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国时期有电影看吗那里有是黑白的还是无声的
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导演: 任景丰
主演: 谭鑫培
上映: 1905年
类型: 戏曲片
地区: 中国大陆
颜色: 黑白
2. 五六十年代电影怎么播放
五六十年代电影用放映机装上电影胶片光投放到银幕上播放
60年代放电影都是用放映机装上电影胶片光投放到银幕上放的,电影胶片有35毫米和16毫米之分由电影放映人员带着机器,到各地操场、晒谷场等宽敞地方支起银幕放映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看电影一般是在村里的场院(村里用来收储农作物的地方),想先睹为快就得跑十几里地,到公社(镇上)的文化大院。还想再早点看就得到县城的电影院,一般小孩子一个人是去不了的,大一点的带着,结伙去。那时候电影放映队到谁家吃派饭都是高接远迎的,孩子们围着问这问那,对他们的崇拜不亚于现在的一线明星。
60年代放电影都是用放映机装上电影胶片光投放到银幕上放的,电影胶片有35毫米和16毫米之分由电影放映人员带着机器,到各地操场、晒谷场等宽敞地方支起银幕放映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看电影一般是在村里的场院(村里用来收储农作物的地方),想先睹为快就得跑十几里地,到公社(镇上)的文化大院。还想再早点看就得到县城的电影院,一般小孩子一个人是去不了的,大一点的带着,结伙去。那时候电影放映队到谁家吃派饭都是高接远迎的,孩子们围着问这问那,对他们的崇拜不亚于现在的一线明星。
3. 电影院是如何播放电影的
电影院是使用数字机来播放电影的。
数字拷贝复制到数字电影服务器上,然后在密钥生效后和失效前的时间里也就是档期里可以播放。
数字电影是用数字电影服务器播放,通过数字电影放映机投射到银幕上成像。声音是从数字电影服务器传输到解码器再到各路功放再到各扬声器播放。
数字拷贝就是块经过加密只能在数字电影服务器上读取的移动硬盘,数字电影服务器可以理解为一台显卡非常厉害的主机,数字电影放映机其实就是一台非常厉害的投影仪。
(3)民国看电影是怎么播放的扩展阅读:
数字电影制作方式:
它有三种制作方式:一是计算机生成;二是用高清晰数字摄像机拍摄;三是用胶片摄影机拍摄完成后,再数字化到电脑硬盘里。
从这三种拍摄方式的效果看,因为胶片的分辨率和色彩还原度还远不是数字电影所能够赶得上的(2009年前)。
这与成像原理不同有关,卤化银软片基于自然感光成像,其颗粒的细腻程度远远大过CCD的人工设计光电学像素,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提高,高清晰数字摄像机的分辨率技术指标会逐渐接近甚至达到胶片摄影机的水平,但在色彩还原度上,高清数字摄像机仍旧无法达到胶片摄影机。
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最佳的院线级数字电影制作方式,仍旧是前期胶片拍摄,经过胶片洗印转数字信号进行后期编辑、处理后,再转为数字视频技术放映。
因前期的素材拍摄的画质已经确定,后期转为数字放映,由数字技术将卤化银的色彩和细节进行精确定位,其放映效果远远超过胶片放映机,避免了胶片的闪烁、模糊等等缺点。
电影院大片的“数字版”即为上述技术的成功实践。
另:根据德国传统的著名胶片摄影机品牌——阿莱数字技术研究实验室2009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他们将数字摄影机的CCD像素无限扩大之后(8K),在实验室最精良的条件下进行的测试,影像的锐度达到惊人的细腻度,甚至人的毛孔绒毛都能看清楚。
但,在色彩还原度上和饱和度上,数字摄影机仍旧与胶片摄影机之间差距很大,数字技术几乎不可能达到胶片对色彩的敏锐度。因为数字技术的颜色,全是靠人工模拟的色彩种类。
比方说:如果被摄物体中某一个点上的颜色是CCD耦合电路中所没有的,那么,CCD就只能找一个最接近的去替代它,一旦这种情况多起来,色彩的还原度就会大大降低。
另外,在光感宽容度上,数字摄影机仍旧很弱。同等条件下,胶片摄影机只需要打一盏灯甚至不需要打灯,但数字摄影机却需要两盏甚至更多的灯光来弥补CCD的感光问题。
而在对比度上,数字技术的细节还原度则大大降低,当被摄物体的亮部和暗部对比较强之时,数字技术对细节的捕捉和“宽容性”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这也就是我们看数字拍摄的电影之时,会发现,当画面明暗对比较强之时,数字技术的电影,暗部的细节就会很少,甚至黑乎乎一片,但胶片电影却能呈现出非常微妙的细节和色彩对比。
该实验室的负责人最后的结论是:“在现今条件下,我们从电影艺术的角度看,数字技术全面取代胶片技术,仍旧没有充足的理由,我们看不到数字技术的决定性优势。”
所以,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数字技术的前景,更加接近于电视艺术,而非电影。在数字技术出来30年的今天,世界拍摄电影的主流仍然是胶片摄影机,大概能够说明问题。
数字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和作品母带的保存效果,同等条件下,赛璐珞胶片对作品的保存,只能在50年之内,甚至30年。因为卤化银具有一定的挥发性,从时间上说,硬盘的数字技术,几乎是无损的。
4. 电影院的电影是怎么播放的
电影是人类史上的重要发明,它借助了照相化学、光学、机械学、电子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原理。
电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视觉暂留”。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像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电影胶片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一系列静态画面就会因视觉暂留作用而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 电影是人类史上的重要发明,它借助了照相化学、光学、机械学、电子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原理。 电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视觉暂留”。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像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电影胶片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一系列静态画面就会因视觉暂留作用而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 电影是人类史上的重要发明,它借助了照相化学、光学、机械学、电子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原理。 电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视觉暂留”。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像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电影胶片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一系列静态画面就会因视觉暂留作用而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
他们的电影机由一个暗箱组成,里面装有35毫米凿孔胶片间歇运动的牵引机构和遮光旋转机构,并装有一个摄影镜头和放映镜头。
装上摄影镜头时,可以以每秒12幅的频率摄影,获得负片。取下摄影镜头,将曝光后的负片与另一条未曝光的胶卷贴在一起曝光后转成正片。
放映时,正片装入机内。点燃灯泡后,光束穿过胶片和镜头,静止的画面以极短的间隔次高速地通过片窗,使影像在观看者的视网膜上暂留,观众便可看到一组活动的画面。
不过现在国内也有了数字影院
数字电影节目的发行不再需要洗印大量的胶片
它是存储在计算机/服务器中,由其"作为"数字放映机播放影片
有数字传输技术的保障,使整部电影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损失,从而使观众可以与影片的导演看到"相同"的电影。也就是说,一旦数字电影信号发出,无论多少家数字影院,也不管它位于地球的什么位置,都可以同时映出同一个节目。同时数字放映设备还可以为影院提供增值服务,如实时播放重大体育比赛、文艺演出、远程教育等等,改变了影院胶片放映的单一模式
比如上海的IMAX立体巨幕影院
上海科技馆立体巨幕影院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影院之一,也是全中国最大的立体巨幕影院。
立体巨幕影院银幕巨大,它高18.3米,宽24.3米(相当于6层楼房的高度),可容纳观众441位。立体巨幕影院的放映设备采用当今世界上技术含量最高、画格最大的70毫米15齿孔IMAX双机放映系统。放映立体电影时,2台放映机同步放出映像,当观众戴上特制的立体眼镜时,映像通过光的偏振原理,使画面产生强烈的立体效果,犹如景物就在眼前,有伸手可触的感觉。6层楼高的巨大画面和6+1声道的音响系统,使观众产生强烈的震撼。
5. 怎样才能找到卫星电视电影台播放过的民国时期老电影
国内的电影台像香港的美亚、卫视电影,天映电影等都有播较老的电影。我记得在前两年亚太5号卫星上有个MEGA电影台是台湾的经常播老电影,不过现在这个台没上卫星了,可以去网上看看。
楼主要找老电影可以去搜视网看那些电影台的节目预告单,一般节目单一周的都有且播的都是重复的。
去迅雷看看那可以选择年代和类型的电影。祝你好运!
6. 为何民国人喜欢看电影那时候的追星族是啥样的
电影作为一门集视觉与听觉于一体的艺术形式,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完善,早已经融入了现代人的业余生活。
事实上早在十九世纪末的英法美等国家,随着生活水平不断上升人们的娱乐需求也不断提高,“电影”这种新兴产物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清朝一直都是,腐朽、落后、陈旧的代名词。但是在其王朝统治末期由于“洋务运动”,以及来自西方列强瓜分的影响,为行将就木的晚清注入了一股,错综复杂的新鲜思想与意识形态,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其实就是西方文明。
(2)民国时代年轻追星族
除了这些既多金又有脸面的上层追星族之外,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市民、学生等群体,其实也是民国时期追星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当时追星只是上游社会的一种消遣游戏,但是在民间其实也有一大部分狂热的追星族。
很多民国时期的年轻人都对看电影特别着迷,因为电影在当时社会作为一种新奇事物,对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年轻人非常有吸引力。大多数年轻追星族甚至还以能模仿,电影中的各种桥段或者歌唱主题曲而受到欢迎。
虽然当时社会依然处于波谲云诡的态势之中,但是擅于接受新思想的年轻人,却依然成为了民国电影最忠实的观众。
同时,他们也是电影明星以及歌星的忠实粉丝,其中大多数人甚至还因为热爱电影,在毕业之后从事了与电影有关的工作。
笔者认为生活在民国时期的年轻人,之所以会对电影这种新鲜事物特别钟爱。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因为中国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从未出现过一种如此有吸引力的娱乐文化形式,所以当电影出现之后才会让民国人,如此热衷。
结 语
如果说二十世纪初一直到四十年代末其,除了战争之外还曾留下过玫瑰。笔者猜想这些所谓的玫瑰就应该是民国女明星。因为玫瑰不仅有炽热鲜红的外在美,同时还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尖刺。当民国女明星遇到多金多才帅气的绅士时,或许才会沦陷在爱情的泥淖中。
对于现代人来说电影就是一种普通的娱乐文化,只要有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去看电影。如果说民国时期的电影是一种群体性文化活动,那么现代社会中的电影就具有一种独享意味。
因为即使一个人去看电影也不会觉得孤独,尤其是去看偶像拍的电影时更有韵味。
民国电影文化其实既是中国电影文化的开端,同时也是后世电影文化的重要积淀。以电影为中心而形成的娱乐文化,虽然在民国时期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是却为香港以及整个中国电影行业,都做出了无法替代的重要标志性贡献。
7. 民国人为何热衷于看电影当时的追星族是什么样的
电影是一种通过视觉跟听觉将艺术传播到人群当中的物质,经过漫长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电影已经逐渐融入到现代人们的生活当中。而民国时期的人们热衷去看电影,也是因为当时的处于我国的特殊阶段,受中西方结合的思想,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比较具有鲜明的特色,电影在当时比较受人们追捧。
民国时期的追星族不像我们现在社会那么疯狂。在民国时期,如果有比较喜欢的明星,最多会去看他所演的电影,有经济能力的会通过朋友联系到明星,邀请他一起吃饭,或者给她送花等。而且那个时候的普通人们比较在意的还是衣食住行问题,不会有太大的精力去追星。
8. 电影院的电影是怎么播放的
大多数都是用数字机了,胶片机不好操作画质也没数字的好。
数字拷贝复制到数字电影服务器上,然后在密钥生效后和失效前的时间里也就是档期里可以播放。数字电影是用数字电影服务器播放,通过数字电影放映机投射到银幕上成像。声音是从数字电影服务器传输到解码器再到各路功放再到各扬声器播放。数字拷贝说白了就是块经过加密只能在数字电影服务器上读取的移动硬盘,数字电影服务器你也可以理解为一台显卡非常牛逼的主机,数字电影放映机其实就是一台非常牛逼的投影仪。
9. 电影是怎么放映出来的
电影是运用照相以及录音的手段,以一定的摄入速度(现代电影是每秒摄入24个画面),把景物活动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上,然后把这些景物各运动阶段的静止画面连续放映到银幕上,借助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在人的视觉中造成再现景物运动影像的效果,这就成了电影。
科学研究表明,视觉暂留时间约为1/5~1/30秒。当电影画面换幅频率达到每秒15~30幅之间时,人就看不到每幅静止画面之间的停顿,而只看到这些连续放映的画面的活动影像了。
电影发明初期,无声电影的标准换幅频率为每秒16幅,后有声电影改为每秒24幅。
(9)民国看电影是怎么播放的扩展阅读:
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通过自己的发现确立了“视象暂留原理”,他根据此原理发明了“诡盘”。之后到1834年,霍尔纳成功试验出“活动视盘”。发展到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前面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出了原始的动画片。
无心插柳的影片形成方式:1872年,在美国有两个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他们争吵的问题是:“马儿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一人认为必须有一只蹄子着地,另一人则认为是腾空的。有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决定用照相机来帮助他们判定。
他架设了24架相机,用巧妙地方式让马儿在奔跑时,相机依次拍下照片。之后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儿在奔跑时,总有一只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
10. 为什么基本上看不到民国电影在院线上映
熟悉影视行业的朋友们都知道,每年的影视行业都会出台一定的政策,在针对目前影视行业比较火热的情况下,小编特此整理了一些目前国家对于一些题材的电影的禁拍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八、禁止歪曲历史
自从提倡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过后,影视审查中,对于歪曲历史的影视进行了更加严格的把控。比如说我们之前看的抗日神剧类的影视,现在审批基本会严格把控的。
当然这只是部分的如果你想了解更加全面,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