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电影扛把子,经典台词数不清的“老三战”,到底是哪三部
对于“老三战”来说,他们已经不是露天电影扛把子了,它们是影响了几代人包括外国人的老电影扛把子。
《地雷战》经典台词不算多,“不见鬼子不挂弦”是最经典的。
不过《地雷战》里倒是诞生了一个经典形象,那就是鬼子化妆成小媳妇去偷地雷时的滑稽样子。以后凡是有类似装束的人我们都称之为“像偷地雷的。”
你还记得其他经典台词吗?不妨分享一下。
❷ 地道战里有没有高老庄
地道战已成为历史,但是高老庄这个地方还存在,听说现在是少年队员学习党历史的教育基地,我也好想去那地道里转转,感受一下但是打鬼子的热烈场景。
老师告诉我们,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的时代是革命先辈用汗水用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都有一个温馨的家,过着快快乐乐的日子,这都是来自不易的,作为我们学生,应该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珍爱和平。
❸ 高家庄马加河什么意思
高家庄马家河是地道战里的两个地名,某地的童谣:高家庄马家河老太太抱小鹅ne.意思是得意,活该,解恨的意思。比如某个精美公知,在美国被卷,这时我会在评论区说句高家庄
❹ 地道战大概内容150字
抗日战争中,我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1942年,日寇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我根据地人民为了抵御和打击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办法,地道战就是其中之一。 冀中地区高家庄人民,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带领下,把几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几处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里,黑风口据点的日寇偷袭高家庄,高老忠敲钟警告壮烈牺牲,地道遭到了敌人的破坏。高家庄人民总结教训,将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击的多功能地道。 1943年夏天,高传宝利用地道的翻口击毙了混进高家庄的特务。日军分队长山田纠集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但却被在地道内神出鬼没的高家庄民兵们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高家庄人乘胜前进,把地道从村内沿伸到野外,成为纵横交错的地道网络,变防御为进攻。区长赵平原制订了“围点打援”的战术,想吸引黑风口的日伪军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却以偷袭高家庄的办法来解西平之围。 高家庄民兵和八路军主力及游击队一道并肩作战,一举拔掉了黑风口据点,消灭了进犯高家庄的敌人,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❺ 地道战中的赵庄指的是那
地道战原型应该是河北保定市清苑县冉庄。除了冉庄外,开展地道战的还有周围的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当时电影取名赵庄和高家庄,主要是因为主人公高传宝和赵平原姓氏的需要吧,另外还有马家河子等。
❻ 军教片《地道战》故事,谁的原型牺牲了
在中国电影历史上,有一个特有名词“老三战”,分别是《地道战》《地雷战》和《南征北战》,
其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地道战》了,除了这部电影发行拷贝多(3700个),观看人数多(超过30亿人次)之外,该片还有两首经典插曲,其中同名主题曲《地道战》简直就是每年大合唱比赛的常规曲目。
围绕着《地道战》也有很多故事,笔者就借着彩色修复高清版的截图说一说。
最后,《地道战》是电影的同时,也是一部军教片,教学和示范是它的重要任务,因此《地道战》的拍摄除了要保持客观真实之外当然还要保证胜利,总不能拿一部结果失败的作品去当教材吧。
不管怎么说,《地道战》这部军教片性质的电影不论从现实上还是艺术上都已经融入历史,现在该片也已经发布彩色高清修复版,大家可以重温一下了。
❼ 冉庄地道战博物馆的历史故事
电影《地道战》中高家庄的原型--河北省清苑区冉庄地道战遗址,经有关部门批准,成为我国首家民族宗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冉庄是全国百家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抗战期间,勤劳智慧的冀中人 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1938年开始挖地道,构建了近16公里长、巧夺天工的地下长城,先后歼敌2100余人。解放后,地道战遗址相继成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防教育中心、德育教育基地等。
冉庄地道战遗址每年都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游客数量迅速增加,每年达数万人次。为进一步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经有关部门批准,冉庄地道战遗址成为我国首家民族宗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后将有计划地组织民族宗教界人士到此开展参观教育活动,激发他们的爱国爱教热情,进一步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南侵,采取“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进行灭绝人寰的“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仅在6万平方千米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筑据点、炮楼1783处,修公路2万多千米,挖封锁沟8878千米,把冀中平原细碎分割成2670块,使冀中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
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冀中人民展开了地道斗争。并继而成为在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坚持敌后抗战,扩大抗日根据地,扭转战局的〖ZK)〗一种独特战斗方式。冉庄人民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巧妙地设计了各种工事和地道口,部署不同的作战方法,在普通的村庄,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誉为地道战模范村。聂荣臻元帅曾为此亲笔题词:“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地道战又一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伟力。”?
冉庄地道战遗址现仍保留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原貌和当年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旧时的街道,旧时的房屋,旧时的墙院猪舍,伪装的地道口和34处作战工事,纵横交错的地道网,是冀中平原1?25万千米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的缩影。遗址整个保护区面积为30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为2?26万平方米。 沿街小摊上摆的是各式模型枪和各种版本的《地道战》,青砖墙上各种抗日标语依稀可辨。随处可见的是“高家庄饭店”、“高老忠食堂”,电影中的高家庄已经成为了冉庄的别称。在十字街头熟悉的老槐树和古钟前——影片中高老忠英勇牺牲的地方,不时有游客头扎毛巾,腰里别上两颗手榴弹,拉着敲钟的绳子演上一出“高老忠就义”。。
据说电影导演任旭东回忆,影片中之所以取名为高家庄,是因为取材于正定高平村的地道战。而在选择外景拍摄地时,才发现冉庄仍保留了一段地道,所以才将外景地移至冉庄。但冉庄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冉庄就是影片中的高家庄,而电影中的马家河子与黑风口也能在今天的冉庄周围找到原型。 电影的经典程度往往取决于经典演员和经典台词,在《地道战》这样一部几乎没有著名演员的电影中,台词就成为了一切,而这部创造了世界电影观看人数吉尼斯纪录影片的台词更是令人耳熟能详。其实在冉庄参观整个地道战遗址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温电影的过程。每到一处,除了正常的讲解之外,讲解员几乎无一例外地要告诉游客,在这里电影中的情节是怎样的。进入地道,自然想起的是“各小队注意,你们各自为战......不许放空枪!”路过水井,自然是“水是宝贵的......”。对于记者这样曾经数十遍看过影片的人来说,影片中的台词几乎可以脱口而出。
走进十字街口旁的关帝庙,自然想起的是片中真假武工队那场经典戏,正是在这里,只吃鸡蛋不吃窝头的敌人暴露了自己,最后上演了关门打狗的那一幕。来此的游人也大都要喊上一句“八路军,武工队!”以示回忆。
当然,除了正面的形象外,影片中反面角色同样也是令人过目不忘。从人性的深处而言,观众对于反面的印象反而更深,汤司令的一句“高,实在是高。”在网友有关中国电影经典台词的评选中始终名列前茅,而山田的一句“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同样流传甚 冉庄地道战遗址现仍保留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还保留着当年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且在附近修复日寇侵华炮楼一处。展厅内珍藏着大批宝贵的地道战文物,辅之以声光电等现代化展览手段展现当年情景,多处旧址复原陈列,使人如置身于战争岁月。1959年8月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战遗址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冉庄地道战遗址距北京200公里、天津210公里、石家庄180公里,西北距满城汉墓40公里,东北距华北明珠白洋淀50公里。冉庄地道战遗址是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旅游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理想参观地,也是为后人留下的一处永恒的、宝贵的历史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