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平台 > 使命抉擇迅雷下載電影天堂

使命抉擇迅雷下載電影天堂

發布時間:2022-07-27 06:12:58

A. 天堂的張望主演是誰

《天堂的張望》是由中國內地導演杜斌編劇並執導;杜奕衡、朱梓玥領銜主演的劇情片,國內實力派演員王力可、宮曉瑄、馬瑜遙、盧秋宏、張永達、杜芷萱、趙志喆、杜雨宸等演員參與出演,香港著名影星吳志雄和中國著名表演藝術家劉流特別出演。

2018年12月29日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插甸鎮水城小學開機,2019年2月1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殺青。

2020年1月,影片入圍美國好萊塢藝術電影獎,並最終獲得最佳影片半決賽獎。2020年4月,榮獲第53屆休斯敦國際電影節雷米銀獎。

2020年6月1日,《天堂的張望》終極預告片在騰訊視頻全球首發。

2020年9月22日,《天堂的張望》受溫哥華華語電影節組委會邀請,成為2021年第九屆溫哥華華語電影節特邀優秀華語影片。9月25日至10月9日,影片先後入圍瑞典呂勒奧國際電影節、義大利維托里奧威尼托電影節和紐約電影獎;10月11日,紐約電影獎公布獲獎名單,《天堂的張望》獲最佳導演長片獎和原創劇本榮譽提名。

2020年10月26日,《天堂的張望》發布「父與女」背影海報,正式定檔11月20日全國上映

B. 遍地狼煙百度影音全集 遍地狼煙高清完整版 遍地狼煙電影在線觀看下載地址

《遍地狼煙》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GfbQLjUo-mv_oU-TgQqrSg

提取碼:2vcz

該劇講述了在炮火硝煙的洗禮下,一位青澀少年從深山獵戶蛻變為一名神槍狙擊手,在面臨使命、挫折、愛情等抉擇後展開的一系列成長歷程。


C. 有人看過《天堂電影院》嗎請大家幫忙呀

在這里,請允許我套用詩人於堅的一句話:《天堂電影院》是一個故鄉!它是那種在所有人的故鄉都消失之後,可以把關於故鄉的記憶一次次復活的電影。

在我們這個鎮上,也有那樣的一個電影院,在幼年時代,我也曾是個多多那樣的小男孩,無比地熱愛電影,實際上,在我的身邊,有好多個多多,我們甚至把電影作為一個最大的歡樂源泉,我們模仿電影中的人物動作,重復電影中的台詞,在數不清多少個晚上,我們能想起來最好的事情,就是去電影院看電影,在《天堂電影院》中,一些場景使我恍若做夢一般,那些總是坐在前排的晃著小腿的兒童,那些瞪大了的雙眼,人們一同哭一同笑,電影院門口擁擠的人群,電影院里賣吃食的小販……

這部電影如同記憶本身,而電影中的那些電影,無疑就是開啟記憶之門的鑰匙,當這扇光影之門被打開之後,我們一同回到了故鄉,回到了那個寧靜的小鎮。

多多就是你我

這個長著一對招風耳,有一雙聰明大眼睛的小男孩多多,的確很能討大家的喜歡,電影開場不久,我們幾乎就愛上了這個沒有父親的小男孩,他總是仰起頭和大人說話,總是弄一些小把戲使大人們又好氣又好笑,拿他無可奈何,因為他那麼小,那麼聰明,如果我是艾爾弗雷德我也會佯裝生氣地把他抱在桌子上,並一本正經地說:「在我踢你屁股之前,快點跑回家去,別再找麻煩了!」可是我不是艾爾費雷德,我是多多,我在小提琴溫暖的曲調里,在故鄉的橄欖樹下,早已回到童年,我想我應該有權利得到庇護,我會再次央求艾爾弗雷德留我在放映室多玩一會兒,因為我早就對放映廳後牆上的那個小洞裡面感興趣了,神奇的電影是怎麼放出來的呢?艾爾弗雷德是怎樣使那五彩的光束從小洞里射出來,最後又投到銀幕上,放成一部電影的呢,我著迷地看著那個小洞,此時銀幕上的人對我說:「喂!多多,查理卓別林來了。」

在銀幕上清澈明亮的光影中,在放映廳溫暖的黑暗中,你我重又變成了坐在第一排的小多多,所有坐在身邊的人都望著大銀幕,所有人的情緒都隨電影情節潮漲潮落,在這樣休戚與共的場所里,我們將不再感到害怕和孤獨。

艾爾弗雷德與電影

在影片中,多多的父親在前線陣亡了,電影放映員艾爾弗雷德就成了替代性的角色,實際上,艾爾弗雷德就是電影的化身,當記憶與一種事物緊緊相聯,這種事物(電影)就會被主觀化,變成了成長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就像父親一樣,在多多的各個年齡段給予指導和撫慰。

那個上唇有厚厚鬍子,笑起來很慈祥很可愛的老艾爾弗雷德,符合我們對於父親的想像,我們就希望自己的父親也像他一樣和藹,有幽默感,和我們有共同語言,能給我們感興趣事物的專業性指導,必要時還得變得深刻,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其實我想說的是,艾爾弗雷德和電影是一回事兒,艾爾弗雷德就是電影,我們就好似坐在第一排的幼小的觀眾多多,滿懷期待著等待著電影開場,等待他親切的光輝灑滿我們的全身,每晚如此,所以在電影中,多多的親生父親必將缺席,給記憶,也給電影中的成長另外的一個空間,那個成長空間,就是艾爾弗雷德和電影組成的。

如果你也是從那個電影時代走過來的話,是可以理解這種情感的,對某個時間段的回憶和某一部電影相連,兒童對電影幾乎是不加選擇的觀看,使得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電影牢牢地紮根在腦際,多多的腦際就被這些電影填滿:維斯康蒂與西部片,卓別林和讓雷諾阿,克拉克蓋博與基頓,安東尼奧尼與《關山飛渡》,而這些遠在亞平寧半島的電影回憶使我微笑著想起我們黑白時代的上海電影製片廠,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和大量講述紅色革命的戰爭片,在那些觀看電影的日子裡,我們的的成長經歷幾乎可以用那些電影指代。

老艾爾弗雷德就是那個放電影的人,就是天堂電影院小小放映室里孤獨的父親,他的死亡通知驚醒了我們後來在城市中做的那些夢,一瞬間,家園和鄉土占據腦際。

鄉土面孔

在《天堂電影院》中,令我動容的還有那些鄉土面孔。據說同樣是來自義大利的導演貝托魯奇來到中國拍攝《末代皇帝》,事後人們問他對中國的感受,他說最讓他感動的就是人們的面孔,那是前消費時代的朴實面孔。

《天堂影院》採用了倒敘手法,影片開始時,已經成為大導演的中年多多開車在羅馬街頭,疲憊麻木的神色溢滿了他的面孔,在交通燈閃爍的時候他瞥見旁邊車里的一對打扮怪異嬉皮士,對方對他的驚異嗤之以鼻,當晚,多多就接到電話,電話里說,艾爾弗雷德去世了。

記憶又回到童年時代的天堂電影院,在當地「電影審查官」—教區牧師眼中,吻戲等同於色情,所以永遠應該剪掉,那是老派的道德家,記憶原諒了一切,在記憶的眼中,來到天堂影院的幾乎每一個人都可愛,總是來遲到的老頭,愚蠢而善良的領票員,愛在後排呼呼大睡的中年漢子,當然,除了那個坐在樓上包廂,充滿惡意與鄙視向下吐痰的「紳士」,最後,他終於被來自下面的一包大便擊中面孔……吵吵嚷嚷的義大利鄉村居民,就如那波利民歌般浪漫開朗,在放映基頓的電影時,所有的人都在笑,鏡頭一個個緩緩移過在那些開懷大笑的面孔,此時,攝影機後面的那個人,看著銀幕上的笑容的你我,內心又作何感想。

多多回到故鄉

孫甘露在一篇叫《亞平寧半島的陽光》的隨筆中寫道:「與《天堂影院》一樣,義大利的鄉村使義大利電影在自然風光的映襯下用閉塞蘊含了永恆,在一個小宇宙中成長,詩意地幻想著遙遠的外部世界,最終猶如回到家鄉一般回到自己的內心。」而孫甘露這樣的文字,也讓我們回到內心,回到故鄉。

故鄉有時也會深深地傷害我們,但是多年後我們發現,故鄉就和老艾爾弗雷德一樣,對那個關於傷害的秘密守口如瓶,他們促使我們出走,他們對我們說:「多多,不準回來,永遠不要妥協,不準給我們寫信。」

於是我們掙扎在異鄉,我們學習長大,我們永遠得適應新環境,我們成為了一個頑強的成人,但是疲憊與麻木也爬上了我們的面孔,那些愛呢?那些在故鄉的陽光下玩耍的日子和心情呢?老艾爾弗雷德死了,我們背負著故鄉的死訊歸來,到處是遺跡,到處是記憶的點滴見證,但是另一些人和事已經占據了主流,天堂影院成了被廢棄多年的破敗建築,沒有人再進電影院看電影了,電視,錄像帶,碟片,每個人都躲在家中獨自觀看,彷彿大家遺棄了大家,人們同時成了遺棄者和被遺棄者,城市化轉眼就替代了鄉土。

多多在舊日的遺跡中尋找著,他自己發現了傷害的秘密,就在一堆廢棄物之中,初戀被埋葬了,多年前,老艾爾弗雷德對多多的愛人說:多多要我轉告你,你們之間是不可能的,這一深深的傷痛被埋在心裡,故鄉也被塵封在愛恨交織中。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原諒一切吧,當我們回到故鄉時,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勇氣和力量翻動那些往事,我們將會看到所有的吻戲被重新串聯起來,愛的主題又占據了一切,要回到故鄉。

D. 全球使命抉擇

破軍AWP建議不要買,很垃圾。破軍法達斯是3連發的,彈速太慢,只能打PVE彈雨,打PVP根本入不了門。其實在破軍系列中最強最好用的是UZI,彈速快、後座力低、准確率高、移動速度快,無論在PVP、PVE都能發威出強大的威力。在金幣槍中UZI被稱為神器,MP.45己經落伍了。

E. 遍地狼煙在線觀看 遍地狼煙電影下載 遍地狼煙高清播放

劇版《遍地狼煙》昨開播 三狙擊手牢抓觀眾眼球 騰訊網 2012-4-8 05:05
網路點擊量三千萬的熱門小說《遍地狼煙》改編的同名電影在今年初取得不俗成績,如今它的電視劇版本又於昨晚登陸南方經視TVS1。該劇由導演虎子執導,新銳青年演員楊爍、周揚、李桓等主演,講述一個出生在山村獵戶人家、槍法奇準的青澀少年,在炮火洗禮中面臨使命和愛情的抉擇,... 10條相同新聞 - 網路快照

《愛在廊橋》《遍地狼煙》展映 劇組主創齊登場 21CN 2012-4-5 12:37
《遍地狼煙》主創見面會。 何晟銘。 網易娛樂4月5日報道 2012年4月1日,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國產入圍影片系列展映活動第五場放映及主創交流活動在海淀區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舉行。大影節主競賽單元入圍影片《愛在廊橋》《遍地狼煙》連場放映,將兩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娓娓道來。... 5條相同新聞 - 網路快照

《天道》遍地狼煙 全民參與各種PK模式 eNet矽谷動力 2012-3-20 16:06
最具PK快感的戰國網游《天道》幾乎囊括所有PK模式,風雲暗涌、群雄割據的春秋戰國剎那間遍地狼煙。加上豐富的新服活動,導致幫派、國家之間產生難以想像的大規模亂斗。血性男兒,稱霸從這里開始! (圖01:神秘的戰國世界) ... 9條相同新聞 - 網路快照

《遍地狼煙》衛視熱播 陳顥文再飾連長 TOM 2012-2-24 10:00
近日,由橫店影視製作有限公司投資製作的電視劇《遍地狼煙》正在山東衛視、江蘇衛視、東南衛視等多家省級衛視台熱播中,該劇根據網路點擊量3000萬的熱門小說《遍地狼煙》改編,電視劇名也為《遍地狼煙》。... 6條相同新聞 - 網路快照

F. 誰知道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的電子書下載

第三章 帝王的抉擇
【遷都】
朱棣所做的另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就是遷都,而遷都這種事情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一件大事。朱棣的這次遷都無疑是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次。今天的北京擁有上千萬人口,無數的高樓大廈,是我們國家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而這一切的起點就源自於朱棣的一個決定。

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三月,蒙古軍隊進攻遼東,大肆搶掠了一通,當地的都指揮沈永是個無能之輩,即無法抵禦,又不及時向領導匯報,朱棣聽說此事,大為惱火,立刻殺掉了沈永,並召集大臣,詢問北方軍事形勢惡化的原因。

朱棣質問他的大臣們,北方防禦如此之弱,蒙古軍隊竟然如入無人之境,這樣下去怎麼得了,誰該為此負責?

然而出乎朱棣意料的是,大臣們雖然個個都不開口,卻並不膽怯,反而直愣愣的看著他。朱棣心頭一陣無名火起,正准備發作,突然心念一轉,把話又縮了回去。

為什麼呢?

因為他終於明白這些大臣們為什麼一直盯著他了,該為此事負責的人正是他自己!

在明朝的防禦體系中,負責北方防禦的主要就是燕王朱棣和寧王朱權,可是在靖難之戰中,朱權被他綁票,他也跑到了南京作了皇帝,北方邊界少了他們兩個人,基本上就屬於不設防地段了,怎麼怪得了別人呢?

南京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也很適宜建都,因為這里地勢險要,風水好,外加是主要糧食產地,由於當時中國的經濟中心已經南移,建都於此是很有利於維持明朝統治的。

但問題在於,明帝國的住宿地並不是獨門獨院,在帝國的北方有著幾個並不友好的鄰居,這些鄰居經常不經主人允許就擅自進屋拿走自己喜歡的東西,還從來不寫欠條。一次兩次也就罷了,長此下去怎麼得了?

出兵討伐也沒有什麼效果,因為這些鄰居基本上都是游擊隊編制,使用的是你進我退,你退我再來的政策,他們自己屬於游牧民族,又不種地,每天的工作也就是騎馬跑來跑去,閑著也是閑著,不搶你搶誰?

討伐不行,不管更不行,這真是個難題啊。

軍事政治形勢固然是後來遷都的主要原因,但還有一些原因也是不可忽視的,這就是朱棣本人的特點。

難道朱棣個人與遷都也有關系嗎?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你還記得,我們之前曾經提過朱棣雖然是在南京出生,是南京戶口,但他21歲就去了北平,並在那裡生活了二十年,雖然並沒有轉戶口(當年進北平不難),但他的生活習慣已經完全北方化了。

據史料記載,朱棣偏好北方飲食,而且十分喜歡朝鮮泡菜,當時的朝鮮國王李芳遠曾派出朝鮮廚師(火者)侍奉朱棣,而他也欣然接受,想來喜好北方口味的朱棣對南方菜不會太感興趣。北方雖然多風沙,遠遠不如南方的秀美山水,但朱棣一直以來就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對他而言,熟悉的才是最好的。

當然了,朱棣遷都的主要原因還是政治需要,既然下定了主意,那就遷吧。

且慢!這可不是說遷就能遷的,遷都不是搬家,絕對不是打好包袱,打個電話叫搬家公司來就行的。最大的難題在於,朱棣並不是一個人搬去北平,如果是這樣,那倒是省事了。

遷都不但要遷走朱棣,還要遷走他的大小老婆若幹人,王公大臣若幹人,士兵百姓若幹人,這些人也要找地方住,也要修房子。北平打了很多年的仗,街道、宮殿都要重修,城市布局也要重新安排。而且跟他去北平的都不是一般人,需要大筆的資金才能安置好這些人。其難度絕對不下於重新建都。

這些問題雖然難辦,但畢竟還是可以解決的,擺在朱棣面前的還有一個更大的難題,如果這個難題不解決,遷都就等於白遷。

我們知道,朱棣遷都的主要原因是為控制北方邊界,保證國家安全。按說遷都就能解決這一問題,但諸位想過沒有,還有一樣東西是必須的。

那就是糧食。

北平附近不是產糧區,而遷都必然會有很多人口湧入(中國人向來有往大城市跑的習慣),這些人要消耗大量的糧食,而且要控制邊界,就必須養著大批士兵,雖然明朝實現了軍屯(軍人平時種地,戰時打仗),能夠解決部分軍隊的糧食問題,但京城的精銳部隊(如三大營)是不種地的,這么多人吃什麼,總不能喝西北風吧。

更嚴重的問題在於,僅僅保證北平士兵百姓的糧食還不夠,因為明朝政府將來可能會經常出去慰問一下那些不太友好的鄰居,給他們一點小小的教訓,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派十萬人去打仗,你就要准備十萬人的糧食,而北平附近的糧食產量是絕對不足以保障這些行動的。

可能有人會說,這算什麼難題,從南方產糧區運輸糧食到北方不就行了?

如果你這樣想,那就恭喜你了,你終於找到了這個問題的難點所在。

糧食問題之所以成為遷都的最大障礙,難就難在運輸上,在那個年代,既沒有火車汽車,也沒有飛機,要運送糧食只能靠人力,今天我們搭乘現代化交通工具從南京到北京也要花費不少時間,而當年的人們走一趟要花一個多月,而且大家可不要忽略一個問題,那就是運輸糧食的人也是要吃飯的。無論他們多麼盡忠職守,你也應該有一個清醒地認識:他們在吃光自己所運的糧食之前,是絕對不會餓死的。

所以如果你找人從陸路上運輸糧食,你就必須額外准備運輸者的口糧,讓他推兩輛糧車上路,運一輛,吃一輛,等到了目的地,交出還沒有吃完的那部分,就算交差了。而你額外准備的那部分口糧可能比他運過去的糧食還要多。

如果有哪個政府願意長期用這種方式來運輸物資,那麼等待這個政府的命運只有一個——破產。

所以,明朝政府剩下的唯一選擇就是——河運(又稱漕運)。

是啊,問題似乎已經解決了,答案很簡單嘛,用船來運輸糧食不就能又快又多的完成運輸任務嗎?那你幹嘛還要兜那麼大的圈子呢?

我可以保證,絕對沒有戲弄大家的意思,關於這個問題,我可以用兩個字來回答:

不通。

在當時,從南方主要產糧區到北方的河道是不通暢的,運河栓塞,河流改道給當時的河運帶了了極大的不便,除非明代的船隻是水陸兩用型,否則想一路順風是絕對不可能的。明太祖朱元璋就在這上面吃過大虧,想當年他老人家打仗的時候,需要從南方向遼東、北平一帶調集軍糧,但河運不通,無奈之下,只好取道海路,經渤海運輸,繞遠路不說,還因為風浪太大,很不安全,十斤軍糧能送到一半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可是修整河道決不是一件可以隨便提出的事情,大家應該還記得,元朝滅亡的導火線就是治理河道。水利工程無論在哪個年代都絕對是國家重點投入的項目。需要大筆的金錢和眾多的勞力。而且萬一花錢太多,動搖了國家根本,問題可就嚴重了(隋煬帝的京杭大運河就是例子),所以這件事情和修書一樣,不是強國盛世你連想都不要想。

朱棣的時代就是盛世。

經過洪武年間的長期恢復,加上朱棣正確的治國方略,當時的明朝已經有了足夠的經濟實力去完成以前無法想像的事情。永樂大典也修出來了,搞點水利自然不在話下。

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朱棣命令工部尚書宋禮治理會通河,以保證河道的暢通,宋禮是一個很有能力的水利專家,他完成了任務,此後漕運總督陳瑄進一步疏通了河道,從此南北漕運暢通無阻,所謂「南極江口,北盡大通橋,運道三千餘里」,糧食問題最終得到了解決。

而遷都的其他工作也一直在緊張地進行之中,中央各部門的辦公單位早在永樂七年(1409)就已經修好,而京城的建設工作於永樂十五年開始,一直進行了三十餘年才結束。

眼見機會成熟,朱棣於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式下令:遷都!

原先的京師改名為南京,北京作為明帝國新的都城被確定下來,從此北京這個城市正式成為了明朝首都,並一直延續了二百餘年,但它的歷史卻並未隨著明朝的滅亡而結束,相反,它一直富有生氣的存在和發展著,並最終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城市之一。

當今天的我們徜徉在北京這個現代化都市,看著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時,不應該忘記,正是五百多年前的一個叫朱棣的人奠定了這一切的基礎。

要說明的是,朱棣在建設北京時,是有著相當的現代意識的,他十分注意城市的整體規劃,分別修建了數條主線和支線,把北京市區規劃成形狀整齊的方塊,並制定了嚴厲的規定,禁止亂搭亂蓋,還鋪設了完整的下水道系統。

而現在我們看到的故宮和天壇等北京著名建築,都是朱棣時代打下的基礎(此後清朝曾經整修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故宮,它佔地十七萬平方米,徵用無數勞力,用了二十年完成,它原先只是供皇帝居住的地方,老百姓絕對與之無緣,也沒有買票參觀這一說,但這並不能影響它在歷史上的地位。現在故宮已作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瑰寶成為我們每個中國人的驕傲。

無可否認,這正是朱棣的功績,不能也無法抹煞。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遷都決不是一帆風順,眾人響應的,實際上,根本沒有幾個人贊成朱棣的這一決策。

原因很簡單,除了朱棣靖難帶過來的那些人之外,朝廷大部分大臣都是長期在南方生活的,老婆孩子都在南京,狐朋狗友、社會關系也都在這里,誰願意跟著朱棣去北方吹風?

恰好在遷都後不久,皇宮發生火災,而且全國很多地方都出現自然災害,當時人們稱為「天災」,大臣們自然而然的就把這些事情歸結為——都是遷都惹的禍。

朱棣為人雖然夠狠夠絕,但畢竟自然科學理論知識修養不足,他也有點慌亂,便向群臣徵求意見,以便彌補過失。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大臣們卻藉此機會對他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許多大臣上書,陳說遷都的害處,並表示之所以有天災,就是因為遷都造成的。其中主事簫儀的言辭最為激烈,史料記載「儀言之尤峻」,至於他到底說了些什麼並未列出,但估計是罵了朱棣,大家知道,朱棣從來就不是個忍氣吞聲的人,他的回應也很乾脆,直接就把簫儀殺掉了。

這下可捅了馬蜂窩,要知道讀書人可不是好惹的,自幼聆聽聖賢之言,以聖人門生自居,皇帝又怎麼樣?怕你不成?

於是眾多大臣紛紛上書,言論如潮,還在午門外集會公開辯論,說是辯論會,但會上意見完全是一邊倒,其實就是針對朱棣的批鬥會,如果換個一般的皇帝,看到如此多的手下反對自己,很可能會動搖,但朱棣不是一般的皇帝,他堅持了自己的看法,堅定了遷都的決心。

「你們都不要再說了,遷都是我做的決定,一定要遷,我說了算,就這么辦了!」

朱棣這樣做是需要勇氣的,他在反對者佔多數的情況下,還敢於堅持觀點,毫不退讓,事實上,很多大臣提出的意見也是很中肯的,如遷都勞民傷財,引發貪污腐敗等,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歷史將會證明,朱棣的選擇是正確的。

在歷史上,經常會出現一些十分有水平的人物,他們能夠在形勢尚不明朗之前預見到事物將來的發展,如諸葛亮在破草房裡就能琢磨出天下將來會三分等,但諸葛亮的這種琢磨是不需要成本的,即使他琢磨得不對,也沒有人去找他麻煩。

容易出麻煩的是抉擇,也就是說,必須犧牲某些眼前的利益去換來將來更長遠的利益。這種抉擇往往是極為痛苦的,因為眼前利益是大家都能看到的,長遠的利益卻是看不到的,就好比你讓大家丟下手中已有的鈔票,跟著你去挖金礦,金礦固然誘人,但是否真有卻著實要畫個大問號,你說有就有?憑什麼?

一百多年後偉大的改革家張居正就是栽倒在這種抉擇上的,因為那些大臣們寧可抱著手上的那點家當等死,也不肯跟他去走那條未知的道路。

朱棣就是這樣一個很有水平的領導,也是一個敢於抉擇的領導,他知道遷都是一項大工程,耗時耗力,但他准確地判斷出,影響明帝國的長治久安的最大因素就是北方的蒙古,要想將來平平安安過日子,就必須舍棄眼前的利益,遷都北京。否則明朝將難逃南宋的厄運。

與張居正相比,朱棣有一個優勢——他是皇帝,而且還是一個鐵腕皇帝,一個敢背罵名我行我素的皇帝,所以他能夠一直堅持自己的信念,所以他終於完成了遷都這項艱難的工作。

朱棣遷都的行為招致了當時眾人的反對,很多人也斷言此舉必不可行,但十九年後站在北京城頭遙望遠方的於謙應該不會這樣想。

歷史才是事物發展最終的判斷者,在不久之後,它將毫無疑問地告訴每一個人:朱棣的抉擇是正確的。

第四章 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之前我們曾經介紹過,朱棣曾派出兩路人去尋找建文帝,一路是胡濙,他的事情我們已經講過了,這位胡濙的生平很多人都不熟悉,這也不奇怪,因為他從事是秘密工作,大肆宣傳是不好的。

但另一路人馬的際遇卻大不相同,不但聞名於當時,還名留青史,千古流芳。這就是鼎鼎大名的鄭和艦隊和他們七下西洋的壯舉。

同樣是執行秘密使命,境遇卻如此不同,我們不禁要問:同樣是人,差距怎麼那麼大呢?

原因很多,如隊伍規模、附帶使命等等,但在我看來,能成就如此壯舉,最大的功勞應當歸於這支艦隊的指揮者——偉大的鄭和。

偉大這個詞用在鄭和身上是絕對不過分的,他不是皇室宗親,也沒有顯赫的家世,但他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就了一段傳奇——中國人的海上傳奇,在鄭和之前歷史上有過無數的王侯將相,在他之後還會有很多,但鄭和只有一個。

【鄭和之後,再無鄭和——梁啟超】

下面就讓我們來介紹這位偉大航海家波瀾壯闊的一生。

鄭和,洪武四年(1371)出生,原名馬三保,雲南人,自小聰明好學,更為難得的是,他從小就對航海有著濃厚的興趣,按說在當時的中國,航海並不是什麼熱門學科,而且雲南也不是出海之地,為什麼鄭和會喜歡航海呢?

這是因為鄭和是一名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他的祖父和父親都信奉伊斯蘭教,而所有的伊斯蘭教徒心底都有著一個最大的願望——去聖城麥加朝聖。

去麥加朝聖是全世界伊斯蘭教徒的最大願望,居住在麥加的教徒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可以時刻仰望聖地,但對於當時的鄭和來說,這實在是一件極為不易的事情。麥加就在今天的沙烏地阿拉伯境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地圖上把麥加和雲南連起來,再乘以比例尺,就知道有多遠了。不過好在他的家庭經濟條件並不差,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經去過麥加,在鄭和小時候,他的父親經常對他講述那朝聖途中破浪遠航、跋山涉水的驚險經歷和萬里之外、異國他鄉的奇人異事。這些都深深的影響了鄭和。

也正是因此,幼年的鄭和與他同齡的那些孩子並不一樣,他沒有坐在書桌前日復一日的背誦聖賢之言,以求將來圖個功名,而是努力鍛煉身體,學習與航海有關的知識,因為在他的心中,有著這樣一個信念:有朝一日,必定乘風破浪,朝聖麥加。

如果他的一生就這么發展下去,也許在十餘年後,他就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完成一個平凡的伊斯蘭教徒的夙願,然後平凡地生活下去。

可是某些人註定是不會平凡地度過一生的,偉大的使命和事業似乎必定要由這些被上天選中的人去完成,即使有時是以十分殘忍的方式。

洪武十四年(1381),傅友德、藍玉奉朱元璋之命令,遠征雲南,明軍勢如破竹,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平定了雲南全境,正是這次遠征改變了鄭和的命運。順便提一句,在這次戰役中,明軍中的一名將領戚祥陣亡,他的犧牲為自己的家族換來了世襲武職,改變了自己家族的命運,從此他的子孫代代習武。這位戚祥只是個無名之輩,之所以這里要特意提到他,是因為他有一個十分爭氣的後代子孫——戚繼光。

歷史真是讓人難以捉摸啊。

對於明朝政府和朱元璋來說,這不過是無數次遠征中的一次,但對於鄭和而言,這次遠征是他人生的轉折,痛苦而未知的轉折。

戰後,很多兒童成為了戰俘,按說戰俘就戰俘吧,拉去干苦力也就是了,可當時對待兒童戰俘有一個極為殘忍的慣例——閹割。

這種慣例的目的不言而喻,也實在讓人不忍多說,而年僅11歲的馬三保正是這些不幸孩子中的一員。

我們不難想像當年馬三保的痛苦,無數的夢想似乎都已經離他而去了,但歷史已經無數次地告訴我們,悲劇的開端,往往也是榮耀的起點。

悲劇,還是榮耀,只取決於你,取決於你是否堅強。

從此,這個年僅十一歲的少年開始跟隨明軍征戰四方,北方的風雪、大漠的黃沙,處處都留下了他的痕跡,以他的年齡,本應在家玩耍、嬉戲,卻突然變成了戰爭中的一員,在那血流成河,屍橫遍野的戰場上飛奔。刀劍和長槍代替了木馬和玩偶,在軍營里,沒有人會把他當孩子看,也不會有人去照顧和看護他,在戰爭中,誰也不能保證明天還能活下來,所以唯一可以照顧他的就是他自己。

可是一個十一歲的孩子怎麼能照顧自己呢?

我們無法想像當年的馬三保吃過多少苦,受過多少累,多少次死裡逃生,我們知道的是,悲慘的遭遇並沒有磨滅他心中的希望和信念,他頑強地活了下來,並最後成為了偉大的鄭和。

總結歷史上的名人(如朱元璋等)的童年經歷,我們可以斷言:小時候多吃點苦頭,實在不是一件壞事。

在度過五年顛沛流離的生活後,他遇到了一個影響他一生的人,這個人就是朱棣。

當時的朱棣還是燕王,他一眼就看中了這個沉默寡言卻又目光堅毅的少年,並挑選他做了自己的貼身侍衛,從此馬三保就跟隨朱棣左右,成為了他的親信。

金子到哪裡都是會發光的,馬三保是個註定要成就大事業的人,在之後的靖難之戰中,他跟隨朱棣出生入死,立下大功,我們之前介紹過,在鄭村壩之戰中,朱棣正是採用他的計策,連破李景隆七營,大敗南軍。

朱棣從此也重新認識了這個貼身侍衛,永樂元年(1403),朱棣登基後,立刻封馬三保為內官監太監,這已經是內官的最高官職,永樂二年(1404),朱棣又給予他更大的榮耀,賜姓「鄭」,之後,他便改名為鄭和,這個名字註定要光耀史冊。

要知道,皇帝賜姓是明代至高無上的榮耀,後來的鄭成功被皇帝賜姓後,便將之作為自己一生中的最大光榮,他的手下也稱呼他為「國姓爺」,可見朱棣對鄭和的評價之高。

上天要你受苦,往往會回報更多給你,這也是屢見不鮮的,鄭和受到了朱棣的重用,成為了朝廷中炙手可熱的人物,作為朱棣的臣子,他已經得到了很多別人想都不敢想的榮耀,想來當年的鄭和應該也知足了。

但命運似乎一定要讓他成為傳奇人物,要讓他流芳千古。更大的使命和光榮將會降臨到他的頭上,更大的事業將等待他去開創。

【出航】

朱棣安排鄭和出海是有著深層次目的的,除了尋找建文帝外,鄭和還肩負著威服四海,胸懷遠人的使命,這大致也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的老傳統,但凡強盛的朝代,必定會有這樣的一些舉動,如漢朝時候貫通東西的絲綢之路,唐朝時眾多發展中國家及不發達國家留學生來到我國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技術,都是這一傳統的表現。

中國強盛,萬國景仰,這大概就是歷來皇帝們最大的夢想吧,歷史上的中國並沒有太多的領土要求,這是因為我們一向都很自負,天朝上國,萬物豐盛,何必去搶人家的破衣爛衫?

但正如俗話所說,鋒芒自有畢現之日,強盛於東方之中國的光輝是無法掩蓋的,當它的先進和文明為世界所公認之時,威服四海的時刻自然也就到來了。

實話實說,在中國強盛之時,雖然也因其勢力的擴大與外國發生過領土爭端和戰爭(如唐與阿拉伯之戰),也曾發動過對近鄰國家的戰爭(如征高麗之戰),但總體而言,中國的外交政策還是比較開明的,我們慷慨的給予外來者幫助,並將中華民族的先進科學文化成就傳播到世界各地,四大發明就是最大的例證。

綜合來看,我們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中國胸懷遠人的傳統和宗旨:

以德服人。

現在中國又成為了一個強盛的國家,經過長期的戰亂和恢復,以及幾位堪稱勞動模範的皇帝的辛勤耕耘和工作,此時的華夏大地已經成為了真正的太平盛世,人民安居樂業,國家糧銀充足,是該做點什麼的時候了。

在我們這個龐大國家的四周到底還有些什麼?這是每一個強盛的朝代都很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明帝國就是一個強盛的朝代,而明帝國四周的陸地區域已由漢唐盛世時的遠征英雄們探明,相比而言,帝國那漫長的海岸線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遐想,在寬闊大海的那一頭有著怎樣的世界呢?

最先映入人們眼簾的就是西洋,需要說明的是西洋這個名詞在明朝的意義與今日並不相同,當時的所謂西洋其實是現在的南洋,之前的朝代雖也曾派出船隻遠航過這些地區,但那隻是比較單一的行動,並沒有什麼大的影響,海的那邊到底有些什麼,人們並不是十分清楚,而現在強大的明帝國的統治者朱棣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他之所以被認為是歷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絕非由於仁慈或是和善,而是因為他做了很多歷史上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情。

現在,朱棣將把一件歷史上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情交給鄭和來完成,這是光榮,也是重託。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鄭和都是最合適的人選,他不但具有豐富的航海知識,還久經戰爭考驗,軍事素養很高,性格堅毅頑強,最後,他要去的西洋各國中有很多都信奉伊斯蘭教,而鄭和自己就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

按說這只是一次航海任務而已,何必要派鄭和這樣一個多樣型人才去呢,然而事實證明,鄭和此次遠航要面對的,絕不僅僅是大海而已。

歷史將記住這個日子,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鄭和在福建五虎門起航,開始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遠航征程,鄭和站在船頭,看著即將出發的龐大艦隊和眼前的茫茫大海。

他明白自己此次航程所負的使命和職責,但他並不知道,此時此刻,他正在創造一段歷史,將會被後人永遠傳頌的歷史。

他的心中充滿了興奮,自幼年始嚮往的大海現在就在他的眼前,等待著他去征服!一段偉大的歷程就要開始了!

揚帆!

【無敵艦隊】

我們之前曾不斷用艦隊這個詞語來稱呼鄭和的船隊,似乎略顯誇張,一支外交兼尋人的船隊怎麼能被稱為艦隊呢,但看了下面的介紹,相信你就會認同,除了艦隊外,實在沒有別的詞語可以形容他的這支船隊。

托當年一代梟雄陳友諒的服,朱元璋對造船技術十分重視,這也難怪,當年老朱在與老陳的水戰中吃了不少虧,連命也差點搭進去。在他的鼓勵下,明朝的造船工藝有了極大的發展,據史料記載,當時鄭和的船隻中最大的叫做寶船,這船到底有多大呢,「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大家可以自己換算一下,按照這個長度,鄭和大可在航海之餘舉辦個運動會,設置了百米跑道絕對不成問題。

而這條船的帆絕非我們電視上看到的那種單帆,讓人難以想像的是,它有十二張帆!它的錨和舵也都是巨無霸型的,轉動的時候需要幾百人喊口號一起動手才能擺得動,南京市在五十年代曾經挖掘過明代寶船製造遺址,出土過一根木桿,這根木桿長十一米,問題來了,這根木桿是船上的哪個部位呢?

鑒定結論出來了,讓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這根木桿不是人們預想中的桅桿,而是舵桿!

如果你不明白這是個什麼概念,我可以說明一下,桅桿是什麼大家應該清楚,所謂舵桿只不過是船隻舵葉的控制聯動桿,經過推算,這根舵桿連接的舵葉高度大約為六米左右。也就是說這條船的舵葉有三層樓高!

航空母艦,名副其實的航空母艦。

這種寶船就是鄭和艦隊的主力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旗艦,此外還有專門用於運輸的馬船,用於作戰的戰船,用於運糧食的糧船和專門在各大船隻之間運人的水船。

鄭和率領的就是這樣的一支艦隊,艦隊之名實在實至名歸。

這是鄭和船隊的情況,那麼他帶了多少人下西洋呢?

「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

說句實話,從這個數字看,這支船隊無論如何也不像是去尋人或是辦外交的,倒是很讓人懷疑是出去找碴打仗的。但事實告訴我們,這確實是一支友好的艦隊,所到之處,沒有戰爭和鮮血,只有和平和友善。

強而不欺,威而不霸,這才是一個偉大國家和民族的氣度與底蘊。

鄭和的船隊向南航行,首先到達了占城,然後他們自占城南下,半個月後到達爪哇(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此地是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據點,但凡由馬六甲海峽去非洲必經此地,在當時,這里也是一個人口稠密,物產豐富的地方,當然,當時這地方還沒有統一的印度尼西亞政府。而且直到今天,我們也搞不清當時島上的政府是由什麼人組成的。

G. 求美國電影《忠誠》(《忠誠使命》) 的下載地址

鏈接:https://pan..com/s/1WdrTgrU38V1pjVomc3gxQQ

提取碼:0tvd

影片講訴了駐守在伊拉克的一名美國陸軍中尉剛要被調離,在即將離任的最後一分鍾,事情被搞得亂成一團,原因是他的一名士兵試圖擅離職守此時他不得不做出抉擇,是選擇袒護逃跑的士兵還是選擇履行軍隊的職責或者是聽從愛戀他的未婚妻。

閱讀全文

與使命抉擇迅雷下載電影天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購買電影票流程圖片 瀏覽:201
國內行為小電影 瀏覽:929
怎麼收韓國電影 瀏覽:885
電影圖雅的婚事插曲有哪些 瀏覽:591
鞏俐接吻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882
用什麼可看最新電影 瀏覽:641
擦死她電影網網站 瀏覽:72
電影美女求上視頻網站有哪些 瀏覽:220
看過哪些印度電影 瀏覽:757
電影李小龍和我迅雷 瀏覽:229
千尋電影怎麼解綁 瀏覽:99
牛奶流量電影網站 瀏覽:766
歐美另類小說圖片在線電影 瀏覽:287
斗羅大陸144星辰電影院免費 瀏覽:785
比較好的在線電影網站 瀏覽:456
電影擊戰插曲是什麼 瀏覽:913
如何贈朋友vip電影 瀏覽:418
8號警報代號8電影封面圖片 瀏覽:749
鐵血戰士與異形系列電影 瀏覽:961
暮光之城電影圖片色彩分析 瀏覽: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