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球影讯 > 稻作系列电影

稻作系列电影

发布时间:2022-06-11 00:30:27

Ⅰ 歌曲的体裁有哪些

★★首先指明,音乐的体裁不应只包括器乐体裁

一.体裁

作品的存在形式。(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散文等;音乐的体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等。)

二.音乐体裁的分类
现把音乐众体裁分为两大类:声乐体裁、器乐体裁。

1.声乐体裁:清唱剧、歌剧、音乐剧、弥撒和安魂曲、合唱、齐唱与重唱、康塔塔、牧歌、声乐套曲和组歌、艺术歌曲和浪漫曲、小夜曲、摇篮曲和船歌、宣叙调和咏叹调等。

2.器乐体裁:奏鸣曲和交响曲、交响音乐和交响诗、音诗、音画、协奏曲、套曲和组曲、前奏曲和序曲、夜曲、幻想曲、随想曲和狂想曲、军乐和进行曲、圆舞曲、变奏曲、改编曲、创意曲、叙事曲、谐谑曲、幽默曲、练习曲、托卡塔、重奏和独奏曲等。

:)分序号小结一下
------------------------------------------
1. 曲调(air,法、英)具有歌唱性的器乐曲,常用于18世纪的组曲中。

2. 阿勒曼德(allemande,法)17世纪盛行于法国和英国的舞曲体裁,四拍子,节奏平稳,速度较慢,常用于组曲。同样的名称在19世纪指流行于瑞士乡村的三拍子轻快舞曲,它是华尔兹的前身。

3. 赞美歌(anthem,英)英国基督教教会仪式所用音乐,有独唱、合唱形式,歌词大多取自圣经,用英语演唱,一般用管风琴伴奏。

4. 咏叹调(aria,意;air,英、法;Arie,德)独唱曲,是歌剧、清唱剧等大型声乐作品中的重要段落,也可以是独立的作品。具有高超的演唱技巧和幅度较大的情感抒发。

5. 叙事歌;叙事曲(ballade,法、德)⑴13、14世纪的法国世俗歌曲。⑵19世纪盛行于德国的具有叙事性的歌曲,内容常与民间故事、传奇有关。⑶19世纪抒情浪漫的器乐曲,如肖邦和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

6. 芭蕾舞剧(ballet,意)由舞蹈演员身着剧装在音乐伴奏下表演的戏剧。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传入法国获得极大发展。最初的法国芭蕾舞剧音乐不仅有器乐,还有歌唱和朗诵,因此可看作是歌剧的前身(当时的歌剧中也有芭蕾舞,此传统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并影响到意大利歌剧)。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大量优秀的芭蕾舞剧音乐,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等。

7. 船歌(barcarolle,法;Barkarole,德;barcarole,意)来源于威尼斯船夫歌曲的器乐曲(钢琴曲为多,也有管弦乐曲),6/8或12/8拍,速度和缓,通常是在荡漾的节奏韵律之上有一条歌唱性的悠扬曲调。

8. 摇篮曲(berceuse,法;cradle,英;lullaby,英;Wiegenlied,德)安静温和的声乐或器乐小曲,节奏有如摇篮缓缓摆动。

9. 布鲁斯(blues,英)一译蓝调。美国爵士乐的一种风格,源于黑人灵歌。通常为十二小节,节奏平稳,速度较慢,其名称来源于别具特色的常降低半音的大调第三和第七级音(称作"怨音"blue notes)。

10. 波莱罗(bolero,西)西班牙舞曲,三拍子,稳定的中速,用响板敲击具有特性的节奏。拉威尔的管弦乐《波莱罗舞曲》是最著名的作品,肖邦也写有这种风格的钢琴曲。

11. 布列(bourrée,法;borry,boree,英;bore,意)⑴盛行于17和18世纪的法国舞曲,速度较快,通常为2/2拍。⑵现流行于法国中部奥弗涅山区的三拍子舞曲。

12. 康康(cancan,法)19世纪末盛行于法国的舞曲,快速,2/4拍,热烈而粗俗。最著名的是奥芬巴赫所作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中的康康舞曲。

13. 卡农(canon,系)一种二声部或更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形式,当一个声部的旋律出现之后,另外的声部紧跟模仿。有将旋律完全保持的"严格卡农",也有带些变化的"自由卡农"。它可以是一首独立乐曲的形式,也可在大型作品中出现局部性的卡农写法。

14. 康塔塔(cantata,意;Kantate,德)一译大合唱。盛行于17世纪和18世纪上半叶的多乐章声乐作品,包括独唱的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由管弦乐队伴奏,与清唱剧相类似,但规模较小。有宗教的也有世俗内容的。巴赫留存于世的二百余部康塔塔是经典之作。

15. 随想曲(capriccio,意;caprice,法)⑴16世纪末至17世纪较为自由的赋格性质器乐曲,多为古钢琴作品。⑵技巧性练习曲,如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⑶19世纪用于形式较为自由的乐曲,常借用著名曲调为主题,如柴可夫斯基的管弦乐曲《意大利随想曲》。

16. 夏空(chaconne,法;ciaccona,意)一译恰空。盛行于17世纪的风格庄重的三拍子舞曲,也是一种复调音乐形式,即在固定的主题或一连串固定的和声进行之上作多次变奏。

17. 室内乐(chamber music,英)指适合在室内而不是大厅由少数人演奏的器乐曲,早期曾包括声乐。主要体裁是数种重奏,最常见的是古典时期的弦乐四重奏、钢琴五重奏等。现在虽常在音乐厅演奏这类作品,但依然保持原有的细腻亲切的特性。

18. 众赞歌(Choral,德;chorale,英)基督新教(路德教派)的赞美诗曲调,最早出版于1524年。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将其作为改革手段之一(他本人还曾创作过一些)。其特点为:采用本国语演唱,曲调大多选自朴素通俗的民歌和古老的圣歌。起初为单声部,后来出现了主旋律在最高声部的四部合唱式以及复调形式。17、18世纪众赞歌成为重要的音乐创作源泉,如巴赫的管风琴众赞歌前奏曲、众赞歌变奏曲以及大量宗教康塔塔中都以众赞歌旋律为素材。

19. 众赞歌前奏曲(chorale prelude,英)以众赞歌为素材的管风琴曲通称,盛行于17、18世纪。在路德教派的教堂仪式中,会众唱赞美歌之前要先由管风琴将其旋律演奏一遍。演奏者可将旋律作自由变奏,这种做法逐渐形成了众赞歌前奏曲体裁。

20. 协奏曲(concerto,意;Konzert,德)也称作独奏协奏曲,是一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的协奏。形成于18世纪,通常为快-慢-快三个乐章。在莫扎特奠定的古典协奏曲模式中,第一乐章有两个呈示部,即乐队先呈示主题,然后由主奏乐器在乐队伴奏下带有变化地再次呈示主题;第一乐章(有时也在末乐章)将近结束处有"华彩乐段"(cadenza),即主奏乐器单独演奏的炫技性段落。19世纪逐渐不再遵循这种模式。

21. 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意)盛行于17世纪和18世纪初的多乐章作品,是由几件乐器组成的独奏小组和管弦乐队的协奏。主奏组大多由小提琴、长笛、双簧管、大提琴、古钢琴组成,通常为2-5件乐器,它们细腻纤巧的音响与宏亮的乐队合奏形成鲜明对比。

22. 库朗(courante,法;corrente,coranto,意)盛行于17和18世纪初的活泼的三拍子舞曲,常用于组曲。

23. 恰尔达什(csárdás,匈;Czardas,德)一译查尔达什。匈牙利舞曲,由缓慢而忧郁的lassan段和快速热烈的friss段构成。李斯特的《第二匈牙利狂想曲》即典型的恰尔达什舞曲。

24. 嬉游曲(divertimento,意)盛行于18世纪末的轻松怡情的多乐章室内乐或小乐队作品。在莫扎特的嬉游曲中,也有些比较深刻严肃。

25. 二重协奏曲(double concerto,英;Doppelkonzert,德)两件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协奏曲。如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

26. 二重奏(唱)(et,英;o,法;etto,意)供两人演奏(演唱)的形式,二个声部不分主次,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器乐二重奏(除钢琴二重奏外)还专门称做o。

27. 练习曲(étude,法;study,英;studio,意)专为练习乐器演奏技巧而作的乐曲。19世纪肖邦、李斯特、德彪西等人加强了这种体裁的艺术性,使之成为音乐会上的正式曲目。这类作品称为"音乐会练习曲"。

28. 凡丹戈(fandango,西)活泼的西班牙舞曲,快速、三拍子,用响板和吉他伴奏。

29. 幻想曲(fantasy,英;fantasia,意;fantaisie,法;Phantasie,德)器乐曲,总体特点是形式上自由不拘,带有幻想的性质。⑴文艺复兴时期指不采用舞曲形式或变奏手法而采用复调技巧自由写作的器乐曲。⑵巴洛克时期即兴性的键盘或琉特琴乐曲,如巴赫的《半音阶幻想曲》。⑶古典主义时期在写法上比奏鸣曲更为自由的大型作品,如莫扎特的钢琴《幻想曲》K396、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op.27no.2(作者标明"类似幻想曲的奏鸣曲")等。⑷浪漫时期带有幻想色彩的乐曲,如勃拉姆斯的钢琴曲《幻想曲》op.116。⑸根据现成主题(民歌、他人音乐素材)所写的乐曲,如李斯特《根据贝利尼歌剧<梦游女>主题而作的幻想曲》等。

30. 法朗多尔(farandole,法)古老的法国舞曲,目前仍流行于普罗旺斯一带。6/8拍,也有2/4拍,如比才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中的《法朗多尔舞曲》。

31. 弗拉门科(flamenco,西)盛行于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的歌舞体裁,用吉他伴奏,常常带有悲伤意味。在西班牙吉他作品中弗拉门科是一种典型风格。

32. 赋格(fugue,法;Fuge,德;fuga,意)在一个主题上构成的多声部(至少二声部)复调作品。单声部的主题在原调上出现之后,另外的声部依次进行模仿。主题在全曲多次出现,中间有数个"间插段",它们大多采用主题片断作素材,在不同调性上进行丰富多样的变化,也可引进新材料。最后一次主题在原调上完整出现,便告结束。赋格可用于一部独立的作品,也可用于一部大作品的局部,称作"赋格段"。

33. 加伏特(gavotte,英)盛行于17世纪的法国舞曲,传入宫廷后,成为当时各种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形式,如歌剧、组曲中常有加伏特舞曲。快速,4/4拍。

34. 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英)一译"素歌"。罗马教会所保存并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宗教歌曲集,以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单声部旋律,节奏自由,以拉丁文歌词的抑扬顿挫为依据。分为两大类:⑴用于教堂举行弥撒的成套圣咏,内容集中于耶稣最后的晚餐与受难;⑵用于修道院每天不同时辰祈祷的"日课"圣咏。

35. 哈巴涅拉(habanera,西;abanera,意)一译"阿伐奈拉"。起源于古巴哈瓦那的舞曲,较慢的二拍子,第一拍为切分音。19世纪传入西班牙。

36. 哈里路亚(hallelujah,希伯莱;alleluia,拉)希伯莱文原意为"赞美上帝之歌",是圣经中欢乐地赞美上帝的专门用词。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常将其用于清唱剧、康塔塔等大型声乐作品,如亨德尔《弥赛亚》中的合唱"哈里路亚"。

37. 幽默曲(humoresque,法)盛行于19世纪的一种形式较为自由的器乐体裁,如德沃夏克的《幽默曲》op.101。

38. 即兴曲(improperia,法)盛行于19世纪的钢琴小曲体裁,具有精美典雅以及自由灵动的特性。如舒伯特的钢琴即兴曲。

39. 间奏曲(interlude,英;entr'acte,法)同intermezzo⑵、⑷。

40. 幕间曲(剧)(intermezzo,意)⑴盛行于16、17世纪在戏剧幕间演出的带有音乐的短剧,它是18世纪喜歌剧的前身。⑵在戏剧或歌剧两幕之间的器乐曲。同interlude。⑶一种独立的器乐小品,如勃拉姆斯等人的钢琴小曲。⑷多乐章作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中较为的短小乐章。

41. 引子(introction,英)乐曲的开头部分,常见于交响曲、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较大型作品,通常为慢速,与快板主题形成鲜明对比。

42. 爵士乐(jazz,英)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音乐风格。其中含有非洲鼓乐的节奏、欧洲的和声、美国福音歌曲的唱法以及布鲁斯(即"蓝调")、"拉格泰姆"(ragtime,一译雷格泰姆)等诸多因素。称之为Jazz大约是在1915年左右,但含义模糊。之后发展出多种类型,如摇摆(swing)、比博普(bebop)、博普(bop)等。

43. 吉格(jig,英;gigue,法)16世纪出现的英国舞曲,17世纪盛行于欧洲,常用于组曲。快速活泼,三拍子。

44. 霍塔(jota,西)源于阿拉贡地区的西班牙舞曲,快速,三拍子,用吉他和响板伴奏。

45. 利德(lied,德)原意为歌曲。现专指德、奥浪漫歌曲,如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的歌曲。其特点是歌词选用短小的诗作,音乐和诗歌紧密结合,钢琴伴奏部分担任重要的烘托气氛和描绘情景的作用。

46. 牧歌(madrigale,意;madrigal,英)意大利古老的世俗声乐曲。最早出现于14世纪,大多为二声部(也有三声部的)复调形式,至16世纪发展为以五声部最为常见的复调重唱或合唱。此外还有独唱形式,如蒙特威尔第的作品。

47. 进行曲(march,英;Marsch,德;marcia,意)伴随队伍行进的音乐。两拍子或四拍子(快速的也有6/8拍子),重拍突出,乐句对称。常用于歌剧、交响曲中,如威尔第歌剧《阿伊达》中的大进行曲,贝多芬第三交响曲中的"葬礼进行曲"。

48. 弥撒曲(mass,英;Messe,德;missa,拉)天主教(基督教旧教)用于圣体圣事礼仪的音乐,由成套的圣咏组成,用拉丁文演唱。常规的弥撒形式有五个固定部分:慈悲经(Kyrie)、荣耀经(Gloria)、信经(Credo)、圣哉经(Sanctus)、羔羊经(Agnus dei)。中世纪后期开始对其中某些乐章进行多声编配,以后更是出现了丰富而自由的创作。

49. 玛祖卡(mazurka,mazur,波)波兰民间舞曲,中速或快速,三拍子,节奏带有附点,强拍常处于第二或第三拍上。肖邦将其高度艺术化,作有大量钢琴玛祖卡。

50. 小步舞曲(menuet,法;minuetto,意;minuet,英)17世纪盛行于法国的中速三拍子舞曲,源自民间,后成为宫廷舞。18世纪常被用于多乐章器乐曲,如交响曲、弦乐四重奏的第三乐章。

Ⅱ 请问电视剧版大奥讲述的是真实的日本历史吗

1)日本国的起源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共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了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切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2)古 代
绳文时代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当时,人们数人或10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采集为生,构成了没有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弥生时代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传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古坟时代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收了大陆的高度物质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 大化改新 ”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时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的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老的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平安时代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 院政 ”(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于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本国文化为特色。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但是10世纪后与大陆的直接交流断绝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 《古今和歌集》 (10世纪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11世纪初)、随笔《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艺作品。
(3) 中世纪(12-16世纪)
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政权。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摄取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独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鸾、日莲等著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获得了各阶层的信仰。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的小说《平家物语》(原作诞生于13世纪初),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

室町时代
14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2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于优势。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成了统治当地土地、人民的强有力的独立政权。
在文化方面,无论是贵族还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禅宗的影响。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都十分发达。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枪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满生气的时代。

(4)近世(16-19世纪中叶)
战国时代 (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并准备进攻山阴、山阳。在此期间,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 安土时代 ”。

天正十年(1582年), 本能寺之变 爆发,信长身亡。织田家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 桃山时代 ”。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逝。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大败西军,建立德川政权。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

江户时代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并费尽心计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界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元禄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关东地方人称京都、大阪为上方)地区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工艺等一片繁荣。19世纪初期的化正文化移至江户,小说、歌舞伎、浮世绘、文人画等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商人文化。

近现代(19世纪后期至今)

明治时代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在这场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中,萨摩、长州两藩武士起着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大正、昭和时代

与明治时代取得的历史性进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绩还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痛苦的困难。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国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没。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至今日 。

日本纪元年表
自第一代神武天皇起直至第三十三代推古天皇,这33位天皇在日本《古事记》中出现过。但自神武至第十四代仲哀,这14位天皇在历史中无法确认,应该是《古事记》及《日本书纪》 为了完成从神代到人代的过渡而虚构出来的人物,而在仲哀天皇与应神天皇中间填充长达70年历史的神功皇后,也不能说是实际的存在。因此,有着比较真实的存在依据的第十五代应神天皇,应该是号称“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的真正祖先吧。

此外,第一个应用“天皇”这一称号的,应该是在推古朝摄政的圣德太子吧。他在遣小野妹子给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曾引起过隋炀帝的怒火。之前都以的日本统治者“王”或“大王”作为称呼。我国《宋书·蛮夷传》里所记载的“倭五王时代”中的“倭赞、珍、济、兴、武五王”,即是指自仁德天皇起至雄略天皇止,除履中天皇外的五位日本统治者。
序号
在位时间 (西历)
谥 号

1 前660 - 前585 神武天皇
2 前581 - 前549 绥靖天皇
3 前549 - 前511 安宁天皇
4 前510 - 前477 懿德天皇
5 前475 - 前393 孝昭天皇
6 前392 - 前291 孝安天皇
7 前290 - 前215 孝灵天皇
8 前214 - 前158 孝元天皇
9 前158 - 前98 开化天皇
10 前97 - 前30 崇神天皇
11 前29 - 70 垂仁天皇
12 71 - 130 景行天皇
13 131 - 190 成务天皇
14 192 - 200 仲哀天皇
15 270 - 310 应神天皇
16 313 - 399 仁德天皇
17 400 - 405 履中天皇
18 406 - 410 反正天皇
19 412 - 453 允恭天皇
20 453 - 456 安康天皇
21 456 - 479 雄略天皇
22 480 - 484 清宁天皇
23 485 - 487 显宗天皇
24 488 - 498 仁贤天皇
25 498 - 506 武烈天皇
26 507 - 531 继体天皇
27 531 - 535 安闲天皇
28 535 - 539 宣化天皇
29 539 - 571 钦明天皇
30 572 - 585 敏达天皇
31 585 - 587 用明天皇
32 587 - 592 崇峻天皇
33 592 - 628 推古天皇(女)
孝德天皇统治的大化年间,以中大兄皇子(即后来的天智天皇)、中臣镰足等人为首的改革派发动了日本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过渡的大化革新。并经过天武、持统跟文武三代,将大化革新未尽的事业加以完成。之后,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日本天皇制也进入了在历史上为期不长的一段鼎盛时期。这一鼎盛时期贯穿了奈良时代,一直到平安时代中期。

奈良时代(710-794年),可以说是女帝称雄的时代。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元明、元正、圣武、孝谦、淳仁、称德、光仁、桓武八代天皇,其中元明、元正跟孝谦(重登基后改称称德)三位均为女皇,在位统治近30年。此外,圣武天皇在位的25年,完全由光明皇后在幕后操纵。而淳仁天皇在位的六年,则由已宣布退位的孝谦女皇掌握实权。因此,这一时代真正由男性掌握权力的只有14年,为光仁天皇跟桓武天皇。

延历十三年(794年),桓武天皇将都城由平城京(即奈良)迁往平安京(即京都),平安时代开始。迁都的那一夜,火树银花,一派祥和的景象,似乎预示着新都平安京能够“万年平安”。

可是,自70年后的平安时代中期开始,皇室颓废,实权外落到藤原氏手中。号称“万世一系”的天皇家族从此走上了衰败的道路,被旁人所操纵。自藤原氏政权起,经历平氏政权、镰仓幕府、室町幕府、丰臣政权、江户幕府,天皇无权这一凄惨的状况一直持续了一千年左右。直到十九世纪江户幕府灭亡,政权才被奉还于天皇。

序号 在位时间 (西历)
谥 号
年 号

34 629 - 641 舒明天皇
35 642 - 645 皇极天皇(女)
36 645 - 654 孝德天皇 大化、白雉
37 655 - 661 齐明天皇(女)
38 661 - 671 天智天皇
39 671 - 672 弘文天皇
40 673 - 686 天武天皇 朱鸟
41 686 - 697 持统天皇(女)
42 697 - 707 文武天皇 大宝、庆云
43 707 - 715 元明天皇(女) 和铜
44 715 - 724 元正天皇(女) 灵龟、养老
45 724 - 749 圣武天皇 神龟、天平
46 749 - 758 孝谦天皇(女) 天平感宝、天平胜宝、天平宝字
47 758 - 764 淳仁天皇
48 764 - 770 称德天皇(女) 天平神护、神护庆云
49 770 - 781 光仁天皇 宝龟、天应
50 781 - 806 桓武天皇 延历
51 806 - 809 平城天皇 大同
52 809 - 823 嵯峨天皇 弘仁
53 823 - 833 淳和天皇 天长
54 833 - 850 仁明天皇 承和、嘉祥
55 850 - 858 文德天皇 仁寿、齐衡、天安
56 858 - 876 清和天皇 贞观
57 876 - 884 阳成天皇 元庆
58 884 - 887 光孝天皇 仁和
59 887 - 897 宇多天皇 宽平
60 897 - 930 醍醐天皇 昌泰、延喜、延长
61 930 - 946 朱雀天皇 承平、天庆
62 946 - 967 村上天皇 天历、天德、应和、康保
63 967 - 969 冷泉天皇 安和
64 969 - 984 圆融天皇 天禄、天延、贞元、天元、永观
65 984 - 986 花山天皇 宽和
66 986 - 1011 一条天皇 永延、永祚、正历、长德、长保、宽弘
在藤原氏掌握大权之后,天皇始终无法将权力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除了藤原氏、平氏跟丰臣氏三个时期是关白摄政外,其余时期的权力都是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但不管是实际上也好,还是名义上也好,毕竟因为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的缘故,在皇权旁落后的历代天皇中,也有那么一些既不甘心做外戚或幕府政权的傀儡,并且也有一定实力的天皇,为将大权夺还而努力。后醍醐天皇即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继后嵯峨天皇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即后深草天皇跟龟山天皇相继即位,从那时开始,天皇开始分为两个皇统——即后深草一系的持明院统跟龟山一系的大觉寺统。这两派围绕皇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面对这种情况,对皇位继承拥有决定权的镰仓幕府采取不偏不倚的政策,制定了两统交替即位的“两统迭立”方案。按照这一方案,1318年,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即位。

后醍醐天皇即位后,立即重用勤王派的大臣,与镰仓幕府展开斗争。各地勤王军纷纷举起讨幕大旗。后来,由投靠后醍醐天皇的幕府武将足利尊氏给予镰仓幕府致命一击。1333年5月,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将政权握在自己手中,并取我国汉光武帝刘秀消灭王莽、复兴汉室之意,改年号为“建武”,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 建武中兴”。

然而,由于建武新政权对广大武士阶层采取防范政策,引起各地武士的不满和失望。1335年7月,足利尊氏奏请天皇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未获,愤然离京。次年5月,足利军在凑川大败朝廷的新田义贞军和楠木正成军,攻入京都。8月,足利尊氏拥持明院统丰仁亲王为光明天皇。12月,后醍醐天皇逃入吉野山,并在此再次即位,称为“南朝”,并称京都方面的北朝为“伪朝”。日本进入长达50多年的南北朝时代。

在南北朝时代,虽然北朝的持明院统居住在京都,然而,象征天皇神权的“三神器”——八咫镜、坂琼曲玉和草剃剑却在南朝大觉寺统手里。因此,虽然幕府拥立北朝,但是北朝却并不能算是“正统”。

1392年,在将军足利义满(就是《聪明的一休》里面的那个将军,)的调停下,南朝的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予北朝的后小松天皇,自己进入京都大觉寺当了上皇。然而,足利义满并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即并没有实行“两统迭立”的方案。虽然大觉寺统后龟山天皇的后代们发现上了当,但是为时已晚。于是从后小松天皇开始,历代的天皇均为持明院统的嫡系后代,而大觉寺统的皇族们再也无缘染指皇位。

序号
在位时间 (西历)
谥 号
年 号

67 1011 - 1016 三条天皇 长和
68 1016 - 1036 后一条天皇 宽仁、治安、万寿、长元
69 1036 - 1045 后朱雀天皇 长历、长久、宽德
70 1045 - 1068 后冷泉天皇 永承、天喜、康平、治历
71 1068 - 1072 后三条天皇 延久
72 1072 - 1086 白河天皇 承保、承历、永保、应德
73 1086 - 1107 堀河天皇 宽治、嘉保、永长、承德、康和、长治、嘉承
74 1107 - 1123 鸟羽天皇 天仁、天永、永久、元永、保安
75 1123 - 1141 崇德天皇 天治、大治、天承、长承、保延、永治
76 1141 - 1155 近卫天皇 康治、天养、久安、仁平、久寿
77 1155 - 1158 后白河天皇 保元
78 1158 - 1165 二条天皇 平治、永历、应保、长宽
79 1165 - 1168 六条天皇 永万、仁安
80 1168 - 1180 高仓天皇 嘉应、承安、安元、治承
81 1180 - 1185 安德天皇 养和、寿永
82 1185 - 1198 后鸟羽天皇 文治、建久
83 1198 - 1210 土御门天皇 正治、建仁、元久、建永、承元
84 1210 - 1221 顺德天皇 建历、建保、承久
85 1221 仲恭天皇
86 1221 - 1232 后堀河天皇 贞应、元仁、嘉禄、安贞、宽喜、贞永
87 1232 - 1242 四条天皇 天福、文历、嘉祯、历仁、延应、仁治
88 1242 - 1246 后嵯峨天皇 宽元
89 1246 - 1259 后深草天皇 宝治、延长、康元、正嘉、正元
90 1259 - 1274 龟山天皇 文应、弘长、文永
91 1274 - 1287 后宇多天皇 建治、弘安
92 1287 - 1298 伏见天皇 正应、永仁
93 1298 - 1301 后伏见天皇 正安
94 1301 - 1308 后二条天皇 乾元、嘉元、德治
95 1308 - 1318 花园天皇 延庆、应长、正和、文保
96 1318 - 1339 后醍醐天皇 元应、元亨、正中、嘉历、元德、元弘、建武、延元
97 1339 - 1368 后村上天皇 兴国、正平
98 1368 - 1383 长庆天皇 建德、文中、天授、弘和
99 1383 - 1392 后龟山天皇 元中
1331 - 1333 (北朝)光严天皇 正庆
1336 - 1348 (北朝)光明天皇 历应、康永、贞和
1348 - 1351 (北朝)崇光天皇 观应
1352 - 1371 (北朝)后光严天皇 文和、延文、康安、贞治、应安
1371 - 1382 (北朝)后圆融天皇 永和、康历、永德
1382 - 1392 (北朝)后小松天皇 至德、嘉庆、康应、明德
100 1392 - 1412 后小松天皇 应永
虽然自藤原氏以来,天皇皇权便已旁落到摄政关白或是幕府将军手中,但使天皇的政治地位跌落至谷底的,是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个幕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

1615年,幕府公布《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十七条,详细地限制了天皇和公卿贵族的权力和行动。《法度》明确地规定,天皇“以学问为第一”,无须过问国事。凡宫廷官员的任命、天皇公卿的服饰冠带、天皇的出巡等等均需征得幕府的同意。《法度》中唯一保留天皇权力的条文只有第八条:天皇有权按“本朝先规”决定年号。于是,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际上,皇室的权力完全被幕府所剥夺。

1853年,随着培理舰队的到来,日本锁了两百年的国门被坚船利炮敲开。日本历史的年轮转到了被称为“幕末”的时期。随着倒幕派的烽起,孝明天皇的去世,德川幕府统治走到了尽头。1868年1月,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孝明天皇之子睦仁继承皇位,改年号为“明治”,同时发布“王政复古”诏书。从此,天皇重新回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1868年11月,明治天皇将都城由京都迁往江户,同时将江户改名为东京。迁都东京后,明治政府大张旗鼓地开始了资产阶级改革,这就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不再是任由列强欺辱的封建小国,而是本身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之一。对沙皇俄国的宣战以及取得日俄战争的最后胜利,使日本的野心急速膨胀,最终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1926年,大正天皇没,皇太子裕仁登基,改年号“昭和”。昭和时代初期,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大规模展开。1931年(昭和6年)秋,“九·一八”事变 爆发,日军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发动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 约30多万中国军民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系列战争,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带来地狱般的灾难,同时,日本人民也承受着战争所带来的苦难。而昭和天皇裕仁,对于这一系列战争的发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89年1月7日清晨,昭和天皇去世,前半段伴随着战争的阴影,后半段构建了日本繁荣的基础的昭和时代降下帷幕。同日,皇太子明仁继位,改年号“平成”。

序号
在位时间 (西历)
谥 号
年 号

101 1412 - 1428 称光天皇 正长
102 1428 - 1464 后花园天皇 永享、嘉吉、文安、宝德、享德、康正、长禄、宽正
103 1464 - 1500 后土御门天皇 文正、应仁、文明、长享、延德、明应
104 1500 - 1526 后柏原天皇 文龟、永正、大永
105 1526 - 1557 后奈良天皇 享禄、天文、弘治
106 1557 - 1586 正亲町天皇 永禄、元龟、天正
107 1586 - 1611 后阳成天皇 文禄、庆长
108 1611 - 1629 后水尾天皇 元和、宽永
109 1629 - 1643 明正天皇(女)
110 1643 - 1654 后光明天皇 正保、庆安、承应
111 1654 - 1663 后西天皇 明历、万治、宽文
112 1663 - 1687 灵元天皇 延宝、天和、贞享
113 1687 - 1709 东山天皇 元禄、宝永
114 1709 - 1735 中御门天皇 正德、享保
115 1735 - 1747 樱町天皇 元文、宽保、延享
116 1747 - 1762 桃园天皇 宽延、宝历
117 1762 - 1770 后樱町天皇 明和
118 1770 - 1779 后桃园天皇(女) 安永
119 1779 - 1817 光格天皇 天明、宽政、享和、文化
120 1817 - 1846 仁孝天皇 文政、天保、弘化
121 1846 - 1866 孝明天皇 嘉永、安政、万延、文久、元治、庆应
122 1867 - 1912 明治天皇 明治
123 1912 - 1926 大正天皇 大正
124 1926 - 1989 昭和天皇 昭和
125 1989 - (明仁) 平成

Ⅲ 《镰仓物语》演员阵容除了堺雅人还有其他亮点吗

本月里有两部来自日本的电影同一天在大陆上映,一部是由男神小栗旬主演的纯爱电影《念念手纪》,另一部则是由堺雅人大叔主演的《镰仓物语》。这两部作品的内容都是在讲述爱情,不过虽然《念念手纪》中有小栗旬的加入,整体的票房和关注度还是被《镰仓物语》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堺雅人和高畑充希之间完美的配合就不必过多去赞美了。伙哥真心觉得安藤樱是除两位主角之外表现最出色的一位,同时也是最适合“死神”这个角色的演员。简直赋予了死神截然不同的意义。由此便可见好演员对于一部作品的影响有多么大。最后伙哥还是想跟大家推荐一下这部作品,真的很温暖治愈!

Ⅳ 急,请日语高手翻译!谢谢

呃。。或许可以去沪江日语网里问问。。。。那里人才多。。。

Ⅳ 神话小说美丽的宇宙里都有哪些故事

经典神话故事
《山海经》、《述异记》、《淮南子》、《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仓颉造字》、《后羿射日》、《河伯娶妇》、《搜神记》、《封神榜》、《西游记》、《哪吒闹海》、《牛郎织女》、《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天仙配》、《白蛇传》、《聊斋志异》、《济公传》、《镜花缘》、《心灯》、《昆仑之歌》、《愚公移山》、《女娲造人》
其他神话故事
酒起源神话传说 在汉文化创造天上酒星掌酒、人间神农制酒、仪狄造酒、杜康酿酒等传说的时候,各少数民族也开始以种种神话传说来诠释酒的起源.少数民族酒神话传说大致可分酒神话传说和酒曲神话传说两类,其中,酒神话传说直接阐述酒的起源,而酒曲神话传说则说明酒曲的来历.
偶然发现说
在柯尔克孜族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正在迁移的小部落,经过一天奔波以后,傍晚来到一个山口,就在草地上住了下来.人们又喝又饿,争先恐后地从马背上取下大块的肉和羊皮袋中的马奶食用.当其中一个人打开他装有半袋马奶的羊皮袋时,一股清香迅速散溢开来.他惊异地叫来了伙伴们,把马奶倒在几只木碗中,大家小心翼翼地尝试着品尝着,只觉得香甜爽口,于是,他们就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喝完之后,人们感到浑身的疲劳和困倦全都消失了.这就是马奶酒.他们有意识地去观察与探究马奶酒的形成过程,后来发现,马奶变成酒的羊皮袋都是挂在马镫附近,在马急行时,骑马人的脚步不停地踢打在羊皮袋上,从而使袋中的马奶变成奶酒.为此,他们做了一个试验,把一只装着鲜马奶的羊皮袋放在草地上,几个人每天轮流用脚踩上一阵子.几天后,打开羊皮袋,里面的马奶变成了马奶酒.这样,制作马奶酒的方法很快传遍了整个柯尔克孜草原.
在彝族传说中,人们通过穷人敬山神的野葡萄发酵醉人后,才知道有酒这种神奇饮料的存在.佤族的水酒,是外出劳动的妇女偶然将用芭蕉叶包着的冷饭挂在地头的树枝上,自然发酵后人们才发现的. 两则传说具有共同性,即酒是人们偶然发现的.这表明,少数民族与汉族对酒进入人类生活的历程有着共同的认识.
神魔赐予说 少数民族酒神话具有神奇的想象和迷人的色彩.怒族认为,酒是神仙赐给人的绝妙饮料,仙人赐给怒族人民三样食品:“挫确”(醋酒)、“挫辣”(烧酒)、“挫仁”(包谷花).三种食品中就有两种是酒.普米族的酥理玛美酒是肉包里出生的先祖什撰何大祖冒着生命危险从妖怪那里偷学来的.瑶族创世史诗《密洛陀》说,人类的始祖密洛陀是半人半神的怪物,她创造了世间万物后,开始创造人,“她拿米饭来造人,却变成了酒”.在拉祜族创世神话里,最早的酒 是由天神厄莎掌管,人间万物的出现都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拉祜族先民的眼里,自然界万物都蕴藏着迷人的酒香,都孕育着醉人的酒香.
少数民族的酒神话传说是少数民族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一是对酒表示了由衷的赞美,二是明确指出酒起源的本质,酒在有人之先就已存在于自然界中了,人没有发明酒,只是偶然发现酒而已.“人猿相揖别”之前的酒,是一种纯自然状态下形成的酒,它在人类尚未发现和利用之前就已经客观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早的酒是一种没有任何文化意义的自然之酒.但是,正是这种最初只是蕴天地灵气的饮料,都酝酿了几千年绵延不绝、瑰丽迷人的酒文化,其中,酒神话传说是少数民族酒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
在少数民族酒神话传说中,酒是天上的神仙所赐,与汉文化中“天有酒星,酒之作也”是一脉相承的;人类的先祖冒着生命危险从妖怪口中套出造酒术的传说,反映了少数民族先民们与险恶的自然环境抗争的艰难历程;神最初造出了米饭,再用米饭造人,人还没有造出,已先造出了酒(瑶族),这是以稻作文化为生存发展背景的人们对自我历史的回顾;人类的始祖已经知道,父母乳汁化成的酿酒植物生长在崇山峻岭中(景颇族);甚至世间万物也是因天神撒下的酒气才有了活泼的灵性和诱人的芳香甘甜(拉祜族).透过原始文化的光环,我们可以感觉到,步入人类文明初期的先民们对发现酒的由衷的喜悦之情.
神女峰(藏族传说) 人人都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可是你知道吗?很久很久以前,那里是一片浩瀚的大海,终年四季如春,是一片富足美丽的乐土. 突然有一天,从黑云里钻出了一条长着五个脑袋的恶龙,尖利的牙齿,血红的眼睛,可怕极了. 岸边森林里的动物们惊慌地四处逃跑.恶龙扑了个空,生气地甩动着尾巴,掀起了滔天巨浪,把这一片森林洗劫一空. 可是,五头龙并不罢休,动物们逃到哪里,它就把大水带到哪里.不几天,美丽的乐园变成了浊浪滚滚的大海. 动物们都想除掉这条恶龙,但是谁又能敌得过它呢?
正在这时,从海面上飘来五朵瑰丽的云彩,云朵落下,变成了五个美丽的神女----祥寿、翠颜、贞慧、冠咏和施仁.她们披着雪白的仙衣,就像五朵洁白的雪莲.
飞禽走兽们惊喜地叫起来,含着眼泪向她们顶礼膜拜. “神母呀,你们看看,五头恶龙把我们害得好苦呀!” 祥寿神女说:“大家不要哭了,我们就是为这件事来的.”
原来,这五头恶龙因为触犯了天条,才逃到了人间.但是,它不思悔改,仍然继续作恶.现在,它正趴在山坡上睡大觉,发出了雷鸣般的鼾声. 五位神女拔下头上的灵簪,化作五把亮闪闪的宝剑,愤怒地刺向恶龙.刀光落处,五颗头纷纷落地.
恶龙再也不会作孽了.五位仙女手挥拂帚,退尽了大水,恢复了大地美丽富足的原貌.
神女们惩治了恶龙以后,化作五座高峰,永远留在了喜玛拉雅山.这就是翠颜仙女峰(也就是珠穆朗玛峰)、祥寿仙女峰、贞慧仙女峰、冠咏仙女峰和施仁仙女峰.今天,当地的藏民们还把这五座山峰称为“神女峰”呢.
神话人物
盘古 (传说中是整个宇宙第一个诞生的生物开天以后死亡了) 女娲 (在盘古以后突然出现创造了人类) 其中还有鸿钧(在女娲后) 共工 (撞断天柱的为西北的洪水之神,传说他与黄帝族的颛顼发生战争,不胜,怒而头触不周山,使天地为之倾斜.) 刑天 (猛志常在的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因此 ,刑天常被后人称颂为不屈的英雄.东晋诗人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即咏此事,借寓抱负.) 蚩尤 (铜头铁额的《龙鱼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 伏羲 (发明八卦的伏羲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又相传他是古代东夷部落的杰出首领.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制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外国神话故事】
世界起源神话大致分为以下六种: 1)造物者的无中生有 2)由原始人类(巨人)的尸体中产生 3)从宇宙蛋中诞生 4)由原初的父母所生 5)在宇宙不断的进化中自然产生 6)由某种动物从海底带上岸的泥土而生 除了这六种之外,其实还有一些特例,譬如说包含上述两种以上的复合型起源神话.
亚洲:●中国神话 ●韩国神话 ●越南神话 ●日本神话 ●印度神话 ●泰国神话 ●柬埔寨神话 ●古巴比伦神话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欧洲:●北欧神话 ●凯尔特神话 ●罗马神话 ●希腊神话 ●斯拉夫神话 非洲:●埃及神话 ●非洲神话 美洲:●印第安神话 ●玛雅神话 ●阿兹特克神话 ●印加神话 第一种造物者无中生有的神话,最著名的莫过于《旧约圣经》.《旧约圣经》中的世界是从「有光」开始,这就是典型的「无中生有」.
第二种由原始人类尸体中产生,最著名的应属《爱达经》(Edda)的原始人类伊米尔(Ymir).另外还有美所不达米亚的《创世神话》(EnumaElish)中的善神马尔杜克杀死了恶神蒂亚玛特之后,撕裂了蒂雅玛特的身体,将它创造成天地.另外例如中国的盘古开天其实也同属这类尸体诞生的神话.
第三种从宇宙蛋中诞生,最好的例子就是芬兰的《卡勒瓦拉》(Kalevala).在这部神话中,天、地、太阳等都是从大鹰的蛋中生出来的.在希腊神话中的世界起源神话,其实也属于这一类.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根源之神(爱神)厄洛斯.
第四种由原初的父母所生.通常所谓的「原初的父母」就是两位大神,他们先是结为连理,然后创造世界.在日本神话中,也有「伊耶那岐之命」和「伊耶那美之命」两位大神.根据日本神话的纪录,日本就是在他们成婚后诞生的.在非洲尤罗巴族(Yoruba)的神话中,先是由天上至高之神奥路昆(Olokun)和地上原水之神奥罗伦(Olorun)结为连理,生出两位原神,然后由其中一位原神用一把泥土创造了全世界(这段神话是第四种与第六种的复合型神话).
第五种则是在演化中自然产生,朝鲜半岛的创世神话便是其中的典型,不过这部神话一向鲜为人知. 第六种是由海底泥土而生,这类神话在美洲的印地安神话中尤其丰富.在休伦族(Hurons)的神话中,就有虾蟆从海地带著泥土上岸,之后这泥土就转化成了宇宙天地.在其他部族的神话中,则还有由小鷿鹈(Podiceps ruficollis)或海龟等等各类鸟兽潜入海中带泥上岸来的故事. 关于神话的说法有很多种,分门别类,我来补充说明比较古老的三种吧!
凯尔特神话:
凯尔特神话是在被罗马统治时期诞生的,所以有关英雄与反抗的故事是凯尔特神话的主体.令人觉得遗憾的是,凯尔特神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口口流传的,因此流失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别的国家神话中,国王是神的儿子,而在凯尔特神话中英勇的国王将成为神,亚瑟王传说是最著名的凯尔特神话,除了圆桌武士的故事外,还围绕着亚瑟王的一口大锅衍生出圣杯故事.有此神话影子的电影有《亚瑟王之剑》、《阿瓦隆传奇》、《战狼》、《高地人》、《贝奥武莆与格伦德尔》.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发源于爱琴海的克里特岛,内容包括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稍晚的偶像崇拜.除了奥林匹斯山的十二主神外,希腊神话中还有许多地位低下的神,古代希腊人就在众神的包围下生活.希腊神话中的神并不完美,他们有时会嫉妒、暴怒、自私,乱伦也是家常便饭.每一代主神都靠背叛父亲获得王位:乌拉诺斯被克洛诺斯又被宙斯放逐;宙斯因此害怕子女用同样的方式对付自己,所以吞下怀孕的狄美斯,但是最后不得不剖开脑袋让雅典娜出来.有此神话影子的电影有:《伊阿宋和金羊毛》、《纳尼亚年代记》.
北欧神话:
北欧神话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出于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反映,北欧神话中的神与英雄,有着世界上最强的斗争精神.狂暴战士和英雄死后,会进入瓦尔哈拉神殿,白天喝酒作乐,夜晚操练不息,准备跟恶魔的最后决战.不过斗争的结果是让人绝望的——他们知道自己将要在世界末日时死去,包括主神奥丁,也将被芬瑞尔狼吞吃,但是却没有神或英雄愿意屈服于命运,明知必死无疑,却依然奋战到底.让人稍感安慰的是,世界末日不是一切的终结,北欧神话中有一棵生命树,它会带来新的生命和文明,守护世界的大雕也将继续盘旋在最高处.有此神话影子的电影有:《第十三武士》、《变相怪杰之子》、《魔兽归来》.

Ⅵ 求助!寻找动画片 搞笑兵团

您说的是“去吧!稻中桌球社”又叫“去吧!稻中乓团”作者是古谷实【主要作品】
《去吧!稻中桌球社》Go! Inachuu Ping Pong Club
《水与火--不道德的时间》 =《庸才》
《废柴同盟》
《废柴柴茂利》
《茂利飞车党》
《青春十七遁走曲》shigatera
《我的健康》
《稻作》
《深海鱼男》

下载地址:迅雷狗狗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7%A8%BB%E4%B8%AD%E6%A1%8C%E7%90%83%E7%A4%BE&restype=-1&id=10000000&ty=0&pattern=0

Ⅶ 《稻米之路 》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稻米之路 》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qtkqQD0CCpX9ammeXjBPrg?pwd=7hw6 提取码:7hw6
《稻米之路》
导演: 董浩珉、崔凯、张莉、孙超、孙佶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9-07-06(中国大陆)
集数: 6
片长: 50分钟
又名: Rice Road
由中央新影集团出品,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优酷全网独播的系列纪录片《稻米之路》,讲述作为人类最主要食物之一的稻米从古至今的传播,以及与人类社会密切的关联,带领我们跟随一粒米的脚步遍览人类文明,看平凡食物背后未知的人类故事。

Ⅷ 日本古代为什么用“稻”当钱

稻当钱么。。。是不是石(dan)啊

中国官员的俸禄在汉朝也是按石(dan)计算的,当时是米与钱各半,估计小日本也应该是米与钱折合
据考古资料,日本从弥生时代出现稻作农业,出现稻作农业也是日本弥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代至中世,稻作农耕是日本社会生活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在稻作农耕的影响下,日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稻作文化。所谓稻作文化即稻作农耕社会形成的文化,是以稻作为主要生产活动的社会群体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有关水稻主体的产生、发展及稻作生产技术传播等一系列问题,而且还包括由稻作生产而形成的民间生活方式、宗教民俗以及稻作民族特有的文化心态。日本从我国吸收稻作文化的同时,又吸收了其他的文化和技术,进而发展广大。本文拟从稻作文化的传播、宗教信仰、祭祀活动、集团意识、民族性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稻作文化的传播

日本的水稻耕作来自海外,现在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可是在传播路线上,却存在很大的分歧。总括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华北迂回传播说;二是南方迂回传播说;三是江南直接传播说。根据各种分析,大多数人可的是江南直接传播说。因为江南地区的农业,一开始就以水稻为主,横渡东海直达日本。

二、宗教信仰

神道是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的宗教,是日本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稻作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日本人相信高山代写论文、河流等自然景物都有灵魂,并称之为“神”,同时,一部分英雄和统治者也被信奉为神。人们认为这些神会给人类带来幸福或者不幸,所以对神加以崇拜。而且日本自然灾害多,抗御能力差,从而形成敬畏神灵,崇尚神灵的心理。这样就产生了神道,并建造了祭祀众神的神社。奈良初期天武天皇整理、编撰了各皇室、各部落流传下来的神话。这些神话表明天皇的统治正当外,还指出稻作的重要性,因为它是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国家的根本。水稻是天照大御神赐给的,水稻耕作是神赐予的神圣的工作,举行神道的活动与稻作紧密关联着。

实际上在弥生时代开始水田耕作之前,绳文时代就已经存在崇拜自然的宗教。绳文人主要是对气候、风土等的自然信仰。神给人民带来恩惠的同时,也会给人民带来灾难。弥生人主要是稻作礼仪、祖先信仰,举行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稻米自古以来就是日本重要的农作物,这些农作物以及世上存在的其他一切事物,在古时候都被认为是受神的力量支配的。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以村为单位举行的祭祀活动。农民集合的神社前,来祈求五谷丰收。所以自古以来,在插秧的时候就举行祭祀活动,向神祈祷稻米丰收。到了秋天,稻子成熟时,就举行秋祭,向神表示感谢。在举行祭祀的日子里,到处张灯结彩,去神社敲击大鼓,年轻人抬着神轿在城里或者乡村转来转去。现在在农村,抬神轿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因此周围村里的人就专门赶来参加祭祀活动。

据说从绳文时代就有吃“団子”(丸子)的风俗,起初称为“粢”,即供神的年糕,把米、大豆、谷子等磨成面粉制成。春花三月供上丸子,迎接山神下山,十一月照例供上丸子送田神下山。在春天山神下山就成为田神,来护卫田野。到了秋天,农作物收割完毕,送神回到山中,田神就称为山神。

三、生活方式和祭祀活动

日本的稻作文化的历史较为悠久,水稻的农耕技术传入日本后,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在各地区进行大面积的栽培,在水田里种植水稻,在旱田里种植“陆稲”,以大米为主食。

“水稻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农耕也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水稻农耕作为典型的生产经济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列岛的文明景观”首先是居住和村落发生变化。弥生人离开山地、森林、海滩,使人们趋向定居。因为需要群体协同作业,人口聚居,邻里友善和睦,兴修水利,团结互助,关爱弱者,形成大规模的村落。日本人的一生中都和米有着关联着。从人的一出生的死去都和稻米有着种种联系。小孩出生的时候煮「产の饭」或者「产立饭」、百天的时候「食い初め」,有一个词「力饼」,据说吃了米能够增强人的体力,因此而命了此名。八十八歳称作“米寿”、「ふり米」是说在人奄奄一息之际,在竹筒里装上米粒,在枕头边摇晃,听到这个声音能够使人精神抖擞,恢复元气。人死后马上煮「枕饭」。

水稻的耕作传入日本、日本的农作礼仪以稻作为中心。在水稻生产的过程中,根据水稻的栽培过程可分为予祝礼仪、播种礼仪、插秧礼仪、培植礼仪、收割礼仪等五种。每种礼仪都和水稻耕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稻作农业不单单是生产活动,同时又带有祭祀礼仪的性质。稻作生产成为农耕文化的脊轴,是日本民族举行重大的祭祀活动和民族信仰的基石。在稻作礼仪中,所表达的神的观念是以护卫稻田的神为中心。予祝礼仪是先于稻作而举行的活动,来祈求水稻的丰收,主要集中在一月上旬,一般十五天左右。在这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水稻生产模拟操作。播种礼仪是在秧田播种的时候举行的,向护卫稻田的神供上炒米和洗净的米来迎接神的到来。接着是插秧礼仪,据说过去的大地主在进行插秧或者开垦田地的时候,套上二、三十头打扮一新的大牛,一、二十位系着红色的飘带插秧姑娘和着美妙的歌声,娴熟地把一棵棵秧苗插进水田里。插秧歌从早晨取秧开始,直到工作结束,始终不断。这种景象在日本现在几乎看不到。培植礼仪,这是在水稻成长的过程中免遭虫害、干旱、台风等灾害而举行的仪式。收割礼仪是在收割水稻到脱粒及保存稻谷的时候举行的。到了秋天,水稻成熟了,是收获的季节。在各个神社同样举行祭祀活动。他们喝着酒,吃着饼,煮着小豆饭,来表达对神的感激之情,好一番热闹景象。这些礼仪都是伴随着水稻的生长过程而举行的,最让人关心的是水稻的收获,因此在秋天举行的祭祀活动也特别多。在十月一日下阿井的阿位八幡宫举行的祭神活动。只能是在同一神社管区的男子参加,分成两组。参加的人员当天的早晨很早来到下阿井的河里,清洗身体,在带有白花纹的和服上挂上吊衣袖的带子,在神社的阶梯下面集合,待机行动。当从上面投下约200公斤的神舆时,他们就互相拥挤着推神舆。两组参赛人员都是极力往自己范围推,大声呐喊,互不相让。裁判待机爬上队员的脊背上,踩着队员的头和肩,登上神舆,然后示意比赛结束。神舆就停放在那里,宣布胜负。据说获胜方就获得了幸运。通过这种祭神仪式来祈求神能给带来稻米的丰收。受到秋祭的影响,在海边生活的渔民,也举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海神的感谢。

这样的祭祀活动,是一种对神灵的祭祀。通过这种方式,在自觉不自觉之间传承了稻作文化。从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人们在把自己的各种愿望、需求寄托给神灵,希望神灵满。

稻作祭祀作为稻作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众多中外学者已作了研究和考证。稻作文化中的稻作祭祀又与传统意义的农耕活动密切相连,与传统农业生产生活,与传统的农业经济息息相关,所以,无论祭祀的内容还是神话传说、祭祀仪礼等,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质。稻作文化的传播引起有关的祭祀活动,使人们在稻作丰饶、风调雨顺与否与神之间建立起一种似乎合情合理的“因果关系”。这些祭祀活动和促进人类自身的繁衍生息结合起来,注入了人的精神需求和愿望。使人们认识到稻作丰收是神赐予的,自身愿望的满足与否,一定是神掌握支配的,所以才产生了对神的崇拜和依赖。正是在长期的传承和有意识的活动当中,才积淀了浓厚稻作文化的内涵,民族文化也才得以源远流长。稻作活动中崇拜心理的演变过程虽然漫长,但最终仍是一个传承稻作文化的过程。

四、集团意识

日本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单一民族,村落共同体中多数从事稻作劳动。稻作劳动是以共同体的劳动为前提的。水稻耕作一般在水田里进行,所以稻作的特点就是灌溉,没有灌溉就不可能有水田耕作。过去的水田耕作都是一些小规模的灌溉,很少直接从河里面引水灌溉。所以虽说是小规模的灌溉,但是也要进行挖渠、开通水路、引水灌田,有时还要建设水库、蓄水池等储水设施,需用不少的人力,于是人们就组成小小的合作团体,进行共同耕作。因此水田耕作要以共同作业为前提,以共同作业为基础形成了稻作共同社会。水田的规模逐渐扩大,稻作生产也进一步发展。基于协同作业的传统,建造桥梁、修筑道路也是大家齐心协力来完成。另外婚丧嫁娶之类的事情,大家也都互相帮助,有什么事情都是大家一起商量讨论来决定。这样生活在稻作社会中的日本人形成了一种紧密且又亲昵的关系。也折射出亲密合作的“和”的精神。

受到农耕文化的极大影响,人们在共同的劳作中产生了强烈的集团意识,形成了集团社会结构,同时日本的稻作文化也渗透到其他领域。人与人之间不仅仅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还有一种亲情般的感情纽带把大家紧紧地联结在一起,那就是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相互关心。这种具有人情味的集团意识是日本社会得以发展的土壤。正是它,使每个人的能力在集团中得以最充分地发挥,以集团为家,对集团服从成为唯一的价值取向。日本人认为个人价值只有融于集团价值之中,才会体现出来。正是日本民族的这种团队精神融入日本社会中,创造出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

五、勤劳性格

稻作农业形成了稻作文化,同时对人的性格的形成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日本的水稻种植在水田里得以进行,再加上平原极少,开发水田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为了能更好地种植水稻,必须整平稻田,以便引水灌溉。为了能获得好的收成,要不断地灌溉、施肥、除草、杀虫等,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对其他作业造成影响,日本人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如果什么时候停止稻米耕作一年,稻田里就杂草丛生,土地的肥力也将全部流失。在日本的农业中,不使用牛、马等家畜,一切都得由人来干,所以日本人的勤劳的性格是在不依靠家畜的农业的日本稻作中培养起来的。如果日本人不勤劳的话,就不能维持稻作,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日本吧。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今天,稻作在农业劳动中已成为一项不费力的工作,但是日本人已经养成了努力劳动的好习惯。这种勤劳的习惯对其他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公司里,每个人都是非常努力工作,以不努力工作为耻,如果自己的工作做的不出色或者不能按时完成都认为是不光彩的,以勤奋工作为美德,因而产生了努力奋斗的决心,又快又好地完成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自己从内心里也感到无比的自豪,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百倍地努力。可以说没有稻作生产,就没有日本人的勤劳。在当今日本社会中,勤奋、终身雇用、年功序列等可以说是归功于稻作文化。

Ⅸ 请问一下,四海八荒,九州,六合,具体指什么还有上古神兽,魔兽凶兽,异兽具体有哪些以及远古传说中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阴曹地府的幽冥背阴山后有九幽十八狱(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磨捱狱、椎捣狱、车崩狱、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血池狱、阿鼻狱、秤杆狱)。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
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1.中国上古神话中,地球有六界,并有六种上古神兽守护,其中五行八荒界乃属青龙守护。
一、五行八荒界 (人间)
二、芥子六合界 (次序)
三、九曲黄泉界 (九地)
四、直符灵动界 (九天)
五、宇宙混沌界 (太阳)
六、坤元中宫界 (太阴)

阅读全文

与稻作系列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手机如何通过otg看优盘里的电影 浏览:976
日隔墙有耳电影完整版 浏览:614
蒙面哥电影全集 浏览:332
泌尿科电影有哪些 浏览:992
姑娘进城打工有哪些电影 浏览:619
昆凌周杰伦最新电影 浏览:904
雅各布电影完整版 浏览:281
马勒电影怎么不见了 浏览:454
西游记女儿国电影免费完整版迅雷下载 浏览:147
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合格证 浏览:326
法国电影野兽在线观看 浏览:320
微信好友发来电影合集危险吗 浏览:713
007之黄金眼电影天堂迅雷下载 浏览:9
飞屋环游记电影动态图片 浏览:58
一部借种的美国电影 浏览:168
到台湾拍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14
2014年电影里好听的歌曲有哪些 浏览:961
科幻电影免费观看全集 浏览:383
有一部电影是阿宝 浏览:182
孤芳不自赏电影天堂 浏览: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