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影片《羅拉快跑》時空結構為切入點,分析導演是如何進行安排創造的。
把兩部電影放在一起說,只是因為兩部電影的主人公都可以有神奇的力量去逆轉時空,而時間倒流恰恰是會讓所有人興奮的題材。
《羅拉快跑》絕對是一部讓人緊張刺激的好電影,75分鍾,很短,但是窒息。
看這部電影的起因是在書店裡看到一本書,一本厚厚的書用來解讀只有75分鍾的電影,我真的覺得太奇怪了。於是我也讓自己陷入這個游戲之中.
羅拉和艾倫的神奇在於他們有著超能力來逆轉時空,她可以對自己說:「我不想這樣。」然後時空隧道就可以因此而逆轉。生活有很多種可能性,僅僅一秒鍾而已。一秒鍾的不同,就可以改變所有的事情。《羅拉快跑》中那個偷孩子的女人,偷自行車的人,父親的情人,……《蝴蝶效應》中的艾倫的母親、艾倫的朋友、抱小孩的母親……通過他們的時空隧道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世界真的很奇妙。
可是,除了在游戲中一切都無法驗證,只是想像而已。
關於起因:
《羅拉快跑》起因於丟失的十萬馬克,如果二十分鍾拿不到十萬馬克,羅拉的男友曼尼肯定會被老大打死。所以,二十分鍾,十萬馬克成了羅拉奔跑的主題。
《蝴蝶效應》起因於艾倫的大腦是於旁人不同的,他會間歇性失憶。他的記憶是破碎的,對斷點的彌補成了他穿越時空的起因。
可以說羅拉的奔跑是起因於愛情,而艾倫的反復逆轉是因為一切都不能如願,解決一個問題反而會帶來一個更大的問題。
關於過程:
《羅拉快跑》中的兩次時空逆轉源於羅拉不想讓自己死亡,也不想讓曼尼死。可以說這是愛情的力量。在冥界中是兩個人的談話。第一次羅拉是在反復追問曼尼是否愛自己。羅拉想證明的是愛情。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後,她不甘心死亡,於是時間倒轉。第二次,是曼尼死,曼尼反復想知道在他死後羅拉是不是就會愛上別人。對此,羅拉回答異常乾脆:「別說了,你還沒死!」於是,羅拉再次使時間倒流。
《蝴蝶效應》的四次時空逆轉都是源於:他想知道自己在追尋記憶的過程中遇到的障礙。他最初的想法只是想知道事情究竟是怎樣的。可是由於他本身大腦的問題,回憶是一種痛苦。他其實都是在按照自己的解構來重新詮釋未來。他在不停的修正以前的錯誤,以為一切都會變好。可是直到最後他才發現,幾乎就是越來越糟,無論他怎樣救火,似乎火是越燃越大。直到從女巫那裡得知自己是一個沒有生命線的人,他才意識到一切的根源在於自己本不應該出生的。
關於結尾:
《羅拉快跑》的結尾是喜劇的,曼尼找到了丟失的十萬馬克順利交差,羅拉贏得了十萬馬克他們成了有錢人。羅拉的爸爸意外死亡,這也讓羅拉免於知道自己的身世,羅拉的媽媽免於知道丈夫的不忠。
《蝴蝶效應》的結局更是一種大團圓。就在於艾倫讓自己在出生前死亡。這樣以後由於他所產生的種種不幸都沒有發生了。
雖說兩部電影都是追求的團圓的結尾(是不是就像人們以為的只要時空倒轉一切都會解決的心理?),但是我認為羅拉的結尾是正常的,而艾倫是不正常的。主要是因為:在《羅拉快跑》的影片開始我們就被告知一切只是一個游戲,我會接受一個游戲以勝利的姿態結束。而《蝴蝶效應》不是。他以為他拍的是一種真實。我真的認為,如果最後艾倫以精神病人的身份入院,這樣艾倫的一切其實都成了他臆想的幻影,一切都比較好解釋,一切都會比較合理,也比較好接受。
《羅拉快跑》是一部很精緻的電影。從電影的開場一個男人哲人般追問的聲音,就會深深的抓住觀眾。卡通的羅拉在拚命的狂奔,打碎一個個懸在她頭頂的名字,這除了是電影開場片頭中的增強視覺效果的手法之外,我認為還是羅拉能夠打破一切桎梏的象徵。接著,演員如被警察通緝照相般一一登場。感覺就像在向這個世界通緝他們的存在,他們生活在這個宇宙之中,所有的行動必將會被記錄,記錄者、通緝者也就是時間。
滴答滴答的時間的聲音,讓人緊張興奮。然後一頭象徵著時間的無情的怪獸張開大嘴,把我們吞噬到時間的漩渦之中。整部電影的鏡頭都是快速掠過的,讓人感覺目不暇接。由此是整個電影的節奏是非常快的緊張的,而且配樂也是在不停的加速這種緊張,只是在最後羅拉贏到錢而曼尼也找到錢之後,才有一個清澈的女聲想起,歌聲很遼遠,很輕松,就像這部電影的結局一樣讓人放鬆。因為,這70多分鍾整個人都太緊張興奮了,所以就是這放鬆給人的感覺異常強烈。
看過之後想到了昆得拉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對錯,因為時間是直線的,一切不可重來。我們永遠無法知道自己是對是錯。
可是這兩部電影都是在詮釋著另一種可能性。是人類對於重蹈時間的渴望。我們在奔跑,和時間賽跑。有人會說,只有時間才是勝利者。可是,這場賽跑沒有裁判,我們也不知道如果再早一秒抑或晚一秒到底會發生什麼。所以,我並不認為,在這場比賽中我是失敗的。可是如果人一生都無法知道什麼是對錯,那是不是很可怕?可是我們就是生活在這種無法分辨對錯的時間的囚籠之中。
在時間的維度中,我們無法把握命運、無法把握世界。
❷ 分析一下電影《羅拉快跑》的主題
《羅拉,快跑》觀後感
大概是在三周前看的ROLA RUN這部影片,確實很吸引人,電影一開始的快節奏,曼尼丟了錢,羅拉接打電話,飛奔著去解決問題,一切都在運動著,身體、思想,我個人從這影片得出來的看法是,它要我們這些青年去行動,做一些事情,即使現在毫無頭緒,但畢竟年輕,有著無限的可能,這也是電影有三種不同的結果的原因吧,如果不是受限於片長,可以無限延伸下去。
曾經有人問過德國青年,《羅拉,快跑》看了幾遍,他肯定地說,超過60多遍,對於本國拍的電影,青年一代確實有較多機會接觸,但一部電影能使一個青年看60幾遍,那其中一定有共鳴的東西,就像老一輩聽紅歌,父母輩聽宋祖英一樣,有時代的印記,羅拉帶給我們的正是我們這時代的印記,青年要行動起來,不要荒廢的青春,這不是計劃經濟的時代,國家不會包辦一切,吃大鍋飯,指腹為婚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要什麼,我們的自己爭取,沒人會替自己勇敢。羅拉給我的印象是敢作敢為的女強人,她一直在奔跑,一直在搜索答案,而她確實不知道結果會是怎樣,或被父親拋棄,和男朋友搶銀行被警察打死的無奈,或搶到錢,曼尼被車撞死的悲劇,或曼尼找回錢,自己在賭場發跡,過上幸福生活。有人說過,就算不成功,也不至於空白,這是羅拉想要傳遞出來的。
邁進千禧年已經第12個年頭了,ROLA RUN這部影片實在1999拍的,我只能認為是導演對青年一代的期許,無論是羅拉染成妖艷紅色的頭發,還是曼尼衣服黑社會小混混的作風,都鮮明的標上了年輕人的標簽,現在,新的一代正在成長,自認為還年輕的還在打拚,一種活力正在呈現,但此外,也有一種懶惰在傳播,人總是在矛盾中求發展,總是在做與不做間徘徊,做是一種結果,不做是另一種結果,試想如果羅拉接到曼尼的電話後,啥都不做,只是驚恐、無助,那這樣的電影又如何使人花上幾十分鍾去觀看。這電影給我的是青春的正能量,呈現的主題是行動起來,這會帶給我們無限的可能。
❸ 用所學的編導編故事內容分析電影羅拉快跑的故事情節
《羅拉快跑》的敘事形式永遠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影片不僅顛覆了經典影片中的「宏大敘事」,而且把通常意義上的敘事結構也簡約到了最簡單的程度——即一個敘事的骨架,完全單向的、線形的敘事方式,一切有可能出現旁逸的情節都被以「照片」的形式壓縮,讓人感覺極具新意,同時也覺得這似乎是對已有敘事模式的一種調侃和嘲弄。以上呢,就是筆者站在視聽語言這門課上所學到的知識的基礎上,對此片所能談及到的東西。而如果站在一個普通觀眾的角度上筆者只想說我很喜歡這部視聽沖擊力極強的影片——《羅拉快跑》,是一種全新的感覺。
❹ 《羅拉快跑》影評分析
《羅拉快跑》影評分析
《羅拉快跑》是一部充滿創意與活力的電影,通過獨特的敘事方式、視覺效果和音樂配樂,成功地將觀眾帶入一個緊張刺激又富有哲理的世界。
首先,這部電影最引人注目的特點之一是其非線性敘事結構。影片採用“三段式”塊狀敘事,每次羅拉奔跑的結果都截然不同,這種敘事方式打破了傳統電影的固定模式,讓觀眾在每一次奔跑中都能感受到新鮮與緊張。同時,導演通過巧妙的剪輯手法,如快速切換畫面、使用動畫和靜止畫面等,進一步增強了影片的節奏感和視覺沖擊力。
其次,影片中的角色塑造也極為成功。羅拉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決心的女性形象,她的紅發和快速的奔跑成為了影片的標志性符號。演員弗蘭卡·波坦特通過出色的表演將羅拉的沖動、焦慮和愛表現得淋漓盡致。而曼尼則展現了一個陷入困境中的小人物的真實情感,莫里茲·布雷多的表演讓人對這個角色產生了深刻的共鳴。
再者,電影中的隱喻和象徵手法也值得深思。鍾表作為時間的象徵在影片中多次出現,暗示著人生就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羅拉不斷奔跑的過程也反映了人類對於命運的探索和抗爭。此外,影片中多次出現的十字路口和不同的選擇也隱喻了人生中的抉擇與可能性。
最後,電影的配樂也是一大亮點。影片的音樂與畫面緊密結合,營造出一種緊張而富有動感的氛圍。尤其是影片中使用的大量搖滾樂和電子音樂,不僅符合影片的風格和主題,也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感受到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綜上所述,《羅拉快跑》是一部極具創意和感染力的電影,通過獨特的敘事方式、生動的角色塑造、深刻的隱喻象徵以及出色的音樂配樂,成功地吸引了觀眾的目光並引發了深入的思考。這部電影不僅讓人們看到了電影藝術的無限可能性,也啟示了我們在面對人生困境時應保持積極態度和不斷探索的精神。
❺ 分析一下電影《羅拉快跑》的主題,考試用,大家幫幫忙,謝謝~急!!!
羅拉快跑是一個愛情片,誠如影片的導演所說,影片的故事美麗而簡單:你只有20分鍾的時間,你要搞到10萬馬克,然後穿越城市去拯救你的真愛,一個女人如何拚命盡力地搶救她的愛人,愛欲生死將完全改觀。愛能移山。而且,她成功了。對這篇影片而言,影片的要點是源於愛的浪漫情緒。
就個人而言,我覺得影片變現的主體不僅是愛,大部份的電影敘事,無非在詮釋因果之間的的周折蘿拉狂奔一路的旁枝末節,即時剪接出穿越時空的因果效應 即使對佛法的認識非常粗淺,我還是感受到這部電影中濃厚的因緣觀訊息,宇宙既是由眾生所形成,任何人的一行一念都不斷擴散出無形的業力,交織成無限大的關系網,因為這網路中交換著億萬乃至無量的變數,所以凡夫只能在很有限的尺度中才看得清因緣,而《蘿拉快跑》採用暴力的切片方式,故事非關道德,不論理念,隨意在任一個時間點切開劇情,展示出大量的因果關聯,這樣高度濃縮內容的電影竟能令人動容,也許就在它擠壓了關系網,讓我們彷佛看見了巨觀的活生生的宇宙,彷佛窺見了一瞥所謂的絕對存在,領受到了一點佛陀所說的悟境。
《蘿拉快跑》最鮮明的話題之一,是蘿拉叄度重新狂奔求援的超現實劇情,模彷電動游戲中的虛擬世界,投一次錢幣,可以操縱叄次電子生命,影射出人生的愛恨情仇、驚險掙扎,是否只是屏幕另一邊的一場片刻消遣?人在巨大的因果網路之中是否具有自由意志?這部電影所吐露出的觀點,顯著淡淡的佛法意味。
千萬種可能的連鎖反應
《蘿拉快跑》的世界中,不傾向唯神的教條,也不服從唯物的秩序,它親近的是混沌中的人的隨機選擇,嚴格說起來,還是有些唯物論的氣息,但重點在於蘿拉的每個臨時抉擇,並不一定直接緣由自有跡可循的環境影響,她的叄次奔途,各自有細微的差異處,忽而貼牆而奔,再一次就忽而稍稍繞開,引發千萬種可能的連鎖反應,她這毫無來由的舉動也可能有千萬種因素,即使用超級電腦運算,也可能梳理不出蘿拉每個細小決定的充份理由,這點導演在電影開頭就表達了他的意見,人,是最神秘難解的動物。
更大的重點是,叄次開頭相同的狂奔,演變成叄部千差萬別的版本,《蘿拉快跑》描繪出的世間,是一幅因緣構成的幻象,假相看似萬有,實相是一戳指就可以全數崩解的虛無,也許導演的影射在電動游戲之外,接近更深度的層次,因為諸行無常,因為看見真實世界的虛幻,蘿拉這個人物的真我是什麽?電影中的所有角色與銀幕前的觀眾誰更像是真實?誰又更像是虛擬?
呵呵,這是我覺得還可以用的上的資料,希望可以給你幫助。我也是在准備考試的資料,大家相互幫助一下吧。呵呵。祝你好運,考試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