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電影《發財日記》
在春節檔期的熱鬧中,電影《發財日記》憑借宋小寶的精湛演繹和深沉內核,引起了觀眾的廣泛關注。這部喜劇導演的處女作,猶如一曲90年代東北青年南下深圳的奮斗贊歌,講述了一個關於追求發財夢想的傳奇故事。宋小寶、馬麗、沙溢和張一山等實力派演員的加盟,如同璀璨的星光,點亮了這個關於普通人在大都市尋夢的舞台。
電影巧妙地編織了一條主線,深入挖掘人物成長的復雜細節,通過小人物的發財歷程,讓觀眾在歡笑中感受到人物的堅韌與成長。特別是宋小寶,他以獨特的喜劇天賦,將角色的喜怒哀樂刻畫得淋漓盡致,彷彿是將自己多年的奮斗經歷傾注在了屏幕之上。客串明星肖央、艾倫和王祖藍的出鏡,更是為影片增添了幾分驚喜和趣味。
《發財日記》的外在是笑點密集的喜劇外殼,但內核卻深藏溫情與哲理。它強調的不僅僅是物質的積累,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以及對人生價值的深度探討。宋小寶通過這部作品,不僅展現了他對喜劇的熱愛,也傳達了他對生活真諦的獨到見解。觀眾在大年初一走入影院,期待的不僅僅是笑聲,更是一次對生活態度的反思和共鳴。
作為春節線上娛樂的選擇之一,《發財日記》無疑是給觀眾帶來別樣觀影體驗的一股清流。它不僅滿足了人們在節日里尋找歡樂的需求,更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探討了生活的核心議題。讓我們共同期待,宋小寶在銀幕上的表現能否贏得觀眾的心,為這個春節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㈡ 電影《發財日記》主要講述什麼
電影《發財日記》主要講述的是一個普通小人物為了實現發財夢想而經歷的種種艱辛與挫折。
影片主人公是一個名叫小寶的年輕人,他渴望一夜暴富,過上富裕的生活。然而,現實卻不斷地給他打擊。他嘗試了各種方法,包括投機取巧、努力工作,甚至參與賭博,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在小寶的發財之路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包括騙子、賭徒、商人等。這些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影響著小寶,讓他逐漸認識到發財並非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同時,小寶也結識了一些真正的朋友,他們一起面對生活的挑戰,共同成長。
影片通過小寶的發財歷程,揭示了許多社會現象和人性的弱點。同時,它也傳達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即只有通過腳踏實地的努力和不懈的奮斗,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總的來說,《發財日記》是一部具有深刻內涵和啟發性的電影,它不僅展示了人性的復雜與多樣,也提醒我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個機會,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㈢ 觀電影《發財日記》有感
影片開篇介紹,宋小寶是個孤兒,從小吃百家飯長大,也許是這個原因,在他心理種下了單純善良的種子,讓孤兒的宋小寶,養了孤兒的宋天意,實現了一場愛心接力。為了養活、養好這個孩子,他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吃盡了苦頭,也受盡了委屈。在這中間體現出更多的,是打工人的不容易。
《發財日記》是一部致敬打工人的電影,在這部影片里,處處是打工人的小心思,在外邊吃苦,回鄉炫耀,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也有打工人的難,他們所要承擔的家庭責任,以及家庭矛盾的側寫。
影片中有一個細節,非常寫實,就是宋小寶和二哥兩個人因為學歷等等原因,找不到正經工作,只能在人才市場上「掛牌販賣」自己,他掛了很多的牌,月嫂、導盲……只要給錢,什麼都可以干,但依然沒有人買他的賬。
宋小寶自己就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他本身就是一個從農村出來的打工人。他出生於吉林省的一個村子裡,家裡比較窮,初二的就開始外出打工補貼家用。1997年,宋小寶16歲,身材矮小,又沒有一技之長,他只能在自己身上掛上個「零活」的牌子,站在勞務市場上等著人挑挑揀揀。由於自身條件不夠出眾,最後留給他的,往往不是什麼好工作,不夠穩定,酬勞也沒有那麼理想,加上要攢錢補貼家用,所以那時的他只能住3塊錢一天的小旅館,忍受惡劣的環境,甚至還為了找活碰到過黑店。
那是屬於打工人的心酸,但卻不是最讓人心酸的經歷。就連宋小寶自己也是以一種幽默搞笑的方式來呈現那段記憶。對於打工人來說,最為心酸的其實是他們的卑微,以及在卑微中想給孩子留下體面的心思。
片中有一個細節,宋小寶在工地里,為了多賺點錢,冒著生命危險去做別人都不願意做的工作,在拿回錢以後,聽從馬露的建議,想換個時尚的造型去學校里給兒子交上夏令營的錢,結果卻因為他的殺馬特形象遭遇了兒子同學的嘲笑,兒子覺得很沒面子,當眾沖他大喊,那一瞬間,他不是像父親該有的樣子去教訓兒子的不孝,而是選擇了默默地低下頭。他想給兒子的體面終於沒能給,那一瞬間他似乎覺得自己不配當天意的爸爸。就是那一個無助的眼神和低頭的瞬間,講出了太多打工人的辛酸與無奈,也是一個貧窮卑微的父親在兒子面前的無奈。
在很多觀眾的印象里,宋小寶一直是一個耍寶的形象。但在這部電影里,我們卻看到了他難得的認真。那是對於夢想的認真。電影里,他坐著火車,從農村走向深圳的時候,看著車窗外的風景,眼角向下,嘴角向上,黑臉白牙,眼神里都是光亮。那是一種由內而發的,對於生活的憧憬和未來的渴望。
如今,宋小寶從打工人搖身一變成為了導演,也算是一步一步走近了他的理想。對於觀眾們來說,《發財日記》也許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就像宋小寶自己所說的,初次當導演的他,作品上一定有很多細節難盡如人意,但他卻是真心實意地在做這件事,也在電影里讓我們看見了他的真心實意。看見了一個心思單純的好人形象,以及一個認真生活的打工人的形象。
由張一山飾演的張天意,因為從小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因為沒有母親的關愛,導致孩子備受同學欺負,宋小寶求馬麗代為編織一個善意的謊言,可惜早被孩子識破。又因為長期外出工作的緣故,使宋小寶只得讓張一山住宿學校,漸漸養成了其叛逆的性格。
這或許是為了孩子成長而不得不說出的謊言,可誤會日積月累之下,竟成了定時炸彈,最終孩子走了,馬麗也走了。單親家庭為了努力溫飽而疏於照顧孩子,它不是單純個例,至今留守兒童數量依然很龐大,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妥善解決。宋小寶以此為切入點,是一個能引起共鳴的聰明做法。
每個單親家庭,每個孤兒都應被尊重,他們與其他人不同,他們與生俱來就具備了自己扛生活,扛壓力的能力。相比於同齡人,他們會更成熟。
每個職業都應被尊重,每個單親家庭都應被尊重,每個孤兒都應受到尊重!
因為
一 切 都 會 變 好 的!
㈣ 電影發財日記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感人嗎
其實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一個東北窮小子與發哥到深圳闖盪,然後兩個人的夢想就是想要干一番大事業,但是在中途突然出現了一個小孩,而因為這個小孩就打亂了他們對生活的一些想法,但是最後他們還是成功了。所以這部電影是非常感人的,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