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节档最大“黑马”《你好李焕英》票房破33亿元,贾玲在里面能赚多少钱
春节档最大“黑马”《你好李焕英》票房破33亿元,贾玲在里面至少能够赚一个亿。
春节期间,电影院疯狂的上映各种新的电影。其中有您好李幻一,刺杀小说家以及《唐人街探案》等各种影视大片,您好,你换音成为了其中最大的黑马,而它的票房也是其中最高的,现如今已经突破了33亿元,这个数据显示出了我国近一年来在电影事业上的一个新的突破点。但是它相比于其他的电影来说,花费的成本也相对较少,所以从中赚取的利润就会相对而言更加高一些。
《你好李焕英》我们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女儿对母亲的感谢和感情,在我们有时间陪在母亲的身边一定要好好的孝顺她,因为时光一去不复返!
2. 春节档,华谊打出一张烂牌!名利皆无,《侍神令》票房仅2亿
2月18日,不仅是A股牛年首个交易日,也是春节档后的首个交易日。
不过,身为A股影视板块明星企业的华谊兄弟,却迎来高开低走,最终仅微涨0.24%,报4.19元/股,总市值116亿元。自2020年8月高点的7.2元/股算起,华谊兄弟股价半年来大跌42%,市值蒸发超83亿元。
实际上,在斩获78亿的春节档中,华谊兄弟虽派出原名《阴阳师》的《侍神令》参战,但无奈被《唐探3》与《李焕英》抢了风头,基本没有掀起太大风浪。 截至发稿,《侍神令》仅收获2.17亿票房,不及上述两部影片的零头,甚至不如《熊出没》的4.38亿元,这无疑让2020年预亏近10亿元的华谊兄弟,再度雪上加霜。
此外,《侍神令》的口碑同样不理想,在豆瓣上仅拿到5.9的不及格分数,只比《唐人街探案3》高出0.2分。如果说至少斩获37亿票房的《唐探3》,是在骂声中把钱揣进裤腰带的话,那《侍神令》无疑是名利皆空了。
不仅如此,《侍神令》还背上了“挂羊头卖狗肉”的骂名。这主要是因为,在官方的宣传海报中,周迅与陈坤两人的位置十分显眼,占据了画面的较多位置。而在演员名单中,两人同样排在最前面,可网友观影后却发现,两人的戏份并不多。
因此,有网友直言,“有陈坤和周迅,这电影能这么无聊也是厉害”、“挂羊头卖狗肉,我愿称你为今年最烂”、“海报和宣传没有屈楚萧,结果电影里他是主演,比陈坤周迅戏份还多,这不是虚假宣传吗?”甚至还有人调侃道,“周迅的戏份都在预告片里了,好美”。
可能谁也不会想到,自2017年的《西游伏妖篇》后,连续三年缺席春节档的华谊兄弟,会交出这样一部饱受争议的影片。不过,2021年的影视战才刚拉开序幕,知缓厅3年巨亏近60亿元的华谊兄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在余下几个月中完成自我救赎。
市界查询华谊兄弟2019年年报发现,除《侍神令》外,哪如其在报告期内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且未上映的还包括,搭隐陆川导演的《749局》、李玉导演的《阳光不是劫匪》,以及“喜剧之王”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2》等,一系列被看好的影片。
在打出这张烂牌后,下一张,华谊兄弟会出啥?
(作者丨市界 冯晨晨,编辑 | 朗明)
3. 为什么从冯小刚电影《1942》失利之后,华谊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我觉得是因为华谊兄弟有点太过于依赖冯小刚导演了,因为冯导的一些电影有太多的文艺色彩,而对于现在的电影行业来说一般都是商业化,电影题材更加新颖更加有看点,因此自从《一九四二》之后其实华谊兄弟就应该去思考如何去使电影题材与模式多元化,但是在这之后除冯小刚以外的依然是不理想,因此才会一直亏损。
华谊兄弟也看到 “冯氏依赖症”问题,因此这些年与徐克、管虎所代表的导演加大合作,并培养田羽生、程耳等年轻力量。可惜除了狄仁杰和前任系列,其他作品乏善可陈。华谊兄弟在电影题材和模式上的创新明显不足,近年来北京文化、博纳影业等影视公司大胆起用新人,题材上也突破创新,《战狼2》、《红海行动》、《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等高票房作品涌现。还希望华谊可以早日找到方向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电影。
4. 周星驰经纪人辟谣《美人鱼2》2024年春节上映:假
豆瓣显示,周星驰执导的电影《美人鱼2》定档春节档上映,引发网友热议。
豆瓣显示,电影《美人鱼2》上映日期是2月10日,对应了2024年大年初一。目前页面已经改成2024年,没有了具体的日期。
对此,有网友在周星驰经纪人陈震宇微博评论区发问,得到的回复是:假。
《美人鱼》第一部曾斩获34亿票房,让观众非常期待《美人鱼2》,《美人鱼2》早在2018年3月就已开机,同年6月杀青,距今已有5年有余。
去年11月除,华谊兄弟表示,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2》已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但未给出上映计划。
据了解,《美人鱼2》的主题仍是讲述人鱼和人类之间的相处,情节涉及太空、五维空间,男女主角分别是艾伦、林允。
该片讲述了龙天娜和龙剑飞带着能任意穿梭太空的虫洞计划出现,刘轩因此复出商场,人鱼珊珊误打误撞成了太空员,纠缠不清的四角关系背后,还藏着惊天阴谋的故事。
5. 不仅缺席春节档还向阿里影业借款7亿,华谊兄弟到底多缺钱
不仅缺席春节档还向阿里影业借款7亿,华谊兄弟到底多缺钱
2018年,华谊兄弟不论是声誉方面还是业绩方面都不算好。除了“阴阳合同”风波之外,华谊兄弟的负债问题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1月24日,华谊兄弟和阿里影业都发布公告称达成合作,而关于这次合作大家关注的焦点都在“华谊兄弟借钱7亿”。
借钱7亿
1月24日,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阿里影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为公司实际经营的需要, 拟向阿里影业申请人民币7亿元借款,借款期限为五年。
华谊兄弟与阿里影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在公司主控影视项目、艺人发展、衍生品开发、营销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
双方合作内容包括华谊主控项目合作、华谊集团保证在协议生效之日起5年内,华谊集团应 至少完成主控并上映10部院线电影的产能。
在合作期限内,阿里影业对于华谊主控项目享有优先投资权,且阿里影业可自行或通过其关联方行使该等优先投资权等。
也就是说,阿里影业、阿里旗下的优酷电影、优酷、淘票票,都可以优先拿到华谊的电影。
此外,华谊兄弟以冯小刚旗下公司东阳美拉70%的股权和华谊兄弟旗下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互娱享有的某投资公司合伙份额收益权作为担保,并关联王忠军、王忠磊及二人妻子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公告披露,本次贷款方阿里影业与华谊兄弟存在关联关系。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合计持有华谊兄弟5%以上股份。
本次担保后,华谊兄弟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累计担保总额约为 71.43 亿元(均为对公司或子公司提供的担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 67.69%。
阿里影业发布公告称,其附属公司北京中联华盟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已同意向华谊兄弟授出一笔7亿元人民币的借款,借期为5年,按中国人民银行五年期借贷的贷款基准利率(截至公告日期为4.75%)。
公告称,与华谊兄弟的战略合作可在上述计划下,促进电影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连结,触达更海量的用户,打造更多元的业务场景,创造更多的商业变现机会,以实现提升股东价值的目标。
缺席的春节档
除了借钱7亿引人注目之外,华谊缺席春节档也成了关注的焦点。
在2014年以前华谊兄弟参与出品发行的电影票房不俗,《建党伟业》、《画皮》分别跻身当年票房第五名和第二名。
《西游降魔篇》,更以12.47亿元的票房登顶当年电影票房榜。
而 今年春节档,华谊兄弟不仅没有主投主控电影,甚至连联合出品发行的作品都没有, 其参与的贺岁档影片《云南虫谷》目前已在元旦档上映。
今年的春节档既有光线传媒、北京文化等擅长制作出品的民营企业,也有阿里巴巴、猫眼、爱奇艺这样的互联网巨头。
华谊兄弟成为五大民营电影公司里面唯一不参与春节档竞争的电影公司。
关于春节档节目,华谊兄弟1月23日曾表示,管虎导演的战争巨制《八佰》、田羽生导演的两部作品《美人鱼2》和《伟大的愿望》都已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但还未透露具体上映时间。
事实上,过去的一年华谊过的并不风光。
出品了《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找到你》、《胖子行动队》、《云南虫谷》、《江湖儿女》、《遇见你真好》,参与了两部日本电影《小偷家族》、《念念手纪》,及一部美国电影《飓风奇劫》。
从票房分账来看,多数都是处在盈亏边缘,华谊没能押中一个爆款。
面对电影业务的不确定性,早在2013年末华谊兄弟20周年庆典上,王忠军和王忠磊就确立了“去单一电影化”,转向实景 娱乐 业进军的思路。
布局实景 娱乐
早在2011年,华谊兄弟就开始布局线下实景 娱乐 板块,其中包括房地产业务,主要通过子公司华谊兄弟(天津)实景 娱乐 有限公司来进行持股控制。
迄今为止,华谊兄弟已与恒大、建业地产等多家房企合作开发, 重点扩展文化 旅游 综合体。
华谊兄弟执行总裁王中磊曾表示,“和地产商开发的实景 娱乐 项目将落地20个城市,未来每年为华谊贡献180亿美元的收入。”
然而,华谊兄弟年报显示,2017年,其在品牌授权及实景 娱乐 板块实现业务收入2.58亿元,仅占全部营业收入的6.5%,与180亿美元相差甚远。
去年,华谊兄弟曾披露,苏州、长沙、南京、郑州四地的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和电影世界项目预计将在2018年陆续开业。
不过,日前华谊兄弟方面透露,当前已开业项目包括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苏州),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
南京和郑州的电影小镇将陆续开业,暂未披露开业时间。
而7月份开业的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苏州),并没有给公司业绩带来太多亮点。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品牌授权及实景 娱乐 板块营业收入1.55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 57.11%。
据不完全统计,华谊兄弟实景 娱乐 项目所涉总投资或已超500亿元,全国各地可查所涉土地储备或近1.4万亩,随着项目的陆续进展进行华谊将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一方面,随着经营重心的改变,华谊兄弟影视 娱乐 业务反而每况日下。2014~2017年华谊兄弟国产片市场份额徘徊在6.3%~15.9%之间,较此前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实景 娱乐 行业不挣钱,给上市公司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
负债累累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末,华谊兄弟的负债总额为92.4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5.57%,在A股79家文化传媒公司中位列第14位。
资料显示,华谊兄弟于2016年1月28日发行了金额为22亿元的“16华谊兄弟MTN001”,发行期限为3年;2018年4月9日发行了7亿元“18华谊兄弟CP001”,发行期限为365天。
以上2项债券分别将于2019年1月29日和2019年4月11日到期,合计规模达29亿元。
2018年12月24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将该债项评级列入观察名单,原因是认为“华谊兄弟面临较大的债券到期偿付压力”。
消息披露后,“华谊兄弟到底能否按期偿债”成为投资者关注的话题。当日午间,华谊兄弟在互动平台火速作出回应,称公司一直在积极与多家金融机构进行良好洽商,有信心全力筹措资金进行偿付。
1月初,华谊公告提及向五家银行申请授信,分别为浙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授信金额总计25亿元,期限均为1年,金额能够基本覆盖1月29日到期的中票。
在华谊兄弟几乎“倾家荡产”式的质押后,其大概率能顺利兑付。1月22日晚,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将于1月29日如期兑付总额为22亿元的中期票据。
而如今阿里提供的7亿元则能够覆盖2019年4月将要到期的债券本金偿付。
(以上部分内容综合整理自财联社、新京报、中国网 财经 等)
6. 网上报道《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制作成本需要4个亿!我怎么也看不出她需要4个亿拍摄!都是不用搭景!
成本不光是拍摄成本呀,还有宣传成本等等。
《你好,李焕英》票房破40亿元,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5名。
超乎预期的票房成绩使得各家出品方从中收获丰厚的票房收入,很巧的是,这些出品方不少都是上市公司,而这些公司按证监会要求公布了他们从《你好,李焕英》中获取的这笔收入。
其中,截至2月17日,《你好,李焕英》票房达27.25亿元时。华谊兄弟从中获得的营业收入约为860万到1031万元,北京文化源于该片的营业收入约为6000万到6500万元。
截至2月18日,影片票房约为31.68亿元时,华录百纳参股公司北京精彩时间获取的营业收入约为9000万到1亿元。除此以外,华录百纳还透露,公司从中获得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200万到1300万元。
依据这些营收和净利润数据,作为保底发行方的猫眼和儒意,是否能够享有多数票房收入,成为今年春节档的大赢家呢?
结论是《你好,李焕英》的制作加宣发成本在3.08亿元到4.92亿元之间。不感兴趣后面计算过程的也可以不用看了。
3到5亿元制作与宣发成本
由于华录百纳既公布了营业收入,也公布了净利润,我们便可从中大致推算出影片的成本。
从华录百纳对北京精彩时间的持股比例为46%,及华录百纳公告所示公司目前从影片中获取的净利润为1200万元到1300万元,可推算,截至2月18日,北京精彩时间从《你好,李焕英》中获得的净利润区间(数据1)为:2608万元-2826万元。
与此同时,北京精彩时间获取的营业收入(数据2)为9000万到1亿元。
由营业收入减去净利润可得,北京精彩时间投入《你好,李焕英》中的营业成本(数据3)约为6174万元-7392万元。由于该公司不仅属于影片出品方,还是影片宣发方之一,可推测这个营业成本应该同时包括影片制作成本和宣发成本。
此外,北京精彩时间占有的该片投资份额(数据4)应该在15%到20%之间。
那么就很简单了,成本和份额占比都知道,那么《你好,李焕英》的制作加宣发成本在3.08亿元到4.92亿元之间。
保底方VS出品方,谁才是大赢家
那么在这次保底中,究竟是片方获得的分账比例高,还是保底发行方获得的分账比例更高呢?这就得细说了。
此前媒体报道过,2017年《战狼2》中,北京文化和影联传媒为其保底的票房收入为8亿元。上映前,两家保底公司支付保底费用约2.2亿元(其中北京文化1.4亿元,影联7759.42万元),占保底票房收入的27.5%。而后的分账,则按保底方与片方约定的比例进行。(注:后文中提及的所有分账比例都是减去专项基金、税费、院线与影院分账和宣发费用后的分账比例)
从上表统计的分账比例看,《战狼2》的保底发行中,保底发行方要求的分账比并不高,出品方仍旧是票房收入的最大受益者。
针对不同影片,片方和保底发行方的分账比例其实也有很大不同,比如在《西游·降魔篇》中华谊兄弟就获得了高达70%的分账比例。
从北京文化、华谊兄弟和华录百纳公布的公司从《你好,李焕英》票房收入中获得的营收来看,该片使用的应该也是阶梯式的保底分账比例,即票房收入在不同区间时,片方的分账比例随之变化。
那么《你好,李焕英》中,片方的分账比例到底是高还是低呢?
按照此前情况,保底发行方向片方支付的保底费用通常占保底票房收入的25%到30%之间,取中位数即27.5%来看。
《你好,李焕英》所有片方在影片上映前收获的保底费用大约为15*27.5%=4.125亿元。
在此前提下,再让我们来看看当《你好,李焕英》票房为31.68亿元时,可供片方和发行方分享收益的部分有多少呢?
众所周知,一部影片的票房收入中,需要向专资办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以及向税务部门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这部分属于“不可分账票房”。
扣除“不可分账票房”后,《你好,李焕英》可分的票房约为29亿元。
这些可分账票房中的1%,需要由院线交给“中影数字”作为发行代理费,剩余部分的57%分给电影院和院线,43%分给片方和发行方。
如此算来,片方和发行方实际能分得的收入仅有:
29*(1-1%)*43%≈12.37亿元
按照上述保底费用比例的假设,在2月18日影片票房达31.68亿元时,片方和发行方可分配的12.37亿元票房收入中,最多只有12.37-4.125-1.5=6.745亿元可供片方和保底方共同分账,其中扣除的1.5亿元为保守估计的影片宣发费用。
如果此次猫眼和儒意两家保底方如果支付的保底费用比例为27.5%,那么很可能《你好,李焕英》中,保底发行方猫眼和儒意在超过15亿的票房中,享受更高的阶梯比例,也就是超过了27.5%。
那么保底方将享有影片票房收入中的算式为6.745*x%=y(亿元)。其中他们的利润为y-4.125=z(亿元)
片方截止到2月18日,一共可分得的票房收入为6.745*(1-x)%+4.125=k(亿元)。
其中x大于27.5%。
因为我们不知道是否《李焕英》会如《战狼2》一样再做倒阶梯式的分账比例(也就是当票房超过一定的值,反而奖励出品方),所以目前根据现有情况已无法计算。
但毫无疑问,奔着50亿去的《李焕英》,养肥的肯定不只北京文化,而是包括猫眼在内的保底方、发行方和华录百纳这样的出品方。
7. 《你好,李焕英》票房破48亿!贾玲和投资方能分多少谁才是大赢家
关于中国电影,过去有这么一句评述:十赌九输,九死一生,80%的电影都赔钱。今年春节档票房,谁到没有想到的是,《你好,李焕英》竟然爆冷夺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还是喜剧演员贾玲的导演处女作。
对于投资方来说,投资贾玲这一部电影是“赌对了”。当然了,还有《唐人街探案3》这样稳赚不赔的电影,因为此前有《唐人街探案》第一、二部电影做了良好的铺垫,这两部都是中国电影史票房前十的电影,第三部继续赚钱基本不成问题,再加上上映前就有10亿的预售票房。
同时,北京文化大跌7.9%,市值一天被蒸发44.24亿元。而猫眼娱乐一天大跌7.89%,市值蒸发13.35亿元,新丽传媒股价下跌6.84%,一天蒸发50亿元,阿里影业暴跌6.67%,市值蒸发掉18.4亿元。
《你好,李焕英》的多家出品方在股市上大跌,最大的原因是,一部《你好,李焕英》还不能左右这些上市公司在股市上的涨跌。不过,这些出品方已经通过这部电影拿到不少的分红,可以说赚得盆满钵满。
而贾玲、张小斐可谓是名利双收,更是大赢家,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