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球影讯 > 电影中的英雄形象怎么画

电影中的英雄形象怎么画

发布时间:2022-10-20 04:56:09

1. 黄继光有哪些优秀品质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 今天是特级英雄黄继光英勇牺牲68周年的日子,长江日报采访团多方寻访,从关于黄继光的连环画、歌曲、报告文学、课文、电影、雕像等各种载体中,体会人民心中的黄继光形象。那以血肉之躯堵住敌人枪眼的英雄一幕,还鲜活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那气吞山河、压倒一切敌人的热血与无畏,还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

连环画

黄继光是通过流传、收藏活在人民心里

(图为连环画中,黄继光气势如虹、舍身为国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中国美协供图)

上世纪50年代,董辰生还是解放军报的美术编辑,“当时军报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战斗英雄、先进人物,我接到一个任务——画英雄黄继光”。

10月19日,91岁高龄的著名军旅画家董辰生,在北京接受了长江日报采访团的电话采访。回忆起六七十年前的创作激情,董老依然很激动。他告诉记者,一开始没想好怎么表现,考虑到新中国刚成立,普通人文化程度不高,加上当时媒体不发达,只有报纸和广播电台是大众了解战事的有限渠道。“比起其他艺术形式,连环画才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他尝试画了10幅,陆续发表在解放军报上。这批连环画用粗放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战况的惨烈,用刚健的线条描绘黄继光的英勇,画面中黄继光目光如炬,气势如虹,舍身为国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这些画作在报纸发表后,在部队引发巨大反响。

画面如此栩栩如生,使很多读者好奇作者和黄继光的关系,以为他们是战友。令人意外的是,董老没到过朝鲜战场,“我主要通过报纸和广播电台搜集资料,我身边也有不少部队的战斗英雄,我了解他们的生活,一幅画两三个小时画完”。

他没想到,这一画,就再也停不下来。抗美援朝时期,全国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东西南北中,处处颂英雄。人们对民族英雄的爱是纯朴的、自发的、热烈的。除了完成解放军报的创作,董老还接到大量画英雄的邀约。除了报纸,人民出版社也找他约稿,要出版相关书籍,“当时基本没有休息时间,受黄继光英勇事迹感染,创作热情持续高涨”。

董老透露,他一开始给解放军报画的画,是黑白的。人民出版社要求出彩色连环图,这才有了现在大家看到的彩色版本,并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除了人民出版社、教育出版社,也有地方出版社约他画,点名画黄继光。为避免形式雷同,他就分大开本、小开本画,一下子画了三四种,出版了七八种版本,有的还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作为对外宣传的读本。

“那个时代的畅销书模式和现在不一样,大多被各图书馆及个人收藏。朋友们在书店买不到书的时候,就找我要样书,以致我手头的样书,来一批便送光一批。”

1982年,《黄继光》连环画获全国连环画二等奖,并入选小学课本。此时董老已经退休,主要画戏曲人物,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两次个展,受到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赞赏。“但人们见了我,还是要《黄继光》。我只好找出版社要,说不是我要,是读者要,说明你们出版的读物是有价值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这个革命英雄人物的形象,通过流传、收藏,活在人民心里,没有哪个时期断过。”

2009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董辰生编绘的1972年版《黄继光》入选“新中国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单。“读者至今仍喜欢 《黄继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人物、战斗英雄永远激励人心。对人民的影响,没有止境。”

报告文学

我们的青春就是“学英雄见行动”

(图为和黄继光有关的文学作品。)

和黄继光有关的文学作品多年来层出不穷。

上世纪50年代末,长篇报告文学《黄继光》曾创下一次发行33万册的全国纪录,成为全国最畅销书。同时,被列为全国青少年必读书之一。这本书的作者、军事文学作家韩希梁晚年定居湖北襄阳,创作出版了《战襄阳》《刘邓襄樊擒康泽》《百万雄师过大江》等作品。

湖北省报告文学协会主席王汉清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大巴山的呼唤》等,他从事文学道路,是受报告文学《黄继光》影响。

他1973年在河北唐山入伍,部队战士发扬黄继光精神,每个月都会深入矿井,帮助当地企业挖煤。他的印象中,那个时候每一个连队都有个活动室,组织大家“学英雄见行动”,学习各种典型,其中就有黄继光、邱少云等,号召大家将英雄典范融入到干部战士的实际行动中。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部队干部战士不顾安危,迅速奔赴受灾重地救人。“水电都断了,大家喝的是臭水,吃的是空运过来的压缩饼干,点着蜡烛,打着手电筒,日夜奋战抢险,我的报道也是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下写出来的。”

救险完成后,部队要修建营房,有个战士特别崇拜英雄黄继光,自学设计,绘出了新的营房设计图,施工师傅看完后大加赞赏。王汉清以此为素材写了一篇通讯《战士工程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

2003年1月,黄河出版社出版了人物传记《黄继光》,作者为军旅作家石钟山、余飞。该书用质朴的语言,介绍了这位特级英雄的成长历程,记述了黄继光从一个苦大仇深的农民儿子成长为战斗英雄的经历。

电影

黄继光23日亮相影院

(图为电影《最可爱的人》中的黄继光形象。)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以“抗美援朝系列电影”为题的四部影片《金刚川》《英雄连》《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最可爱的人》将于10月23日上映。《最可爱的人》以动画片的形式还原真实英雄史迹。在这部影片里,黄继光在密集的枪林弹雨中,如“飞毛腿”一般在阵地上奔跑,展示了他勇敢、灵活的品质。平时热心学习各种技能,外号“八大员”的他,对战友们时时露出灿烂的笑容。

歌曲

孩子们学唱《写封信给黄继光》《特级英雄黄继光》

(图为汉阳区墨水湖小学音乐教师肖玉教学生学唱有关黄继光的歌曲。 通讯员万菁 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黄继光舍生忘我。你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你的壮举感人泪湿脸庞。特级英雄黄继光,你是传奇永不忘。朝鲜人民感恩你,祖国人民怀念你,你是英雄的丰碑,你的精神闪光辉……”10月19日下午,汉阳区墨水湖小学音乐教师肖玉找出两首黄继光歌曲,为孩子们上了一节特殊的音乐课。

这两首歌是《写封信给黄继光》和《特级英雄黄继光》。其中,《写封信给黄继光》歌词朴素、真挚,主歌轻柔,副歌铿锵有力,表现了黄继光舍生忘死的英雄精神。第二段歌词更是表现了新时代的战士们向黄继光学习,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

“写封信给黄继光,听我们的誓言在回荡。告诉他我们和他一样,挺起了军人的胸膛,一样爱祖国和家乡,一样筑铁壁与铜墙。当我出征时请别忧伤,当我凯旋时尽情歌唱……”肖玉一边给孩子们播放这首歌,一边告诉他们,在黄继光连,每次晚上点名时,第一个都会点黄继光,全体战友会一起答“到”。战士们和黄继光的精神是相通的,英雄的精神就这样流传下来。

《特级英雄黄继光》是一首儿歌,歌词描述了黄继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舍身忘死的事迹。学生们学唱非常认真,情感也特别饱满。“这两首英雄黄继光的歌曲,对学生们有很大触动。”肖玉说。

赵语涵同学说:“学唱了歌曲后,我对以前学过的课文感受更深了。我敬佩黄继光的勇气,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课本

课本中的黄继光形象照亮少先队员的理想

(图为小学课文《黄继光》。)

“他张开双臂, 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每当万琦读到课文《黄继光》中的这一句时,就回想起童年时代上这节课时的情景。万琦今年40岁,是江汉区武汉关小学语文老师。她至今仍记得当年上小学时语文老师深情讲述的话语:“黄继光带着两名战友,消失在了茫茫夜幕中,凭借着机智和勇敢,他们冒着枪林弹雨,连续摧毁了敌人几个碉堡……”

“当年这篇课文将我们带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让我第一次对一位战斗英雄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万琦说,因为学了《黄继光》,她知道了什么叫“舍生取义”,什么叫“英勇无畏”,懂得了什么叫“永垂不朽”。

现在,《黄继光》这篇课文收录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再次走进这篇课文,万琦会带着学生们找出描写英雄语言、动作的语句,反复诵读。品味中,用朗朗书声追寻英雄的足迹。上课时,她播放了歌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旋律,伴着英雄故事成为孩子们永恒的记忆。她还找来大型纪录片《国家荣光》,让央视的镜头将孩子们带入英雄的故乡、英雄的家庭,感受英雄的成长。当孩子们五指并拢高举过头,行着少先队礼仰视国旗时,她仿佛又看到年少时的自己。万琦说:“我希望、也相信英雄黄继光坚定的身影,必将像一颗闪亮的星,划过历史的长空,形成红色的光芒,照亮一代又一代少先队员的理想。”

雕像

校园内建有黄继光纪念园

在上甘岭战斗中,志愿军连长万福来亲眼目睹了黄继光牺牲的壮烈一幕。后来的战斗中,万福来的嘴唇和下巴被炮弹炸裂,他拔出嵌进嘴巴的弹片,张着血肉模糊的嘴,继续冲锋。伤愈后,万福来对自己的战功鲜有提及,却一生矢志不渝地传颂黄继光的故事,传扬黄继光的精神。

1953年1月底,万福来到上海市麦伦中学,作了他生平第一场黄继光英雄事迹报告会。黄继光的故事从这里传遍全上海、全中国,黄继光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同年5月,麦伦中学更名为继光中学,这是全国第一所以黄继光名字命名的学校。

该校有黄继光纪念园,占地200余平方米,四周松柏苍翠,庄严肃穆,黄继光塑像于1995年建成,同年这里被命名为“虹口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者周满珍 杨幸慈 刘嘉 戴旻阳 通讯员万菁 宋骥)

【编辑:贺方程】

2. 如果让你选一部红色经典拍成电影,你会有哪些办法与创意呢设计一份海报来表现吧!

1、《闪闪的红星》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该片由李昂、李俊执导,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主演主演。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

2、《刘胡兰》拍摄于1996年,由山西电影制片厂出品,是沈耀庭执导,池华琼主演的战争剧情片。该片讲述了女英雄刘胡兰的英雄事迹。

3、《南征北战》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军事影片,由成荫、汤晓丹联合执导,陈戈、冯喆、汤化达等主演,于1952年上映。

4、《地雷战》是由唐英奇、徐达、吴健海执导,白大均、张长瑞、吴健海等人主演的战争片。该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各村民兵联防运用地雷战术,歼灭了进犯的日军,取得反扫荡胜利的故事。

5、《红色娘子军》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片,由谢晋执导 ,祝希娟、王心刚等主演,1960年7月1日上映 。
我觉得我要是想嗯拍成电影的话,就觉得《智取威虎山》那部电影特别的好,我觉得对于红色记忆也是一种传承。
当下影视界兴起了新一轮的红色经典改编热潮。在此背景下,笔者以《林海雪原》为例,来探讨由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电影的若干问题,并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描写手法进行分析,目的在于研究和探寻红色经典深受人们青睐的原因。

一、红色经典产生的时代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要从各方面加强,红色经典成为当时传播文化意识形态的主力军和主流的文化意识形态。红色经典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红色经典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1976年“文革”结束之前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背景、以革命斗争为题材内容的文艺作品,包括红色小说、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红色戏剧(主要是“样板戏”)等。广义的红色经典则是指凡以革命年代为时代背景、以英雄事迹或英雄人物为表现内容的所有经典文本,除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红色经典的母本外,还包括1990年以后出现的各种衍生文本,如重拍或新拍的关于红色经典的影视剧、由当红歌星翻唱的红色经典歌曲等。红色经典本身是一个在“文革”后期产生的词汇,最初指的是“文革”时期创作的革命样板戏,后来被怀旧的人们泛化到用以指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红色经典作品主要出现于20世纪50至70年代,这些作品都不可不避免地沾染了当时的政治色彩。红色经典的建构是有意识、有计划地把文化生产和经典的两个过程结合起来,比如作品刚刚创作完成就被奉为经典之作,或开始创作时就当成经典来创作,“文革”期间样板戏的创作堪称典型。这似乎违背经典创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过程,而这种方式又是一种快速的飞跃的创作方式和理念,它与“文革”时期的革命要求完全相符合。这种创作方式也符合“文革”时期的时代特点,以至于在“文革”结束后受到了一些读者的诟病。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下社会又兴起了新一轮的红色经典的改编热潮,这说明虽然这些红色经典有着浓重的政治文化色彩,但是在创作上都吸取了中国文学创作的多种艺术手法,刻画出了一批生动的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英雄形象,而这些形象有着巨大的榜样作用,能够不断地教育和鼓舞一代代人。当时创作的红色经典有很多,而《林海雪原》的发行量在红色经典中位居前列。同时《林海雪原》被后来的人们改编为不同的影视作品,而在不同时代所产生的改编影视剧也有着不同的含义。

二、《林海雪原》的内容与改编

《林海雪原》是曲波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压向东北。在我军后方,国民党又组织了一些伪满洲国官员、地主、恶霸、流氓、大烟鬼等组建所谓的“中央一号队伍军”,不断进行军事骚扰,疯狂地烧杀抢掠,闻所未闻的邪恶。为了清除匪患,少剑波带领一支36人组成的小分队,插入到白雪皑皑的森林,与不同类型的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小说问世后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其中很多经典的桥段被人们牢记,如杨子荣深入土匪老巢与土匪头子座山雕的对话:“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莫哈莫哈,正晌午说话,谁也没有家,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啦?防冷涂的蜡。”这些经典的话语表现出了小说主人公的机智与勇敢。此后对于这部小说的改编有很多。不同时期改编的版本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红色经典的解读。

3. 美国电影中有哪些比较经典的军人形象

美国电影中比较经典的军人形象还是蛮多的,像是《独立日》中威尔斯密斯饰演的敢于跟外星人作战的空战精英;《我是传奇》中独守城市,只为寻找病毒疫苗的上校;还有《珍珠港》里,为保卫家国的飞行员雷夫、丹尼。但今天要说的是《阿甘正传》、《美国队长》、《壮志凌云》这三部经典的军人电影。

壮志凌云

拍于1986年的老电影,由阿汤哥主演。电影最可圈可点的就是精彩绝伦又险象环生的空战场面了,听说,很多场景还得到了美国国防部的帮助,所以拍出来的效果特别逼真。而由帅气阿汤哥饰演的麦德林,也成为了最经典的空军军人形象之一。

4. 为什么电影里所有的英雄形象都要穿紧身衣

首先,既然是英雄,首先要另类,至少要与众不同
其次,特殊情况:超人和
蜘蛛侠
把S服穿在便装里面,不紧身的话太臃肿了也不舒服啊
第三,秀身材,男的威武女的性感
最后,工作需要,比如神奇4,女的能穿那衣服隐身,JOHNNY能穿那衣服冒火(不怕烧)
橡皮人也是,衣服同样可伸缩

5. 在这个电影中,塑造了许多英雄形象病句怎么改

属于成分残缺,具体来说是滥用介词导致缺主语。“在……中”介词结构做状语,谓语动词“塑造”,宾语“形象”,没有主语。
改为:这个电影塑造了许多英雄形象。

6. 漫威和DC的漫画是不是都是按演员形象画的啊

可能是第一印象的感觉吧!其实仔细看也不算怎么像,主要还是靠化妆。有的演员卸妆之后,外貌还会与漫画大相径庭呢。最重要的是,人家美国重视各方面的技术发展,像咱们中国就不行喽!拍点电视剧或者电影,有稍微一点敏感话题就不能通过,所以技术等方面就得不到提升,一切都被腐朽的传统观念束缚了。

7. 怎么简单的评价一下漫威中各个英雄形象

在前些个月份出来的复仇者联盟4首映在中国让很多漫威粉特别的鸡冻,盘点一下漫威宇宙世界中的每个超级英雄的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所不同的人物性格。

比如美国队长,作为漫威宇宙中的主角,还出过很多衍生电影的人物,是一个典型的一个闷闷的男人,特别的内向,但是对自己的朋友都很好,假如自己的朋友被其他人欺负了,绝对是要打回去的,为人处世都是很有底线的。


雷神,雷神这个人物形象很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的存在,一点都不懂的浪漫的直男。因为在他的独立电影中每一部的性格都有所变化,而且在复联四中居然还发福了!让漫威粉们都惊呆了!这跟之前的帅气的硬汉的形象简直一点都不符合!而且据说雷神四中还会有女雷神的出现!

8. 西方电影里的英雄形象和中国武侠电影里的英雄形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行侠仗义,惩恶扬善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国外的英雄都比较夸张,一个人守护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或甚至整个地球。中国的武侠比较接地气,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江湖恩怨快意恩仇等等,这西方是不存在的。

9. 你觉得西方电影里的英雄形象和中国的武侠电影里的英雄形象有什么相同

中国人与外国人有什么不同。中国文化讲仁、义、礼、智、信。而外国多注重自由、个性、勇敢

阅读全文

与电影中的英雄形象怎么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牛四免费最全电影网站 浏览:671
张艺谋影电影主题 浏览:677
电影里面的刀伤是怎么模拟的 浏览:441
如何在大陆买澳门电影票 浏览:979
中国票房最高的六部电影 浏览:73
土耳其革命战争电影 浏览:7
我们手机里的小电影看多了有什么危害 浏览:533
蛇鹤八步电影天堂 浏览:902
哪个国家电影院最多 浏览:870
美国的复仇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775
白蛇青劫电影时长多少时间 浏览:281
简单爱微电影 浏览:264
章子怡怎么没有新的电影 浏览:706
我的妖女老婆电影西瓜 浏览:170
有人有小电影网站吗 浏览:176
已经买的电影票怎么查座位 浏览:17
怎么下载中英字幕英语电影网站 浏览:777
战争好看电影推荐2020排行榜 浏览:927
电影战争推荐榜 浏览:202
鬼怪全集完整版电影 浏览: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