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49年拍攝過的電影有哪些
1949年製作第一部以工人階級作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橋》
以及《白毛女》、《鋼鐵戰士》、《上饒集中營》、《新兒女英雄傳》、《翠崗紅旗》、《我這一輩子》、《腐蝕》等優秀故事片 ,以及新聞紀錄片《百萬雄師過大江》、《紅旗漫卷西風》
1949~1955年攝制的《南征北戰》、《智取華山》、《渡江偵察記》、《雞毛信》、《董存瑞》、《祝福》、《李時珍》、《神筆》(美術片)、《淡水養魚》(科教片)等69部優秀影片。
Ⅱ 電影 大決戰 觀後感
思路:根據電影《大決戰》系列的內容展開,並結合自己的觀點加以說明。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同時也是解放戰爭勝利70周年。關於三大戰役的記錄,我認為最為經典的當屬1991年拍攝的《大決戰》系列,我用了一周的時間陸續重溫了一遍。《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其中我認為最震撼的要屬《淮海戰役》。
60萬對80萬,延伸來說,為什麼人民解放軍能夠戰勝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國民黨軍隊。以前只在歷史書中劃過知識點——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但具體來說,決定解放戰爭勝利的有很多,我認為關鍵一點在於中國共產黨領導並進行了徹底的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在主觀上得到了廣大農民的用戶,得到了農民的認可和支持,客觀上使得原本束縛在土地上的生產力得以釋放出來。這樣就是數以萬計的農民在主、客觀條件同時滿足的情況下,能夠奔赴前線,支援解放軍在廣闊的華中平原上「中原逐鹿」。
土地革命,一是走群眾路線,依靠群眾,發動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二是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正是如此,土地革命成功了,解放戰爭成功了。至於其他類似「戰爭藝術」種。
只不過是縮短了戰爭的時間的「把戲」罷了,當然也不能完全否認,但過分強調軍事指揮的重要性,特別是將國民黨部隊失敗的原因全部歸結於蔣介石的失敗指揮上,這難道不就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嘛
Ⅲ 紅色電影風雨下鍾山2000字觀後感
春去秋來,時光飛逝,不覺間,鍾山風雨洗凈了歷史的鉛華,感人的畫面依稀可見,催人奮進的戰歌依然縈繞耳畔。那令人震撼、鼓舞人心的渡江戰役已經過去了60年,我系第23期業余黨校在南京解放60周年之際,觀看了電影《風雨下鍾山》,重溫了那創造了歷史的一刻。歷史的痕跡,刻在心間,先輩們曾為之奮斗的祖國現在已經發展強大。偉人的路,我們不曾走過;革命的苦難,我們沒有嘗過,我們唯有用一顆心去銘記先輩們的光榮歲月。「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毛主席的話是一個時代的見證,是一個無法磨滅的歷史印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正義之師,使中國人民真正實現了當家作主。為了最廣大人民的幸福生活,為了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的愛國人士們,他們滿腔熱血,他們用堅定的信念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華夏子孫。1949年4月23日,那個令億萬人民歡欣鼓舞的日子,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當紅旗插上總統府的那一刻,徹底宣告了蔣家王朝的覆滅。先輩們捨生忘死、前仆後繼,為南京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犧牲,為了革命創造了光輝業績,他們的貢獻載入了史冊,他們的精神永垂不朽。風雨過後,彩虹漫天。現在我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安定、幸福。這充分說明先輩們的鮮血沒有白流。電影總會謝幕,但先輩們的足跡不會湮滅。我們的祖國在黨的帶領下艱難求生存,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祖國的建設要靠我們,祖國的未來需要我們,我們只有堅定地執行黨的方針政策,才能把祖國建設得更好。作為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入黨積極分子的一員,我深知自己該怎麼做、去做什麼。這部影片告訴我,黨是人民的黨,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為了祖國建設,我們要腳踏實地,舍棄小我,成就大我。我們只有樹立堅定的信念,擁有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才能在為人民服務中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做一個真正有利於祖國有利於人民的人。循著革命先輩們奮斗的足跡,再大的困難,總會被克服。我們應該不斷地提高自我、充實自我、武裝自我,響應黨和祖國的召喚。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我們沒有理由逃避,讓我們做一個有利於祖國、有利於人民的人,為黨的事業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Ⅳ 電影《大決戰》觀後感700
為了配合學校發出的熱愛家鄉、迎接國慶六十周年活動,我在暑假專門觀看了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大決戰I——遼沈戰役》,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這場戰役中最慘烈的一場戰斗——塔山阻擊戰。
塔山並不是山,只是錦州與錦西之間一個有著百多戶人家的村莊,稱塔山堡。1948年遼沈戰役錦州之戰打響,塔山是錦西至錦州的必經之道,是國民黨軍西進兵團馳援錦州的必經之路,也是東北我軍堵住國民黨援軍的必爭之地。敵我兩軍在這里進行了生與死的搏鬥。當時的東北野戰軍第4、第11縱隊等為保障主力奪取錦州,在這里對增援錦州的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阻擊防禦作戰。這次戰斗,從1948年10月10日液好拿開始,至10月15日結束,戰鬥打鬧搭得異常慘烈,解放軍戰士們用血肉之軀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錦州的國民黨救兵,為遼沈戰役的關鍵——錦州贏得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先機。戰斗共進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低了大約100米,共殲滅國民黨軍計6549人,從而保障了我軍主力攻克錦州作戰的勝利。
錦州攻克襪皮之後,長春的國民黨守軍起義,衛立煌逃走後,沈陽的守軍投降,緊接著我們有攻克了營口。遼沈戰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47.2萬餘人。這一戰後,國民黨軍總兵力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總兵力上升至300萬人,國共雙方的正負位置,已經顛倒過來了。毛澤東主席信心十足地說:「這樣,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現在看來,只需從現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遼沈戰役結束後,又經過了平津戰役、淮海戰役,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中國人民解放軍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遼沈地區這片曾被鮮血染紅的土地,如今國泰民安、生活幸福,我們相信英雄們鮮血不會白流,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
Ⅳ 風雨下鍾山 觀後感
春去秋來,時光飛逝,不覺間,鍾山風雨洗凈了歷史的鉛華,感人的畫面依稀可見,催人奮進的戰歌依然縈繞耳畔。那令人震撼、鼓舞人心的渡江戰役已經過去了60年,我系第23期業余黨校在南京解放60周年之際,觀看了電影《風雨下鍾山》,重溫了那創造了歷史的一刻。歷史的痕跡,刻在心間,先輩們曾為之奮斗的祖國現在已經發展強大。偉人的路,我們不曾走過;革命的苦難,我們沒有嘗過,我們唯有用一顆心去銘記先輩們的光榮歲月。「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毛主席的話是一個時代的見證,是一個無法磨滅的歷史印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正義之師,使中國人民真正實現了當家作主。為了最廣大人民的幸福生活,為了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的愛國人士們,他們滿腔熱血,他們用堅定的信念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華夏子孫。1949年4月23日,那個令億萬人民歡欣鼓舞的日子,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當紅旗插上總統府的那一刻,徹底宣告了蔣家王朝的覆滅。先輩們捨生忘死、前仆後繼,為南京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犧牲,為了革命創造了光輝業績,他們的貢獻載入了史冊,他們的精神永垂不朽。風雨過後,彩虹漫天。現在我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安定、幸福。這充分說明先輩們的鮮血沒有白流。電影總會謝幕,但先輩們的足跡不會湮滅。我們的祖國在黨的帶領下艱難求生存,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祖國的建設要靠我們,祖國的未來需要我們,我們只有堅定地執行黨的方針政策,才能把祖國建設得更好。作為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入黨積極分子的一員,我深知自己該怎麼做、去做什麼。這部影片告訴我,黨是人民的黨,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為了祖國建設,我們要腳踏實地,舍棄小我,成就大我。我們只有樹立堅定的信念,擁有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才能在為人民服務中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做一個真正有利於祖國有利於人民的人。循著革命先輩們奮斗的足跡,再大的困難,總會被克服。我們應該不斷地提高自我、充實自我、武裝自我,響應黨和祖國的召喚。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我們沒有理由逃避,讓我們做一個有利於祖國、有利於人民的人,為黨的事業義無反顧、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