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智收姜维的介绍
《智收姜维》是李鸣 导演的一部戏曲类电影,于1981年中国上映。
B. 河南拍的戏曲老电影反映三国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越调《收姜维》
C. 申凤梅的人物经历
1938年,申凤梅入临颍县张盘镇越调科班学艺。
1941年,申凤梅去找大师兄李大勋。
1941年秋,申凤梅随南将罗剧团赴周口演出,在牛行街遇到毛爱莲,并与毛爱莲同台演出《周天榜私访》和《贾秀英闹书馆》。
1942年初,申凤梅与毛爱莲赴漯河演出。因灾荒先后流落南将罗剧团、临颍县李庄剧团、七里头剧团。
1943年夏,申凤梅流落到临颍县樊锡敏办的樊城越调剧团。
1943年秋,申凤梅在临颍县小阁庄与老演员金凤楼(艺名“假宝贝”,又称“螺丝转嘴”)同台演出,并跟着金凤楼学戏。
1945年农历3月28日,申凤梅在襄县双庙,樊城剧团和襄县剧团对戏,被誉为“铁嗓子大梅”。
1947年,申凤梅被编入刘邓大军二纵队胜利剧团。
1951年,申凤梅转入项城县越调剧团。
1956年,在河南省首届戏曲会演,申凤梅与张秀卿合演《哭殿》,在剧中扮演长孙皇后;并在《收姜维》一剧中扮演诸葛亮,荣获演出一等奖。
1958年,申凤梅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在郑州为毛泽东主席演出《收姜维》。
1962年5月,申凤梅收田发根、黄兰、徐广芝为徒,田发根为申凤梅的大弟子。
1963年,申凤梅进京演出,4月1日拜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为师。李金枝在方城拜申凤梅为师(原方城县越调剧团演员,后调入南阳地区越调剧团)。
1965年,申凤梅在郑州演出《卖箩筐》,并到广州演出现代戏《扒瓜园》,同年,该剧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成舞台艺术片。
1979年,收马兰为徒。
1980年春,北京电影制片厂把《诸葛亮吊孝》和《李天保娶亲》拍摄成电影。担任诸葛亮一角。收徒杜朝阳(襄城县越调剧团演员,后调至周口越调剧团)。
1980年夏,申凤梅丈夫李大勋病逝,料理完丧事后继续投入新编历史剧《明镜记》的排演中。
1984年,收徒方玉兰(郑州市越调剧团演员)。
1987年,申凤梅被选为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代表。
1988年,申凤梅到了退休的年龄,被河南省越调剧团反聘。
1989年,申凤梅在西华县代项城县越调剧团挂牌义演,资助项城剧团。
1990年,申凤梅率《吵闹亲家》剧组进京演出,推荐中年演员陈静担
任主演。收徒杨艳丽(扶沟县越调剧团演员)。
1991年,申凤梅收申小梅(原名赵玉霞)为徒,申小梅是她的关门弟子。
1991年夏,申凤梅赴河南九市灾区义演。冬,赴山东曹县演出。
1992年,申凤梅率团赴上海演出,荣获第四届白玉兰奖荣誉奖;被选为中共十四大代表。
1993年11月,申凤梅在河北邢台演出时妹妹申秀梅在许昌逝世。
1994年,申凤梅拍摄7部13集越调电视艺术系列片《诸葛亮》。
1995年春节,申凤梅参加河南电视台主办的春节戏曲晚会。
1995年5月,申凤梅率团赴山西太原参加中国戏曲第三届“金三角”交流演出,演出《七擒孟获》。
1995年5月28日,申凤梅应文化部邀请,最后一次率团进京演出。
1995年6月20日,申凤梅随剧团从北京回周口。
1995年7月10日,申凤梅为配合河南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的宣传,应邀到省电台灌制了越调清唱盒式磁带,留下了她生前最后的录音。
1995年7月20日凌晨零点五十分,申凤梅在周口病逝。
D. 有关三国的电影
《见龙卸甲》 《赤壁》(上、下集) 《 关云长》 《 铜雀台》《桃园三结义》《华佗与曹操》(1983) 《一代枭雄-曹操》《终极三国》《千里走单骑》《七出岐山》《张松献图》
《定军山》《三十六计》《反西凉》《收姜维》《青龙偃月刀》《青钢剑》《七擒七纵》《张飞站马超》《长坂坡》《单骑救主》《大意失荆州》《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E. 智收姜维的电影简介
电影名:智收姜维
导 演:李鸣
编 剧:李苏华而实
上 映:1981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戏曲片
F. 讲述河南戏曲的电影有多少 顺便说下电影名 谢谢、
《花木兰》 豫剧, 河南豫剧院演出 , 常香玉主演,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6年拍摄。
《下乡与赶脚》 曲剧两个小戏 郑州市曲剧团演出 海燕电影制片厂1958年拍摄
《穆桂英挂帅》 豫剧 河南省洛阳市豫剧团演出 马金凤主演 江南电影制片厂1958年拍摄
《穆桂英挂帅》 豫剧 河北省邯郸专区东风剧团演出 胡小凤主演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59年拍摄
《陈三两》 曲剧 开封市曲剧团演出 张新芳主演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拍摄
《寇准背靴》 豫剧 淮北梆子(属豫剧沙河调)88岁老艺人顾锡轩主演 安徽电影制片厂1961年拍摄
《朝阳沟》 豫剧 河南省豫剧院三团演出 魏云、王善朴、高洁、杨华瑞、马琳主演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3年拍摄
《传枪记》 京剧 河南省京剧团演出 根据豫剧《传家宝》改编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5年拍摄
《买牛、扒瓜园》 由曲剧《买牛》和越调《扒瓜园》两个小戏组成河南省曲剧团、河南省周口专区越调剧团演出,北京电影制片厂1965年拍摄。
《山村新曲》 越调 由《夫妻俩》和《卖萝筐》两个小戏组成 河南省许昌专区越调剧团演出 毛爱莲主演珠江电影制片厂1965年拍摄
《人欢马叫》 豫剧 许昌地区豫剧二团演出 常香玉、任宏恩主演 西安电影制片厂1965年拍摄
《游乡》 曲剧 河南省曲剧团演出 珠江电影制片厂1966年拍摄
《七品芝麻官 》 豫剧 河南省豫剧院二团、鹤壁市豫剧团联合演出 牛得草、吴碧波主演 北京电影制片厂1979年拍摄
《卷席筒》 曲剧 郑州市曲剧团演出 海连池、董秀娟、吴自力主演 西安电影制片厂1979年拍摄
《包青天》 豫剧 商丘地区豫剧团、安阳市豫剧一团、开封市豫剧团联合演出 张宝英、吴清平主演河南省演出公司、香港金马影业公司1980年联合拍摄
《李天保娶亲》 越调 根据越调《李天保吊孝》改编 周口地区越调剧团演出 马兰、陈静、何全志主演北京电影制片厂1980年拍摄
《诸葛亮吊孝》 越调 周口地区越调剧团演出 申凤梅主演 北京电影制片厂1980年拍摄
《白奶奶醉酒》 越调 许昌地区越调剧团演出 毛爱莲主演 长春电影制片厂1981年拍摄
《包公误》 豫剧 河南省新郑县豫剧团、开封地区豫剧团联合演出 河南电影制片厂1981年拍摄
《智收姜维》 越调 舞台剧名《收姜维》 周口地区越调剧团演出 申凤梅主演 珠江电影制片厂1981年拍摄
《背靴访帅》 曲剧 舞台剧名《寇准背靴》 洛阳地区曲剧团演出 马琪、周玉珍主演 河南电影制片厂1982年拍摄
《风雪配》 曲剧 河南省曲剧团演出 王秀玲主演 河南电影制片厂1982年拍摄
《洛阳桥》 豫剧 洛阳市豫剧团演出 曾广兰主演 西安电影制片厂1982年拍摄
《桃园喜》 豫剧 舞台剧名《小白鞋说媒》 商丘地区豫剧团演出 河南电影制片厂1982年拍摄
《程咬金照镜子》 豫剧 珠江电影制片厂1983年拍摄
《樊梨花》 豫剧 开封市豫剧团、开封市实验剧院联合演出 河南电影制片厂1983年拍摄
《风雨情缘》 豫剧 舞台剧名《大祭桩》 河南省豫剧二团演出 王清芬、修正宇主演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84年拍摄
《三全其美》 豫剧 舞台剧名《金鸡引凤》 洛阳地区豫剧二团演出 李金枝主演 北京电影制片厂1984年拍摄
《花枪缘》 豫剧 舞台剧名《对花枪》 洛阳市豫剧团演出 马金凤主演 西安电影制片厂1985年拍摄
《卷席筒续集》 曲剧 郑州市曲剧团演出 海连池、董秀娟主演 西安电影制片厂1985年拍摄
《巧配鸳鸯》 豫剧 郑州市豫剧团演出 王希玲主演 湖北电影制片厂1985年拍摄
《倔公公犟媳妇》 豫剧 河南省豫剧三团演出 长春电影制片厂1985年拍摄
《文帝杀舅》 豫剧 湖北省老河口市豫剧团演出 天山电影制片厂1985年拍摄
《棒打薄情郎》 豫剧 河北省邯郸地区东风剧团演出 北京电影制片厂、河北电影制片厂1986年联合拍摄
《芙蓉女》 豫剧 舞台剧名《宇宙锋》 河北邯郸东风剧团演出 北京电影制片厂1986年拍摄
《七奶奶》豫剧 舞台剧名《花打朝》 洛阳市豫剧团演出 马金凤主演 河南省演出公司、香港金马影业公司联合拍摄
《抬花轿》 豫剧 舞台剧又名《香囊记》 河南省豫剧二团演出 王清芬主演 浙江电影制片厂1986年拍摄
《武当仙袍》 豫剧 湖北省十堰市豫剧团演出 峨眉电影制片厂、河南电影制片厂1986年联合拍摄
《丫环传奇》 豫剧 河北邯郸东风剧团演出 上海电影制片厂1986年拍摄
《倒霉大叔的婚事》 豫剧 许昌市豫剧团演出 任宏恩、艾立、汤玉英主演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河南电影制片厂1987年联合拍摄
《鸳鸯戏水》 豫剧 郑州市豫剧一团、二团演出 王希玲、小香玉主演 深圳影业公司1988年拍摄
《阎家滩》 曲剧 南阳市曲剧团演出 河南省电影公司、南阳市文化局1998年联合摄制
《乡村警官》 豫剧 李树建主演 河南电影制片厂2002年拍摄
《幸运十点钟》 豫剧 河南电影制片厂2003年拍摄
《我爱我爹》 豫剧 舞台剧名《老子儿子和弦子》 任宏恩 、王希玲主演 河南电影制片厂拍摄
《我爱我孙》 豫剧、东北二人转 任宏恩、高秀敏主演 河南电影制片厂拍摄
《村官李天成》豫剧,贾文龙、汪荃珍主演,河南豫剧三团演出
《五世请缨》豫剧,王惠主演、河南省豫剧一团演出
《程婴救孤》豫剧 根据《赵氏孤儿》改编 河南省豫剧二团演出 李树建主演 河南电影制片厂2010年拍摄
《三哭殿》豫剧,贾廷聚主演
《桃花庵》 豫剧 河北邯郸东风剧团演出 苗文花主演 河南电影制片厂、、河北电影制片厂2010年联合拍摄
《清风亭》 豫剧 舞台剧又名《清风亭上》 河南省豫剧二团演出 李树建主演 河南电影制片厂2011年拍摄
希望你满意
G. 越调的流派艺术
越调自诞生地四外流传时,“音随地改”,形成了“上路”“下路”“南边”等地域流派。
上路越调以南阳为中心,又称豫西越调、南阳越调、大越调,是越调的母调。质朴、婉转、细腻、典雅而又不失豪放、粗犷、大气,有秦腔的元素,人们认为这是“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中的”西梆”——秦腔东渐的结果。南阳越调仍保留花腔,有假嗓甩腔,主弦为象鼻四弦,定E调。男演员较多。象鼻四弦音乐明亮而华丽,有勾音、垫指、靠弦等多种指法。四根弦的定弦为:第一、三弦定d2,第二、四弦定a2。
下路越调以许昌、漯河、周口为中心,又称小越调。唱腔具有火爆、明快、高亢、豪放的特点。常用短杆坠子(经过特殊改造的坠胡)作为主奏乐器,有的剧团定F调。女演员较多。代表人物为大名鼎鼎的张秀卿、申凤梅、毛爱莲等等。
南边越调以襄阳为中心,向十堰等地扩散,与南阳越调比较相似。人们也称其为“湖北越调”,以区别于流行于河南境内的“河南越调”。
申凤梅(申派):申凤梅1927年农历腊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河南省临颍县马庄村。申凤梅一生的舞台实践证明她是一位戏路宽广、功夫全面的演员。她表演真实,动作稳健,吐字清楚,以声带情,行腔婉转,声音宽厚有力,质朴豪放,形成了独特的申派艺术。她使一个程式简单、表演粗糙的汉族民间小戏发展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剧种,将越调艺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代表剧目《孔明出山》《舌战群儒》《华容放曹》《卧龙奔丧》《七擒孟获》《收姜维》《失空斩》《明镜记》《哭四门》《苦菜花》《李天宝吊孝》《朱元璋斩婿》《洪湖赤卫队》《牧羊卷》《过街楼》《杨门女将》《扒瓜园》《双灵牌》《哭殿》《吵闹亲家》《马大哈找拐棍》《蝶恋花》《诸葛亮吊孝》毛爱莲(毛派):1930年3月1日生,河南省舞阳县人。 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9岁学戏,12岁登台演出,16岁自办“兴爱剧社”,19岁任周口市“红光越剧团”团长,曾任许昌越调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联理事,河南省人大代表,许昌市人大常委,全国劳动模范。毛爱莲中国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越调“婉约派”奠基人和越调“毛派”创始人,被誉为“越调皇后”,越调“常青树”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联理事,河南省人大代表,许昌市人大常委,全国劳动模范。 1965年,她在《斗书场》中扮演大凤娘代表中南地区赴京演出,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一起合影留念。这是她一生中最大的光荣和幸福。毛爱莲的风格似说似唱,悦耳动听,她那风格独特的嗓音,演唱起来虽不高亢,但却清新优雅,耐人寻味,尤其是鼻腔共鸣的运用,更具独到之处。毛老师的唱腔清纯、俊丽、流畅、纤细,艺术评论家曾把其概括为甜、纯、清、巧、情、快6个字。代表剧目:《抱琵琶》、《秦香莲》、《借粮》、《招风树》、《火焚绣楼》、《白奶奶醉酒》等。
陈静(陈派):出生于1944年8月,汉族,河南省商丘县人,1956年参加工作,国家一级演员,主攻刀马、青衣、花彩旦行、兼演小生、官生行,曾任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省剧协副主席。陈静同志在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主攻刀马、青衣、花彩旦行、兼演小生、官生行。对戏曲艺术执著追求、精益求精,在舞台上树立了无数个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在传统戏《杨门女将》中饰穆桂英,在新编历史剧《红娘子》中饰红娘子,剧中唱、念、做、打,耍刀舞剑踢出手,显示了她扎实的基本功底。她在电影艺术片《李天保娶亲》中饰演的张妻,嫌贫爱富、惜财如命;《诸葛亮吊孝》中饰演的小乔仪态万方,雍容华贵;《智收姜维》中饰演的姜妻是非分明、伸张正义,把不同时代、不同环境的三位女性的鲜明个性刻化的恰到好处,栩栩如生。她还在《白奶奶醉酒》中饰白奶奶,在《李天保娶亲》中饰张爱莲。其表演油腔滑调,妙趣横生,且憨态可掬,戏而不谑,展示了她花彩旦行的多才多艺。主演剧目:《杨门女将》、《红娘子》、《李天保娶亲》、《诸葛亮吊孝》、《智收姜维》、《白奶奶醉酒》、《杜鹃山》、《蝶恋花》、《苦菜花》、《吵闹亲家》。
袁秀莲(袁派):1941年生,1957年考入襄城县越调剧团。1960年随团调入许昌地区越调剧团,曾任副团长、团长。系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曲协会越调研究会常委。1988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被誉为越调艺术“三绝”。曾获长影第四届小百花奖。在几次进京汇报、献礼演出中,曾受到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继承老师刘秀荣(艺名双辫)“贴近生活,情真意切,朴实流畅”特点,又吸收了申派刚健宏亮和毛派柔美纯净的特点。在“刚”与“柔”方面狠下功夫,有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演唱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高音激昂清脆嘹亮,低音浑厚淳朴甜美。代表剧目:《沙家浜》、《无佞府》、《秦香莲》、《三勘蝴蝶梦》、《火焚绣楼》、《义卒烈女》、《果熟季节》、《李双喜借粮》、《有礼有理》、《忠烈阁》等。
何全志(何派):河南商水县人,1936年5月15日生。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联理事。自幼跟随越调名艺人何金堂学戏,后拜李金山为师学铜锤花脸,又改学生行及其他行当,为以后适应塑造各类艺术形象打下了基础。在表演上深得越调名艺人张秀卿的教益,后又长期与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合作,深受其艺术影响。1963随河南越调剧团赴北京演出了《李天保吊孝》、《智收姜维》,分别扮演张忠实和姜维,初露锋芒,很受田汉,马连良,李少春,袁世海等艺术家的赏识。1965年初在现代戏《扒瓜园》中饰宋大伯,参加中南戏剧汇演,并赴北京参加全国现代戏汇演,同年该片拍成彩色戏曲艺术片。1979年到1981年间,先后参加拍摄戏曲艺术片《李天保娶亲》,《诸葛亮吊孝》,《智收姜维》,分别扮演张忠实,周瑜,姜维。1982年在新编历史剧《明镜记》中又成功塑造了魏征的艺术形象。
H. 收姜维的歌词有谁知道
《收姜维》完整版戏词
诸葛亮(念引子:)
山人奉旨出西川
带领人马取中原
但愿天下归一统
扶保汉窒好河山
诸葛亮(唱:)
想起来当年征渭南
旗开得胜班师还
手捧表章上金殿
鞠躬尽瘁肺腑言
出师表字字沥肝胆
请旨兴师伐中原
赵子龙威武不比当年减
亲讨账前先行官
凤鸣山前打一仗
枪挑那韩德父子落马前
七十三岁打胜仗
不愧长胜将一员
乘胜智取天水郡
单等那虎威将军凯歌还
探子:报!禀丞相,赵老将军在天水关前被困!
诸葛亮:再探!
[探子“得令”下,接白
来,传关兴张苞进帐!
小童:关兴张苞进帐!
内应:来也!
[关兴张苞上:“参见丞相!”
诸葛亮:适才探马报道,赵老将军在天水关前被围!
[关兴张苞作惊异状,诸葛亮接白
命你二人各带轻骑八百,分为两路,速速飞驰天水关前,解救赵老将军,不得有误!
[关兴张苞:“得令!“下
诸葛亮:呜呼呀!想那马遵老儿,量小忌才,乃庸人之辈,焉能识破我计,战胜赵老将军
?
来,传马岱进账!
小童:马岱进账!
内应:来也!
[马岱上: “参见丞相!”
诸葛亮:罢了!马将军,适才探马报道,赵老将军在天水关前被围!命你速速去到阵前,
探听是何人领兵,何人布阵,其人如何,速报我知!
[马岱:“得令!“下
诸葛亮:探马报赵将军打回败仗
情不禁心腹事涌上胸膛
想当初隐南阳卧龙岗上
习兵书学妙法韬略无疆
自那年刘先主冒雪亲访
三请我出茅庐辅佐汉邦
烧博望焚新野赤壁大战
烧藤甲擒孟获平定了南方
创大业全凭那五虎上将
望江山归一统扶起汉王
实不幸啊
二将军驾薨在玉泉山上
三将军急报仇被刺身亡
大报仇战死了黄忠老将
马超死折山人我一只臂膀
撇赵云七十三发如霜将
怎怨他失兵机锐气挫伤
怨只怨我把这天水低估量
虎符计被识破事非寻常
到如今我年迈命将凋丧
是何人继承我大任担当
[马岱手执一狼牙箭,上
马岱:禀丞相,末将探得天水关之内领兵布阵之将,名叫姜维。
诸葛亮:嗯,姜维!所布何阵?
马岱:一字长蛇阵!此人杀法骁勇,血气方刚,真乃是一员战将!末将捡来狼牙箭一支,
丞
相请看!
[马岱将狼牙箭交与诸葛亮
诸葛亮:(凝视狼牙箭许久,白“姜维”)
马将军,那姜维现居何职?
马岱:马遵帐下小小的牙将中郎!
诸葛亮:牙将中郎!马将军,那姜维现居何处?
马岱:冀城人士。
诸葛亮:家有何人?
马岱:老母妻室,俱甚贤德,是以暂住天水关之内。此人虽屈居偏裨,却是才高识广,奉
母甚孝,合郡人称赞他是智勇皆全,孝义无双的当代英雄!
诸葛亮:呜呼呀!难怪此战失利,真乃是兵不在广,而在于运用之妙也!马将军,多差细
作
城内打探马遵姜维的动静,随报我知!
[马岱:“遵命!“下
诸葛亮:孝义双全,忠义无双,真乃是明珠暗投,哎呀呀,可惜呀可惜!
居相位数十年屡把贤访
到如今才遇着个国士无双
有山人重定计排兵点将
要收那姜伯约降顺汉王
他既是至性人孝义为上
一封书先请来他白发高堂
来,吩咐升帐!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
听山人把情由细说端详
想当年长坂坡你有名上将
一杆枪战曹兵无人阻挡
如今你年纪迈发如霜降
怎比那姜伯约血气方刚
虽说你今一天打回败仗
怨山人我用兵不当你莫放在心上
这书信你牢牢带在身上
四更天夺天水三路佯攻一路智取
三路佯攻一路智取马遵他难防
攻破城立刻就把姜母去访
一定要保护他阖府安康
见姜母交书信把好话多讲
你就说山人我敬慕非常
把姜母搬回营安然无恙
不用杀不用战
(四千岁)管叫他自来降
赵云:实服了汉丞相才高智广
强似我跨战马重赴战场
在大帐施一礼拜别丞相
破天水搬请那姜维的老娘
〔向诸葛亮施礼,下
魏延:丞相,那里用得这许多周折,你赐末将一支将令,霎时之间斩将夺关!
众将:正合我意!
诸葛亮:众位将军,少安毋躁,且听山人传令!
一支将令往下传
马岱将军你近前
自从你们弟兄归了汉
随定山人许多年
你兄为国把命断
单撇将军保河山
山人领兵取中原
天水此战你当先
那姜维出阵你迎战
战姜维只战到
红日滚滚坠西山
诱他催马将你赶
莫让他转回天水关
〔马岱:“得令!”下
诸葛亮:关兴张苞听令!
二支将令往下传
关兴张苞恁近前
父保先帝把业建
你们子承父业保河山
父元勋 儿好汉
随定山人取中原
日落西山去接战
你们大战姜维临阵前
你三人扣定连环战
战姜维只战到
一更二更三更天
三更时候停住战
让姜维转回天水关
此时此刻兵暗转
将人马埋伏凤鸣山
〔关兴张苞:“得令!”下
魏延(走圆场,作焦急状):丞相,这满营将官皆有差遣,你为何不差魏延出得营去,大
战
那姜维?
诸葛亮:魏将军,不必忙迫,且听山人传令!
三支将令往下传
叫了声镇北的将军名魏延
自从你长沙归了汉
随山人南的杀北的战
逢山开路遇水造桥
阵阵全是你的先行官
今日战比不得往日战
战姜维比不得当年你大战渭南
五百名弓箭手属你管
再赐你铁骑藤牌兵三千
初更时 用战饭
行兵时到三更天
你假扮姜维关前站
口口声声吐反言
你就说你是姜维降了汉
率领人马来夺关
这是姜维的狼牙箭
射伤他城头将一员
那姜维三更时必然往回返
将人马你埋伏到城外边
姜维若与你排开战
只许你败 不许你胜
你诱战姜维向东南
东南有座高岗岩
过去高岗是平川
你耳听战鼓儿
冬的隆冬响三点
山人领兵到阵前
纵然他插翅也难展
收姜维就在凤鸣山
诸葛亮:(走至舞台中央)
四处摆下天罗地网
要收姜维把汉降
下四轮我把高岗上
[下四轮,校军下,诸葛亮上假山,接唱
观看两家排战场
[内喊杀声响起,姜维执银枪上,作慌乱状
姜维:号炮不住连天响
凤鸣山前起火光
四下俱是汉兵将
把姜维围困正中央
看他好像诸葛亮
[走圆场,在中央停住,接唱
气的豪杰怒满腔
手执银枪往上闯
[魏延,马岱,关兴,张苞各执兵器上,与姜维交战
诸葛亮:姜将军你不必逞刚强
四下俱是埋伏将
为只为要收将军同保汉邦
姜维:耳听诸葛把话讲
只见他不慌不忙甚安详
我连胜数阵今败仗
诸葛亮用兵他比我强
[姜维走圆场,众将:”姜维降汉!”魏延:”来,如若不降,刀劈马下!”诸葛亮喝退魏延
。
诸葛亮:魏延阵前休鲁莽
姜将军呀
听山人我对你说端详
出茅庐我把帅印掌
南征北战访忠良
姜将军你本是英明将
理应弃曹保汉王
姜维:这个……
诸葛亮言语非寻常
姜维马上细思量
回想起老母曾对我讲
西蜀武侯世无双
眼见他操胜券宽宏大量
战与降降与战我无有主张
[众将:姜将军,还是降汉得好!姜维将银枪扔向一边,接唱
银枪插在马鞍上
或杀或放又何妨
诸葛亮:(面向幕后,唱)
远观东方天将亮
众将:禀丞相,姜维不战!
诸葛亮:嗯~~~?
众将:姜维不战!
诸葛亮:怎么,姜维不战?
众将:正是!
诸葛亮:山人晓得了!
姜伯约他不战我另有主张
众将官恁休把狂弓放
姜将军可是一位英雄儿郎
有山人撩衣迈步
一步一步下土岗
[诸葛亮下假山,白:”我看姜将军那里,姜将军那里,姜将军,哈哈!”接唱
可喜将军把汉降
马遵忌才把路挡
你这才蛟龙困在浅水塘
一旦间风云际会飞天上
姜维:汉丞相才算的虎跃龙骧
姜伯约不过是败军之将
打败仗羞得我脸无有光
诸葛亮:说什么打了败仗啊
(姜将军啊) 脸无有光
两军阵上一败一胜一胜一败古之平常
姜将军你且把宽心放
听山人把心腹之言说端详
刘先主出世来把业创
桃园结义刘关张
水镜元直推荐先帝把我访
他们弟兄三请山人到卧龙岗
离茅庐头一阵火烧博望
只烧得夏侯敦十万人马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无处躲藏
那曹操在许昌统来兵将
他要把孙刘两家一马并趟
我也曾新野县安排停当
传一令弃新野 奔樊城 走当阳 收夏口
路过那长坂坡前大战一场
有常山赵子龙白袍少将
保幼主战曹兵锐不可当
张翼德埋伏在当阳桥上
大喊三声喝退了曹营的兵将
一个一个人踩人死他马踏马亡
曹孟德又点起水军兵将
连环战船锁长江
那孙权差鲁肃过江来访
他请我诸葛亮同心破曹共商量
我也曾借东风从天所降
火烧战船 大战赤壁
烧得那曹营的兵将
只剩下一十八名老弱残兵回许昌
笑周郎他无有容人之量
他不该暗用毒计把我伤
我与他计就计七星台上
东风起驾孤舟我已在大江
差丁奉和徐盛把我来赶上
多亏了战将子龙射断风蓬绳索喝退儿郎
张翼德也曾大战芦花荡
吴兵丧胆气坏了周郎
还望将军你想一想
无大将我怎能虎跃龙骧
过巴州收来严颜将
关云长取长沙又收来黄忠黄老将
能射百步箭穿杨
还有个镇北的将军魏文长
西凉收来马超将
又收来马岱保汉王
孟获不服战表上
被山人七擒七纵七纵七擒心悦诚服守边疆
再望将军你想一想
扶汉室怎少得这些擎天玉柱架海梁
往南地杀来北地闯
我的主才称汉中王
白帝城托孤他临终讲
嘱咐我诸葛亮统一汉室锦家邦
幼主登基把旨降
他命我率领人马北伐中原曹魏王
赵子龙出营打了一仗
被将军你杀得他一人一马含羞带愧回营房
这是我计不周用兵不当 也是将军你习兵法制胜所长
老将军回营他对我讲
姜将军你又有忠 你又有孝 你有又刚 你有又强
忠孝刚强文武全才世无双
出茅庐以来我就把贤访
到如今才遇伯约将中郎
因此山人点兵将
兵扎祁山收忠良
渴望将军归我邦
你是将来我是相
有什么军情大事
同坐大帐共商量
我教你天文地理和星相
再教你五门八卦兵书妙法并阴阳
肺腑之言你再三想
还望你一桩桩一件件一件件一桩桩
桩桩件件件件桩桩你要细思量
姜维:丞相!
望丞相传将令容我前往
破天水搬老母再把汉降
诸葛亮:早差那赵子龙(白:老将军)
[赵云领姜母和姜妻上
赵云:请来你老母和妻房
姜维:俺姜维今遇明主!
姜母:喜我儿投明主前程无量
姜妻:拜名师勤砥砺入室登堂
诸葛亮:望将军展雄才乃我厚望
众齐唱:咱同心协力保汉王
I. 越调《收姜维》完整版戏词
一支将令往下传,
马岱将军你近前。
自从你们弟兄归了汉,
随定山人许多年。
你兄为国把命断,
单撇将军保河山。
山人领兵取中原,
天水此战你当先。
那姜维出阵你迎战,
战姜维只战到红日滚滚坠西山。
诱他催马将你赶,
莫让他转回天水关。
二支将令往下传,
关兴张苞恁近前。
父保先帝把业建,
你们子承父业保河山,
父元勋,儿好汉,
随定山人取中原。
日落西山去接战,
你们大战姜维临阵前。
你三人扣定连环战,
战姜维只战到一更二更三更天。
三更时候停住战,
让姜维转回天水关。
此时此刻兵暗转,
将人马埋伏凤鸣关。
三支将令往下传,
叫了声镇北的将军名魏延。
自从你长沙归了汉,
随山人南的杀北的战,
逢山开路遇水造船,
阵阵全是你的先行官。
今日战不比往日战,
战姜维比不得当年你大战渭南。
五百外弓箭手属你管,
再赐你铁骑藤牌兵三千。
初更时用战饭,
行兵时到三更天。
你假扮姜维关前站,
口口声声吐反言。
你就说你是姜维降了汉,
率领人马来夺关。
这是姜维的狼牙箭,
射伤他城头将一员。
那姜维三更时必然往回返,
将人马你埋伏到城外边。
姜维若与你排开战,
只许你败,不许你胜,
你诱战姜维向东南,
东南有个高岗岩,
过去高岗是平川。
你耳听战鼓儿咚的隆咚响三点,
山人领兵到阵前,
纵然他插翅也难展,
收姜维就在凤鸣山。
诸葛亮惊骇之余,深感此人即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良将贤才,决计智收姜维。于是,他先让赵云将姜维的母亲请到蜀营,而后传下三支令箭:一命马岱诱敌出城,二命关兴、张苞伏击,三命魏延假扮姜维,以离奸之计断绝姜维退路,并诱其陷入重围。
这段唱以变格[垛子]和[紧原板]构成。节奏铿锵,顿挫有力,旋律简洁利落,起伏跌宕,气势奔涌,充满动感而稳健、苍劲,准确、真切地表现了一代名相成竹在胸的雄才大略和稳操胜券的必胜信心。
是艺术家娴熟自如地把握剧情、人物,灵活运用和善于突破越调传统的成功范例之一。
这段唱使[垛子]板式富有如此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不拘一格地将传统[垛子]的一般眼上起唱,变为板上起唱,从而使唱腔产生坚实有力、掷地有声的艺术效果――这段戏共有26句唱,而突破传统,在板上起唱的就有12句之多。
另外,唱段之中短语叠垛的应用,多腔节腔句与不分腔节腔句的对峙、对比等处理,也都为加强唱腔的爆发力和冲击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初更时,用战饭,行兵时到三更天”,“姜维若与你排开战,只许你败,不许你胜,诱战姜维向东南,东南有个高岗岩”等,都堪称匠心独运。
J. 张秀兰是哪里人
张秀兰(1936.6—2004.6)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现代越调戏曲奠基人之一。祖籍长垣,幼年因家境贫寒,被卖于梨园戏班,由张氏班主和著名越调演员杨桂芝(艺名“二宝贝”)夫妻收为义女,后拜其大姑—— 一代越调宗师张秀卿(艺名“大宝贝”)为师,专攻武生行当,六岁挂牌登台,号称“六岁红”,为越调张派正宗传人,四八年解放后,被收编为淮阳专区民友剧团(省越调剧团前身)。申凤梅大师六十年代调入该团后,二人同台配戏数十载,六三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曾予拍片介绍。六四年应邀进京赴中南海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和称赞。她塑造了周瑜、赵云、李天宝等文武生形象,京剧名家袁世海先生特为之在《北京晚报》撰文推介。十年浩劫中下放烟厂工作。八○年回团参与电影《收姜维》拍摄,饰演老赵云。退休后呕心沥血整理、挖掘越调传统剧目,培育越调新秀。她为人处世刚正不阿,忠厚善良,对内倍施慈母之爱,对外广增友善恩泽,德艺双馨,有口皆碑。她高尚的品德、精湛的演艺永垂不朽!(选自河南省越调剧团悼文,二○○四年六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