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电影(可用电影、音乐、舞蹈、诗歌、语言、散文等形式进行答题)急需,谢谢
电影,也称映画。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
电影定义: 电影原为一种战争旗帜的名称,见《六韬·虎韬·军用》:“大黄参连弩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强弩矛戟为翼,飞凫、电影自副;飞凫赤茎白羽,以铜为首;电影青茎赤羽,以铁为首,”由此可知电影乃黑色的箭杆,红色的箭羽,箭镞是用铁打造的。 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及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信息来于《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艺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信息来于《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简介
电影分类
动作片 喜剧片 纪录片 科幻片 恐怖片 武侠片 动画片 战争片 胶带
电影: diàn yǐng 英文:1. movie 2. film 法文:1.Film 一种综合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电影世界里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也有很多种电影的分类方法。 用强灯光把拍摄的形象连续放映在银幕上,看起来像实在活动的形象。 从有声电影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科技的时代,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电影,受广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欢迎。 国外电影广告在美国和英国的电影广告中,有这样八种标记:美国X——禁止未成年者观看的影片;G——所有观众可看片;R——十七岁以下禁止观看;PG——一般观众可看;英国U——内容正派片;A——一般观众可看片;X——18岁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儿童禁看的凶杀片。 电影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电影的帧速率是24帧每秒。
B. 散文式结构的影视作品有何特点
推开窗,一缕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五月,槐花飘香的季节,这样的季节我是喜欢的,喜欢槐花素素的白,一串串压在枝头,不沾一丝尘埃。喜欢这淡淡的味道,在淡淡的味道里慢慢沉淀记忆,让得与失,喜与忧,爱与恨,淡淡的成为藏在心底深处的一道风景,细细地品味,都成了一笑而过的淡然。
轻轻握住一缕阳光,便有了阳光的心态,感恩生活给予我们一切,不抱怨,不纠缠,不颓废,享受平常的温暖,知足达观,真实坦然。
安静地生活,过着平常的日子,守侯淡泊的岁月,即使是与亲人一起吃顿饭,看着自己做的饭菜被亲人吃的津津有味,那也是一种幸福。生活不就是这琐碎和温暖么,要求的很多,得到的很少,是一种失落。而要求的不多,得到的不少,却是一种幸福。我们强求什么,心简单了,世界就会变得简单。人的欲望越大,心就越复杂,烦恼就会越多。繁华的尘世烟火里,我们做好自己,记着别人的好,做一个安静的人,在纷繁复杂中感恩地生活,就是一种幸福。
“我不怕被辜负,因为我更喜欢活着的感觉”。活着真好,可以听到清晨鸟儿的第一声清脆的鸣叫,可以看到孩子那双不然纤尘纯真的眼睛,可以爱,可以期待,我们还有未来。活着,就不要辜负光阴馈赠与我们的美好!
生命的颜色,如或深或浅的叶绿,自然、简单却又热烈。而生命的美,不在它的绚烂,而在它的平和。熙熙攘攘的尘世里,我们每天都在忙碌的奔波着,色彩斑斓的世界常常让我们忘了停下脚步,去认真审视生命的深度。
C. 电影中改变自散文的是
《黄土地》改编自现代作家唐一正的散文《深谷回声》。
D. 文章或电影梗概
呼啸山庄
1801年,洛克乌先生来到呼啸山庄,他是来承租呼啸山庄的主人希克厉先生的另一份产业——画眉山庄的。他初次造访希克厉先生,就被他的粗暴无礼的性格吓住了,他身边总围着一群狂吠不止的狗。第二次,他遇到了山庄里居住着的其它人,其中即有那位行为粗暴,不修边幅的英俊少年哈里顿·恩肖,还有一位美貌女子,她是希克厉先生之子的遗孀。
洛克乌先生由于天黑又下起雪无法回去,希克厉同意让他留宿,他住进了一间没人住的古怪的房间。夜里,洛克乌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树枝打在窗上,他打碎玻璃,想折断外头的树枝,可手指却触到了一双冰凉的小手,一个幽灵似的啜泣的声音乞求他放她进来。她说她叫凯瑟琳·林顿,已经在这附近游荡了 20年了,这精灵想强行进来,吓得洛克乌失声大叫。这时,希克厉先生进门来了,他强行命令他的客人出去,而后自己扑倒在床上,乞求那幽灵进来,可窗外毫无声息了,一阵冷风吹灭了烛光。
第二天,画眉山庄现任的女管家艾伦·迪恩在洛克乌先生好奇心的驱使下,告诉了他关于呼啸山庄发生过的一切事情,她曾经在呼啸山庄长大。
多年以前,当时呼啸山庄的主人是恩肖先生,他与妻子及儿子辛德雷、女儿凯瑟琳同在一起。有一天,恩肖先生去利物浦的路上发现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他肮脏不堪,沉默寡言,恩肖先生收养了他,并起名叫希克厉。希克厉生活于呼啸山庄风雨飘摇的时候,这里充满了争吵与嫉妒。特别是少爷辛德雷对他的妹妹和父亲的养子希克厉充满了不信任感。希克厉和凯瑟琳从小友爱,渐渐产生了炽热的恋情。不久,恩肖先生去世了,从学校归来的辛德雷带着妻子回到山庄,成为这里的新主人,他开始阻止希克厉和凯瑟琳在一起,并把他当仆人一样对待,无端虐待。希克厉的性格变得更为不通人情,几近痴呆,凯瑟琳则变得野性十足,不驯于任何人,但他们的内心却是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相爱着。
一次,因为一次意外,凯瑟琳在画眉山庄门口被狗咬伤,在那里养了五周的伤,从此她成为画眉山庄令人愉快的一家——林顿夫妇及其子女埃德加和伊莎贝拉的好朋友。以后,两家频繁交往。这使希克厉产生妒意,他发誓要对辛德雷进行报复,他心中的野性和愤恨全都对准了辛德雷。
第二年,辛德雷的妻子生下哈里顿·恩肖后死去,辛德雷悲痛欲绝,从此变得绝望,更加残酷无情了。在此期间,凯瑟琳犹豫于埃德加的求婚和希克厉狂烈的爱情之间,她向女仆艾伦·迪恩吐露真情:她真心地爱希克厉,但她觉得与一个仆人结婚,有失身份,日后只有穷贱等着他们。希克厉无意中听到她们的谈话,绝望透顶,当晚他就离开了呼啸山庄,带着他那颗复仇的心,不知去向。
凯瑟琳因为希克厉的离去痛苦万状,大病一场。在急于让两个山庄联姻的哥哥辛德雷的逼催下,她答应了埃德加·林顿的婚事,此时,老林顿也已死去,埃德加成为画眉山庄的继承人,凯瑟琳则成为主妇。
希克厉在数年后的一个月夜里归来了,他已变得举止庄重,老成而严厉,而且是个有钱人了。由于他的富有,辛德雷试图让他留下。他经常出入于画眉山庄,这使伊莎贝拉发疯似地为他所吸引,爱上了他。希克厉为了报仇,带走伊莎贝拉,凯瑟琳想竭力挽回希克厉对她的感情,尽管如此,希克厉还是在呼啸山庄与伊莎贝拉结婚,在婚后,又尽力虐待她,以发泄他的仇恨。伊莎贝拉想回家,林顿却拒绝她。此时凯瑟琳正值临产,希克厉趁埃德加不在,进入了画眉山庄,在凯瑟琳的床前,这对刻心铭骨地相爱着的情人相互哀诉与折磨。这场会面使凯瑟琳因为早产而在当晚死去,希克厉继续着他的复仇计划。
凯瑟琳遗下了林顿的女儿凯瑟琳·林顿。在这期间,伊莎贝拉离开希克厉,在伦敦生下了林顿·希克厉这男孩。而希克厉已诱使辛德雷把田产抵押成现金挥霍,而承受抵押者就是希克厉。他渐渐地变成呼啸山庄的财产所有者,辛德雷在猛醒中试图杀死他,结果是辛德雷倒在血泊之中。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不但没有继承父业,反而落入希克厉之手,等待着他无情的报复。
12年后,小凯瑟琳长成了美貌少女,而逃回画眉山庄的希克厉的儿子林顿·希克厉也成为少年,希克厉不喜欢这个儿子,可他还是把林顿接回了呼啸山庄,因为他要“胜利地看见我的后代堂皇作为他们产业的主人,我的孩子用工钱雇他们的孩子种他们的土地。”他一面恶毒地对待儿子,一面趁小凯瑟琳之父病危之际,把小凯瑟琳接进呼啸山庄,在那里逼迫她与林顿结婚,几日之后,埃德加死去,希克厉作为小凯瑟琳之父进入画眉山庄。从此,他成为这两个山庄的主人。身体孱弱的林顿不久就死了,小凯瑟琳成为年轻的寡妇。
希克厉的复仇计划已成功了。可他并没有得到任何安慰。当他发觉小凯瑟琳和哈里顿之间产生了他和凯瑟琳当年一样的深切的爱情时,他初时很想像辛德雷一样去破坏他们,可当他发现他们俩的眼睛都像日夜他思念的凯瑟琳,而哈里顿的处境又多么像当年的他自己时,他再也不忍心那么做了。而此时,往日情人凯瑟琳的鬼魂也不断地出现,他终于意识到那是在召呼他,不久,他便在无限的悔恨之中,呼喊着凯瑟琳的名字,离开了人世。
洛克乌先生有一年萌生了重访呼啸山庄的念头,他这一次发现凯瑟琳和哈里顿成为了一对儿,成为呼啸山庄的主人。凯瑟琳正教哈里顿识字,以改变他粗野无礼的举止。
洛克乌先生去看希克厉在荒原上的坟墓,这个墓和凯瑟琳、恩肖先生之墓分处在凯瑟琳墓的两旁。在这附近的农庄中,至今流传着一个奇妙的传说:这些人一生风风雨雨、情深意长,至死也不平静。牧羊人和旅行者就说他们曾目睹过凯瑟琳和希克厉俩人如同他们多年以前那样,徜徉在黑暗的荒原上。
E. 简述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的基本特点
你好;
什么是电影文学?
区别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的新的文学样式,主要指电影剧本,还包括影片中的解说词、歌词等。电影剧本可以是剧作家根据生活直接创作,也可以根据其他文艺作品改编。改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一种再创造。
电影剧本用文字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剧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态度,是一种文学作品,可供读者阅读和欣赏。然而它并非是最后完成的艺术作品,也不仅仅是供读者阅读欣赏的,它是为拍摄电影而创作的,是影片摄制的基础。因此,它既属于文学范畴,又受到电影特性的制约,是文学特性与电影特性辩证统一的产物。电影剧本如果不适宜拍成影片,脱离了电影的基本要求和规律,也就失去了它独特的美学价值。因此,必须用电影思维方式来创作剧本。电影剧本的特性,首先表现在它应该具备鲜明的动作性和画面感。读者在阅读剧本时 ,应能“ 看见 ”或联想出未来影片中一幅幅运动的画面 ,“听到 ”这些画面中的声音 ;其次,它应显示出未来影片中的蒙太奇结构以及丰富的潜台词。正是这种动作性、画面感和蒙太奇结构使电影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给予读者特殊的审美享受并成为银幕形象的基础。
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形象的可视性;②高度的逼真性;③蒙太奇结构。
2.什么是戏剧、什么是戏剧文学,其特征分别是什么?
戏剧是一种把人物安排舞台上、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思想性格,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戏剧文学是供戏剧演出用的剧本,它是戏剧艺术的首要因素,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其特征是:在一定时空内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动作化与性格化的人物语言。
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事作品共同的要求,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而,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戏剧文学为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必须具有以下的其特有的特点:
①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②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③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戏剧有许多种,它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按照表现形式,它可以分为话
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按照内容性质,它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即能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的戏剧);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
它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按照
篇幅规模,它又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F. 写作电影剧本和小说 散文的共通之处和要点是什么
一、必须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二、必须有矛盾冲突。
三、必须有鲜明的主题观点,褒贬正确。
四、必须有深厚的生活基础。
等等
G. 散文是什么
现代散文定义,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2.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把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编辑本段](四)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编辑本段](五)散文的鉴赏技法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了解情技
6.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衬托、过渡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
[编辑本段](六)散文鉴赏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如《长城》(2000年)一文,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在这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目,就会洞若观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阅读《兽·人·鬼》(2000年春季),就必须认真阅读注释,分析背景材料。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当局却大行不义,倒行逆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先生十分悲愤,坚决主张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个别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极为不满,于是写了这篇文章。透视创作历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再对照原文,试卷中的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
3、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读《长城》,如果能联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对“长城”的议论,能想象到长城上狼烟四起,民族斗争的惨烈,想象到中华民族的屈辱历程,就不难触摸到作者那颗希望中华民族走出封闭与落后,走向繁荣与强大的赤诚滚烫的心。
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托物言志类散文也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如《报秋》(1998年),这是一篇章法严谨而又情文并茂的散文,深含着生活的哲理。作者通过玉簪花这个载体,提醒人们要多珍惜光阴,抓住现在,抓住人生的每是每刻,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年华。这就是“玉簪花精神”。抓住这个“精神”,也就等于找准了阅读的突破口。
5、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阅读散文,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常见的有:①比喻。如“兽”“鬼”各指什么(《兽·人·鬼》);②反衬。如《报秋》中用太阳花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③对比。如《青菜》(1993年)中,“高高翘起的狗尾巴草”,“自我炫耀的灯笼草”,“凌空悬挂的黄瓜”,与“紧紧依靠大地,朴素沉着的青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④象征。如《门》(2001年)中的“门”;⑤排比。如“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报秋》),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到了强化作用;⑥变换人称。用“我”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用“你”便于抒情,便于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它”或“她”只是写了不同人的感受。
6、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前后勾连。如《话说知音》(2002年),为什么说“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理清前四段之间的关系。第一段写自从有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后,人们对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写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在历代典籍中的记载。综合这两部分,就回答了以上问题。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的回答。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但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歌声”。
[编辑本段](七)散文的写作技巧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只要弄清这些,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他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择使用。
记叙散文模式
【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②发挥联想。
【结尾】感慨
【巴金的部分散文创作历程】
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期刊——《散文》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
多年来,《散文》的发行量一直居全国同类刊物之冠,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曾获历年省市级优秀期刊奖,首届及第三届“中国期刊奖”。2005年的《散文》,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内容的丰富性和风格的多样性.“格高境阔,文洁意新;继承传统,发展创新”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十六个字。所有照亮黑暗启迪心智的思考,都值得我们收藏;所有为丰富汉语写作形式上可能性的努力,都值得我们珍视。我们从来不以绯闻、逸事和低级趣味来吸引读者;以平常心为平常人办刊,关怀人生、贴近灵魂是我们靠近读者的方式,而这一切的实现,又不以牺牲文学性和原创性为代价。我们相信,中国需要《散文》,这就好比人生需要艺术的因子一样。我们认为,一本好的刊物,它当然要尊重人的日常欲望,但更为重要的它理应对破坏爱、善与和谐的力量表示自己的不妥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散文》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薪火相传,《散文》在中国是本老资格的文学期刊了。
主持期刊的编辑换了一批又一批,《散文》个性、气质却有着它的一贯性。谁主持《散文》,谁就背负着一分文化重担,谁就只能苦心孤诣。
散文的文章著名的有:
鲁迅文集作品目录:
鲁迅简介 鲁迅先生年谱
鲁迅相关照片
鲁迅文集作品目录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彷徨
·呐喊
·野草
· 杂文集
·而已集
·二心集
·坟
·花边文学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补编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集外集拾遗补编
·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附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热风
·三闲集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其他作品
·古籍序跋集
·汉文学史纲要
·文序跋集
·中国小说史略
·关于鲁迅
·近访鲁迅博物馆
·李泽厚论鲁迅
·鲁迅研究现状
·鲁迅与电影
·鲁迅与朱安
·鲁迅诗集
·阿金
相关文章:
·鲁迅挨“骂”录
老舍散文
作者简介及作品目录
一些印象
趵突泉的欣赏
习 惯
取 钱
大 明 湖 之 春
五月的青岛
小型的复活
宗 月 大 师
四 位 先 生
青 蓉 略 记
朱自清散文集
1、《序》
2、 《匆匆》
3、 《歌声》
4、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5、 《温州的踪迹》
6、 《背影》
7、 《航船的文明》
8、 《荷塘月色》
9、 《女人》
10、 《<梅花>后记》
11、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12、 《怀魏握青君》
13、 《阿河》
14、 《儿女》
15、 《哀韦杰三君》
16、 《旅行杂记》
17、 《飘零》
18、 《说梦》
19、 《白采》
20、 《海行杂记》
21、 《一封信》
H. 请问中外电影中有哪些优秀作品属于散文式结构的
《城南旧事》
吴贻弓继《巴山夜雨》之后独立执导的《城南旧事》,为中国的散文电影提供了一个几乎难以企及的范本。影片以“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为情感线索,透过小女孩英子的目光,在离情别绪中讲着三个似乎互不相关的故事。小童星沈洁和《送别》的歌词与旋律是人们对《城南旧事》最感性的认知。影片注重意象的唯美风格代表了同时期一批中年导演的创作倾向。
该片没有严密的故事联结,而选取了"英子"童年的一些片段以散文风格进行叙述,清晰自然,难得的此类作品国产佳作.
青木瓜之恋
整部片子幽黯恬静,笼着一层朦胧的轻纱,女主角梅的每次出现,以及着力刻画出的昆虫、清水、器皿、木瓜……的静态,敏锐捕捉到的深门大户宅院每一处的细节,犹如从这层晦涩的纱罩中透出的光线,恰如其分,闪烁而不耀眼、灵动却不张扬。故事也在这一幅幅唯美的画面里若隐若现有意无意中展开:贫穷的梅年幼时就被送至一个中产家庭作佣人,男主人为追求艺术理想常年在外漂泊,女主人默默持家,为支持丈夫,家道渐落……梅在童稚的梦幻和日日劳作中慢慢长大,少爷浩民渐渐喜欢上梅的淳朴,清新,富家小姐怅然离去……结局仍是隐约含蓄,梅手捧书本席地而坐,散发着趋向成熟的动人光彩,引人无限遐思。
然后必须注意的是这部片子的导演"陈英雄",他还导演了《三轮车夫》、《夏天的滋味》,合称为"越南三步曲",都是散文诗风格电影的经典作品,在国际上多次获奖,是越南近年来电影的标志性作品.
看在你MM才给找了那么多素材,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