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革命英雄人物事跡
1、楊開慧
楊開慧, 1901年11月6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縣板倉一個進步知識分子家庭。1920年下半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是年冬與毛澤東結婚。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一直追隨毛澤東同志從事革命活動,在極為艱苦、險惡的條件下從事黨的機要和交通聯絡工作,開展農民運動、工人運動、婦女運動和學生運動。
大革命失敗後,在嚴酷的白色恐怖中,楊開慧按照黨的安排,帶著孩子回到板倉開展地下斗爭。在與上級組織失去聯系的情況下,參與組織和領導了長沙、平江、湘陰邊界的地下武裝斗爭,努力發展黨的組織,堅持斗爭整整3年。
1930年10月,楊開慧被捕。面對窮凶極惡的長沙警備司令部「鏟共隊」的種種威逼利誘,嚴刑拷打,楊開慧堅貞不屈,大義凜然:「你們要打就打,要殺就殺,要想從我的口裡得到你們滿意的東西,妄想!」「砍頭只像風吹過!死,只能嚇膽小鬼,嚇不住共產黨人!」
敵人逼問她毛澤東的去向,要她公開宣布與毛澤東脫離夫妻關系,楊開慧斬釘截鐵地回答:「要我與毛澤東脫離關系,除非海枯石爛!」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英勇就義於瀏陽門外識字嶺,年僅29歲。
2、夏明翰
夏明翰(1900-1928)男,漢族,湖南省衡陽縣人,中共黨員。1920年秋,經過「五四運動」洗禮的夏明翰來到長沙,結識了毛澤東。1921年冬,經毛澤東、何叔衡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入黨後,在長沙從事工人運動,參與領導了人力車工人罷工斗爭。1924年,擔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員,負責農委工作。他十分注意培養農運幹部,保送革命青年到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為湖南農民運動培養了大批骨幹。
1926年2月,被黨調往武漢工作,擔任全國農民協會秘書長,兼任毛澤東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秘書。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長沙馬日事變後的嚴重白色恐怖中,1927年6月,受黨派遣回湖南任省委委員兼組織部長。同年7月大革命失敗後,參與發動秋收起義。
1928年初,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協助省委書記郭亮參與省委領導工作。由於叛徒出賣,同年3月18日被敵人逮捕。3月20日清晨,他被敵人押送到漢口余記里刑場。
當敵執行官問他還有什麼話要說時,他大聲說:「有,給我拿紙筆來!」遂寫下了那首大義凜然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英勇就義,年僅28歲。
3、趙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1934年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
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應對凶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
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很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狀況。
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性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忙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後,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趙一曼在准備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
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的珠河縣處死「示眾」。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縣(現尚志市)的火車,她知道日軍要將她槍斃了。
此時,她想起了遠在四川的兒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職責,實在是遺憾的事情。
母親正因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這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期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期望不好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
4、江竹筠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鎮江家灣人,中國共產黨地下時期重慶地區組織的重要人物,為中國共產黨追認的女烈士。
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與彭詠梧結婚,婚後負責中共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組織發行工作。1948年,彭詠梧在中共川東臨時委員會委員兼下川東地委副書記任上戰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萬縣被捕,被關押於位於重慶的國民政府軍統渣滓洞集中營,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軍統所要的中共地下黨情報。
1949年11月14日,重慶被中國人民解放軍重重包圍之際,被國民政府軍統於渣滓洞監獄所殺並毀屍。
5、王德三
王德三,原名王懋廷,又名王正麟 。雲南祥雲人。先後就讀於大理中學、昆明成德中學。1921年考入北京大學,參加學生愛國運動,加入北大馬克思學說研究會。
1922年經鄧中夏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春赴廣州到黃埔軍官學校第三期任政治教官,同年冬兼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留守處政治訓練班主任。
1928年夏赴蘇聯莫斯科,6、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曾被選入大會組織、宣傳、軍事等委員會並在大會上發言。
成立中共雲南省委,被選為省委書記。他是雲南農民武裝起義主要領導者組織者。因叛徒出賣被捕,1930年12月31日於昆明英勇就義。
㈡ 丘少雲為什麼讓火給燒死了,卻不動
邱少雲(1931~1952)
生平介紹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斗英雄;1931年出生於四川銅梁(今重慶市銅梁縣)。13歲那年被國民黨軍隊抓去當兵,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1951年3月25日,邱少雲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一員,跨過了鴨綠江。
1952年10月,邱少雲所在的連隊接受了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消滅平康和金化之間的三九一高地的敵軍。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獨特,易守難攻。在敵軍和我軍陣地之間還有三千多米寬的開闊地,是敵人的炮火封鎖區。在這樣長距離的炮火下沖擊,必會導致我軍較大傷亡,影響戰斗的順利進行。上級決定採用隱蔽作戰,在發起攻擊的前一天夜裡,把部隊潛伏在敵人陣地的前沿,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要使幾百人在敵人眼皮底下隱蔽二十多個小時而不能有一個暴露目標。邱少雲和他的戰友們毫不畏懼,爭相請戰。臨行前,邱少雲下了鋼鐵誓言:為了戰斗的勝利,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十多名身披偽裝茅草的戰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蒿草叢生的開闊地埋伏了下來。
11日清晨,三九一高地上敵方那層層的鐵絲網和一簇簇不暴露我軍潛伏秘密,觀察所里的指揮員當機立斷,下令用炮火將這股敵人全部殲滅。
次日中午,敵人的燃燒彈引燃了他身邊的草叢,這時,他只須打滾翻身即可避免燒身。但為了避免暴露目標,他嚴守潛伏紀律,忍受著烈火燒身的劇痛,堅持一動不動,像一塊巨石。直至壯烈犧牲,保證了整個戰斗的勝利。
黃昏來臨,出擊的時間到了。戰友們懷著滿腔仇恨,高呼著為戰友報仇的口號,排山倒海般地向敵人沖運河。才過了二十分鍾,敵人全部被消滅,三九一高地上飄揚起勝利的旗幟。
戰斗結束後,同志們在邱少雲潛伏的位置上,看見他用雙手在地上摳出的深深的土坑……
1952年10月12日,邱少雲犧牲。
40多年來,邱少雲的英雄事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然而,人們卻不知道,這樣一位驚天地、泣鬼神的戰斗英雄,卻差點成了無名英雄。
次日中午時分,敵人向潛伏區打來幾發燃燒彈,烈火燒著邱少雲的衣服、鞋襪,直至燒遍他的全身,可他至死都是一動不動。
犧牲時,他年僅26歲。
戰斗結束後,連隊給邱少雲報請了三等功,此事似乎也就這樣無聲無息地過去了。
據邱少雲生前戰友林炳遠後來回憶說,那次戰斗半個月後進行戰斗總結,他和邱少雲的指導員王明世一同到師里去匯報。當時,一位組織部門的幹事要求王指導員舉個具體的人或事來談談。
王指導員於是提到了邱少雲。並說,在執行任務前進行戰前動員時,戰士們很激昂,紛紛表了態,可邱少雲卻悶不吭聲,因此連里對他很不放心。於是我找邱少雲談心,給他講了許多革命道理,他也向我表了態:就是被敵人的子彈打中了,也不暴露目標,暴露目標就是革命的罪人。
第二天,他向黨支部交了一份入黨申請書,在申請書中他表示:為了戰斗勝利,願貢獻自己的一切。
可不曾料到,第二天他便犧牲了,真的用年輕的生命換來了戰斗的勝利。
那位幹事聽了王明世的介紹,非常感動地說:這樣的英雄行為,太感人了,三等功不行,應報特等功!
於是,29師政治部立即上報邱少雲特等功的報告,報請志願軍司令部批准。
報告引起了志願軍司令部領導的重視。
起初,個別領導認為:邱少雲不過是戰時特殊死亡,算不上英雄,三等功就可以了。但更多的同志認為他嚴守紀律,為了整體犧牲自我的精神難能可貴。
後來,意見終於統一了,少數服從多數。
1952年11月1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追授邱少雲為特等功臣。
同年底,一位名叫鄭大藩的隨軍記者就邱少雲的死提出了兩個問題:
一是燃燒彈落在什麼地方?是打中頭部死亡還是一點一點燒死的?二是他身邊有無水溝?誰看見了邱少雲犧牲的全過程?
後來,邱少雲的戰友李元興回憶說:「燃燒彈打在邱少雲前方兩米左右,燃燒液濺到了他的身上,是一寸一寸燒過來的,從頭燒到腳,當時我伏在他身後五米左右,親眼見到大火一點一點把邱少雲活活燒死。」
李元興和其他戰友還證明,邱少雲右面3米處有一條小水溝,如果邱少雲願意,只需側向滾即可活命。
面對這些證明材料和見證人的描述,記者鄭大藩感動了,他含著眼淚奮筆疾書。
1953年5月18日,《人民日報》用整版篇幅發表了他那篇著名長篇通訊《偉大的戰士邱少雲》。此文一出,隨即在國內外引起強烈的反響。
1953年6月1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再次授予邱雲少「一級戰斗英雄」稱號,並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還授予他「模範共青團員」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