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蘇俄內戰(21)收復烏克蘭
二月革命後,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彼得留拉領導的政權逐步走向獨立,而軟弱的臨時政府對此束手無策。隨後,十月革命波及基輔,烏克蘭各地爆發抗議,要求廢除沙皇政權,建立工兵代表蘇維埃。駐守基輔的白衛軍隊與孟什維克、社會革命黨人聯手,拒絕加入保衛革命委員會。該委員會包括工人士兵蘇維埃和烏克蘭中央拉達,但拉達拒絕承認十月革命,導致蘇維埃退出。
沖突迅速升級,布爾什維克武裝驅逐了白軍,中央拉達與布爾什維克的矛盾加劇。1917年11月20日,烏克蘭宣布建立獨立的民族國家,與全烏克蘭蘇維埃代表大會爭奪政權。同年12月24日,布爾什維克在哈爾科夫建立蘇維埃政府。與此同時,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也在12月25日成立。
1918年,烏克蘭民族共和國與蘇維埃俄國爆發軍事沖突。1月7日,紅軍向中央拉達發起總攻,於2月8日佔領基輔,中央拉達遷至日托米爾州,尋求德國援助。《布列斯特和約》簽訂後,德奧軍隊攻入烏克蘭。
面對德國人的入侵,蘇維埃政府呼籲烏克蘭抵抗,但紅軍在德軍攻勢下撤退。至5月8日,烏克蘭全境被佔領,蘇維埃轉入地下,開展游擊戰。德國佔領期間,由一群知識分子組成的中央拉達政權效率低下,無法應對農民起義和農民反抗德國人對土地的掌控。
為穩定局勢,德國扶持斯科羅帕茨基為傀儡政權首腦,條件包括承認《布列斯特和約》、解散中央拉達、恢復土地私人所有權等。斯科羅帕茨基宣布就任,得到烏克蘭大地主、資產階級和其他保守勢力的支持。然而,德國人的扶持未能阻止起義,反而加劇了烏克蘭的動盪。
德軍在烏克蘭保持六大軍的兵力,但起義規模不減,德國人決定放鬆對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的限制,將其納入政權。斯科羅帕茨基政府失敗後,烏克蘭國內各派系重新組合,形成新的政治力量。最終,蘇俄廢除《布列斯特和約》,全力支持烏克蘭爭取民族解放。
弗拉基米爾·溫尼琴科領導的民族主義執政內閣一度佔領烏克蘭大部,但彼得留拉從監獄中逃脫,與民族執政內閣聯手進攻,斯科羅帕茨基被迫化妝出逃。11月28日,烏克蘭組建臨時工農政府,蓋特曼偽政權崩潰。12月19日,執政內閣遷至基輔,重新恢復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1918年11月末,協約國對烏克蘭進行大規模武裝干涉,但干涉者軍隊中反戰情緒高漲。次年4月,蘇俄軍隊趕走了協約國軍隊,控制了烏克蘭全境。然而,新興的波蘭人利用協約國的武裝力量,對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採取軍事進攻和外交擠壓,最終在1919年8月完全控制了加利西亞。
彼得留拉成為烏克蘭政府的獨裁者後,烏克蘭軍隊對紅軍發動反攻,但執行余糧收集制導致農民反抗加劇,烏克蘭蘇維埃政府士氣低落。1920年2月,蘇俄軍隊將鄧尼金趕出烏克蘭,復國無望的彼得留拉與波蘭合作,參與蘇波戰爭。戰爭結束後,彼得留拉被紅軍擊敗,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壽終正寢,烏克蘭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成為烏克蘭的唯一合法政府。1921年3月,烏克蘭與波蘭簽訂《里加和約》,西烏克蘭劃歸波蘭。1922年,烏克蘭作為蘇聯成員國之一加入蘇聯。
❷ 一部與烏克蘭內戰有關的新電影講述一位母親去戰爭區救自己的兒子
樓主你好
是電影《八月八日》
是俄羅斯和喬治亞的是與烏克蘭無關
絕對就是這部電影
有圖有真相求採納
http://ke..com/link?url=2Y3IqC-_-_4_pFiPwAabaEj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