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手机电影 > 哪个电影制片公司在1928年就已经形成了

哪个电影制片公司在1928年就已经形成了

发布时间:2022-08-31 04:25:48

A. 电影起源与发展

1893年,T.A.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人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

1905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E.S.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艺儿发展为一门艺术。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

电影收益高,竞争激烈。1897年,爱迪生即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08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16项专利权。到1910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机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D.W.格里菲斯1907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导演了第一部影片《陶丽历险记》。至1912年已为该公司摄制了近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渐移向好莱坞,并发现和培养了许多后来的名演员,如M.塞纳特、M.壁克馥和吉许姐妹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镍币影院逐渐被一些条件较好的电影院所代替;电影专利公司的垄断权势逐渐消失,终于在1915年正式解体。此时以格里菲斯为代表的一批新的电影艺术家已经出现。制片中心也从东海岸移到好莱坞。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程度地破坏和损害了欧洲各国的电影业,却促成了美国电影的勃兴。美国电影源源不断地涌人欧洲市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经建立起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导演格里菲斯、T.H.英斯和塞纳特对美国早期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贡献。C.卓别林于1914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谋生》,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观众。1919年,卓别林、D.范朋克、壁克馥3位著名演员和格里菲斯一道创办了联美公司,以发行他们独立制作的影片。20年代,美国影片生产的结构从以导演为中心逐步转化为以制片人为中心的体制。“制片人中心”模式形成了20年代的“明星制度”,各大公司均拥有一批明星。除卓别林、范朋克和璧克馥外,先后成名的还有R.“胖子”亚布克尔、T.巴拉、J.和L.巴里摩尔兄弟、L.查尼、吉许姐妹、M.马许、T.米克斯、G.史璜逊、J.基尔伯特、G.嘉宝、B.基登、N.希拉、H.劳埃德和早逝的R.范伦铁诺。

“好莱坞”此时己成为“美国电影”的同义语。由于在明星制度鼎盛时期有些明星的行为不检点招致公众的抨击,美国电影业成立了“美国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在W.H.海斯的主持下这一组织制订了“伦理法典”,以便在审查影片时剔除其中不合乎美国公众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情节、对话和场面。这就是著名的海斯法典,它对美国电影的约束一直延续到1966年。

严格的审查制度使美国无声电影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喜剧片、西部片和历史片3个方面。喜剧片的佳作首推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1921)、《淘金记》(1925)和《马戏团》(1928),基登的《航海者》(1924)和《将军》(1926),H.劳埃德的《大学新生》(1925);西部片主要有《篷车》(1923)、《铁骑》(1924)和《小马快邮》(1925)等;历史片有C.B.地密尔的《十诫》(1923)和《万王之王》(1927),格里菲斯的《暴风雨中的孤儿们》(1922),R.英格兰姆的《启示录四骑士》(1921)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少欧洲导演陆续来到好莱坞,他们的才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制片公司的抑制和扼杀。他们和美国导演一道,拍摄出无声电影的最后一批重要影片,如F.鲍沙其的《七重天》(1927)、C.勃朗的《肉与魔》(1927)、H.金的《史泰拉恨史》(1925)和K.维多的《大检阅》(1925)等。R.J.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1922)则为纪录电影奠定了基础。

20年代中期,豪华的电影院已基本上取代了镍币影院。20年代末期,好莱坞电影为战胜商业无线电广播这样的竞争对手,在音响方面进行了一次革命,产生了有声电影。

美国早期有声电影
1926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拍摄了用唱片来配唱的由J.巴里摩尔主演的歌剧片《唐璜》(A.克罗斯兰导演)。1927年10月6日又首映了由A.克罗斯兰导演、A.乔生主演的有歌唱、对白、声响的《爵士歌手》,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故事片.1928年7月6日华纳公司又推出了“百分之百的有声片”《纽约之光》。自此,有声电影全面推开。至1930年,除卓别林继续拍摄了几部无声片外,全部故事片均为有声片。 在导演中间最先适应有声片制作并拍摄出富于创造性影片的有:R.马莫里安的《喝彩》(1929)和使用了主观镜头的《化身博士》(1932),L.迈尔斯东的《西线无战事》(1930)和《头版新闻》(1931)、刘别谦的《爱情的检阅》(1929)和《微笑的中尉》(1931),K.维多的《哈利路亚》(1930)。卓别林也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有声片《城市之光》(1931)。 好莱坞的制片公司是1912年开始相继建立的。随着1928年雷电华影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形成了美国电影业的8家大公司。它们包括5家较大的影片公司,即派拉蒙(组建于1914)、20世纪福斯(始建于1915,合并于1935)、米高梅(合并于1924)、华纳兄弟(1923)和雷电华(1928);3家较小的公司,即环球(1912)、哥伦比亚(1924)和联美(1919)。

美国电影黄金时代

美国电影中的特殊现象——类型影片,在30年代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最初的类型片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喜剧片、闹剧片和西部片,到30年代初期,歌舞片、盗匪片、侦探片、恐怖片等类型相继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类型电影是美国经济、社会和文化需要的直接产物,它们中成为经典作品的有歌舞片《四十二街》 (1933)、《掘金女郎》(1933)、《大礼帽》(1935)、《风月无边》 (1936)和《齐格飞大歌舞》(1936);盗匪片《小恺撒》(1931)、《公敌》 (1931)、《疤面人》(1932)和《吓呆了的森林》(1936);恐怖片《吸血鬼》(1931)和《弗兰肯斯坦》(1931)等。

除上述类型影片外,30年代还产生了大量成为美国电影史中代表作的影片,如F.卡普拉的《一夜风流》(1934)、《第兹先生进城》(1936)和《斯密斯先生到华盛顿》(1939);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1936);J.克伦威尔的《人类枷锁》(1934);G.顾柯的《八时餐会》 (1933)和《小妇人》(1933);M.柯蒂斯的《新新监狱两万年》(1933)、 《黑色的愤怒》(1935)和《侠盗罗宾汉》(1938);V.弗莱明的《勇敢船长》(1937)、《绿野仙踪》(1939)和《乱世佳人》(1939);J.福特的《告密者》(1935)、《青年林肯》(1939)、《关山飞渡》(1939)、《怒火之花》 (1940)和《青山翠谷》(1941);E.戈尔汀的《大饭店》(1932);A.希区 柯克在美国导演的第一部影片《蝴蝶梦》(1940);F.朗格的《狂怒》 (1936);M.李洛埃的《我是越狱犯》(1932);刘别谦的《风流寡妇》 (1934);J.von斯登堡的《摩洛哥》(1930)和《上海快车》(1932>;W.惠勒的《红衫泪痕》(1938)和《呼啸山庄》(1939)等。此外,H.霍克斯、H.金、R.马莫里安、R.华尔许等亦拍摄了多部质量优秀的影片。

当时对美国电影发展作出贡献的还有众多的表演艺术家,其 中包括F.亚斯坦、H.鲍嘉、C.鲍育、G.古柏、J.克劳藻、B.戴维斯、 O.德.哈维兰、H.方达、C.盖博、C.格兰特、K.赫本、E.G.鲁宾逊、 J.史都华和R.泰勒等。优秀的电影家中还包括摄影师G.托兰和黄宗沾。此外,童星S.邓波儿等主演的影片对于鼓舞30年代的美国民众起了特殊的作用。
从20年代末开始,W.迪斯尼创造了米老鼠、唐者鸭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动画形像;从1938年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开始,创造了《木偶奇遇记》(1940)、《幻想曲》(1940)、《小鹿班比》 (1942)等脍炙人口的动画长片,使美国动画片的影响遍及世界。
好莱坞在30年代发展为美国一个文化中心,众多的作家、音乐家及其他人士相继来到这一电影都城。他们之间相互影响,拍摄出一批社会意识较强的影片,如上述《斯密斯先生到华盛顿》、 《新新监狱两万年》、《黑色的愤怒》、《告密者》、《怒火之花》、《青山 翠谷》、《狂怒》、《我是越狱犯》以及《巴斯德传》(1935)、《左拉传》 (1937);《华莱士传》(1939)、《他们不会忘记》(1937)、《黑色军团》 (1936)和《穷巷之冬》(1936)。年轻的O.威尔斯1941年导演的《公 民凯恩》吸取了经典美国电影的精华,导演了这部从叙事结构到镜 头结构均有重大创新的影片,把美国电影推向一个新的高点。威 尔斯的《公民凯恩》和《安倍逊大族》(1942)对以后电影的结构、摄 影和电影理论的影响十分深远。

美国的纪录片在30年代中期,在英国的J.格里尔逊和荷兰的 J.伊文思的影响下再次受到重视,拍摄了《开垦平原的犁》(1936)、 《河流》(1937)和《城市》(1939)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除为军方摄制了大批军事训练片和战争纪录片外,还摄制了数量相当 可观的堪称经典之作的纪录片,如J.福特的《中途岛战役》(1942), J.休斯登的《来自阿留申群岛的报告》(1943)、《圣被得罗之役》 (1945),W.惠勒的《孟菲斯美女》(1944),L.德.罗歇蒙的《战时女朗》(1944)等。卡普拉率领他的分队自1942年起用资料片和缴获 的敌方影片制作出《我们为何而战》的系列片。 G.卡宁和英国的 C.里德合作导演的《真正的光荣》(1945)被誉为长纪录片的顶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故事片,有柯蒂斯的 《胜利之歌》(1942)、《卡萨布兰卡》(1943)和《出使莫斯科》(1943); 顾柯的《费城的故事》(1940);霍克斯的《约克军曹》(1941);希区柯克的《破坏者》(1942)、《疑影》(1943)和《救生船》(1944);W.休斯登 的《马耳他之鹰》(1941);H.金的《皇家空军中一名美国佬》(1941); 朗格的《刽子手也死亡》(1943);李洛埃的《魂断蓝桥》(1940)和《东京上空三十秒》(1944);刘别谦的《生死问题》(1942)和《天堂可以等待》(1943);L.麦卡里的《与我同行》(1944);迈尔斯东的《鼠与 人》(1940)、《北极星》(1943);L.匹查尔的《月落乌啼霜满天》 (1943);O.普雷明格的《劳拉》(1944);G.拉托夫的《俄罗斯之歌》 (1944);H.舒姆林的《守望莱茵河》(1943);华尔许的《目的地缅甸!》(1945);W.A.惠尔曼的《黄牛惨案》(1943)和《大兵乔的故事》 (1945);B.怀尔德的《通向开罗的五座坟墓》(1943)和《失去的周末》(1945);S.伍德的《战地钟声》(1943)和《金石盟》(1942);惠勒 的《小狐狸》(1941)和《忠勇之家》(1942)等。L.褒曼、B.克罗斯贝、 J.迦伦、R.海华丝、B.霍普、G.佩克、L.透纳和J.韦恩等演员在这 一时期加入了美国电影明星的行列。

从战后开始直至50年代初期,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最后一 段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影片有:卓别林的《凡尔杜先生》 (1947);S.多南和G.凯利的《雨中曲》(1952);福特的《亲爱的克莱 蒙丁》(1946);霍克斯的《红河》(1948);休斯敦的《宝石岭》(1948)、 《柏油丛林》(1950)和《非洲女王》(1951);H.金的《正午十二点》 (1949)和《枪手》(1950);E.卡善的《君子协定》(1947)、《漂亮的混 血姑娘》(1949)和《欲望号街车》(1951);J.L.曼凯维支的《慧星美 人》(1950);V.米纳里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1)和《邪恶的和 美丽的》(1952);R.罗森的《当代奸雄》(1949);斯蒂文斯的《阳光照 耀之地》(1951)和《原野奇侠》(1953);维多的《太阳浴血记》 (1947);华尔许的《白热》(1949);怀尔德的《日落大道》(1950)和 《十七号战俘营》(1953);惠勒的《黄金时代》(1946)、《女继承人》 (1949)和《罗马假日》(1953);F.齐纳曼的《正午》(1952)和《走向永生》(1953)等。

美国电影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和挑战。首先,1948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对拖延 多年的“派拉蒙案”作出裁决,判定大公司垄断为非法,要求制片公 司放弃发行和经营电影院的业务。这就切断了大公司的主要财源,迫使公司大幅度减少影片生产。其次,美国电视发展迅速,到1953年,电影观众人数与1946年相比减少了一半。为争夺观众,早在20年前即已发明出来的宽银幕电影此时开始成为与电视竞争的手段。

最甚者是自1947年起,“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开始针对好莱坞进步人士进行政治迫害。1948年,华盛顿特区联邦法院判处好莱坞十人案,1951年又继续加深和扩大对电影界人士的迫害。许多人被指控为共产党,800余人被列入黑名单。这场迫害极大地损伤了美国电影的创作元气。但受迫害的电影界人士克服重重困难,摄制出描写锌矿工人罢工的影片《社会中坚》(1954,H.比伯曼导演),至今仍受到电影研究人员的重视。主要发生在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初期的美国“黑色电影”,如B.怀尔德的《加倍赔款》(1944)和《日落大道》(1950),T.加奈特的《邮差总是按两次铃》(1946)和N.雷伊的《以夜维生》(1949),亦是在这种政治气候的特殊条件下产生的,并随着50年代末政治迫害的消退而逐渐消逝。

美国当代电影状况

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结束之后,各大公司从印年代中期开始解体或转产,海斯法典也被正式废除。随之出现了微型影院、艺术影院、汽车影院。独立制片及实验电影有了发展。

在“好莱坞之后”的年代里,一些经典题材和类型电影发生了变化。N,雷伊、V,米纳里和D,西尔克使美国情节电影前进了一步,出现了西尔克的《写在风中》(1957)、《被玷污的天使》(1958)和《生活的摹仿》(1959),米纳里的《邪恶的和美丽的》(1952)、《蛛网》(1955)和《家在山那边》(1960)等有代表性的影片。自《枪手》和《正午>开始,传统的西部片也发生了变化,在这种称之为“成人西部片”中,单枪匹马的主人公有些变成群体的主人公,并出现了福特的《搜索者》(1956)、G.R.希尔的《虎豹小霸王》(1969)和S.佩金珀的《野性的一群》(1969)等与过去不同的西部片。歌舞片中的佳作当推顾柯的《窈窕淑女》(1964)、R.怀斯的《西区故事》(1961)和《音乐之声》(1965)以及惠勒的《滑稽女郎》(1968)。

这一时期是美国青年思想最动荡的年代,相应出现的表现青年疑虑、反抗的所谓“反英雄”影片有:雷伊的《无因的反抗》(1955),卡善的《伊甸园东方》(1955),J.洛甘的《野餐》(1956)以及后来的M.尼科尔斯的《毕业生》(1967),A.潘的《邦尼和克莱德》(1967),D.霍珀的《逍遥骑手》(1969),J.施莱辛格的《午夜牛郎》(1969),T.马里克的《荒原》(1973)等。

这一时期其他突出的影片还有:R.阿尔特曼的《陆军野战医院》(1970)和《纳什维尔》(1975);P.波格丹诺维奇的《最后一场电影》(1971);地密尔的《十诫》(1956);M.福尔曼的《飞越疯人院》(1975);A.希勒的《爱情故事》(1970);休斯登的《不合时宜的人》(1961);S.库勃里克的《光荣之路》(1957)、《斯巴达克斯》(1960)、《怪癖博士》(1964)、《2001年太空漫游记》(1968)和《发条橘子》(1971);尼科尔斯的《第二十二条军规》(1970);F.沙夫纳的《巴顿将军》(1970);G.西顿的《飞机场》(1970);斯蒂文斯的《巨人》(1956);怀尔德的《热情似火》(1959)和《公寓》(1960);惠勒的《宾虚传》(1959)。希区柯克在这一阶段拍摄了他最有影响的一批影片,如《后窗》(1954)、《眩晕》(1958)、《西北偏北》(1959)、《精神病患者》(1960)、《群鸟》(1963)和《玛尔妮》(1964)。

美国黑人演员过去在电影中只扮演次要的甚至是反面的角色,自S.波蒂埃开始,在《挣脱锁链》(1958)、《蓝斑》(1965)、《吾爱吾师》(1967)、《炎热的夜晚》(1967)和《猜猜谁来吃晚餐》(1967)中扮演了正面角色,并开始尝试由黑人自己编导关于黑人生活的影片。从L.斯特拉斯堡在纽约开设的演员讲习班培养出来的M.白兰度、M.克利夫特、P.纽曼和J.方达等加人了电影演员的行列。从大学电影系毕业的年轻导演亦开始崭露头角,如F.F.科波拉的《教父》(1972)、《教父》(续集,1974)和《对话》(1974),G.卢卡斯的《美国风情画》(1973),M.斯科西斯的《穷街陋巷》(1973)和《出租汽车司机》(1976)等影片显示出美国青年导演在承继美国电影传统基础上的创新精神,为70年代的复兴准备了条件。

美国电影的“复兴”是从S.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1975)和卢卡斯的《星球大战》(1977)开始的。这两位导演都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们运用当代工艺技巧制作的传统类型片(灾难片、科幻片)引起强烈的反应,并导致美国电影的制作和票房收入直线上升。受到美国青少年观众欢迎的科幻片发展为集灾难片、冒险片而成的场面壮观的影片的一个新片种,这些影片包括《第三类接触》(1977)、《异物》(1979)、《外星人》(1982)、《失去方舟的入侵者》(1981)、《金刚》(1976)、《超人》(1979)、《侏罗纪公园》(1993)以及这些影片的续集。

在70年代末以来的美国电影中,家庭和妇女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影片又重新受到重视,如W.艾伦的《安妮.霍尔》(1977)和《汉娜姐妹》(1986);阿尔特曼的《三个女性》(1977);阿普特德的《矿工的女儿》(1980);R.本顿的《克莱默夫妇》(1979);J.L.布鲁克斯的《母女情深》(1983);P.马佐尔斯基的《一个未婚女人》(1978);M.雷德尔的《金色池塘》(1981);R.雷德福的《普通人》(1980);H.罗斯的《转折点》(1977);齐纳曼的《朱莉亚》(1977)等。关于越南战争的影片当推H.阿什比的《归家》(1978)、M.西米诺的《猎鹿人》(1978)和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1979)。其他突出的影片还有关于工人的如《诺玛.雷》(1979)、《洛奇》(1976)、《蓝领》(1978);表现青年的如《周末狂热》(1g77)、《油脂》(1978)、《毛发》(1979)和《闪光舞》(1983)等。

B. 环球影城属于哪个国家

属于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位于洛杉矶市区西北郊。20世纪初,电影制片商在此发现理想的拍片自然环境,便陆续集中到此,使这一块土地逐渐成为世界闻名的影城。

1908年好莱坞拍出了最早的故事片之一《基督山恩仇记》。1912年起相继建立制片公司,到1928年已形成了以派拉蒙等"八大影片公司"为首的电影企业阵容。三、四十年代是好莱坞的鼎盛时期,摄制了大量成为电影史上代表作的优秀影片,并使美国电影的影响遍及世界。

(2)哪个电影制片公司在1928年就已经形成了扩展阅读:

在环球影城可以参观电影实际的幕后制作及特殊的摄影技巧,乘坐片场的游览车〈BacklotTram〉,沿途会经过大金刚〈KingKong〉、大地震〈Earthquake〉、大白鲨〈TheJaws〉及其他电影的场景,亲身体验大猩猩的震撼,地震、大白鲨及火山爆发的恐怖。

游览车还会经过一些如西部小镇、纽约、英国伦敦、德国柏林、罗马古城等电影拍摄场地。环球片场分娱乐中心(EntertainmentCenter)及片场中心(StudioCenter)两部分。

影城的下层(LowerLot)是以表演为主的娱乐中心,其中的水世界〈WaterWorld〉是取自同名的电影而设计的一场水战表演,水花四溅,十分刺激精彩,坐在前几排的观众一定会被表演所溅起水花而淋透全身!

网络-环球影城

C. 美国环球影城在哪个城市

截止到2021年美国有2个环球影城,分别在美国洛杉矶、美国奥兰多。
1、好莱坞环球影城
好莱坞环球影城位于洛杉矶市区西北郊。20世纪初,电影制片商在此发现理想的拍片自然环境,便陆续集中到此,使这一块土地逐渐成为世界闻名的影城。1908年好莱坞拍出了最早的故事片之一《基督山恩仇记》。1912年起相继建立制片公司,到1928年已形成了以派拉蒙等八大影片公司为首的电影企业阵容。三、四十年代是好莱坞的鼎盛时期,摄制了大量成为电影史上代表作的优秀影片,并使美国电影的影响遍及世界。
2、奥兰多环球影城
奥兰多环球影城由两个园构成。一个叫做UniversalStudiosFlorida,译为佛罗里达环球影城;另一个叫做UniversalsIslandsofAdventures,译为环球影城冒险岛。该主题公园里的内容与位于洛杉矶的好莱坞影城主题公园区别不大,但是,由于奥兰多的这座环球影城比好莱坞环球影城晚建了近30年,所以使得奥兰多环球影城更有现代感,也更被年轻人所喜爱。

D. 环球影城在哪个城市

环球影城在洛杉矶市。

好莱坞环球影城位于洛杉矶市区西北郊。20世纪初,电影制片商在此发现理想的拍片自然环境,便陆续集中到此,使这一块土地逐渐成为世界闻名的影城。

1908年好莱坞拍出了最早的故事片之一《基督山恩仇记》。1912年起相继建立制片公司,到1928年已形成了以派拉蒙等"八大影片公司"为首的电影企业阵容。三、四十年代是好莱坞的鼎盛时期,摄制了大量成为电影史上代表作的优秀影片,并使美国电影的影响遍及世界。

中国联通为环球度假区运营方开通了黄金专线、紫金专线共7条,呼叫中心SIP中继语音专线8条,为城市大道开通各类互联网专线8条,确保顺利开园。

中国联通针对环球度假区的网络保障方案于8月20日内部压力测试开始时正式启动,基础网络保障、手机信号网络保障以及业务保障团队共计26人全部就位,确保游客体验项目时有良好的5G网络体验。

E. 第一个环球影城在哪里

第一个环球影城在美国洛杉矶,即洛杉矶好莱坞环球影城。

好莱坞环球影城位于洛杉矶市区西北郊。20世纪初,电影制片商在此发现理想的拍片自然环境,便陆续集中到此,使这一块土地逐渐成为世界闻名的影城,形成了以派拉蒙等"八大影片公司"为首的电影企业阵容。

(5)哪个电影制片公司在1928年就已经形成了扩展阅读:

美国的环球影城共有两个,一个是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环球影城,另一个是位于加州洛杉矶的好莱坞环球影城,其中奥兰多环球影城比好莱坞晚。

同时好莱坞亦环球影城发展为美国一个文化中心,众多的作家、音乐家、影星及其他人士汇聚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片厂陆续迁出,许多拍片设施闲置或转手电视片制作商。60年代初,好莱坞成为美国电视节目的主要生产基地。

因为电视行业的兴盛,好莱坞亦环球影城摄制的电影也就相对减少。不过,哥伦比亚、派拉蒙等著名电影公司仍在继续拍片。极尽繁华之能事。在环球影城,你可以参观电影的制作,解开特技镜头之谜,回顾经典影片中的精彩片断。

F. 什么叫 “荷里活”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Hollywood译为
好莱坞,香港译为荷里活。

加州有名的:在 硅谷 附近有几个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如 斯坦福大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

类似,草莓(strawberry)香港译为士多啤梨
strawberry
[5strC:bEri]
n.
[植]草莓

在1900年的时候,好莱坞还只不过是离洛杉矶市中心十几公里的一个人口稀少的小镇。洛杉矶原来属于墨西哥,加利福尼亚被纳入美国版图后才成为美国的城市。1886年,房地产商哈维·维尔克特斯买下了这里的一块

地,他的夫人将苏格兰运来的大批冬青树栽在这里,就有了好莱坞这个名字(在英语中,Hollywood是冬青树林的意思)。如今,好莱坞在美国文化中已经具有了重大的象

征意义。诸如日落大道、贝弗利山庄、圣费尔南多河谷、圣莫尼卡和马利布海滩等享有盛名的地方,这些地名都充满了现代神话。可以说,好莱坞的发展史就是美国电影的发展史。

1907年,导演弗朗西斯·伯格斯带领他的摄制组来到洛杉矶,拍摄《基督山伯爵》。他们发现,这里明媚的自然风光、充足的光线和适宜的气候是拍摄电影的天然场所。从1909年开始,著名的制片人格里菲斯在好莱坞以天然背景拍摄了好几部影片。当时,美国电影的中心在东部,纽约是大本营。从此以后,许多电影公司纷纷来这里拍片,开始了美国电影业移师好莱坞的大转移。1912年起,许多电影公司在好莱坞落户,到1928年,已经形成了"八大影片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这八大电影公司是: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简称MGM)

马库斯·洛是洛氏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于1920年收购了米特洛制片公司,后来又收购了高德温公司,最后与路易斯·B·梅耶制片公司合并,组建成米高梅公司。洛氏公司保留了电影院部分,米高梅公司则负责制片厂。在洛氏去世和尼古拉斯·申克担任董事长之后,塔尔伯格重新成为制片人。塔尔伯格于1936年去世,3年后,米高梅公司推出《乱世佳人》。1973年,米高梅公司受到财政上的限制,不得不放弃发行并减少生产。1981年,柯克里安控制了金融集团泛美公司所有的联美制片公司,组建了米高梅/联美娱乐公司。1985-1986年,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老板特德·特纳收购了制片厂,后来又卖给了柯克里安,只保留了影片库。1990年,意大利人姜卡尔洛·帕雷蒂和他的控股公司帕泰通讯公司在时代-华纳公司的帮助下,收购了米高梅公司。1989年,米高梅/联美公司占有6%的市场份额。

派拉蒙公司(Paramount)

明星制片厂老板阿道夫·朱克尔于1916年收购了拉斯基故事片公司,几经更名之后,于1930年改名为派拉蒙-帕布里克斯公司。它的实力由于利用了华尔街的信贷收买了一些电影院而大大增强。1932年,曾发生导致公司破产的严重的金融危机。1933年到1936年,派拉蒙公司在巴尼·巴拉班的领导下重整旗鼓。1946年,公司的利润达到了创历史纪录的3900万元。当时,派拉蒙公司被最高法院强制卖掉其所属的电影院。从1971年起,弗兰克·雅布兰斯、罗伯特·埃文斯、马丁·戴维斯、弗兰克·曼库索相继担任公司的董事长。作为的四大公司,派拉蒙1989年占有14%的市场份额,并试图收购时代-华纳公司,但在一场官司后失败。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20thCenturyFox)

维廉·福克斯的福克斯影片公司于1917年在好莱坞成立。1927年,公司投巨资开发福克斯有声电影工艺,与反托拉斯法发生法律纠纷。1929年,华尔街爆发金融危机后又遇到财政上的困难。威廉·福克斯去世后,公司于1935年与达里尔·扎纳克和弗兰克·申克的20世纪制片公司合并,成为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1981年,福克斯公司被石油大王马文·戴维斯收购,他把一半股份出让给了澳大利亚报业巨头鲁伯特·默多克。福克斯公司于1989年处于第六位,占有6%的市场份额。

华纳兄弟公司(WarnerBrothers)

华纳斯兄弟于1923年组建华纳兄弟制片股份有限公司,1925年吞并维太格拉夫公司,并投资其子公司维泰丰公司与西方电气公司合作开发的音响技术。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手》(1927)耗尽了萨姆·华纳的心血,他于同年去世。华纳兄弟公司于50年代转向电视片生产。1957年,杰克·华纳只保留了华纳公司的少量股权,1967年,华纳公司被七大艺术制片公司收买,1969年又被金尼国民服务公司收购。伯班克的公司由史蒂芬·罗斯领导,重新命名为华纳通讯股份有限公司,1971年,其电影、唱片和电视部分保留华纳兄弟的名字,由特德·阿什利负责。1983-1984年,华纳公司曾陷于严重的财政危机。在特里·西默尔的领导下,由于《小妖精》和《蝙蝠侠》等影片的成功,公司恢复了元气。1989年,华纳公司在八大电影制片厂中排名第一位,占有19%的市场份额。此时,时代公司合并进来,成为时代-华纳公司。

雷电华公司(Radio-Keith-Orpheum,简称RKO)

雷电华公司是好莱坞八大公司中最年轻的公司,1928年由戴维·萨尔诺夫和约瑟夫·肯尼迪的美国无线电公司合并几家公司后成立。沃尔特·迪斯尼、奥逊·威尔斯和塞尔兹尼克等独立制片人都曾加盟雷电华公司,并未公司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48年,公司被飞机大王霍华德·休斯所控制。1955年,雷电华公司被一家轮胎公司的子公司托马斯·奥尼尔的通用远距无线电公司收购,把几百部影片的摄制权让给了可口可乐公司。1958年,在女演员露西尔·鲍尔的主持下,在德西露制片厂内开始恢复生产电视片。由于公司领导人的决策不利,致使雷电华公司最终从好莱坞消失。

环球公司(Universal)

卡尔·莱姆利在合并了几家企业后于1912年创建了环球制片公司。1936年莱姆利去世后,环球公司被一个财团收购。摆脱了30年代的财政危机之后,环球公司于1946年与国际制片公司合并。1962年,环球国际公司被美国音乐公司收购。从1976年起,内德·塔南、弗兰克·普赖斯、西德尼·申贝克相继领导环球公司。环球公司1989年处于第二位,占有17%的市场份额。1990年环球公司被日本的松下公司以60亿美元的代价收购。

联美公司(UnitedArtists)

1919年由道格拉斯·范朋克、查理·卓别林、玛丽·璧克馥和格里菲斯创建,由海勒姆·艾布拉姆斯领导,1926年起由约瑟夫·申克领导。经过彻底的改组后,阿瑟·克里姆

G. 环球影城世界上有多少个

截至2021年3月22日,全球总共有5个环球影城,分别是:美国洛杉矶好莱坞环球影城、佛罗里达奥兰多环球影城、日本大阪环球影城和新加坡圣淘沙环球影城、北京环球度假区(在建)。

1、好莱坞环球影城

好莱坞环球影城位于洛杉矶市区西北郊,是游客到洛杉矶的必游之地。好莱坞是世界著名的影城,20世纪初,一些制片商开始在这里拍片,到1928年已形成了以派拉蒙等八大影片公司为首的强大阵容。三四十年代以来,好莱坞成为美国的一个文化中心,众多的作家、音乐家、影星就住在附近的贝弗利山上。

2、新加坡圣淘沙环球影城

新加坡环球影城坐落于全球投资额最高、内容最丰富的顶级家庭旅游目的地圣淘沙名胜世界之内,其将推出24个过山车和景点,大部分景点为世界级的首创亮点或是特地为新加坡量身定造的,堪称环球影城的又一鸿篇巨制。

环球影城24个景点和双轨过山车等项目中,有18个专为新加坡设计,全球独有的游乐项目,包括科幻影集太空堡垒(Battlestar Galactica)为蓝本,高度达42.5米的双轨过山车;以及拥有3500个观众席、全球最多座位的未来水世界剧场等各种游乐项目。

3、日本大阪环球影城

大阪环球影城由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和大阪市政府及数家日本公司联合投资兴建,1998年10月动工,耗资20亿美元。

作为日本西部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大阪引进这项娱乐设施旨在借好莱坞名气,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进而提振地方经济。但受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和经济不景气影响,截至2009年大阪环球影城并未达成上述“使命”

(7)哪个电影制片公司在1928年就已经形成了扩展阅读:

20世纪初,电影制片商在此发现理想的拍片自然环境,便陆续集中到此,使这一块土地逐渐成为世界闻名的影城。1908年好莱坞拍出了最早的故事片之一《基督山恩仇记》。1912年起相继建立制片公司,到1928年已形成了以派拉蒙等"八大影片公司"为首的电影企业阵容。三、四十年代是好莱坞的鼎盛时期,摄制了大量成为电影史上代表作的优秀影片,并使美国电影的影响遍及世界。

环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s Parks&Resorts)

随着北京环球影视城项目再次上报,国家七个部委最近又发文称要规范主题公园项目发展、严格审批,这也意味着此类项目“解禁”,或将再次掀起国内建设主题公园的热潮。

2020年10月20日,北京环球度假区发布园区内众多新颖的娱乐体验,展示了标志性景点、经典骑乘娱乐设施、精彩表演及主题化餐厅体验等诸多精彩细节,并通过发布一系列生动的效果图和视频,揭秘了多个地标景点和最值得期待的骑乘娱乐设施等。另外,北京环球度假区还揭秘了其中两项独特的人气表演项目——“灯光,摄像,开拍!”以及“未来水世界特技表演”。

H. 世界三大电影工业基地

说到电影工业基地,许多人都会想到现今最著名的好莱坞,然而很少有人真正的了解过好莱坞。下面就由我介绍世界三大电影工业基地,有时候我们也许不仅仅是看电影,还可以了解了解电影在哪生产的?

世界三大电影工业基地

1 好莱坞

好莱坞(Hollywood),又称荷里活,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外,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好莱坞”一词往往直接用来指美国的电影工业,由于美国许多著名电影公司设立于此,故经常被与美国电影和影星联系起来,好莱坞是世界闻名的电影中心,每年在此举办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则是世界电影的盛会 。

好莱坞不仅是影视娱乐明星工厂,也是全球时尚发源地,世界上众多商品是由于好莱坞的电影而成为奢侈品顶级品牌。好莱坞顶级品牌俱乐部HOLLYWOOD SUPER BRAND CLUB,是顶级品牌运营组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顶级品牌俱乐部。

然而当今的好莱坞已经风光不再。尽管还有一些后期制作工厂、电影技术支持公司和几个大唱片公司仍然位于好莱坞,但昔年奠定好莱坞辉煌的各大电影公司却只有派拉蒙一家还留在好莱坞。电影业绝大多数最富有和最成功的创作人员早在几十年前就离开了好莱坞。从四、五十年代开始,好莱坞逐渐走向衰落,从一个风景如画的住宅、创作和旅游麦加蜕变为熙攘喧嚣、淫乱低级、充满罪恶的闹市,到处充斥着低俗的旅游纪念品商店、毒品贩子、乞丐、游民和妓女,到八十年代末这片衰败景象达到谷底。

因此,再创好莱坞辉煌成为90年代的洛杉矶市长办公室的头等政治大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92年的暴乱和1994年的地震使洛杉矶得到了联邦政府的大量拨款,使好莱坞的重整成为可能和必须。重建计划颇见成效,自1993年以来,犯罪率下降了21%,肮脏破败的街道焕然一新。许多地标建筑被重修,包括好莱坞大道6712号的埃及大剧院。年久失修、具有传奇色彩的电影宫殿。

埃尔·卡皮坦大剧院,也由迪斯尼公司出资重新装修,成为迪士尼在洛杉矶的橱窗影院,是全美票房最高的单银幕影院。还有其他几十个工程也都破土动工,包括新建的好莱坞娱乐博物馆和好莱坞历史博物馆。加上原有的好莱坞山上的好莱坞标志、好莱坞大门、3.5英里长的明星大道、中国大戏院门前的明星脚手印、好莱坞蜡像馆、好莱坞制片厂博物馆以及好莱坞纪念公墓等招牌景点,好莱坞每年仍吸引着上千万游人,在此消费约十亿美金。看来,金丝镇的辉煌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风景名胜

杜比剧院

杜比剧院位于美国加州好莱坞的好莱坞大道上,2001年11月9日启用,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的举行地点。直至2033年,奥斯卡都会在杜比剧院举行颁奖典礼。

杜比剧院,原名柯达剧院,2012年2月更名为“好莱坞高地中心,2012年5月更名为现名。

中国剧院

好莱坞最重要的景点之一就是位于好莱坞大道上的中国剧院,以知名明星的手印、脚印吸引各国游客到此一睹明星足迹。中国戏院在1927年5月开幕,以其中国式建筑的外观得名,69呎高的青铜色屋顶高入云霄,戏院内部也以中国艺术概念所设计。

比华利山

当年的名流巨贾离开好莱坞之后,大都搬到了比华利山,使之成为洛杉矶地区最豪华最富有的住宅区。

日落大道

日落大道一条商业街,它距离市中心1小时车程,位于Sunset出口和Fairfax大街附近。

这条街地处西好莱坞,时髦的服装店,饭馆及咖啡厅鳞次栉比。而一到晚上,这里又是另外一番景像,各种夜总会,迪厅吸引了成群结队的年轻人来到这繁华的霓虹灯下。在这条街,你能见到很多的好莱坞明星,但各个营业场所离得比较远,你有必要打的或借一辆车前往。

环球影城

位于洛杉矶市区西北郊,好莱坞是世界著名的影城,20世纪初,一些制片商开始在这里拍片,到1928年已形成了以派拉蒙等八大影片公司为首的强大阵容。三四十年代以来,好莱坞成为美国的一个 文化 中心,众多的作家、音乐家、影星就住在附近的贝弗利山上

星光大道

好莱坞星光大道(Hollywood Walk of Fame)是条沿着美国好莱坞好莱坞大道与藤街伸展的人行道,上面有2000多颗镶有好莱坞商会追敬名人姓名的星形奖章,以纪念他们对娱乐业的贡献。第一粒星于1960年2月9日颁赠予琼安·伍德沃德(Joanne Woodward)。截至2013年6月20日上面共有2500颗星。

野外剧场

建于1922年的这个圆形剧场位于好莱坞北端,是一个百色的演唱会专用场所,你经常都会在电视或电影看到这个圆形剧场,甲克虫乐队也曾在此演奏。

每年7月初到9月初这里有一个野外音乐会,由洛杉矶乐团和好莱坞野外剧场交响乐团共同演奏。到了周五和周六,你还可以在这尽情欣赏电影音乐,流行音乐以及爵士音乐等多种音乐的演出。

比华利山饭店

比华利山饭店是世界电影界最喜爱的聚会场所。饭店占地12英亩,沿着棕榈掩映的日落大道呈条状铺开,整个旅馆呈粉红色调,被业内称为“粉房子”,由豪华套间、舞厅、酒吧、咖啡厅以及高级别墅套房和各色园林所组成,整个设计是文艺复兴时代的风格。

派拉蒙电影城

卓越(派拉蒙)电影公司所拥有的好莱坞仅存的片场位于Melrose大街上。这里有为一般人提供的游览路线。这条路线需时两个小时,你无需预订门票,只要在Gower街上的入口处购得门票按指定时间进行参观即可。

公司

二十世纪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 (NewsCorporation)

华特迪斯尼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 (independent)

哥伦比亚:Columbia Pictures (隶属SONY)

狮门影业公司:Lions Gate Films(independent)

新线影业:New Line Cinema(隶属时代华纳)

派拉蒙电影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隶属维亚康姆)

环球影片公司:Universal Pictures(隶属通用电气公司)

华纳兄弟:Warner Bros. Pictures(隶属时代华纳)

温斯坦公司:The Weinstein Company(MGM distributes films)

顶峰娱乐:Summit Entertainment

梦工厂:DreamWorks Pictures(被维亚康姆收购)

米拉麦克斯影业:Miramax Films(被华特迪斯尼公司收购)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 (被索尼电影娱乐公司收购)

雷电华:RKO(Radio Keith Orpheum)

塞缪戈温电影公司:The Samuel Goldwyn Company

塞尔兹尼克国际影业公司:Selznick International Pictures

联艺:United Artists(被米高梅收购)

顶级品牌俱乐部

好莱坞不仅是影视娱乐明星工厂,也是全球时尚发源地,世界上众多商品是由于好莱坞的电影而成为奢侈品顶级品牌。好莱坞顶级品牌俱乐部HOLLYWOOD SUPER BRAND CLUB,是顶级品牌运营组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顶级品牌俱乐部。

2 宝莱坞

宝莱坞的制片厂外景宝莱坞(Bollywood)是对位于印度孟买电影基地的印地语电影产业别称。宝莱坞时常被误解为所有的印度电影,而实际上,它只代表部分印度电影产业。宝莱坞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之一,拥有数亿观众。

印度人将“好莱坞”(Hollywood)打头的字母“H”换成了本国电影之都孟买(Bombay)的字头“B”,因而把“好莱坞”变成了“宝莱坞”(Bollywood)。

宝莱坞也被称作是“印地语(Hindi)的影院”,其实乌尔都语(Ur)诗歌在这里也相当常见,同时英语的对白和歌曲所占的成分也正在逐年增加。不少影片中的对白中都有 英语单词 短语 ,甚至整个 句子 。一些电影还被制成两种或三种语言的版本(使用不同语言的字幕,或者不同的音轨)。[1]

宝莱坞和印度 其它 几个主要影视基地泰米尔语- Kollywood,特鲁古语(Telugu),孟加拉语(Bengali) - Tollywoord,坎拿达语(Kannada)和马拉亚拉姆语(Malayalam)等构成了印度的庞大电影业,每年出产的电影数量和售出的电影票数量居全世界第一。宝莱坞对印度以至整个印度次大陆,中东以及非洲和东南亚的一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南亚的移民输出传播到整个世界。

影片类别

宝莱坞的电影通常是音乐片。几乎所有影片中都有 唱歌 跳舞的场面。印度的观众期望他们的花费物有所值,影片的表演者通常被称作"paisa vasool",即“钱之所值”的意思。歌唱和舞蹈、三角恋爱、喜剧再加上超胆侠的惊险场面:一起混和在一部三个小时长的,包含一次幕间休息的,华丽铺张的表演之中。这些影片称作“masala”电影,以印地语代表混和香料的“masala”一词命名。如“masala”香料一样,这些电影实来是各种东西的混和体。

影片的情节多是通俗闹剧,里面有很多些公式化的成分,比如命运不佳的情侣,愤怒的父母亲,腐败的官员,绑匪,心怀阴谋的恶人,沦落风尘的善良女子,失散已久的亲人和被命运分开的兄弟姐妹,戏剧性的命运转折,还有方便的巧合。

当然也有些影片有着多些的艺术追求和复杂些的剧情(比如Satyajit Ray、Mrinal Sen、Guru Dutt、Shyam Benegal、Hrishikesh Mukherjee和Gulzar等人的电影),但这些电影往往在票房不敌口味更大众化的电影。然而,宝莱坞正在转变。他们希望看到不同的印度电影。

应该指出的是,符合大众口味的电影中也有不少是有价值的,或者作为精雕细琢的娱乐片,或者以其自身的方式有着艺术上的成就。宝莱坞电影的任何一个影迷都能够列出一系列超过普通masala电影的影片来。

剽窃指控

受到制作周期短和预算少的限制,一些宝莱坞的作者从西方成功电影中直接借来情节甚至场景,一些作曲者也从西方电影乃至其他印度电影中抄袭音乐旋律。多数对西方电影的抄袭都不会受到惩罚,因为西方人对此基本上一无所知;而且,许多印度观众本身也不熟悉西方电影和曲调。宝莱坞电影中终究存在多少抄袭是个广受争议的问题。有些人说是零星存在,有些人说相当频繁。

奖项

印度银幕杂志Filmfare在1953年举办了第一届Filmfare奖(Filmfare Award)。该奖后来成为宝莱坞的奥斯卡奖。杂志的读者进行投票,最后的颁奖在一个众星云集的盛大仪式上进行。该奖与奥斯卡奖一样常被指责对影片商业成功的关注超过影片内涵。

其中受欢迎的一些奖项包括:

Zee Cine 奖

Star Screen 奖

星尘奖

这些奖项都有精心设置颁奖仪式,歌舞表演,有明星和崭露头角的新星参加。

以吸引海外的印度和外国观众。几次典礼分别在阿姆斯特丹、新加坡、英国和南非举行。

1973年以来,印度政府出资赞助了“国家电影奖”(National Film Awards),由国家出资的电影节管理局(Directorate of Film Festivals - DFF)颁奖。DFF所面向的不光是宝莱坞电影,还包括其他地区的电影和独立电影/艺术电影。颁奖典礼由印度总统主持,所有人都因此而渴望获奖。

影响力

很多人说,宝莱坞的电影形式单一,内容自娱自乐。看一部觉得新鲜,看第二部就觉得雷同,只有印度人才会如此推崇不已。但是对全世界来说,宝莱坞就像印度最美丽的一张名片,展现了印度人独特的魅力。而今,印度的电影明星们在世界名流的圈子里风头日健,不少好莱坞明星开始往宝莱坞发展。宝莱坞明星的婚礼上,可以请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妇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就连美国总统到访,还传出了宝莱坞第一美女没空见布什的消息,可见印度宝莱坞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

3 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Hong Kong Film)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香港电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在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已发展成为华语世界(包括海外华人社会)以至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之一。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电影工业基地之一和电影出口地之一,人们把它称做“东方好莱坞”。

起源

1 897年电影开始传入香港。

1898年开始有商业性电影放映。

1901年出现第一家电影院喜来园。

1909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在香港拍摄了影片《偷烧鸭》。

1913年,黎民伟和美国人布罗斯基合办了香港第一家制片机构──华美影片公司,摄制了 故事 短片《庄子试妻》。

1923年,黎民伟又和他的兄弟等创办了香港第一家全部由香港人投资的制片机构──民新影片公司,

1925年上映了它拍摄的香港第一部长故事片《胭脂》。

电影制作

香港的纸片模式,专业分工、组织结构虽比中国内地、台湾地区完善,但较之好莱坞仍显得随意机动,工业化程度远不够严密有序。

第一,按照好莱坞的工业规则,电影一旦开机便需按部就班,不能随意更改剧本、变动进度。然而香港的电影导演,比如徐克、杜琪峰等,他们的拍摄 方法 却大不相同:在保证按时交片的前提下,现场即兴发挥、随拍随改、有时停工有时赶拍。这种做法恰恰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最正常的作风习惯。

第二,香港尽管也有不少以导演强势创作著称的影片。

第三,香港电影素以拍摄迅速为特色。要说香港的拍摄速度有多快,1960年代,香港的粤语戏曲片就有“七日鲜”的纪录,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个纪录几乎被追平,吴镇宇导演的《9413》,只用了10天时间,而他主演的《古惑女》,也只用了12天。香港电影之所以要拍摄快,主要是为了赶档期,既赶明星的档期,更主要的是为了院线的上映档期,港片兴盛的时候,院线需要大量的港片填充各个档期,尤其是每年的 春节 贺岁档,更是必需有巨星坐镇。

香港电影的主要类别有武侠片/动作片/功夫片、喜剧片、警匪片、黑帮片、文艺片、鬼片、情色片等等。

电影节

香港电影金像奖

香港电影金紫荆奖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

亚洲电影节

香港国际电影节

亚洲电影大奖

现状

现在内地的观众普遍反映香港电影没有过去的好看,首先是演员就没有以前的那样吸引人。香港目前新生代的女明星没几个能独挑大梁,2015第34届金像奖最佳新人提名中,王菀之占了三个提名,可见香港电影新人演员已经到了匮乏的地步。这和过去张曼玉、林青霞、叶童、袁咏仪、王祖贤她们争芳斗艳的时代已经是天壤之别,好的女演员实在是太少了,拍一部电影都找不到什么好的女演员配戏。

男演员呢?香港电影众所周知是以动作片打天下,现在的男演员演戏好的还是有不少,可是能打的就很少了。目前已经不年轻的甄子丹仍然是一枝独秀,他的新作《叶问3》也已开机,但很明显,甄子丹之后就很难再找到动作新人。像洪金宝、成龙那样从小练功的武打演员,现在香港新生代明星中实在是太少了。毕竟洪金宝他们的年月,当时的父母还愿意把小孩送去学武,这在今天看来已是很稀罕的事情。极度缺乏巨星和人才,缺乏创意是香港电影面临的首要问题,如果香港电影想要再度辉煌,就必须有一大批新的电影人才给香港电影注入新的活力,就好像1979年发起的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一样,只有这样,香港电影才能起死回生。

现在香港电影一年当中都很难有30部电影开机,新演员就更难说出头,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之所以能在金像奖上获得12项奖杯,也是因为竞争中太弱的缘故,如果是《一代宗师》放到1990年代,就很难拿下这么多奖杯了。

缺乏新人,缺乏新作,倚靠中国内地拍摄电影,香港电影其实已经融入了内地电影,以后逐渐就是中国电影了,香港电影和内地电影的区分越来越不明显。或许,香港电影不是走向了没落,而是走向了融合。

I. 环球影城是哪个国家的公司

美国的。

好莱坞环球影城位于洛杉矶市区西北郊。20世纪初,电影制片商在此发现理想的拍片自然环境,便陆续集中到此,使这一块土地逐渐成为世界闻名的影城。1908年好莱坞拍出了最早的故事片之一《基督山恩仇记》。

1912年起相继建立制片公司,到1928年已形成了以派拉蒙等"八大影片公司"为首的电影企业阵容。三、四十年代是好莱坞的鼎盛时期,摄制了大量成为电影史上代表作的优秀影片,并使美国电影的影响遍及世界。

(9)哪个电影制片公司在1928年就已经形成了扩展阅读

环球影城的经典主题

好莱坞环球影城是一个再现电影主题的游乐园,其内以多部大制作电影为主题的景点最受欢迎。

1、史瑞克4D影院是好莱坞环球影城第一个遇到的游乐项目,在此可以真正的走入电影,体验全方位立体效果的震撼感。

2、到外星人山洞和ET来一段脚踏车上的太空之旅,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

3、环球影城的经典项目侏罗纪公园,形态生动的恐龙,危险奇异的侏罗纪丛林、游船从高空俯冲入水的刺激,都让人兴奋不已。

4、 如果在侏罗纪公园还未过足水瘾,水上世界定可满足你。各类水上特技营造不亚于电影的紧张画面,而火爆的动作场面更会将游客囊括在内,给人真实的危难当头之感。

5、在以科幻取胜的“回到未来”,坐上配合影像和音响摇动的时光机,让人亲身感受回到未来旅程中的重重难关。

6、终结者游乐区,以3D电影和真人结合的方式,重温魔鬼终结者的恐怖场景。

J. 美国电影的特点

美国电视电影的特点
阅读次数:480
电视电影与普通系列剧在形式方面的另一个重大不同是,它没有技术结构方面的严格要求。虽然时长是固定的,不论什么样的故事都必需正好放进一个90分钟的框架里,但在其内部却不必像系列剧那样一定要分成每段十来分钟的若干幕。在播出时,一部电视电影会被打断八到十次来插播广告,但剧作家和导演不必像拍系列剧时那样,要事先考虑好在适当的时候被打断,并且要为能够在广告后继续抓住观众而设置悬念。这就意味着,电视电影的作者比电视系列剧的作者有着更大的自由,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需要的节奏,而不是插播商业广告的节奏来安排故事的进程。杰克•纽曼在谈到《蓝骑士》(Blue Knight )的写作时为此兴奋不已,他说:“我写的全部东西从‘淡入’起到‘淡出’止,四个小时一气呵成,他们愿意从哪里打断都行。……这意味着已经发生了一些事情,另一些事情将要发生,或是你吓得要死,或是你被吸引了,你笑了,或是其他什么情况,但总之你是一直在看。我不用费一点心思去考虑在哪里打断插播广告。”(注:(美)汤姆•斯坦普尔《向全国讲故事的人们——美国电视写作史》,纽约康提纽姆出版公司1992年英文版,第126页。)当然, 无论如何这些节目在播出时总要被商业广告打得七零八落。
电视电影同一般影院故事片在形式方面的不同,则表现在它更具有的电视特点上。首先在制作成本上就有极大区别。好莱坞商业影片动辄几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的制作费用是商业电视网很难承受的,一部电视电影的投资规模大约为500万至800万美元,以每小时节目的平均成本计算,要高出一般的情境喜剧和普通系列剧一倍以上,但比好莱坞商业片却低得多。低成本制作以及电视不太清晰的小屏幕播放的限制,使得电视电影很少追求宏大的场面和壮观的视觉效果,也很少使用耗资巨大的高科技特技,而是更注重叙事本身的趣味和台词语言的魅力。
此外,虽然电视电影的制作方式与普通影片没有什么区别,但为了更适合电视小屏幕播出的特点,这种影片样式还是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形式规范。最明显的是镜头景别的运用。电视电影更驱向于使用近景、特写等近距离的景别,而较少使用场面辽阔的大全景。这一方面是由于在清晰度不高的小屏幕上难于分辨特别细微的事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特写甚至大特写在电视中表现出来并没有影院银幕上那样强烈的冲击力,多用无妨。当然还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就是美国的电视电影从来不采用宽银幕的方式,而总是规规矩矩地用标准四比三画面拍摄,这似乎与我国目前大多是用磁带录制的遮幅式电视电影恰好相反。
在剪接节奏上,电视电影在总体上偏慢,在同样时长的情况下镜头数量一般明显少于普通影片。这既是为了适应电视观众在日常环境中观赏的心理节奏,同时也是因为在小屏幕上看片所感受到的速度与大银幕有所不同。(阿里洪在其《电影语言的语法》一书中曾经谈到:“当你以正常速度拍摄一场戏,然后在一幅小银幕上放映时,银幕上再现的速度是同拍摄这场戏时的速度相符的。但同样是这部片子,放映在供大量观众观看的大银幕上时,那场戏的速度就慢下来了。”(注:(乌拉圭)丹尼艾尔•阿里洪《电影语言语法》, 陈国铎等译,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164页。)说的正是这样的情况。)
在叙事方面,电视电影不但更为明畅易解,更依重于语言本身的叙事功能,而且对于各种视觉的叙事因素也很注意提高其清晰度。例如对于一份起着叙事重要作用的报纸新闻标题的特写镜头,电视电影可能会比普通影片多给一两秒钟,以便电视机前的观众也能看清它的内容。在夜景场面中,电视电影通常会采用比普通影片强得多的照明,用较强的轮廓光勾出主体内容的清晰形象,以适应电视收看环境光线较亮的需要。以上这些特点综合在一起,让人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哪些是影院故事片,哪些是电视电影。
如果说在外部形式上电视电影的电视特点还不算十分突出的话,那么在题材内容方面,美国的电视电影的电视特点就更为鲜明了。与肥皂剧、情境喜剧和普通系列剧绝大多数是原创作品不同,现在的电视电影极少是剧作家原创的,它们大都由流行的传记、小说、历史著作、报告文学或新闻报道改编而来。电视电影的制作者大概很少想到要拍出成为经典的传世之作,但大多数这类作品却希望能同时事热点结合起来。电视是一种即时传真的现代媒介,即使是娱乐性节目也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即时传真这一媒介特征的制约。一部电视电影在商业上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它在电视网中第一次播出时的收视率,而在观众对其艺术状况一点都不了解的情况下,能吸引观众收看的因素,主要就是其内容与公众热点的吻合。
所以,每一个热门话题差不多都能够引发出一部甚至几部有关题材的电视电影。本文开头所说古巴男孩的故事被拍成电视电影,就反映了这种状况。由于这种影片制作周期很短,它又总能赶在热点还没有冷却的时刻播放出来。例如戴安娜公主结婚、婚变和不幸逝世等几次大事件,都引出了好几部质量不很高,但播出非常及时的电视电影。1995 年1月末,著名前橄榄球星兼影视明星辛普森的谋杀案即将开庭,福克斯电视网就及时推出了《辛普森的故事》(The O.J.Simpson Story), 讲述辛普森从童年直到成为犯罪嫌疑人的全部过程,包括他在取保候审期间乘车出走,在高速公路上被警方和各电视网进行追击而这场大追击在几个月前才被各大电视网进行了实况转播,美国公众都记忆犹新。。同年4月,为了配合拳王泰森强奸案引起的社会热点,HBO有线电视网也推出过一部泰森的传记片《泰森》(Tyson)。
而另一些电视电影,则配合着热门畅销书的上市,对某些一度引人注目的事件旧话重提。1992年,美国陆军医院护士长玛格蕾兹•坎默梅耶上校同军方的一场官司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注意。这是一位在越南战场上得到过铜星勋章的老资格护士在美军中地位颇高,可望被提升为将军并成为陆军总护士长。但她却是一个同性恋者(虽然有过4 个子女),离婚后与一位女艺术家同居。军方本来默认这个事实,但在一次例行的填表中玛格蕾兹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者,使得军方最后作出决定让她退役。她为此同美军对簿公堂,要求保护自己的权利,并且在一场马拉松式的审判中最后获胜。到1995年 2月,这个事件虽然早已烟消云散,但玛格蕾兹新出的一部自述书籍,却显眼地出现在所有书店的新书陈列中,再度引起公众的关注。就在新书公开发行的同时,全国广播公司的纪实性电视电影《玛格蕾兹•坎默梅耶的故事》(Serving inSilence:The Margarethe Cammermeyer Story)应时播出,再次把同性恋者权利这个美国社会的热门话题,形象地演示了一番。
看一看最热衷于电视电影这一节目类型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近期的节目单,可以对电视电影的题材特点得出一个总体印象。
在2000年2月的最后3周中,哥伦比亚电视网总共安排了3 部电视电影,共播出时数是10小时。2月13日(星期日)和2月16日(星期三)先后分两集播出《萨莉•海明丝:一个美国丑闻》(SallyHemings: AnAmerican Scandal ), 讲述美国前总统杰佛逊同他家的女奴萨莉之间38年的恋情关系。之所以播出这样一部影片,是因为近来美国报刊上沸沸扬扬,正在炒作一个新闻:最新的基因技术证明,萨莉的后裔同杰佛逊总统有着无可置疑的血缘关系。这是历史事件与现实热点密切配合的一个典型范例。
2 月20 日(星期日)播出《给奥杰隆的花》(FlowersforAlgernon)。这是一个虚构故事,讲述一个既是天才又是傻瓜的面包师的心路历程,而这个故事的蓝本则是一部现代经典小说,丹尼尔•柯耶斯的同名作品。
2月27日(星期日)和3月1 日(星期三)先后分两集播出《完美的谋杀,完美的小镇》(Perfect Murder,Perfect Town), 讲述的也是一个真实故事,是1996年圣诞夜发生的一起谋杀案,至今仍未结案。同时这部影片又是根据新近著名作家劳伦斯•谢勒的一本畅销书改编的。就像前面提到的玛格蕾兹的故事一样,把几年前的热点新闻和一本新畅销书结合起来正是商业电视电影的通常作法。
实际上在电视电影中,即使是一些完全虚构的纯娱乐性故事,也常常会尽可能地同公众热点联系起来,突出电视特有的即时性。在辛普森案件审判正在乌烟瘴气,控方和辩方争吵不休的时候,全国广播公司播出了一部叫做《亨特归来》(The Return of Hunter,)的影片。亨特是80年代一部流行的动作型警察系列剧中的主角,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亨特的扮演者弗雷德•德里耶却与辛普森一样,是由橄榄球明星转入影视圈的,两个人的年龄、出道时间和知名度都差不多。而在这部影片中,德里耶出演的亨特与辛普森一样,被卷入一场谋杀案中,被害者正是他的未婚妻(在辛普森的案子中,被杀的是他的前妻)。因此,尽管这只是一部非常普通的惊险犯罪片,但它对现实事件的影射却显而易见。有了这样一个噱头,这部本来稀松平常的影片也就很容易引起注意,成为应时之作。
从数量上来看,电视电影中讲述浪漫故事、怪异故事,特别是惊险犯罪故事的纯虚构作品并不少(大都由畅销小说改编),但给人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却是那些反映真实事件的“纪录剧”。这个特点正是电视与电影这两种现代大众媒介相结合而产生的。
总起来讲,由纽约的商业电视网和好莱坞的制片商联手创造出来的电视电影这种节目样式,在美国的电视节目中不论艺术质量还是思想内涵相对都要算是比较出色的。它既吸收了电影传统中用精致的声画语言、进行叙事的各种技巧,又适应了电视媒介的特点,在形式,特别是题材方面自成一格,至今对美国电视受众产生着重大影响。美国是最大的电影生产国,也是电视电影的诞生地,了解美国电视电影的生产流程、播出方式和内在特征,对发展我国的电视电影事业应该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阅读全文

与哪个电影制片公司在1928年就已经形成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套利游戏电影 浏览:649
在那儿看电影免费还不卡 浏览:554
如何找到自己以前看过的电影 浏览:578
电影天堂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 浏览:186
电影收件人不详迅雷下载 浏览:153
微电影剧本投稿 浏览:543
关于文化馆题材电影 浏览:769
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争电影 浏览:99
安吉利卡电影在线 浏览:836
十大香港犯罪电影免费 浏览:687
韩国好看的电影推荐战争片 浏览:496
西瓜视频推荐搞笑电影 浏览:517
别人给我发小电影我会有事吗 浏览:556
南海风云电影全集完整版 浏览:376
中国最新恐怖电影大全集 浏览:227
半幅拍微电影常用镜头 浏览:156
张亮微电影家期 浏览:381
时间规划局大电影 浏览:728
香港高清电影网站 浏览:636
香港看电影如何订票 浏览: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