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国二战时坦克大战是那部电影和苏联的,在苏联境内的
为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Битва за Москву)由尤里·奥泽洛夫执导,扬科夫·特里波尔斯基、米哈伊尔·尤里亚诺夫、亚历山大·戈洛博罗德科、布鲁诺·弗雷因德利赫主演的战争电影 。影片分为《侵略》和《台风战役》两部,每部共四集。于1998年8月6日在阿根廷上映。
该片讲述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的故事。
(1)库尔斯克大会战高清版电影免费扩展阅读:
莫斯科保卫战的相关情况:
1、1941年-1942年的冬季就算以俄国人的标准来看都异常地严寒。德军因战线过长,补给不足,战役中消耗过大,既没有设防御阵地和战役预备队,又无在冬季条件下作战的准备。
2、1941年12月6日,西方面军在南北两个方向上对德军发动反击,德军部队在气候和苏军的双重夹击下,被从莫斯科附近击退。
3、1942年1月7日苏联红军重夺了莫斯科以北的加里宁。1月初,西部战略方向的反攻乃告完成。精疲力竭的德军已经撤退到100至250公里外。
4、德军38个师,内1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重创。进攻莫斯科的突击集团被击溃,使德军惊慌失措,希特勒要求死守每一个居民地,一步也不后退,直到最后一兵一卒。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与俄国发生的最大会战,分别出动了几千架飞机,几万辆坦克...是什么电影
电影《库尔斯克战役》
库尔斯克会战,苏军于1943年7月5日~8月23日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实施的战略性防御和进攻战役。苏联元帅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苏军各方面军的行动。会战开始前,中央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瓦图京大将)共有133.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9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3444辆、飞机2172架。以后又先后投入草原方面军(司令科涅夫上将)、西方方面军(司令索科洛夫斯基上将)、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波波夫上将)、西南方面军(司令马利诺夫斯基大将)。德军动用了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元帅)第9、第2集团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泰因元帅)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战役集群,集中了苏德战场70%的装甲师和65%以上的作战飞机,总兵力达9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1万门、坦克和强击火炮2700辆、飞机2050架。会战中,苏德两军统帅部不断调兵遣将,向库尔斯克方向增援,双方投入兵力共40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6.9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3万余 辆、作战飞机1.2万架。会战结果,德军损失官兵约50万人,坦克1500辆、飞机3700余架、火炮和迫击炮3000门,其进攻战略遭到彻底破产。此次会战标志着苏德战争进程完成了根本转折。德军从此完全丧失战略进攻能力,全线转入防御。
③ 谁能讲讲库尔斯克大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这场战役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战,参战装甲部队坦克超过5000辆,空军部队参战飞机也超过了2000架,和阿登反击战共同被称为突出部战役。
日期: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3日 地点: 库尔斯克突出部 指挥官:(苏方)苏联元帅G·K·朱可夫,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 (德方)陆军元帅曼施坦因
本次战役战备而言,库尔斯克战役比以往任何一次大规模反攻战役的准备都好,在莫斯科会战时,苏军只有17个兵力不多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参加,没有坦克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参战部队增加到1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和几个坦克军;而在库尔斯克战役时,共有22个强大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5个坦克集团军和6个空军集团军以及大量远程航空兵部队参加。苏军三个方面军对德国第9和第2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在兵力上占2.4比1的优势,在坦克上占1.9比1的优势,防御纵深达250-300公里,另外还可以得到空军第1、第2、第5、第15、第16、第17集团军共约2900架飞机支援。在兵力构成上,炮兵团首次超过了步兵团,比例为1.5:1,在威胁最大的中央方面军第13集团军的正面,每英里防御正面可以得到148门火炮支援,远远超过了德军为发动进攻而拼凑的数目。此外,索科罗夫斯基的西方方面军、波波夫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及西南方面军的第57集团军和第2坦克军也被部署到了库尔斯克地区,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 在军工方面,到了1943年,搬迁到远东的苏联军火工业终于开始达到并超过战前水平,同时英美等西方的援助也开始大量抵达。
一个个被认为德军可能发动进攻的日子都平安地渡过了,两个月来前线显得十分平静,时间到了7月4日夜,在突出部南部的苏联近卫第6集团军捕获了德军第168步兵师的一个士兵,他供认德军即将在第二天开始进攻,7月5日凌晨,在突出部北部的苏第13集团军俘虏了一个德军德国第6步兵师的中士,他也供认德军将在几小时之后发动进攻。为了打乱德军进攻步骤,朱可夫于5日2时20分下达向德军阵地实施了炮火反准备的命令,库尔斯克会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30个精锐师包括7个装甲、坦克师被击溃,其余的遭受重创。损失兵力18万人,损失坦克约900辆,损失火炮和迫击炮3,000门,损失飞机3,700架,苏联也损失惨重,部队伤亡也绝对不比德军少,但是会战的失利使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苏德战场主动权,
被击毁的德军运输车队
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欧洲战场的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 苏军也为库尔斯克会战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兵力80多万,损失坦克6,064辆,损失火炮5,244门,损失飞机1,716架。但会战的胜利使苏军从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这次会战后苏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在11月解放了基辅,同时苏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起来,指挥艺术也越来越成熟,最终使苏军不仅在数量上超过德军,在质量上也超越了德军。
④ 谁能告诉我《库尔斯克战役》的详细过程
1943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为打破德军大规模进攻并粉碎德军战略集团而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实施的一次防御战役(7月5—23日)和数次进攻战役(7月12日—8月23日)。
1943年2月初,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乘胜进攻,于2月15日收复了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参见哈尔科夫苏军进攻战役),德军在苏联南部的处境日趋恶化。德国军事威力、士气民心和在仆从国的威信一落千丈。希特勒撤消了受到严重打击的B集团军群番号,重新组建了南方集团军群,并任命曼施坦因元帅为司令。2月19日,曼施坦因指挥南方集团军群向顿聂兹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苏军发起反击,于3月17日重新夺回哈尔科夫,18日又占领了别尔哥罗德,苏军被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域(参见哈尔科夫德军进攻战役)。自此,形成了一个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在突出部的北面,德中央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附近的突出部。在南面,德南方集团军群控制了别尔哥罗德地域。在突出部内的是苏军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苏德双方在库尔斯克地域附近都暂时转入防御。
为了改善帝国内政困境并防止法西斯集团分崩离析,德军统帅部决定在苏德战场发动大规模夏季进攻,夺取战略主动权,扭转不利的战争进程。德军考虑到其军队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的有利态势,决定从南、北两面向该突出部根部实施向心突击,围歼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尔后向西南方面军后方突击。此后预定向东北方向发展进攻。同时,还打算向列宁格勒进攻。为在库尔斯克附近准备代号为“堡垒”的战役,颁布了希特勒4月15日签发的第6号命令。德军在苏德战场全部坦克师的近70%、作战飞机的65%以上参加了这一战役。各突击集团共编有50个最有战斗力的师(内16个坦克师,摩托化师)和许多独立部队,分属“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克卢格元帅)第9(司令为莫德尔上将,335000人)、第2集团军(96000人)以及“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曼施坦因元帅)坦克第4集团军(司令为霍斯,223907人,由北向南由第52步兵军、第48装甲军和党卫军第2装甲军组成,第48装甲军配有第33,第11两个坦克师,“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第10装甲旅和第167步兵师。党卫军第2装甲军由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第2“帝国”和第3“骷髅”3个装甲掷弹兵师构成)和“肯普夫”战役集群(126000人,有10个师,其中有3个坦克师,分别是第3、第7和第19坦克师,另外拥有45辆“虎式”坦克的第503坦克营也配属在该兵团中。)。此外,约有20个师在各突击集团翼侧行动。第4、第6航空队的航空兵负责支援陆军。德军这一集团总兵力达9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1万门,坦克和强击火炮2700辆,飞行2050架。在德军企图中占重要地位的是大量集中使用新式技术兵器——“虎”式、“豹”式坦克和“斐迪南”式强击火炮,以及新式飞机(“福克沃尔夫190A”式战斗机和“汉克尔129”式攻击机)。
苏军最高统帅部在1942—1943年之交的冬季进攻之后命令军队转入防御,巩固既占地区,准备发动进攻。主要突击预定指向西南方向。但发觉德军在库尔斯克附近准备进攻以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遂决定在库尔斯克突出部暂时转入按计划组织的防御,在此准备坚守,在防御交战中消耗德军突击集团,为苏军转入反攻,进而转入战略总攻创造有利条件。中央方面军奉命抗击德军从奥廖尔方面的进攻,沃罗涅日方面军抗击德军由别尔哥罗德地域的进攻。预定在完成防御任务后,苏军在奥廖尔方向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转入反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为瓦图京大将)和草原方面军(司令为科涅夫上将),与西南方面军(司令为马利诺夫斯基大将)协同,粉碎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集团(“鲁缅采夫统帅”战役)。中央方面军(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右翼、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波波夫上将)以及西方面军(司令为索科洛夫斯基上将)左翼在奥廖尔方向实施进攻战役(“库图佐夫”战役)。大本营代表,苏联元帅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各方面军行动。库尔斯克会战开始前,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共有133.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9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3444辆、飞机2172架。担任大本营战略预备队的草原军区(7月9日起改称草原方面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后方展开。辖5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近卫第4(70000人,司令为库利克中将)、第5集团军(80000人,司令为扎多夫中将),第27(70000人,司令为特罗菲缅科中将)、第47(65000人,司令为科兹洛夫少将)、第53集团军(65000人,司令为);1个坦克集团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人37000,司令为罗特米斯特罗夫坦克兵中将),有第18、29坦克军、近卫机械化第5军;3个骑兵军—近卫第3、第5、第7骑兵军;空军第5集团军(司令为戈留诺夫空军中将);1个步兵军;6个独立坦克军和机械化军(方面军总计573195人)。军区应防止德军从奥廖尔方面或由别尔哥罗德地域实施深远突破,而当苏军转入反攻时,应由纵深增强突击力量。
战斗队形和防御阵地均作纵深梯次配置的指导思想,是库尔斯克附近组织防御的依据,这些防御阵地有完善的堑壕体系及其他工事体系。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构筑了5—6道防御地带(地区),其中包括2道战术地幅内的防御地带、1道集团军防御地带、3道方面军防御地区。与此同时,还建立了1道草原军区防御地区,沿顿河左岸则构筑了1道国家防御地区。工程构筑总纵深达250—300公里。工事最完善的是防御的战术地幅,其纵深在战时第一次达到15—20公里。战术地幅的主要防御地带由2—3道防御阵地组成,每道防御阵地有2—3道堑壕,并以交通壕相连接。防御阵地纵深达1.5—2公里。主要防御地带和第二防御地带的工事最为坚固。库尔斯克附近的防御,首先是作为对坦克的防御来准备的。防御的基础是防坦克支撑点。对坦克防御的纵深达30—35公里。建立稳固防御的决定性条件是:兵力兵器大量集中于德军可能突击方向;各方面军战役布势纵深达50—70公里。组织了强大的对空防御,由各方面军的歼击航空兵和高射炮兵,以及国土防空军大量兵力执行防空任务。库尔斯克、奥廖尔、沃罗涅日和哈尔科夫等州的党和苏维埃组织以及居民,对构筑防御地区给予了积极支援。首长、司令部和政治机关为动员全体人员完成当前任务在军队中开展了大量工作。党政工作和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使军队准备进行坚守防御,保证高昂的进攻锐气和粉碎库尔斯克德军的坚定决心。在精神—心理教育中,着重培养打退使用新型坦克的德军坦克兵力突击的决心。各集团军举行了反坦克歼击手大会。步兵分队进行了坦克“辗压”训练。
7月4日晚,苏军近卫第6集团军的侦查部队捕获了一个德军第168步兵师的士兵,他供认德军的进攻将从第二天即7月5日开始,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下令守军开始进行炮火反准备,以打乱德军的进攻。7月5日凌晨2点,在突出部北方的苏第13集团军捕获了德国第6步兵师的一个中士,他也称德军将在5日凌晨3点发动进攻,朱可夫立刻下令中央方面军开始炮火反准备。沃罗涅日于5日1时10分,中央方面军于5日2时20分,苏军对德军各突击集团集中地域实施了炮火反准备,德军遭受损失,7月5日晨才开始进攻,迫使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推迟了2个半小时,“南方集团军”推迟3个小时发起攻击。德军第一日就把准备用于“堡垒”战役的基本兵力投入了交战,其目的是以坦克师的“撞击”突击来突破苏军防御并逼近库尔斯克。在地面和空中展开了激烈交战。苏军在航空兵支援下击退了德军多次猛烈冲击,航空兵每昼夜出动飞机2000—3000架次。在中央方面军(第70-司令为加拉宁中将、第13-司令为普霍夫中将、第48-司令为罗曼年科中将、第60-司令为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中将、第65集团军-司令为巴托夫中将,坦克第2集团军-司令为罗金坦克兵中将,人员分别为96000、114000、84000、96000、100000、37000人,总计711575人)地带内,第13集团军抗击向奥利霍瓦特卡方向进攻德军的主要突击。第一日,德军把大约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投入战斗。第二日,德军继续在奥利霍瓦特卡方向增强突击力量。根据中央方面军司令的决心,此日以第13集团军、坦克第2集团军和坦克第19军各一部兵力对德军进攻集团实施了反突击。空军第16集团军(司令为鲁坚科空军中将)航空兵对地面军队给予了大力支援。德军进攻受阻。苏军统帅部赢得了在受威胁方向集中补充兵力的时间。德军在奥利霍瓦特卡附近没有进展,即向波内里方向突击。但其企图在此亦遭失败。到7月10日,德军在中央方面军地带内的进攻就被完全阻止住了。在7天的战斗中,德军在此仅楔入苏军防御10—12公里。方面军未使用大本营预备队,仅以自己的兵力就顺利完成了防御任务。德军在沃罗涅日方面军(近卫第6-司令为奇斯佳科夫中将、第7集团军-司令为舒米洛夫中将,第40-司令为、第38-司令为莫斯卡连科中将、第69集团军-司令为,坦克第1集团军-司令为克留琴金中将,人员分别为79900、76800、77000、60000、52000、40000人,总计625591人)(在该方面军当面行动的是更强大的集团)地带内对库尔斯克突出部南正面的进攻也告失败,德军在此向奥博扬、科罗恰两方向进攻。近卫第6集团军、第7集团军,第69集团军和坦克第1集团军抗击德军的主要突击。第一日,德军近7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在大量航空兵支援下进入了交战。但至7月9日日终前已可看到,德军在沃罗涅日方面军地带(德军在此楔入苏军防御较深)的进攻亦已衰竭。由于在奥博扬、科罗恰两方向的失利,德军将主要力量转移到普罗霍罗夫卡方向,打算从东南实施突击,以夺取库尔斯克。苏军统帅部识破了德军计划,决定对德军楔入集团实施反突击。为此,沃罗涅日方面军得到大本营预备队(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近卫第5集团军,另2个坦克军)的加强。7月12日,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域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共有1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参加的坦克遭遇交战。苏军取得了交战胜利。在一天的战斗中,德军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域损失近400辆坦克,1万余名官兵被击毙。7月12日,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正面也争得了防御交战的转折。德军基本兵力转入防御。7月13—15日,德军仅在普罗霍罗夫卡以南地域对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和第69集团军的部队继续冲击。德军在突出部南正面最远前进了35公里。
在库尔斯克以南的防御交战中,德军遭到疲惫和消耗。7月16日,德军在强大后卫的掩护下开始退回出发阵地。沃罗涅日方面军在自己地带开始追击德军,7月18日夜间,草原方面军也开始了追击。
7月12日,库尔斯克会战新阶段——苏军反攻终于来到。当日,由空军第1集团军(司令为格罗莫夫空军中将)航空兵支援的西方面军左翼近卫第11集团军(司令为巴格拉米扬中将,135000人)(自7月13日起还有第50集团军,司令为博尔金,54062人)和由空军第15集团军航空兵支援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第61-司令为别洛夫中将、第3-司令为戈尔巴托夫中将、第63集团军-司令为科尔帕克奇中将,人员分别为80000、60000、70000人,总计433616人),对防守奥廖尔地域的德军坦克第2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突然实施突击(参见奥廖尔战役)。7月15日,中央方面军右翼转入反攻,向德军奥廖尔集团南翼实施突击。德军力求迟滞进攻,急忙从战线其他地段向受威胁方向调来一些师。为了打破德军改变不利的兵力对比的企图,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将其预备队投入交战。西方面军加强了坦克第4集团军(司令为巴达诺夫坦克兵中将)、第11集团军(65000人,司令为费久宁斯基中将)和近卫骑兵第2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则加强了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司令为雷巴尔科中将)。布良斯克方面军在发展进攻中,对姆岑斯克地域德军集团进行了深远包围,迫其退却。不久,博尔霍夫获得解放。8月5日,布良斯克方面军在西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从两翼配合下,经激烈战斗解放了奥廖尔。同日,草原方面军解放了别尔哥罗德。8月5日晚,为向解放这些城市的军队祝捷,在莫斯科首次鸣放礼炮。12个战功卓著的部队和兵团获得“奥廖尔”、“别尔哥罗德”荣誉称号。至8月18日前,苏军已进逼德军在布良斯克以东构筑的防御地区。经过历时37天的奥廖尔进攻战役,苏军西进约150公里。德军15个师被击溃。苏联游击队在敌后的积极行动促进了战役的顺利实施。仅从7月22日至8月1日期间,奥廖尔州的游击队就破坏了7500余根铁轨。游击队袭击德军铁路交通线,造成了军列的拥挤堵塞。奥廖尔集团被击溃后,德军统帅部利用奥廖尔基地向东突击的计划落空。 8月3日晨,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在猛烈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之后,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开始反攻。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由别尔哥罗德西北地域向博戈杜霍夫、瓦尔基、新沃多拉加总方向并肩实施分割突击。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步兵刚楔入德军主要防御地带,坦克第1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先遣旅就进入交战,突破了防御的战术地幅,随后快速军队开始在战役纵深扩张战果。德军在托马罗夫卡、鲍里索夫卡、别尔哥罗德地域亦遭重创。至8月11日日终前,沃罗涅日方面军向西和西南方向扩大了突破口,其右翼向德军支撑点博罗姆利亚、阿赫特尔卡、科捷利瓦开进,坦克第1集团军部队则切断了哈尔科夫—波尔塔瓦铁路,并从西面包围了哈尔科夫。同日,草原方面军逼近哈尔科夫外层防御围郭。德军统帅部将从顿巴斯调来的战役预备队投入交战,企图由博戈杜霍夫以南地域(8月11—17日),继之由阿赫特尔卡地域(8月18—20日)实施反突击,以粉碎苏军,但这些企图均未得逞。8月22日下午,德军被迫开始由哈尔科夫地域后退。在激烈战斗中,草原方面军在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配合下,于8月23日近12时解放了哈尔科夫。由于攻占该市时英勇善战,草原方面军战功卓著的兵团被授予“哈尔科夫”荣誉称号。在库尔斯克会战最后一个战役即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过程中,德军15个师被击溃。苏军向南和西南方向前进140公里,将进攻正面扩大到300公里,从而为解放左岸乌克兰并前出第聂伯河创造了有利条件。
点评:库尔斯克会战按其军事政治结果和参战兵力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这一会战是苏联人民战胜德国的最重要阶段。库尔斯克的胜利具有重大军事政治意义。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共击溃德军30个精锐师,内7个坦克师。德军损失官兵50余万人、坦克1500辆、飞机3700余架、火炮3000门。德军奥廖尔基地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基地均被清除。但一些西方历史学家贬低库尔斯克会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地位。他们中有些人极力为纳粹德国国防军统帅部恢复名誉,掩饰其失策,把“堡垒”战役失败的过错全部推给希特勒。另一些人认为库尔斯克会战是大战中的一个小插曲,避而不谈这次会战。实际上,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胜利具有重大政治军事意义。双方参加这一会战的兵力庞大,计有40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6.9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3万余辆,作战飞机约1.2万架。德军夏季进攻的失败,埋葬了德军宣传机关编造的苏军战略有所谓“季节性”,苏军只能在冬季进攻的神话。德军的进攻战略遭到了完全破产。库尔斯克会战进一步改变了战场上的兵力对比,终于巩固了苏军统帅部手中的战略主动权,为苏军展开战略总攻创造了有利条件。库尔斯克胜利和苏军进逼第聂伯河,完成了战争进程中的根本转折。德国及其盟国被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争区转入了防御,这对大战的尔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德军重兵在苏德战场被击溃,为英美军在意大利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苏军有10万余名苏联军人荣获各种勋章和奖章,180多人荣膺苏联英雄称号。
苏军统帅部顺利地解决了战略,战役法和战术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方面军群之间战略协同的组织,最高统帅部赖以改变不利兵力对比的战略预备队的使用,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决定性方向大量集中兵力兵器,取得了新的经验。新编制坦克集团军第一次用作扩张战果的梯队。在库尔斯克空中交战中,苏军航空兵最终夺取了战略制空权,并一直掌握到战争结束。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战略领导的特点是高度集中,能现实地考虑形势特点和善于选择适当的斗争方法。
通过库尔斯克会战,苏联武装力量使敌人遭受了永远不能恢复元气的失败。歼灭了法西斯德国30个师,其中包括7个坦克师。德国陆军损失了共50万人,1500辆坦克,3000门火炮,3700架作战飞机。库尔斯克弧型地带大会战对于德军是致命危机的开端。
库尔斯克会战以苏联武装力量令人信服的胜利而结束。已经明显地看出,苏联武器的威力和苏联人民奋不顾身的战斗,将使法西斯主义遭受灭顶之灾。库尔斯克会战也使世界劳动人民加深了对正在消灭瘟疫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情。
“喀秋莎”火箭炮发射
1943年6月5日库尔斯克战役开始。这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大型战役之一
图为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被俘的德军士兵在莫斯科大街上
库尔斯克会战中,受重伤的苏军战士仍在鼓励战友进攻,最后牺牲在战斗岗位上
堑壕中一个苏联红军战士说:“如果你在第一场战斗中没有死,你就会活下去。”
转贴自苏联主义网www.cccpism.com
⑤ 库尔斯克战役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役
库尔斯克会战 网络名片 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这场战役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战,参战装甲部队坦克超过5000辆,空军部队参战飞机也超过了2000架,和阿登反击战共同被称为突出部战役。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日期: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3日 地点: 库尔斯克突出部 指挥官:(苏方)苏联元帅G·K·朱可夫,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 (德方)陆军元帅曼施坦因 编辑本段战前形势 1943年初,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乘胜进攻,收复大量失地,但德军在溃败的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向苏军反扑。他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诱使苏军深入,苏军在不断进攻中,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2月19日,曼施坦因指挥刚组建的南方集团军群向顿涅茨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发起反击,至3月2日,西南方面军遭到了重创,其第5集团军遭到了毁灭,3月6日,德军开始向哈尔科夫进攻, 指挥库尔斯克会战的德军将领曼施坦因 3月14日,苏军被迫放弃一个月前刚刚攻占的哈尔科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区,为防止战线的彻底崩溃,苏最高统帅部把第1坦克集团军从列宁格勒南调,此外第21和第64集团军也被从斯大林格勒调至这些方向,此后,战线趋于稳定。 曼施坦因的这次反击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的形成。在其北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一带。在其南面,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控制了别尔哥罗德地区。在突出部内的是苏联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苏德双方在此形成僵持,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即将展开。 编辑本段战前准备德国:堡垒计划 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使得德军又充满了信心,曼斯坦因希望通过一次主动进攻来歼灭苏军。突出部的库尔斯克地区很自然的成为他的首选目标。因为这个突出部犹如一个拳头从苏军的战线中延伸出来,其正面长约250英里,而底部却不到70英里,曼斯坦因计划通过一次南北两翼协调的钳形攻击,合围并歼灭整个突出部内的苏军重兵集团。并且这次战役的成功将缩短德军的战线,使德军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加。曼斯坦因的计划得到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元帅和陆军总部参谋长蔡茨勒上将的支持,但也遭到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上将和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上将的反对。反对是有理由的,1943年春,德国在东线坦克损失巨大。而且作为主力的3号、4号坦克已被证明不是苏联T34坦克的对手,而新一代5号豹式坦克和6号虎式坦克,月产量分别只有50辆和25辆,数量上与苏军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古德里安认为对库尔斯克的进攻将使坦克遭受很大损失,他的改编装甲兵的计划也将破产。希特勒对此也犹豫不决, “喀秋莎”火箭炮发射 他曾对古德里安说“自从我开始考虑这次进攻,我一直心情不好”。但最终希特勒还是决定采纳曼斯坦因的计划,他于4月15日发布第6号作战命令,决定德军以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联合发动一个钳形攻势以摧毁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联军队。作战代号为“堡垒”。 “堡垒”作战按计划应于5月4日发动,但由于这年雨季结束的较晚以及德军准备上的不足,作战计划不得不一再延期。在5月份的一次讨论“堡垒”计划的会议上,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上将带来了一叠航空照片,这些照片显示了苏军在德军计划的进攻路线上,已经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莫德尔认为进攻的最佳时机已经失去了,苏军已经恢复了元气,“堡垒”计划应该放弃。希特勒再次显示出犹豫,但在克鲁格、蔡茨勒和曼斯坦因等的坚持下以及对于“闪电战”的自信,“堡垒”作战最终被确定在7月5日发动。 德军兵力及部署 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莫德尔上将的第9集团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该集团军共有21个德国师和3个匈牙利师,33.5万人,其中有6个坦克师,共有590辆坦克,424门火炮。 在突出部的中部是德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集团军,9.6万人,他们在这个攻势中,将起辅助作用,主要任务是保持突出部南北的德军间的联系。 在突出部南部是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包括霍特将军的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第4装甲集团军下辖第52步兵军、第48装甲军和第2党卫装甲军共22.4万人,925辆坦克,704门火炮;右翼的肯普夫集群,拥有10个师,12.6万人,344辆坦克和25门火炮。 此外,还有约20个师部署在上述各突击集团的翼侧。第4、第6航空队的航空兵负责支援陆军。这样德军的进攻总兵力达到9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1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700辆,飞机2050架。德军为这次进攻还投入了大量新式兵器包括“虎”式、“豹”式坦克“突击虎”式和“斐迪南”火炮以及“胡蜂”“黄鼠狼”等自行火炮,以及“福克沃尔夫190A”式战斗机和“汉克尔129”式攻击机。 苏联的计划 当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为“堡垒”计划争吵不休的时候,苏军也在计划下一步的行动。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瓦图京大将主张发动一场先发制人的进攻,以打乱德军的进攻准备并夺回在哈尔科夫战役中失去的战略主动权,斯大林本人也倾向于这一方案,而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则认为苏军应先保持防御状态,以坚强的防御消耗掉德军进攻能量,摧毁其装甲兵力,然后再发动反攻。此时,根据前线的侦查和间谍情报都预示德军将对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展开大规模进攻,在4月12日的一次会议上,斯大林最终被说服,采纳了朱可夫的计划。于是苏军开始在库尔斯克转入了积极的防御准备。 库尔斯克会战 在前沿阵地,苏军精心地设计他们的防御,构筑了数道防线,防御纵深超过100英里,整个防御体系由大量互相紧密配合的战壕、铁丝网、反坦克火力点和反坦克沟壕以及雷区组成,在德军最可能的进攻方向上,聚集了大量的兵力和火力。 苏军兵力及部署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正对着德中央集团军群方向的是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包括第70、第13、第48、第60、第65集团军以及第2坦克集团军,总兵力达71.1万人,1.1万门大炮和迫击炮,1,78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由于苏军认为强大的德中央集团军群会担当此次德军的主攻,苏军在这个方向的力量也是最强的,朱可夫元帅也亲自在此坐镇指挥。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面对德南方集团军群的是瓦图京的沃罗涅日方面军,下辖第6、第7近卫集团军、第40、第38、第69集团军、第1坦克集团军以及步兵第35军,总兵力62.5万人,8,718门大炮和迫击炮,1,70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在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后方是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它的任务是当前方两个方面军形势吃紧时,向它们提供增援,而一旦库尔斯克防线被德军突破,它将成为最后一道防线,而当苏军转入反攻时,它将提供新鲜的兵力。该方面军辖近卫第4、第5集团军、第27、第47、第53集团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近卫第3、第5、第7骑兵军、近卫第4坦克军、近卫第1、第3机械化 1943年6月5日库尔斯克战役开始 军。总兵力为57.3万人,8,510门大炮和迫击炮,1,63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战争评价 就本次战役战备而言,库尔斯克战役比以往任何一次大规模反攻战役的准备都好,在莫斯科会战时,苏军只有17个兵力不多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参加,没有坦克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参战部队增加到1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和几个坦克军;而在库尔斯克战役时,共有22个强大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5个坦克集团军和6个空军集团军以及大量远程航空兵部队参加。苏军三个方面军对德国第9和第2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在兵力上占2.4比1的优势,在坦克上占1.9比1的优势,防御纵深达250-300公里,另外还可以得到空军第1、第2、第5、第15、第16、第17集团军共约2900架飞机支援。在兵力构成上,炮兵团首次超过了步兵团,比例为1.5:1,在威胁最大的中央方面军第13集团军的正面,每英里防御正面可以得到148门火炮支援,远远超过了德军为发动进攻而拼凑的数目。此外,索科罗夫斯基的西方方面军、波波夫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及西南方面军的第57集团军和第2坦克军也被部署到了库尔斯克地区,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 在军工方面,到了1943年,搬迁到远东的苏联军火工业终于开始达到并超过战前水平,同时英美等西方的援助也开始大量抵达。 编辑本段战役开始 一个个被认为德军可能发动进攻的日子都平安地渡过了,两个月来前线显得十分平静,时间到了7月4日夜,在突出部南部的苏联近卫第6集团军捕获了德军第168步兵师的一个士兵,他供认德军即将在第二天开始进攻,7月5日凌晨,在突出部北部的苏第13集团军俘虏了一个德军德国第6步兵师的中士,他也供认德军将在几小时之后发动进攻。为了打乱德军进攻步骤,朱可夫于5日2时20分下达向德军阵地实施了炮火反准备的命令,库尔斯克会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编辑本段德军的进攻南线: 苏军的炮击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造成很大损失,虽然比原计划推迟了3个小时。而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4装甲集团军根据预定计划发动进攻,在损失36辆坦克后,德军艰难的越过了苏军的反坦克雷区,猛攻苏第67近卫步兵师的防线,面对德军3个师的进攻,苏第67近卫步兵师难 受重伤的苏军战士仍在鼓励战友进攻 以抵挡被迫后退,瓦图京于是把方面军预备队调了过来,以期能把德军挡在第二道防线外。但不幸的是德军还是于6日在苏军第二道防线上打开了一道缺口,并强渡了佩纳河。 由于德军的进攻比预计的要猛烈的多,瓦图京被迫取消了原定于7月6日的反攻,而将计划用于反攻的第1坦克集团军的部分坦克布置在防线后方以支援步兵进行防守,部分坦克布置在侧翼打击德军。这一天,德国空军出击了超过1000架次,完全压制住了苏联空军。经过一天激战,双方都受到了很大损失。 在6日傍晚,瓦图京向华西列夫斯基请求增援,后者在得到最高统帅部的同意后,立即把草原方面军第5近卫集团军的第2和第10坦克军353辆坦克调往沃罗涅日方面军。同时瓦图京接到斯大林亲自打来的电话,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的突破。在7日的战斗中,德军只向前推进了数公里,未能达成突破苏军防线的任务。第二天,德军仍然顽强地继续他们的攻势,而瓦图京也在计划反攻,为此他向最高统帅部请求把草原方面军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5近卫集团军调给他指挥,他的请求很快就被批准了,但这些部队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到达。在制空权的争夺上,通过7、8两日的空战,苏联空军也逐渐扭转了劣势,完全夺取制空权只是时间问题。 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 7月9日是库尔斯克会战关键的一天,瓦图京指挥部队继续在正面抵挡德军向奥博扬推进,同时在两翼连续发动反击,虽然这些反击一次又一次的遭到失败,但却使德军无法全力以赴的攻击他们的主要目标。德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霍斯将军见无法从正面突破奥博扬,便决定先从右翼突破,他命令第2党卫装甲军转向东北的普罗霍罗夫卡。接下来的两天,德军的进攻还比较顺利,他们攻到了普罗霍罗夫卡城下,库尔斯克会战的高潮-上演了。 战后很长时间,史学家们一直认为在1943年7月12日苏德双方共有15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普罗霍罗夫卡激战,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也因此被认为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并闻名于世,成为一个传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资料的解密,尤其是冷战的结束,前苏联资料的公开,使得研究者们发现这次坦克大战的规模要比原先认为的小得多,双方直接参战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也只有约600辆。其中德军不到200辆,苏军约400辆。7月12日晨,战斗打响,苏德双方几乎是同时发动了进攻,开始时,德军“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优势明显,而苏军T-34坦克的76毫米炮在同样距离下无法对德军造成威胁,因此苏军坦克开足马力以最高速度冲向德军。希望能接近德军的坦克,发挥T-34机动性的优势来战胜笨重的“虎式”坦克。在冲锋过程中,苏军坦克付出了惨重代价。当双方接近后,战斗变得更加惨烈,坦克一辆一辆地被摧毁,但在被毁的坦克旁,双方的坦克兵仍在互相射击,甚至互相肉搏。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最后因双方都精疲力竭才停了下来,而战场上到处都是坦克残骸和尸体。 在这天的坦克大战中德军虽然以相对较小的损失,摧毁了更多的苏军坦克,但他们却没能攻占普罗霍罗夫卡,而随后源源赶到的苏军援兵使他们的防线将更加坚固。 北线: 在北线,苏军的炮击也使德军的进攻比计划推迟了2个半小时,在几十分钟的炮火准备和空中轰炸之后,德第9集团按计划开始了进攻。 莫德尔为了把苏军的注意力从德军的主攻方向上引开,先在左翼以3个步兵师实施佯攻,但被苏军阻止住了。在主攻方向,德军集中了4个装甲师和3个步兵师的兵力,经过激烈的战斗,他们突破了苏第13集团军的第一道防线,艰难地向前推进了5公里。但在两翼,苏军顽强地守住了阵地。在地面激战的同时,双方的空军也在进行激战,这一天德军出动了1000架多次,苏联空军也出动了600余架次。双方战至5日终了时,德军只向前突破不足10公里,却至少损失了70辆坦克。 第二天,罗科索夫斯基开始发动反击,莫德尔也把预备队投入战场,于是一次大规模坦克战展开了。经过激战,苏军的两个坦克旅遭到重创,损失了约70辆坦克,德军一路乘胜前进,杀到苏军第二条防线前,但被苏第17近卫步兵军以及赶来增援的苏第17坦克军阻止住了。 7月7日凌晨,德军再一次发动了进攻,企图夺取交通枢纽波内里,战 库尔斯克战场上的苏联战士 斗是异常激烈,德军数次攻入市区,但都被顽强的苏军赶了出来,而苏联空军经过激战,夺取了库尔斯克北部地区的制空权,从此给德国地面部队以很大威慑。 战斗到7月8日,德军虽给苏军造成很大损失,但苏军依靠数量上的优势,坚守住了阵地,在波内里城内,德军付出惨重的代价后,占领了大半个波内里,但苏军仍控制着市内一些重要据点,使用德军无法继续推进。7月9日莫德尔以300辆坦克向苏军阵地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结果仍然是一无所获,此时德第9集团军的攻击能量已耗尽,莫德尔被迫在10日转入防御。 终止计划 根据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精神,英美联军于1943年7月10日,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实施登陆作战。由于意大利的局势的变化,德国在该地区的兵力无法抵御西方盟军的进攻,同时,库尔斯克会战不仅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而且在奥廖尔突出部的德第9集团军有被切断后路,重蹈斯大林格勒德军覆灭的危险。希特勒决意终止“堡垒”计划,抽调东线的兵力去意大利。7月13日他召集克鲁格、曼斯坦因等人到他的 “狼穴”总部开会,宣布这一决定,由于中央集团军群现在糟糕的局势,克鲁格赞同希特勒的决定,但曼斯坦因则强烈地反对,他认为苏军已是强弩之末,只要多坚持一下德军就能取得胜利。基于对曼斯坦因的信任,希特勒虽然终止了“堡垒”计划,但他同意曼斯坦因继续在南线进攻。 但曼斯坦因对苏军实力的判断是相当错误的,其多次进攻均未能达成目标,而此时库尔斯克北部以及意大利的局势却日益恶化,这促使希特勒最终取消了进攻,德军于7月17日开始后撤,到23日,双方基本恢复了交战前的态势。 编辑本段苏军的进攻奥廖尔战斗 苏军的进攻率先在库尔斯克北部发起,当德军在的攻势在7月10日被阻止后,苏军决定于12日发动进攻,并以打败拿破仑入侵的俄国元帅“库图佐夫”的名字作为此次战役的代号。12日凌晨,苏军向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阵地实施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炮击,随后索科罗夫斯基上将的西方方面军和波波夫上将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一线部队开始进攻。德军则进行着顽强的抵抗,给苏军造成重大伤亡。15日罗科索夫斯基大将指挥苏中央方面军的第70、第13和第48集团军也加入攻击。 此时苏联空军也完全控制了制空权,法国“诺曼底”航空大队也在库尔斯克上空与苏联空军并肩作战。面对坦克和兵力都占优势的苏军,莫德尔无力阻止其进攻,他意识到失去奥廖尔只是时间问题。7月16日,莫德尔向希特勒请求放弃奥廖尔将德军后撤至“哈根”防线,但被希特勒否决。到了7月25日,墨索里尼下台,意大利退出战争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希特勒需要从东线抽调兵力去意大利,而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也面临被苏军合围的危险。在莫德尔和克鲁格再一次请求后撤后,希特勒最终同意弃守奥廖尔,并调第2党卫装甲军去稳定意大利的局势。 费迪南坦克歼击车已进入阵地 7月31日德军向布良斯克方向的“哈根”防线撤退,撤退途中,德军实行了残酷的焦土政策。8月5日苏军攻克了奥廖尔,并继续追击退却中的德军,10日解放了霍特涅茨,15日进入卡拉切夫,至16日苏军的进攻基本结束,战线逐步稳定了下来。 在奥廖尔战役中,苏军歼敌20万人,坦克1044辆,火炮2402门,并向西推进了150公里,拉平了库尔斯克防线,但却未能完成战前制定的合围并歼灭德中央集团军群的计划,同时苏军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伤亡429,890人,损失坦克2,586辆,火炮892门,飞机1,104架。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 在南线,当德军在7月23日和苏军脱离接触时,斯大林便要求苏军立刻发动反攻,但朱可夫认为经过连续的艰苦战斗后,在发动攻势前,苏军应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整,这样苏军把进攻的日期最终确定在8月3日,这次作战的代号以七年战争中俄国名将“鲁缅采夫”的名字命名。担当此次进攻任务的是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总兵力为90万人和2,8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此时曼斯坦因还认为苏军已经濒临崩溃,取消“堡垒”作战是错误的决定。这使得德军对苏军的进攻完全没有准备。 8月3日凌晨5点,苏军近万门大炮齐鸣,大量炮弹倾卸到德军阵地上,炮击持续了两多小时,最后以一阵喀秋莎火箭炮的齐射作为结束,随后坦克和步兵开始发起攻击。在炮击中幸存的德兵无力阻挡苏军的前进,苏军很快就突破了德军第一道防线,经过一天的战斗苏军各突击集团平均向德军纵深推进了10~15公里。 在随后几天的战斗中,德军的防守异常地顽强,苏军的坦克虽然继续向前突破,但步兵却被德军缠住,进展缓慢。至8月5日苏第1坦克集团军攻占鲍里索夫卡切断了托马罗夫卡德第255、第332步兵师和第19装甲师的退路,等待他们的命运将是被歼灭。但被围德军仍拼死抵抗,正是由于他们的顽强抵抗为曼斯坦因将德军主力从别尔格罗德撤往哈尔科夫赢得了时间。5日苏军收复别尔格罗德,7日占领德军后方的后勤供应基地博戈杜霍夫,缴获大量德军物资和燃料。 在6、7两日,由于苏军坦克队前进很快,而步兵忙于清除被包围的德军,苏军的坦克部队和步兵已开始脱节了。曼斯坦因希望抓住苏军这个弱点,他开始有计划的撤退以赢得时间来集结兵力,等苏军进攻能量逐渐消耗后,实施反击。此时瓦图京对形势十分乐观,他认为德军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他命令前线坦克部队继续进攻,切断哈尔科夫至波尔塔瓦的铁路线,阻止德军逃脱。 8月11日德军已经集结完毕,并补充了充足的弹药和燃料,曼斯坦因开始反攻,而此时苏军的坦克部队仍处于追击状态,各部队之间分散很广,而步兵和炮兵仍在后方,且经过多日激战,弹药和燃料都已严重不足,更重要的是苏军对德军的进攻未有察觉。苏军正在重犯5 豹式坦克集群开赴前线 个月前在哈尔科夫战役的错误。11日晚苏第1坦克集团军的第49坦克旅和第17坦克团被德军围歼,由于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及时赶到,避免了第1坦克集团军的全军覆灭。12日在德军的进攻下,苏军被迫后退,随后苏第六近卫集团军的第六坦克军在14日被德军包围遭到惨败。 战斗到8月17日,双方都遭受了巨大损失,德军的反击虽然给苏军以重创,但曼斯坦因却没有力量进一步扩大战果,而苏军数量上的优势再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很快又恢复了进攻。其后德军的反攻再也没能给苏军造成威胁。19日苏军攻抵哈尔科夫西面的乌德河北岸,并于20日强渡乌德河,在南岸建立了桥头堡。攻打哈尔科夫的战斗异常激烈,强大的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最后只剩下了50辆坦克。22日晚苏第53集团军率先攻入城内,德军开始全面撤出哈尔科夫,退向第聂伯河的防线,沿途他们破坏了所有公路、铁路和桥梁,污染了水源、焚烧一切农作物,毁坏了建筑物。苏军于23日收复哈尔科夫。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中,苏军歼敌约20万人,自身损失也达255,566人,坦克1,864辆, 火炮423门,飞机153架。 编辑本段会战结果及影响 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30个精锐师包括7个装甲、坦克师被击溃,其余的遭受重创。损失兵力50多万人,损失坦克约1,500辆,损失火炮和迫击炮3,000门,损失飞机3,700架,苏联也损失惨重,部队伤亡也绝对不比德军少,但是会战的失利使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苏德战场主动权, 被击毁的德军运输车队 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欧洲战场的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 苏军也为库尔斯克会战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兵力80多万,损失坦克6,064辆,损失火炮5,244门,损失飞机1,716架。但会战的胜利使苏军从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这次会战后苏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在11月解放了基辅,同时苏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起来,指挥艺术也越来越成熟,最终使苏军不仅在数量上超过德军,在质量上也超越了德军。 编辑本段电影简介库尔斯克战役 导演: 尤里·奥泽洛夫 主演: 米哈依尔·乌里杨诺夫 尼古拉·奥里亚林 弗里茨·吉茨 鲍威尔·布特 伊沃·加拉尼 地区: 前苏联 片长: 100分钟 年份: 2000年 翻译导演:张筠英 配音演员:曲敬国、郑建初、郭政建、翟存元、程寅、章英、李明、任亚明 剧情 为期两年半的库尔斯克战役,终于令法西斯开始走向灭亡。1943年8月5日,苏军粉碎了敌人的抵抗,解放了欧勒尔市,德国在东方战线上的第三次攻势就这样失败了。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书名: 库尔斯克 库尔斯克坦克大战 坦克大战 作者:王志强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ISBN: 9787119062464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 元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在莫斯科会战和苏军冬季反攻胜利后,苏德双方都急需休整。,德军更是精疲力竭,漫长的苏德战线相对沉寂下来。但是双方都在厉兵秣马,准备更大规模的决战,以夺取战争的主动权。 古德里安认为,现代坦克甚至可以在黑夜和大雾中用罗盘来指引方向,坦克是未来战争的决定性力量。 苏军控制着如此长的突出部,像“尖刀”一样,可以对奥廖尔地域和别尔哥罗德地域进行深远突击,从而解放整个乌克兰、顿巴斯和白俄罗斯。 最激烈的战斗爆发了,疯狂的进攻开始了.战场上尘雾弥漫,德军进攻 被击毁的四号坦克 的巨浪撞击着不断得到加强的苏军防线。法国历史学家康斯坦丁认为,库尔斯克会战是二战的最大战役之一,以德军的空前惨败而结束,这影响了德国与同盟国之间战争的整个进程。 这次地面交战和空战持续了一整天,成为二战中最激烈的交战。反攻的结果,沃罗涅日方面军并未歼灭德军的突击兵团,但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在普罗霍罗夫卡战斗中被阻止了。 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第一章 南路风云 第二章 德国的算盘 进攻中的德军指挥部 第三章 苏军布防 第四章 生死攸关 第五章 反戈一击 ……
⑥ 求一些主要反应库尔斯克会战的电影
《库尔斯克战役》由尤里·奥泽洛夫导演、米哈依尔·乌里杨诺夫、尼古拉·奥里亚林、弗里茨·吉茨、鲍威尔·布特、伊沃·加拉尼等主演的电影;
《将军日》导演:I.NIKOLAYEV 尼克诺耶夫,主演:V.TSVETKOV 特斯维科夫,A.SAFONOV 萨佛诺夫;
《解放》 1972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耗时4年拍摄的5集战争巨片《解放》宣告完成。每一集的片名分别为:《弧形火力网》、《突围》、《主攻方向》、《巴尔干人》、《柏林战役》。影片的时间跨度从1943年夏天一直到1945年5月:从苏联红军转入反攻的库尓斯克战役开始,随后是红军强渡第聂伯河,解放基辅,收复白俄罗斯,挺进东欧,解放波兰等东欧国家,直至最后攻克柏林。
都是俄国人拍的,网上都有资源。
⑦ 请问有没有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的电影
将军日 库尔斯克战役 解放
全是俄国片
⑧ 俄罗斯二战经典电影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等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大会战等都是反映二战的经典战争电影,都是反映二战期间前苏联军民反抗法西斯的优秀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