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果你拍电影,你要票房高还是评分高
我觉得还是两个都参考一下就是才是合理的,因为说真的,有一些比较文艺的电影就是他的受众范围是非常小的,就比如之前的地久天长,我觉得就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还拿了好多奖项,里面的男女主也分别拿了影帝和影后,我觉得足以说明这部电影的拍摄质量还是比较好,但是它的票房并没有很高,所以我觉得如果这个时候单独看票房就是可能或错过这个好电影。
有时候评分也不是很客观,可能会存在恶意刷分得现象,所以我觉得还是两者结合起来比较好。否则的话可能得到的结果就是不全面的。看一部电影这些因素都是要考虑的。
Ⅱ 电影的成本,运营费和票房之间的关系
首先一部电影成本主要包括制作成本、演员片酬、导演片酬、宣发成本,以及电影拍摄和发行中筹备阶段,拍摄阶段,后期制作、审核,出预告片、开展公映前的宣传,各大网站发出新闻宣传,首映式、公映等阶段,也会需要一定的费用。
一般来说,片方最终能够获得总票房的30%,算上片方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收入,一般需要获得3倍于制作成本的票房,才能够收回成本。
也就是说如果一部电影成本是一百万,票房达到300万左右就可以回本,就目前片方分账高达39%左右,也就是不到300万就可以回本。这还仅仅只是票房收益,还有非票房收益,像网络版权,电视台版权,以及海外版权都是电影投资收益中非常重要的收益!
希望以上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您生活幸福,投资顺利!!
Ⅲ 薛之谦斥巨资拍电影,表示担心票房太差,你会支持吗
薛之谦挑电影的眼光还不如挑广告,投资高手北京文化竟遭滑铁卢,互联网巨头腾讯大手笔创办的企鹅影视也栽了跟头……
由薛之谦参演、北京文化与企鹅影视出品的电影《有完没完》,截至发稿时间,电影累计分账票房约2974万,预测该片最终票房落点在4000万左右。其票房收益大概与制作宣发成本相差无几,并且影片声量也小。换言之,大家都白忙活了一场。
此刻,薛之谦内心os:你还要我怎样……
选错片,怪喜剧行情不好咯?
纵观薛之谦参演过的《有完没完》《爱缤纷》《一只狗的大学时光》《人命关天》大多是口碑、知名度、收益三不靠的电影,而他接下来即将上映的《A测试之爱情大冒险》《夏娃的诱惑》则更是令人担忧……
据说薛之谦一直在用开店、打广告、拍戏这类副业的资金来支撑做音乐的主业,所以难道他是因为只把拍戏当作赚钱手段,才接烂片?
可是薛之谦客串《有完没完》,完全是基于与导演王啸坤11年的友情零片酬出演。而“流量大户”薛之谦如今接广告、综艺应该比拍戏挣得更多。
难道他在影视发展上毫无野心?
早些时候薛之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等自己“地位稳定些,不容易过气了”就开始尝试做导演,如今人气颇旺的薛之谦自导自演了一部叫《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的电影(2018年上映),从这点我们又似乎能看出,他其实是有意布局电影的。只是这一路走来尚未见出什么水花就被一众品相不佳的片子傍身,可能会影响投资方对他的预判,资源也会愈发不佳。如此一来,并非薛之谦不想拍好电影,而是好资源不会考虑到薛之谦。
此次《有完没完》的出品方中包括了北京文化和腾讯企鹅影业。
跟据年报显示,去年北京文化营业收入为9.26亿,同比增长165.22%,净利润为5.22亿,同比增长2361.30%!可见北京文化分明是投资高手,北京文化于2014年投资《心花路放》(票房11.7亿),2015年投资《桂宝之爆笑闯宇宙》(票房6427万),2016年投资了《我不是潘金莲》(票房4.84亿),眼光一向不错的北京文化这次也出了偏差,虽说也许不会亏本,却等同于城墙上赶麻雀,白费功夫。
Ⅳ 为什么很多电视剧演员去演了电影后,票房都不理想
2013年的《扫毒》第一部,是由古天乐,吴孟达,任达华主演,公映后的总计电影票房是2.39亿rmb。阔别六年后的这部影片《扫毒2》,实际上和第一部的故事情节没有关系。往往用这一电影名字,可能是想持续第一部的光辉,勾起当时第一部粉丝的留意。此次《扫毒2》明星阵容比第一部更强,就是龙套也是现如今中国香港的实力派男演员。
由于《密战》的大败让赵丽颖压力非常大,2020年销售市场广泛不景气,影片品质有瑕疵是关键缘故,可是销售市场不景气也是不可忽视。2020年连美国大片都嗝屁一大片,李易峰在电影圈还仅仅个新手大伙儿就追着没放,由此可见有的人是为了更好地“黑而黑”。
Ⅳ 陈凯歌拍的电影票房不高,回报率也低,那投资人为什么还让他拍大片
陈凯歌拍的电影票房并不高,而且回报率也非常低,投资人为什么还愿意继续给他烧钱,让他继续拍电影呢?我想很大的原因是陈凯歌确实有才华,陈凯歌在华语电影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其次就是陈凯歌的名气在线,他的电影一般都是在拍高级感而不是接地气的。最后是因为陈凯歌热爱拍摄艺术,身旁还有妻子支持。
陈凯歌曾经也透露出他只会拍自己想拍的电影,不考虑大众的口味,也不去考量市场能否接受,而陈红对于丈夫的选择更是支持的状态。由此可见,陈凯歌每次拍电影的时候都是做好了万全之备。
所以投资人愿意找陈凯歌拍电影看得不只是票房,更看重的是陈凯歌的成就名声和对电影付出的精力,投资人也不会打无准备之仗,之所以选择陈凯歌,那就是看中了陈凯歌才华、名声。
Ⅵ 为什么有些明星拍电视剧很火爆但拍电影却撑不起票房
首先有些是演技问题,看电视剧可以用电视看,它是在家躺在床上,沙发上无聊打发时间的,不需要任何演技,只需要男帅女靓,看着顺眼就行,无需付费;而去影院电影是需要付费的,没时间的人不会去,有品味的人不会去。再说而却那些追星还在上学的人多数是没有经济基础的。
电视剧剧情可以完美的铺垫讲述,如果把电视剧压缩成电影需要导演和编剧的能力,如果说演员还演的没有张力就更完了。
电视剧主要就是用来提升知名度,有些人火了就拼命捞钱拍电影,不管剧本烂不烂,如果演技不过关,可想而知。
当然有些电影在下主要就是来洗额额钱的
Ⅶ 吴京说票房高不意味着自己水平就高,一部影片的票房高低取决于哪些方面
首先我对于吴京导演的这句话是十分赞同的,一部电影的票房确实不能代表一个导演的真正水平。而在我看来,一部电影的票房高低取决于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是电影的前期底蕴。对于一些有续集类型的电影来说,他们获得高票房往往比那些单纯第一部播出的电影要更加容易。第二是导演的声誉。如果拍摄电影的导演是一个非常老道的导演,在之前还拍摄过许多作品,那么电影票房就很有可能因为导演的声誉而上去。第三是观众的总体口碑。电影在播出前夕可能票房并不会太高,但是由于后期观众口碑的变好或变差,这些电影的票房也会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和影响而升高或持平。
电影的前期底蕴如果一个电影在前期作品中已经大获成功,那么在拍摄第二部和第三部的时候,往往就能让观众有一个很好的期待感,所以就很乐于在没有观看过相关情节的情况下,也非常乐意去影院观看这些电影。而在这种情况下,《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类型的电影在前两部的时候,因为故事情节的扑朔迷离和角色形象的完美塑造,已经给许多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形象。所以第3部电影出来之后,虽然导演在之前已经做了大规模的宣传,但是即便不宣传,也会有很多人冲着第一部和第二部的高评价和高配口碑去电影院消费观看。
所以正是以上三个方面,才是取决影片票房高低的重要点。
Ⅷ 排电影的导演都靠票房赚钱,如过票房的钱没有拍摄的成本高,那岂不是亏本吗
是亏本了,亏大本!
不过电影下线后,还可以从出音像品中赚回一点点~DVD、VCD什么的!
或是卖给电视台赚点转播费!
但电影主要还是靠票房!
Ⅸ 张艺谋说票房不能代表电影好坏,你觉得衡量一部电影的标准该是什么
其实我之前只喜欢用体育锻炼的方式去放松心情,直到交了一个非常喜欢看电影的朋友,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开始看电影。今年五一出去玩的人太多了,所以干脆选择在电影院里过五一。在五一期间,我看了呼声比较高的你的婚礼,还有张艺谋的悬崖之上,观看之后两个影片的差距就非常的明显,不知道你是喜欢看张艺谋的悬崖之上,还是喜欢看你的婚礼呢?近日,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说:票房不能代表电影的好坏,你认同他的看法吗?
张艺谋在《从何说起》节目中聊到如何看待电影对自己的意义时说道:“电影是我们的心血,就像养孩子一样的,我们热爱电影,一辈子去拍电影”。坦言电影是自己心头最大的爱,对电影的热爱胜过一切,并表示电影导演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多元化。直言自己在电影行业中从懵懂到现在,电影已经是他永远的情人、爱人。这番对电影的表白未免太令人感动了,有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感觉。张艺谋导演对电影执着而又浓烈地热爱值得我们敬佩。他直言拍出过被观众喜欢的、留有印象的电影,他都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并表示自己会一直坚持拍电影,与时俱进,直到市场不再需要他了。
你觉得衡量一部电影的好坏标准应该是什么呢?
一.电影的内容
我觉得票房也挺重要的,毕竟票房也是对电影好坏,另外一个评判的标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