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只有拍黄瓜和花生米,三个人喝117瓶啤酒是怎么做到的
1480,三份黄瓜,三份花生米,117瓶啤酒,从早上九点喝到晚上五点,平均一下这三个人一人五百块钱啊,就这配置你还用去饭店吗?我家楼下仓买完全可以满足你,花生米,绿棒子,估计你们三个有二百块钱都能带点鸭脖子,鸭翅啥的!
117瓶啤酒三个人喝了八个小时,我觉得没啥问题啊,平均一下,每个人39瓶,每小时也就5瓶,这么一算,你觉得那117瓶啤酒还是问题吗?就跟一日三餐一样,比如我说:我吃了六个馒头,你觉得我吃的有点多,我要说我一天吃了六个馒头,是不是就不一样了,这几个哥们没来白酒呢,要是再来点白的估计够呛能坚持下来,人家这叫做细水长流,一点毛病都没有!
一开始我还以为这就是笑话,结果人家店家拿出了小票,好像是旅游过去的,不像是本地人,别地方我不知道,沈阳我是真见过,两三个人,一盘鸡架,一点咸菜,几瓶啤酒,来碗面条,就那么能喝一下午,从中午到晚上饭店都是爆满的那种,还有早上包子铺喝白酒的,非常多,我是见怪不怪了,不过酒多伤身,还是得少喝,这要是喝到医院了,再出点啥事,陪酒的不就摊大事了吗?
『贰』 香港黑帮电影为什么爱吃花生喝啤酒
一方面,这些东西便宜,拍电影省经费。另一方面,主要是表现他们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气魄,表现的是喝酒,花生米就是下酒菜。
『叁』 为什么大多数人在喝酒时要吃花生
大多数人在喝酒时要吃花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酒精味冲,花生米嚼嘴里有浓厚的香味,可以压酒。喝酒时,由于酒精的作用,再好吃的菜到嘴里总会有点变味,但是花生米却神奇地除外。
2. 花生米含油量高,油脂消化时需要大量水分,而酒精消化会生出水,这样二者在一起能够加快消化。
3. 花生米出菜快,正菜做出来之前,大家就可以举杯痛饮了。而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有些菜大家都吃不动了,但是还有人频频举杯,花生米此时仍可以佐餐就酒。
关于花生米的更多信息:
花生米也是非常健康营养的,在喝酒的时候,酒精会进入肠道,但是如果吃下一些花生米的话,就能够帮助自己补充相关的元素,酒精进入肠道,影响人的新陈代谢,容易出现蛋白质缺乏,而花生的蛋白质含量为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脂肪含量可达百分之四十。
因为脂肪与蛋白质在胃中停留较久,有益于保护胃,减缓酒精对胃的刺激。
同时,花生中的维生素B和卵磷脂可以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可以减轻酒精对肝脏的伤害。
同时,花生的营养成分,不仅能够能增强记忆,抗老化,延缓脑功能衰退,滋润皮肤,促进骨骼生长,而且能够心血管,肠胃,肿瘤类等疾病。
『肆』 花生常作为中国人所喜欢的下酒菜是因为什么呢
小时候常看武侠电影,在电影中不论是大侠小偷,还是市井小民,只要来到酒馆吃喝总会先叫上一份花生米,不知大家可还曾遗忘《水浒传》?那一幕幕吃花生米的片段似乎已经成为了经典。
"小二,来份二十年的女儿红,酒要沉的,再来几斤牛肉,嗯,再来一碟子花生。要酥!"
这也不由得不说,吃花生常作为中国人所喜欢的下酒菜是源远流长的。
产量高,深受大家所喜欢
从古至今,我们的先辈都在土地中刨食,作为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民,最原始想法似乎就是填饱肚子,就像现在出门遇到了老朋友不像英国人开口讨论的是天气,我们会讨论的而是:“今天你吃了吗?”
一句你吃了吗?似乎就包含着传承千年的文化:名以食为天,食以量为重。而经过上网寻找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普通品种的花生种在田地里,一亩大约能产出170公斤的果实,而有这么一个新品种花生,一亩就能产出约400公斤的果实,而且榨出来的油,香味醇厚、营养高,深受大家喜爱。
不得不说,这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以前大家穷,吃顿肉都很难,花生米产量高,稍微播种下去,收获就会很丰富。由此花生也近乎是餐馆最便宜的一道菜;并且花生可以煎炸蒸煮,口味可甜可咸可酸,能适合大多数人。
大家自然买花生米了,而且很多人家里有种了花生,都不用买了。再者,喝酒需要很多送酒菜,同样一碗菜,花生米个小,数量多,够吃很久吧。对老百姓来说,这些才是最为看重的吧。诸如开心果,价格较昂贵。核桃?费时。瓜子?瓜子和花生最接近了,也适合边吃边聊,但瓜子属性更像零食,所以饭店几乎不提供。
坚持到底,奉陪如初
曾经在餐馆点餐时看到菜谱上有道菜叫“坚持到底”,问服务员这是啥菜,服务员不假思索告诉我:“花生米。”这可引起我兴趣了。刚想问为啥取了这么个名字,可立马就明了了:“坚持到底”,意思是花生米是酒桌上陪你最持久的一道下酒菜。
喝酒时,持续时间很长的话,热菜就凉了,而凉菜也被酱油腌得?J咸,都不好吃了,只有花生米还是酥脆如初,一盘能吃很久,经得起长时间的喝酒。
在大学中常有聚会,大家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聚会时难免会点上几箱子啤酒,一段熟练的敬酒令之后,大家纷纷举杯,痛快喝酒,一时间其乐融融。然而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伙儿酒足饭饱,插科打诨,这时候不能提筷子撅口剩菜往嘴里填,一来掉价,二来量太大,肚里装不下了,不容易饱腹,要是很快吃饱了就啥也吃喝不下了。
这时候一桌上几碟子花生米,再望望身边残留的半箱啤酒,顿时又有了兴趣,谈天说地,无所不及。不得不说,花生米,十分坚挺!
老话有理,话粗理不粗
时常会有这样的情况,现在喝得酩酊大醉,也吃得肚圆滚胀,就算是平日最爱吃的鸡大腿都不想再吃一口,可花生米转到你跟前,你还是会不自主夹一个放嘴里。
正如啤酒配炸鸡,葡萄酒配巧克力蛋糕,伏特加配脆面包,那白酒配什么?烧烤?牛肉?中国老少爷们儿用江湖经验告诉我们:喝白酒必须得配花生米。花生到底有什么魅力,能称霸白酒界屹立不倒了?江湖上流传着这几种说法,解释了花生为什么白酒的标配。
或许大家此刻耳边会不由得想起这么一句经典老话:
“走,大家跟着我混,带你们吃香的喝辣的!”
以前总是不懂,这是啥意思,后来听老人讲,所谓吃香的喝辣的,其实香的是指花生米,辣的是指白酒。喜欢喝酒的人都知道,白酒一进口,那味就横冲直撞,很多不会喝酒的人,一杯二锅头入口,就是呛得眼泪流,每每一下肚就是翻江倒海。
这时候及时夹上几颗花生,尤其是油炸过的,一口酒,一粒花生,吃起来嘎嘣嘎嘣,又脆又香,能盖过酒的那股辣味。故而所以,一定得是花生才能制得住白酒的劲儿,淮扬菜、粤菜味道温和,压不住,如果选择川菜,那就是火上浇油啦。
对于酒鬼来说,需要能给酒添香增色的吃食;对于吃货来说,小酌的时候需要充分满足味蕾。花生米二者通吃。其实有这么一个说法,正因为花生米油性大,容易解酒,吃着花生米喝着酒,不容易醉,效果比鲁迅笔下的茴香豆效果要好得多。嘿嘿,一口绍兴老酒,小尝几颗花生,顿时化解五味陈杂,心中顺畅。
酒场MVP,一碟花生米,舍我其谁?
喜欢走酒场的朋友们都知道,喝酒最怕冷场,当别的菜凉了、吃净了,只有花生米还能默默地供人消遣,依然能让你边吃边喝。此外,一些人喝多了,手脚不受控制,喜欢乱动,而花生米却能吸引你的注意力,仿佛在告诉你:“安分些,快吃我!”
凡小事处见大道理,区区花生米就能有这些门道。试问一下,在你温饱之后总想找点东西打打牙祭,你会选择什么呢?
凉菜?不行,凉菜也是菜,夫妻肺片、口水鸭、皮蛋豆腐、黄瓜凉皮?NO!量太大,肚里可是再盛不下了,再说了,现在得以喝酒为主,那需要什么呢?瓜子?显得太小家子气;开心果、榛子?不存在的,我们可不是小孩子围在一起扮家家酒,几个二三十岁的兄弟们喝酒没那么洋派,更不会像孩子那般。你可能会想,实在不行,那就一人发一根煮玉米?哈哈哈,你怎么不说烤地瓜呢?那最终还是会吃什么?还是得花生米。
这花生最好是带壳的,不带壳也得有红衣,剥壳搓红衣的时候,双眼微醺,耳听八方,谁说个有意思的事情,把剥好的果仁往嘴里一填,这时候总会先停下来嚼,身边爱热闹的,喝大的老哥得准会一拍桌子――“哎!这事儿你可听说过?”
再要是听见身边哥们弟兄有拿你打镲的,你还能捏壳给他撇过去不是?但凡他一躲闪,边上的人呼呼啦啦一起哄,情绪就给调动起来了,屋里的气氛也热闹了。
没错,喝酒最怕一件事,屋里七八个人默默地喝,默默地说,你一言我一语,一顿酒越喝越冷,就算是开了空调,披上大衣,举起杯子,老大哥喊一句:“干了就走哇!”――这是最没意思的,然而花生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可开怀,可缓解气氛啊。
酒高人不醉,看你手可抖
最后不得不提一个笑话,这也是在酒桌上从别人那里听过来的:花生可以检测你当前是否已经接近酒量极限。
酒局开始时,每个人都处于清醒状态,用筷子夹花生米吃;到了酒局中旬,用筷子已经夹不住了,只能用勺子;临近酒局尾声,大部分人估计都已经只能用手了,一把一把的抓着吃。所以一但筷子夹不住的时候,喝酒可得担心了。整场酒喝下来,如果哪位兄台还能用筷子夹花生,此乃神人也。
还记得曾经一次,喝到最后,一位老哥总会跟我斗气,看谁喝到最后,不行,这可不能服输啊。但是酒有酒量,人总有醉的时候,一箱箱啤酒下肚,就算肚子不涨,筷子也是拿不稳了,眼疾手快,随手就叼两粒入口,顿时觉得心中又有了一股子底气。
再不说花生米也是很有食用价值的,记得元朝人贾铭入的《饮食须知》有记载:
“近出一种落花生,诡名长生果”。花生果实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E、维生素K,以及矿物质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有润肺补脾的功效,是一味治病强身的良药。
好吃不贵,天性异禀,酒场不标配,可会轮到谁?
就想想以前高中的时候,晚上写完作业,打电话叫上朋友们出去玩,有时候玩得较晚,总会找个路边摊吃吃喝喝,俗话说,酒壮怂人胆,平时上课被老师骂,回家被父母捆绑着,来到这儿,点上白黄,一时间大家仿佛都释放了出来,吹吹牛,聊一些平时都不好意思的话题。对于部分零花钱不多的我们,都会很默契的选择花生米。吃贵的东西,囊中羞涩,更何况回家不好报账!
中国老少爷们儿的江湖经验告诉我们:喝酒必须得是花生米。正所谓,花生配酒,越喝越有,花生配酒,无欲无求。酒越喝越暖,花生米越吃越爱,中国人喝酒还得标配花生米!
『伍』 请问很早的一部电影名字,片头是一个男的装左轮手枪,一边装还一边吃花生米。。。是慢放的动作
《神秘的黄玫瑰》吃的不是花生米,是葵花子!
『陆』 有一部外国电影,是关于两个警察的,一个是胖子,戴眼镜,一个是高个,光头,里面还有一个人物爱吃花生但
听你的描述应该是喜剧电影《热血警探》,这是电影简介,你看看是不是:
这个喜剧讲述了一个高级巡警——尼古拉斯·安吉尔(西蒙·佩吉饰)已经在伦敦工作了很多年。然而,他却经常把好好的一件事情弄得很糟。于是,上级将他指派到桑得福特西部一个偏远的小镇去工作。在这个偏远的上镇上,他的工作与在伦敦时完全不同,要每天处理邻居关系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安吉尔开始非常不习惯,加之他的新搭档——丹尼·布特曼(尼克·弗罗斯特饰)虽然年轻,但却是一个很笨的家伙,他必须很努力才能逐渐去适应这种“新”的生活。
其实,桑得福特并不像看起来这样的宁静、平和,安吉尔并没有因为在看起来似乎是最安全的小镇而失去他的警惕性,凭借他做多年巡警的本能觉察到一系列严重的事件正在发生,也许会比他预料的更危险和严重,安吉尔与忠实的伙伴一起投入到战斗中……
希望帮到你!!!
『柒』 在《加勒比海盗3》中,为什么常常有 jack 发现花生,并且很高兴地吃掉的片段 这表示什么意思
Jsck 当时在世界的尽头,其实就是个活死人,永远都饥饿,但永远没有饱感。他寂寞一人,想象着有好多个自己,类似于精神分裂。当时什么吃的都没有,当他看到花生时很高兴,正准备吃时,被想像中的另一个自己给杀了,
『捌』 寻找一部外国老电影,剧中男主角爱吃葵瓜子,还给枪喝酒。使用的是左轮手枪,似乎装的子弹还挺多。
《神秘的黄玫瑰 》系列
罗马尼亚电影
全系列共八部
我国引进了4部《神秘的黄玫瑰》系列片如下:
1982年 神秘的黄玫瑰—《白骨之路》Drumul oaselor(长影)
1983年 神秘的黄玫瑰—《布加勒斯特的秘密》Misterele Bucureştilor (未公映)
1984年 神秘的黄玫瑰 Trandafirul galben(上译)
1986年 神秘的黄玫瑰—《银面具》Masca de argint(上译)
1989年 神秘的黄玫瑰—《蓝宝石项链》Colierul de turcoaze (上译)
『玖』 影视作品中,年轻人大口吃肉、喝酒(失恋后喝酒的就不要了)的片段,提供链接即可,谢谢~
记住最后一次喝醉的经验
一如字面上所示,我们指的是“喝醉”酒而非“喝酒”。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长久以来“喝一杯酒”意味着三五好友把盏言笑的欢乐时光。基于我们每个人不同的年龄以及第一次喝酒时周围的环境,我们都有过各种回忆和期待(有时是焦虑) 使我们可能回想起一杯沁凉的啤酒、一杯鸡尾酒、杜松子酒加奎宁水、威士忌加啤酒、一口红酒或诸如此类的事物等等。
周而复始,在多数人早期喝酒的过程中,对于酒精的期待总是能够符合实际需要喝下的酒量。
如果刚好每次都能恰如其分,我们自然认为“喝杯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经验,不仅满足自己的需求,也不会逾越宗教习俗的规范。同时满足渴望、迎合社交场合的礼仪,并有助于我们放松心情、振奋精神,达到我们各种不同的追求目标。例如以一位55岁的芬兰人而言,当有人找他喝一杯时,不禁立即使他联想到年轻时,在寒冷的天气下喝下一两杯白兰地或伏特加烈酒后,所带来的阵阵暖意。
若是一名年轻的女性,她脑海里可能立即浮现,华丽水晶杯装着香槟、衣香鬓影、耳鬓厮磨、情意绵绵罗曼蒂克的气氛,或是摇滚音乐会中蓄胡、长发牛仔装装扮的年轻人,从满袋瓶装酒中取出一瓶豪饮,闪光灯不停闪烁,四处烟雾迷漫,每个人都尖声狂叫,令人兴奋不已的景象。有一位A.A.会员说:“喝一杯”几乎等于是吃比萨、喝啤酒的代名词。
还有一位78岁的寡妇说,她时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在疗养院时,很喜欢在就寝时来杯雪利酒的习惯。虽说我们脑海中这种对于喝酒的印象极为自然,然而就我们现在的情况而言,却是一种误导,这也是我们有些人开始喝酒的方式。
如果我们喝酒的过程仅仅是这样,那么我们后来就不太可能会恶化成为嗜酒的问题。然而如果我们毫无畏惧的检视从前喝酒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在我们最后几年或几个月的嗜酒期间,不论我们再如何努力的尝试,未曾再出现如此完美、神奇的时光。
取而代之的是我们一再的发现自己的实际的酒量远大于此,最后总是导致某种程度的麻烦。也许我们对自己饮酒过度单单只有私下感到些许内疚。
但有时却会演变为剧烈的争吵,影响本身工作,甚至导致严重的疾病、意外,或法律和财务问题。所以,当一个“喝一杯”的建议出现时,现在我们尝试着回想从开始喝酒到最后一次可怜的醉酒和宿醉的整个过程。
一般朋友对我们提议喝一杯酒的邀约,一般而言纯粹指的是社交应酬、一两杯浅尝即止的方式。
但是如果我们认真仔细的回想上次喝醉所给我们带来的痛苦的全部细节,我们就不会再被长久以来盘据在我们心头对“喝一杯酒”的印象所蒙蔽。
如今我们可以坦白地承认,就我们生理上的真实反应而言,我们相当确定一杯黄汤下肚,意味着我们迟早又会再喝醉酒,而带来一连串的麻烦。
喝酒对我们来说已不再意味着音乐、欢乐,而是病痛和悔恨的记忆。有位A.A.会员曾经如此表示:“我知道现在如果去酒吧喝一杯酒,将绝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只是用一点时间、花一些金钱而已。
这一杯酒将会耗尽我的银行账户、我的家庭、我的房屋、汽车、工作、我的理智,甚至于我的人生。这实在是太大的代价太高的风险。”
他记住了他最后一次喝醉的情况,而不是第一次喝酒的经验。
舍弃陈旧的观念
在过去嗜酒期间我们从生活当中累积下来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即使在我们停止喝酒之后,却无法像变魔术一般,转瞬间就消失无踪。
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醉生梦死的日子,但是酒瘾疾病依旧徘徊不去。所以我们已经发觉到,如果能够设法去除许多开始又再度萌芽发根的旧观念,将有助于我们康复的疗程。
而这些老旧的思想,也确实一再地重复发生。我们所努力想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从过去陈旧观念的束缚中,重新获得一种放松而自由的感觉。很多我们过去思考方式的习惯及
其所形成的概念限制了我们的自主权。
当我们以全新眼光仔细检视时,原来它们只会压垮我们而一无是处。我们没必要再继续紧抓着不放,除非经过确实的检验证明有用,而且真正仍然可以发挥效果。
我们现在可以使用非常具体的标准用来衡量一个想法目前的实用和真实性。我们能够对自己说“那正是我在喝酒时经常有的想法,这种思考模式现在是否有助于我保持清醒?今天这种思想对我而言是否有益?”我们过去很多陈旧的观念——特别是那些关于酒精、喝酒、醉酒、以及酒依赖方面的想法(或是嗜酒的问题,如果你比较认同此一措辞)——对我们而言不是毫无价值,就是实际上在自我毁灭,去除掉那些想法将会是极大的解脱。
也许举几个例子就足以说明我们抛弃这些陈旧而无用的观念之益处。当我们在十几岁的青少年时期,对很多人而言,喝酒是一种宣誓证明,用来表示我们已经不再是小孩子,或者我们已经长大成人,而且聪明老练、见过世面或者足够强大可以违抗父母和其它权威。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喝酒总是与浪漫、性、音乐、功成名就及优越感、奢华享受密不可分。如果学校有传授任何关于喝酒的事情,通常只是对于健康的危害和可能被吊销驾照等——其余的事并不多。
同时有许多人仍然相当确信任何喝酒行为完全都是不道德,直接导致犯罪、痛苦、耻辱和死亡。无论我们对喝酒的感觉曾经是什么,正面或负面,通常是强烈而又情绪化远多于理性。或许我们对于喝酒的态度仅仅只是无意识的,不假思索的全盘接收他人的意见。
对于许多人而言,喝酒是社交场合中,必要而无伤大雅的一部分,在某些地方、朋友之间在特定时间内所进行的令人愉快的休闲活动。
其他人也许视喝酒为佐餐必备物品。但现在我们问自己: 如果不喝酒,是不是就实际上无法尽情享受友情或美食?我们喝酒的方式是否
有助于改善自己的社交关系? 这样是否能提高我们对食物美味的享受能力?对于想喝醉酒的想法,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其所衍生的反应甚至更加极端。不胜酒力可能被视为只是好玩或者只是丢脸。
基于各种理由,想喝醉酒的想法常令许多人都觉得反感。可是对我们有些人而言,这是一种渴望的状态,喝醉酒不仅仅只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同时我们自己也喜欢这一感觉。但是同时另外还有一个影响因素,就是由于受到社会知名人士的公然轻忽。
有些人完全无法容忍从未喝醉的人,其他人则是鄙视喝得太醉的人。就现今医疗保健所发现的结论,目前对改变这些态度所能发挥的影响力仍然相当有限。当我们第一次听到“嗜酒者”这个名词时,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是专门指那些年迈、衣衫褴褛、浑身颤抖或是在行乞令人讨厌的人,或是在贫民窟里喝醉酒的人。
现在对此问题有充分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全都是废话。然而尽管如此,我们过去所残留的那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在我们刚开始试着保持清醒之际,依旧萦绕在我们心中。
蒙弊了我们的视线,使我们难以察觉到事情的真相。但直到最后,我们总算变得有意愿去接受,转变过去的那些观念——只是可能——部分也许有点错误,或至少不完全能够再准确的反映我们个人的亲身经验。当我们能够说服自己,以诚实的态度看待过去的经验、并仔细聆听其它不同于我们自己的想法时,我们就可以用开放的胸怀来面对一长串过去我们所未曾详细检视过的信息。
例如,我们可以察看科学专业的叙述:酒精不仅是美味解渴的饮料,而且也是一种能够改变意识形态的药剂。我们学习到不但可以在饮料中发现到药剂,同时也存在于食物和各种药品之中。而且现在几乎每一天,我们都可以读到或听到一些特定的药剂对于人体所造成多重的危
害(包括对于心脏、血管、胃、肺部、口腔、脑部等等)这是我们从前所未曾怀疑过的状况。药理学家以及其他的成瘾治疗专家,现在都已经认为酒精无论是使用作为饮料、兴奋剂、镇静药、补药或是安定剂,不能完全视之为安全无虞。但就每个单一个案而言,其本身并未必会直接导致身体伤害或精神恶耗。
显然大部分人都能够优雅的使用,而不致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我们发现,可将喝酒视为医学上的服用药物,酒醉就像是服药过量。滥用药物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导致各种身体健康、精神、家庭、社会、财务、工作上的问题。
我们能够开始看到酒精对有些人所造成的后果,而不是大部分只想到喝酒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也已经发觉到,任何人,只要是有发生过关于喝酒方面任何型态的麻烦,也许就是处于我们称之为“嗜酒”的状况。
此一疾病侵袭的对象不分其年龄、信仰、种族、性别、智力、背景、情绪、健康、职业、家庭状况、体质好坏、饮食习惯、社会或经济地位或其它一般的个性。问题不在于你喝多少或怎么喝、何时喝、为什么喝,而是喝酒如何影响到你的生活——当你喝酒时发生过什么事。
在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有这个疾病之前,我们必须先走出一个老旧而又令人厌倦的误区:承认我们自己已经无法控制酒量是一可耻、懦弱的表现(如果我们曾经如此)。
软弱?事实上我们需要相当大的勇气才能正视这一残酷的现实、毫无保留、没有掩饰、无需借口,同时我们不用再自欺欺人。(虽然似乎不是在自吹自擂,但坦白说我们很多人都幻想自己是世界冠军)在我们从酒瘾疾病康复的过程中,同样也会因为一些错误的想法而蒙上阴影。就好像其他数以百万计的人,亲眼见到一个人因为喝酒而导致死亡,对于这个嗜酒者为何无法以自己的意志力停止喝酒会非常的惊讶。
这是另一个过时的观念,我们之所以会将这种想法一直铭记在心,主要是因为我们很多人在早年时期接触到一些典型、超强意志力的案例,或许是有过家族或邻里中的传奇人物。经过多年放荡不羁的生活后声名狼藉,但突然间改弦易辙放弃酒精、女人,到了50岁的时候,洗心革面、重新作人,从此滴酒不沾,成为举止得体、诚实正直的模范。
这种当我们准备好时也能够依样划葫芦的幼稚想法,是一项危险的错觉。我们不是其他任何人。我们就只是我们自己(我们也不是每天喝一大瓶,一直活到90岁的老祖父。)现在我们非常确定的结论是,仅凭个人本身意志力来克服酒瘾问题,其效果就像是治疗癌症一般。从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已经一再重复的证实此事。
我们多数人曾经尝试独自解决,不论是希望控制酒量或是停止喝酒,但无论如何努力尝试我们就是无法得到持久的成功。即使如此,要使我们坦白承认需要帮助仍然很不容易。因为此种作法,看来似乎也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没错,我们正深陷于另一种迷失当中。但是我们最后终于问自己:如果我们能够获取并运用更强大的力量,是否比自己徒然无益的孤军奋战会更有智慧,尤其是在我们自己经过一段时间反复证实无法奏效之后? 如果按一下开关,就能开启灯光,我们不认为持续在黑暗中尝试摸索是明智之举。我们无法完全靠自己获得清醒。这并非我们所学习到可以保持清醒的方式。
同时充分享受清醒的生活也不是一个人独自可以完成的工作。只要我们能够考虑少数几个有别于我们原本陈旧想法的观点,即使是暂时性的,我们就已经作了一个正确的决定,迈入快乐、健康的新生活。
原本我们深信绝无可能会发生此事,但这种变化此时此刻正出现于我们成千上万的会员之中。
『拾』 终于明白为什么电视剧中大侠为什么喝酒只吃花生米了
只有花生米是真的,其他的菜都是假的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