範銆傚湪璇懼爞涓婏紝妤氭氳茶堪浜嗚嚜宸變翰鐪肩洰鐫圭埗浜叉儴閬鏉瀹崇殑鎯呮櫙錛屼護鑰佸笀鍜屽悓瀛︿滑闇囨儕涓嶅凡銆備竴騫翠竴搴︾殑澶忎護钀ュ紑濮嬩簡錛屾氭氫笌緗楀皬錏鍒嗗ご鍘諱簡涓や釜鍩庡競銆傜浜屽ぉ錛屾垬浜夌垎鍙戙傛氭氬張浜茬溂鐩鐫硅佸笀鍜屽悓瀛︽諱簬寰峰啗鏋涓嬶紝鑷宸變篃琚寰峰啗鎶撲綇銆傚ス琚涓浣嶅痙鍥芥粴鍝楀皢鍐涘甫鍒板徃浠ら儴錛屽彂鐜拌繖浣嶅皢鍐涚珶鏈夊湪濂蟲т漢浣撲笂綰硅韓浣滅敾鐨勭櫀濂姐
銆銆妤氭氭兂灝藉姙娉曞弽鎶楋紝浣嗙汗閽堢粓浜庡埡榪涗簡濂圭殑鐨鑲ゃ備笌姝ゅ悓鏃訛紝鍦ㄥ悗鏂圭殑緗楀皬錏褰撲笂浜嗛
銆銆閫侀樀浜¢氱煡鐨勨滈粦鑹蹭俊浣庫濄備竴嬈★紝浠栨妸鎴樹繕寮曡繘涓騫㈠簾寮冪殑妤煎唴錛岀偣鐕冩苯娌規《涓庢垬淇樺悓褰掍簬灝姐傝嫃鍐涘紑濮嬪弽鏀諱簡銆傚痙鍥藉皢鍐涘湪妤氭氳儗涓婂埡瀹屾渶鍚庝竴閽堬紝寮鏋鑷鏉銆傛氭氬彈鍒扮孩鍗佸瓧浼氱殑鏀跺癸紝澶滄櫄錛屽ス浠庣瘽鐏涓鎶藉嚭鏈ㄦ掞紝鎰ょ劧鍚戝悗鑳岄偅琛″囦箮鍧楁硶瑗挎柉楣板窘鐑欏幓銆傛湰鐗囨姇璧2700涓囧厓錛屽叕鏄犲綋騫村壋涓5000涓囧厓紲ㄦ埧綰褰曘
銆銆銆愯幏濂栬板綍銆
銆銆1995騫磋幏絎2灞婁笂嫻峰浗闄呯數褰辮妭鏈浣沖コ婕斿憳濂栵紙閮鏌瀹囷級
銆銆1996騫磋幏絎16灞婇噾楦″栨渶浣蟲晠浜嬬墖銆佹渶浣沖綍闊沖
銆銆絎19灞婄櫨鑺卞栨渶浣蟲晠浜嬬墖銆佹渶浣沖コ婕斿憳錛堥儹鏌瀹囷級濂栥
④ 詢問一部以前的電影,關於二戰德國的
《紅櫻桃》
劇情介紹
1940年冬,中國孤兒楚楚和羅小蠻被送入莫斯科近郊的伊萬諾夫國際兒童院學習。在課堂上,楚楚講述了自己親眼目睹父親慘遭殺害的情景,令老師和同學們震驚不已。一年一度的夏令營開始了,楚楚與羅小蠻分頭去了兩個城市。第二天,戰爭爆發。楚楚又親眼目睹老師和同學死於德軍槍下,自己也被德軍抓住。她被一位德國將軍帶到司令部,發現這位將軍竟有在女性人體上紋身作畫的癖好。
楚楚想盡辦法反抗,但紋針終於刺進了她的皮膚。與此同時,在後方的羅小蠻當上了遞送陣亡通知的「黑色信使」。一次,他把戰俘引進一幢廢棄的樓內,點燃汽油桶與戰俘同歸於盡。蘇軍開始反攻了。德國將軍在楚楚背上刺完最後一針,開槍自殺。楚楚受到紅十字會的收容,夜晚,她從篝火中抽出木棒,憤然向後背那塊法西斯鷹徽烙去。
⑤ 電影紅櫻桃劇情介紹
⑥ 近幾年的二戰大片有哪些
最浪漫:《卡薩布蘭卡》
時間:1943年
導演:邁克爾·寇蒂斯
主演:英格麗·褒曼、享弗萊·鮑嘉、保爾·亨萊德
《卡薩布蘭卡》拍攝於1942年,正值二次世界大戰白熱化階段。影片講述了在卡薩布蘭卡這座氣氛緊張的北非城市裡上演的一段經典的愛情故事。因為以愛情為主題,立即引起了轟動,以致多年後還有許多人來到這座城市尋找影片中的浪漫和愛情。60年後,《卡薩布蘭卡》的電影修復版出品,在目睹了二戰中悲痛殘酷的戰爭場景後,觀眾們還能從這部影片中找尋到愛情的安慰。
獲獎最多的二戰片:《桂河大橋》
年份:1957年
導演:大衛·里恩
主演:亞力克·金納斯、威廉·霍爾登
知名度:★★★★★
硝煙指數:★★★
大衛·里恩執導的這部反戰經典影片榮獲第3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7項大獎。導演對角色心理的刻畫獨具匠心,他後來的《日瓦哥醫生》與《阿拉伯的勞倫斯》功力亦有長進。
二戰中最漫長的一天:《最長的一天》
年份:1962年
導演:蓋伊·漢米爾頓
主演:約翰·韋恩、理查德·伯頓、亨利·方達、肖恩·康納利
知名度:★★★★★
硝煙指數:★★★★
老美投入人力規模最龐大的一部戰爭片,雲集眾多一線男巨星,陣容之強實屬罕見。《最長的一天》以敘事為主,從盟軍、德軍和法國抵抗力量多方面、多角度全景式地描述諾曼底登陸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不成功便成仁,眾志成城的盟軍奮勇搶灘,從水上打到陸上慘烈戰況的處理一氣呵成。
最搞笑的二戰喜劇:《虎口脫險》
年份:1966年
導演:蓋拉德·歐利
主演:路易·德·費內斯、特利·托馬斯
知名度:★★★★★
硝煙指數:★★
不論第幾遍看這部喜劇經典,你我都會笑得肚子疼的。當年,《虎口脫險》在法國曾以創紀錄的1700多萬的入場人次成為法國影史的票房冠軍,這樣的成績決不是現在100、200萬人次的法國喜劇可以相提並論的。可愛的法國小老頭路易#8226;德#8226;費內斯在《虎口脫險》中扮演一位自私熱情的指揮家,他通過誇張的形體動作和表情,生動地刻畫了二戰時期失去家園和親人法國小市民的典型性格:善良熱情和自私多疑。上海譯製片廠的配音也和《虎口脫險》配合得天衣無縫,對於這樣的精彩我們只能期待昔日重來。
最佳的二戰空戰現場:《不列顛之戰》
年份:1969年
導演:肯·阿納金、安德魯·馬頓
主演:邁克爾·凱恩、勞倫斯·奧立佛
知名度:★★★★
硝煙指數:★★★★
大型空戰影片,匯集眾多一流英國明星,大量精彩的空戰場面堪稱經典。《不列顛之戰》中的飛行和空襲場面拍得壯觀逼真,在當時沒有電腦特技的輔助下,可以做到這么出色真是難能可貴。
最牽掛的一幕二戰場景:《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年份:1972年
導演:斯塔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
主演:安德列依·馬爾蒂諾夫、依莉娜·舍夫丘克、奧爾迦·奧斯特洛烏別柯、葉卡捷莉娜·瑪爾柯娃
知名度:★★★★★
硝煙指數:★★
前蘇聯出產過《攻克柏林》、《解放》、《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和《圍困》等大量紀實性的衛國戰爭影片。和上述影片不用,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根據瓦西里耶夫創作的中篇小說改編而成。《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對戰時人性的描寫和探究具有非凡的意義,影片傳達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備受推崇。偉大的蘇聯人民在二戰中蒙受的損失是最為慘重,《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中五位女兵和殘酷的戰爭聯系在一起。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後,《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也被中國電視人改編成了同名電視連續劇,據悉該劇將重新演繹當初被無情剪掉的女兵裸浴場景。
最感人至深的二戰片:《辛德勒名單》
年份:1993年
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主演:連恩·尼森、本·金斯利、拉爾夫·費恩斯
知名度:★★★★★
硝煙指數:★★
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北大的演講中,回憶了在以色列猶太人博物館前的那句話「全世界的猶太人對於彼此都負有責任」。好萊塢的猶太裔大導演斯皮爾伯格也用自己的攝影機聲討和控訴萬惡的納粹德國。對猶太人伸出援救之手的辛德勒並不是「高大全」的英雄,他只是個有良知有人性的普通商人。辛德勒指揮會計在打字機打出猶太人名單,「這不是名單,這是生命,這名單外面的世界,都是深淵。」憑借一幕幕令人心顫的場景,《辛德勒名單》順利摘下6座奧斯卡獎。
最悲情:《紅櫻桃》
時間:1995年
主演:郭柯宇、徐嘯力
導演:葉大鷹
影片講述的是蘇德戰爭期間兩個中國紅色孤兒在蘇聯遭遇的苦難故事。1940年冬,羅小蠻和楚楚被送進了莫斯科伊凡諾夫國際兒童院。隨後兒童院被德軍佔領,羅小蠻和楚楚在戰亂中分開後,當上了專門送發陣亡通知書的「黑色信使」。楚楚和兒童院的另一部分孩子遭受了德軍的種種迫害。一位酷愛文身藝術的德國將軍在楚楚身上文下一個法西斯徽章。
《紅櫻桃》是少數記錄二戰歐洲戰場中以中國人為主人公的影片,使得中國身影堂堂出現在二戰的世界版圖上。當年幼的楚楚看後背上留下的「法西斯印跡」,她所受到的一切苦難便一一浮現。影片結尾的寓意非常深遠。
和老百姓最貼近的二戰片(最貼近生活):《美麗人生》
年份:1997年
導演:羅貝托·貝尼尼
主演:羅貝托·貝尼尼、尼可萊塔·布拉斯基、喬爾焦·坎塔里尼
知名度:★★★★★
硝煙指數:★★
在二戰陰雲籠罩下的義大利,普通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受到納粹勢力的極大阻撓。「生命的美好」反襯恐怖的背景,貝尼尼所表達的「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是對人生最率真和最獨到的見解。人的生命是有殘缺,但從這種殘缺中又透露出希望之光,從而使得內心的信仰漸漸變得堅定起來。假如現實生活中你深陷困境,愛會喚醒你內心蟄伏的光輝,真心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美麗人生。
最賣座:《拯救大兵瑞恩》
年份:1998年
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主演:湯姆·漢克斯、馬特·達蒙、愛德華·伯恩斯
知名度:★★★★★
硝煙指數:★★★★★
戰亂對於所有人來說就是流離失所,斯皮爾伯格用八個換一個的血淚故事告誡世人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世界和平。就好比《角鬥士》之於史詩片的影響,《拯救大兵瑞恩》開創了戰爭片的新紀元,跟風和模仿此起彼伏。諾曼底登陸大家不會陌生,但是子彈可以這么嗖嗖地射入人的身體,殘臂斷腿竟如此血腥地橫飛直撞,影片特效帶給觀眾的感官刺激前所未有。
盡管這部R級 「極度渲染戰爭的暴力片」勇奪當年最賣座影片,但斯皮爾伯格沒有料到范·迪塞爾會走紅好萊塢,不然也不會讓他成為小分隊里第一個吃槍子的好漢。
最名不副實:《珍珠港》
年份:2001年
導演:邁克爾·貝
主演:本·阿弗萊克、喬什·哈奈特、凱特·貝金賽爾
知名度:★★★★
硝煙指數:★★★★★
只看這個片名,你恐怕不會想到這是一部套著戰爭外衣的愛情片。邁克爾·貝曾說超越《泰坦尼克號》是最低目標。可是,歷史大背景和主人公的三角戀格格不入,愛情故事的做作,對歷史的不尊重使得奧斯卡根本就懶得搭理《珍珠港》。當然,影片中40分鍾的狂轟濫炸還是很有觀賞價值的。
最令人失望:《風語戰士/風語者》
年份:2002年
導演:吳宇森
主演:尼古拉斯·凱奇、亞當·比奇、克里斯汀·斯萊特
知名度:★★
硝煙指數:★★★★
華人導演吳宇森按照美國教科書上的戰例教育美國人搞民族大團結。描寫凱奇扮演的海軍陸戰隊保護納瓦霍族兵(用印第安語言作為密碼的通訊部隊)的《風語戰士》雖然打上了戰爭的標簽,但其內質與警察保護證人的吳宇森港片沒有任何區別,依然是一部兄弟情深的動作片。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及對戰爭理解的差異,《風語戰士》的失利是必然的,要是老吳有空回到國內拍一部我們自己的二戰片應該不至於此。
最具童趣:《戰鴿快飛》
年份:2005年
導演:加里·查普曼
配音:伊萬·麥格雷戈、本·金斯利、約翰·克萊斯
知名度:★★★
硝煙指數:★★
動畫影片《戰鴿快飛》是根據二戰期間英法盟軍之間的通過信鴿傳遞情報的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而成。
二戰題材過去在動畫片里一直比較少見,這次的《戰鴿快飛》正好填補了空白。《戰鴿快飛》里鴿子的外表、著裝以及軍事訓練、飛行表演都處處模仿了人類。惟妙惟肖的擬人化演出,笑料迭出的故事情節,加上沒有血肉模糊的殺戮場面,小兵立大功的《戰鴿快飛》也在歐洲電影市場取得了高票房。
獲獎最多的二戰片:《桂河大橋》1957
二戰中最漫長的一天:《最長的一天》1962
最搞笑的二戰喜劇:《虎口脫險》1966
最佳的二戰空戰現場:《不列顛之戰》1969
最牽掛的一幕二戰場景:《這里的黎明靜悄悄》1972
最感人至深的二戰片:辛德勒名單/辛德勒的名單1993(見奧斯卡)
最悲情:《紅櫻桃》1995
最貼近生活:《美麗人生》1997
最賣座:拯救大兵瑞恩 1998(見金球獎)
最名不副實:《珍珠港》2001
最令人失望:《風語戰士/風語者》2002
最具童趣:《戰鴿快飛》2005
其他
卡薩布蘭卡/北非諜影 1942
太陽帝國1987
紅櫻桃 1995
美麗人生 1997 導演:羅伯托•貝尼尼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瑪蓮娜 2000
珍珠港 2001
兵臨城下 2001
風語戰士/風語者 2002
戰鴿快飛 2005
大偷襲 2005
硫磺島來信 2006
父輩的旗幟 2006
東京審判 2006
南京聖誕:1937
布穀鳥(俄羅斯)
《安妮日記》(美國)
《狙擊手》(蘇聯)
《老槍》(法國)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南斯拉夫)
《橋》(南斯拉夫)
《虎口脫險》(法國)
《六月六日登陸日》(美國)
《巴頓將軍》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鋼琴師》
⑦ 找一本電影,好像是關於二戰的
中文片名
紅櫻桃
英文片名
Red Cherry
影片類型
劇情 / 戰爭
片長
120 min
國家/地區
中國
對白語言
德語 漢語普通話 俄語
色彩
彩色
製作公司
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 Youth Film Studio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中國]
出品
1995年
演職員表
導演
葉大鷹 Daying Ye
編劇
江奇濤 Qitao Jiang
蘆葦 Wei Lu
葉大鷹 Daying Ye .....(as Ye Ying)
演員
郭柯宇 Ke-Yu Guo .....ChuChu
徐嘯力 Xiaoling Xu .....Luo Xiaoman
Vladmill Nizmiroff
製作人
葉大鷹 Daying Ye .....procer
攝影
張黎 Li Zhang
劇情介紹
1940年冬,中國孤兒楚楚和羅小蠻被送入莫斯科近郊的伊萬諾夫國際兒童院學習。在課堂上,楚楚講述了自己親眼目睹父親慘遭殺害的情景,令老師和同學們震驚不已。一年一度的夏令營開始了,楚楚與羅小蠻分頭去了兩個城市。第二天,戰爭爆發。楚楚又親眼目睹老師和同學死於德軍槍下,自己也被德軍抓住。她被一位德國將軍帶到司令部,發現這位將軍竟有在女性人體上紋身作畫的癖好。
楚楚想盡辦法反抗,但紋針終於刺進了她的皮膚。與此同時,在後方的羅小蠻當上了遞送陣亡通知的「黑色信使」。一次,他把戰俘引進一幢廢棄的樓內,點燃汽油桶與戰俘同歸於盡。蘇軍開始反攻了。德國將軍在楚楚背上刺完最後一針,開槍自殺。楚楚受到紅十字會的收容,夜晚,她從篝火中抽出木棒,憤然向後背那塊法西斯鷹徽烙去。
幕後製作
199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相關題材的電影紛紛出現,而《紅櫻桃》是少數記錄二戰歐洲戰場中以中國人為主人公的影片。該片投資高達2700萬元,卻在公映當年創下了5000萬元票房紀錄。影片外景地為俄羅斯,為該片提供了「原汁原味的異國情調」,深深吸引了一批對前蘇聯革命歷史有著難以名狀的懷舊「情結」的中年觀眾。該片獲第十九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葉大鷹)和最佳女主角獎(郭柯宇)。
《紅櫻桃》4000萬票房背後的「秘訣」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中國電影業多少有些落寞和黯淡,特別是電影的票房。但到了1995年,對中國電影來說似乎充滿了好萊塢戲劇化的色彩。就在人們似乎對國產電影愈加失望之際,它卻突然迸發了奪目的光芒,《紅櫻桃》、《陽光燦爛的日子》、《紅粉》等影片創造的票房甚至超過了幾部「進口大片」,尤其以《紅櫻桃》為最,以其高成本高回報的營銷策略創造了四千萬元的票房紀錄。本報記者采訪了導演葉大鷹,聽他剖析《紅櫻桃》創造票房紀錄背後的種種原因。
▲背景:革命後代與「紅色情結」
圍繞《紅櫻桃》的出世,很有意思的話題就是它所出現的時間以及它所涉及的時代背景。199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相關題材的電影紛紛出現,《紅櫻桃》走的卻是另一條路線,它並不直指戰爭,也並非如影片《南京大屠殺》、《七七事變》直接觸及本土的遭遇與反擊,而是將故事的情境轉移到了俄羅斯,而它講述的又並非是一個「異國」的戰爭故事,而是中國的「烈士後代、革命前輩的故事」。
影片在當年宣傳的時候就曾提到「朱德女兒朱敏,俄語名赤英(紅色英雄之意),14歲進入前蘇聯的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為影片中『楚楚』的原型」。編導人員在拍攝電影的過程中曾和朱敏溝通過,並解釋劇本的主要內容是真實的,也會有藝術加工的地方,比如納粹標記的文身為虛構部分,朱敏表示同意。
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影片的導演葉大鷹,當年在宣傳《紅櫻桃》這部影片時不少媒體都提到該片導演葉大鷹是葉挺將軍的孫子,他的父親葉正明是葉挺將軍的第二個兒子。這個身份的證明無疑為影片賦予了正統與主流的「質量驗證」。對於是否因為自己的家庭身份而具有「紅色情結」,葉大鷹則認為「這是媒體的說法,自己並沒有刻意這么做,也許是一種巧合,用這個時代的感情去體會過去的人物和事情,會感覺特別有魅力。重大的歷史事件我也欣賞,但我希望拍的是另一種電影,它和人物有關,與今天的觀眾貼近。」
▲包裝:商業電影的成功個案
1988年葉大鷹根據王朔小說《橡皮人》改編成影片《大喘氣》,那時他剛從電影學院進修班畢業兩年,按照「實驗電影」的路子表達自己想說的話和所要發泄的情緒,記者采訪他時他曾提到「當年比較願意走極端,包含了相當程度上的玩鬧情緒,是由青年漸入中年的一種宣洩。到了1995年我拍《紅櫻桃》的時候就走向成熟了,拍片子更加規范化也更加商業化,要兼顧各方面投資者的利益,還要理解受眾群。」
「成熟」的《紅櫻桃》在某種意義上說,參透了商業電影的構造和秘訣,使得類似「原則」恰到好處地「落實」到這樣一部主流影片當中。電影學者戴錦華曾分析「影片將故事場景移到異國,於是成功迴避了本土情境中『常識』的混亂,它選取了一個全球公認的惡魔———納粹來充當故事的『反一號』,納粹形象的出現,有效地吸收了影片中暴力、色情呈現的不軌與非道德;相反成了一份充滿正義感、乃至『終極關懷』的崇高。」正因為影片外景地為俄羅斯,為影片提供了「原汁原味的異國情調」,所以在有意無意間吸引了它的特殊觀眾群:中年知識分子群。因為他們有著對前蘇聯及革命歷史難以名狀的懷舊「情結」。
葉大鷹在談到對影片的「包裝」時表示「作品當然需要包裝,這是出於商業上的考慮,也是對投資人的保證。
但在創作過程中考慮更多的是一種真誠的態度,商業效應在這個過程中被忘卻了,影片上映時這個元素又會再度顯現,所以商業和藝術的矛盾是電影共同面對的問題,總強調兩者的對立,就是迴避自己的能力。「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形式是,與電影《紅櫻桃》同時套拍的還有電視劇《血色童心》,導演同為葉大鷹,梅婷和陸毅的青春面孔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紅櫻桃》與《血色童心》的」電影「」電視劇「套拍方式也為後來者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獲獎記錄
1995年獲第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郭柯宇)。
1996年獲第16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錄音獎。
第19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員(郭柯宇)獎。
1996年 《紅櫻桃》獲第5屆不結盟及發展中國家平壤電影節大獎「火炬金獎」,導演葉大鷹獲最佳導演獎,女主角扮演者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
同名水果
紅櫻桃,黑龍江省訥河市金穗種公司最近推出從烏克蘭引進的一種寒地紅櫻桃品種。寒地紅櫻桃耐寒耐低溫,成熟早,在我國北方6月上旬、南方5月中旬結果,國內品種早熟一個月,售價高出1倍。結果早,國內品種栽後5年結果,而寒地櫻桃栽後兩年就結果了,3年進入盛果期,株產果30~60公斤。果實大,單果重4~5克;如疏花疏果,單果重可達20克以上。
編輯詞條
開放分類:
娛樂、電影、植物、經典電影、劇情片
⑧ 有哪些是反映二戰納粹內容的電影
您說的那個是電影《紅櫻桃》
《刺殺希特勒》(Valkyrie)
◎片 名 Valkyrie
◎年 代 2008
◎國 家 美國/德國
◎簡 介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湯姆·克魯斯在片中扮演德國陸軍上校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施陶芬貝格當時擔任柏林預備軍總長,是德國反抗力量中最有機會接近藏身於「狼穴」內(納粹指揮部)的希特勒的人。施陶芬貝格和一群德國高官策劃刺殺希特勒,從而結束戰爭、拯救德國,該計劃被命名為「瓦爾基里」(Valkyrie)。1944年7月,施陶芬貝格試圖通過藏炸彈的公文包殺死希特勒,結果隨後希特勒雖然也受了傷,卻幸運逃過一劫。刺殺計劃的相關人等皆被處死。
中文名: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
英文名: Hitler: The Rise of Evil
發行日期: 2003年
◎簡 介
1889 年,希特勒出生於奧地利布勞瑙鎮一個公務員家庭。青年時期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動盪不安的亂世中,他的出現與崛起是希望的開端、還是災難的開始?這個看似平凡的小男孩,長大後卻指揮了德國軍隊大規模入侵各國,掀起了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文名: 暗殺希特勒
發行日期: 2004年2月25日
國家:德國
史道芬貝格上校帶頭策劃的「七月陰謀」(The July Plot),是幾乎成功暗殺阿道夫·希特勒、一舉推翻納粹政權的暗殺密謀。
納粹德國國防軍中有許多高層軍官,對於向人民犯下的可怕罪行感到驚愕,他們認為這樣做違反了道德。很多軍官相信,德國會傷亡殘重,都是因希特勒堅持採用災難性的攻擊戰略。
越來越多的軍官認定拯救德國的唯一方法,就是消滅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掀起一場政變。此外他們期盼和盟軍達成停戰協議。1944年7月,盟軍已經從法國登陸攻擊,他們懷著一些希望,也許有機會可以阻止斯大林在「東部戰線」的進攻。
暗殺任務十艱巨,因為獨裁者身邊都有保鏢,行動也飄忽不定。過去所有的刺殺行動不是中途放棄就是失敗。因為行蹤神秘的希特勒總在最後一刻更改計劃。
◎譯 名 拜見希特勒/關於希特勒的真正最真實真相/我的元首
◎片 名 Mein Fuehrer
◎年 代 2006
◎國 家 德國
◎類 別 喜劇/劇情/戰爭
◎簡 介
劇情:
希特勒因為在孩子時代遭受過虐,就讓世界遭受苦難。他喜歡在浴缸里玩耍玩具戰艦,總是尿床,性無能,沉溺在毒品里不能自拔。希特勒常常把毒品放在大型地球儀中。
這部新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1944年年底,希特勒已經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但納粹時期的宣傳部長保羅·約瑟夫·戈培爾還不放棄任何希望。戈培爾從一個集中營里叫來希特勒的前猶太籍表演指導阿道夫·格林巴姆,讓他打扮成這位獨裁者的樣子,到一個盛大集會上去鼓舞德國人。當瘦弱的格林巴姆進入元首府時,戈培爾對他說:「不要親自做出決定。」
納粹軍官擠滿了辦公室,舉起手臂興奮地高呼「萬歲,希特勒!」每隔幾秒就有一次舉手禮。格林巴姆殺死希特勒的計劃連續多次都以失敗告終,於是他辭去這位獨裁者表演指導的職務,最後還變成一個有點像精神病專家的人。他在一個偶然機會竟然發現一個秘密:希特勒從來都沒有博得嚴厲父親的喜歡,這一直都是他內心的一塊心病。
希特勒躺在元首辦公室的睡椅上,回想起一件使他煩惱的童年往事。他的腦海里浮現出這樣一幕:「我的父親曾經給我一個彈弓。他抬頭看了看,並對我說『殺死那隻鴿子!』我彈出子彈,死掉的鴿子落到他的腳上。父親說『真倒霉!』然後就憤然離開了。」這時眼淚從希特勒的臉上靜靜滑落。
影片的另一個畫面顯示,愛娃·布勞恩說「我不覺得你是元首」時,躺在她懷里的希特勒顯得有些不安。在故事結尾中,希特勒的理發師無意中剃掉了他的一部分小鬍子,使這位獨裁者火冒三丈。幾分鍾後,希特勒又不得不按捺住暴躁的脾氣去發表演講。
片 名】Der Untergang
【譯 名】帝國的毀滅 *加長版
【年 代】2004
【國 家】德國/義大利/奧地利
【片 長】155Mins
【類 別】劇情/戰爭
【語 言】德語/俄語
獲獎紀錄:
第7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29屆多倫多電影節參展影片
德國巴伐利亞電影觀眾選擇獎
影片簡介
德國電影《帝國的毀滅》將鏡頭對准——希特勒一生中的最後12天
在獲得本屆奧斯卡獎提名的外語片中,沒有一部如《帝國的毀滅》一般在全球引起那麼大的爭議。在這部德國影片中,以往只是作為背景人物的希特勒,首次當了一回主人公。
影片把鏡頭對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後的12天,再現了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自殺於地下掩體等歷史事件。執導該片的是德國著名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過獲獎影片《柏林蒼穹下》的德國傑出演員布魯諾·岡茨。該片在德國取得了3000萬歐元的驕人票房,同時也引發了評論家的眾多非議。觀眾普遍認為,《帝國的毀滅》對希特勒的描寫過於人性化,有美化納粹之嫌,不過也有為數不少的電影專家對這部冷靜客觀、以人文主義表現手法拍攝的電影盛贊有加。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說:「我的電影非常有爭議。作為電影人,我們向當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個魔鬼,而是一個人。我很為這部電影自豪。」該片贏得了德國頂級電影榮譽獎之一的巴伐利亞電影觀眾獎。
幾天前,由奧利弗西斯貝格導演的德國影片《毀滅》(Der Untergang)開始在法國公映。電影院場場爆滿,巴黎媒體更是持續高燒,每天都有人議論這部富有爭議的影片。趁熱看完之後,筆者相信這是迄今為止反思納粹罪行的最好影片之一。理由是該片將希特勒還原成一個普通人,而不再讓所謂的「魔鬼」充當人類良心的替罪羊。
該片去年9月份在德國甫一公映便引發爭論,因為它打破了一個禁區,「打開了重評納粹的潘多拉盒子」——西斯貝格將希特勒從魔鬼還原成了人,還原成一個「可能引起人們同情的末路英雄」。在媒體熱炒的影響之下,短短一個月內有300萬人被勸進了電影院。當月,《漢堡周刊》為這部影片做了17頁的專題報道;德國歷史學家第45屆大會上甚至同意專為該片舉行一天辯論;德國前總理科爾也斬釘截鐵地說,這部電影拍得很值,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
《毀滅》的創作來自歷史學家約阿希姆費斯特的《希特勒的末日》(2002)和希特勒最後的女秘書特勞德爾瓊格的回憶錄《直到最後時刻》(2002)。瓊格生於1920年的慕尼黑,22歲時被希特勒選作私人秘書。她一直供職到希特勒自殺並記錄了希特勒的遺囑,最後和一支小分隊一起逃出地堡。令許多人不安的是,在這個打字員的記憶里,希特勒是個有教養、受人尊敬,做事斯斯文文的領袖。當她打錯了字或做錯了其它什麼事,希特勒總能寬大為懷。所以,直到希特勒自殺,瓊格對他始終心存敬意。該書還透露,希特勒是一個素食主義者,是一個對狗有著深情厚誼的人。與情人愛娃布勞恩結婚前,他還當眾吻了她。希特勒多少有些多愁善感,他不讓別人在他的辦公室里放花,因為花會凋謝,他不喜歡看到死去的東西。影片從瓊格的書里提取大量素材,賦予了希特勒極其人性化的一面。
中文名: 德意志的勝利
英文名: Triumph des Willens
別名: 1934/2004
1934年,當希特勒和他的黨羽們在紐倫堡舉行閱兵典禮時,32歲的萊妮·雷芬斯塔爾被選中,指揮全部電影拍攝工作。納粹黨為她提供了任何一個導演都會為之咋舌的工作條件:無限制的經費,一百多人的攝制組,36架以上的攝影機同時開工,再加上無數的聚光燈隨時聽候調遣--希特勒投下這么多的馬克,為的就是要把納粹黨變成銀幕上最美和最有力量的形象。雷芬斯塔爾做到了這一點。《德意志的勝利》在經過長時間的禁止後,重新發行了DVD並在電視上公映。她在這兩部紀錄片中創始的技法,被無數後人或巧妙或拙劣地反復模仿著。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和喬治·盧卡斯都曾公開地向她表示過同行的敬意。在這個意識形態對立逐漸淡化的時代里,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這兩部作品中強大的力量、秩序和美。中國的學院教授們甚至不敢把《德意志的勝利》在課堂上全部放完,他們說:"它的力量太強大了,我擔心我的學生如果把片子看完,就會變成真正的納粹。"
反映納粹的外國紀錄片更是數不勝數。
您可以在電驢搜索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