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曼森前妻Dita的詳細資料。
蒂塔·萬提斯 ((Dita Von Teese) 女,活躍在電影、電視、舞台、雜志等多個時尚事業中的傳奇人物。多棲發展的蒂塔·萬提斯受到各界關注,她性感的身材,傳奇的戀情讓人們津津樂道。她徹底完成了從艷星到時尚名媛的華麗轉型。 基本資料 中文名:蒂塔·萬提斯 英文名:Dita Von Teese 生日:生於1972年9月28日 出生地:美國密歇根州Rochester市 國籍:美國 身高:168cm 三圍:32C-21-33 星座:天秤座 事業:電影、電視、雜志、社交名媛 前夫:瑪麗蓮·曼森 (Marilyn Manson) 職業經歷 早期生活 蒂塔·萬提斯出生在密歇根州的一個小鎮上,家裡到處都是充滿歷史氣息的古董。也許正是因為耳濡目染,蒂塔·萬提斯在蒂塔·萬提斯很長一段時間內對二十世紀40年代出品的電影以及古典風格的造型甚為迷戀,也成了今日美國最大的古典模特模仿者,蒂塔·萬提斯的名字和照片已經成了華麗而誘人的古典造型的代名詞。 當蒂塔·萬提斯還是小姑娘時,就很喜歡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電影和明星,總夢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和海蒂·拉瑪、麗塔·海沃斯、貝蒂·格萊伯這些明星一樣擁有高貴的氣質和迷人的魅力。也許正是因為童年的愛好與執著讓她日後獲得了巨大成功,這一點都不奇怪。現在的蒂塔·萬提斯不僅是美國歷史上最受歡迎的具有古典氣質的模特和滑稽戲劇明星,而且是好萊塢最迷人的女性之一。 12歲時,蒂塔·萬提斯跟隨家人一起搬離密歇很,來到加利福尼亞的橘子郡。蒂塔·萬提斯從4歲開始就練習古典芭蕾舞,到了13歲,她已經可以在當地一家芭蕾舞演藝公司擔任獨舞了。這時她最崇拜的明星是賽德·查里斯 (Cyd Charisse,代表作《錦綉天堂》、《雨中曲》),賽德·查里斯就是一位芭蕾舞非常出色的演員,但同時也是人盡皆知的女妖精。蒂塔·萬提斯希望自己長大後也能像賽德·查里斯那樣迷倒眾生,這個願望一直持續到成年。 少女蒂塔·萬提斯開始收集20年代~50年代的古典服裝,了解著裝的要領。蒂塔·萬提斯很快發現不僅那些華麗的服裝很討人喜歡,而且那些有鋼筋做支撐的塑身內衣更是讓人慾罷不能。事實上,她對華美內衣的興趣促成了她的第一個工作——15歲那年,她在一家高檔內衣專賣店接受了銷售員的職位。她不僅成了這家店鋪最好的銷售員,也成了最大的買主。 步入時尚圈 上大學之後,蒂塔·萬提斯 選擇了歷史服裝設計專業,她的志向是成為一名古裝電影的設計師。但是後來她發現,擔任人體模特的收入可能更符合自己對古典美追求的需要。19世紀,特別是維多利亞時代,盛行的緊身胸衣也讓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開始模仿這些出現於電影和資料圖片中的華麗服飾,無數次光顧專賣店。 有一次,蒂塔又來到店中,猛一抬頭,在牆壁上看到了一幅剛剛掛上去的貝蒂·佩吉的畫像。這幅由著名畫家奧里維亞根據照片創作的畫像給了蒂塔·萬提斯極大地震撼,她突發奇想,決定親自再現貝蒂·佩吉時代的懷舊風情。 1991年,Dita開始為一些雜志提供自己的照片。這靈光閃現的念頭正是Dita事業的起點,自從那時開始,蒂塔·萬提斯的名字傳遍整個歐美地區,人們不僅將蒂塔·萬提斯與貝蒂·佩吉勇於展現自我的精神相提並論,也對兩人的美貌津津樂道。 隨著名望的提升,蒂塔·萬提斯著手創辦了個人網站,這也是互聯網上最早的模特個人網站之一。這個網站從里到外都彌漫著揮之不去的懷舊風情,其中珍藏著超過1萬張珍貴的照片,其攝影風格完全由蒂塔·萬提斯自創。 蒂塔·萬提斯除了在時尚界惹人注目外,她在話劇、歌劇舞台上也是常客。
2. "錦綉天堂"一詞最早出自什麼年代哪部典籍
《錦綉天堂》是1949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由程步高執導,胡蝶、王丹鳳領銜主演。《錦綉天堂》講述了富家女薛湘靈行將出閣,嫁予富家子周廷訓,她母親特為其縫制一個盛滿珠寶的「鎖...
3. 吳楚帆的影視作品
監制《香港一婦人》 (1964)《火窟幽蘭》 (1961)《千萬人家》 (1953) 編劇《香港一婦人》 (1964) 製片《琵琶怨》 (1957)《斷鴻零雁記》 (1955) 導演《香港一婦人》 (1964) 男演員 《社會棟梁》 (1968)《喜結良緣》 (1966)《真假兇手》 (1966)《珍珠淚》 (1965)《青山依舊夕陽紅》 (1965)《詩禮傳家(上集)》 (1965)《人鬼恩仇》 (1965)《天荒情未老》 (1965)《馬陵道》 (1965)《海角幽蘭》 (1965)《戰地奇女子》 (1965)《相思灣之戀》 (1965)《血紙人》 (1964)《九九九毒天鵝》 (1964)《滿堂吉慶》 (1964)《錦綉天堂》 (1964)《男男女女》 (1964)《香港屋檐下》 (1964)《鬼兇手》 (1964)《香港一婦人》 (1964)《海》 (1963)《鬼屋疑雲》 (1963)《荒谷恩仇記》 (1963)《花花世界》 (1962)《苦雨春風》 (1962)《破鏡重圓》 (1962)《情比金堅》 (1962)《雙屍洞》 (1962)《步步追蹤》 (1962)《富貴神仙》 (1962)《鳳凰山龍虎鬥》 (1961)《火窟幽蘭》 (1961)《血手套》 (1961)《天倫(大結局)》 (1961)《天倫(上集)》 (1961)《古廟幽魂》 (1961)《少小離家老大回(大結局)》 (1961)《少小離家老大回(上集)》 (1961)《血屋驚魂》 (1960)《荒島驚魂》 (1960)《最後五分鍾》 (1960)《雞鳴狗盜》 (1960)《恩情(下集大結局)》 (1960)《恩情(上集)》 (1960)《毒手》 (1960)《棄婦大結局》 (1960)《人海孤鴻》 (1960)《棄婦(上集)》 (1960)《三滴血》 (1960)《人》 (1960)《錢》 (1959)《十號風波》 (1959)《人倫》 (1959)《毒丈夫》 (1959) 《一命三兇手》 (1959)《麗鬼冤讎》 (1959)《碧血劍(上集)》 (1958)《骨肉親情(下集大結局)》 (1958)《骨肉親情》 (1958)《美人春夢》 (1958)《紫薇園的秋天》 (1958)《女人的陷阱》 (1958)《苦女江海燕(大結局)》 (1958)《苦女江海燕(上集)》 (1958)《香城凶影》 (1958)《黑俠擒凶》 (1958)《姦情》 (1958)《第7號司機》 (1958)《血染黃金》 (1957)《一樓風雪夜歸人》 (1957)《啼笑姻緣》 (1957)《水滸傳:智取生辰綱》 (1957)《無情大海有情天》 (1957)《黛綠年華》 (1957)《琵琶怨》 (1957)《仙女戲魔王》 (1957)《原野》 (1956)《慈母淚》 (1956)《霸王妖姬》 (1956)《手足情深》 (1956)《飛賊黑貓》 (1956)《出谷黃鶯》 (1956)《月光》 (1956)《余之妻》 (1955)《泣殘慈母淚》 (1955)《一代名花》 (1955)《孤星血淚》 (1955)《紅粉飄零未了情》 (1955)《天長地久》 (1955)《愛(續集)》 (1955)《愛(上集)》 (1955)《斷鴻零雁記》 (1955)《鴛鴦譜》 (1955)《簡娘》 (1955)《愛情三部曲》 (1955)《山河戀》 (1955)《寒夜》 (1955)《流水行雲》 (1954)《美人計》 (1954)《杜鵑魂》 (1954)《父慈子孝》 (1954)《落花流水》 (1954)《百變婦人心》 (1954)《秋》 (1954)《漢武帝夢會衛夫人》 (1954)《萍姬》 (1954)《馬來亞之戀》 (1954)《變幻姻緣》 (1954) 《錦綉人生之二:項鏈》 (1954)《山水有相逄》 (1954)《出籠鳥》 (1953)《明月冰心》 (1953)《危樓春曉》 (1953)《千萬人家》 (1953)《歌唱海棠紅》 (1953)《處處喜相逢》 (1953)《春》 (1953)《義犬救美》 (1953)《雙雄鬥智》 (1953)《骨肉喜重逢》 (1953)《日出》 (1953)《家》 (1953)《拜錯石榴裙》 (1952)《香車美人》 (1952)《發財添丁》 (1952)《紅白牡丹花》 (1952)《驚魂花燭夜》 (1952)《借妻艷史》 (1952)《乖孫》 (1952)《龍鳳花燭》 (1952)《恩恩愛愛》 (1952)《粉碎黃金夢》 (1952)《玉女凡心》 (1952)《迷姬》 (1952)《不夜天》 (1952)《春宵醉玉郎》 (1952)《艷曲醉郎心》 (1952)《恩情深似海》 (1952)《歌聲淚影(下集)》 (1952)《小明星傳》 (1952)《歌聲淚影(上集)》 (1952)《時來運到》 (1952)《摩登新娘》 (1952)《迷樓金粉》 (1952)《二八嬌妻一歲郎》 (1952)《夜桃源》 (1952)《蓬門小鳳》 (1952)《佳偶天成》 (1952)《浩劫紅顏》 (1952)《貧賤夫妻百事哀》 (1952)《春滿香城》 (1952)《一彎眉月伴寒衾》 (1952)《馬票狂》 (1952)《無限恩情無限恨》 (1951)《第二夫人》 (1951)《銀燈魔影》 (1951)《人海八大仙》 (1951)《三打祝家莊(下集)》 (1951)《紅樓新夢》 (1951)《冷落春宵》 (1951)《怨婦情歌》 (1951)《三打祝家莊(上集)》 (1951) 《虎穴龍潭》 (1951)《血染杜鵑紅》 (1951)《難為了媽媽》 (1951)《孤雛淚》 (1951)《千金小姐丫鬟賣》 (1951)《紅白金龍(下集)》 (1951)《天堂春夢》 (1951)《紅白金龍(上集)》 (1951)《春滿瓊樓》 (1951)《人間慈父》 (1951)《從此蕭郎陌路人》 (1951)《霓裳恨》 (1951)《孽債》 (1951)《一帆風順》 (1951)《誰憐後母心》 (1951)《重生》 (1950)《鴛鴦劫》 (1950)《願郎重吻妾朱唇》 (1950)《人海萬花筒》 (1950)《南海漁歌》 (1950)《罪惡鎖鏈(下集大結局)》 (1950)《罪惡鎖鏈(上集)》 (1950)《妒潮》 (1950)《古屋行屍》 (1949)《忍棄枕邊人》 (1949)《古園妖姬》 (1949)《夢斷殘宵》 (1949)《司馬夫大破蜜糖黨》 (1949)《魂斷歸家娘》 (1949)《斗氣夫妻》 (1949)《腸斷跳樓人》 (1948)《二龍爭珠》 (1948)《黑俠歸來》 (1948)《花月良宵》 (1948)《黑俠與李青薇》 (1948)《新生命線》 (1948)《風雨送魂歸》 (1948)《玉樓情劫》 (1948)《胭脂八陣圖》 (1948)《十二美人樓》 (1948)《江湖鐵漢》 (1948)《恨海情鴛》 (1948)《情賊白菊花》 (1947)《郎情妾意》 (1947)《借屍還魂》 (1947)《含笑飲砒霜》 (1947)《冷暖天鵝》 (1947)《辣手蛇心》 (1947)《比翼鴛鴦》 (1947)《三月杜鵑魂》 (1947)《月圓人未圓》 (1947)《危城諜侶》 (1947)《伶星大集會》 (1947)《情焰》 (1946) 《痴兒女(下集)》 (1943)《痴兒女(上集)》 (1943)《春色滿園》 (1941)《紅粉佳人》 (1941)《人去樓空》 (1941)《歌女紅牡丹》 (1941)《風塵情侶》 (1941)《綠林血》 (1940)《強盜孝子》 (1940)《千金一笑》 (1940)《岳飛》 (1940)《大地晨鍾》 (1940)《孝子逃刑記》 (1940)《蓋世女英雄》 (1939)《生骨大頭菜》 (1939)《姑緣嫂劫》 (1939)《卅年苦命女》 (1939)《冤魂塔》 (1939)《怨女望夫歸》 (1939)《胭脂馬》 (1939)《南國姊妹花》 (1939)《銀海鴛鴦》 (1939)《麻雀經》 (1939)《最後關頭》 (1938)《一夜夫妻》 (1938)《血淚灑情天》 (1938)《戰雲情淚》 (1938)《桃色間諜》 (1938)《四子從軍》 (1938)《十萬情人》 (1938)《氣壯山河》 (1938)《鄉下婆從軍》 (1937)《人生曲》 (1937)《焦土抗戰》 (1937)《肉搏》 (1937)《離恨曲》 (1937)《中國青年》 (1937)《狂導演》 (1937)《沙漠之花》 (1937)《錦綉河山》 (1937)《翠亨村》 (1937)《梨花落》 (1936)《新青年》 (1936)《女間諜》 (1936)《兒女債》 (1936)《生命線》 (1935)《糊塗外父》 (1935)《半開玫瑰》 (1935)《盜屍》 (1934)《浪花村》 (1934)《難兄》 (1934)《戰地歸來》 (1934)《暗室明珠》 (1933)《夜半槍聲》 (1932) 吳楚帆於1976年曾演出無線電視電視劇《狂潮》,飾演「廖學仁」一角。
4. 求 George Bernard Shaw 的 Pygmalion原著
My Fair Lady-《窈窕淑女》,改編自肖伯那的話劇《賣花女》,原名《匹格梅梁》(Pygmalion),Pygmalion是羅馬神,為塞普勒斯國王,熱戀自己雕刻的少女像。愛神維那斯被其誠心打動,施法將雕像變成活人與Pygmalion完婚。肖伯那借名以喻劇中的教授。1938年拍過叫Pygmalion 的電影。
簫伯納曾於1933年訪問中國。代表作有《華倫夫人的職業》、《賣花女》等,其作品以機智、幽默著稱。他在1925年獲諾貝爾獎,在發表得獎感言的時候他說,我在一個河裡面游啊游,游到岸邊我得到了一個救生圈,開始的時候我多麼希望得到沒有得到。那時候他已經69歲,但是沒有想到他又活了25年,活了94歲。他這種幽默是對付我們很多人生所遇到麻煩問題時候的精神武器,這是所有我們從事藝術的歌手,我們成功時候,可能會遇到很多鯡魚,他非常的記憶與人,上演的時候,全場一片歡呼,謝幕的時候,地下有人說簫伯納你太糟糕你在賣弄,所有的人都以為他一定會發火,沒想到他說親愛的朋友,我的觀點和你一樣,但問題是全場只有我們兩個一樣,我們還是少數服從多數吧。我們往往就沒有簫伯納這樣的幽默,只有他指出了那個喊聲極高的人其實是一個極少數,就是這樣,他贏得了大家的掌聲,而不是讓大家看到一個發怒的簫伯納。簫伯納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
窈窕淑女 (1964) My Fair Lady
導演:
George Cukor
編劇:
George Bernard Shaw
Alan Jay Lerner (musical play)
類型:喜劇 / 家庭 / 歌舞 / 愛情 / 劇情
上映日期:1964年10月21日
宣傳語:The loverliest motion picture of them all!
劇情梗概:
賣花女伊莉莎.杜利特爾,長得眉清目秀,聰明乖巧,但出身寒微,家境貧寒。她每天到街頭叫賣鮮花,賺點錢補貼家用。
一天,伊莉莎甜美的嗓音引起了語言學家希金斯教授的注意,教授誇口只要經過他的訓練,賣花女也可以成為貴夫人。伊莉莎覺得教授說的話對她是一個機會,就主動上門請求教授訓練她。
教授的朋友皮克林和他打賭,如果讓伊莉莎以貴夫人的身份出席6個月後將舉辦的大使游園會而不被人識破真相,那麼皮克林願意承擔一切試驗費用和伊莉莎的學費。
希金斯欣然接受了挑戰。他是不甘示弱的,他從最基本的字母發音開始教起。希金斯是個精力旺盛和講究科學的學者,對每一感興趣件事都能廢寢忘食。他胸懷坦盪、絲毫不懷任何惡意,但他又象孩子一樣,毫不顧及他人的感情,對伊莉莎嚴加訓練。
《窈窕淑女》是一部不朽的音樂劇,它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其中的歌曲建立起主角人物鮮明的性格和彼此間的關系,不同於其他音樂劇,注重由對白來推展情節。
《窈窕淑女》1956年3月15日首演於紐約馬克·赫林格劇院,在百老匯連演了近10年,共上演了2717場,成為50年代最為膾炙人口的音樂劇。從《窈窕淑女》首演開始,就非常清楚地顯示出「窈窕淑女」將成為一種現象。它不僅在紐約和世界各國都創造了新的票房記錄,還被搬到世界很多國家的舞台上以多種語言進行表演,《窈窕淑女》的唱片銷量更是高達500萬張。《窈窕淑女》還獲得包括最佳音樂劇獎在內的托尼獎6項大獎和3項提名。
這個成功應首先歸功於匈牙利的電影製片人蓋布瑞爾·帕索,他將他生命中最後兩年的光陰都奉獻給了尋找能將喬治·伯納·蕭1914年的戲劇《皮格馬利翁》改編成音樂劇最合適的人選上。蕭伯納當初創作這部戲劇時就是想以一種諷刺的眼光講述一個「灰姑娘」的故事。取名為「皮格馬利翁」正是想用古希臘的故事借古諷今,一位技藝高超的雕塑家完成了一樽完美的雕像後,竟然愛上了「她」。我們在津津樂道於「鯉魚跳龍門」的神話,感嘆於「灰姑娘」命運幸運的同時,也許更應該體會到故事更深的寓意。
這個劇本雖然深受羅傑斯和漢姆斯特恩以及尼歐·考沃德的喜愛,但他們仍然拒絕了帕索。1952年,帕索只好找來了阿蘭·傑·勒納(Alan Jay Lerner)和弗瑞德里克·羅伊維(Frederick Loewe)這對年輕的創作組合。他們獲得了成功。
作為羅傑斯和漢姆斯特恩的繼承人,作詞、劇作家勒納(1918-1986)和作曲家羅伊維(1904 - 1988)聲稱保留了他們的藝術風格。
勒納是連鎖商店創始人的兒子,然而他對家族的事業毫無興趣。他曾編制過廣告宣傳手冊和廣播節目,以後,他開始從事歌詞的創作。羅伊維是奧地利裔的美國作曲家。1924年羅伊維來到了美國,一度默默無聞地在雜耍戲的創作中工作了許多年。兩人註定了只有合作才能在美國音樂劇舞台上有所建樹。他們的第一部音樂劇《錦綉天堂》大獲成功,為此勒納獲得了紐約戲劇論壇獎,接著他們所創作的《窈窕淑女》、《錦上添花》和《琪琪》也接連獲得成功,1951年勒納所創作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榮獲奧斯卡最佳劇本獎。勒納與許多優秀的作曲家合作過,不過最使他難以忘懷的還是與羅伊維的合作。1956年上演的《窈窕淑女》便是兩人最成功的合作。
該劇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在商業上均創造了令人驚異的奇跡,除了音樂劇的魅力之外,蕭伯納原著的魅力自然也是其大獲成功的原因。
故事以一個「灰姑娘」的主題捍衛了英美文化的精神堡壘——英語,可以說是深具嚴肅教誨意味。故事發生在愛德華時代的倫敦,伊莉莎是一個美麗但口音怪異、行為粗鄙的街頭賣花女,她的穿衣打扮和行為舉止絲毫不能引起年輕紳士的注意,當伊莉莎向英俊的貴族青年弗立德出售紫羅蘭時,就遭到了對方的拒絕。而自認為是上流社會叛逆的語言學家亨利·希金斯因研究英語的發音和她起了糾紛,不料卻啟發了伊莉莎學好英語以成為花店賣花女的慾望。從印度前來拜訪希金斯的皮克瑞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英語標准教學的科學實驗,便與希金斯打賭,看能否在六個月之內把伊莉莎改造成上流社會淑女,在大使館的社交舞會亮相而不被拆穿。
希金斯接受挑戰,開始對伊莉莎展開密集、嚴格的語言訓練,起初有如對牛彈琴,但一經開竅,伊莉莎卻進步神速。賽馬的日子到了,這是上流社會聚集的場合,人們穿著時髦、談吐優雅。希金斯為了檢驗幾個月來的成果,也帶伊莉莎來到了賽馬場。經過嚴格包裝後的伊莉莎吸引了在場很多貴族的注意,通過了初次的語音考驗。但是在她為馬加油的時候,她那慣常的舉止和口音再次顯露。伊莉莎非常難過,然而希金斯認為自己的實驗離成功已經不遠了。在一次大使館舞會上,伊莉莎艷壓群芳,成為上流社會淑女名媛而震驚社交界,並成為全場焦點。許多國家的王公貴族都想一試博得她的好感。青年貴族弗立德更是陷入了對神秘的伊莉莎一往情深中。
脾氣古怪的希金斯對自己化腐朽為神奇的成績雀躍不已,此時伊莉莎發現她的氣質和身份仍然得不到真正的統一,縱使她已改變形象和氣質,在希金斯眼中依然是一個不被尊重和被忽視的賣花女,或者說是他的戰利品。伊莉莎氣憤地對教授說:「沒有你,每年仍會有春天;沒有你,樹上仍會有水果;沒有你,藝術與音樂依舊能發展;沒有你,西班牙的雨仍會下在平原上!」她決定離開希金斯,回到街頭去找回自己。
然而,昔日的市友夥伴都把她視為上流社會的淑女而不與她相認,甚至連她那個不負責任的清道夫父親阿爾弗里德,都因為希金斯的安排而變為紳士,不再是往日無憂無慮的無賴。走投無路的伊莉莎只得希金斯的母親指點迷津。此時,希金斯正為伊莉莎失蹤神不守舍,只是礙於男性自尊不肯認錯和吐露感情。懷著矛盾的心情,希金斯回到家裡,一邊聽著伊莉莎的練習錄音帶,以便回想她的音容笑貌;揚言不再見希金斯的伊莉莎在此時默默地回到他的身邊。希金斯高興而溫柔地說道:「伊莉莎,我那該死的拖鞋哪兒去了?」。
將《皮格馬利翁》改編成一部音樂劇是相當困難的。主要的問題是歌舞如何能自然地融入喜劇氛圍中,另外還有眾多小人物的處理上。他們決定更多採用蕭伯納的原著對話,並擴大演出場景。在《皮格馬利翁》中,伊莉莎的課程設計得比較短小精悍,然而音樂劇就可以在這上面大做文章,將伊莉莎的進步分為三個階段。
全劇的前2/3完全集中在希金斯對伊莉莎的訓練上,兩人之間只有「訓練者」和「被訓練者」的關系,編導得以在語音訓練過程中細膩的刻畫英語發音的趣味性,並宣揚高尚文雅英語的陰韻之美。象《西班牙的雨大部分下在平原上》一曲,就充分發揮了語音的音樂性和戲劇性,是全劇中最令人感到愉悅的精華片段。伊麗莎在學習標准英語發音的過程中,突然掌握了發音技巧,她慢慢地說,「The rain… in Spain …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這是一句押韻的話),希金斯教授和皮克瑞上校開始並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等他們反映過來時,三人興奮地跳起了令人眩暈的探戈舞,最後氣喘吁吁地躺倒在沙發上。這段表演成為了西方劇場中最令觀眾興奮、激動的場景之一。而劇中另一處感人的場景是,穿著一套愛德華時代睡袍的伊麗莎已經完全出落成一位優雅的淑女時,感動了許多代多愁善感的人們。
賽馬場和大使館舞會兩段大場面歌舞,在出色的美術設計烘托下,也讓人感到美侖美奐,尤其凸顯了伊莉莎的美麗和高貴氣質。舞會中安排了匈牙利語言家卡巴西(Karpathy)不斷設法刺探伊莉莎身份真相的插曲,使得考驗伊莉莎是否過關的高潮更添緊張懸疑的趣味性。
該劇吸收了象徵英國貴族社會尊嚴和地位的音樂、舞蹈元素。同時,勒納和羅伊維又創作了蕭伯納風格的16首歌曲。其中「我可以整晚地跳舞」(I Could Have Danced All Night)、「在你居住的那條街」(On the Street Where You Live)、以及「我已經習慣了她的臉」(I』ve Grown Accustomed to Her Face)尤其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為《窈窕淑女》編舞的是一位來自現代舞界的優秀編導、傑出教師漢雅·霍爾姆。漢雅·霍爾姆是美國現代舞壇的重要人物。她最大的貢獻是將德國現代舞的科學理論與創作實踐引進了美國,為美國現代舞的健康發展輸送了新鮮的血液和營養,成為德國現代舞美國化的先驅。正是由於《吻我,凱特》和《窈窕淑女》才使得人們逐漸認識到她的才華。她同時促成了音樂劇界的「現代舞」這種舞蹈形式在20世紀30至40年代的崛起。而《窈窕淑女》是她在百老匯最大的成功。
1976年《窈窕淑女》(384場)得以復排,主演喬治·羅斯得到了托尼獎的最佳男主角獎;另一個版本是1981年的復排版。近年,倫敦西區又將《窈窕淑女》重新搬上了舞台。導演是特文·奴恩,編舞是馬修·伯耐。由喬納森·普里斯和馬丁·馬克卡欽主演。
該劇雖然有多個版本,然而最令人難忘的仍是50年代的舞台版和60年代的電影版,以及它們分別的女主角。百老匯音樂劇《窈窕淑女》在歐美舞台上的大獲成功,為1964年同名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早在1938年英國的加布里埃爾·帕斯卡製片公司就曾將蕭伯納的名劇《皮格馬利翁》搬上過銀幕,多少年來一直盛演不衰,加之1956年成功的百老匯音樂劇版本,使得「華納」公司預見有利可圖。1964年,華納公司首席老闆傑克·L·華納又有驚人之舉,毅然創紀錄地花費550萬美元買下了百老匯的走紅音樂劇《窈窕淑女》的拍攝權,並自己親自擔當監制,再度將它改編成歌舞片。
傑克·華納還特地聘請「女性電影」巨匠,捧紅了不少女明星的喬治·庫克擔任影片導演。片中導演在場面調度和鏡頭安排上作出了高明的處理。比如在希金斯和皮克瑞回家後大肆慶祝實驗成功而無視伊莉莎存在的一場關鍵轉折的戲,伊莉莎在熱鬧的場面中,一直默默地遠遠地站在門邊和角落,看似一具塑像般,沒有一個單獨的近鏡頭落在伊莉莎身上,但她的驚愕和失望卻都從肢體語言中表達出來;所以當眾人離開房間,她伏地痛哭的畫面就格外悲痛動人。影片自此轉向了較具社會批判性的主題:爭取女性尊嚴。大男人主義的希金斯借歌唱來宣揚男人的長處,而身份覺醒後的伊莉莎一再對希金斯表達她的立場,希望希金斯可以對她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心,把她當成朋友,而不是個實驗品。影片的結局停留在伊莉莎回到希金斯家,卻沒有明顯點出是否「有情人終成眷屬」,既避免了大團圓的濫情,也為這場「男人與女人的斗爭」留下一些想像的空間。
《窈窕淑女》耗資3200萬美元,堪稱電影史上令人心馳神盪的超紀錄奢華巨片、布景富麗,服裝華美、考究,宴會、舞會、劇院、賽馬場等場面均拍得瑰麗多彩,美不勝收。該片的藝術成就很高,有許多優美的歌曲,因此被提名13項奧斯卡獎。後來同另一部歌舞片《歡樂滿人間》展開激烈競爭,終於以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藝術執導、最佳攝影、最佳歌曲、最佳服裝設計與最佳音響效果等8項獎,戰勝了獲得5項大獎的《歡樂滿人間》。
不過扮演伊莉莎的奧黛麗·赫本卻在同年的奧斯卡角逐中輸給了百老匯舞台上的「窈窕淑女」朱麗·安德魯斯。來自英國的歌舞演員朱莉·安德魯斯因在百老匯主演了《窈窕淑女》,十分走紅。但是在考慮由誰扮演劇中淑女艾麗莎時,老闆傑克·華納仍覺得安德魯斯名氣不大,並認為她「不上鏡」,決定換由名氣如日中天的奧黛麗·赫本主演賣花女伊麗莎。他們認為,僅憑赫本這個名字就足以使這部電影成功。所以華納一錘定音,舍棄了舞台上轟動一時的扮演伊莉莎的女星朱莉 ·安德魯斯,以100萬美元的片酬邀來遐邇聞名的奧黛麗飾演伊莉莎。
但湊巧的是,沒能以銀幕「窈窕淑女」的身份再度輝煌的朱麗·安德魯斯卻應迪斯尼影片公司之邀主演《歡樂滿人間》,這部影片也獲得了巨大成功。安德魯斯最終摘取了最佳女主角的桂冠。
《窈窕淑女》中奧黛麗的表演異彩紛呈,游刃有餘。無論是朴實粗俗的賣花女還是雍容華貴的名媛,她都演來得心應手,恰到好處,輕歌曼舞更使她充分發揮所長。《窈窕淑女》在奧斯卡的角逐中成績斐然,她的功勞不可埋沒。但在《窈窕淑女》一片獲得1964年度奧斯卡史上少有的最佳影片等八項獎之際,在其中作為頂樑柱的赫本卻連提名都沒有。
真不知當不會唱歌的赫本與奧斯卡失之交臂,而朱麗卻因主演另一部影片而獲此殊榮時,傑克·華納會怎麼想。
很多人認為奧黛麗沒能獲獎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兩點上,其一:投票者們認為片中歌曲是別人配唱的,用別人的歌聲來為自己配音是「欺騙行為」;其二:電影界人士對在舞台上扮演伊麗莎的大名鼎鼎的朱麗·安德魯斯未被起用感到憤慨。同情安德魯斯的氣氛傳遍了好萊塢,赫本落得要在各個地方接受他們的報復。
這個消息雖然使赫本感到震驚,但善良的本性使她覺得這個結果是公平的,但赫本影迷們對此卻憤憤不平,連安德魯斯也公開表示:「赫本應當獲提名」。為緩和眾怒,赫本被邀請頒發當屆的最佳男主角獎,而該獎獲得者就是在《窈窕淑女》中與赫本合作的男主角扮演者哈里森。赫本表現得大度、自信和愉快,並千里迢迢專程從歐洲拍片現場趕來頒獎,還向安德魯斯表示祝賀,甚至事後給她送去一大束鮮花。而赫本自己則收到了一大扎慰問電報,其中有一份來自好萊塢的另一個赫本——凱瑟琳·赫本,電報中說:「別為落選而煩惱,說不定哪天你會因為一個連提名都不值得的角色而獲獎。」在頒獎儀式上,幾乎每一個《窈窕淑女》的獲獎者都在領獎時說:「我要感謝奧黛麗·赫本的精彩表演。」只有哈里森(Rex Harrison)不知談什麼才好,因為兩部《窈窕淑女》里他都是男主角,他在舞台上與安德魯斯搭檔成功,在影片中又與赫本配合默契,此刻他手拿金像不知感謝哪位「淑女」才好,終於,他結結巴巴地說:「我要向,唔……兩位窈窕淑女表示敬意」。
參考資料:http://dict.cn/search/?q=fair
5. 天堂中的錦綉能再發一個璉接嗎
鏈接: https://pan..com/s/1FgC-5ouDme2RHo67L3fqgw
小說簡介:高博覺得自己對嘉宜,就象一個花農對著園里一株奇葩,小心翼翼的守護,默默的等待,終至她嫣然綻放,他的樂趣本不止在攜美而歸,更在等待的喜悅中。然而他並不知道他可以在最早時候遇到她、擁有她,卻在她最美的時候失去她。
周予浵覺得嘉宜只是自己心裡的一個小水泡,忽然冒起來,轉瞬也就會消失了。他本來已經揮揮衣袖,作別她這片西天的雲彩,卻沒想到她頃刻間化作一陣小雨,打濕了他的衣衫,打濕了他的心。
起初在嘉宜眼中,周予浵不過是仗勢欺人,橫行無忌的高衙內,比較起來素來也有些公子脾氣的高博堪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她卻沒想到她和他們的故事後來會如此演繹。
6. 錦綉天堂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錦綉天堂商標總申請量3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2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1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錦綉天堂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7. 吳回的主要作品
1941年:《今宵重見月團圓》
1947年:《淚灑相思地》
1948年:《百子千孫》
1948年:《黃金世界》
1948年:《蝙蝠大盜》
1948年:《顛鸞倒鳳》
1948年:《向海爭雄》
1948年:《紅顏未老恩先斷》
1948年:《妙手偷香》
1949年:《鳳入龍樓》
1949年:《雙喜臨門》
1949年:《孤兒救祖》
1949年:《夢斷殘宵》
1949年:《痴心女子負心郎》
1949年:《紫霞杯》
1949年:《夜破藏香洞》
1949年:《可憐閨里月》
1950年:《花落紅樓》
1950年:《戴森奇案─大破怪衣黨》
1950年:《凌霄孤雁》
1950年:《鬼屋》
1950年:《烏龍將軍》
1950年:《罪惡鎖鏈》
1950年:《梵宮情淚》
1950年:《劫後孤兒》
1950年:《兒心碎母心》
1950年:《萬劫情鴛》
1950年:《年晚錢》
1951年:《飄零燕》
1951年:《情天孤雁》
1951年:《人約黃昏後》
1951年:《無限恩情無限恨》
1951年:《霓裳恨》
1951年:《從此蕭郎陌路人》
1951年:《福至心靈》
1951年:《怪錯有情郎》
1951年:《新胡不歸》
1951年:《嫁錯金龜婿》
1951年:《紅樓新夢》
1951年:《魔宮妖後》
1951年:《雪影寒梅》
1951年:《烏龍姻緣》
1951年:《冷落春宵》
1951年:《冷月伴郎歸》
1951年:《時來運到》
1951年:《花開燕子歸》
1951年:《難為了爸爸》
1951年:《歌唱胡不歸》
1952年:《古靈精怪》
1952年:《兒女情長》
1952年:《十個肥女嫁瘦郎》
1952年:《兩個刁蠻女三氣蕭月白》
1952年:《阿牛新傳》
1952年:《一對胭脂馬》
1952年:《龍鳳花燭》
1952年:《如意吉祥》
1952年:《貧賤夫妻百事哀》
1953年:《有心唔怕遲》
1953年:《一家親》
1953年:《火樹銀花相映紅》
1953年:《養子當知父母恩》
1953年:《家》
1953年:《秋雨殘花》
1953年:《雙雄鬥智》
1953年:《新婚記》
1954年:《金蘭姊妹》
1954年:《山水有相逄》
1954年:《人隔萬重山》
1954年:《萍姬》
1954年:《改期結婚》
1954年:《大雷雨》
1954年:《午夜情殺案》
1954年:《母親》
1954年:《百變婦人心》
1954年:《豪華世家》
1955年:《愛》
1955年:《真金不怕洪爐火》
1955年:《故苑又逢春》
1955年:《後窗》
1955年:《兩地相思》
1955年:《情痴》
1955年:《家教》
1955年:《兩重心》
1955年:《長生塔》
1955年:《鴛鴦譜》
1956年:《奇人奇遇》
1956年:《三入閰王殿》
1956年:《呆佬拜壽》
1956年:《原野》
1956年:《黑夜奇冤》
1956年:《桃花依舊笑春風》
1956年:《一片飛花》
1956年:《勾魂使者》
1956年:《瓦鬼還魂》
1957年:《捉姦記》
1957年:《甜姐兒》
1957年:《雷雨》
1957年:《寶蓮燈》
1957年:《豬八戒招親》
1957年:《呆佬添丁》
1957年:《天姬送子》
1957年:《無情大海有情天》
1957年:《荔枝記》
1957年:《水滸傳:智取生辰綱》
1957年:《司馬相如》
1957年:《魔影》
1957年:《小婦人》
1957年:《誰是兇手》
1958年:《烽火佳人》
1958年:《大冬瓜》
1958年:《你是兇手》
1958年:《殺人花燭夜》
1958年:《寶鼎明珠》
1958年:《鴛鴦谷》
1958年:《小咪趣史》
1958年:《小歌女》
1958年:《柳毅傳書》
1958年:《阿超結婚》
1958年:《借新娘》
1959年:《荒唐女婿》
1959年:《豪門夜宴》
1959年:《好冤家》
1959年:《刀下美人魂》
1959年:《毒丈夫》
1959年:《錢》
1960年:《最後五分鍾》
1960年:《荒島驚魂》
1960年:《亞福過年》
1960年:《三鳳求凰》
1960年:《人》
1960年:《十兄弟怒海除魔》
1960年:《棄婦》
1960年:《恩情》
1960年:《雞鳴狗盜》
1960年:《神童擒凶記》
1961年:《銀紙萬歲》
1961年:《天倫》
1961年:《七小福》
1962年:《難得有情郎》
1962年:《金牌計》
1962年:《步步追蹤》
1962年:《秋風秋雨》
1962年:《扭計新娘》
1962年:《九九九怪屍案》
1962年:《破鏡重圓》
1962年:《神秘兇殺案》
1962年:《夜夜望娘歸》
1963年:《招狼入舍》
1963年:《春到人間》
1963年:《萬劫鴛鴦》
1963年:《怪俠燕子飛》
1963年:《薄命紅顏》
1963年:《九九九我是兇手》
1963年:《痴情兒女》
1963年:《海》
1964年:《香城艷屍》
1964年:《秘密文件303》
1964年:《滿堂吉慶》
1964年:《錦綉天堂》
1965年:《血字第一號》
1965年:《血債血償》
1965年:《特務黑蜘蛛》
1965年:《萬里追蹤》
1966年:《夜半的鬼影》
1966年:《郎心何太忍》
1967年:《離婚之喜》
1967年:《虎口鴛鴦》
1968年:《拜倒迷你裙》
1968年:《神弓》
1969年:《奪命雌雄劍》
1969年:《神偷姊妹花》
1969年:《龍膽》
1969年:《天賜橫財》
1969年:《獨掌震龍門》
1975年:《神化外母古惑妻》
1976年:《狐天狐地》
1976年:《星座奇趣錄》
1977年:《亂刮龍搏懵》
1979年:《懵仔傻妹妙偵探》 1939年:《血淚情花》
1939年:《南國姊妹花》
1939年:《黑夜煞星》
1939年:《薄情郎》
1940年:《斬龍遇仙記》
1940年:《人海淚痕》
1941年:《民族的吼聲》
1941年:《流亡之歌》
1941年:《花街神女》
1941年:《學宮春色》
1947年:《鐵膽》
1947年:《何處是儂家》
1947年:《胡不歸》
1947年:《狂風雨後花》
1948年:《蝙蝠大盜》
1950年:《逼上樑山》
1951年:《三打祝家莊》
1952年:《冷月伴郎歸》
1955年:《兩地相思》
1956年:《勾魂使者》
1956年:《三入閰王殿》
1957年:《甜姐兒》
1958年:《阿超結婚》
1959年:《毒丈夫》
1963年:《薄命紅顏》
1963年:《昨夜夢魂中》
1963年:《怪俠燕子飛》
1966年:《遺產一百萬》
1989年:《老虎出監》
1990年:《天若有情》
1994年:《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 1948年:《黃金世界》
1948年:《蝙蝠大盜》
1948年:《紅顏未老恩先斷》
1951年:《霓裳恨》
1951年:《從此蕭郎陌路人》
1952年:《阿牛新傳》
1953年:《火樹銀花相映紅》
1953年:《家》
1954年:《萍姬》
1954年:《母親》
1956年:《奇人奇遇》
1956年:《寶蓮燈 (續集)》
1957年:《呆佬添丁》
1958年:《柳毅傳書》
1959年:《毒丈夫》
1960年:《恩情》
1961年:《天倫》
1964年:《錦綉天堂》
1967年:《小姐·先生·師奶》
1968年:《神弓》 1940年:《斬龍遇仙記》
1956年:《牆》
1963年:《怪俠燕子飛》
8. 電影天堂怎麼使手機看電影啊
想要使用手機觀看電影《天堂》,可以在手機里下載一個優酷APP進行觀看,使用優酷觀看電影《天堂》的步驟如下:
1、首先在手機主頁找到已經下載好的優酷APP標識
9. 王丹鳳的人物經歷
王丹鳳,原名王玉鳳,原籍浙江寧波,生於上海,中國著名電影演員。
當她隨友人去合眾影片公司看拍戲時,那嬌小,甜美的外形,被導演朱石麟看中,便讓她飾演影片《龍潭虎穴》中的丫環。時年16歲。朱石麟為她改名王丹鳳,又在影片《肉》一片中扮演角色。由於她扮相很甜,表演純真,自然,影片上映後,效果不錯。不久又讓她在《新漁光曲》一片中主演漁家女一角,一舉轟動影壇,被影界稱為「小周璇」,名噪一時。
1942年後在「中聯」、「華影」主演《三朵花》、《丹鳳朝陽》、《教師萬歲》等影片。
抗日戰爭勝利後,在國泰、中電一廠、二廠主演《青春河邊草》、《腸斷天涯》、《無語問蒼天》等影片。影片《青青河邊草》,是一部根據美國影片《魂斷藍橋》改編的。王丹鳳將女主角不幸遭遇及內心感情,揭示得含蓄,真切,成為她表演走向成熟的代表作。
1948年赴香港,在長城、南國等影片公司主演了《無語問蒼天》、《瓊樓恨》、《方帽子》等10幾部電影。
1951年返回上海,擔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
1955年趙丹運用斯坦尼體系排練舞台劇「雷雨」,王丹鳳飾四鳳。還有舞台劇「家」中的鳴鳳。兩個角色,不同的人物內心,王丹鳳將她多年積累的表演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把兩個角色處理的既截然不同,又不失女性的含蓄與柔美,顯露了她高深莫測的表演技巧。1957年她以優秀的演技,又出演了《護士日記》一片,細致地刻畫了女主人公在護士崗位的思想發展與變化,在《女理發師》一片中,又以誇張、自然、可信的喜劇手法處理女主人公熱愛生活,熱愛工作的美好心靈。在主演古裝片《桃花扇》中飾演才氣橫溢的俏麗多情名妓李香君,將女主人公可歌可泣的愛國精神,演得真摯,感人。以後又在《玉色蝴蝶》一片中,從少女演到老年,角色跨度之大又成為她演員生涯中一次新嘗試。
1985年,王丹鳳夫婦應美國白宮邀請參加在華盛頓舉行的里根總統就職典禮。90年代初移居香港。
王丹鳳曾被評為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是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全國政協第六、七屆委員。
王丹鳳一生中扮演過各種不同生活背景的女性角色,而每一個角色她都表演的真實,可信。這與她豐富的生活經歷和文化底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她負於角色新的生命,新的內涵,是我國影壇上不可多得一位優秀女演員。 王丹鳳異常出眾的相貌和風華正茂的年齡,連同她主演的眾多影片,自然引起了香港電影界同行的密切注意。於是,新成立不久的香港長城電影製片公司向王丹鳳發來誠摯的邀請,高薪聘請她在該公司即將開拍的新片中擔任女主角。王丹鳳為了拓展更為廣闊的演藝天地,1948年11月便行色匆匆地趕往對自己來說十分陌生的香港。接著,王丹鳳無暇顧及眼前的高樓大廈和繁華的街市,就一頭扎進了正在等待著她進入新角色的攝影棚里。在程步高編導的《錦綉天堂》、《瑤池鴛鴦》、烏莫方編劇、馬徐維邦導演的《瓊樓恨》、王元龍導演的《王氏四俠》、齊聞韶編劇、譚友六導演的《海外尋夫》、陶秦編劇、李萍倩、劉瓊聯合導演的《方帽子》等六部影片中,扮演一個個宜古宜今、性格各異、且很有光彩的女主人公形象。
在這些影片的其中一部古裝片《錦綉天堂》里,王丹鳳再次圓夢和她崇拜的「電影皇後」胡蝶在一起配戲。而《王氏四俠》則專為王丹鳳度身定做,導演王元龍還煞費苦心地為符合片名,不但親自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而且另請了著名影星王引、王人美,兩男兩女共同聯合主演。可喜的是,王丹鳳在香港拍攝的這幾部影片,都取得了驕人的票房成績,她那種小家碧玉型的少婦形象,深受香港觀眾的歡迎和喜愛。王丹鳳在香港短短兩年多時間,又迅速再次成為炙手可熱的大明星,在她面前的是一幅更為廣闊而燦爛的前程美景。
1950年初,王丹鳳與陶金、劉瓊、韓非等人,作為香港電影劇團的成員,前往廣州進行慰問、勞軍演出。在廣州這座被譽為「祖國的南大門」的新生城市裡,王丹鳳看到了解放了的人們一種無比喜慶的嶄新精神風貌,心花怒放,處處感覺非同以往。他們一行又參觀了駐地的兵營,人民解放軍的艱苦樸素和良好的軍容軍紀,結合香港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給年僅25歲的王丹鳳震撼很大,感想頗深。緊接著,王丹鳳又留在廣州參加了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會議,通過幾天來的學習,她看到了新中國文學藝術的發展方向和光輝前景,體現到作為一個新中國文藝工作者的自豪。
回到香港之後,進步電影界學者司馬文森、洪遒、齊聞韶等人像地下黨一樣,秘密組織大家學習《社會發展史》,暗自收聽來自大陸捷報頻傳的喜訊,思想單純、激進的王丹鳳,再也不願在她認為的港英統治下的資本主義的香港空耗青春了,於是,王丹鳳毅然拒絕了香港其他一些電影製片公司的拍片續約。在當年年底,在進步的電影人士司馬文森等人的支持和幫助下,王丹鳳滿懷著對新中國電影事業的熱愛和嚮往,與專程到香港前來接她的未婚夫柳和清一起,重新回到了闊別兩年的倍感親切和熟悉的上海。在解放了的上海,由千萬雙觀眾渴盼的眼睛,在等待著王丹鳳回來塑造新的角色。 祖籍浙江寧波的王丹鳳,1924年8月23日出生於上海。她的美麗與生俱來,她的外表惹人喜愛。經營旅店為業的爸爸給她起了個優雅而又吉利的好名字,名叫玉鳳。雖然說王玉鳳並非藝術世家,但父母親卻愛看地方戲,每次上戲園或劇場的時候,總是把王玉鳳帶在身邊。久而久之,耳濡目染,那光彩華麗的舞台在女兒稚嫩的心田播下了種子。她酷愛看電影,在自己的閨房的四周和床邊,都貼滿了從畫報上剪下來的許多明星照和劇照,特別是把周璇、袁美雲、胡蝶等人主演的電影奉為至愛,把她們當作自己最崇拜的「青春偶像」,凡是由她們主演的每一部電影,王玉鳳都要想方設法的前往觀看。在電影院里,她如痴如醉的觀看著銀幕上周璇、袁美雲、胡蝶演繹著的動人角色,特別是看到她們扮演的不幸女性以那種悲劇結局而收場的時候,很自然地把銀幕上的角色一起融入劇情之中,有時更是忍不住的在劇場里傷心的低聲哭泣起來。雖然王玉鳳也明白,這是演員們在演電影,但她卻一時半會難以從銀幕上的悲劇情節中及時的清醒過來。
1941年,王玉鳳已出落成猶如盛開的花朵一樣的美麗少女,這時候她在愛國女中的中學讀書生活也即將結束。王玉鳳的鄰居舒麗娟是「天一影片公司」和「合眾影片電影公司」的基本演員,1938年起先後在新華、華成、華影、國泰等影片公司任演員。她深知鄰家小阿妹的王玉鳳酷愛電影,有一天便帶著王玉鳳前往自己所在的電影公司參觀。當時正在執導電影的導演朱石麟發現了王玉鳳那俊秀的美貌,他當時就叫住王玉鳳,和顏悅色詢問她願不願意當一名電影演員。王玉鳳聽到導演的這番話,從心底里感到又驚又喜,但是,作為一名剛畢業的中學生,王玉鳳還是老實地告訴朱導演,要先回家徵得家長的意見以後再說。
當王玉鳳興高采烈地把在電影公司遇見朱導演的情況,向父母高興的匯報時,孰料,開旅店的父母卻堅決反對女兒去干演員這一行。隨後,王玉鳳又再次來到電影公司,主動找到了導演朱石麟,述說心願。朱石麟很是高興,他當即讓王玉鳳在由他導演的影片《龍潭虎穴》的布景前,以扮演一個小丫頭端茶的戲來試鏡頭,朱石麟發現鏡頭中的王玉鳳不但十分上鏡,而且非常搶眼。於是,朱石麟當即與王玉鳳簽訂了3年的拍片合約。朱石麟對王玉鳳未來的燦爛星途,寄予了最深切的厚望,於是,他還特別把「王玉鳳」原名的這三個字,稍微改動了中間的一個字,去掉「玉」而換上「丹」字,為「丹鳳朝陽」之意。王丹鳳的藝名,便由此而來。 《龍潭虎穴》中的小丫頭,僅僅只是王丹鳳初上銀幕「試鏡頭」的一個開端和起步。鏡頭里的給劇中人的老爺端茶的小丫頭不但小巧玲瓏,而且嬌美動人,雖然這個小的很不起眼的小角色,並沒有出現在公演的影片中,但王丹鳳的出眾容貌和質朴的表演,已經足以讓朱石麟感到喜不自禁了。所以在當年,王丹鳳便接著在朱石麟導演、桑弧編劇、顧也魯、吳茵主演的《靈與肉》中扮演一個女學生。隨後在當年年底,王丹鳳又在於由編劇、屠光啟導演的《新漁光曲》里一躍成為了女主角,與當時的紅小生黃河配戲。當年由蔡楚生編導的《漁光曲》膾炙人口,在1935年2月就獲得了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的「榮譽獎」,其中由著名音樂家任光所作的主題曲,旋律優美,極賦特色,廣為流傳。此次重新拍攝的《新漁光曲》,是在此基礎之上另一種嶄新的延伸。
王丹鳳就在這部《新漁光曲》的影片中,扮演了過去王人美所扮演的角色———受盡剝削欺凌、貧窮而又善良的漁家姑娘小貓。這一角色對王丹鳳來說,不但顯得特別的陌生,而且是與她的家境和個人的經歷簡直天壤之別。但是,充滿神奇光與影的銀幕誘惑力和對角色的深深喜愛,使王丹鳳對這個極富有挑戰性的角色情有獨鍾。盡管她在踏入銀幕前後始終沒有受過專門的表演訓練,也缺乏長期拍戲的實踐經驗,可王丹鳳對自己扮演的這個人物的悲嘆命運首先是深深的感動。所以,在實際拍攝的過程中,王丹鳳在經過導演的耐心啟發下,完全融入到了角色當中,把這個漁家女表演得真摯而傳神。影片放映的時候,立刻引起了廣大觀眾的情感共鳴。這部《新漁光曲》在某種意義上雖步人後塵,但有所創新的主題和藝術化的感染力,還是使這部影片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功。 1942年4月到1945年8月三年間,是日本侵略者佔領中國、上海淪為「孤島」的時期,上海的電影巨頭張善琨把當時的各影業公司全部集中在一起,綜合而成「中聯影業公司」,後改為「華影影業公司」。王丹鳳便先後在「中聯」、「華影」影業公司陸續主演和參演了《落花恨》、《春》、《秋》、《博愛》、《斷腸風月》、《浮雲掩月》、《三朵花》、《合家歡》、《兩代女性》、《萬紫千紅》、《新生》、《丹鳳朝陽》、《紅樓夢》、《大富之家》、《教師萬歲》、《凱風》、《春江遺恨》、《情海滄桑》、《人海雙珠》、《鵬程萬里》、《莫負少年頭》、《幽蘭譜》等共計22個影片,在這些以家庭悲歡離合和男女情愛為主題的影片中,王丹鳳扮演的幾乎都是那種被侮辱、被摧殘和被迫害的不幸女性形象和歷經愛情波折的氣質高雅的大家閨秀,銀幕中不同的女主人公不盡相同的悲劇故事,牽動著銀幕之外的無數觀眾的心,王丹鳳已經成為人們心目中最閃光的著名電影明星,被譽為 「小周璇」 。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之後,當時由「華影」一家獨攬電影生產大權的一枝獨秀,立刻被許多在戰後如雨後春筍所紛沓成立的新的電影製片公司所取代。在1940年7月,柳中亮、柳中浩兄弟倆聯合創辦的「國泰」影業公司在上海率先掛牌亮相,在此之前,柳氏兄弟關閉曾經創業的「國華」影業公司,拒絕與日本人合作。此番他們重整旗鼓,投資開拍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由楊小仲編導的《民族的火花》,楊小仲極力邀請王丹鳳前來主演劇中的一個富有愛國思想的進步女教師的形象,這也是王丹鳳在她主演和參演了25部電影之後,一改過去那種柔弱而不幸女性和形象姣美的大小姐的嶄新戲路。這部進步影片是柳氏兄弟作為重定「國泰」之時的「開山之作」,由於該片內容首先符合和適應了當時社會現實的需要,所以一經獻映,就立刻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於是,柳氏兄弟聯合創辦的「國泰」影業公司,在1945年到1950年期間,共拍攝不同題材和類形的影片多達40餘部,其中既有進步的時事片、以抒情見長的文藝片、還有為迎合一部分觀眾的獵奇而拍攝的恐怖兇殺的驚險片,使他們的這家影業公司不但成為上海電影界的新寵,而且由於善意經營市場和懂得運行機制,而成為影業公司的一道最著名的品牌。
其間,王丹鳳作為一位「芙蓉出水」的新星,可自由選擇拍片,她從不與任何一家影業公司固定簽訂合同,所以,非常自主地在各影業公司相繼拍攝了《終身大事》、《青青河邊草》、《月黑風高》、《亂點鴛鴦》、《鸞鳳怨》、《斷腸天涯》、《無語問蒼天》、《珠光寶氣》、《夜來風雨聲》等9部著名的影片,故享有當時上海電影界著名女演員中拍片最多的「高產女星」之稱譽。
特別是讓王丹鳳感到萬分欣喜的是,能與她昔日少女時代的「偶像」周璇、袁美雲同時在同一部電影《紅樓夢》中領銜主演,周璇扮演林黛玉,袁美雲反串扮演賈寶玉,而王丹鳳扮演的薜寶釵,一顰一笑,顯示出一種大家閨秀的雍容與華貴,導演卜萬蒼之所以選擇王丹鳳,是認為她的年齡、相貌和氣質最符合和貼近劇中人,這給起初總是擔心與大明星配戲怕演不好的王丹鳳信心大增。 1950年,王丹鳳與陶金、劉瓊、韓非等人,作為香港電影劇團的成員,前往廣州進行慰問解放軍演出。11月,王丹鳳回到了闊別已久的上海,投入了新中國的懷抱。
此時,王丹鳳與柳和清正忙碌著在籌備兩人的婚禮。柳和清出身電影世家。父親柳中亮與叔父柳中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共同經營上海國泰影業公司發家。以後柳中亮創業大同影業公司,柳和清完成學業後便幫父親在公司打理業務。1951年元旦這一天,王丹鳳與柳和清在相愛長達7年之久後,喜結秦晉之好。1月15日出版的《青青電影》雜志,特意用了整整兩個版面的圖文,完整報道了王丹鳳和柳和清在上海逸園大酒店舉行結婚典禮的詳細經過。婚禮隆重而熱烈,上海電影界的著名導演、演員和工商界的老闆及朋友都親臨祝賀。
繼而,王丹鳳便重返影壇,在當年柳中亮獨立門戶創辦的「大同」影業公司里,主演了新拍攝的影片《彩鳳雙飛》。這部影片由朱端鈞等人編劇、潘子農導演,王丹鳳和李緯、陳述演對手戲。在影片完成後不久,留守在上海的多家私營電影廠合並在一起,成立了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
隨後,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又經過「公私合營」,全部歸屬於國營體制的上海電影製片廠。1952年12月,王丹鳳成為新成立不久的上海電影製片廠的一名女演員。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1957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改組拆分成立了「天馬」、「海燕」、「江南」三個電影製片廠。江南廠開篇的第一部電影,就是由艾明之編劇、陶金導演的《護士日記》。這部影片在人們心目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由王丹鳳扮演的那個年輕漂亮、積極向上的新中國第一代女護士的嶄新銀幕形象。
《護士日記》主要講述青年女護士簡素華為了服從國家建設需要,毅然離開上海,奔赴祖國邊陲參加工業建設的故事。自從王丹鳳拍攝電影以來,還從未扮演過這類新中國新女性的角色。
接下來的日子裡,王丹鳳無論是在何時何地,都在認真仔細地琢磨著簡素華這個角色。隨後,她來到上海護士專科學校,訪談了好多即將畢業的護士。攝制組到包頭鋼鐵廠拍外景的時候,王丹鳳又自覺深入到一群青年女工中去,她從那些來自四面八方參加包鋼建設的青年人中,汲取著塑造先進青年的營養。
影片中的一個特色,就是在其中適當加入了抒情化的愛情點綴,這是在當時一切強化政治要素、淡化藝術特點的非常時期,最為難能可貴的一點。
影片中的另一個特色,就是表現女護士簡素華慈母般地哄著高昌平的女兒入睡時輕聲哼唱的搖籃曲《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簡單的詞句,流暢的曲譜,雖然只是一首小小的兒歌,但是,由著名作曲家王雲階所作的樂譜用在這里卻極為合適,歌詞里的「小燕子」所表現和比喻的也正是像簡素華這樣一代有志的青年女護士。這首插曲是導演陶金為了從生活真實出發,符合護士身份,主動提出讓王丹鳳自己親自演唱。以前王丹鳳曾在幾部影片中演唱過電影插曲和主題歌,而這次在現場拍攝時,王丹鳳是從她心底里所發出來的一種最佳的情緒融合。影片公映以後,凡是看過電影的觀眾,都會情不自禁地從嘴裡哼唱幾句,收得了很好的效果。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里的春天最美麗……」這首插曲不但得到了少年兒童們的喜愛,而且也成為在大人們間幾十年經久不衰的經典歌曲。 1978年,王丹鳳首先在參演的《失去記憶的人》中亮相,隨後,王丹鳳又與韓非、孫景路等老演員一起主演了喜劇片《兒子、孫子和種子》,並於1980年在峨影廠與項堃一起主演了《玉色蝴蝶》。從那以後,王丹鳳便再也沒有接拍電影,《玉色蝴蝶》也就成了王丹鳳告別影壇的封箱之作。
王丹鳳淡出影壇後,她沒有休閑在家,更沒有停滯不前。作為民主黨派人士,她深入基層,參政議政。改革開放30年來,王丹鳳從一個著名影星,成長為在上海政協和全國政協會議上頻頻亮相的社會活動家,一個促進友好往來的文化使者。
1985年1月20日,對於王丹鳳和她丈夫柳和清來說,是一個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他們倆應邀來到華盛頓,參加美國里根總統的就職典禮。
作為電影界人士,恐怕沒有第二個像王丹鳳夫婦那樣受此禮遇。
1989年丈夫柳和清從上海電影製片廠退休,他隻身赴香港,涉足香港餐飲業闖天下,在「美食天堂」之冠的香港獨樹一幟,崇尚素食,創辦「功德林上海素食館」,數年之後,居然奇跡般地大獲成功。從一間小店發展到擁有香港銅鑼灣和九龍尖沙咀繁華地段兩間相當規模的素食館。
香港的報紙如此評介「功德林」:別人開餐館只管做生意,柳和清先生出身電影世家,又有夫人王丹鳳作後盾,「功德林」就開得頗有文化修養,就連開列的菜譜都充滿傳統文化的氣息。
按照中國的傳統說法,結婚50年為「金婚」,60年為「鑽石婚」,王丹鳳與柳和清已經攜手走過了58個年頭,已經跨越「金婚」,向「鑽石婚」邁進。
58年來,王丹鳳無論是走紅地毯,還是踏水車、踩秧田;無論是頭頂光環的熠熠紅星,還是下廠勞動的普通女工,柳和清與王丹鳳始終是恪守相望,左右相隨,忠於愛情,矢志不渝。 改革開放後,王丹鳳申請去了香港,在那進而開了一家素食餐館「功德林」,所用的食料,都是由中國民航專機每天從大陸產地空運去的,新鮮美味,色澤漂亮,生意紅紅火火,隨後還開設了分店。據友人講,去餐館品味美食的顧客,最初大都是她昔日的觀眾,這些年逐漸擴大到崇拜她的海內外名流雅士和追星族。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王丹鳳定居香港開飯館,是她在人生旅途大方向上的最佳選擇。由於操作成功,生意興隆,「功德林」素食餐館已經繼銅鑼灣之後,又在九龍尖沙嘴發展了一個新的分店。雖然選擇退出銀幕,定居香港。然而她仍懷念電影界中的舊朋故友,經常與在香港的電影明星李麗華、陳雲裳、夏夢、龔秋霞等交往。1985年,她夫婦倆曾應美國總統里根的邀請,出席就職典禮,還特地訪問了中國電影皇後胡蝶,一起合影,留下珍貴的紀念。
對於演戲,王丹鳳已經是上海灘上功成名就的老牌影星,自1941年從影到1980年息影,王丹鳳已經整整在銀幕上塑造了54個藝術形象,成為大陸電影圈內無人可以攀比的高產明星。她16歲踏入銀海、60歲下海經商,在電影界也是開天闢地頭一遭。現今,對於傾情澆灌的「功德林」,夫婦倆潛心研究首創了幾百種素食配菜,從而揚名香港飲食界,這可以說是王丹鳳另外一種成功和輝煌。
10. 天堂中的錦綉男主喜歡凌霜嗎
喜歡。
男主其實無論是對凌霜還是對嘉宜都表明他是一個多情的種。
男主高博一個看似溫溫爾雅的人,卻有著不平靜的心,說他配不是上嘉宜。這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沒有好好珍惜,犯了一個讓嘉宜無法原諒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