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拉勾的勾是哪個勾
拉勾的勾就是這個「勾」。
拉勾:兩個小指纏繞拉鉤,一般為許諾的一種方式,常用語「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
含義:其實這個拉勾上調一百年不許變的童謠應該是這樣兩個動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簡化的只剩下小指拉勾了。拉勾上調是四個動詞,兩個人小手指相互勾著,大拇指相對。這樣許下的諾言是最可信的,戀愛的青年男女,互相勾起對方的小指,希望把對方的心永遠勾在自己的心裡。這里的上吊可不是自殺的意思哦!
電影:拉勾
河北省在2010年8月24日召開的全省文怡精品創作生產座談會上確定的推出的電影之一,影片以反映承諾、誠信、責任和愛心為主題。
背景設定:2010年8月24日召開的全省文藝精品創作生產座談會上獲悉,為充分挖掘河北省豐厚的歷史文化和革命文化資源,充分展示幾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省人民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從現在(2010年)起至2012年,河北省將推出《拉勾》等9部電影。
⑵ 拉勾上吊的含義是怎樣的呢
拉勾上吊是兒童間承諾的專屬儀式,核心含義在於用肢體語言強化誓約的嚴肅性。
1.分解語義更易理解:
通常由「拉勾+念口訣」兩個動作構成,孩童將小指互相勾連說「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許變」。此處「上吊」並非輕生行為,而是取「吊」字象徵契約「懸而不改」的狀態,類似給承諾套上無形的重鎖。
2.動作來源可溯三代人:
該習俗至少傳承三代人,上世紀六十年代起便流行於北方地區。小指相勾模擬鎖鏈形態,配合童謠式口訣增強儀式感,比單純口頭承諾多了行為約束的深層心理暗示。
從人類學視角看,相似的肢體誓約形態存在於多國文化。日本兒童「指切りげんまん」約定時會切小指狀剪紙,墨西哥孩子則用拉耳垂配歌謠,這些行為本質都是通過具身認知強化諾言效力。現代研究發現,進行過拉勾儀式的人群,履約率比單純口頭承諾者高出23%(《兒童行為心理學》2020),側面印證了這種傳統行為的實際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