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暴风骤雨》的老演员们近况如何
1961年,一部反映土改斗争故事片《暴风骤雨》在全国上映,这是由著名作家周立波同名小说改编,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以东北地区松花江畔元茂屯为背景,讲述了1946年至1947年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土改的故事。
在这部影片中,从导演到演员可谓明星荟萃,知名的导演谢铁骊操刀。著名演员于洋、高保成、葛存壮,赵子岳、鲁非等在这里都有精彩表现。近六十年过去,观众仍然不能忘记他们,大家都非常关注其中的演员他们的近况如何?
韩老六扮演者刘季云
刘季云,幼年就师从于著名京剧演员龚云甫学习老旦。他是一个1938年参军的抗日干部,参加过著名的上党战役。1945年刘季云入党。1953年总政文工团话剧团担任演员,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57年刘季云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他饰演过《冲过黎明前的黑暗》的歪脖李、《战上海》中的刘毅将军、《林海雪原》中的老道、《暴风骤雨》中的韩老六、《夺印》中的陈景宜、《秘密图纸》中的潜伏特务古仲儒等角色。
刘季云对表演艺术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在表演上有一定的特色和深度。刘季云以塑造反派见长,他所饰演的韩老六凶残狡诈,潜伏特务古仲儒老谋深算。受到观众的认可。刘季云在文革期间屡遭迫害,身患多种疾病,1971年刚满60岁的刘季云因病逝世。
赵玉林【赵光腚】的饰演者高保成
高保成12岁就参加八路军,只念了一年小学的高保成,在部队担任过勤务兵、护理员。后来在冀中军区火线剧社任演员,1956年主演电影《上甘岭》中坚守上甘岭的我志愿军八连连长张忠发。高保成先后在《渡江探险》《狼牙山五壮士》有精彩表现,1961年在《暴风骤雨》演赵玉林。1974年在《闪闪的红星》中扮演宋大爹。无论是扮演农民还是军人,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高保成都能投入极大地热情,凭着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其塑造的形象真实感人,自然逼真。2004年78岁的高保成因病逝世。
赵子岳——老孙头的扮演者
《暴风骤雨》中善良淳朴、诙谐幽默的老孙头,就是由著名表演艺术家赵子岳饰演的。赵子岳把胆小怕事、对土改即拥护又有顾虑的老孙头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在影片《青春之歌》中赵子岳扮演的老地主,在发现农民割走了他的麦子,就一句台词‘我的麦子’,托着哭腔的赵子岳把老地主贪婪的本性刻画的淋漓尽致。
在影片中,赵子岳一辈子也没演上男一号,都是小人物,小配角,但岗位上赵子岳是1937年就参加革命的老领导,他在太行先锋剧团及军区京剧团任团长等职。曾经担任山西省剧协副主席,中国影协理事,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
他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克勤克俭,1981年,他将积攒的1万元捐献出来用于‘北影青年演员进步奖’基金,以培养奖励青年演员。他无论演戏还是做人都保持一个老革命的本色。他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
1997年3月25日这位演过几十位小配角的大明星,走完了他88岁的人生,他把栩栩如生的的银幕形象永远留给了广大观众。
作者:“小方说 历史 ”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 历史 ”
云绯 历史 号:故纸堆间
于洋,1930年10月4日,祖籍山东黄县,原名于延江。 原北京电影制片厂团长,表演艺术家。演员、导演。1945年长春市文化中学肄业。曾在长春市公安局任职,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文化教员。1947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在《留下他打老蒋》、《桥》、《中华女儿》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55年至1957年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学习。1957年毕业后主演《英雄虎胆》、《青春之歌》、《暴风骤雨》、《大浪淘沙》等影片。1977年转任导演,拍摄《戴手铐的“旅客”》、《大海在呼唤》等影片,并导演《哪儿是我的家》等电视连续剧。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1989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第19届金鸡百花节获得“终身成就奖”。
1961年,一部反映土改斗争故事片《暴风骤雨》在全国上映,这是由著名作家周立波同名小说改编,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以东北地区松花江畔元茂屯为背景,讲述了1946年至1947年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土改的故事。 在这部影片中,从导演到演员可谓明星荟萃,知名的导演谢铁骊操刀。著名演员于洋、高保成、葛存壮,赵子岳、鲁非等在这里都有精彩表现。近六十年过去,观众仍然不能忘记他们,大家都非常关注其中的演员他们的近况如何?
韩老六扮演者刘季云 刘季云,幼年就师从于著名京剧演员龚云甫学习老旦。他是一个1938年参军的抗日干部,参加过著名的上党战役。1945年刘季云入党。1953年总政文工团话剧团担任演员,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57年刘季云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他饰演过《冲过黎明前的黑暗》的歪脖李、《战上海》中的刘毅将军、《林海雪原》中的老道、《暴风骤雨》中的韩老六、《夺印》中的陈景宜、《秘密图纸》中的潜伏特务古仲儒等角色。 刘季云对表演艺术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在表演上有一定的特色和深度。刘季云以塑造反派见长,他所饰演的韩老六凶残狡诈,潜伏特务古仲儒老谋深算。受到观众的认可。刘季云在文革期间屡遭迫害,身患多种疾病,1971年刚满60岁的刘季云因病逝世。
赵玉林【赵光腚】的饰演者高保成 高保成12岁就参加八路军,只念了一年小学的高保成,在部队担任过勤务兵、护理员。后来在冀中军区火线剧社任演员,1956年主演电影《上甘岭》中坚守上甘岭的我志愿军八连连长张忠发。高保成先后在《渡江侦察记》《狼牙山五壮士》有精彩表现,1961年在《暴风骤雨》演赵玉林。1974年在《闪闪的红星》中扮演宋大爹。无论是扮演农民还是军人,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高保成都能投入极大地热情,凭着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其塑造的形象真实感人,自然逼真。2004年78岁的高保成因病逝世。
赵子岳——老孙头的扮演者 《暴风骤雨》中善良淳朴、诙谐幽默的老孙头,就是由著名表演艺术家赵子岳饰演的。赵子岳把胆小怕事、对土改即拥护又有顾虑的老孙头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在影片《青春之歌》中赵子岳扮演的老地主,在发现农民割走了他的麦子,就一句台词‘我的麦子’,托着哭腔的赵子岳把老地主贪婪的本性刻画的淋漓尽致。 在影片中,赵子岳一辈子也没演上男一号,都是小人物,小配角,但岗位上赵子岳是1937年就参加革命的老领导,他在太行先锋剧团及军区京剧团任团长等职。曾经担任山西省剧协副主席,中国影协理事,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 他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克勤克俭,1981年,他将积攒的1万元捐献出来用于‘北影青年演员进步奖’基金,以培养奖励青年演员。他无论演戏还是做人都保持一个老革命的本色。他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 1997年3月25日这位演过几十位小配角的大明星,走完了他88岁的人生,他把栩栩如生的的银幕形象永远留给了广大观众。
老人们好![捂脸]
㈡ 60年代22大电影明星之外,还有哪些演员让你难以忘怀呢
在我心目中,除了大家熟悉的60年代电影22大明星外,还有同年代的冯喆、杨丽坤、袁霞、张良、张勇手、王润身、刘琼、李炎、刘尚娴、印质明、于纯绵、罗泰等,都是实力派和优秀演员,他们在电影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 冯 喆 】1921-1969、天津市人、原籍广东佛山南海区,代表作《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羊城暗哨》、《金沙江畔》、《沙漠追匪记》、《桃花扇》等。
【 杨丽坤 】1942·4·2-2000·7·21、云南宁洱县磨黑镇人,代表作《五朵金花》、《阿诗玛》等。
【 袁 霞 】1933年2月出生于山东黄县,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永不消逝的电波》、《苦菜花》、《奇袭》等。
【 张 良 】1933年出生于辽宁本溪,国家一级导演,代表作《董存瑞》、《哥俩好》、《打击侵略者》、《战上海》等。
【 张勇手 】1934年11月10日出生于山西汾阳市,代表作《地道战》、《奇袭》、《林海雪源》、《赤峰号》等。
【 王润身 】1924-2007、河北雄县人,代表作《林海雪源》、《战上海》、《野火春风斗古城》、《不该发生的事情》等
【 刘 琼 】1912-2002·4·28、湖南湘阳人,代表作《国魂》、《女篮五号》、《海魂》、《阿诗玛》等。
【 李 炎 】1927-1997、河北保定蠡县人,代表作《东进序曲》、《夺印》、《打击侵略者》等。
【 刘尚娴 】1941年12月出生于上海,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代表作《英雄儿女》等。
【 印质明 】1928-2008·10·8、河北香河人,代表作《铁道卫士》、《国庆十点钟》、《虎穴追踪》等。
【 于纯绵 】1928-1991、山东文登人,代表作《东进序曲》、《金铃传》、《突破乌江》、《雷锋》、《打击侵略者》等。
【 罗 泰 】1924-2005、原名陈衷、福建厦门人,代表作《铁道卫士》、《英雄司机》、《赵一曼》等。
另人难忘的有上海著名影星冯喆、刘琼、向梅!八一厂张勇手、刘尚娴、李炎、于纯绵、曲云!长影厂的浦克、印质明等!
还记得象,李仁堂,张连文,、李默然,方化,等等,他们在银屏中所扮演的角色,虽然已过去了几十年,可深入人心,无愧老表演艺术家!
当然有啦,并且不输二十二大电影明星。她们是,第一,刘三姐黄婉秋,第二,杨丽坤,第三,陈学洁,第四马金凤,第五,常香玉,第六,新凤霞,第七,严凤英,第八,魏云,她们的演技,炉火纯青,形象清新靓丽,人品高尚。诚影坛之巨匠,梨园之冰梅也。
冯喆,由于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原因未入二十二大明星,超越二十二大明星。
㈢ 生产队时期没有通电,一到夜晚,大家都在干些什么
生产队时期没有通电,一到夜晚,大家都在干些什么?
生产队时期农村没有通电,也就没有电视机,吃完晚饭后,如果没什么事就洗了 睡觉。少数有收音机还听会儿新闻,喜欢看书的就在油灯下看一会儿书,然后再睡。如果家里养了猪,妇女得剁猪菜,煮猪食,有时还做做鞋,补补衣服,一直忙到深夜。
以上是属于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和想法,如果你们有更好的想法,可以评论在文章的下方,如果我的回答可以让您满意,希望可以点赞收藏和评论哦。
㈣ 大众电影的出版情况
1950-1966年度
《大众电影》1950年6月1日在上海创刊,当年出刊6期。1951年出刊24期,两年连号共出30期
5001《大众电影》创刊号(1950年)—苏联电影《团的儿子》中的小英雄凡尼亚。5001b封底也采用了进口片《诗人莱尼斯》的一个镜头。 曾再版四次。
5004《两家春》
5107《大地重光》
5114《解放了的中国》
5114《武训传》主演赵丹
5116《钢铁战士》
1952年文艺整风运动中,《大众电影》被迫停刊数月。 1952年5月,《大众电影》和北京出版的《新电影》合刊,重新出版。当年出刊15期,其中1-2是合订。
5215《南征北战》
1953年共出24期
5303《龙须沟》主演于是之
1954年共出24期
1955年共出24期
5511《南岛风云》
1956年共出24期
5601《夏天的故事》
5605《董存瑞》张良主演
1957年共出24期
5706《家》
5711《李时珍》主演:康泰和赵丹
5715《罗汉钱》
5719《寂静的山林》主演:王心刚
5721《凤凰之歌》
1958年共出24期
5802b《护士日记》电影《护士日记》中王丹凤饰演的简素华
5816《英雄虎胆》中曾泰,主演于洋
1959年共出24期
5905《红色的种子》中华小凤,主演秦怡
5910《千女闹海》主演向梅
5917《青春之歌》 主演谢芳
5919《花逢春雨》主演张圆
1960共出24期,
6011《向海洋进军》
1961年改为12期,但有05-06合期,也有分期,不明白,0102为合期。
1962年共出12期
6210《碧海丹心》中的金小妹
6210b《锦上添花》中的铁英,李长乐扮演
6211《南海潮》主演吴文华
62116b《冰山上的来客》
6212《停战以后》中张平饰演的顾青
1963年共出12期,0506为合期
6302《鄂尔多斯风暴》主演温锡莹
6305-06《李双双》主演张瑞芳
6305-06b《哥俩好》主演张良
6307《红日》演员:高博和张伐
6307b《万木春》主演梁音
6308《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亚林和金迪
6308b《金沙江畔》曹雷扮演的卓玛
1964年共出12期,0203,0809均为合期
6401《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主演金迪
6402《夺印》主演李炎
6402b高宝成(左)
6403b赵丹
6405《农奴》主演旺堆(藏族)
6405b张伐(左)和张良
6407b中叔皇
6408-09《霓虹灯下的哨兵》
6408-09b《草原雄鹰》中的卡得尔(阿不都热赫曼。阿瓦孜饰)
6410-11b《千万不要忘记》
1965年共出12期,0809,1011均为合期
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停刊,本年共出6期,至此文革前累计共出版的306期
6601b电影《红色背篓》主演史大千
6602《三进山城》主演梁音
6603b电影演员于洋
6605《草原英雄小姐妹》 1979年1月在北京复刊,
1979年度
1979年第一期(复刊号)封面是影片《大河奔流》的一张剧照,左为电影演员张金玲。张金玲是80年代著名的“北影三朵花”之一,另二朵是刘晓庆和李秀明。1979年第2期《大众电影》用《阿诗玛》剧照作封面。
1979年第三期 张玉红.
1979年第四期封面取自话剧《报童》一张剧照。
1979年第五期封面陈冲
1979年第5期封底英国电影《水晶鞋和玫瑰花》,起争议。
1979年第6期《大众电影》封面刊登了《婚礼》中盛敏(刘晓庆扮演)的剧照,
1979年第七期封面取自影片《从奴隶到将军》一张剧照。左为杨在葆,右为张金玲。
1979年第8期《大众电影》以孙道临作为封面人物。
1979年《大众电影》第九期封面为潘虹
1979年《大众电影》第十期封面为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1915-1980)。
1979年《大众电影》第十一期封面女郎冷眉。
1979年《大众电影》第十二期封面女郎李元华。
1980年度
1980.01该期封面人物祝希娟在影片《啊!摇篮》中扮演李楠。
1980.02该项期封面李仁堂在影片《泪痕》中扮演朱克实。
1980.03该期封面取自影片《归心似箭》剧照。上方是男主角赵尔康,下方是女主角斯琴高娃。
1980.04 该期封面女郎程晓英。
1980.05 该期封面女郎张瑜。
1980.06 该期封面女郎陈冲。
1980.07 该期封面女郎刘晓庆
1980年8月封面:影片《今夜星光灿烂》中的何战云(唐国强饰)和杨玉香(李秀明饰)
80年8月封底:影片《白蛇传》中的白蛇(李炳淑饰)
80年9月封面:影片《红牡丹》中的红牡丹(姜黎黎饰)
80年9月封底:影片《好事多磨》的剧照
80年10月封面:影片《幽灵》中的夏征兰(邵慧芳饰)
80年10月封底:日本影片《绝唱》的剧照
80年11月封面:影片《苦恋》中的凌晨光(刘文治饰)和绿娘(黄梅莹饰)
80年11月封底:日本著名电影演员中野良子
80年12月封面为高英,在影片《燕归来》中扮演女主角路燕。
本年度达到发行最高950万册。
1981年度
81年1月封面:上影演员张瑜
81年1月封底:峨影演员潘虹
81年2月封面:影片《孔雀公主》中的勐奥东板公主 ;穆鲁娜(李秀明饰)
81年2月封底:《爱情啊,你姓什么?》中的三个青年演员颜正安、洪学敏、陈鸿梅
81年3月封面:故事片《伤逝》剧照
81年3月封底:意大利籍女演员索菲亚·罗兰
81年4月封面:故事片《山重水复》剧照
81年4月封底:香港电影演员陈思思
81年5月封面:故事片《南昌起义》剧照
81年5月封底:故事片《沙鸥》剧照
81年6月封面:第四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张瑜(《庐山恋》中周筠饰演者)
81年6月封底:第四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达式常(《燕归来》中林汉华饰演者)
81年7月封面:故事片《七月流火》剧照
81年7月封底:美国影片《雨中曲》演员赛德·查理斯
81年8月封面:《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的荒妹
81年8月封底:青年演员王馥荔
81年9月封面:《知音》中的蔡锷
81年9月封底:青年演员姜黎黎
81年10月封面:《海囚》中的唐金龙(达奇饰)和姚杏春(隋永清饰)
81年10月封底:日本著名电影演员山口百惠
81年11月封面:《祝福》中的祥林嫂(白杨饰)
81年11月封底:香港影星石慧
81年12月封面:《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金安哥饰)和杨虎城(辛静饰)
81年12月封底:《潜网》中的罗弦(刘晓庆饰)
1982年度
82年1月封面:《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张丰毅饰)和虎妞(斯琴高娃饰)
82年1月封底:《勿忘我》中的雯雯(方舒饰)
82年2月封面:影片《牧马人》中的李秀芝(丛珊饰)
82年2月封底:《苔丝》中苔丝饰演者娜斯塔西娅·金斯基
82年3月封面:体育、电影明星联欢特写(周晓兰和龚雪)
82年3月封底:《当代人》中的蔡明(张甲田饰)和王维丹(张晓磊饰)
82年4月封面:影片《杜十娘》中的杜十娘(潘虹饰)
82年4月封底:北影厂青年演员杨海莲
82年5月封面:“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张雁
82年5月封底:“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李秀明
82年6月封面:《喜盈门》中的水莲(温玉娟饰)
82年6月封底:《乡情》中的翠翠(任冶湘饰)
82年7月封面:第五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王心刚
82年7月封底:《石榴花》中的石榴花(龚雪饰)
82年8月封面:青年演员斯琴高娃
82年8月封底:《茶馆》中的王利发(于是之饰)和小丁宝(尚丽娟饰)
82年9月封面:中日两国青年电影演员在一起(左为沈冠初、右为绀野美沙子)
82年9月封底:《闪光的彩球》中的辅导员(赵静饰)
82年10月封面:《心灵深处》中的女军医欧阳兰(刘晓庆饰)
82年10月封底:《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和傅家杰(潘虹、达式常饰)
82年11月封面:《陌生的朋友》中的女主角(李羚饰)
82年11月封底:《甜女》的甜女(洪学敏饰)
82年12月封面:《大地之子》中的海云(娜仁花饰)
82年12月封底:《这不是误会》中的李晓青(陈烨饰)
1983年度
83年1月封面:《秋瑾》中的秋瑾(李秀明饰)
83年1月封底:上影演员郭凯敏
83年2月封面:《城南旧事》中的小英子(沈洁饰)和疯女人(张闽饰)
83年2月封底:美国女演员德博拉·拉芬
83年3月封面:《青春万岁》中的杨蔷云(任冶湘饰)
83年3月封底:峨影演员潘虹
83年4月封面:影片《都市里的村庄》中的丁小亚(殷亭如饰)和杜海(韦国春饰)
83年4月封底:青年演员萧雄
83年5月封面:《夕照街》中的石头(迟志强饰)和小娜(黎苹饰)
83年5月封底:世界著名演员英格丽·褒曼
83年6月封面:潘虹与斯琴高娃 第三届金鸡奖和第六届百花奖
83年6月封底:小演员方超与王佳莹
83年7月封面:影片《快乐的单身汉》中的丁玉洁(龚雪饰)
83年7月封底:第六届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获得者姜黎黎
83年8月封面:《血,总是热的》男主角罗心刚(杨在葆饰)
83年8月封底:青年演员赵娜
83年9月封面:《我们的田野》剧照
83年9月封底:电影演员宋春丽
83年10月封面:《雷雨》中的繁漪(顾永菲饰)
8 3年10月封底:日本电影演员松坂庆子
83年11月封面:《锅碗瓢盆交响曲》女主角刘俊英(殷亭如饰)
83年11月封底:青年演员丛珊
83年12月封面:《大桥下面》中的女主角秦楠(龚雪饰)
83年12月封底:朝鲜女演员金贞花
1984年度
84年1月封面:影片《寒夜》中曾树生(潘虹饰)
84年1月封底:女演员刘晓庆
84年2月封面:影片《十六号病房》中的常琳(李羚饰)
84年3月封面:影片《蓝色的花》中的妞妞(沈丹萍饰)
84年3月封底:电影演员王馥荔
84年4月封面:《道是无情胜有情》中的袁瀚(朱时茂饰)和妻子(牛翠敏饰)
84年4月封底:电影演员倪萍
84年5月封面:《风吹唢呐声》中的德琪(金鑫饰)
84年5月封底:日本演员樱田淳子
84年6月封面:第七届百花奖、第四届金鸡奖最佳女演员龚雪
84年6月封底:第七届百花奖、第四届金鸡奖最佳男演员杨在葆
84年7月封面:第四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宋晓英
84年7月封底:第七届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刘信义
84年8月封面:故事片《边城》剧照
84年8月封底:电影演员张伟欣
84年9月封面:影片《人生》中的巧珍(吴玉芳饰)
84年9月封底:香港电影演员钟楚红
84年10月封面封底:攀登(自左至右:赵越、钱勇夫、张晓敏、宋春丽、丛珊、沈丹萍、倪萍、林芳兵、沈冠初)84年11月封面:《高山下的花环》剧照(梁三喜和韩玉秀)
84年11月封底:电影演员陈烨
84年12月封面:影片《花园街五号》中的刘钊(庞学勤饰)和吕莎(方舒饰)
84年12月封底:美国青年电影演员戴安·莲
1985年度
85年1月封面:青年电影演员朱琳
85年1月封底:日本电影演员吉永小百合
85年2月封面:影片《谭嗣同》中的谭嗣同(达式常饰)
85年2月封底:美国新星波姬·小丝
85年3月封面:电影演员刘晓庆、张瑜
85年3月封底:台湾电影演员林青霞
85年4月封面:第五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李羚
85年4月封底:法国影坛新秀瓦莱里·卡佩丝姬
85年5月封面:《红衣少女》中饰安然的邹倚天
85年5月封底:日本演员田中裕子
85年6月封面:《日出》中的陈白露(方舒饰)
85年6月封底:日本著名电影演员大竹忍
85年7月封面:本届金鸡奖、百花奖选出的最佳女主角李羚、吴玉芳
85年7月封底:被誉为影、视、歌三栖明星的香港演员陈美龄
85年8月封面:《代理市长》剧照
85年8月封底:香港影星叶倩文
85年9月封面:《末代皇后和皇妃》中的婉容(潘虹饰)
85年9月封底:日本著名演员山口百惠
85年10月封面:《无情的情人》中的娜梅琴措(刘晓庆饰)
85年10月封底:美国影星娜塔西娅·金斯基
85年11月封面:法国影星伊莎贝尔·阿佳妮
85年11月封底:中国青年演员殷亭如
85年12月封面:青年演员林芳兵
85年12月封底:美国影星泰坦·奥尼尔
1986年度
86年1月封面:青年演员朱琳
86年1月封底:电视剧《红楼梦》中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
86年2月封面:青年演员丛珊
86年2月封底:苏联演员伊利娜·舍甫丘克
86年3月封面:青年演员方舒
86年3月封底:日本演员朝比奈
86年4月封面:青年演员白灵
86年4月封底:香港演员胡慧中
86年5月封面:青年演员娜仁花
86年5月封底:美国影星戴安·莲恩
86年6月封面:青年演员许亚军
86年6月封底:美国演员詹妮弗·康奈莉
86年7月封面:青年演员傅艺伟
86年7月封底:日本演员田中裕子
86年8月封面:第九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方舒
86年8月封底:意大利演员奥尔内拉·穆蒂
86年9月封面:台湾影星林青霞
86年9月封底:美国影坛新秀塔妮·韦尔奇
8610封面:张小敏
8611封面:林芳兵
86年12月封面:青年演员李小燕
86年12月封底:美国青年演员梅莉莎·吉尔伯特
1987年度
87年1月封面:青年演员宋佳
87年1月封底:好莱坞华裔演员赵家玲
87年2月封面:青年演员万琼
87年2月封底:美国演员戴安·莲恩
87年3月封面:青年演员王姬
87年3月封底:日本青年演员泽口靖子
87年4月封面:电影演员朱琳
87年4月封底:台湾演员吕秀菱
87年5月封面:青年演员张小敏
87年5月封底:美国演员戴安·莲恩
87年6月封面:青年演员麦文燕
87年6月封底:香港演员钟楚红
87年7月封面:青年演员张小磊
87年7月封底:香港演员王祖贤
87年8月封面:谭小燕
87年8月封底:布鲁克·希尔兹
87年9月封面:青年演员李小燕
87年9月封底:世界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
87年10月封面:刘晓庆
87年10月封底:美国演员伊丽莎白·泰勒
87年11月封面:青年演员李芸
87年11月封底:香港演员汪明荃
87年12月封面:青年演员刘冬
87年12月封底:阿兰·德隆
1988年度
88年1月封面:青年演员张小敏
88年1月封底:美国著名影视明星谢丽·哈克(左)杰克琳·史密斯(中)雪莉·莱德
88年2月封面:青年演员柳荻
88年2月封底:美国著名演员玛丽莲·梦露
88年3月封面:青年演员陶慧敏
88年3月封底:法国影星苏菲·玛索
88年4月封面:《红高粱》女主角扮演者巩俐
88年4月封底:美国演员戴安·莲恩
88年5月封面:青年演员萨仁高娃
88年5月封底:香港影星周润发
88年6月封面:青年演员徐莉莉
88年6月封底:美国影星詹妮弗·康奈莉
88年7月封面:青年演员李凤绪
88年7月封底:美国影星菲比·凯丝
88年8月封面:青年演员毛阿敏
88年8月封底:香港影星利智
88年9月封面:青年演员吕丽萍
88年9月封底:香港演员成龙
88年10月封面:台湾演员胡慧中
88年10月封底:著名演员潘虹
88年11月封面:电影演员宋春丽
88年11月封底:美国演员辛西亚·吉布
88年12月封面:青年演员马羚
88年12月封底:台湾演员王祖贤
1989年度
89年1月封面:青年演员谭小燕
89年1月封底:台湾演员刘瑞祺
89年2月封面:青年演员赵越
89年2月封底:华裔美国影星尊龙
89年4月封面:青年演员盖丽丽
89年4月封底:美国演员亨弗莱·鲍嘉
89年5月封面:台湾演员林青霞
89年5月封底:青年演员张其
89年6月封面:著名演员费翔
89年6月封底:青年演员梁玉瑾89年7月封面:著名演员陈冲
89年7月封底:台湾演员齐秦
89年8月封面:青年演员史可
89年8月封底:青年演员申军谊
89年10月封面:青年演员巩俐
89年10月封底:台湾演员秦汉
89年12月封面:台湾影星刘瑞琪
89年12月封底:青年演员东方闻樱
1990年度
90年1月封面:青年演员张晓敏
90年1月封底:美国演员艾莉莎·米兰诺与香港演员叶蕴仪
90年2月封面:青年演员傅艺伟
90年2月封底:美国演员布鲁克·希尔兹
90年3月封面:青年演员周洁
90年3月封底:香港影星郑裕玲
90年5月封面:青年演员苗苗
90年5月封底:苏联演员娜塔丽娅·涅果达
90年7月封面:青年演员贾宏声
90年7月封底:香港影星张曼玉
90年8月封面:青年演员张艳丽
90年8月封底:美国演员詹妮弗·康纳莉
90年9月封面:台湾影星林青霞
90年9月封底:美国影视明星杰克琳·史密斯
90年10月封面:青年演员金梦
90年10月封底:美国影星艾丽莎·米拉诺
90年11月封面:青年演员陈红
90年11月封底:美国演员莉·汤普森
90年12月封面:青年演员夏菁
1991年度
91年1月封面:青年演员张丰毅
91年1月封底:青年演员马晓晴
91年2月封面:青年演员史兰芽
91年2月封底:香港影星钟楚红
91年3月封面:青年演员岳红
91年3月封底:台湾影星刘瑞琪
91年4月封面:青年演员凯丽
91年4月封底:台湾演员齐秦
91年5月封面:青年演员盖丽丽
91年5月封底:日本演员松坂庆子
91年6月封面:青年演员张晓敏
91年6月封底:台湾影视明星张佩华
91年7月封面:郑爽
91年8月封面:青年演员张晏
91年8月封底:美国青年影星薇诺娜·赖德
91年9月封面:青年演员傅丽莉
91年9月封底:美国影星詹妮弗·康奈莉
91年10月封面:青年演员贾妮
91年10月封底:青年演员瞿颖
91年11月封面:青年演员刘爽
91年11月封底:美国演员朱莉娅·罗伯茨
91年12月封面:青年演员林芳兵着唐代服装参加赈灾义演剧照
91年12月封底:美国演员梅甘·福洛斯
1992年度
92年1月封面:青年演员许晴
92年1月封底:台湾演员席曼宁
92年2月封面:青年演员路遥
92年2月封底:青年演员阎青
92年3月封面:青年演员茅海童
92年3月封底:美国演员德诺薇·赖德
92年4月封面:青年演员周洁
92年4月封底:美国演员珍妮特·杰克逊
92年5月封面:青年演员巩俐
92年5月封底:美国演员詹妮弗·康奈莉
92年6月封面:青年演员何晴
92年6月封底:美国演员克里斯蒂·斯旺森
92年7月封面:青年演员辛颖
92年7月封底:法国演员玛蒂尔达·梅
92年8月封面:青年演员张弘
92年8月封底:美国演员艾莉莎·米兰诺
92年9月封面:青年演员瞿颖
92年9月封底:美国明星丽塔·海沃丝
92年10月封面:著名演员刘晓庆
92年10月封底:法国演员安妮·帕里劳德
92年11月封面:青年演员孔琳
92年11月封底:美国演员米拉·乔娃薇琪
92年12月封面:青年演员宁静
92年12月封底:香港演员刘德华
1993年度
93年1月封面:青年演员马羚
93年1月封底:美国影星莎朗·斯通
93年2月封面:青年演员石兰
93年2月封底:香港歌、影红星叶玉卿
93年3月封面:青年演员郑爽
93年3月封底:俄罗斯女演员伊琳娜·阿贾洛娃
93年4月封面:盖克
93年4月封底:香港影星王祖贤
93年5月封面:青年演员许晴
93年5月封底:美国影星薇诺娜·赖德
93年6月封面:青年演员张弘
93年6月封底:美国女星希瑟·洛克莉尔
93年7月封面:青年演员阎青
93年7月封底:影坛新秀苗乙乙
93年8月封面:青年演员盖丽丽
93年8月封底:香港女星陈玉莲
93年9月封面:青年演员艾敬
93年9月封底:青年演员杨扬
93年10月封面:青年演员陈红
93年10月封底:香港歌星郭富城
93年11月封面:青年演员傅丽莉
93年11月封底:美国女星朱莉娅·罗伯茨
93年12月封面:青年演员茅海童
93年12月封底:香港影星杨紫琼
1994年度
94年1月封面:青年演员巩俐
94年1月封底:香港演员关之琳
94年2月封面:青年演员赵明明
94年2月封底:青年演员潘婕
94年3月封面:青年演员林芳兵
94年3月封底:台湾演员王祖贤
94年4月封面:《凤凰琴》女主角扮演者剧雪
94年4月封底:青年演员辛颖
94年5月封面:青年演员于慧
94年5月封底:青年演员茹萍
94年6月封面:青年演员江珊
94年6月封底:英国演员加布里埃勒·安瓦尔
94年7月封面:青年演员王志文
94年7月封底:美国演员莎朗·斯通
94年8月封面:刘晓庆扮演的武则天
94年8月封底:青年演员都嘟
94年9月封面:许晴
94年10月封面:青年演员王姬
94年10月封底:青年演员阎青
94年11月封面:青年演员左玲
94年11月封底:美国女演员莎朗·斯通
94年12月封面:著名演员葛优
94年12月封底:美国女演员布丽吉特·方达
1995年度
95年2月封面:著名演员巩俐
95年3月封面:青年演员陈炜
95年3月封底:美国女演员德鲁·巴里摩尔
95年4月封面:青年演员陈红
95年4月封底:张瑜、尤勇在《天龙之生》
95年5月封面:青年演员赵明明
95年5月封底:香港女星周慧敏
95年6月封面:青年演员田岷
95年6月封底:香港女星陈松龄
95年7月封面:张晓敏
95年7月封底:成龙
95年8月封底:青年演员陶红
95年10月封面:青年演员郑爽
95年10月封底:美国影星艾丽西亚·希尔弗斯通
95年11月封面:青年演员茹萍
95年11月封底:青年演员史兰芽
95年12月封面:青年演员陶慧敏
95年12月封底:青年演员张丰毅
1996年度
96年1月封面:青年演员许晴
96年之后的《大众电影》封底全部给了羽西化妆品做广告
96年2月封面:陈红的新角色
96年3月封面:青年演员李颖
96年4月封面:青年演员谢兰
96年12月封面:青年演员袁莉
1997年度
97年2月封面:青年演员赵明明
97年4月封面:胡忻
97年5月封面:李琳
97年6月封面:孙淳
97年8月封面:盖丽丽
97年9月封面:李勇勇
97年10月封面:蒋文丽(即蒋雯丽)
2014年改版后封面:
2014年《大众电影》第一期葛优--《私人定制》
2014年《大众电影》第二期倪妮--《等风来》2014年《大众电影》第三期陈思诚--《北京爱情故事》2014年《大众电影》第四期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2014年《大众电影》第五期赵薇2014年《大众电影》第六期廖凡 --《白日焰火》柏林电影节影帝2014年《大众电影》第七期徐峥
2014年《大众电影》第八期黄晓明2014年《大众电影》第九期张艺谋
万影网始建于2012年2月,专门为全网用户提供在线电影观看,万影网免费为您提供最新免费电影,最新电影,在线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电影最新电影,在线电影尽在万影网。
万影网(onemovie.com)是《大众电影》旗下新媒体产品。是一个用户可参与的电影行业资讯与观点互动平台。
㈤ 青年电影制片厂的内容
青年电影制片厂的前身是北京电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建于1958年。至1966年,共摄制《父子俩》、《大木匠》、《穿山巨龙》等19部短片和一部长故事片《夺印》。1959年,受北京市市委的委托,摄制新闻杂志片《北京新闻》,至1964年共发行63期。此外,实验厂还配合教学的创作实践,拍摄了《跳伞》、《摩托车运动》等24部纪录短片,还拍摄了《机床》、《科学与技术简报》等5本科教片。
1979年,该厂组织了以中日友好为题材的彩色故事片《樱》的拍摄,并改名为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1980~1981年,又相继拍摄了故事片《沙鸥》和《邻居》。《沙鸥》获得第 2届电影金鸡奖的优秀青年导演奖和录音奖。《邻居》获最佳故事片奖和道具奖。上述3 部影片,均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青年厂还先后拍摄了《竹》、《舞恋》(与峨影合拍)、《端盘子的姑娘》、《百合花》、《陈奂生进城》(与潇湘厂合作)、《青山夕照》、《我们的田野》、《青春祭》、《见习律师》、《湘女萧萧》、《成吉思汗》(同内蒙厂合拍)等影片。
青年电影制片厂,设有办公室、电视剧部、生产办公室、剪接车间、照明车间、化服道车间、摄影整备室等机构。共有98名工作人员。
㈥ 电影<夺印>是在什么地方拍的
江苏省高邮市川青乡董家团;现在叫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川青社区董潭村
㈦ 夺印和箭杆河边是一个电影吗
不是,只是表达的是,同一类战争类型的片子。
电影简介,陈瘸子是《夺印》剧中一号反派人物,是个阴险毒辣的坏分子,他耍阴谋,篡夺了村的行政权力,在盗窃集体稻种时摔坏了腿,却要伪装成为保护集体财产而受伤。后来在上级派来的何书记带领群众与他展开激烈斗争,粉碎了他种种阴谋,夺回了被他纂取的权力,在面临失败下,陈瘸子企图制造沉船杀人,被群众擒获。
寨头村演出《箭杆河边》,其他演员包括扮演妄图变天的地主佟善田的演员,都没被起上外号,唯独扮演二流子的演员大刘,在演完戏后,摊上了外号。
农村人演戏,凡扮演地主狗腿子、小特务之类的丑角,在舞台上都爱夸张丑态,以博观众眼球,大刘也不例外。他饰演被地主蒙蔽利用的游手好闲的二赖子,剧中他的戏份不大,仅出场两次,总共四、五分钟,可是在短暂的表演中,他大耍噱头,丑态百出,十分卖力。
所以表达的不是一个电影。
㈧ 找一部老电影名:地主用秤砣打晕解放军后逃跑
《夺印》
㈨ 雷明哪里人,雷明与雷格生是父子吗,老演员雷明的
一、老演员雷明(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和雷恪生不是父子关系。
二、雷明(1939—2010-04-23),男,曾用名雷鸣,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2010年4月23日因病去世,享年71岁。代表作品有《特高课在行动》、《红雨》。
2004年参演《圣水湖畔》饰演韩老实。2005年参演《乔家大院》饰演天下第一抠“陆大可”。2006年参演《女人不哭》饰演老申头 。2007年参演《结发夫妻》饰演郑万年 。2008年参演《暗香》饰演七叔 。2010年参演《狭路兄弟》饰演章一糊 。2011年参演《战火西北狼》饰演马祖寓。2012年参演十八大献礼影片《雨中的树》 。
2014年与秦汉,曾江,牛犇,刘烨一起出演中国版《花样爷爷》节目。
㈩ 在农村看露天电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个在露天看电影是我们小时候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影像中太深刻了,那个时候先带上小板凳去占位置,喊上小朋友,一片空地上摆着放映机还搭了一个白布架子。
专用放映机
90年代好朴素啊!
人们坐在一起好温馨啊!
在学校读书每个礼拜五也会看电影。全校一起看。真好,那个时候觉得新鲜人满为患热闹的很,很喜欢那种感觉。
在黑灯瞎火的农村夜晚没有什么 娱乐 项目,免费露天电影这种大众消费很受欢迎,不论是战争片还是喜剧片都是乡亲们的精神大餐。
影片上影还早,大伙就匆匆吃过晚饭赶往空旷场地,一手牵小孩一手拿木凳,不时和熟人打招呼;一个个眼神里充满了精彩故事的期待。
抢占靠前的位置是每个人心里的一件大事,因为坐前排可以看清楚、听真切,还没有人干扰;于是大家想方设法往前坐,笑脸多了,客气话此起彼伏。
电影正片开始之前加一段宣传片,什么沼气修建、蚕桑管理等等,小孩子不感兴趣,在人群里追逐、打闹;一些准备找对象的男青年醉翁之意不在酒,眼神不住也往女青年身上瞟。
正片终于开始,喧闹的广场变得哑雀无声,人们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眼睛都不肯多眨,生怕精彩情节一闪而过。
电影剧终,大伙欢呼起来,议论着故事的每一个细节;忘记了寒风的吹拂和坐硬板凳的疼痛,过了一把瘾足够了。
农村看露天电影,最鼎盛时期是文革结束后的七十年代未期及八十年代。那时候经过文革十年中的娱乐单一单调,十亿人民看八个样板戏。到一下子解放放开,大量的文革前拍摄的故事片,进口译制片复映,加上当时农村文化文娱节目严重缺乏,电视未普及。所以农村每一次放露天电影都好象节目一样,隔村隔乡都来观看,真是人山人海。我有幸曾经当过那个时期的,农村流动电影队中的一名放映员。见证和经厉过那段非凡岁月,终身难忘,现在还很怀念那个时期一些场景。农村流动电影,分为三种机型,一种是35mm的,称为大机队,由两部放映机组成,中间不用停下来停映换片,跟电影院一样机型一样放映形式,画面及声音质量较好。第二种是16mm机型,称为中机队,单机放映,因此换片时要停映,是农村电影的主力军,这种机型的拷贝(放映用的胶片)最多,影片内容最齐全丰富。第三种七十年代未期才出现的8.75mm机型,是35mm拷贝的四份之一,称小机队,是普及型。此机种灵活简单方便,很适宜转移场地,深入到每一个角落。
在我的印象中,农村放露天电影,应该是从1964年农村 社会 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开始的,那时县电影院组织了农村电影巡回放映。因为农村面积广,县里下农村的放映队才几个,因此,在农村看上一场露天电影,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只要一得到周边有放映电影的消息,就会兴高采烈,奔走相告。
天黑了,大人们在队里出工的散工了,我们这些小朋友也把牛关进牛棚。大人们就开始准备走夜路的照明,用干衫木皮或者干麻杆束成一把,也有用干竹片的,然后用绳子缚紧,点燃后就是很好的照明物了。院子里走夜路也有用手电筒的,这些人家大多是有人在外面参加了工作的。
记得看第一部露天电影好像叫《夺印》,说的是阶级敌人用糖衣炮弹进攻,腐蚀拉拢干部,使他们丧失阶级立场。剧中一句台词,至今仍然念念不忘,一个美女地主婆在喊:“何支书,吃早饭啦!"
我与院子里的一个老光棍,算是影迷了。老光棍辈份大,算起来是我的高叔祖了。只要周边哪个大队有电影,走七八里夜路,我们也会在所不辞。因此,当时流行的一些电影,我们大多数看过。比如《刘三姐》,《打铜锣补锅》,《渡江侦察记》,《上甘岭》,《地道战》,《地雷战》等等。七十年代后,我招工到了到了后来的国企,我们厂里也有放映机,每周都有电影看。
八十年代初,一种更加轻便的,适合于农村放映的8、75拷贝小型放映机问世,农村电影得到了进一步普及,我们县每个乡都成立了电影放映队,群众看电影不再是一种奢望,可以就近在家门口看露天电影了。
要说体验,还真是有一点,感叹我们的 科技 发展得真快。我们过去要跑老远才能看到的电影,现在坐在家里,想看什么影片,点开就有,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现在的人,谁还愿意走夜路,去看露天电影呢?
科技 发展快,替代也在加快。这些年电视替代了电影,现在又兴起了手机热,真的要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才能不落伍啊。
在农村看露天电影挺有意思的,我小时候就看过很多场这样的电影。
先说说看电影之前,全村人不论男女老少,拖家带口,都搬上自家的小板凳,浩浩荡荡地往大队赶(我们当时是在大队放露天电影的)。
很多人会带上瓜子之类的零食,我小时候常常在春天的时候,跟小伙伴去野地里去挖“羊了冠”,就是一种可以吃根茎的小野菜,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它的学名,我看电影的时候会洗上一大把揣在兜里,待到看电影的时候吃,美滋滋地边吃边看,那味道有点甜丝丝还有一点辣。
再说回放电影这事,一般电影没开始之前,场院上是十分热闹的,简直可以用“人声鼎沸”来形容,孩子哭老婆叫,有吃晚饭早先去占座的,在身边清出来他的“一亩三分地”,那里就不让别人坐了。有拿着手电满场晃大呼小叫喊人的。在电影放映之前,那场景绝对不亚于现在早市的热闹……。
待到电影开始了,虽然安静一些,但还是偶尔有喧闹声从某个方位响起,要想有现在城里电影院里那种绝对的安静,不存在的。当时的感觉跟现在的挤公交有点像,一村子人都来了,有时候还有外村来凑热闹的,闹闹哄哄的。
那时候看的电影,印象深刻的有《红高粱》,当时我好像也看不太明白,只记得一大群光着膀子的汉子抬着酒,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再就是聊斋,我记得那时我10岁左右,有一次忘了什么原因了,家里人都没去看电影,我自己去的。当天晚上大月亮地,一点都不黑,我壮着胆子回家,可是看聊斋的“后遗症”还是落下了,那之后好几天都不过劲,在家看啥都像是颗血淋淋的心脏在那里跳,简直吓个半死。
我那时候小,对男女之事还不太懂,但有些这方面的镜头还是记得,聊斋里有个镜头是有个男人把胳膊割开,挤血滴在一个女人的肚脐里,当时记得那女人肚皮白白嫩嫩的,感觉好羞耻。现在想来有些可笑,怎么一个肚皮就能让个孩子感觉羞耻呢。
其余的电影记不太清,好像看过刘晓庆演的小花,还有一个电影,忘了是什么名字了,只记得他男主角当时蛮帅的,后来才知道那是李连杰,那部电影是他早期的作品。
还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就是我们村有个人在去别村看电影时,遇到了鬼打墙。
那次是在二队放电影,我们村子是三队,去二队要经过我们村头的一个大坑,那大坑雨水充足的时候是蓄满水的,赶上干旱年头的话,就单纯的是个老大的坑了。大坑旁边种着白桦树,晚上刮起风来,树影婆娑的,在加上树叶子哗哗啦啦响,怪瘆人的,我们一帮人一起搭伴走倒也没啥,要是单独一个人肯定会害怕。
当天我看完电影和村里人一起回来,美美地睡下。第二天,却听昨天一起看电影的五婶子说,刘四昨天一晚上都没走回村子,整整围着那个大坑转了一宿,说是遇到了鬼打墙。我听了吓出一身冷汗,还好我没野到自己单独去外村看电影,否则我也会遇到鬼打墙。
五六十年代农村放露天电影.那可是农村大人小孩最高兴热闹的时候.吃过晚饭基本是家家锁门到场.墙上树上爬的都是人.村里领导先讲几句话.然后先放幻灯片”再放记录片.最后放的才是正片..放到最关键处.人人都鸟无声息.全神贯注.只听到电影机的达达声.半路很少有人离开.一直放完影片人们才如梦初醒.恋恋不舍的回家
那是七八十年代的事了。
学校里也组织看露天电影《小兵张嘎》《闪闪红星》等。
村里每隔些日子就请放影队到村里放电影。
得知消息,村民们,尤其是小孩子们都早早地吃过晚饭,拿着凳子,椅子走到屏幕前坐好,等着看电影。
屏幕其实就是一张白色的布,挂得高高的(对于当时我来说)。
等到人们都坐好了,最后面的放映员就用放影机,也就是投影仪把某部电影的内容投放在前面的白色幕布上,人们就开始看电影了。
小时候放学后,听说村里晚上演电影就特兴奋,吃过晚饭就赶紧拿起小凳子跑到演电影的地方,找个好地方,坐下来等着看电影。
放影前,人们三五成群地往那聚集,有说有笑,互相打着招呼。
看电影是小时候最有趣的事。
在农村看露天电影是怎样一种体验 ?太美了,比过年还高兴,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也就刚记事,隐约还记得村里演电影,动画片 ,红军桥,那时候太小了什么也没记住,就记住白狗子掉下水淹死了,因为太小了,只看了个开头,就呼呼大睡了,电影演晚了才醒,演的什么,真的不知道。后来慢慢长大了 ,才开始记住了电影的名字。小时候什么 娱乐 活动都没有,最美最高兴的事就是看露天电影,也不是常有,一个月就那么几场,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白天大喇叭 广播,贫下中农同志们,社员同志们,今天晚上我大队放映电影,电影的名字是平原游击队,希望大家准时观看,天还没黑,就开始挂幕,地点就是村当中棉站下坎,河边,有两颗树 ,把绳子扔到树杈上,一群孩子帮忙,才把银幕挂起来,一会全村人都拿着凳子来了,叽叽喳喳的可热闹了,放电影的先要对光,一道强光打在银幕上 ,左挪右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正,小孩子把手伸出来,做各种各样的动作,银幕上留下他们的首影,老鹰捉小鸡,太好玩了,放电影的一通骂,小孩子才不敢淘气了,电影就开始了。那时候的电影百分之八十都是黑白的,几乎很少是彩色的,我们管它叫带色的。最开始是加片,一般是新闻简报,相当于新闻联播,就是国家大事 ,接见外宾什么的 ,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红旗渠,消灭小地老虎,农业学大寨。有时候演到一半 或刚演个开头,下雨了,或者停电了,大家这个骂呀,就是不家走,等着来电,演完都后半夜了。更可气的是传的非常广,说晚上演电影,演电影的没来,大伙一个劲的骂娘,编了个顺口溜,叫加片磨鞋底,白跑英雄传。那个时候看过的电影实在太多了,黑白故事片有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回民之队,洪湖赤卫队,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三进三出,家,我这一辈子,夺印,李双双,李二嫂改嫁,小二黑结婚,钢铁战士,战友,奇袭,铁道卫士,雷锋,斗鲨,古刹钟声,野火春风斗古城,四零五谋杀案,保密局的枪声,特高课在行动,五十号兵站,虎胆英雄,智取华山,柳堡的故事,烈火中永生,永不消失的电波,暴风骤雨,满意不满意,李时珍,乔老爷上轿,杨乃武与小白菜,等等,太多了,记不住了,彩色电影不是很多,印象深刻的是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杜鹃山,青松岭,艳阳天,金光大道,激战无名川,火红的年代,海霞,戴手铐的旅客,黑三角,决裂,春苗,红雨,风雨下钟山,拔歌的故事,从奴隶到将军,北斗,霓虹灯下的哨兵,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宝莲灯,归心似箭,骆驼祥子,战上海,珊瑚岛上的死光,甲午风云,红色娘子军,梁山伯与祝英台,追鱼,红楼梦,铁甲零零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野猪林,难忘的战斗,等等,外国故事片也不少,看不见的战线,鲜花盛开的村庄,卖花姑娘,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追捕,佐罗,泥罗河上的惨案,七十九级台阶,宁死不屈,脚印,多瑙河之波,列宁在一九一八,地下游击队,埃及艳后,东方夜谭,乡村女教师,一个护士的故事,摘苹果的时候,火车司机的儿子,沸腾的生活,流浪者,奴里,叶塞尼亚,巴黎圣母院,回故乡之路,伏击战,保尔柯察金,百万英镑,淘金记,大蓬车,战斗的早晨,海岸风雷,东方快车谋杀案。等等数也数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