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番外 | 毀滅日在BVS里的多重含義
探索毀滅日在《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BVS)中的多重含義,揭示影片深層的象徵和寓言。
影片中的「毀滅日」並非直接以名字出現,lex將其描繪為古老的氪星畸形怪物,被其血親創造,旨在毀滅,象徵著超人的末日。
電影通過多種手法探討了毀滅日與《科學怪人》的關聯。lex用佐德將軍的屍體創造毀滅日,吸取大都會電力導致的停電,與《科學怪人》中弗蘭肯斯坦用死屍創造怪人的生命力來源閃電相呼應。《科學怪人》探討了造物與造物主關系的悲劇,而瑪麗·雪萊與珀西·雪萊的愛情故事為背景,引出了對科學、權力與人性的深入思考。
毀滅日的出現,預示了弗蘭肯斯坦式的悲劇,lex作為毀滅日的「父親」,其弒父戀母的情感在電影中有所體現。lex對超人的憎惡,實際是對自己內心的投射,與弗蘭肯斯坦的弒父情節相呼應。lex的悲劇是必然的,他渴望神的力量,卻不願成為神,這與人類文明對造物的僭越相悖。
「毀滅日」的寓意深入電影的多個層面。lex引用伊卡洛斯的悲劇故事,預示了佐德將軍、毀滅日乃至lex自身的命運。lex對知識和權力的渴望,如同伊卡洛斯追逐太陽,最終卻墜落深淵。lex的悲劇是對科學怪人命運的進一步深化,他渴望力量卻無法控制,最終走向自我毀滅。
「亞歷山大之劍」象徵著解開超人與克拉克肯特身份矛盾的過程,毀滅日成為這一過程的催化劑。博物館館主關於亞歷山大與戈迪亞斯之結的解釋,暗示了超人作為神與人的雙重身份,最終通過超人的犧牲得以解決。
最後,毀滅日的發光象徵著自我與知識的釋放。超人犧牲自我,賜予世人光明與意義,而lex(毀滅日)作為知識的容器,卻無法承載光明,最終自我隨光而逝。這一過程揭示了生命、死亡與重生的循環,預示著超人的歸來。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通過對毀滅日的多維度解讀,展現了電影對人性、權力、知識與命運的深刻探討。影片中的象徵與寓言,不僅豐富了故事的層次,也為觀眾提供了深入思考的空間。
㈡ 毀滅日是哪部電影
毀滅日是美國DC漫畫旗下超級反派,初次登場於《超人:鋼鐵之軀》它來自被毀滅的氪星,和類魔並稱全宇宙最強大的兩個生物兵器。擁有毀天滅地的力量,飛一樣的跳躍力,永遠不會感覺到累的無限體能,和超級快速的癒合再生能力,可以在戰斗中根據對手的能力特點,不斷進化克制對手,去適應一切環境一切敵人,在被殺死後還會復活,並進化出應對方法,無法用同樣的方法殺死毀滅日兩次,由於製造中出現了問題導致暴走,無法分辨敵友,成為永不停止的殺戮機器,它是萬物的末日。最出名的戰績就是曾經殺死過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