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三分钟》影评
连续两天,朋友圈都被陈可辛执导的《三分钟》刷了屏。该短片以广铁集团广九客运段女列车员刘钟为原型,讲述了一位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女列车乘务员,每年都载着旅客回家过年,自己却只能和她的孩子在站台相聚短暂却又珍贵的“三分钟”。
“眼看你的车子越走越远,我的心一片凌乱。”离愁别绪,涌上心头,戳中泪点。对于我们而言的三分钟,是她们春节“最漫长”的相聚了。
站台上的离别,是生活中最不缺少的画面,即便没有了站台票,这份别离的伤感仍在车站蔓延。一个拥抱,一个亲吻,泪眼婆娑,激动得不知如何表达。
她与别人一样,也是渴望团聚的母亲,但她又不一样,帮旅客拿下行李,引导他们上完车,时间才是自己的。说责任也好,使命也罢,温热的心,灿烂的脸,无愧于每一位旅客,却有愧于孩子。
当大包小包的乘客与家人团聚,欢声笑语充盈的站台,她的心又是苦涩的,相见即是别离,多少话能够填充这种空虚?
春运是奔向家的思念凝聚的暖流,而她以及千千万万的同事却在“逆行”,她们离家别人才能回家,不是说这样有多高尚,这是她们平平常常的生活状态,平凡却不平庸。
春运是一场“硬仗”,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关系到方方面面的事情。从购票、进站、乘车、旅途、接驳等等,繁琐得像我们过日子柴米油盐一样。生活越来越好,高铁越开越多,民众的需求越来越高,总有人要为这一切护航。就像火场里的逆行,就像边疆上的坚挺身影,就像战场上的拼杀,无他,坚守自己的“阵地”而已。
看完影片,我们该记住的不是这相聚的三分钟,而是为我们回家护航的每一分钟。40天,29亿人次,相当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四大洲的总人口迁徙。正如有人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站台集结了中国人多少悲欢离合。南来北往,团圆离别,有欢笑的地方就有泪水。我们不能只是傻傻感动于某一刻,这是结果的呈现,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一个个平凡的过程,和那些平平常常的日子里忙前忙后的“小人物”。他们在这个时代上留下的痕迹,足以勾勒出中国人最本质的人性图谱。
当然,也有不如意的地方,这是个服务赶不上需求的时段。人性是善良的,又是复杂的,有时候我们会把个体的遭遇无以复加地放大,试图制造一个“大众皆如此”的假象,来印证服务的瑕疵,这并没有错,毕竟指责很容易,约束自己很难。
春天来了,回家的脚步更近了,忘掉那站台上的三分钟,也忘掉那180秒的感动……
② 《三分钟》影片透露什么道理
1. 这部《三分钟》影片几乎没有展示产品,但我们都能记住产品与影片的联系。在新的一年里,祝愿广告行业的各个环节,愿甲方能够给予更多信任,多听取乙丙方的创意。(当然,这建立在乙方丙方有优秀创意的基础上。)
2. 不刻意也是一种美德。许多人期待小男孩说出煽情的台词,如“妈妈我想你”、“妈妈我爱你”、“妈妈保重”,但他只是完整地背出了乘法口诀,直至影片结束,他未多说一句台词,却让许多人感动落泪。在拍摄春节或亲情题材的影片时,正因为观众对煽情桥段已司空见惯,能够做到克制、不刻意,对观众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尊重。
3. 随着社交网络和智能设备的发展,制作影片的门槛正在降低,为了适应社交网络的传播渠道,影片也在变短。许多新媒体平台都在采用这种方式,而且越来越多的电影节也开始增设短片环节。
4. 然而,未来观看广告的流量可能将不再足够。
5. 虽然仅凭iPhone X无法拍出《三分钟》这样的影片,但导演陈可辛确实全程使用iPhone X进行拍摄,旨在展示iPhone X的防抖、4K录制和逆光拍摄等功能。在拍摄过程中,使用了其他辅助设备,甚至包括航拍器,这一点在影片最后的滚动字幕中有所说明,他们并没有隐瞒。据说这部仅三分钟的影片,拍摄团队接近200人,三天拍摄时间内参与的群演就有上千人。在社交网络中,有人喜欢用幕后图片来开玩笑,说仅凭iPhone X拍不出这样的片子,但你有没有想过,即使给你所有的辅助设备,你也拍不出。当然,首先你得有一部iPhone X。
6. 对很多人来说,iPhone X仍然过于昂贵。尽管苹果和陈可辛讲述了一个春运的故事,但iPhone X的定价意味着即使在春节消费季,它也属于价格昂贵的年货。
7. 唯有故事和创意能够让人忘记技术。引用陈可辛自己的话:“技术的发展是一件好事,现在拍摄门槛越来越低,每个人都有更多机会、更大胆量去培养自己的创意。拍摄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创意。从胶片到数码,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都是我们的工具。”
③ 《三分钟》是陈可辛在重庆用手机拍的吗
随着春运大幕的拉开,一部由著名导演陈可辛用手机拍摄的春运短片也刷爆了朋友圈。2月1日晚,由陈可辛执导的电影短片《三分钟》正式上线,该片全程使用手机拍摄,讲述了火车经停车站时列车员与亲人的温情故事。记者独家获悉,这部电影短片主要场景都是在重庆取景拍摄的,片中的火车站就是重庆的菜园坝火车站。
片中火车站就是菜园坝
百人团队来渝,动用近千群演
片中出现的火车站写着“凯里站”,很多网友认为是在贵州拍摄。不过记者独家获悉,《三分钟》其实主要是在重庆取景拍摄完成的,而片中的主要场景火车站,就是重庆的菜园坝火车站。《三分钟》的重庆外联制片宋泯锂(片尾字幕为方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三分钟》拍摄于去年12月11日至13日。当时,陈可辛还专程提前两天来到重庆看景,准备拍摄前的工作。
“陈可辛导演很低调,也很和蔼,群众演员和他打招呼,他都会微笑点头,在片场也没有架子,不乱发脾气。”宋泯锂告诉记者,就算是拍摄这样的一部短片,陈可辛都非常认真,从上海和香港来了100多人的工作团队,重庆也组建了近80人的协拍团队,三天的拍摄时间里共动用了近千名群众演员。
《三分钟》之所以选择重庆拍摄,宋泯锂与陈可辛和摄制团队也有过交流。“大家都认为重庆是一座适合拍摄电影的城市,因为重庆很立体,也有大都市的氛围。”宋泯锂说:“陈可辛导演也认为菜园坝火车站很符合他心目中的美术风格和建筑风格。”宋泯锂还透露,在重庆拍摄期间,陈可辛想要吃一些重庆特色的美食,“我因为要负责片场事务,就给他们推荐了洞庭鲫鱼、小面等,还帮他们找了一家观音岩的小面,让司机带着他们去吃。”
④ 《三分钟》影片透露什么道理
1. 这是一部几乎没有露出产品的广告片
但我们都记住了产品和这部影片的关联。新的一年,祝福广告界的乙方丙方们,愿你们的甲方网开一面,多听听你们的创意。(前提是你有创意。)
7. 让人忘记技术的,只有故事和创意
还是用陈可辛自己的话来说好了:“智能设备告诉发展,这是一件很好的事,现在拍戏的门槛越来越低,每个人可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放开胆量训练自己的创意。拍戏最重要羡歼的不是技术,而是创意。从胶片到数码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都是我们的工具。”
⑤ 给我三分钟,拥抱你——微电影《三分钟》影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三分钟,万情重。
—— 题记
2018年2月2号
宜回家
春运时段这部由导演陈可辛执导与苹果公司联名出品的微电影刷爆朋友圈。引起千万春运人民的 情感 共鸣。并且这部微电影使用手机拍摄,是第一部符合电影流程与质量标准的用手机拍摄的微电影。
即使路途漫长 人们依旧归心如箭
但有人走遍山水 也终未能回家看看
依旧是春节煽情的亲情片,但总归有些许不同。
《三分钟》这部微电影讲述了发生在春节里特别的故事,一位普通的火车乘务员的母亲与自己的孩子三分钟的团聚时刻。故事很简单与单调,但却把浓厚的亲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千千万万观看者不禁落泪。
春节,往往是包含了温暖与亲情的,它是辛苦一年后难得的歇息,是难得的回家日子,是难得的与亲人陪伴的时光。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这刻美好时光,他们依然劳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而春节之际,正是最需要他们的时候。
电影里的女主角也正是如此,影片中介绍到主人公工作性质,跨越山水眼中也毫无波澜。职业在这个世界段平凡又特殊,知晓外面世界很大而他们只想回到心里那个小家。
总有人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如果你未曾离开,你永远不知道回家的意义
影片里正当春运时期,人们大包小包互相拥挤,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笑容。
陈可辛导演用短短三分钟表达出团圆与职业的对比性,引人受益匪浅。
影片虽然只有短短七分却蕴含无数丰富电影视觉切换与电影符号
三分钟,是列车停站的时间,也是微电影中故事情节铺展的过程。运用屏幕上的倒计时和孩子背诵乘法口诀的碰撞下产生了一种紧凑感带入观众心情。
影片里有蕴含着的电影符号,开头先是小丁挥舞着的烟花棒,运用相似蒙太奇的手法,与小丁妈妈挥舞着的战旗衔接一起,形成了相互呼应的效果,烟花是如此的绚丽美好的,这就一定寓意着小丁对美好的期待和向往。
而烟花的火星在空中短暂的停留,这也寓意着美好的时刻对于小丁来说是极其的短暂与难以留存。导演用全景给我们展示列车中乘客们乘上回家列车的欢快喜悦激动之情,也演巧妙的运用列车穿越隧道来表达乘务员内心的心理活动,前期的升格镜头则是表达她迫切想见到孩子的心理活动。特写拍摄小丁妈妈的面部表情,组接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诠释出小丁妈妈对其的思念。
导演的影片音响效果更为极致。喧嚣的广播人群,更是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嘈杂的氛围,更突出了小丁寻找妈妈这段路程的困难。当小丁向妈妈背口诀时,广播的声音与嘈杂声都进行了削弱的处理,让我们观众潜意识的吧注意力集中小丁身上。
以及小丁背诵全文,乘务员母亲写信画面潜台词代表:
爱你在心口难开……
火车拉来团结,也见证了分离。最后火车开动,但一幅幅团聚画面同时也让我们站在亲情角度传播温暖的价值观。
陈可辛导演执导合作拍摄的微电影《三分钟》,通过催泪故事情节作为卖点吸引了千千万浏览量,侧面起到为苹果手机宣传作用。
不得不说这部微电影是成功的,.其优势在于浓缩了电影创作的艺术性和美学,长于叙事,故事性强,并且广告植入较为含蓄自然,故而易于被大众接受.
俗话说的好:
“ 广告也可以感性,生活也能是电影 ”
最近的距离才能表达最长的深情,不要等到分离难相遇,才知道团圆的可贵。
—— 后记
⑥ 麻烦推荐一个三分钟的电影或MV桥段,演员是情侣,场景简单的
是一部由王家卫执导,梁朝伟和张曼玉主演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1960年代香港的情感故事。周慕云(梁朝伟饰)和苏丽珍(张曼玉饰)是邻居,他们的配偶却发生了婚外情。在这样的背景下,周和苏渐渐产生了微妙的感情。电影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美学风格,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纠葛。
影片的英文名是"In the Mood for Love",直接翻译为《恋爱中的心情》。这个名字很好地概括了电影的主题,即人们在美好的年华里,虽然面临着各种困境,但仍然渴望爱情。
《花样年华》的电影桥段有三分钟时长,演员是情侣,场景简单的推荐如下:
1. 周慕云和苏丽珍在电梯里的对话。这个场景中,两人第一次真正交流,彼此透露心声。场景简单,但充满了情感。
2. 周慕云和苏丽珍在舞蹈教室的对话。这个场景中,两人在舞蹈中展现了彼此的情感,场景虽然简单,但充满了浪漫气息。
3. 周慕云和苏丽珍在屋顶的对话。这个场景中,两人在屋顶上俯瞰香港的城市夜景,彼此倾诉心事。场景简单,但展现了两人深厚的感情。
以上三个场景都符合要求,时长约三分钟,演员梁朝伟和张曼玉是情侣,场景简单。希望这些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⑦ 墙裂推荐——《三分钟》微电影
没想到就这短短的三分钟,竟让我哭的不能自已。
→→→→→→→→→→→→→→→→→→→
身为人母的列车员,好长时间没见到自己的儿子了。真想他。
之前妹妹打电话说,我带孩子去车站见见你吧。
儿子所在的小城也是妈妈所在列车的必经之地,也有车站,可惜太小,列车停靠仅仅3分钟。
她犹豫,但旋即同意,三分钟也比见不到强得多啊!
火车驶进小站,早就贴着窗子的她看见了儿子那小小的身影,他也在寻找,可是没发现妈妈。她不由自主喊出他的名字,轻轻敲打着车窗,可惜他听不见。
等火车停稳,候车的人一拥而上,迅速包围了她所在的那节车厢的门口。她站到车门口,等下车的人们都出来,一如既往地微笑着,组织旅客先下后上,有序排队,检票……
儿子由小姨跟着,在人群里穿梭,他看见了妈妈,自己却慌慌张张钻进了一个人的军大衣里,拱了一阵子才退出来。
终于,要上车的都上了车,只剩下她立在门口。儿子已经站在那里好一会了,定定滴望着妈妈。
时间已经过去一分钟,也就是说,母子亲近的时间仅仅剩下2分钟。
她蹲下,用力把儿子拥入怀中。少顷,儿子却挣出去。她不解,看着他的脸,想发现什么。
儿子张嘴,吐出来的稚嫩童音却不是妈妈我想你,而是“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
她愣了一下,想起来了。
儿子暑假后就要上小学了。上次见面得知他的乘法口诀还没背过,她当即急赤白脸地告诉他,下回见面要是还背不下来,以后就不见面了。
儿子当真了。虽然他背的还不算太熟练,但可以想像,他是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能把这些自己心里毫无概念的东西硬生生刻进脑海,又急慌慌地要表演给妈妈。
“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儿子继续。
她有点急。“咱们下次再背好吗?没时间了,有什么话要跟妈妈说吗?”
儿子迟疑了一下,接着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
“你就让他背吧,他可是准备了好多天了!”旁边的妹妹开了口。
旁边的车厢里,其他列车员已经准备就绪。火车马上就要开了。
她又一次把儿子紧紧地抱了一下,站起身来,抬腿迈进车厢。儿子继续,“六九五十四……”
火车启动。
看着车上开始远去的妈妈,儿子终于背到“九九八十一”……
→→→→→→→→→→→→→→→→→→→
此时的我已是泪眼婆娑,再也看不清屏幕上的内容。
女儿走过来,抱住我。我有点惊讶自己竟然在孩子的怀里哭的像个孩子。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三变一语道破大家的泪点所在,陈可辛导演也抓住了这个亘古不变的题材,却并没有仅限于离别,而是向观众展现了另一种深深的无奈。
惟愿世间少一些、再少一些这样的无奈离别,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和妈妈幸福相伴,共享天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