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經典電影鏡頭分析論文

經典電影鏡頭分析論文

發布時間:2025-08-20 23:26:35

『壹』 求一篇論述文!2000字以上!論述電影《鬼子來了》鏡頭語言的藝術性,30號前要上交!速求!

《鬼子來了》一反常態採用了黑白攝影手法。黑白攝影的魅力在於當拋棄了色彩對於作品的影響後,僅以線條和光影效果來強調作品本身的內容及其象徵意義。黑白攝影不僅能如實反映現實,還能進而把觀眾的注意力引到影片的拍攝意圖上去,迫使我們更清晰地去思考。黑白攝影促使導演對所要表現的事物作深入的思考,思考是為了選擇最好的表現方法,只有清晰地思考才能產生優秀電影。同時黑白攝影能直接了當地把觀眾的注意力引向畫面並說服他去理解導演的觀點。

黑白攝影也提供了「預見」的可能性。預見,就是預先決定你想要的影片的影調,《鬼子來了》採用高調拍攝。白到淺灰的影調層次佔了畫面的絕大部分,加上少量的深黑影調。給人以明朗、純潔、輕快的感覺,但隨著主題內容和環境變化,也會產生慘淡、空虛、悲哀的感覺。慘白的影像給人的視覺沖擊力能夠引起觀眾對所拍攝人物的表情變化的細微觀察。這樣,導演不用多費勁就可以展現人物的狀態。例如,在最後與花屋小三郎談論方他們回去時,花屋急急得把所有的問題都回答後五舅姥爺先嚴肅後開心的表情,讓人一看就能明白他的心裡的興奮。其二,在黑白攝影中,各種不同的顏色是以不同深淺的黑白灰表現出來,然而這種黑白灰的影調關系又可以在不同色彩的濾光鏡下發生變化,在黑白攝影中起到分離影調的作用。這種作用能把形象簡化到最必須的限度,從而有助於迅速傳遞信息。利用它的這種力量使影片具有戲劇性和沖擊力。同樣地,認為有必要增強視覺信息時,就運用一種微妙的色調變化去烘托環境氣氛。在這種方法下,人影顯現的異常清楚。在眾多的人物鏡頭中穿插一兩個影子的鏡像,或者直接把影子做為被拍攝的主體,既可以把要交待的交代清楚又可以凸現一種意境。當馬大三殺人後魚兒從他家跑出後馬大三一個人站在空空的院子里長長的影子落在地上。黑白明暗的對比下,給人一種異樣的感覺,影調的分離使得影像的變化豐富。

其次,黑白影像的效果給人的感覺有點像中國的山水畫。我想導演肯定想到了這一點。山水畫的效果使人物似不像而神像。也就是說導演的真正意圖是要表象中國人內在的「神」。這種「神」韻如果用平常的彩色效果表達可能要差好多,再加上黑白影像塑造人物這一特點,將其神韻發揮這才能達到導演要求的效果——把中國人的內在的劣根性給表現出來。同時,特定年代的關系,三四十年代的中國人的衣服多以灰黑色,從而使現代人對那個時期的印象也是灰黑色。這樣的黑白影像正好符合了那個年代的色彩特徵。黑白攝影賦予影片厚重的歷史感。

片子在構圖上有兩大特點一是空中帶「框」,二是畫面豐滿。說空中帶「框」是說在遠景拍攝的時候人物的出現總會在一個不知覺的框架中。如掛甲台村的地理位置上是三面山一面水,無論人物走在那裡都是無形被這個框框著。就算在院子中黑夜也有院牆。這種構圖一是帶有一種暗示性和規則性,二是給人一種創造的空間感,使虛擬性的。這樣的解釋也符合導演後現代主義的創作意圖。說影片畫面豐滿應該不用解釋,除了少數的全景之外影片大多數都是在用中近景特寫來拍的。片子從頭至尾都是晃動的人頭,而畫面的空隙很少。這樣的效果使觀眾能更加清晰的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甚至每一塊聳動的肌肉。同時,

《鬼子來了》的鏡頭運用相當嫻熟。多動鏡頭是片中較多的一種。攝影機採用肩扛的拍攝手法跟拍人物的運動,有時還會採用一些閃搖得手法來捕捉人物的運動狀態。如在鬼子呼喊救命那場戲時攝影機緊跟在馬大三身後,攝影機隨著沉重的喘氣聲上下晃動。這使的影片節奏加快,也反應了人物當時緊張的心理狀態。同時這種跟拍的多動鏡頭也把情緒傳給了觀眾,使觀眾更加強烈的看到劣根在那裡。而景深鏡頭的使用更為奇特。以大屠殺前的一場為例。當酒冢隊長突然變臉後,攝影機連續跳換幾個位置拍攝的幾個鏡頭,每人鏡頭的前景都是火焰,而後景都以虛焦來拍攝的人物。人物在跳動的火焰下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動作,然而就是在這樣跳動的火焰下愚昧的人們還在幻想中日友好,不知躲避。這樣的寓深只有用這樣的景深鏡頭才能表現出來。特別是火焰下中國農民那一張張愚昧的臉更是給人以極大的震撼。

在剪輯上,一組組的蒙太奇句子很好的把握了影片的節奏。村人為殺花屋和董漢臣而抓求時。導演用了一組這樣鏡頭:小全景—特寫—近景—特寫(連續的5個)—近景。影片的前面節奏是一步步緊張的,到這里的時候節奏更加進一步加快,有一點黑澤明的風格。而之後又是一組比較慢的鏡頭,這樣一張一弛把節奏控制的恰如其分。而轉場時導演也採用了兩種手法,一是傳統的拉幕轉場。二是硬切。拉幕轉場和硬切的效果是使觀眾從電影中跳出來,這樣導演一可以使節奏緩下來,二,也打破了觀眾因導演的敘事而沉寂其中無法發現導演的真實意圖。導演要的是這種狀態,而不是去接受主觀的傳統思想。

正部片子下,導演成功的調動了各種因素來為他服務。在裡面充分的展現了導演的思想,黑白影像的採用,使影片打破了彩色電影的獨霸。而鏡頭語言的運用證實了導演的才能。雖然會有一些不足但姜文給我們的是全新的感覺,他不同於以往我們所看到的戰爭電影一味的宣揚,而是讓人們看清楚人的本來面目,導演不做任何評價,給觀眾的是狀態,丑惡留給觀眾去說。這就是《鬼子來了》的面目。

『貳』 電影《兩桿大煙槍》片段剪輯分析!500字以上

十年過去了,我今天才看蓋·里奇的處女作,個人風格異常濃厚,充分運用分鏡頭語言講述了一個復雜幽默的黑色故事。

電影的精彩之處除了敘事結構,還有表演和音樂。這些演員當時都不是什麼大牌,屬於二線且不紅的二線演員,裡面還有很多非專業演員,但是每個演員表演都非常好!混混、賭徒、嗑葯的、小偷、劫匪、收賬、槍殺.....簡直象本色表演,我在想是不是原來就是干這些的人,製作班子當時都是無名鼠輩,也可能是蓋·里奇的朋友們。

所有演員們操著濃重的倫敦口音,夾雜著無聊的、有趣的英式粗話,慢鏡頭、近鏡頭、分鏡頭、非正常鏡頭的運用產生出想像力無限的視覺效果,電影從頭到尾都在配合畫面播出非常刺激的音樂,英倫搖滾、重金屬、朋克、爵士都收錄其中,讓人無比亢奮。

蓋·里奇把那麼復雜的人物和頭緒一一捋清,最後交集一起迸發出巨大的戲劇張力,也有些沖擊昆丁地位的噱頭聲勢。

這是一部純男人的電影,沒有情愛,沒有女人,只有兄弟義氣和雄性荷爾蒙。唯一的女人就是種大麻那伙人家裡有個毒癮很深的交際妞,總穿著類似環境色的衣服,在沙發上窩一整天沒人發現她,最後端著機槍狂掃劫匪,給了慢鏡頭,音效放大了彈殼落地的叮當聲,表情也相當冷酷,可是傢具牆壁都打爛了,一個壞人沒打著,最後被綁走了。也不知道蓋李奇怎麼想出來的?

分格化語言:所有演員們操著濃重的倫敦口音,夾雜著無聊的,有趣的英式粗話,請留意對白中黑色幽默的成分。

風格化鏡頭:鏡頭的運用和人物造型的設計,相當具有時尚和現代感。慢鏡頭、近鏡頭倒鏡頭分鏡頭的運用產生出想像力無限的視覺效果。剪接干凈利索,節奏明快舒服。

風格化音樂:電影從頭到尾都在配合畫面播出非常刺激的音樂,英倫搖滾、重金屬、朋克、爵士都收錄其中,讓人眼睛和耳朵一起高潮。

風格化結構:情節的鋪墊復雜而不龐亂,劇情發展又是奇趣而不顯荒誕。幾個團伙戲劇性地交錯在一起,組成一幕幕環環相扣忍俊不禁的情節。

『叄』 關於《霸王別姬》《海上鋼琴師》的蒙太奇手法和長鏡頭的影評類文字

《霸王別姬》 在《霸王別姬》里,陳凱歌依然體現出第五代對「空間語言和映像語言的強烈意識」,刻意「用空間因素強化造型情節」,達到「映像構成中再現性和表現性手法的結合」(倪震《起跳的高度》)。總的說《霸王別姬》在空間環境的描述是偏重於再現的;但是,濃重的主觀色調常常鋪滿了畫框的上下左右,把再現性的空間構成上升到風格化的層次,成為包涵著巨大理性和感性容量的「意象」。在《孩子王》、《邊走邊唱》里,陳凱歌多用抽象化的色塊組合、冷峻對峙的構圖完成視覺造型,但在本片里陳氏無疑在藝術表現的分寸感方面進了一大步,整體氣氛的營造取代了單個造型的突兀,當然,顧長衛的攝影指導亦功不可沒。影片中以濃墨重彩潑灑情感,冷暖兩極色調的交叉混用,將本來就五色斑斕的京劇造型(臉譜、服裝、動作)推到形式美的頂端,觀眾又何從抗拒這近似終極體驗般的頹廢美感呢? 作為導演,陳凱歌在影像風味的控制和處理上,很成功地實現了「兩手」策略。一是在重頭戲里憑借「斯坦尼康」對人物的奔走行動作長距離的前後跟拍,其美學功能包括:既完整地展現出極具真實感的空間布景,又可以讓觀眾感受到當事人的某種臨場體驗(強化表演效果);使一場春州核戲的的著重點高度集中,氣韻激盪,凝而不散;加強影片的節奏感,而節奏的張弛變化可以引導、調節觀眾的注意力,避免冗長枯燥,樹立鮮明的電影語法風格等。而且,不同的長鏡頭跟拍段落,效果也不盡相同:像影片一開始,前跟「霸王」與「虞姬」緩步走進體育場,長長的過道,相對固定的拍攝距離,使這樣的一個運動鏡頭 產生了「動中取靜」的沉重抑鬱感,一下子將人帶進真幻難辨的頹舊氛圍里恍若隔世一般。另一場小豆子被母親砍斷手指,疼痛難忍,在戲園子奔跑大叫,其餘角色在不同景深位置也相應地急速移動,劇烈狂暴的畫面處理再配以撕心裂肺的尖叫,可謂先聲奪人——學戲之艱難嚴苛,從導演安排的這個「下馬威」便足見一斑了。 由於影片中人物經常處於歇斯底里式的情緒狀態,攝影師實在太有理由大用特用誇張的、變形的短焦距鏡頭了,但顧長衛「我求我道」,不趕時髦,不效皮相,另覓蹊徑,從用色入手來烘托畫面情緒,可謂自成一家。比如花滿樓「相親」一場,鋪天蓋地的大紅色調,幾乎能把銀幕點燃;而程蝶衣和袁四爺扮裝調戲的場面則用清冷陰郁的調子,加上淡淡的放煙效果——醉後漫舞,雌雄難分,真假莫測,一派迷離情色。影片里多處可見表現主義的大反差布光,以及模擬舞台效果的分光、追光,反映出顧長衛深厚的影像掌控能力和豐富的影像創造經驗。尤為難得的是,他還是一位既能把握導演意圖又心思細膩敏銳的優秀攝影師。原來,陳凱歌一貫的執導作風通常使演員的表演偏向抽象理性一端,故人物的情感表達往往流於粗線條,而顧長衛恰好能予以彌補和潤色,在本片多處利用光色的細部微調,襯託人物的微妙心理變化,給觀者幾多回味之處。 為了給顧長衛的精彩攝影錦上添花,在剪接手法上,陳凱歌常常有意反常規而行,作動接靜或靜接動式的跳躍式組接,對比強烈,不乏令人色變的沖擊震撼扒掘;鏡語的又准又狠,再加上音響突如其來的闖入,凌厲逼人,大有不可一世的氣概。 與之相匹配的還有張國榮精緻細膩、出神入化的表演,他特別能夠把握程蝶衣在飽受苦難極度迷戀的性格之下,既有出奇的平靜和委婉,又蓄積著難以遏制的心理能量,爆發之後又不得不苦苦地哀求,讓觀眾感覺到程蝶衣彷彿在自我傷害、自我施虐,大有不勝忍之意,正所謂蓄之既久,發之愈烈;發之愈烈,傷之愈深。影片里還設計了大量的鏡像呈現,鑒照和提示程蝶衣受盡壓抑的多重人格,所以程蝶衣每次的爆發性動作,都被賦予充分的心理動機以引發觀眾的認同。張國榮借鑒京劇程式動作的寫意風格,充分發揮眼神的傳情之效,一顰一笑,眉目含情,表現程蝶衣的言談舉止,如行雲流水,揚巧避拙,以少為多,簡約之中,已神形合一跡歲。一切混合在一起,就這么化生出《霸王別姬》凄美迷狂的影像風格 《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之一.這部義大利90年代的電影,無論是在片長還是獲得獎項都是創舉.三個小時的展示和多個獎項的獲得,證明了歐洲電影的非凡能力. 影片從輕柔舒緩的主題音樂開始,倒敘的方式,從義大利人不得不面對的那段歷史開始.二戰的結束,電影這一學派竟然突起於在經濟,軍事和政治上面臨全面崩潰的法西斯國家中. 當多多與母親走過廢墟的街道,斷壁殘牆上依然還有著破爛的電影海報.當每次小鎮上的天堂電影院放映電影時,都是坐無虛席.只有古板的教父因為不看所謂的"色情片"而命令老放映員艾佛特剪去影片中的吻戲,所以隨之而來的還有人們看到剪輯後的影片的憤怒.電影所帶給小鎮的不只是快樂,人們在精神上需要得到撫慰與滿足. 片中的蒙太奇技術運用得十分到位,當中年多多躺在床上開始回憶,海風輕輕吹入屋內,屋內風鈴叮當做響,鏡頭轉換,閃回到童年多多身穿白色教服,在教堂里睡覺,手裡拿著祭祀用的搖鈴.當艾佛特手輕撫在多多臉上,再展開時,童年多多已經變成了少年多多. 影片同時還具有許多象徵意義.老放映員艾佛特就像是老電影的發展歷程;小鎮的海邊銹跡斑斑的鐵錨,像是展示小鎮生活的枯燥;當古板的神父趕到車站送外出闖世界的多多,又像是一個時代已經結束;正如坐在電影院二樓的一位戴眼鏡的觀眾,喜歡往樓下吐痰,而最終被人用垃圾擊中.其中還有新舊天堂電影院中的聖女塑像. 伴隨影片的還有多多的愛情故事.年少時的迷茫,在電影院中與妓女作愛,當遇到他命中所愛的女孩,他可以天天晚上去姑娘家門口,等待那扇窗開,連新年也不例外.可是由於姑娘父親--一個銀行家的極力阻撓.美好初戀的破滅,出去闖盪的多多由懵懂少年變成了一名知名的導演. 影片中有許多精彩鏡頭,對不同時代同一時石獅子頭的特寫.當門鈴響起,正在織毛衣的母親起身去開門"我知道一定是多多回來了"鏡頭切換,多多與母親相擁,毛線從樓上繞到了院子.還有一位在電影院中逝去的觀眾,當再去拍到那排座位時,上面有一支花,代表著那位觀眾還在全神貫注地欣賞電影.還有一位總在電影中主角之前准確無誤地說出台詞,連"FINE"(結束)都不放過.這些鏡頭或讓人捧腹大笑,或讓人深思感動.而這些更多的是一種真情的流露,真實與藝術的高度結合. s在故事的最後,曾經無比輝煌的天堂電影院被迫轟然倒下,愛湊熱鬧的年輕人在嬉戲,奔跑,成年人更多的是凝視沉沒.到底是天堂被人們拋棄,還是人們拋棄了天堂.美好的東西沒有被保留,或許有更美好的東西會被創造.結尾以艾佛特送給多多的禮物--老電影中的吻戲剪輯展示為結束,這不僅僅是艾佛特對多多的愛,還有那些讓人們重溫的老電影讓*雷諾阿的<底層>,維斯康蒂<大地在波動>,約翰*福特<關山飛渡>.這些戲中之戲,影中之影,構成了"天堂"之夢的獨特夢境.讓人沉思,懷想,感慨.

『肆』 勵志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的鏡頭語言分析

勵志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的鏡頭語言分析

引導語:在人生旅途中,我們經歷著、品嘗著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酸甜苦辣,在自己失意傷心時,在自己幸福開心時,總有那麼一部電影陪著你走過那些令你難忘的時光。以下是的我為大家收集的勵志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的鏡頭語言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類歷史上從來不缺少戰爭,戰爭似乎總是伴隨著人類的腳步而不斷的發生,「它與人類的生存相依相伴, 它既展現了人類生存中最為激盪最為振奮的時刻, 同時又展示了人類生存中最為荒謬最為殘暴的一幕。」而電影史上也從來不缺少表現戰爭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這部影片不僅表現了戰爭的殘酷和慘烈,更是讓人猶如身臨其境感受戰爭的無情,同時也在這種戰爭中將普通人的悲歡離合表現出來,尤其是影片恰當地運用鏡頭語言來表現戰爭的慘烈和人性的復雜,體現了電影特有的藝術魅力。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有許多運用的出神入化的鏡頭語言,下面我們選取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段落來分析影片鏡頭語言的運用。

一、奧馬哈海灘登陸:紀錄片式的戰爭場面

《拯救大兵瑞恩》作為一部反映二戰時期的影片,導演斯皮伯爾格曾說要最大限度的使影片接近真實 。因此當這部影片上映時,曾有影評人稱它是「銀幕上對戰斗最充滿現實主義色彩的描寫」。

作為諾曼底登陸一部分的奧馬哈海灘登陸,是一次大規模的戰役,為了真實再現這次登陸,導演斯皮伯爾格採用了紀錄片的拍攝方式。這一段落的第一個鏡頭是一個空鏡頭,鐵架,海水加字幕交代了背景,緊接著出現的是在海面上不停地晃動的潛艇和士兵。第三個鏡頭便是一個顫抖的手的特寫,同時運用搖鏡頭表現出一張蠟黃的臉,然後攝影機慢慢的後拉,拉出船上的其他人。第四個鏡頭是一個士兵的近景,通告登陸時間,然後發布作戰指令,與此相應的是面對即將開始戰斗的士兵的反應。於是鏡頭出現的是潛艇上幾乎每一個士兵的面部特寫,讓觀眾看到了每一個士兵戰前的表情。

然後才是進入戰斗狀態,血腥的戰爭開始了。在這將近26分鍾的戰爭場面的刻畫中,我們看不到大規模的俯拍鏡頭,有的全是局部的、個體的表現,不是從整體上去觀看這場戰爭,而是讓戰爭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展現出其獨特的樣貌。例如有一名斷了胳膊的士兵,在來回走動尋找失去的胳膊,然後提著胳膊奔跑。

還有被子彈打中了鋼盔的士兵,在摘下鋼盔還沒明白怎麼回事的瞬間就被另一顆子彈射中了頭部,這些都是細節的表現,如果是大場面的俯拍或者航拍,那麼這些普通人在戰爭中的遭遇將不會帶給遠離戰爭的我們任何的震撼和沖擊。即便是從敵人的視點進行俯拍,我們看到的也不是一般戰爭場面的壯闊,充斥畫面的也僅限於沙灘上的人和物,有限的俯拍畫面。如此大場面的戰爭,攝影機緊跟每一個士兵,以近乎貼近地面的角度來拍攝戰爭,給我們的遠不是事不關己的豪華的視覺盛宴,更多的是心靈的悲憫。

在這大規模的緊張的戰爭場面中,導演多次運用了特寫鏡頭。如米勒上尉顫抖的手和他的面部特寫,他顫抖的手讓我們看到每一個普通人都不願意麵對戰爭,戰爭給人帶來的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創傷。

二、瑞恩母親接到死亡通知書:於無聲處聽驚雷的心靈震撼

這一段落的第一個鏡頭首先出現的是一個空鏡頭,大片大片的麥田, 一座小屋安詳地矗立在遠處, 一條小路蜿蜒地把它與遠方聯系在一起。攝影機緩緩前移,一輛軍車從前景入畫,捲起一路的煙塵,打破了田園的寧靜。這個畫面作為過去時空中最為美好的場景一改之前的灰白冷色調,以暗黃為主,帶給人些許的暖意,但是天空尚未散去的烏雲使整個畫面看上去依舊是偏冷的色調,似乎在暗示著人們的情感尚未從奧馬哈海灘登陸的慘烈中轉換出來。

在這一段落中,導演運用近景和特寫鏡頭帶領我們觀看瑞恩媽媽,體會著她被戰爭打破的安詳和巨痛。同時景深鏡頭的運用將代表美國軍方的將軍和代表美國千萬個普通家庭的瑞恩媽媽連在一起,讓人體會到戰爭摧毀的不僅僅是個人更是千千萬萬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失去兒子的年邁母親如何承受如此悲痛的消息呢?在這個段落中,影片把和平的美好與家的溫暖和盤托出,暗含著美利堅合眾國正是由這許許多多的家庭保衛著,國家理應保衛家庭的完整和幸福。

導演不僅表現了戰爭前線的慘烈,更將戰爭後方的悲痛通過一位年邁母親的無言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給人心靈上極大的震撼,從而為下文中馬歇爾將軍要求成立特別小分隊去尋找了瑞恩媽媽僅存的小兒子做了情感上的鋪墊。

三、大戰之前的片刻寧靜:美好回憶彰顯的人性光輝

「導演斯皮伯爾格認為『只有謳歌了戰爭中令人肅然起敬的犧牲精,以及一個人對家庭、國家、友鄰的責任感, 戰爭片才有意義。』可以說,經由戰場命運而揭示人的`感情世界,是這部影片在藝術上的最重要的成功之處。」為了表現人性的完美和對戰爭的恐懼,導演在影片的第二次大戰之前安排了一次片刻的寧靜,在這種寧靜中我們體會到人性的光輝和戰爭對人性的摧殘。

在這一段落中,鏡頭又出現了米勒上尉顫抖的手以及他上半身的中景鏡頭,讓我們看到了小分隊的最高指揮官在大戰之前對命運的擔憂和無望。當他坐下和瑞恩談論家人的時候,他告訴瑞恩要回憶和家人在一起的具體的事情而不是他們的音容笑貌。上尉和瑞恩的談論是一組正反打鏡頭,基本上都是兩人的面部特寫鏡頭,從他們的表情中我們看到的是無奈和辛酸。導演也正是想通過瑞恩的嘴,讓我們聽到千千萬萬個美國普通士兵戰前的美好的生活,但是戰爭卻負責將這一切都攫走了。

在這片刻的寧靜中,沒有爭吵,沒有懷疑,雖然他們不知道命運最終會怎樣,但都懷著對往事的美好回憶與戰友共同迎接激戰的到來。導演將這片刻的寧靜和後來的激戰放在一起,意在突出這種寧靜生活的寶貴和戰爭的殘酷,表現出對生命價值的肯定。真正有正義感和責任心的導演不會只是迷戀戰爭的血腥和刺激,相反他更多關注的是人情、人性,人在戰爭中所體現出來的寶貴的精神狀態,從而讓人類認識到戰爭的可惡,和平的珍貴,讓每一個觀看者都能從內心珍惜和平,遠離戰爭。

拓展:《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

《拯救大兵瑞恩》是著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一個力作,影片最大的突出特點是使用一種紀錄片的拍攝風格,讓二戰那段沉痛的歷史更加真實的展示在我們眼前。每一次槍響,都是一條生命的逝去;每一次的爆炸,都是對生命的褻瀆。導演使用大量的搖擺鏡頭來展現戰爭的混亂與激烈。戰爭的傷害,讓人揪心。

最初吸引我去看這部影片的原因自然是它人人稱贊的口碑,雖然它與98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卻贏得了無數影評人和觀眾的一致好評,二戰老兵看完本片後稱之為有史以來最真實最震撼的反映二戰的影片。曾聽人說過在戰爭中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最內在的人性,這讓我想起了中國的一句古話:大難臨頭各自飛,想想確實是這樣。習慣了和平安逸生活的人們早已經體會不到戰爭時期的那種恐慌和危機感,自然也不會花太多心思去探求戰爭狀態中人性的善惡。

這部片子有點想像的意味,八個人去救一個人,這樣的事在真正的戰場上可能不會發生。但他們仍然義無反顧的去執行,為的是不讓一個年老體衰的母親經歷所有的兒子都喪命於戰爭的噩耗。這種飽含人性的虛構其實早以打動人們的內心,讓我們不會再去過多的苛求它是否符合歷史等林林總總的問題。這便是導演的高明之處,化有形為無形,變虛幻為真實。

我很喜歡影片一些片段的無聲處理,在最殘酷的地方表現得最脆弱。當金色的農場上,遠處慢慢駛來一輛汽車,瑞恩母親也慢慢的抬起頭注視著那輛駛來的汽車,似乎明白了,步履蹣跚的走到門口,最終跌落在門廊上。一片寂靜,沒有台詞,鏡頭從背後慢慢注視著母親抽泣的背影,還有一張四兄弟的合影。在影片的最後,同樣是一段無聲處理。一次爆炸過後,米勒上尉用自己的意志,無力地一槍又一槍的打著坦克,他的腦海已經陷入一片嗡嗡聲的空白,世界裡再也沒有炮火連天的聲響,然而這畫面的震撼力,卻表現的更加悲壯轟烈。

世人都希望世界是和平的,就像影片中的母親一樣,一場戰爭讓她損失了兩個兒子,導演借這部片子表達了他對和平的期望,以及他的想法,這部影片,給了人們一種警醒,一種傳達。

;

『伍』 鏡頭語言分析怎麼寫

鏡頭語言是電影藝術中的一種重要表現手法,它通過鏡頭的運用,向觀眾傳達情感和信息。鏡頭語言包括推拉搖移、遠全中近特等多種拍攝技巧,每種技巧都有其獨特的表現效果。
在電影《美麗人生》中,鏡頭語言的運用非常出色。以下是從專業角度對影片中的幾個鏡頭進行的分析:
1. 開場鏡頭:影片一開始,鏡頭從天空中的羽毛緩緩向下移動,最終落在主人公阿甘的腳下。這個鏡頭通過鳥瞰角度,展示了阿甘居住的城市,同時也暗示了影片中的故事情節。這個鏡頭運用了長焦鏡頭,使得畫面中的羽毛和阿甘的球鞋都得到了清晰的展現。
2. 圭多冒充視察人員來到多拉的學校跳「脫衣舞」的滑稽場景:這一幕通過圭多的動作和表情,展現了他的勇敢和幽默感。鏡頭運用了中景和特寫,將圭多的動作和表情細節表現得淋漓盡致。
3. 圭多在被處死之前向藏在鐵窗中的兒子擺出小丑般的走路姿勢:這個鏡頭通過圭多的動作,展現了他的父愛和勇氣。鏡頭運用了特寫,將圭多的表情和動作細節表現得十分細膩。
4. 兒子和母親相聚,對母親說:「我們贏了,我們得到了1000分,我們贏了。」:這個鏡頭是影片中最感人的一幕。鏡頭運用了中景,將兒子和母親的表情和動作都展現得十分細膩。這個鏡頭通過兒子的話語,展現了他在集中營中所經歷的痛苦和恐懼,同時也展現了他的勇敢和樂觀。
總的來說,《美麗人生》通過精彩的鏡頭語言,展現了圭多和兒子的親情和勇氣,讓觀眾感受到了他們的痛苦和恐懼,同時也傳達了影片的主題:痛苦只是暫時的,唯有樂觀的人們才能得到美麗的人生。

『陸』 電影《神女》經典鏡頭淺析

導讀:《神女》是由吳永剛執導,黎鏗、阮玲玉主演的一部無聲電影。影片講述了上海一位妓女的血淚生活的故事。

一、劇情介紹

一個生活貧苦的女人只有一個小兒子,為了生計也為了撫養兒子成人她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她是一個妓女,為了孩子她咬牙忍受著別人對她的侮辱,盡管這樣,這個社會對她們這些人仍然是非常殘酷的。

晚上,警察來了,她到處躲避,沒想到她躲進的是一個惡霸的家裡,她被惡霸強暴了。不幸的是,她的家也被惡霸找到,她的人和她掙來的錢都被惡霸佔有,她幾次想擺脫惡霸都沒有成功。

幾年以後,兒子長大了些,她希望兒子能上學,不願因沒錢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便繼續賣身賺錢供孩子上學。她所得錢極其有限,但仍瞞著流氓積攢下一點錢,藏在牆壁秘密的地方。

在學校里上學的兒子的身世被一些學生家長知道了,他們向校方提出不能讓一個妓女的孩子在學校里和其他孩子在一起念書,這樣會破壞學風,校長只得去孩子家中查問此事。

女人駁斥了校長和那些家長的意見,校長見此十分同情母子兩人,讓孩子繼續留在學校念書。但學校的董事會極其反對讓孩子留在學校。正直的校長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濟於事,孩子終於被開除了。

女人為使孩子能繼續念書,便想離開這里,投奔別處。但當她去拿自己積蓄的那點錢時,發現流氓將它偷去賭博輸光了。她氣憤不已,拿起一隻瓶子向流氓砸去,流氓被打死了。而她也因殺人被判處了十二年徒刑,關進了監獄。

二、《神女》經典鏡頭解讀

1從趣味中心:畫面中的趣味中心,也是吸引觀眾目光之處。鏡頭中女主人公冷傲的臉和後面惡霸嬉笑的臉形成對比度最強的區域,吸引觀眾注意,且男女主人公動作不一,一個站著一個坐著,但站著的男人雙臂交替放在胸前一臉輕松,坐著的女主翹起腿一手臂手上拿著煙支撐在在腿前,眉頭緊鎖又有些面無表情,整個人看起來僵硬冷酷。

2從燈光風格和色彩風格:首先燈光,是低調,陰影布局,陰影採用透射式,用高反差的風格。燈在惡霸頭頂亮著,女主人公在惡霸注視下微微低頭看向別處,身後一片黑暗。再次,關於色彩,黑白冷色調代表平靜,疏遠,低調的燈光和暗色調表現出壓抑懸疑和一種宿命感,泛白和黑灰的色調,象徵著女主人公地獄般生活的開始。

3從鏡頭距離和鏡頭種類:畫面採用中景,囊括兩個人的鏡頭,淺焦鏡頭,虛化雜亂的背景,突出漂亮的女主人公,給簡單的劇情寓意化的效果。好人讓我們投入同情;壞人讓我們由衷的討厭。

4從鏡頭角度和人物所處位置:採用水平角度,等同於我們身臨其境人眼觀察的世界,顯示一種歷歷在目的情境。演員在畫面中的位置表現著人物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景框的上方,代表著權威和控制,因為從心理學上說,同樣的東西,放在景框的上方和下方,上方總是顯得重一點,有一種重壓感。被擠壓在景框邊緣的人或者事物,都會失去畫面的主控性,顯得被動和無力。惡霸就站在畫面的左上方,而右下方的女主人公所處位置表示脆弱服從和無力。

5從景框:緊的取鏡使人物充滿了整個畫面,顯得非常擁擠,暗示著一種囚牢性的存在。也象徵暗示著女主人公更加悲劇的人生命運轉折。

三、影片評價

對於這部電影,我們只能套用教科書的原話:無聲片的巔峰之作,阮玲玉表演藝術的巔峰之作。

「影片的巨大成功首先是深刻的現實揭露與批判性。通過一個身處下層,受盡屈辱的女子寧願忍氣吞聲,承受身心舉手摧殘企圖撫養孩子成人,卻還無法立足生存的故事,對社會的不公、道義的喪失和黑暗壓迫的無處不在做血淚的控訴。」

神女,片名是這樣一個聖潔的詞彙。是遙遠的聖母,是颯爽的女英雄,又或是……沒有人會想到導演將這樣一個頭銜封給了一位流落風塵的可憐女子。然而,當我們看完整部影片後,沒有人會不認可將這個稱呼贈與這位偉大的女性。是的,在影片中妓女只是她卑微的職業,而她真正的身份是一位母親,一位將生命所有愛與心血傾注於孩子的母親。

母愛,這個溫暖的詞彙占據著綿延的時間和無際的空間。我們從阮玲玉扮演的母親身上看到了這種亘古不變的情感。我們熟悉這樣的情感,我們依戀這樣的情感,即便沒有聲音也可以引起共鳴。劇中母親的母性之光令人折服,我們忽略了她的卑微,甚至可以說她的卑微身份更映射出母愛的永恆性。

沒有任何語言。母親的無奈悲傷,痛苦彷徨,開心喜悅,驚恐無錯依然在她的舉手投足間展現得淋漓。她是一個悲劇性十足的人物,游盪在社會的最底層,做著最卑賤的「工作」,還要靠一個女子的力量為孩子撐起一片天。然而這痛苦的事實她都能選擇承擔和忍受,因著她唯一的信念——讓孩子過得更好。艱難的生活中依然有她燦爛的笑容:當孩子一本正經地教她做操時,她笑了;當她在路邊為孩子選中一個可愛的玩具時,她笑了;當她看到孩子在聯誼會上唱起歌曲的時候,她也笑了……她的笑臉燦爛而溫暖,似乎看不到生活的陰影,這是因為她的堅強,更是源於她的信念,作為一個幾乎一無所有的母親,她的笑臉只為心愛的孩子綻放。

「老大」的出現是母親悲劇結局的導火索。他占據了母親,霸佔她的身體,霸佔她出買身體得來的金錢。她曾選擇容忍,但頂不住「老大」的咄咄逼人;她曾選擇逃離,但她卻逃不出「老大」的手掌心。我想,如果沒有孩子,作為一個風塵女子的她也許會一直忍受下去,畢竟她太過渺小的身份不允許她為自己的命運做出什麼反抗。然而,作為一個母親的她可以不為自己的命運抗爭,卻不能不為孩子的命運抗爭。她擁有進步的思想,她要讓孩子上學,讓他擁有光明的未來,縱然自己身陷黑暗。其實母親的悲劇命運是註定的,「老大」的出現看似偶然,其實也是一種必然。在那個國家動盪,民不聊生的時代,這樣一個柔弱女子的命運何去何從,擁有決定權的絕不是她自己。她是一株野草,縱然是一株倔強的野草,也無力逃脫無情烈火的燃燒,終將化為灰燼,被那個吃人的時代湮沒。

在影片的結尾,母親在鐵窗中聲淚俱下。她要孩子以為她已經離開人世,她要孩子沒有負累,過上正常孩子的生活。在她朦朧的眼中,我分明看到了希望,在絕望的生命中。

由於電影拍攝於1933年,當時的電影技術還不是很發達,所以自始至終都是以無聲和黑白色調示人,但是還是沒有能夠抹殺掉這部電影的藝術價值。當夕陽西下引來了萬家燈火,一扇簡陋的窗子透出了慘白的燈光,鏡頭將觀眾帶入了屋內,這一戶人家屋內擺設極為簡單,只有一些生活的必需品,與這間簡陋的屋子極不協調的是兩件時髦的旗袍,在拍攝旗袍的時候,導演採用了慢鏡頭,似乎是故意將觀眾的視線引向此處,像是在向觀眾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如此簡陋的家庭會有如此時髦的旗袍?」但是導演並沒有再做停留,鏡頭轉向了一對母子,母親正在哄著年幼的孩子入睡,母親看了看鍾表,輕輕地放下了孩子,躡手躡腳地走到了鏡子前,靜靜地化妝、靜靜地換衣服,小小的動作是滿滿的母愛。當她拿著手提袋風情萬種地站在街上時,一切都已經明了,她只不過是一個在夜之街頭站街的低賤的神女,夜上海的繁華不屬於她,罪惡的夜將她推向了道德的對立面,為了生活他不得不如此。但也正是這個身份成為了她不幸的源頭,為了躲避警察,逃到了一個地痞章老大的家裡,開始了被糾纏的命運,好不容易攢下錢給兒子上學,卻因為學校知道自己的身份使孩子失去了上學的機會,萬般無奈迫使她離開這個罪惡之地,偷藏的錢被那個男人賭了個精光,終於她爆發了,結束了那個男人的生命的同時也將自己送進了監獄。

她的不幸是一連串的,這些重壓卻沒有使她倒下,因為兒子是她活下去的勇氣,是她繼續生活的支柱。從一開始孩子的父親始終都是缺席的,我們不知道這跟男人是誰,是如何將孩子的母親拋棄,是如何將她陷入這不幸的境地。但是即便生活是怎樣的不幸,這位母親都沒有放棄的想法,她所想的只有如何將孩子撫養長大,在孩子的面前她總是能露出會心的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像別的孩子一樣快樂的成長、接受教育,但是她的職業終究是為社會所不容的,孩子因為她被迫退學,她甚至可以說多希望自己的孩子沒有像她這樣的母親,現實使她絕望,只有逃離才是出路,章老大卻將她的後路也切斷,一時沖動,她殺死了章老大,也因此獲刑12年,她木然走進了監獄,很明顯她還沒有從殺人的恐懼中清醒過來,當監獄的大門關閉的那一剎那,她想起了兒子,絕望地撼動著大門,可是無濟於事。當老校長告訴她他會替她教育孩子,使她終於可以松一口氣,最後那一句「不過等他長大了之後,請你告訴他,他的母親已經死了,使他不知道有這樣一個母親。」阮玲玉很好地表現了這位母親此時的心情——絕望又充滿了希望。絕望的是自己看不到孩子的成長,希望的是孩子可以健康地長大。

資料參考:《神女》網路,相關文章

『柒』 電影《南京南京》編導鏡頭分析(3)

動、低位移動、組合式移動、多角度移動鏡頭等,都屬於移動鏡頭的范疇。

五、鏡頭組合

最後再來說一說鏡頭組合,鏡頭本身是沒有什麼具體意義的,它的意義來自於生活的給予,當我們看到鏡頭中再現的某物時,就一定會聯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特定含義。那麼電影中的鏡頭有沒有意義?電影是通過很多不同屬性鏡頭組合而成的,當我們看到鏡頭中某人害怕時,就必有令他害怕的對象,這是在電影中必須通過另一個鏡頭表述出來的,當然也可以不表述,這完全取決於導演這個影片把關人的思想意圖,想要表達什麼?想要展現什麼?恐懼?驚悚?擔心?夢幻?還是對前途迷茫的擔憂?

所以,單個鏡頭可以說它沒有意義,但連接起來的鏡頭不可能表達不出應該要表達的意義,甚至是更為准確的含義。拿《南京,南京》為例,當我們看到在日營集中地處,被綁著的劉曄眼睛出現了憤怒的神情,如果鏡頭到此為止,且前後也只有這么一個鏡頭,只讓你看到這么一個鏡頭,我們就很難知道他為何而怒?對誰而怒?這時,就會浮想聯翩,任我們肆意想像,答案就會有千萬種,甚至更多。但是,接下去,我們看到了在被俘軍人前拿著槍走動並四處監視的日本兵,我們就知道了,所有聯想噶然而止,很明顯了,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對日本兵的憤怒,這時也就突顯了周圍環境的險惡,被抓人數的眾多,劉曄也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再經過前後情節的聯系,也就知道了他們正在等待著被屠殺的命運。

如果,這時影片斷然結束,而且也就只有這兩個聯系鏡頭,我們也能從中判斷出其中的近乎准確的意義了,盡管還會存有聯想,但這時的所有聯想也都在往一個方向上集中,不會再進行過多的其他毫無意義的發散了,也就越容易進入導演或符號把關人事先就設定好的意義范疇,至少不會偏離太遠。在這里,後一個鏡頭所起到的作用,其實就是對前一個鏡頭的情節提示。

因此,單個鏡頭的存在可能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但兩個或兩個以上鏡頭的連接組合,必能產生某些特定的含義,顯示出導演或符號把關人的真實意圖。當然,也不排除某些例外,例如顯示周圍環境大變動的長鏡頭。

鏡頭空間

電影是二維的平面,但我們可以創造三維甚至四維的空間概念,而我這里所指的鏡頭空間並不是三維和四維空間。而是封閉和開放形態鏡頭空間的表達。

一、封閉空間

我們先來看封閉空間,什麼是封閉空間?我們先來看《南京,南京》中的鏡頭實例,我前面提到了南京避難所中的一段,那就屬於封閉空間的形態表達,日軍和中國百姓相遇,目光對視,兩個民族在特定的空間內碰撞,日軍步步進逼,咄咄逼人,明顯占上風。

那麼,到這里,很多人就一定會認為凡是室內空間就都是封閉空間,如果是這么認為的,那麼,錯,室內空間只屬於封閉空間的一種,還有半開放式的空間也屬於封閉空間的表達。例如,在鏡頭中出現了一段場景,某人A在逃避追捕,逃到了森林邊緣,無路可逃了,這時想往回逃,但突然追捕者B出現,兩人面對面對望,氣氛開始緊張。這時,A緩慢向後退,B步步進逼,不管是形勢還是正義B都佔了上風。這類場景的表述也屬於封閉式空間范疇,但前兩類都屬於明示的封閉空間表達,還有一種是屬於暗示的封閉空間表達,多用於展示人物內心的痛苦和掙扎,顯示鏡頭對象的孤獨、孤立、無助,如影片中多次出現的慰安婦的遭遇。而鏡頭外的含義,則是顯示和表達了對此類暴行的控訴。

因此,封閉形態空間鏡頭的含義可以在特定的場地,用以顯示出一定環境下的險惡、危機、不安、躁動、對決,內心的痛苦、掙扎,力量的對比,人或物的孤獨、孤立、無助、等待、迷茫、放棄、獨處及自我的滿足、隱私不得侵犯等等。其實,對這個詞彙的表述更確切的說,應該是更為強調風格化的設計,具有表面化的現實主義特色。②

二、開放空間

由於開放形態空間更多的是被置於室外,因此在表現形式和視覺設計上更強調非形式的,樸素的構圖,使物象看上去出於偶然,毫無精心安排的痕跡。③如影片中角川兄在跟隨部隊進入南京城中時所看到的一切,就彷彿都很自然,人物進入畫面,又出去了,日本兵舉槍槍殺南京市民,就好像是真實的紀錄一樣,絲毫沒有刻意安排的成分。而這一段鏡頭當中,最出彩的應該是一名教父剛進入畫面沒多久就被槍殺的場景,按理說,教父是可以隨意布教的,被放置在開放的空間內,又並非當地的南京市民,應該有更大的自由度,卻也被日本兵從身後無情的開槍射殺了,更加突出了日本兵的殘酷無情,這一幕連角川兄看到後都有些身心一震。

在影片結尾,小豆和老趙最終也是在完全開放的空間形態內完全獲得自由的。

其實,這兩種空間形態的含義,本身是沒有什麼太大討論必要的,也純粹是屬於理論的范疇,但也不難看出,懂得這兩種空間形態含義也有其重要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每個鏡頭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進而更好的理解影片,起到一定意義上輔助性的作用。而對於一部影片的整體來說,討論空間形態的開放與封閉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只能夠當把它放置在一定的場景中討論才有其基本含義。可以說,無所謂開放式影片、封閉式影片,但有所謂開放式場景、封閉式場景,至於具體的討論,還是要結合影片的整體來進行,不能完全偏離影片的主題。

鏡頭符號

每一組連接的鏡頭內所存在的影像符號都可以用意義去進行解讀,意義是附著於符號之上的,如果符號本身不能表達出某種特定意義,那它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可言了。意義和符號之間的關系是抽象和具象的關系,前一個是精神的體現,後者則是物質的表現。即使每一個鏡頭也不例外,如果一個鏡頭內的影像無法用某種意義去作具體解讀的話,那麼這個鏡頭也可以說是失敗的,當然,也不完全。事實上,形式主義和現實主義風格的影像構造所表達出的含義就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影像一般都是刻意去安排、組織、表達什麼;而後者則是自然的體現,不會做任何太大的修飾。

對於故事片而言,沒有什麼偏向於哪一個具體風格方面的過多傾向和要求,很難在此類影片中作出明確區分,一切都是跟著劇情走,根據需要而定。現在,我們來看《南京,南京》,避難所這一場戲,要表達什麼?中日之間無可避免的發生了沖突,日本兵拿著刺刀逼迫中國百姓,很明顯日本兵非常的殘酷無情。在這里,避難所是一個場景,是一個室內場景,對避難所這一具象的符號和它的抽象意義解讀,可以這么理解:

首先,戰爭造成了南京百姓的流離失所,為了避難、保存性命,逃進了避難所,很自然的表現,但是是一個伏筆,一條暗線,電影中沒有明確的鏡頭表現;影片開場,是從一小隊日本兵在城內掃盪,路途中發現了避難所,於是,這隊人馬就朝著避難所而去開始的,這段場景發生的很自然,沒有什麼刻意安排的成分在裡面; 緊接著,電影開場的第一個戲劇性沖突就被設定在了這個避難所內,在有限的空間內,更加強化了中日之間的沖突,完成了從偶然到必然之間的過渡轉換;避難所內的南京百姓在極其狹小的空間內是無路可退的,面對日本兵也只能束手待斃,更加重了百姓的悲劇性,和日本兵的無人道性。

如果,我們再設想,這場沖突被設置在室外進行,空間大或無任何空間限制,則還有自由可言,還有逃跑的希望。而在避難所,則一切希望全無,因為,唯一的路口,已被日本兵嚴加把守。空間的限制,是造成群體悲劇的開始。

影片結尾的場景是在開放式的構圖中展開的,小豆和老趙被捆綁著前進,後面跟著角川兄和一個日本兵,誰都知道最可能的結局是被射殺,但結果卻是被角川兄放生。這一場景在構圖中毫無任何限制,是非常自由的空間,日本兵和角川兄處於後景,生殺大勸掌握在他們手中,而其實在這一畫面中,真正起作用的是角川兄一人,日本兵只是起陪襯,被安排進入畫面的時間有限。

對片尾這一場景中符號意義的解讀,具有兩層意義,一層為對自由的渴望和獲得自由,一個是肉體,一個為精神;另一層則為求生的本能和對生命的憐憫。肉體自由和求生本能就不必做過多的敘述了,在影片中就體現在小豆和老趙兩個符號性的人物身上;那麼,精神自由和對生命的憐憫該如何作解?大家都應該知道,角川兄在把他們放走之後,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眼望著前方,對身邊的日本士兵,說了這樣的一句話:“活著比死更艱難吧”。非常具有哲理性的一句話,卻讓我們看到了角川兄作為人一面的善性,而最後角川兄的自殺則是對精神自由、精神解脫詮釋的最具符號象徵性意義的舉動和行為。

根據對以上兩個場景鏡頭所作的分析,大家應該都明白了鏡頭物像和意義的表達兩者是不能完全分離的,就像我們世界所存在的物質,都是有其特定意義的。當然,這類意義有不少都是人為添加和給予的,但由於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因此,意義的表達也就同樣是復雜和多樣的。那麼,除了人為意義之外,是否還存在自然意義?答案是肯定有的,否則,也就不會有我們所懶以生存的宇宙、星球和物質世界了。所以,這個世界不存在沒有意義的物質,同樣,也就不存在沒有意義的鏡頭了。

閱讀全文

與經典電影鏡頭分析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大腕中的案例分析 瀏覽:705
電影迅雷超清 瀏覽:786
灰燼重生電影手機在線播放 瀏覽:348
韓國電影9歲女孩迅雷下載 瀏覽:156
湯唯電影經典作品片段 瀏覽:504
一部講述鄰里關系的電影 瀏覽:635
為正義而戰西瓜電影 瀏覽:635
五殺電影手機版下載 瀏覽:388
電影單詞怎麼拼 瀏覽:593
為什麼打不開電影 瀏覽:517
日本電影望鄉主題歌誰唱的 瀏覽:10
男模分微電影 瀏覽:262
老電影哪個不多情主演拍攝年代 瀏覽:834
義大利女人監獄電影完整版 瀏覽:58
經典電影鏡頭分析論文 瀏覽:647
阿里巴巴國語電影完整版 瀏覽:267
屏息完整電影 瀏覽:151
姜敏兒電影全集 瀏覽:442
姜恩惠的電影精華全集 瀏覽:155
人狼韓國電影迅雷下載迅雷倉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