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男星凱文亞歷山大克拉克車禍去世,他都演過什麼角色最經典的是哪一部
在5月26日,一位男明星凱文·亞歷山大·克拉克因車禍去世。估計很多人在聽到之後都會感到非常的悲傷,因為這位男明星也有演過一部非常優秀的影視作品,而且還被人們稱為經典。凱文·亞歷山大·克拉克是在芝加哥逛街的時候意外被車撞傷致死,可能很多人都不會想到,還會有這么意外這么湊巧的事情發生。在他去世後,圈內也有很多的一些人發文來紀念他,同時都感到非常的可惜。不得不說,今年才32歲的他確實是非常可惜。
如今人已逝去,所有悲痛都藏在不言之中。相信很多人都會為他感到惋惜,同時一定有更多的人會記住凱文·亞歷山大·克拉克這個名字。希望他能夠在天堂過得好一些,像這樣充滿著意外的事故是誰也不能料想到的,只能聽從天命。
② 美國的青春校園的電影哪些好看啊
1《肖申克的救贖》。2《 教父(1、2)》。3《美國往事》。4《天堂電影院》。5《無主之城》。6《阿甘正傳》。7《勇敢的心》。8《楚門的世界》。9《音樂之聲》。10《辛德勒的名單》
③ 我想找一部電影,關於一個搖滾歌手當老師,而且把課程都改成關於搖滾音樂的,最後和學生組織了一個搖滾樂
搖滾校園這部電影是一部適合各年齡層次觀眾觀看的校園喜劇。演員傑克·布萊克在現實生活中是名搖滾樂手,對搖滾的真實熱情無疑使他在扮演片中角色時駕輕就熟,成功塑造了一個個性豐滿的搖滾樂手形象。
④ 20部經典的教育勵志電影
20部經典的教育勵志電影推薦
1,《叫我第一名》
2,《追夢赤子心》又稱《Rudy》是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勵志電影,講述了喜愛橄欖球的平凡的魯迪,心懷夢想,克服重重困難創造奇跡的故事。nba巨星科比布萊恩特強烈推薦。
3,《超脫》
4,《錄取通知》
5,《地球上的星星》
6,《放牛班的春天》
7,《心靈捕手》
8,《死亡詩社》
9,《風雨哈佛路》
10,《三傻大鬧寶萊塢》
11,《蒙娜麗莎的微笑》
12,《浪潮》
13,《死亡詩社》
14,《牆壁之間》
15,《熱血教師》
16,《天堂電影院》
17,《搖滾校園》
18,《珍愛》(黑人女孩的勵志故事)
19,《風雨哈佛路》(真實故事改編 很勵志)
20,《料理鼠王》(最勵志的動畫片了~~超愛)
;⑤ 《搖滾校園(2003)》百度網盤高清資源在線觀看,理查德·林克萊特導演的
鏈接:
⑥ 好看的電影
《杯酒人生》,是關於葡萄酒的,裡面有很多葡萄酒的介紹,還有美國葡萄園的美景
《搖滾校園》,雖然是部搞笑的電影,但介紹了許多搖滾的歷史,主演傑克布萊克本身也是搖滾樂隊「頑強的D」的主唱
《朱麗與朱莉亞》,是講美食的電影,梅麗爾斯特里普和艾米亞當斯演的
《穿普拉達的女王》,《時尚先鋒香奈兒》,都是關於時裝的,而且去年有很多關於香奈兒的電影,不妨看看
《縱橫宇宙》《荒野伴我心》《製造伍德斯托克》,都是講嬉皮文化的電影
裡面有很多經典的歌曲
⑦ 最精彩的六部教育電影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動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下面為大家帶來了最精彩的六部教育電影,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1、地球上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
這是一部勵志電影,患有先天性閱讀困難症的八歲的小男孩依翔聰明可愛,但他也調皮搗蛋,學習成了他最大的敵人,每次考試成績墊底。他是老師眼中的問題男孩,父親對他很失望,因此他也感覺被家庭拋棄。一位不守常規的的美術老師尼庫巴突如其來,他發現了依翔獨具的天賦——異乎尋常的繪畫才能,對他採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輔導,從而最終幫助伊翔找回了自己,還有快樂。
2、放牛班的春天——每個孩子都是墜入凡間的天使
故事講述一位禿頭的馬修老師被調往一個病態的學校,他相信學生的純真,他以溫和的作風感化他們,用音樂的魅力讓他們發現自己的才華和潛在能力。孩子們並不是病態,病態的是社會,是社會的不理解,是社會和教育的不理解造成他們心裡上的病態。這個世界也許每一個人都有問題,但只要統籌調度得好,就能演奏出和諧的樂章。《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這樣一部偉大的電影,它具有神的氣魄和力量。
3、叫我第一名——每個孩子都值得被教導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主人公布拉德·科恩,一個樂觀向上的天生患有妥瑞氏症的男人,經常性無法控制的發出怪聲和脖子抽動。小學時,常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中學時,受到校長愛的感化和教育,打開了他通往全新世界的一扇門。大學畢業後,為成為一名教師而不懈的努力著,盡管遭遇了無數的失敗和冷嘲熱諷。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而且用他的愛去對待每一位學生,同時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愛情。
4、死亡詩社——教育,需要創新
影片中一群具有鮮明個性的青年,在一所書院氣濃郁的古典學院里,他們被雕刻的高雅精巧,美輪美奐,但糟糕的是他們喪失了一個青年人的朝氣,沒有了異想天開的膽量,淡忘了青春所賦予他們的活力。這時一個不同尋常的基丁老師走入了他們世界,為原本傳統的校風注入一股活力與朝氣,帶著啟發式創新的教學方式,不僅引領學生們走入文學的殿堂,而且撥開了他們心門的.迷霧,引導他們重新審視這個世界——奇跡不是不能發生的。
5、天之驕子——用寬容去感化每一位學生
威廉·杭德是一名具有高尚情操與教育熱忱的老師,他除了教授歷史外,更不遺餘力地致力於學生的優質人格教育。然而,當一名驕矜自負的美國參議員之子貝爾轉入他的班級後,對他的教育信念造成了莫大的沖擊。
兩人無論在想法或人格上都顯得無法相容,課堂上也時有沖突。杭德老師不願放棄這位問題學生,不斷寬容地面對貝爾,甚至將他視如己出。為了重新塑造貝爾,杭德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不過,這個決定卻嚴重影響了他自己的一生……
6、蒙娜麗莎的微笑——讓學生放飛夢想,追求真實的自己
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講述的是美國馬薩諸塞州保守的衛斯理女子學院的故事。那時的美國,教師們教授學生,一切圍繞將來的好姻緣打轉,並不鼓勵她們主動獲取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也不注重培養她們的心理素質。思想頗為獨特領先的藝術史老師凱瑟琳·沃森,如春風化雨般,給這個晦澀無味的禮教帶來新的生機,被稱為「蒙娜麗莎」,她的笑容溫暖了每一個學生。
拓展內容
教育類勵志電影
生命因你而動聽 Mr. Holland's Opus (1995)
導演: 斯蒂芬·赫瑞克
主演: 理查德·德萊弗斯 / 格倫妮·海德利 / 傑·托馬斯
片長: 143 分鍾
霍蘭的理想是成為一名作曲家,但面對生活的壓力,他只能到一所中學擔任音樂教師。雖然他這么做完全是無奈之舉,但即使在生活中遭遇諸多不幸,他仍忠於職守,並將自己對音樂的熱愛通過教育傳達給學生。
「作為教師有兩個任務,一是給青少年傳授知識,但更重要的是給他們方向!「霍蘭似乎放棄了自己曾經的理想,但是卻找到了生命中最值得驕傲的事業!
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2004)
導演: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主演: 傑拉爾·朱諾 / 讓-巴蒂斯特·莫尼耶 / 弗朗索瓦·貝利昂
片長: 97 分鍾
音樂家克萊門特到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當助理教師。學校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學校校長只顧自己的前途,殘暴高壓。
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他重新創作音樂作品,組織合唱團,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叫我第一名 Front of the Class (2008)
導演: 彼得·維納
主演: 詹姆斯·沃克 / 特里特·威廉斯 / 多米尼克·斯科特·凱伊
片長: 95分鍾
該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布萊德患有先天性的妥瑞氏症,導致他無法控制地扭動脖子和發出怪聲,而這種怪異的行為,讓他從小就不被周圍的人理解,只有母親一直堅持和鼓勵著他,讓他能夠在正常人的生活中艱難前行。
初中的時候,布萊德遇上一位偉大的校長,因為他,布萊德有了成為一名教師的堅定夢想,即使在夢想的道路上頻遭受挫,他仍勇敢的面對困難,最後不僅實現了夢想,還收獲了愛情。
教育電影推薦
1,《叫我第一名》
2,《追夢赤子心》
3,《超脫》
4,《錄取通知》
5,《地球上的星星》
6,《放牛班的春天》
7,《心靈捕手》
8,《死亡詩社》
9,《風雨哈佛路》
10,《三傻大鬧寶萊塢》
11,《蒙娜麗莎的微笑》
12,《浪潮》
13,《死亡詩社》
14,《牆壁之間》
15,《熱血教師》
16,《天堂電影院》
17,《搖滾校園》
18,《珍愛》
19,《風雨哈佛路》
20,《料理鼠王》
⑧ 麻煩各位幫我找一部外國喜劇電影,名字我忘了,內容如下:
部電影當年在國內用VCD發行的時候寫的名字是《大話王2》,而且寫金.凱瑞主演。當時正迷他,所以租回去看。但事實上他只是在裡面客串了死神一角。男主角是另外一個長得有點像的人。整部片比較晦澀難懂,是快進著看完的。至於名字,實在不記得英文原名了
⑨ 電影《搖滾校園》觀後感
搖滾校園》的一點點感悟
1.教育
美國的教育一向是以自由開發為基本特徵,它們要求的是個性的發展,於是任何一部校園題材的影片中都有一個變態式的傳統教育學校,一個勇於改革的老師和一群才華橫溢但被學校和家庭壓制的學生.從早期的修女也瘋狂2中的唱詩班,到死亡詩社中的詩作小組以及這部搖滾學園追求的都對自身的解放。然而,搖滾學園與其它不同的是這群孩子真的只是孩子,他們沒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只是聽從老師家長的訓教,不像以往那些影片中的孩子那樣叛逆有個性,大多數都很安靜,不愛說話。例如Lawrence盡管鋼琴彈的很好卻認為自己不夠COOL;Tomika覺得自己太胖所以非常自卑,險些失去了唱歌的機會而去做Equipment Job;Zack盡管是樂隊的第一吉他手在展示自己的歌時仍然表現得很不自信。Dewey老師因此就有了機會來現實他長期未能實現的夢想。盡管這些孩子是被利用的,但最後他們終於也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和得到家長的認可。或者說,恐怕最後的喝彩並不是給Dewey 的,而是給孩子們的。而那些並不擅長音樂的孩子卻也從中發揮自己的特長,比如負責服裝設計的Billy,電腦燈光的Gordon,以及非常喜歡扮演重要角色的班長Summer (Dewey給她安排了樂隊經理的位置)。在最後的家長會上,Dewey也忍不住表達出自己的心聲他為這些孩子的才華個性感到驕傲,當然,這些都是在他正確的引導下才得以展現。不難看出來的另外一點就是一個人必須學會自薦,不能總坐在那裡等待別人來發現自己的閃光之處。在影片中,有幾個明顯的例子傳達了此觀點:Dewey對Tomika說的:「I can't let you be a singer if you can't sing 如果你不能唱出來我就不能讓你充當唱歌的角色。」從未打過鼓的Freddy主動要求當鼓手;Billy提出不要做保安而要做服裝設計,以及Summer總是非常自負,無處不展現自己的重要性。從這點看來,東方的自謙信條是絕對行不通的。這一切都顯示美國教育的特點。而這些方法在東方是行不通的,中國的孩子無時不刻地在被扼殺創造力與個性,也許中國的教育體制比任何一部美國中變態式的傳統學校都要變態。中國的孩子都被引上相同的發展道路。
2.工作
但是深入一想,美國的這種教育方法真的就好嗎?前面看到Dewey在一個個木板式的孩子面前搖頭晃腦地進行他的Rocking,有誰不會覺得有趣,可是最後這一群認真的孩子到站在舞台上整個都變了形,除了吃驚之外,難道不會覺得有些遺憾嗎?他們還是往日里那些安靜思文的孩子嗎?本人並不贊同家長和學校用模具把學生都塑成一個樣子,但是如果該學校里的學生都按Dewey教育的那種方式去發展,他們真的會有美好的前途嗎?
現實中像Dewey這樣熱愛搖滾的人常常不能得志,分為兩類:像Ned那樣去找一份教師的正經工作,找一個女朋友過著正經的日子,盡管懷念但也不得不放棄,或像Dewey一樣整日無所事事,做著搖滾的夢想,屢次嘗試組建樂隊屢次失敗,大多數人畢竟不能靠搖滾來吃飯,成名的人只佔少數,而那些不能出名的就出不了唱片開不了演唱會,從而無法解決生計問題。肚子都填不飽,又怎麼有空去搖滾呢?Dewey開始是賴著Ned生活的,後來無奈Ned的女朋友太挑剔又苛薄只得冒名去作代課老師,在學校每天都混著日子過:給學生放假自己坐著發呆,不試圖去與學生交流。試想,如果這群學生沒有音樂天份或者他沒有發現他們的天份,也許這段代課時間就會這樣像流水一樣過去,學生真的是被WASTED。
那麼現在不說如果,就像電影那樣發展,Dewey發現了學生們的天賦,為現實自己抱負的同時讓他們展示了自己的個性,但這只是一次假期不是嗎?Dewey作為一個好老師所做到的僅僅是給了這群學生一個發現自己展示自己的機會和經歷,而不是將他們引向搖滾的道路,想想以後他們中還有誰會走這條道路?他們能每個人都去做歌手唱搖滾嗎?Dewey對於自己這方面的失敗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彌補方法:開一所自己的搖滾學校。但是這並不是每個孩子可以選擇的。在高興地玩了一番之後,表現了自己一番之後,他們會回到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去,學應該學的,做應該做的。大多數人將來的情景將是工薪階層,做一份人人都能做的工作,只是在中途休息的時候會想起自己曾經加入過搖滾樂隊,或是拿起樂器輕彈幾下。盡管對於有些人聽起來很悲哀,但是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那不是一種悲哀而是正常的人生。
3.搖滾究竟是什麼
任何人都可以從他的瘋狂痴迷的狀態中看出Dewey真的熱愛搖滾,同時他也把搖滾的真諦傳達給大家:Stick to the Man.發泄心中的不滿與憤恨,抒發自己的希望與渴求。
*********************************
對於搖滾,你還有多少熱情,多少期待。一直熱愛著搖滾,過去現在未來。今天看了一部老電影,是JACK BLACK的《搖滾學校》。在影片中,一個對搖滾無比熱愛的吉他手意外成為一群孩子的代課老師。就此開始了搖滾的振興。劇情無非於此,開始我還以為是一部誇張的喜劇片。看到後來,也讓我振奮了一下。一直相信搖滾是最能打動人的音樂。一群活在規矩管制之下的孩子們,已經對生活麻木,似乎在他們的生活中只有拿到幾個A,如何取得好成績。但每個人內心都是叛逆的,沒有人天生願意服從管制。每個人都渴望搖滾。直到杜威"費恩以一個教師的身份出現在他們面前。對搖滾近乎狂熱的熱情打動了孩子們,也打動了所有的觀眾。想跟著他們一起吶喊,唱出對世界的不滿。為什麼我們要聽從別人擺布,為什麼我們要放棄我們所熱愛的東西,為什麼我們要做不想做的事情,少管我,少管我,少管我! 誰知道搖滾精神是什麼?追女孩?醉酒?不,是對抗。如果想搖滾,就必須有打破規矩的勇氣。還記得搖滾學校里那個小吉他手寫的歌「我們的成績是全校最好,但我們對世界卻一無所知。牢記你的謊言並不困難,我感覺彷彿被催眠。如果你想做老師的寵物,勸你最好打消這念頭,搖滾才是真理!搖滾才有意義。」搖滾就是這樣迷人,一直這樣迷人。因此,才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為了搖滾,獻出自己的青春。也許有一天,我們累了,會慢慢冷下來,但搖滾精神是不會熄滅的。讓我們記住,「搖滾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是為了出風頭。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事業,我們是有使命的。一場出色的表演,可以改變世界。」改變世界,也許胖杜威賦予搖滾的使命有些艱巨。但只要相信搖滾的人,都要相信,搖滾精神。不是擺姿勢,不是糟踐自己。而是抗爭,告訴世界,你活著。告訴世界,我搖滾,所以我存在。
*****************************************
當看到傑克布萊克飾演的杜威`費恩以一種難以理解的痴迷狀態沉醉於搖滾樂時,恐怕每一位觀眾都會忍俊不盡,尤其在影片開頭他自我陶醉的誇張表演方式,絕對令人發笑。沒錯,這是一部喜劇,但同時它也是一部搖滾電影,只不過以並不太正統的方式表現著一種搖滾精神和對它的那份執著熱情。
同影片中的杜威費恩一樣,演員傑克布萊克在真實生活中也是一位狂熱的搖滾樂迷,他也有著自己的搖滾樂隊,他去年(好像是)還拍過搖滾電影《頑強的D》。正是因為這種源自真實生活中對搖滾的那份熱愛,傑克布萊克才能夠恰如其分的演繹出杜威的那份熱情和痴迷。
為數不多的成功搖滾樂隊,是建立在大量地下樂隊奮斗的基礎上面的,而正是那些狂熱的樂迷們組成了那些眾多的地下樂隊,他們渴望成功、追逐夢想。影片中的杜威費恩便是其中一名,但事實上他並不成功,或許他並不具備足夠的才華而且他離自己的夢想遙遠甚至有可能越來越遠,但是搖滾在他心中的地位卻是不可磨滅。當他的室友最終選擇務實而遠離搖滾樂時,他似乎仍然象個孤獨的鬥士,獨自追趕夢想。你可以笑他執迷不悟,但這就是真正把搖滾當作生命的人的精神。
最後代表著美國中產階級的家長們跟著rock fans一起大叫school of rock的時候,我振奮了一下,感動了,我看著舞台上風光無限才華橫溢的孩子們,有種很強烈的想要流淚的沖動。搖滾就是具有如此魔幻般的蠱惑力,讓我們為此瘋狂為此著迷。我不會成為像杜威費恩這樣終其一生追求搖滾的人,但搖滾在心中卻同樣有不可磨滅的印記。
搖滾從來就不只是一種音樂,它是一種精神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世界觀,它覆蓋的可能很多很多,並不僅局限於音樂的形式。影片中的杜威教會了孩子們對老大 ---「the man」說NO,學會自己思考、自己選擇、堅持自己的喜好、展現自己的才華,這才是搖滾樂帶給保守模式束縛下的孩子的真正改變,這也是傑克布萊克作為一名真正搖滾樂迷用表演賦予了這樣一部喜劇電影不一般的東西。
我喜歡的是60、70、80年代的搖滾,正是杜威所喜歡的如「the door」、「Pink Floyd」、「Led Zeppelin」、「Black Sabbath」、「Kiss」、「AC\DC」…… 在影片里你能隨處聽到Kiss、AC\DC的音樂。當看到傑克布萊克這個迷人的小胖子拼盡全力唱著AC\DC的《It』s a long way to the top》時,被撼動得無以復加,It』s a long way to the top if you wanna rock 』n』 roll。雖然我只是停留在那個年代的搖滾世界,但那個遠離的世界帶給我的影響卻是彌衡久遠的。這個充滿激情的電影能讓靈魂中的某些東西復甦,我很是感謝同是樂迷的電影人們。
所以,能在看電影的同時聽搖滾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
顛覆傳統的勵志電影,不同於以往的兒童電影,更與老牌的麻辣教師有別,主人公的精神穿插在現實與夢想之間,做自己的主人,對抗周圍的「老大」的勢力,我們要活的自主,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完成只屬於我們自己的理想。
杜威·芬,一個失落的對音樂對搖滾執著的人,但是由於被隊友拋棄,失業在家無法再參加舞台表演,所以一直失業在家。舍友曾經同樣是一名搖滾發燒友,但是受了自己女友所謂現實的「教導」後,認為參加搖滾樂隊是不會有什麼成就的,放棄了,成為一名現實主義者,想成為一名教師,致使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著名小學來聘請自己的時候,被正失業在家的杜威冒充自己去應聘上一名教師。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杜威發現孩子們在上音樂課,很多孩子對表演和演奏和有天賦,所以就和自己的搖滾聯系起來,讓他們組成一個搖滾樂隊,去參加一個本應該是大人們參加的搖滾比賽,給他們制定出了一個學習表,使他們幾個星期一直沉浸在搖滾的海洋里,在一次家長會的時候,被舍友女友舉報揭露,此時正值最後的表演比賽的前一天。孩子們想這個假冒的老師並不是一個可惡之人,也正是這個老師告訴他們如何表達自己的思想,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天賦,最後他們還是集體去和杜威參加了表演,這個班的家長都到校長室討個說法,卻發現孩子都已經不見了,所以家長們和校長來到了表演的地方當家長們看見台上自己孩子的表演,都驚訝不已,沒有想到他們眼皮下的小東西竟然可以變得如此之令人驚訝,結果可想而知,雖然杜威不能當老師了,但是搖滾校園樂隊正式成立了,他有了自己的樂隊,一起創作,並且成立了一個類似於興趣特長班的地方,而裡面的老師正是杜威和他的孩子們。
本片的一個亮點就是女配角,我非常喜歡的就是劇中女校長和樂隊的小經紀人。他們的本色表演,給這部電影帶來了一些掌聲。
我想說的是這部電影帶給我較大的震動,因為這部電影給我帶來了更多是我們對教育的思考,這幾天在看一個我弟(10歲)暑假的作業,一篇小說《窗邊的小豆豆》,我從我的角度看到的是現代教育的一些觀察點。我看這個電影,懷著一種「不可能」的思想和看法來看,因為在現階段的小學或者說是現階段的學校來說,都不可能存在搖滾,不可能出現在課堂上,孩子們每天只能面對的是很功利的東西,好好學習,贏得小紅花,小星星,小旗子,我們誰又敢說我們曾經沒有為使光榮榜中自己那一欄的光榮標志更加多一點呢,只怕是希望越多越好,多多益善,但是在杜威的課上我們看到的是我們兒時不曾想過的一片大好的景象,可以「不務正業 」,可以瞎胡鬧,可以爆粗口,讓我們玩轉音樂,enjoy搖滾,深深體會搖滾的精神—勇於正視惡勢力,強實力,不要使自己被迫完成自己不喜歡的任務,要敢於對他們說出自己的心中的感受,讓他們知道我們的感受,知道我們的思想,我們願意干什麼,厭惡干什麼。只有真正的自信了,才能通過搖滾爆破出自己的感情。也正是看了這部影片,才讓我有機會思考這個問題,考慮到我們的未來,如何變得更加自信,現在社會上的很多不和諧景象是這種應試化的教育所造成的,我想那麼孩子們的父母就應該發揮更加重要的角色,鼓勵自己的孩子多多看看自己身後所處社會的一些元素,即便是老師教的能讓他們完成學業,但是孩子們真正喜歡的是什麼,不可而知,難道非要等到一個懵懂的畢業生在社會上處處碰壁的時候才思考嘗試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嗎?
最後想呼籲:Let』s rock! We will rock you!
⑩ 求2003年的電影《搖滾校園》(搖滾學校)的資源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https://pan..com/s/1iSIF3MdR-7Dl1zh6cdge9g
提取碼:yn8i
《搖滾校園》是由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的喜劇影片,該片由理查德·林克萊特執導,傑克·布萊克、瓊·庫薩克、麥克·懷特等主演,於2003年9月9日在加拿大上映。該片講述了一事無成的搖滾樂主唱和吉他手杜威·費恩把一群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們組建成一支搖滾樂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