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猿意马的影片评价
改编自导演李志超的同名小说。当初还没有将李志超的导演身份和作者身份重叠时,自作聪明的认为片子糟蹋了小说,小说应该是更加具有主题性的。但我忘了,小说文字都可以滥俗的。 没有什么好说的,这只是一部三流片子,要知道片子拍摄时的1999年于香港电影发展史是什么意义,滥俗垃圾泛滥的时期。但其实片子是稍具有意义的,从黎姿的落魄可看出,片子想说的就是都市男女之间的迷惘。 连凯在酒店遇见三级片女星黄佩霞,后来他们在片场真实地演出了一场情欲戏。当时的黄佩霞已经厌烦了片场的冷漠与压榨,想连凯带她离开。但连凯只是想要跟她过一个纵欲为乐的夜晚,他明早还要回香港为女友黎姿庆祝生日。 黎姿从英国回到香港见连凯,但却与他联系不上。人生地不熟的她在香港无家可归,想找以前被自己抛弃的男人,但却被他放了鸽子。在酒吧与机师谢贤邂逅,之后去了他的家过夜。第二天,她见到连凯。两人都没有提及昨晚发生的事情。 黄佩霞之后自杀身亡,而连凯也与黎姿分了手。连凯怀疑她的死是否因为他的舍弃,但男人的萎缩又让他排除这可能。而结果,他俩拍的戏也出了他的样子。当他在戏院再次看到那时候二人的缠绵时,他哭了。 从戏院出来的连凯上了吴毅将的的士,而不久前,黎姿也上了这辆的士。当时的吴毅将正为债务而烦恼之中,认识了从佛山来的王喜。二人迅即擦起了火花,他们整夜都在的士里做爱。王喜想吴毅将用的士来顶债上佛山发展,而吴毅将始终舍弃不了现在的生活。王喜回到佛山,吴毅将继续他的生活。 这就是故事,男女之间情爱不愿负责的态度。演出的亮点除了两个一直以硬汉形象出场的男人的情欲戏外,就大概还有连凯和黄佩霞的床戏。一者是激烈,一者是缠绵。其他的演员都不外是绿叶而已,其实整部片子就是卖弄这些镜头而已。主题什么的还不就是白搭罢了。 但再看看演职员表,里面相当的成员都是当今影乐坛的一线人物。知道奚仲文吗?不知道?多看这几年香港电影颁奖典礼吧,你或许就能够对这名字熟悉一点。伍乐城呢?也不知道?那TWINS知道了吧?伍乐城就为TWINS监制唱片制作的。好像还闪过关锦鹏的名字。可想而知当时香港的娱乐业是多么不济,一群当今的精英制作出这么部粗糙的片子。 但或许是我对片子的偏见,这不是一部有名的片子,所以潜意识就已经给它打了个分。可能它是很好,只是我不懂而已。但一群人整天挂着“做爱”二字在嘴边,再好也不会好到哪里。但再搜索一下,原来李志超还是《妖夜回廊》的导演,而这片子被誉为2003年香港十部佳作之一。
2. 心猿意马电影为什么看不了
涉黄。《心猿意马》电影中男女之间情爱不愿负责的态度,演出的亮点除了两个一直以硬汉形象出场的男人的情欲戏外,就大概还有连凯和黄佩霞的床戏。一者是激烈,一者是缠绵,整部片子就是卖弄这些镜头而已,色情镜头太多被广电局禁止观看。
3. 类人猿行动和刺杀盖世太保哪部好看
类人猿行动
更好
心猿意马的行动
文/梦里诗书
对刺杀纳粹德国海德里希事件的改编,电影《刺杀盖世太保》前段力图还原再现海德里希的人生轨迹,后段则再现整个刺杀事件的过程,但遗憾的是不管是前段还是后段,都没能给人带来一股震撼的力量,反而这种方式造成了电影前后难成一体的割裂。
在前有《类人猿行动》同一事件,珠玉在前的境况下,《刺杀盖世太保》比前者更多的是被行刺人海德里希的视角。电影耗费了进半的时间去回溯他一步步从失意到得滚歼卖意,成为纳粹党卫队警察上将的过程,但颇为遗憾的是俨然快被拍成海德里希传的电影其实根本没有能真正走进这一人物,杰森·克拉克的演绎只是让人看到了一个鲁莽野蛮的屠夫,而并非真实历史上那个儒雅睿智却行事残酷的纳粹魔鬼。这种偏差,不仅让人出戏,更破坏了电影寄望改胡的深度。
当我们看完了一场难如人愿,简化版的《海德里希传》后,电影也终于将镜头一转切换到了两位英国兵的视角上,但这个时候留给这场刺杀行动大逗的时间已然不可能同《类人猿行动》那般充沛,这就导致了刺杀行动事件被大幅简化,而这部电影的导演在叙事手法上明显又没有曾以执导《超市夜未眠》名声鹊起的导演西恩·埃利斯那般的紧凑,松散拖沓的观感,对比前者自觉是相去甚远的。
《刺杀盖世太保》最为令人尴尬的问题其实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核心,纵观全片,电影一面将着力放在了对类人猿行动中那些勇敢士兵不惧困难,敢于牺牲的浩然正气而另一面的前半段虽然也是旨在批判纳粹独裁、种族迫害的恶行,可难以真正走进海德里希这一人物的展露,实则没有去提升电影的格局,反而变成了一场无力的宣讲。电影后段也在匆匆忙间人物显得都尤为脸谱化,贪多求全的野心最终换来的只是平庸。
不管是纳粹魔鬼的成长之路,还是为国牺牲的反抗者,其实两条线索都是可以大放异彩的反法西斯选题,但强行将二者拼凑为一形散神乱的《刺杀盖世太保》,只是一场心猿意马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