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亂世佳人影評-深度解析-人物分析
《亂世佳人》該片改編自小說《飄》。是由維克多·弗萊明執導,費雯·麗、克拉克·蓋博、奧莉薇·黛·哈佛蘭、萊斯利·霍華德主演的愛情片。該片講述了美國南北爆發後,塔拉庄園的千金小姐斯嘉麗與風度翩翩的商人白瑞德之間所發生的愛情故事。本片經典,觀影後耐人尋味,有很多觀眾想要更深入了解該影片,了解其中的人物關系。
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解答~
影片深度解析
《亂世佳人》是好萊塢影史上值得驕傲的一部影片,其魅力貫穿整個20世紀,有好萊塢「第一巨片」之稱。
電影情節設置有兩處很巧妙的地方:
1.瑞德每次出場都恰到好處。導演並沒有讓瑞德一直追求斯嘉麗,而是讓他作為斯嘉麗成長的見證人,他一直在等著她從一個小女孩變成一個女人。
瑞德第一次出場,是在艾希禮的訂婚宴上。影片並沒有直接介紹他,而是通過一個女孩的轉述,讓觀眾構建對他最初的印象。這個人被西點軍校開除,人品不好,沒原則,沒人緣,是個無賴。斯嘉麗從別人口裡聽到瑞德的劣跡之後,驚訝地張大了嘴巴,充滿了好奇與渴望。
接著,斯嘉麗在房間向艾希禮表白,被拒絕後她生氣地打了艾希禮一巴掌,這時瑞德以一個非常經典的方式出現了,這個經典的出場方式在此後的影視中被沿用無數次,不是雷同就是它的延伸。
他們每次見面都正面交鋒,水火不容。瑞德似乎特別喜歡跟她鬥嘴,一幅志在必得的樣子。
此後,瑞德每次都是在斯嘉麗最倒霉的時候出現,幫她解圍並點撥她。俗話說同頻相吸,優秀的人最能識別優秀,一個人不會一直無條件幫助另外一個人,除非是愛情。導演刻意安排的這些情節,暗示了瑞德早已喜歡上斯嘉麗。
2.瑞德第二次出現,是在募捐晚會上。這時斯嘉麗正在服喪,一身黑衣並沒有壓抑她的慾望,她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跳舞了。接下來,瑞德花重金請斯佳麗跳舞,在所有人驚詫的目光中,她開心地答應了瑞德。此時有個特寫鏡頭,瑞德露出邪魅的微笑,彷彿一個惡魔找到了同類。只有他才懂得她的需求。
在葛底斯堡戰役中,南軍大敗,亞特蘭大變成一個痛苦的城市。艾希禮在上戰場前把梅蘭妮託付給斯嘉麗。盡管內心非常不情願,但她還是勇敢地擔起照顧梅蘭妮的責任。
一場大火徹底摧毀了亞特蘭大,對於走投無路的斯嘉麗來說,這無異於火上澆油,她要帶著剛分娩過的梅蘭妮逃離火海。驚慌失措中,瑞德又及時出現了,這是他第三次出場。他像從天而降的戰神,守護著斯嘉麗。
瑞德要保證她的安全,但又拒絕成為她的依靠,逃出線後,他做了一個讓人費解的決定:他要去參軍。這個別人眼中的逃兵,在南軍即將失敗時走向戰場。
影片評析
當斯佳麗握緊雙拳從士地上緩緩站起,咬牙對著天空發出誓言時;當斯佳麗宛如一隻張牙舞爪的貓奮力搏擊北佬時;當斯佳麗得到他人稱贊而露出狡黠的笑容時;當斯佳麗傷心欲絕地伏倒在地毯上卻又馬上緩緩抬起頭自我鼓勵時一一她身上的女性品質,無不熠熠生光。
經過戰亂、飢餓、壓迫後的斯佳麗,不再是當初那個十二橡樹園下的單純少女,她為一家的生計而變得無情。吆喝妺妺們種植棉花,甚至為接攬一個工廠而扼殺妹妹的幸福,委身於一個老男人;為了金錢逼著朋友們還債,奴役囚犯,一個人駕馬車抵抗北佬。這時的她是殘酷堅韌的,是會為了夢想而不擇手段的。但她仍舊充滿幻想,幻想她以為愛著的溫文爾雅的阿希利能夠回到她身邊,幻想以為阻撓他們的只是禮教,而全然無視瑞德對她的一片深情。當她沉酒於 豪華的生活而感到滿足時,她的虛榮引起自己內心的契合,她沒有掩飾,沒有做作,就是很真實地表現了出來,讓人感到真切與共鳴。同時,她也有善良的一面。當她可以盡快逃離硝煙回到更平靜的家園時,她記起了自己曾經的許諾,留了下來挽救了玫蘭妮母子倆,不辭辛勞。當她在流產後失去女兒美藍時,當玫蘭妮死後她猛然醒悟阿希利愛的不是她、而瑞德叉離她而去時,她並沒有絕望,而說出了「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的話,記起了父親曾說過「世界上唯有士地與明天同在」。在士地的包容中釋懷,多麼偉大樂觀的女性!影片在斯佳麗與玫蘭妮的對比中,烘托出了斯佳麗的人格魅力,完美地塑造出了這樣一位女性:虛榮貪婪自私卻又真實堅忍強大,系狡黠的貓一樣讓人討厭讓人愛。幾近擁有完美缺點的完美女性,不失為女性的模範啊!
同時,本片中的男主角瑞德也在阿希利軟弱的映村中凸顯了瀟酒、玩世不恭、敢愛敢恨的真性情。他並非莽夫,在南方人都驕傲得頭腦發熱時,他能夠冷靜分析當局,知道當時參軍是多麼不明智之舉。他也並非懦夫,當他看到這么多南方兵為保衛前仆後繼,視死如歸,他也被震撼,於是在半路與斯佳麗吻別。
如果沒有玫蘭妮的淑女風范,怎能體現出斯佳麗的桀驁不遜;如果沒有阿希禮的懦弱,怎能體現出瑞德的瀟灑倜儻呢?
影片還塑造了黑人奶媽、父親、男僕、醫生等一系列形象鮮明的人物,他們的善,猶如黑暗中的點點光亮。
在我們的生活中,愛無處不在,不要被不真實的幻影所欺騙,只顧糾結抱怨,如果錯過太陽時你流淚了,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像斯佳麗那樣,剛強,真實,樂觀地活下去,熱愛生活,充滿希望。
天空似被染色的畫布暈染開,以流向這片廣闊厚重的土地的寫意姿態靜止,所有的愛恨在這刻沉澱,在最後一道晚霞中消融。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影片人物分析
1.敢於挑戰世俗、拒絕虛偽的斯嘉麗
電影中的女主人公斯嘉麗生長在美國南部的一個庄園中,她的相貌中有母親的溫婉漂亮,性格中有父親的謙和朴實,並且具有貴族階層的精明,也有普通人的豪邁、粗獷。斯嘉麗熱情、奔放、不虛偽做作,甚至對於上層中的虛偽現象極度鄙祝,瞧不起那些善於 奉承男人的女性群體。她對於傳統封建思想持鄙視態度,渴望無盡的與浪漫。因此她在不斷努力追求著自己的幸福,雖然這種幸福不是屬於她的。在當時的環境下,男性作為的主導,佔有絕對的優勢,只要他們有錢,他們就可以選擇自己所要結婚的對象,而女性作為男性的附庸,擇偶觀也被人為扭曲化。她們自然而然認為自己就應該是男性的附屬品,自己需要依靠男人而活著,他們需要遵從父母的意願,而一個未出嫁的女子需要矜持,需要時刻保持自己高貴的形象,但是斯嘉麗卻對女子下了一個全新的定義。在她的世界裡,女子不再是男性的附屬品,她敢於大膽追求自己喜歡的對象,她覺得自己應該主動去尋求幸福而不是等著幸福送上門來。即使之後受到了拒絕,她也沒有絲毫的不自信,依然樂觀面對生活。
2.斯文儒雅、游離於現實的阿西里
作為電影中的男主人公之一,阿西里是斯嘉麗惟一一位投入全部情感的男性,他所有的舉動都深深地打動了她。他儒雅和盪的微笑,柔順光潔的頭發,甚至連笑的時候的法令紋都讓斯嘉麗深深沉迷。她愛著這個男人,並產生了幻想,想要與他攜手走到婚姻殿堂之中。阿西里就是斯嘉麗生命的支桂,產生力量的源泉,甚至讓她無比瘋狂,想要與他一起私奔,願意為這個男人付出自己的全部。甚至不顧生命危險來照顧阿西里的妻子,即使自己沒有一個名分,都難以擺脫對他的愛意與思念。
然而,阿西里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讓主人公斯嘉麗竟然如此痴情?
阿西里出生於貴族階層,儒雅的貴族思想與深厚的文化氛國不斷陶冶著他的內心,在所有觀眾的心目中都樹立了一個強大而偉岸的男性形象。可是,其實他並不如表面所展現的那麼強大。他有著十分脆弱的一面,他不希望本身富足、安逸的生活被打破,但是現實是,這種生活就是被打破了,因此他盡可能想要恢復到以前的樣子,憑借著這個支撐,他不得不選擇去參加,並且在中不斷努力,因為他認為這才是一個得到解脫的最好的方法。從影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本身其實沒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當他的妻子不幸去世之後,他更是陷入了極度的精神崩潰當中。他無法面對生活的現實,他認為這些都是被強加的情感,而他無力承受這種壓力。愛慕他的女主人公也是在這個時候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深愛的人其實不是像外表那般溫文儒雅、堅不可摧。
《亂世佳人》如題,亂世中的佳人。它圍繞著這位「佳人」,向我們講述了一個舊時代的更迭。一切關於舊時代,都會隨風飄去,就像「眾神的沒落」,唯有歷史上演的一幕,通過哲理文字的表達,永遠不會失去那份淡雅古典、勻稱和諧的古希臘式的美。
大家快去看看這部電影吧~
亂世佳人深度解析
亂世佳人評析
亂世佳人人物解析
2. 張雍:斯嘉麗的不正確,是她的野心勃勃——評電影《亂世佳人》
張雍認為斯嘉麗「不正確」的評價是基於其野心勃勃這一特點,但這一觀點較為片面。以下是對斯嘉麗形象的詳細分析:
經典形象的形成:
角色的深層內涵:
斯嘉麗的「不完美」結局:
對「野心勃勃」的評價:
綜上所述,斯嘉麗的形象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不僅因為她的個人魅力,更因為角色的深層內涵和豐富性。將她的野心勃勃視為「不正確」的評價是片面的,應該更加全面地看待這一角色。
3. 《飄》也就是《亂世佳人》電影 服裝賞析
背景:1861年4月美國內戰南北戰爭時期
作者寫作背景:在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之後,瑪格麗特於1925年與喬治亞熱力公司的廣告部主任約翰·馬施結婚。1926年,由於腿部負傷,瑪格麗特不得不辭去報社的工作。在丈夫的鼓勵下,她開始致力於創作。
年代服飾特點:18世紀洛可可風格優雅靈魂
經歷17世紀巴洛克風格的洗禮,18世紀的服飾風格從粗狂、強硬轉為纖細、優美。這種革命性變化被稱為「Rococofashion」。繁復的裝飾,奢華的面料,精細的剪裁,是洛可可風格的明顯特徵,若要用更簡潔的話來概括,即是「優雅」。
女人流行「Robe」,寬大的撐裙上有華美的刺綉,那時鑽石還沒有流行,時髦女人們的頸部戴一根蕾絲做成的裝飾圈,以襯托胸部的豐滿。而男人的衣服則越來越合身,白襯衫、背心、絲綢馬褲、胸部裝飾、圍巾,這一套裝扮是典型的男士裝扮。
18世紀男士衣服色調優雅,強調胸部裝飾,袖子的設計比較誇張。
刺綉是一大看點,金、銀和其他五彩繽紛的絲線刺綉,使服裝色彩看起來極其燦爛。
男鞋在今天,它會被認為是時髦小姐的鞋。但在18世紀的歐洲,它屬於男人。織錦緞面料,小金屬片裝飾,刺綉,方頭,奢華而時髦。
胸衣即使是穿在女人內里的胸衣,也有精美的刺綉。
19世紀 浪漫主義男人有了女人味
無論時尚多麼囂張,其實不過是時代的附屬品。在經歷了法國大革命後,人們突然沒有了18世紀典雅、輕松的心態,空想主義色彩濃郁,而服飾將這種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你很難用一句話來總結19世紀的服裝風格,它既有革命時期的簡練和樸素,也有浪漫主義的詩意和婉麗。
無論如何,浪漫主義時期的服飾是法國大革命新古典主義後的回歸,它在服裝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那個時期,「女人味」的審美觀念彌漫了整個歐洲大陸,女性似乎成了第一性,她們故作嬌柔,服裝款式充滿幻想色彩,而男人也被女人的嬌柔所吸引,他們收細腰身,甚至不惜使用緊身胸衣。
19世紀的時裝業有兩個值得關注的變化:工業的進步和更高級裁剪技術的出現,使服裝的面料和款式更為多樣化;由於彩色印刷術的出現,時裝樣本開始出版,它是現代時裝雜志的「鼻祖」。它的出現使原本由宮廷貴婦引導流行的時代一去不返,時裝樣本和舞台劇中的女演員成為新的時尚代言人。
19世紀,男裝變得更加女性化,背心、外套和長褲是最常見的組合。為了凸現身材,男士們開始使用緊身胸衣。
男士主要配飾有領結、桶形禮帽、文明杖。
女裝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織紋較密的白麻布,薄紗,條紋毛織物和蟬翼紗,給人輕盈、飄逸的感覺。強調細腰和誇張的裙擺,馬鬃編成的裙撐首次出現。為了顯示細腰,肩部設計不斷擴張,袖口也極度誇張,甚至在袖根部用金屬絲做撐墊。
18世紀-20世紀服飾
19世紀末服飾,開始使用特殊面料,設計也比較新潮、大膽,從中可以窺見現代服飾的剪影。
▲手套1830年。手套是女士們不可缺少的服飾品。黑色蕾絲和金屬做的珠子相配,充滿香艷風情。
與此同時,女人發髻越來越高,她們用長長的飾針固定,上面裝飾羽毛、緞帶等。帽子與發型相呼應,寬檐高帽上裝飾蕾絲和人造花。
為了強調所謂的教養,那時的女士們總是隨身帶著葯丸,用手帕掩面,作嬌羞狀。但她們也熱衷運動,早上騎馬,下午打網球或高爾夫球,這便是當時的網球裝和高爾夫球裝。
19世紀30年代,女士風行像男士那樣騎馬兜風,騎馬服飾開始出現。女士在寬敞的長裙里穿用細棉布做的緊身馬褲和長統靴,戴高統禮帽和鹿皮手套。
影視中主要任務的服飾分析:
1斯嘉麗:戰前的幼稚,任性的少女,戰中的勇敢,敢作敢為,同時又吝嗇貪婪,但戰後頑強的奮斗
2白瑞德:勇敢、執著,他能那麼深地愛著斯佳麗十幾年不變。他想保護斯佳麗,寵愛斯佳麗,照料斯佳麗,讓她事事稱心,而斯佳麗卻拒絕了。他說,再永恆的愛也會有磨光的時候,而他的愛,是被斯佳麗愚蠢的固執磨光的。他的心,死了。尤其是當他女兒意外死去時,他的心,再也回不來了。他說,他從來沒有耐心把剪碎的褲子縫好,再告訴自己這就和新的一樣,自欺欺人罷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縫,再也不是原來那條了。
3梅蘭妮:她是個外柔內剛的女性,她幾乎擁有了女性所能擁有的一切美德。正如白瑞德說的,她是他所見過的少數貴夫人中的一個。她是堅強的、善良的,她用她的心愛身邊所有的人。
4. 從視聽語言 鏡頭分析角度 寫《亂世佳人》這部電影的影評
亂世佳人配音和當,思嘉的聲音彷彿來自遠方,但又帶著真實的感覺。音樂配得很好。鏡頭切換合適。劇本帶著原著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