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十多年前看過一部二戰的電影,當時還是錄像帶,記得上面寫的影片名字叫《裸險》
血染雪山堡 Where Eagles Dare(1968)
又名:壯士雄風 / 雪嶺雄鷹 /魔窟尋諜

1944年,由英國少校情報官領銜的七人突擊隊空降巴伐利亞,潛入「只有老鷹才上得去」的魔窟,營救負責歐洲第二戰場總策劃的美軍將軍
② 二戰經典電影
《辛德勒名單》
《辛德勒名單》是大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於1993年拍攝的一部轟動世界的宏篇巨制。
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國法西斯屠殺猶太人的恐怖罪行,並以其極高的藝術性成為94年全球最為矚目的一部影片。其思想的嚴肅性現非凡的藝術表現力都達到了幾乎令人難以超越的深度。影片於1993年12月15日在美國上映,當即引起了轟動,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並獲得了美國導演工會獎。在94年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中,《辛德勒名單》一片毫無爭議地奪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以及最佳電影剪輯等6項金像獎。對於影片的成就來說,這是當之無愧的。而斯蒂芬·斯皮爾伯格也以此片第一次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對於他的才華來說,這是一份遲到的肯定。
《拯救大兵瑞恩》
1998年出品,導演斯皮爾伯格對「二戰」情有獨鍾,此前曾拍過《1941》、《太陽帝國》、《辛德勒名單》等。
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許多「二戰」老兵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它為「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長達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這是一部肯定「二戰」、又宣揚反戰的作品,是一部赤裸裸表現極端暴力、但從骨子裡贊美人性與和平的作品。
《兄弟連》
描寫了二戰中,美國101空軍一個小支隊的真實故事,他們參與了盟軍進攻首日的任務以及其後整個歐洲的戰事。
全片根據斯蒂芬·安布羅斯的著作改編而成,這位作者曾對小分隊的倖存者進行過長期的訪談、並在研究了美國士兵的家書的基礎上,寫下了這本暢銷作品。斯皮爾伯格執導的同名劇集是美國歷史上耗資最大電視電影劇集。曾榮獲第59屆「金球獎」(GordenGlobe)最佳電影電視系列劇獎。
《太陽帝國》
故事開始於1941年12月,11歲的英國少年吉米與父母住在上海的英國租界里,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吉米夢想當一名飛行員,天真的他不知道戰爭為何物,這一天,吉米一家參加聖誕化妝舞會。舞會上,吉米盡情玩耍著他的滑翔機。滑翔機突然落到山坡背後,吉米去尋找,意外地發現秘密駐扎在這里的日軍。吉米的父親意識到事態的嚴重,為了安全,他讓全家住進了港口附近的旅館。夜晚,吉米好奇地與偷偷駛進港口的日軍艦船打起了信號,而就在這時,日軍對上海發起了進攻。混亂中,吉米和父母失散了……
通過孩子的眼睛去看待世界是大導演斯皮爾伯格最慣常的敘事策略,從他的早期作品《ET外星人》到最近的《人工智慧》,這種兒童視角始終在延續,而拍攝於1987年的《太陽帝國》也是一部這樣的作品……
《孟菲斯美女號》
《孟菲斯美女號》的導演是卡特·瓊斯。影片描寫了二次大戰中的1943年,10名飛行員駕駛B—17轟炸機飛越德軍上空轟炸既定目標的壯烈場面。
這群朝氣勃勃的小夥子,剛剛完成了他們的第24次飛行任務,再飛一次可以返家了,久違的家在等他的,戰爭結束之後該做什麼,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番憧憬。然而,殘酷的事實擺在他們面前,無法向人表露的緊張和恐懼,只有默默地祈求冥冥中的神靈保佑。為此,他們視好運勝過一切,一塊護身掛牌,甚至是一條幸運皮筋,都可以使他們的心靈得以寄託。在緊張、無奈的等待之後,終於等來了出發的命令,滿載彈葯的飛行方陣穿過雲層,向目標靠近。
長機「孟菲斯美女號」是戴尼斯為了紀念他在孟菲斯相識的女友而命名。在天氣惡劣、雲層密布,目標無法確認的情況下,戴尼斯為了保護無辜的生命和醫院、學校等公共設施,畏死重新飛回,確認了目標。重創之下的飛機終於載著這群傷痕累累卻勝利完成使命的英雄的歸來。
影片是1990年拍攝的,在此之前,取材相同,片名相同的另一部影片由威爾導演拍攝,那是一部紀錄影片,僅僅41分鍾,卻以簡潔、高超的手法記錄了這場激烈而悲壯的戰爭,該影片曾在1944年榮獲十佳影片獎。
③ 求一部二戰電影的名字
《沙漠突擊隊》
網路中有此詞條,介紹的比較詳細。
這是一部由德國人自己拍攝的二戰題材影片,盡管德國最終戰敗,但其士兵的軍事素養仍在。人物塑造有血有肉,個性刻畫得比較到位,是一部難得的反方向視角影片。
④ 日本拍攝的二戰電影,一個鏡頭讓人憤怒,是哪個鏡頭呢
去年上映的一部日本電影《阿基米德大戰》慘遭國際上的瘋狂吐槽,可能各位讀者對這部電影不一定熟悉。《阿基米德大戰》是一部二戰題材的電影,不僅如此,他在日本還奪得了票房冠軍,據悉,這部電影描述的,是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之前,建造大和號戰列艦的故事。

而此前日本上映的《男人們的大和號》居然還有這樣一幕,日本人別有用心的在電影中插入了一段真實紀錄片影像,一次神風特攻隊發動自殺式襲擊的畫面,旁白字幕,說到:我們生活在他們賭上生命保護的日本的未來里。這一舉動遭到了國際上的多個國家抗議,連美國都看不下去了。而最終的放映版無奈之下才刪除了這段畫面,可見日本的險惡用心。
⑤ 關於二戰猶太人電影
關於二戰期間猶太人遭遇的電影,有幾部深刻且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作品值得關註: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1993)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黑白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影片講述了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在二戰期間拯救1200名猶太人的故事。電影通過冷靜克制的鏡頭語言展現了克拉科夫猶太區的屠殺與拯救,尤其是紅衣小女孩的象徵性畫面令人震撼。影片獲得7項奧斯卡獎,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
《鋼琴家》(The Pianist,2002)
羅曼·波蘭斯基執導,改編自波蘭猶太鋼琴家瓦迪斯瓦夫·什皮爾曼的自傳。影片以華沙猶太區起義為背景,真實呈現了猶太音樂家從被迫進入隔離區到藏身廢墟的生存掙扎。阿德里安·布羅迪憑藉此片成為最年輕的奧斯卡影帝,電影對個體命運與戰爭暴行的刻畫極具穿透力。
《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1997)
羅伯托·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義大利電影,以獨特視角講述猶太父親在集中營中用游戲方式保護兒子童心的故事。前半部分的浪漫喜劇與後半段的集中營苦難形成強烈反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三項大獎。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The Boy in the Striped Pyjamas,2008)
通過納粹軍官之子與集中營猶太兒童的友誼,以兒童視角揭示種族主義的荒誕與殘酷。影片結尾的悲劇性轉折發人深省。
《波斯語課》(Persian Lessons,2020)
講述比利時猶太人以虛構的"波斯語"蒙騙納粹軍官的故事,通過語言與記憶的主題展現猶太人的生存智慧。全片出現2840個編造單詞均來自集中營囚犯姓名。
這些電影從不同角度記錄了猶太民族的創傷記憶,既有宏觀的歷史還原,也有微觀的個人敘事。觀看時建議結合《浩劫》(1985)等紀錄片,以更全面理解這段歷史。
⑥ 場景和道具力圖還原美軍搶灘登陸的現場,二戰電影《最長的一天》值得一看嗎
《最長的一天》上映於1962年9月,可以說是非常老的一部電影,也是非常經典的一部電影,裡面群星薈萃,大腕雲集,影片是描述登陸諾曼底第一天發生的事情。電影時長178分鍾,每個畫面都是令人難以忘記的經典,可以說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

這場戰役作為二戰最關鍵的一戰,最終我們希望的一方獲得了勝利。這部片子非常令人回味,細節入勝,影片給人感覺是非常自然的描繪了這場戰役。唯有堅持信念,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願世界不要再有戰爭,願世界永遠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