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蔣介石東征電影有哪些

蔣介石東征電影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5-08-02 17:03:34

Ⅰ 你對電影《一九四二》有什麼看法有什麼感觸嗎

《一九四二》聽馮小剛自己說,是他很用心拍的一部電影,但是票房慘淡,讓他很失望;我也對這樣的有 歷史 的沉甸甸份量的電影情有獨鍾,可以漲很多 歷史 知識,電影里的活生生的戰爭年代的無辜百姓,甚至是地主那樣凄慘的經歷,我們活在當代的人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大家都喜歡橫向的攀比,等於自己找不痛快,如果學會縱向地 歷史 性的對比,那我們生活在這個國家,這個時代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

馮小剛在《一九四二》里人物的刻畫非常深刻,每一個人的行為都那麼的可信,在為了活下去而茫然的逃難的時代,女人可以為了幾塊餅干而出賣身體;即使是百姓這副慘狀,軍官和官僚還想著和百姓爭食吃;蔣介石高高在上,得到的都是報喜不報憂的報告,他哪裡知道河南已經是人間地獄,依然旱澇保收地過著四菜一湯他所謂的節儉生活;日本人正暗暗觀察著中國百姓和政府以及軍隊的矛盾,磨刀霍霍精心准備一場在河南的會戰;最慘的就是張國立扮演的地主,本來家境富足的他被飢餓的農民洗劫一空,淪落到隨眾逃難的大軍中,所攜帶的糧食很快就吃光,親人一個個的死去,女兒也賣身做娼妓,剩下他半死不活的站在寒風中形如枯槁,最後只剩他活著,但卻是最慘的。

我希望馮小剛可以繼續拍類似的電影,也希望廣大的觀眾可以為這類凝重嚴肅的電影捧捧場,畢竟好的電影不僅僅是樂呵一下;在我們正熱烈爭論著買哪裡的房子保值?去哪個國家 旅遊 ?買什麼車子性能好的當下,又有幾個人曾想過就在不遠的過去,我們的同胞經歷的是怎樣的苦難?也許這就是這部電影有好評沒市場的原因吧!

這部電影真真正正講述了我們那時候的 歷史 情境,常年的內戰以及抗日戰爭中的那些悲慘故事,那時候每天都在死人,餓死的,凍死的,病死的,受傷死的,每個人都只能自求自保,顧及不了別人,對這些死的人他們只能說死的好解脫了,不用再受苦了,這也是當時人們心裡普遍的心理感受和無奈,所以他們為了自保只能到處跑,躲避敵人,尋找最後一口吃的,因為誰都保證不了明天會發生什麼,只能活一天過一天,,1942的結尾充分表現了當時 歷史 的殘酷現實生活和無奈

1、當老東家帶著一大家子逃飢荒時,已經淡化了階層,面對災難,地主和佃戶之間也可以互相救濟。

2、老東家帶著一大家子逃飢荒,沒想到最後只剩下自己一人,他逆著逃荒人流,當有人問他時,他說「想死的離家近點」,落葉歸根是流淌在老百姓血液里的。戰亂終是百姓苦,想想中國的 歷史 就是一部戰爭史,中國的老百姓最苦,現在中國復興,我們生活在有民主、平等、法制的和平國家,是如此之幸。

3、當河南省政府主席千辛萬苦爭取來的救濟糧還沒到位,就在一場會議中瓜分,各代表有各的立場和理由,唯一缺的就是農民百姓的代表,此時的老百姓還不知道自己會有這份救濟糧。

像這種災難片是值得一看的,但是大多數人不喜歡悲劇,因為現實中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看電影人們更多的會選擇喜劇這種笑過之後就好了的。

現實是如此殘酷的,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吃人,妻離子散。可是人只要活著就應該向善,每個人都充滿惡意,再好的時代也是令人窒息的。

沒看過 我覺得名字應該說的是酒的年份

民族的傷痛記憶,值得每個中國人牢記

看後光想買糧食

說實話,真覺得不怎麼樣

窮苦,逃難,飢荒,日本侵略 中國正需要這樣的電影,也告誡我們要憶苦思甜還有強大國家

Ⅱ 電影《建國偉業》是多少分鍾

電影《建國偉業》是135分鍾。

《建國大業》是由韓三平、黃建新擔任總製片人並執導,唐國強、張國立、許晴、劉勁、陳坤、王伍福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09年9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1945年8月抗戰勝利,中共毛澤東主席應國民黨蔣介石之邀毅然飛赴重慶,與國民黨蔣介石舉行和平談判。毛主席在重慶與民盟主席張瀾等民主黨派領導人密切協商配合,共同努力推動談判進程,使國共雙方終於簽訂了以避免內戰、在政治協商的基礎上組建多黨派聯合政府為主要內容《雙十協定》。

但是,國民黨蔣介石無法放棄一黨專制的獨裁迷思,一方面發動了對共產黨的內戰,一方面炮製召開首屆國民大會的獨角戲,並對民主黨派大肆迫害鎮壓,實際撕毀了《雙十協定》。

中國共產黨制定了針鋒相對、以革命戰爭反對反革命戰爭的方針,開始堅決的武裝反擊。眾多民主黨派領導人紛紛採取了與中共站在一起的立場,堅決反對和抵制蔣介石獨裁行徑,以實際行動與國民黨決裂了。

劇中重要人物:

1、毛澤東

演員唐國強

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抗日戰爭勝利後,針對蔣介石企圖消滅共產黨及其武裝力量的現實,他提出針鋒相對的斗爭方針。1945年8月,赴重慶同蔣介石談判,表明中國共產黨爭取國內和平的願望。

2、蔣介石

演員張國立

中華民國國民黨軍事委員長、總統。他表面參與重慶和談,暗地卻心懷鬼胎。在回答記者關於著中山裝的提問中,蔣介石言談之間透出狡猾,他的一絲淺笑則暗藏心機。最終,面臨國軍潰敗,蔣介石忍痛放棄對北京的空襲。

3、蔣經國

演員陳坤

蔣介石的長子,他為國民黨、為他的父親擔憂,滿腔熱血大談「國事」,卻生生被母親宋美齡拉回「家事」之中。本想借孔家開刀、殺雞儆猴以掃腐敗之風,到頭來還是在父親蔣介石的「家事國事兩難全」的勸誡下灰飛煙滅。

Ⅲ 八一電影製片廠有哪些作品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唯一的軍隊電影製片廠,位於北京市豐台區六里橋北里, 佔地面積392.1畝。1951年3月,以總政治部軍事教育電影製片廠名義開始籌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廠,命名為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主要作品如下:
1.電視劇:
《編外監察官》
《梁士英》
《中流砥柱》
《血戰萬源》
《生死之間》
《士兵突擊》
2.紀錄片:
①《八一運動大會》。1953年出品,與北影合作,記錄1952年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25周年全軍體育運動大會的各項競賽。榮獲文化部1949年-1955年度優秀影片獎三等獎。
②《鋼鐵運輸線》。1954年出品,記錄志願軍後勤運輸部隊在朝鮮建立鋼鐵運輸線的情景。獲文化部1949-1955年度優秀影片獎二等獎。
③《戰勝怒江天險》。1954年出品,記錄解放軍築路隊在怒江天險上架橋修路的英雄事跡。獲文化部1949年-1955年優秀影片獎一等獎。
④《在帕米爾高原上》。1955年9月出品,記錄解放軍邊防部隊在帕米爾高原上團結少數民族捍衛祖國邊疆的斗爭。獲文化部1949年-1995年度優秀影片獎二等獎。
⑤《救死扶傷的英雄事跡》。獲文化部1949年-1955年度優秀影片獎二等獎。
⑥《向毛主席匯報》。1964年7出品,記錄了北京部隊和濟南部隊向毛澤東主席和濟南部隊向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匯報表演軍事訓練成績的盛況。
⑦《鋼鐵長城》。1981年12月出品,影片紀錄了我軍在華北某地的一次軍事演習,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並檢閱部隊的盛況。
⑧《葉劍英》。1983年7月出品,記錄了葉劍英同志一生的革命經歷和豐功偉績。
⑨《國慶閱兵》。1984年10月出品,記錄了慶祝建國35周年的國慶閱兵活動。獲獎1984年度文化部優秀影片獎:1986年獲第二屆解放軍文藝獎。
⑩《手》。1985年12月出品,影片以手為題材,激發人們用自己的手創造社會主義的未來。1986年獲第六屆"金雞獎"最佳新聞紀錄片獎;1987年第一屆"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第一名。
3.電影:
①《五更寒》。1957年12月出品。描述了解放戰爭期間正規部隊撤離中原解放區,縣委劉書記率領大別山地區的同志們留下來堅持地下斗爭,一直堅持到革命勝利高潮到來的故事。
②《柳堡的故事》。1957年12月出品,影片描寫新四軍1944年駐扎在蘇北柳堡地區休整時所發生的故事。
③《英雄虎膽》。1958年8月出品,描寫廣西十萬大山剿匪戰斗中,解放軍偵察英雄深入土匪駐地,與匪首周旋,贏得信任,最終將土匪誘至包圍圈中,一網打盡的驚險故事。
④《永不消逝的電波》。1958年5月出品,描寫一位紅軍出身的地下報務員在抗日和解放戰爭中與日本及國民黨特務英勇斗爭,最後在上海解放前夕壯烈犧牲的故事。
⑤《回民支隊》。1959年7月出品,描寫抗日戰爭時期,冀中馬本齋回民支隊在黨的領導下改造成長為無產階級武裝的故事。
⑥《海鷹》。1959年9月出品,描寫某英雄快艇在勝利打擊敵人後,團結一致,和大海、敵人做斗爭,終於勝利返回大陸的故事。
⑦《戰上海》。1959年12月出品,描寫解放軍解放大上海時與上海人民和地下黨配合,機智勇敢解放上海、保衛上海,取得勝利的故事。
⑧《哥倆好》。1962年6月出品,根據話劇《我是一個兵》改編。通過一連串曲折的情節,反映了部隊新戰士在首長戰友的關懷、幫助下,迅速成長的過程。
⑨《怒潮》。1963年5月出品,反映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大批共產黨員和工農群眾慘遭殺害的時候,湖南農民在黨和領導下舉行秋收暴動的故事,揭露右傾機會主義者的投降主義路線。
⑩《野火春風斗古城》。1963年3月出品,描寫1943年,抗日戰爭時期黨的地下工作者依靠群眾和敵特斗爭,爭取和瓦解敵偽力量,配合解放區軍民作戰的故事。

Ⅳ 在電影《建國大業》里令我印象最深的片段,大概100字左右,不要太少。謝謝大家了,寫作文要用……

本片終於第一次叫人看到了歌頌之外的東西,那就是對於「失敗者」的史無前例地同情。在江南煙雨之中,看著蔣介石那孤獨落寞、遠去故國的身影,在那恢弘的歷史背景之下,很容易叫人想到一句詩歌: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雙雄逐鹿的背後,其實是各自追尋的家國夢想,理想實現者固然偉大,金陵夢碎者亦不失英豪。 看完《建國大業》我承認對我是有所觸動的,這種觸動不是僅僅是因為新政權的建立的不易,因為從小到大,我們長在紅旗之下,已經太熟悉這個過程了,真正叫我感動的是影片對於我們曾經一定要蔑視的「蔣家王朝」有一種新的感情,這種感情或許就是易中天先生所說的歷史的同情心吧。而這種同情心我認為是非常可貴的,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們史觀的進步,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六十年前接替中華民國的新政府的終於有了一點自信,希望這種自信不斷發揚光大,因為這個自信是言路廣開、民主進步的基礎。 關於劇情無需多說,因為「地球人都知道」。正如人們描繪的那樣,這其實是一場在波瀾壯闊的戰爭和政治背景下的雙雄對決。60多年前,毛澤東和蔣介石這兩個爭鬥了多年的生死冤家,曾經考慮過合作的可能。這一歷史的際遇在片中表現得無比凝重,在無必勝的把握之下,至少在毛澤東以及共產黨這一邊還是表現出了和談誠意的,從他們屈身前往重慶會談時的忐忑不安可以看出對會談的重視。只可惜由於各自的立場相去太遠,終究無果而終,從此分道揚鑣,割裂60年。在這段戲中,蔣介石不再是那個只知道玩弄權謀的獨夫形象,而是更像一個憂心忡忡的家長,面對一個幾乎難以收拾的爛攤子,不得不絞盡腦汁地縫縫補補,正因為他於打和之間的左右為難,註定了他比毛澤東面臨著更多的局要破,而毛澤東則是「光腳不怕穿鞋」的心態,大不了再去打游擊,因此在這場戲中蔣介石精神負擔更重,其內心沖突顯然比毛澤東更強烈。這種一個放得開,一個放不下的心態不但始終決定了影片中兩位主角的精神基調,實則也是歷史風雲際會中對立的兩個黨派的集體心理的真實反映。 《建國大業》單論劇情,個人認為其實沒有什麼可吸引人的,畢竟這段歷史只要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叫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在於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幾乎沒有了以往此類電影的說教成份,而是從人物的行為細節和微妙的心態著手來刻畫了雙方陣營的人物在那種關鍵時刻的內心,或自信或焦躁或狂妄或悲憤,或天地換顏的豪情壯志或山河破碎的意興索然,或春風得意的喜悅或無可奈克的哀傷

閱讀全文

與蔣介石東征電影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裡訂了電影票可以退嗎 瀏覽:828
聽聽電影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329
2018年新春電影有哪些 瀏覽:141
微信買電影票怎麼使用優惠券 瀏覽:677
生死狙擊電影神馬電影 瀏覽:585
最新電影免費看手機網站 瀏覽:309
有哪些鑽胯的電影電視劇 瀏覽:639
少年志微電影 瀏覽:379
最新上映的十大催淚電影講孩子的 瀏覽:424
美團電影怎麼都是快手 瀏覽:552
世界上最強災難電影 瀏覽:741
成都哪裡能看到電影狗十三 瀏覽:162
唐人街探案3電影觀看微信公眾號 瀏覽:37
偵破電影有哪些 瀏覽:397
p城附近的電影院怎麼上去 瀏覽:348
傳媒微電影製作 瀏覽:326
獅子王電影免費的 瀏覽:409
19禁電影怎麼拍 瀏覽:907
老電影都有哪些電影名 瀏覽:542
電影院折疊椅怎麼坐 瀏覽: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