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俄格戰爭電影有哪些
有 一部 八月戰事
影片講述了2008年8月俄羅斯與喬治亞的沖突。 2008年南奧塞梯戰爭是2008年8月在喬治亞境內發生的一場戰爭,交戰一方為喬治亞ZF,另一方為單方面宣布獨立的南奧塞梯,及其支持者阿布哈茲和俄羅斯。自8月 《八月戰事》拍攝花絮
[3]1日開始,喬治亞和南奧塞梯發生數次交火,8月8日凌晨喬治亞展開全面軍事行動並很快控制了2/3以上的南奧塞梯地區,包圍了其首府茨欣瓦利。俄羅斯軍隊於8日進入南奧塞梯地區,9日展開軍事行動很快控制了茨欣瓦利,並在隨後幾日佔領了南奧塞梯以外的喬治亞領土和軍事基地。在國際各方的調停下,喬治亞和俄羅斯分別於15日和16日在停火協議上簽字,俄軍於18日開始撤離喬治亞,戰爭結束。這次戰爭共造成喬治亞軍隊215人死亡、1469人受傷;俄羅斯軍隊74人死亡,171人負傷,19人失蹤,以及約1600南奧塞梯平民死亡
『貳』 俄格戰爭電影叫什麼關於俄格戰爭的電影推薦
1.五日戰爭
故事由一名美國記者的視角講述的是發生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召開當天所發生的俄羅斯與前獨聯體成員國喬治亞之間的一場為時5天的戰爭。
2.穿越火線
該片是以2008年俄羅斯與喬治亞之間發生的五日戰爭為背景,透過母親的視角,講述戰爭背景下一位年輕母親隻身奔赴戰場歷經九死一生救出兒子的故事。
3.奧林匹斯地獄
一個在俄羅斯出生的美國年輕昆蟲學家邁克爾為拍攝稀有的飛蛾(其拉丁名就是Olympus inferno)來到南奧塞梯,並且在那裡他經歷了俄格戰爭。
4.辛迪西
故事講述2008年南奧塞梯戰爭期間,在喬治亞的一個名為辛迪斯的小村莊中,17名士兵被殺。
戰爭電影館(微博),更多精彩戰爭片推薦!
『叄』 一部與烏克蘭內戰有關的新電影講述一位母親去戰爭區救自己的兒子
樓主你好
是電影《八月八日》
是俄羅斯和喬治亞的是與烏克蘭無關
絕對就是這部電影
有圖有真相求採納
http://ke..com/link?url=2Y3IqC-_-_4_pFiPwAabaEjIl-
『肆』 誰能提供一些俄對格戰爭那幾天俄軍事行動和普京行程表(全部以北京時間)
當各國選手在北京奧運賽場緊張比拼之際,高加索地區的俄羅斯與喬治亞兩軍正激烈交戰。一度被喬治亞搶佔先機的戰局在9日以後迅速向俄羅斯傾斜。俄羅斯憑借什麼後發制人,取得主動呢?
一、後發制人,俄格沖突上演戲劇性逆轉
喬治亞與俄羅斯在南奧塞梯的矛盾由來已久,近來陷入白熱化。格方認為本國的南奧塞梯自治州在俄羅斯支持下不斷尋求獨立,不可再忍,而俄方認為喬治亞在西方支持下不斷擠壓自己的戰略空間,不能再退。自今年8月1日以來,各種交火事件漸成序戰,該地區局勢日益緊張。7日夜至8日晨,喬治亞軍隊與南奧塞梯武裝人員激烈交火,雙方各自指責對方挑釁、進攻在先。8日,喬治亞軍隊攻入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俄方消息稱,格方在進攻茨欣瓦利時動用了「冰雹」火箭炮等重型武器,該市多處建築被摧毀,一片瓦礫。格軍在8日控制了茨欣瓦利市,而俄軍駐南奧塞梯的維和部隊則出現傷亡。一時間,俄軍處於比較被動的境地。
然而短短一天之後,情況發生了逆轉,俄軍不僅奪回了對茨欣瓦利的控制,而且深入格國領土,襲擊軍事基地、機場、石油港口、火車路線和城鎮,甚至將戰線延伸至格國另一個分離地區阿布哈茲。喬治亞首都第比利斯已經遭到俄軍轟炸,格政府要害機關開始疏散。阿布哈茲附近的喬治亞部隊則被最後通牒,限令在數小時內向俄軍繳械投降。
二、快速反應,俄空降部隊大顯神威
俄軍能迅速扳回戰局,首先因為快速反應部隊大顯威力。盡管從雙方兵力對比看,俄北高加索軍區的軍力數倍於喬治亞軍隊,但格方佔了先機,如果俄軍反應不夠快,格方很容易在南奧塞梯形成既成事實,陷俄軍於長期被動。俄軍首先想到的是出動快速反應部隊。在格軍襲擊並佔領茨欣瓦利市之際,俄軍已經出動150餘輛裝甲車輛和大批軍人向南奧塞梯開進。在車臣戰爭中屢立奇功的空降部隊也火速抵達前線。據悉北高加索軍區的這支空降部隊素以反應快、戰鬥狠著稱。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該空降部隊曾以一連力量在敵後阻擋2500人的車臣武裝突圍,3天內殲敵400,全連戰至6人仍堅守不退,是一個俄羅斯版的「兄弟連」。
近兩年俄空降部隊得到進一步的加強,BMD-3、BMD-4新型傘兵戰車、「吸血鬼-DS」125毫米反坦克自行火炮、「短號」反坦克導彈系統、AGS-30自動榴彈發射器、射擊精度是卡拉什尼科夫機槍3倍的「佩徹涅格人」7.62毫米機槍、SVD-S狙擊步槍、衛星導航系統等大量裝備部隊。使俄空降部隊不僅火力猛增,而且進一步提高了精確打擊、快速反應能力。此外,俄軍還不斷加強空降部隊的訓練,目前其訓練時間與強度已經恢復到甚至超過蘇聯時期的水平。此次戰前,俄空降部隊正在高加索地區執行演習任務,人員裝備都是准作戰狀態,因此召之即來,迅速發揮了作戰效力。
據報道,到11日已經有16000餘名俄軍開入喬治亞,如此迅猛的攻勢使格軍抵抗意志迅速瓦解。有消息稱,目前至少有7000左右的喬治亞軍隊投降,這對能實際出動作戰力量只有10000餘人的格軍來說,可以說是大勢已去。 俄格軍事沖突5
三、多路合圍,立體進攻贏得最大主動
俄軍能迅速扭轉戰局,還因為戰法靈活。在格軍已經佔領南奧塞梯首府的情況下,俄軍除派出第58集團軍的一支裝甲部隊從地面開進外,還採取全疆域立體打擊的辦法,縮短戰局。在這種戰法下,格軍無法全力保障前線進行逐次抵抗,而是前後方同時進入作戰狀態,首尾難顧。
據報道,反擊一開始,俄軍就派出蘇-24前線轟炸機等空中力量對格國首都第比利斯周邊的軍事基地、機場和鐵路樞紐進行了轟炸,並出動海軍力量遏制格方的黑海港口,切斷了格方的能源進口及國際援助通道。10日,俄海軍在阿布哈茲水域擊沉一艘喬治亞導彈快艇,雖然俄軍宣稱沒有封鎖格方,但此舉實際上等於讓格方從海上尋出路的想法沒了盼頭。俄軍空降部隊也沒有將戰場局限於向奧塞梯一地,而是在喬治亞很在乎的另一個地方,阿布哈茲出現。截至11日俄軍已經在阿布哈茲增派了9000多名傘兵以及350輛裝甲車。 俄羅斯總理普京督戰
俄軍以快速立體作戰泰山壓頂一般取得了絕對優勢。據俄軍官方消息,這樣一次大規模戰役俄軍目前僅付出了18人陣亡、52人受傷和2架老式戰機的代價。根據本月初俄媒體剛剛披露出的俄軍最新戰略理念,俄軍未來作戰是力求在沖突先期階段就迫使敵方接受和平。換言之,俄軍要迅速取得戰場優勢,並在優勢下迫使對手接受城下之盟。目前看俄軍正在喬治亞實踐這一理念.
8月7日深夜,也就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正式開幕的同時,喬治亞出兵突襲南奧塞梯,並宣稱包圍了首府茨欣瓦利。
8日凌晨,喬治亞軍隊進入南奧塞梯控制區,並對茨欣瓦利市進行炮擊,使沖突地區局勢驟然惡化。俄第58集團軍和第74空降兵師的部分部隊8日和9日相繼開進南奧塞梯,以增援駐扎在沖突地區的俄維和部隊。
2008年8月9日喬治亞宣布進入「戰時狀態」電視畫面顯示的是8月9日,俄羅斯士兵駕駛坦克在喬治亞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附近行進。喬治亞總統薩卡什維利9日說,由於「俄羅斯侵略喬治亞」,他決定簽署命令宣布國家進入「戰時狀態」。
11日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表示,「俄羅斯結束了迫使喬治亞保持南奧塞梯地區和平的大部分行動,茨欣瓦利現已處於俄羅斯維和人員的控制之下」。喬治亞總統薩卡什維利當天則表示,擊落了80架俄羅斯飛機,打死數百名俄羅斯人。他同時對嚴重的人員傷亡表示遺憾。俄新網的消息說,梅德韋傑夫在同俄羅斯國防部長阿納托利·謝爾久科夫會談時說,「我們結束了迫使喬治亞當局保持南奧塞梯和平的大部分行動。茨欣瓦利現已處於俄羅斯維和人員的控制之下」。
18日,俄軍開始從南奧塞梯沖突地區撤軍。22日19時50分,俄羅斯按計劃順利完成從喬治亞撤軍的任務,部分軍隊撤到南奧塞梯境內,部分軍隊已返回常駐地,俄維和人員已進入安全區哨所履行維和使命。
26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發表電視講話,宣布承認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獨立。南奧塞梯領導人科科伊季27號在茨欣瓦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會有其他國家跟隨俄羅斯承認南奧塞梯獨立,而俄羅斯將是第一個在南奧塞梯設立大使館的國家。
8月27日,喬治亞外交部針對「俄羅斯此前一天宣布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一事作出正式回應,宣布將降低同俄羅斯的外交關系級別,撤回喬治亞駐俄使館的絕大部分外交人員。喬治亞外長特克舍拉什維利對當地電視台說,喬治亞外交部已決定把喬治亞駐俄使館的外交人員縮減到兩人。喬治亞副外長瓦沙澤當天約見俄羅斯駐格大使科瓦連科,向他遞交了格外交部的特別聲明。此前,喬治亞議會「恢復領土完整」臨時委員會主席馬拉什西亞曾表示,喬治亞議會正在考慮同俄羅斯斷絕外交關系。他說,在俄羅斯正式承認喬治亞分離地區的獨立地位後,喬治亞已無法同其繼續保持外交關系。
『伍』 北極熊之怒 俄格五日戰爭
北極熊之怒 俄格五日戰爭
2008年8月8日至12日發生的南奧塞梯戰爭令世界含裂震驚。這場爆發在周末的閃電式戰爭由喬治亞政府率先動手,目的是摧毀分離的南奧塞梯民兵武裝,然而由於俄羅斯大軍的介入,喬治亞所取得的戰果僅維持不到一天便灰飛煙滅,特別是自己苦心栽培的清一色美械王牌旅——第1機械化步兵旅近乎全軍覆沒,大批美式武器成為俄軍的戰利品。這無疑向世界證明,美國武裝乃至美式訓練並不意味著無敵於天下,俄羅斯武裝力量依然擁有當年蘇聯紅軍勢吞敵酋的強大實力與決心。
牛刀殺雞初戰告捷 :
喬治亞總統薩卡鏈老攜什維利之所以敢於進攻得到俄維和部隊保護的南奧塞梯,關鍵籌碼是由美國一手包辦的三個新式機械化步兵旅編練完成,尤其視為「近衛軍」的第l旅齊裝滿員,而且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經歷過戰火的考驗,旅長布爾卡納澤早在去年12月就叫囂光靠本旅實力就能快速拿下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請總統薩卡什維利到茨欣瓦利過元旦」。
隨著軍事實力的壯大,再加上美國支持喬治亞加入北約的表態越來越堅定,薩卡什維利決心放手一搏。他明白,要想加入北約,就必須搬掉俄羅斯維和部隊這塊「絆腳石」,否則喬治亞便不可能以一個「完整國家」身份加入北約。早在今年3月開始,喬治亞總參謀部會同美國MPRI軍事顧問公司制定了一項絕密行動,決心利用南奧塞梯邊境沖突為掩護,採取閃電式的「恢復憲法秩序」行動,奪取南昌奧塞梯全境,進而迫使俄羅斯
8月7日,機會終於來了。當天深夜,由俄羅斯、喬治亞和南奧塞梯三方人員組成的維和分隊在格中央政府與南奧塞梯控制區交界的普里西遭到不明身份人員的伏擊,令人驚奇的是,遇襲受傷的全是格方人員,而俄奧人員安然無恙,旋即第比利斯媒體群起攻擊南奧塞梯武裝人員製造摩擦。緊接著事態進一步擴大,格奧雙方發生大規模炮擊事件。深夜23時,薩卡什維利在國家電視台發表演講,宣布全面反擊南奧塞梯的「挑釁」,「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8日凌晨4時,全副美械裝備的格軍第1機械化步兵旅從哥里出發,由下轄的一個坦克營作為攻擊先導,沿著科維莫一尼科吉公路直逼茨欣瓦利。為避免俄空軍攔截,旅長布爾卡納澤在最後關頭放棄了用直升機載運特種兵奪占淺近縱深要隘的打算,因為1973年「贖罪日戰爭」中以色列F-4E戰斗機全殲滿載埃及特種兵的直升機群的教訓令他不敢越雷池一步。
部署在艾爾戈涅季和濟奇的RM-70火箭炮群一刻不停地向茨欣瓦利投射彈葯,熾熱的火光和煙霧讓朦朧的早晨更加難辨方向。在向茨欣瓦利推進的過程中,由於履帶式車輛與輪式戰車的行駛節奏不統一,略顯陳舊的T-72B主戰坦克常出現拋錨的情況,坐在「悍馬」吉普車上指揮的布爾卡納澤乾脆命令:「誰要停下來,就把誰掀到路邊去!」他很清楚,必須在俄國人反應過來之前,盡快打到茨欣瓦利城內,否則缺乏空中掩護的第1旅將死無葬身之地。在進攻發起的頭三個小時里,由BTR-60/70裝甲車搭載的步兵和由24輛捷克造「達娜」輪式自行火炮組成的獨立炮兵營最先進抵茨欣瓦利郊區。
8月8日中午左右,格軍第1旅幾乎占據了茨欣瓦利四分之三的市區,尤其是位於阿爾戈維奇大街上的南奧塞梯總統府也被佔領了,南奧塞梯總統愛德華·科科伊特率民兵抵抗無效後,從下水道逃走。然而,茨欣瓦利的巷戰並沒有結束,南奧塞梯民兵中的俄籍哥薩克人非常驍勇,他們與格軍展開逐屋爭奪,其小分隊形式的「RPG獵殺組」摧毀了多輛T一72B坦克。盡管如此,11時40分,布爾卡納澤還是用超高頻波段電台向第比利斯報捷:「聖喬治旗(喬治亞國旗)已在茨欣瓦利升起!」
布下口袋奇襲俄軍
也就在同一時刻,俄羅斯的反擊也開始了。當天,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莫斯科譴責喬治亞發動的「種族清洗戰爭」,宣布在南奧塞梯進行「強制和平」,很快駐車臣和北奧塞梯的俄羅斯第58集團軍迅速反應,軍長阿納托利·赫棚伏魯廖夫親率第693摩步團及俄軍總參情報總局(格魯烏)直屬第22獨立特種任務旅趕赴茨欣瓦利東北的賈瓦鎮,以解救困在城內的南奧塞梯民兵。與此同時,俄空軍第4航空集團軍也出動90餘架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對茨欣瓦利以南的公路和部隊集結點進行轟炸,同時罕見地派出圖-22M3戰略轟炸機空襲了格軍出發地哥里,一座儲藏有大批彈葯的軍火庫被引爆。面對俄空軍的猛烈轟炸,格軍冷靜還擊,共擊落4架俄軍飛機,其中包括一架圖一22M戰略轟炸/偵察機
面對城內尚未肅清,城外強敵將至的戰局,布爾卡納澤除了將原來呆在哥里的預備役部隊和國民警衛隊全抽調到茨欣瓦利,還暗中將24門「達娜」自行火炮拉到市郊的1134高地,試圖用近戰火力封鎖俄軍由北面入城的咽喉要道。
8月10日早上,赫魯廖夫得到俄第4航空集團軍的保證,後者的機群已將茨欣瓦利城內的格軍消耗大半,殘存的喬治亞人已沒有多少重武器了。赫魯廖夫深信不疑,他打算不等主力裝甲部隊趕到,便用手頭這些部隊穿越格軍火力網。他先派出偵察兵和BRDM-2輪式偵察車前出,去試探格軍火力點,結果格軍沒有暴露1134高地上的炮兵陣地,只是用零星火力騷擾。沒把對手放在眼裡的赫魯廖夫下定決心,提前發起對茨欣瓦利的總攻。
10日上午10時20分,作為第一梯隊的俄軍第693摩步團第無不勝1摩步營開始行動,縱隊中包括30輛BMP-2步兵戰車、3輛BTR-80輪式裝甲車和2輛2S9自行迫榴炮,赫魯廖夫就坐在其中一輛BTR-80裝甲車內,隨行的還有幾位來自莫斯科的記者。在進城的最初幾千米,赫魯廖夫感覺情況有點不對勁,因為格軍沒有打來一發重磅炮彈,一些輕武器火力點也幾乎沒形成什麼威脅。稍後的5分鍾內,俄格兩軍總算全面交火,但強度不高,赫魯廖夫開始懷疑格軍是不是在引誘自己繼續鑽進圈套,但他並沒有命令部隊停下來。
當車隊開始魚貫開過塔馬拉舍尼大橋時,1134高地上的格軍「達娜」炮群終於轟鳴了。在格軍前置炮兵哨和美國提供的炮兵偵察雷達的指引下,「達娜」自行火炮的頭一輪齊射便摧毀了俄軍車隊首尾幾輛裝甲車。緊接著,「達娜」自行火炮調整射角,瞄準俄軍車隊中央密集射擊,結果赫魯廖夫的座車被一顆炮彈造成的氣浪掀翻,一些炮彈碎片也打進車里,赫魯廖夫左腳踝關節被劃傷。俄軍不得不冒死突圍,途中又遭到格軍埋伏的坦克部隊狙擊,好不容易才撤回出發地。
孤軍奮戰身陷絕境
俄羅斯軍人的性格是「睚眥必報」,尤其遭敵暗算後更是如此。從莫斯科趕到前線的俄陸軍司令弗拉基米爾·博爾德列夫大將在電話問候赫魯廖夫後,保證「嚴懲(喬治亞)侵略分子」。到10日夜,俄軍在茨欣瓦利投入的兵力已超過9000人,外加100餘輛裝甲車輛和自行火炮,第943火箭炮團的「颶風」火箭炮封鎖了長15千米、寬4千米的哥里一列寧戈尼走廊,使茨欣瓦利戰區的5000多名喬治亞官兵陷入絕境,「回家無門」。
當聞知王牌旅情況不妙,格總統薩卡什維利一面呼籲美國外交幫助,實現就地停火,一面緊急從其他方向上抽調援軍,但為時已晚。8月10日,喬治亞另一個分離實體——阿布哈茲主動開辟「第二戰場」,阿武裝在炮火掩護下攻擊了科多里峽谷的格軍,並幫助俄黑海艦隊陸戰隊奪取了格重要港口波季。美國戰略空軍的C-17運輸機將在伊拉克執勤的格軍第304機步旅官兵運回國,但他們卻沒有多少重武器,第1旅存亡絕續,就看他們自己了!
到11日上午,茨欣瓦利的戰況趨白熱化。喬治亞最具戰鬥力的第1旅已成瓮中之鱉,旅長布爾卡納澤將殘存部隊分配到阿爾戈維奇大街上的南奧塞梯總統府和阿恰別季、1134高地、薩拉布季等三個防禦支撐點,其中總統府軍事價值雖不大,但政治影響卻不小,格軍只有繼續佔領,才能向外顯示茨欣瓦利並未易手。格軍士兵隱蔽在數百棟建築物里,利用俄軍調整部署的短暫時間緊急加固陣地,並到處埋設地雷,設置陷阱。
茨欣瓦利的地形對俄軍進行軍事行動非常有利。首先,茨欣瓦利北部和東部有山脈環繞,炮兵對山下的城市具有優良的射擊視角。其次,眾多的喬治亞軍人奉命保衛防禦支撐點,而防禦支撐點與市區人口稠密區有段距離,地形更加開闊,俄軍可以集中轟炸總統府及三個防禦支撐點,最大限度地減少茨欣瓦利居民的傷亡。
8月11日,俄軍對茨欣瓦利的總攻正式展開。俄軍從茨欣瓦利東區直插阿爾戈維奇大街,目標指向總統府。面對俄軍的強大攻勢,格軍藉助建築物拚命防守,雙方的激烈戰斗造成了重大的間接損害,包括茨欣瓦利醫院、總統府、技術學校等建築被夷為平地。格軍手中的重型武器,如1134高地上的「達娜」自行火炮和當作街壘的T-72B坦克,基本上在俄軍的輪番空中打擊和火箭炮轟擊中被摧毀。所以真正能夠威脅到俄軍坦克的只有格軍的英國造「勞」80火箭筒和「短號」E型反坦克導彈,當然數量最多的還是蘇聯時代的RPG-7(40毫米)、RPG-18(64毫米)火箭筒及少量AT-4「塞子」反坦克導彈,些反坦克武器的靜破甲深度都達到400毫米以上,都可對俄軍坦克的側翼形成威脅。其反坦克小組通常有4~6人,每個人分工明確。通常兩人負責發射,兩人負責填彈。假如是六人小組,另外兩個人一般裝備SA-14攜帶型防空導彈,以對付俄軍直升機的近接支援。格軍的反坦克小組給俄軍坦克的進攻製造了麻煩,由於城內道路狹窄,俄裝甲車輛多次擁堵道路,使俄軍裝甲縱隊的移動非常緩慢。由於指揮混亂,俄軍甚至出現自相殘殺的鬧劇。11日下午14時左右,俄軍兩個打頭陣的坦克縱隊行進在兩支平行公路上,誤把對方當成敵人,相互之間開始炮擊。
針對格軍頑抗,俄軍迅速改變戰術,調整機械化部隊隊形。俄軍先用架在BMD-l傘兵戰車上的雙管23毫米機關炮對格軍可能活動的陣地進行高密度掃射。這些機關炮原本是用於防空作戰,但經過戰地改裝,可以旋轉至最大仰角,瞄準建築物的高層進行火力壓制,它能以2 000發/分鍾的射速穿透大多數建築物。機關炮掃射完畢後,俄軍就使用BMP-l )
戰車上的AT-3反坦克導彈對敵實施精確打擊,這種戰術收到很好效果。
為應對這些武器,接受過美國顧問訓練的格軍往往選擇近距離戰斗,俄軍則大量部署步兵近距離保護坦克,甚至專門成立突擊隊來對付格軍的反坦克小組。一個小組通常有10人組成,包括一個狙擊手,一個觀察手組成的狙擊小組和裝備「什米爾」火箭筒的5人突擊組。於是,茨欣瓦利街頭經常出現格軍企圖襲擊俄方坦克時反被俄軍追殺的場面。
進攻中,為防止格軍射手進行有效瞄準,俄軍的T-72坦克和BMP-2戰車大量釋放煙幕,但煙幕同樣也遮蓋了俄軍前線指揮官的手勢和手臂信號,並且干擾了坦克駕駛員的視線,因而降低了俄軍坦克部隊推進的速度和進攻的節奏。為了彌補缺陷,俄軍使用迫擊炮作為壓制性火力。迫擊炮因為發射角大,可以在高樓林立的地區使用,因而受到青睞。然而俄軍步兵編制中使用的81毫米迫擊炮通常無法穿透現代建築物的屋頂,使它的效能大打折扣。
至12日凌晨,在進行了艱苦的巷戰後,格軍第1機械化步兵旅受到重創,俄軍控制了總統府和阿恰別季,但尚未拿下1134高地,俄軍遂派出另一支攻擊部隊朝東北方向進攻,切斷1134高地與薩拉布季的聯系,但格軍的殊死抵抗阻滯了他們的進攻。盡管攻擊沒有達到預定目的,但俄軍顯示了能對格軍進行系統打擊的決心和能力。此時格軍第1機械化步兵旅的處境已經極其危急,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
放下武器凈身而退
經過國際斡旋,在達到既定政治和軍事目的後,8月12日,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宣布結束在南奧塞梯進行的「強制和平」行動,並宣布「(喬治亞)侵略者的武裝力量已被瓦解」。當消息傳到茨欣瓦利時,俄軍前敵總指揮,第58集團軍副司令庫拉赫梅托夫少將向困在薩拉布季的格軍第1旅旅長布爾卡納澤發出戰場通牒:要麼放下武器,從俄奧軍隊開放的「生命通道」撤回第比利斯,要麼等待被完全消滅。在權衡再三後,布爾卡納澤最終選擇了撤退。
當身穿美國海軍陸戰隊作訓服的喬治亞軍人灰頭土臉地走出工事時,狂喜的俄軍士兵和南奧塞梯人紛紛朝天鳴槍,有的劫後餘生的茨欣瓦利居民試圖抓住喬治亞士兵進行毆打,但被俄軍制止。據俄軍副總參謀長諾戈維岑上將宣布,在茨欣瓦利爭奪戰中,號稱精銳的喬治亞第1步兵旅基本喪失戰鬥力,俄軍共繳獲65輛坦克,繳獲數十輛裝甲車,外加大量高射炮、自行火炮等,這幾乎是喬治亞重型裝備的家底。事實上在俄軍的打擊下,喬治亞軍隊已經完全失去了再對南奧塞梯發動進攻的能力。榮歸故地的南奧塞梯總統愛德華·科科伊特表示:「茨欣瓦利的解放,標志著『戰爭販子』薩卡什維利政治生命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