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能简单说一下电影《蜜月中的离奇冒险故事》(茶花女)的故事情节
巴黎蒙马特公墓的一个偏僻的角落。这里有一座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坟墓,同它四周的那些设计精巧、风格别致的各式墓冢相比,这座墓的外观显得简朴而又单调。不过引人瞩目的是,在它的右侧上方镶嵌着一个透明的塑料小盒子,里面放着一束人工制作的茶花。墓的两侧刻着相同的一句碑文:“阿尔丰西娜·普莱西(1824.1.19—1847.2.3)安眠于此。深切怀念你”。
无论是在法国还是中国,如今知道阿尔丰西娜·普莱西这个名字的人也许为数并不太多,但是读过《茶花女》这部作品、了解《茶花女》这个故事的却大有人在。而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就是举世闻名的法国文学名著《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戈蒂埃的原型人物,那个动人的、催人泪下的茶花女的爱情故事,就是根据她的经历演化、创作出来的。
(一)
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二十三个年头,但人们可以说她既尝遍了生活的辛酸凄苦,也享尽了人间的奢华逸乐。然而她却始终是一位不幸的姑娘,在她短短的二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她从未得到过真正的幸福。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出身微贱,这位诺曼底姑娘家里祖祖辈辈都是贫苦的农民,她的母亲是一位心地善良、克勤克俭的农妇;父亲是一位不务正业的农村巫师。也许是由于生活的艰难,她的父亲性格古怪,脾气暴躁,在家里终日打骂妻子。妻子不堪忍受丈夫的虐待,被迫离家出走,去给一个有钱人家做帮工,后来又跟着这家主人离开了法国,到瑞士去谋生。而这时,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尚不满十岁,但是她的父亲已经让她到农庄里去干活了。
从现有的资料中,我们知道阿尔丰西娜大约在十五岁的时候离开故乡来到巴黎。有人说是她母亲的一位亲戚帮助她离开诺曼底的,也有人说是她的父亲把她卖给了一帮波希米亚人,而这帮四海为家的流浪汉又把她带到了巴黎。不管怎么说,阿尔丰西娜·普莱西来到了一个新的天地,开始了一种新的、却依然是不幸的生活。她起先在一些店铺里打工,过着清贫的日子。然而,聪明的阿尔丰西娜很快地发现,她虽然一贫如洗,却拥有一笔非常可观的、得天独厚的“资本”,那就是她的美貌。这位具有稀世姿容的少女开始涉足巴黎各大跳
舞场,并立即成为那些公子哥儿、阔老阔少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她结识了不少男友,也做过普通商人的情妇,后来又同一位非常阔绰的时髦青年同居了一个时期。这位年轻人就是日后的德·格拉蒙公爵,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还曾一度出任外交大臣。虽然这位花花公子当时的地位尚未如此显赫,但他已经是巴黎社交界上的一位极为活跃的人物。正是靠着他以及像他这样一类人物的“提携”,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大踏步地跨进了巴黎的上流社会,并很快地成为巴黎社交场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那些王公贵族、百万富翁们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争先恐后地为她一掷千金,提供豪华住所,购买各色珠宝,并满足她的一切欲望。而她则来者不拒,巧为周旋,以她的容貌和肉体为代价,换来了无比奢华的生活。她不仅彻底摆脱了穷困,而且似乎也同贫贱的往昔一刀两断了,她改换了名字,昔日的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变成了如今的玛丽·杜普莱西。
玛丽·杜普莱西无疑是一位天资出众、聪颖过人的姑娘,她不仅具有艳丽的姿容和轻盈的体态,而且风度雍容大方,谈吐高雅不俗。凡是同她接触过的人,都惊奇地发现她在社交场合里始终表现得仪态庄重,对应机敏,从未流露出丝毫的庸俗和浮夸。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同社交场上的其他女性相比,玛丽·杜普莱西具有相当广博的知识和较深的艺术修养。
她在同客人们谈古论今,点评某些文学、音乐、绘画以及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时,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发表出一些独到的见解。许多人对此感到困惑不解,像她这样一个出身贫寒、从未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正规的学校教育的风尘女子,何以会具有如此端庄凝重的气质和不同凡俗的教养?这个答案直到玛丽去世以后才为人们所发现。人们在清理她的财产时看到她的书房里摆满了诸如拉伯雷、莫里哀、卢梭、夏多布里昂、雨果、大仲马、拉马丁、缪塞以及
塞万提斯、拜伦、司各特等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可见玛丽·杜普莱西是一位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姑娘。倘若命运为她提供某种机遇的话,她是完全可能走上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一个颇有出息,颇有成就的新女性的。这也多少能够说明为什么当时法国的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画家、音乐家都倾心仰慕她,并千方百计地设法同她交往,这些人在玛丽死后还写下了许多纪念的文章,其中充满了对她的赞美和怀念。可见,在玛丽·杜普莱西身上的确具有某种独特的魅力,而这种魅力是那些仅仅脸蛋漂亮的姑娘难以具备的。
但是玛丽·杜普莱西不过是一个风尘女子,她有过许多情人,其中有两个人应该引起注意。一个是一位年过半百的俄国老人德·斯塔凯尔贝克伯爵,他是一位老外交官,曾经做过俄国驻维也纳大使。据说他之所以喜欢玛丽是因为后者很像他的一个去世不久的女儿,他是以父亲待女儿的深情去爱玛丽·杜普莱西的。这显然是无稽之谈,事实上这位伯爵是一位情场老手,他“爱”玛丽当然是为了她美貌。玛丽在巴黎豪华住宅区玛德莱娜大街上的那幢住房便是这位老外交官为她购置的,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玛丽过着贵妇人一般的奢华生活,她每天的大笔大笔的开销也大都是由这位老人支付的。另一个是一位年轻人,也是一位贵族,名叫德·贝雷戈伯爵,他也许是玛丽·杜普莱西生前最后一位关系密切的男友。他不仅成为玛丽的情人,而且甚至打算娶她为妻。一八四六年年初,他们两人一起前往伦敦,在那里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是不知为什么,他们的婚礼却迟迟没有举行。这可能是因为玛丽·杜普莱西的健康急剧恶化,但更重要的原因,也许是由于玛丽的家庭背景。在当时的那种社会环境里,像玛丽这种出身卑微的“下贱女人”是不可能跨进贵族的家门,成为这类高贵门第中的家庭成员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不久,关系便逐渐疏远了,但仍然保持往来。而且从现存资料来看,他们的婚约似乎也没有解除。
由于童年时代艰辛生活的折磨,再加上到巴黎之后纵情声色,追求享受,整日不分昼夜地沉湎于饮酒、跳舞、看戏和男欢女爱的逸乐中,玛丽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戕害。她染上了肺结核,经常发烧、咳嗽、吐血,即使在接待客人的时候也常常咯血不止。按照玛丽当时的经济条件,如果她对自己能够稍加节制,安心调养,她的健康也许会很快地恢复,至少她的病情可能得到适当的控制。但是她却没有这样做,也许她认为来日无多,应该抓紧时间寻欢作乐,所以她常常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男人,对待人生;也许她想尽快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有意使用各种手段损害自己的健康,所以人们在她的微笑中,常常会发现一丝忧郁的阴影,其中蕴含着对生活的厌倦和感伤。总之,她的健康迅速恶化,终于在一八四七年二月三日不治而亡。她死后,贝雷戈伯爵在蒙马特公墓里为她买下一块地皮,她身后的葬事既简单又冷冷清清,一切事宜都是由贝雷戈伯爵和斯塔凯尔贝克伯爵两人操办的。一代佳丽,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同那许许多多沉殁在历史尘埃中的同命运人相比,阿尔丰西娜·普莱西毕竟又是一位幸运者。关于她的故事被演绎成小说,话剧和歌剧,她的一切都同一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形象“茶花女”连在一起。这是因为她同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有过一段感情纠葛,这位作家便是亚历山大·仲马,而中国的读者更习惯于把他称作“小仲马”。
在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去世之后,我们没有看到小仲马写过什么悼念性的文字,也没有听说这位多情的作家是否常常到蒙马特墓地去凭吊死者,然而,她的死深深地触动了小仲马,这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小姐的去世虽然并不出人意外,但毕竟来得太快了。我们从小仲马同她分手之后的种种表现可以判断,至少,小仲马仍在时时眷恋着她,希望她能够早日恢复健康。而如今,当他结束了北非之旅,在返回巴黎之前却得悉她的死讯,心头的震痛自然是可想而知的。也许,当他看到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遗物被拍卖一空的场面之后独自一人在玛德莱娜大街上漫步的时候,心里便已经开始在酝酿《茶花女》这部小说的情节了。更耐人寻味的是,小仲马去世之后也安葬在蒙马特公墓里。这也许是一种巧合,但更可能是他本人生前有意识的安排。自然,这是后话了。
一八四七年六月,也就是在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去世四个月之后,小仲马又来到他曾与阿尔丰西娜一起度过一段愉快岁月的乡间,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唤起了他对往日的回忆,也激起了他创作的冲动。于是他闭门写作,花了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便写出了小说《茶花女》,因此,我们可以说这部小说是作者一气呵成的。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小说《茶花女》完成后没有立即发表,直到一八四八年,即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去世一周年后不久,才在巴黎出版,并立即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小仲马本人并没有陶醉在小说所取得的成功之中而忘乎所以。就在小说《茶花女》问世后不久,他立即尝试着手把它改编成话剧剧本。如果说小说《茶花女》的创作一帆风顺的话,那么话剧《茶花女》的问世却经历了许多阻力和波折,而且最使小仲马料想不到的,阻力首先来自他的父亲、剧作家大仲马。创作过许多话剧剧本的大仲马深知戏剧“这碗饭”不好吃,力劝儿子打消改编《茶花女》的念头,并断言这不是一个好的题材,没有观众会欢迎它。但是小仲马却不为所动,仍然一心一意改编创作剧本《茶花女》。而当大仲马读到他儿子写成的剧本《茶花女》时,不由得感动得热泪直流,并立即接受了它。然而,当时法国的书报检查部门却又以“该剧不符合道德规范”为借口,进行无理刁难,阻止话剧《茶花女》上演。为此,小仲马不屈不挠地进行了近三年的努力争斗,直到一八五二年二月二日,话剧《茶花女》才获准在巴黎杂耍剧院演出。而这一天,几乎正好是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去世的五周年纪念日。
至于歌剧《茶花女》的创作,它几乎是与话剧《茶花女》同步进行的,而且同小仲马本人毫不相干。当小说《茶花女》在巴黎引起轰动,人人竞相阅读的时候,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威尔第正在巴黎。这位天才的作曲家立即从这部小说里获得了启迪和灵感,他敏锐地感受到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可以搬上歌剧舞台,并立即开始构思它的音乐主题。而当一八五二年二月话剧《茶花女》公演之后,威尔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立即请他的好友皮阿威写出歌剧《茶花女》演出脚本,然后便以满腔热情投入了谱写工作。一八五三年三月六日,歌剧《茶花女》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一家著名的剧院——菲尼斯剧场首次公演。
无论是小说,还是话剧或歌剧,《茶花女》的故事内容基本上没有多大的改变,它叙述的始终是男主人公阿尔芒与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我们已经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一生以及她同小仲马的一段感情纠葛,尽管关于这段感情纠葛还有其他种种传说,但大致经历便是如此,读者们很容易便可以从小说或话剧《茶花女》的故事中发现哪些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哪些则是作者的加工和虚构。小仲马同阿尔丰西娜·普莱西一段交往只不过是这位著名作家的一段风流韵事,而阿尔芒与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却蕴含着相当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普遍意义。这是因为,无论小仲马对阿尔丰西娜的感情如何,他敏锐地感受到这位不幸的风尘女子之死不是一桩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种具有深刻含义的社会现象。他由此想到了自己的那位可怜的亲生母亲,想到了社会的种种残酷和不平。而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人世间的这些悲剧却往往又是在维护某种道德规范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下造成的。小仲马的创作观念因而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他开始自觉地把完善道德、追求理想作为文学创作的原
则,并意识到这是文学家的责任和义务。尽管人们并不十分清楚小仲马心目中的“道德”和“理想”的准确含义,但是读者们分明可以在《茶花女》中看到作者对那种压抑人性、摧残爱情的虚伪而又残酷的道德观念的批判和鞭挞,听到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痛楚的呐喊。《茶花女》这个爱情故事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也许主要就在这里。
作为成功的文学作品,小说和话剧《茶花女》为我们塑造了一些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读者们切莫把玛格丽特和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小姐混为一谈,阿尔丰西娜的身世固然值得同情,但她的的确确是个堕落的女人,用小仲马的话来说,她“既是一个纯洁无瑕的贞女,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娼妇”。但玛格丽特却不同,她美丽、聪明而又善良,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以至于人们一提起“茶花女”这三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下贱的妓女,而是一位美丽、可爱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为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艺术形象,而玛格丽特则完全可以跻身其间而毫无愧色。
『贰』 贞女的故事梗概
清朝末年,一个寒冷刺骨的清晨,大雾弥漫着节妇街,15座贞节牌坊威严的耸立着。近处,一群女子、老妪簇拥着披麻戴孝的青玉徐徐走过,她们一路烧香跪拜,纸钱在天空中纷纷扬扬飘洒。青玉跪在一具风化剥蚀的男童骷髅石雕前,根据祖传遗规,18岁的寡妇青玉从此为这具骷髅终身宁节。(现代)一个闷热的夜晚,夜来香酒店里传来女店主桂花的哭声。他正承受丈夫吴老大的鞭打和贞操检查。(清末)青玉住进了贞节房,院窄墙高,与世隔绝。她双手合十,闭目念经。无意中触摸胸乳,气喘微微。正是怀春妙龄,怎禁得住封建道德观念的束缚!(现代)桂花再也无法忍受吴老大的蹂躏,提出和他离婚。这触怒了全村的男女老少,各种打击接踵而至。她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清末)青玉、三嫂、五婶三个年轻女子常坐在郎下挑花刺绣。她们有共同的悲剧命运、共同的感受。五婶为了男欢女爱,献出了生命。(现代)吴老大酒后开车,坠入山涧。村民们一致认为这与桂花提出离婚有关。当晚,怒不可遏的村民手举数百支火把,蜂拥而来。他们用石块、土块铺天盖地的砸向酒店,最后竟把桂花和酒店一起埋葬。(清末)五婶殉情后,青玉常对镜自怜。三嫂看出了青玉的内心躁动,她知道青玉对教书的吴先生萌生了爱慕之情。青玉在绝望之中,呆望着束胸的白绫。三嫂赶来使青玉幸免一死。(现代)桂花未死,这不是村民对她的宽恕,一旦有机会,报复还会重来。女子提出离婚被视为不贞,如再婚更是大逆不道,尽管桂花和车杆子深深相爱。(清末)青玉终于出事了。吴先生也死于非命,三嫂被处死。他们的结局是悲惨的。青玉再也不留恋这个吃人的世界,她将所有经书付之一炬,含恨离开了人世。(现代)村民发现车杆子昨晚住进酒店。数百个人正悄悄地围向酒店,一场暴动又在酝酿之中。(结尾)一位被人遗忘的前清遗老,看着眼前的一切,连连叹息。因为他看到肖家大院的人们仿佛全部复活,两个故事都在他们身上发生了。
『叁』 讲清朝的电视剧
以清代为背景的电视剧有很多,比如《步步惊心》、 《宫》、《金枝欲孽》、《后宫甄嬛传》、《后宫如懿传》、《铁齿铜牙纪晓岚》、《鹿鼎记》、《紫禁惊雷》、《还珠格格》、《大清后宫》、《怪侠欧阳德》等。
一、《步步惊心》
《如懿传》是由新丽传媒出品的古装宫斗剧,由汪俊执导,流潋紫担任编剧,周迅、霍建华领衔主演,张钧甯、董洁、辛芷蕾、童瑶、李纯、何泓姗、邬君梅、胡可、经超、陈昊宇、曾一萱、曹曦文、张佳宁、袁文康、黄宥明、刘美彤、韩丹彤、于子洋主演,李沁特别出演。
该剧改编自流潋紫小说《后宫·如懿传》,讲述了乌拉那拉·如懿与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一生从恩爱相知到迷失破灭的婚姻历程的故事。
『肆』 贞女的介绍
《贞女》是1987年上映的中剧情电影,黄健中执导,顾艳、傅艺伟等主演。《贞女》讲述了清朝末年贞女青玉和现代女人桂花的悲惨遭遇的故事。
『伍』 哪部电影里有贞女这个人
是《死神来了1》吗 ?
『陆』 张宇豪近几年演了什么电视剧
年份 戏名 演出者 角色
? 一代天师刘伯温传奇 宇文宇豪 ?
? 妈妈再爱我一次 宇文 阿平
? 魔法ABC 宇豪 小皮
1997 狗蛋大兵 宇豪 贾正京
1999 家有仙妻Ⅱ 宇豪 豪哥
2001 台湾阿诚 宇文、宇豪 (王)林志诚
2001 贞女烈女豪放女 宇豪 佟喜
2001 珍珠彩衣 宇豪 小飞
2001 才子佳人乾隆皇 宇豪 小昊子
2001 薰衣草 宇豪 季晴川
2002 戏说台湾之少年廖添丁 宇文、宇豪 廖添丁
2002 戏说台湾之七妈娘的契子 宇文、宇豪 吴耀宗(宇文)阿 狗(宇豪)
10、片名{惊世新娘}时装戏,华视。播出日期1995~时段晚上8点档~属连续剧。
11、片名{亲亲宝贝}时装戏。宇豪演出王子钦~属连续剧。
12、片名{花落花开}古装戏,台视。宇豪演出小凡童年~属连续剧。
13、片名{珍珠彩衣}国语,古装戏,中视。播出日期2000年~时段晚上8点档。宇豪演出小飞~只现出最前几集~属连续剧。
14、片名{才子佳人乾隆皇}古装戏,华视。播出日期2001年~时段晚上8点档。宇文演出~只出现一集(在10集~13集之间)~属连续剧。
15、片名{真女烈女豪放女}古装戏,中视。时段晚上8点档~播出日期2001年。宇豪佟喜~出现在最前面3~5集。属连续剧。
16、片名{何四}时装,华视。播出日期2001年5月16日。宇文演出何毕~宇豪配音宇文没说话的部份~本剧只有一集都有出现。属金钟剧。
17、片名{台湾阿诚}台语,时装戏,三立。时段晚上8点档。播出日期2001年2月21日~2002年1月29日。第一代宇文宇豪有交替演出小阿诚~第三代宇文演出阿诚的儿子子荣~第一代出现在第12~17集~第三代出现在第244~245集。属连续剧。
18、片名{隔壁亲家}台语,时装戏,三立。时段晚上7:30~播出日期2001年2月17日~2004年11月2日。宇文宇豪交替演出宇文~出现几集在105~115集之间。属连续剧。
19、片名{薰衣草}国语,时装戏,三立和台视。时段21:00~台视播出日期2001年12月6日~2002年2月7日~三立播出日期2001~12月8日~2002年2月9日。宇豪演出季晴川童年~宇文演出季晴川长大后回忆过去童年父母自杀的那段~宇豪只有在第1集出现~宇文在第2集以后的回忆父母自杀都有出现。属偶像剧。
20、片名{烟雨江南}国语,古装戏,华视。时段晚上8点档~播出日期2001年12月3日~2002年1月17日。宇豪演出康熙童年~只有第一集出现。属连续剧。
21、片名{刘伯温传奇-寸草心单元}国语,古装戏,华视。时段晚上8点档。宇文演出龙儿。属单元剧。
22、片名{爸爸的本尊}国语,时装戏,华视。时段晚上8点档~播出日期1998年7月6日~1998年9月1日。宇豪演出小强。属连续剧。
23、片名{台湾灵异事件-借尸还魂单元}晟装戏,华视。宇文演出。属连续剧。
24、片名{爱情大魔咒}国语,时装戏,台视。时段每周一~四21:00~播出日期2002年1月23日。属偶像剧。
25、片名{戏说台湾之少年廖添丁}台语,古装戏,三立。时段每周一~五19:30。宇文宇豪交替演出小廖添丁。属单元剧。
26、片名{戏说台湾之七娘妈的契子}台语,古装戏,三立。时段每周一~五19:30。宇文宇豪分别演出男主的双胞胎儿子燿宗和燿祖~其中有一人的名字暂时叫阿狗。属单元剧。
27、片名{人生剧展-顽皮侦探}国语,时装戏,公视。播出日期1998年。宇文宇豪交换演出。属单元剧。
28、片名{人生剧展-风车}国语,时装戏,公视。播出日期1999年。宇豪演出元元。属单元剧。
29、片名{西街少年}国语,时装戏,三立和华视。三立时段每周六21:00~华视时段每周日晚上22:00。宇豪演出小迪。属偶像剧。
30、片名{第八号当铺}国语,时装戏,微视中文台。时段晚上8点档。属连续剧。
宇文宇豪配音的历程
1、片名{泰山}迪士尼卡通电影,1999年7月17日上映。宇豪配音小泰山。
2、片名{铁巨人}卡通电影,1999年12月25日上映。宇豪配音豪加。
3、片名{狮子王}迪士卡通电影,1999年上映。宇豪配音小师王。
4、片名{章鱼烧超人}日本卡通,微视中文台。宇文配音青丸~宇豪配音红丸。
5、片名{虫虫危机}迪士尼卡通电影,1999年上映。宇豪配音公小蚂蚁其中一只。
6、片名{玩具总动员2}迪士卡通电影,2001年上映。宇豪配音安地。
7、片名{变身国王}迪士卡通电影,2001年3月31日上映。宇豪配音主角的儿子。
8、片名{西游记}中国卡通,微视中文台。宇豪配音美猴王。
9、片名{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小说改编真人电影,2001年12月8日上映。宇豪配音荣恩。
10、Iexus es300汽车广告。宇豪配音小孩。
『柒』 《牌坊下的女人》是根据那部小说改编
它是根据台湾电视剧《贞女、烈女、豪放女》改编的,后者没有小说版本!
『捌』 有人熟悉《贞女烈女豪放女》(现名《青河绝唱》)吗
李欣
原名: 李 凌
艺名: 李 欣
生日: 05/19
星座: 金牛座
血型: B型
宗教: 基督教
学历: 世界新闻大学广播电视科系
专业证照:演员证,寿险证照
人生的座右铭 --爱是看到别人的需要--
出道经历:
80年代从世新广电科毕业,顺利进入中视。
原本想从事导播工作的她,阴差阳错成了名主持人包国良的节目助理,从此展开演艺生涯
从事演艺工作近三十年,演过上千小时的电视剧,是名职业演员
电视剧:
中视:
1985-夕阳山外山
1986-如果有来生(沈立婷)
1987-别爱陌生人 一串相思铃
1988-老婆的儿女 孤挺花 胭脂扣(芙蓉九爷) 长江一号(日本女间谍) 花落知多少
1989-把爱找回来(情妇) 霹雳神捕(翡翠) 陈圆圆(侠女) 我儿俊孝(林老师)
好小子吉利(歌仔戏旦角) 不凋的康乃馨(母亲) 床上的陌生人 回到从前(海玲) 奔情
1990-雪珂(福晋) 再生花 表哥出租(金花)
1991-戏说乾隆(钦妃) 李师师(元符皇太后)
1992-玫瑰豪情(情妇)
1993-黄土地外的天空 无尽的爱(高中教师)
1994-雪娘(钱夫人)
2001-贞女烈女豪放女(洪素蓉)
华视:
1977-琵琶环(萧飞 *女扮男装头一回,出道首部电视剧)
1978-我俩有明天 艳阳天
1993-阁楼外的春天(纪曼云) 包青天之雷霆怒(韦青莹)
1994-七侠五义之太岁庄(张岳妻) 七侠五义之美人如玉剑如虹(李何氏/西夏皇姑)
1995-劝世媳妇(梅姨)
1996-金钟单元剧之青苹果 华视剧展之面具
刘伯温传奇之玉面罗刹(朱玉英) 刘伯温传奇之孤雏泪(春立) 刘伯温传奇之杀气少年(静尘师太)
刘伯温传奇之人肉包子(周二娘/江湖上有名的胭脂虎风艳萍) 刘伯温传奇之雾夜泪痕(光姬公主)
1997-天使是男人(青琦) 她租了一个女人
施公奇案之阴阳变(皇后) 施公奇案之夜游神(皇后) 施公奇案之真假皇帝(皇后)
1998-天使夜未眠 轨迹(林老师) 土地公传奇传奇之为善最乐(刘氏)
1999-何日君再来
2000-怀玉公主(德福晋)
2003-四大名捕斗将军(宋红男) 爱谎言配偶栏之谎言(李英/郁文母)
2005-海豚爱上猫(林夫人)
台视:
1986-酸甜苦辣双娇会
1991-又是起风时
1992-半生缘一世情(洪碧英)
1993-岁月的眼睛(林秀满) 冬梅、秋菊、康乃馨(母亲)
1995-秦始皇与阿房女(赵姬/太后) 情爱红尘(曼妮) 天下第一棒之危机四伏(婉娘)
1997-江湖小子之武林春秋/圣武令(墨灵/灵蛇岛主) 康熙情锁金殿(小翠花)
2000-包公出巡之明镜高悬(凤喜) 神仙动员令
2003-恋香(李敏)
公视:
1999-曾经(冲家宁)
2005-再见忠贞二村(周太太客串)
好消息电视台:
2003-为什么春天会迟到
内地:
2007-媳妇的眼泪(美芝/高母)
电影:
1978-太空式的爱情(江欣欣)
1979-浪子快刀
1986-父子关系(客串)
1989-香蕉的天空(刘小姐)
1991-醉侠行(慈禧太后)
1995-校园敢死队
2003-爱上麻烦(成明治母)
主持:
1978-阳光、绿野、摄影棚,翠堤春晓(华视)
1980-真善美 大突破(华视)
1993-新新人类(幼师电台)
1995-单身情人Coffee Shop(人人电台),跨年特别节目(中视)
1997-珠光宝气(真相卫星台)
参与综艺节目:
1989-天天看我(中视),乌龙大会串(中视)
1992-众众贺春节(台视)
『玖』 罗马尼亚电影的发展历程
罗马尼亚在1896年 5月27日第一次放映了卢米埃尔的影片一年之后,于1897年出现了罗马尼亚人自己拍的风景片《泰尔古.莫西洛尔》、《基谢列夫的公路》等1909年建成了专门的放映厅1911年拍摄了第一部故事片《非常不幸的爱情》,1912年拍了反映1877~1878年俄土战争的影片《独立战争》(两部均由布雷泽亚努导演)。
此时期内,维也纳、柏林和布达佩斯的富翁们还出钱拍摄了一些情节剧和惊险片。无声电影时期较好的影片都是在1920~1930年间拍摄的。
如齐奇西导演了《幸福的浪潮》、米哈伊尔在犹太人区域中摄制了《马纳塞》(1927年),沙希其安同奥地利合作拍摄了《一个爱情的悲剧》等。
在有声片初期,生产的影片很少,外国影片充斥电影市场。从1940年法西斯占领起,电影生产几乎完全停顿下来。
解放前,较好的影片有:音乐喜剧片《乒-乓》(1935年,斯特罗耶和瓦西拉凯导演)、杰奥尔杰斯库根据卡拉迦列的舞台剧名作改编的讽刺喜剧片《暴风雨之夜》(1942年);根据穆尚泰斯库的话剧改编的《冬夜之梦》(1946年)。1944~1947年,进步的电影工作者把一些革命事件记录到胶片上,摄制了一些新闻片和小型纪录片,如《乡村狂想曲》(1945年,米哈伊尔导演)、《森林》(摄影师杰奥尔杰斯库)、《一分钟》(摄影师波斯坦)等。共和国成立后影片生产和发行实现了国有化。1950年开始建立布夫迪亚电影基地,成立布加勒斯特电影制片厂和亚历山德鲁.萨希亚纪录电影制片厂。1957年建立起国家电影资料馆。
社会主义罗马尼亚的第一个故事片《山谷在轰鸣》(1949年,克里内斯库导演)。在随后的1950年代,又相继拍摄出《我们的村子里》(1951年,杰奥尔杰斯库导演、伊柳编导)、《为了美好的生活》(1951年,涅格良努导演)、《米特雷亚.科科尔》(1952年,丘莱伊导演);《号手的外甥》(1954年,米哈伊尔导演);《展开》(1955年,克里内斯库导演)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表现新人新生活的现实题材影片。此外,以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有《罗马尼亚佃农》(1952年,根据卡拉迦列的作品改编,杰奥尔杰斯库导演)、《幸福的磨坊》(1957年,根据斯拉维奇的原作改编,伊柳导演)等。第一部彩色片为儿童片《红睡莲》,摄于1955年,托比亚斯导演。
进入1960年代以后,改编影片仍占很大比重,比较突出的有根据雷布雷亚努的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被绞死者之林》(1964年,丘莱伊导演)和《起义》(1966年,穆雷尚导演),它们忠实地再现了原作者创作思想。这一时期反映罗共领导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著名影片有《多瑙河之波》(1960年,丘莱伊导演)、《星期天六点钟》(1965年,平蒂列导演)等。
1960~1970年代,还拍摄了一批爱国主义历史题材的影片。第一部是《图多尔》(1962年,布拉图导演),它表现了1821年瓦拉几亚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歌颂了罗马尼亚建国史上反土耳其统治的最大一次起义。
此后,尼古拉埃斯库连续导演了 3部反映罗马尼亚抗击外来强大侵略者的历史影片:《达基亚人》(1967年)、《勇敢的米哈伊》(1971年)、《不朽的人》(1975年);德勒冈也先后拍摄了同一主题的历史影片《凯旋柱》(1968年)和《斯特凡大公》(1974年)。
除了上述史诗影片之外,还根据民间传说拍摄了一些反抗外族侵略的古装惊险片,如《绿林好汉》、《贞女遭劫》、《绿林好汉复仇记》(1966~1968年,科恰导演)等。
60年代后期,电影的题材日趋多样,表现当代现实生活的影片日益增多,如《通情达理──青年的早晨》(1967年,布拉耶尔导演)、《蜿蜒曲折》(1967年,瑟乌坎导演)、《恢复》(1969年,平蒂列导演)等,既有表现“代沟”,又有表现道德问题、妇女问题的影片。
1970年代,以文学作品改编最成功的影片有:韦罗尤和皮察根据阿吉尔比恰努的作品拍摄的《石婚》(1973年)和《金魂》(1974年)。《在桥的那一边》(1975年,原作斯拉维奇);《特纳塞.斯卡蒂乌》(1977年,原作赞菲列斯库);描写地下反法西斯斗争的有《陷阱》(1974年,马尔库斯导演);《墙》(1975年,瓦埃尼导演);《城市的蓝门》(1974年,穆雷尚导演);《此路不通》(1975年,勒斯塔塞导演);根据真人真事拍摄的《爆炸》(1973年,德勒冈导演);反映工人生活的《沸腾的生活》(1975年,尼古莱耶斯库导演);《我们需要的人》(1979年,马尔库斯导演);反映农村生活的《暴风雨》(1973年,莫尔多万导演);反映青年生活及婚姻爱情等问题的《起飞》(1971年,乌尔苏导演);《菲力普,好样的!》(1975年,皮察导演)。
1970年代里突出的还有两部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内斗争的影片《政权真理》(1972年,马尔库斯导演);《光阴》(1979年,维丹尼蒂斯导演)。
1980年代,现代题材影片进一步扩大。影片有挽救失足青年的《安娜和小偷》(1981年,卡洛泰斯库导演),表现家庭、婚姻问题的《重归于好》(1986,马勒斯库导演),反映社会道德问题的《竞赛》(1983年,皮察导演)、《片段》(1982年,塔托什导演);表现农村生活的《热面包心》(1984年,克洛伊托鲁导演)、《秋雨飘香》(1985年,莫尔多万导演),表现工人生活的《伐木工》(1983年,科尔马赞导演),儿童片《山之子》(1981年,纳吉导演);《从地狱归来的人》(1983年,马尔吉内亚努根据阿尔比恰努的《宪兵》改编);《阿德拉》(1984年,韦罗尤导演)。
罗马尼亚的动画片从195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中首推波佩斯库-戈波的作品,尤其是他的系列片:《简史》(1956年)、《七艺》(1958年)、《人类》(1960年)、《喂,喂!》(1962年)等等。其他著名的动画电影工作者还有特鲁伊克、巴拉沙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