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看電影,聊金融(二):《INSIDE JOB》監守自盜
《INSIDE JOB》是一部深入剖析2008年金融危機內幕的紀錄片,揭示了政商學界在金融危機中的腐敗與失職。具體來說:
金融危機背景與主角揭露:該紀錄片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背景,通過馬特·達蒙飾演的左派激進分子角色,揭露了金融危機中的關鍵罪魁禍首,包括總統、官員、高管和學者。他們出於選票、利益驅動,相互勾結並放鬆監管,最終導致了金融危機的爆發。
金融危機的五個階段:影片從冰島的金融泡沫引出,詳細講述了金融危機的五個階段,包括投行結構的變化、金融衍生品的濫用以及監管的缺失等關鍵環節。這些階段共同構成了金融危機爆發的復雜背景。
利益交換與監管失效:影片揭露了金融大鱷與監管機構之間的利益交換,如格林斯潘為囚犯高管辯護,以及政客利用權力干預監管等。這些行為加劇了金融市場的混亂,使得監管失效,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金融衍生品的無序發展: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等金融衍生品的無序發展,導致了全球范圍內的經濟災難。評級機構的不負責任也加劇了危機的蔓延,使得金融市場更加動盪不安。
危機後的反思與改革:盡管美國在金融危機後進行了反思,但改革成效有限。影片指出,金融高管並未受到應有的懲罰,而底層民眾則繼續承受經濟鏈底層的痛苦。這凸顯了金融體系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專家觀點與警示:電影最後引用了三位專家的觀點,強調金融體系的膨脹和監管不足是導致一系列嚴重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同時,也警示人們要警惕金融工程師可能帶來的風險,以避免未來金融危機的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