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演算法》之自我修煉九段演算法(上半場)
——讀書筆記:「《人生演算法》之自我修煉九段演算法(上半場)
自我修煉的九段演算法,是一個打磨鑽石的過程,每一段都像一道激光一樣,不斷打磨你,一步步優化你。九段演算法的上半場是切割鑽石的過程,是做減法,不斷聚焦,找到真正屬於你自己的、最小的那個內核。
懂圍棋的朋友知道,對於很多職業棋手而言,一輩子最難忘的就是入段,也就是拿到初段,比後來拿到冠軍還不容易。
1、認知行為的閉環
認知行為的閉環包括四個部分:感知—認知—決策—行動,四個動作頭尾相連形成圓圈。
所謂初斷的閉環,就是我們要積極去做這四個階段,把閉環完成。
靠譜閉環,對於企業家而言,就是要敢於決策,敢於拍板。對於個人而言,就是敢於行動,敢於試錯。
2、真實生活中閉環為什麼那麼稀缺?
主要有四種情況:
第一、事情本身難以形成閉環。
第二、個人或企業的能力難以形成閉環。
第三、不願意把手弄臟。
第四、堅持完美主義。
3、完成閉環對人生有什麼要求?
在閉環這件事上吃的虧,並不是怎麼乾的問題,而是干不幹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出在了思維方式上,要培養成長性思維。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那些幫助我們學習、成長的有趣挑戰。
人的大腦有兩種模式:自動駕駛模式和主動控制模式,並且還要做到在兩種模式之間自如切換。
1、駕馭大腦模式的混合策略
把一件事情做好的秘密就是,最開始交由主動控制系統來管理、訓練、達到一定熟練程度,就由自動駕駛模式來接管。有三個比較好的策略讓我們在兩種模式之間自如切換。
策略一:把不那麼重要的事情交由自動駕駛系統。
策略二:在使用自動駕駛系統後,積極用主動駕駛系統復盤。
策略三:在大腦中用主動駕駛系統去模擬自動駕駛系統。
學會了在兩種思維模式之間自如切換後,還要進一步加大解析度,拆解人類的認知行為。那就是要做好內控。
1、什麼是內控?
人類的一次完整認知行為,是由4個最為關鍵的控制點組成,做好內控,就是要做好這四個關鍵的控制點。
有人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說明成功的人有8種人格特質,其中一條就是「內部控制點」:人們的行為由自己控制。因為成功者堅信:我的命運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這讓我想到最近看的一部電影《哪吒》的主題思想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的作者柯維講過一段他終生難忘的話:在外界刺激和回應之間,存在這一個空間,我們的回應就存在於這個空間之中,我們的成長和幸福蘊含在我們的回應之中。但要想啟動這個空間,做到主動控制並不容易,原因有三個:
一是:我們的漢斯傑變得越來越自動化了,人們越來越不敏銳了。
二是:人的專注力貸款是非常有限的。
三是:信息泛濫讓人的持續專注力下降。
2、怎麼做到主動控制?
那怎樣才能做到主動控制呢?如何按下暫停鍵,讓自動模式暫停,啟動主動模式呢?
先來認識一個概念:認知飛輪。科學研究需要找到基本的顆粒,認知的基本顆粒就是「認知飛輪」。
認知飛輪由感知、認知、決策以及行動四個節點構成。老喻講這四個環節的要求總結為16個字:好奇感知、灰度認知、黑白決策、瘋子行動。這四個看似沖突的性格,一個人怎麼做到?其實,可以把一個完整的認知飛輪看成一個4乘100米的接力賽,由4個人共同完成,四個人彼此交棒的那一刻,就是「內控」要介入的時候。我們的認知出現問題,也經常發生在這些點。
要想做到四個人格,在大腦里完成交棒並不容易。那就要提升思考的敏感度,擴大思考的覆蓋范圍,確保在重要的內控點能夠停下來思考。另外要設立大腦立項決策者,就是統領四人接力賽的總教練,智慧這四個角色完成接棒和賽跑。
單個認知飛輪有內控點,不同認知飛輪之間也有內控點,如何把控好不同認知飛輪之間的內控點呢?
這個時候對上一個認知飛輪的復盤就很重要,要充分利用上一個認知飛輪的經歷和反饋,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從經驗中提升能力。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要能把下一個認知飛輪的決策過程和上一個認知飛輪的結果分開。
有什麼實用的操作方法幫助我們做到有效把握內控點呢?老喻送給大家一個有用的操作方法,巴菲特內控法。巴菲特說自己如果不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理由,就絕不交易,這個交易可能是錯的,但自己必須有一個「交易答案」。如果你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就不要買。寫在紙上有什麼用呢?其實,就是建立一個節點,人為製造了一個「內控點」,防止愛欺騙自己的大腦過於沖動。不管人生多麼緊迫,你都有權利按下自己的暫停鍵。在那些關鍵時刻,你只用說:慢,讓我想想看!然後激活腦袋裡的那位「立項決策者」,開始計算你的答案。
3、在「認知飛輪」四個環節中,我們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1、感知環節,你要像個情報員,獲取外部信息,所以你需要很敏感;
2、認知環節,你要像個分析師,考慮評估各種變數,你需要特別理性;
3、決策環節,你要像個指揮官,作出決定和取捨,你需要十分果斷;
4、行動環節,你要像個戰士,勇往直前執行任務,需要不畏艱險。
不僅一個認知飛輪內部有四個內控點,兩個認知飛輪之間也有內控點。那如何在兩個認知飛輪之間裝上一個重啟鍵呢?
1、什麼是重啟?
重啟其實是向你提出了兩點要求:往後看,過往不戀;往前看,不害怕未來的不確定性。
做到重啟面臨的挑戰是什麼?我們處在一個快速變化的、不確定的世界,重啟不只是一種韌性,更是一種當今社會的底層生存能力。
當我們完成一個認知飛輪,需要重啟下一個認知飛輪,在這個控制點上,往往會有兩個挑戰:捨不得去掉舊的;無法開始新的。這個時候重啟的本質就是既要懂得堅持,又要懂得放棄。
2、怎麼練就重啟的精神裝置?
當狀況來臨時,把自己代入兩個角色可以幫助我們構建自己的重啟精神裝置。一個是外星人角色。假設有個外星人,突然飛到地球,接管了你的生活,那麼他一定會冷靜地評估顯示,忽視那些讓你糾結的沉沒成本,面對問題,做出理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另一個是阿爾法狗角色。阿爾法狗會把所有的事實,當做已知條件,然後像一個解題高手一樣,重新配置資源,積極計算,尋求最佳答案。這樣一來,情況是好是壞,條件是否充分,在你看來都是可以計算的數字。理論上,你總能找到當前條件下最好的一手。如果採用這種演算法思維,就會變得格外強大。
當學會了如何開啟下一個閉環後,但一個新的閉環對上一個閉環,只是復制還不夠,閉環和閉環之間還需要增長。
增長黑客的實戰三步驟是什麼?
第一步、在增長假設假設環節:建立起最小化閉環。
第二步、在增長驗證環節:找到北極星指標。這一步有兩件事:首先,要建立一個反饋迴路,獲取驗證結果。第二,找到單一指標的關鍵要素。
第三步、在增長執行環節:設計增長策略,分階段增長。
人和人之間的差別到底有多大?到底是什麼決定了一個人能夠成功呢?那就是找到自己的內核。
1、一個人的內核有什麼特徵?
內核有兩個特點:第一,要簡單,這樣才可以大規模復制;第二,要有構建系統的潛力,這樣才能防止被別人復制。
2、怎麼找到自己的內核?
找到內核的難題不在於做好一件大事,而在於找到一堆可以重復的小事。要實現這一點需要做到三點:
第一:把握時機。你可以選擇你在哪,但你不能選擇時代。所以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把握時代的機遇非常重要。
第二:依靠稟賦。什麼叫稟賦呢?就是指天賦,以及你已經擁有的資源。比方說海底撈的張勇,他的稟贓就是「懂服務」,從而才能構建文化系統。
第三:形成專業。光有上面這些還不行,你需要不斷完善,不斷打磨,進而形成自己的專業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