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歌曲《心中的玫瑰》是什么电影的插曲
《心中的玫瑰》是197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故事影片《泪痕》中的插曲,乔羽作词,陆祖龙、时乐蒙作曲,李谷一演唱。
② 北京电影制片厂在那
北京电影制片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77号
简介:
中国电影故事片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座落在北京西北郊文化区,是一座大型电影制片厂。1985年有艺术创作人员、影片制作技术人员、行政人员共1000余人。厂内除设有文学部、导演室、演员剧团等创作部门之外,还设有摄影、美术、录音、洗印、特技、照明、置景、化妆、服装、道具等工作车间及电影艺术、电影技术、电影经济研究室。厂区建有4个摄影棚、1个特技棚、2个对白录音棚、1个音乐录音棚、1个效果录音棚、1个混合录音棚,并设有电视节目制作部。年生产量为20-25部故事片。
北京电影制片厂创建于1949年。1948年北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电影事业的成长,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了原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电影制片厂,并从延安及各革命根据地抽调了一批从事电影工作和文艺工作的干部,于1949年4月20日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同年10月1日改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为田方,1951年由汪洋继任。
建厂初期为综合性电影制片厂,以拍新闻纪录片为主,兼拍故事片。第一部纪录片为《毛主席莅平》,随后又拍摄了大型纪录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拍摄的故事片有《新儿女英雄传》、《智取华山》、《龙须沟》等。1956年原建制中拍摄新闻纪录片的部门分出,另行组建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改为拍摄故事片的专业厂,汪洋继续担任厂长。
1956年改为故事片专业厂后,在影片创作和生产管理上开始大胆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各方面都有创新。先后拍摄了《祝福》、《林家铺子》、《青春之歌》、《革命家庭》、《风暴》、《红旗谱》、《洪湖赤卫队》、《停战以后》、《烈火中永生》、《早春二月》等多部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影片。改编拍摄了《杨门女将》、《野猪林》、《穆桂英大战洪州》等多部传统戏曲片。
"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电影制片厂受到摧残,大批艺术家、技术专家遭到迫害,厂房、设备被搁置,除拍摄少量"样板戏"外,基本上未拍故事片。到1974年末开始恢复故事片生产,但受到"四人帮"多方刁难。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北京电影制片厂重获新生。拍摄了《大河奔流》、《伤逝》、《知音》、《骆驼祥子》、《包氏父子》、《寒夜》、《双雄会》、《边城》等多部历史及文学名著题材影片,同时也拍摄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影片,《小花》、《泪痕(1979)》、《瞧这一家子》、《夕照街》、《良家妇女》受到观众好评。为配合国家改革形势,先后拍摄了《血,总是热的》、《代理市长》、《相思女子客店》、《迷人的乐队》等多部改革题材的影片,受北京电影制片厂多年来在漫长的影片创作、生产道路上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影片清新、质朴、富有民族特色,尤其在改编文学名著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在改编、导演、摄影、音乐、美术各方面都有创新。
1949-198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共拍摄故事片180部、舞台艺术片58部、新闻纪录片17部,共计255部。此外,还译制了外国影片10部,协助各兄弟电影制片厂拍摄、加工影片多部。这些影片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影响,受到观众的喜爱。80年代以来,还与国际制片厂、商合作,拍摄了故事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立体故事片《侠女十三妹》,并协助拍摄了《马可·波罗》、《末代皇帝》。建厂以来有14部影片在国际上获奖20次,23部影片在国内获奖33次。
北京电影制片厂培育了许多优秀编剧、导演、演员及其他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一批青年编导、摄影、美术、录音、特技人员正在崭露头角,茁壮成长。到国内外观众称赞,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北影厂的具体位置就在北三环路蓟门桥东北角
③ 李文化的简介
1949年,李文化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摄影师,先后拍摄纪录片50余部,并有多部优秀作品在文化部的评选中获奖;同时他还拍摄过《早春二月》《红色娘子军》《海港》等观众非常熟悉的电影,成为北影厂最有名的摄影师。1972年,李文化由摄影师转做导演,《侦察兵》成为其自编自导的第一部电影。而后,又相继执导了《决裂》《海囚》《反击》等多部优秀电影。1979年,李文化导演的电影《泪痕》同时荣获第三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以及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两项殊荣。李文化因病于2012年6月19日17时20分离世,享年83岁。
④ 在由李雪健主演的老电影《焦裕禄》中,扮演吴县长的男演员:田园。他的简况如何
吴荣先 /李仁堂
李仁堂(1930.2.28—2002.6.24),中国话剧、电影演员。原籍山东诸城郭家屯镇,主演的影片有《元帅之死》、《子夜》等。1975年任河北省话剧院演员,并曾任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49年从北京通州潞河中学参加了热河省文工团任协理员、演员,演出秧歌剧、二人转等民间戏曲,后随文工团改为话剧团,出演了《风暴》、《以革命的名义》、《雷雨》等20出剧目。1956年主演的话剧《青松岭》搬上银幕,从此开始银幕生涯。1974年以后相继主演了《创业》、《十月的风云》、《泪痕》、《元帅之死》等影片,并因《泪痕》获得“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75年,调入河北省话剧团,1980年调至北影厂演员剧团,其后主演的影片有《子夜》、《焦裕禄》、《被告山杠爷》(获1994年“华表奖”最佳男主角奖)及多部电视剧。
1965年,话剧《青松岭》被改编拍摄成电影,李仁堂在其中成功扮演了张万山的角色,由此成功地登上影坛。1973年,《青松岭》重拍,李仁堂继续扮演张万山。在新版的《青松岭》中,那首由蒋大为演唱的《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随着影片一起走进千家万户。两拍《青松岭》,使李仁堂成为文革期间了了可数的比较著名的“电影工作者”。
1974年,李仁堂演出影片《创业》,因影片大获成功而更加引起影坛注目。1976年,他又拍摄了《锁龙湖》一片。能不断在文革期间拍摄的电影中担任主角,可见李仁堂当年的号召力。
1980年,是李仁堂在电影界最辉煌的一年。他拍摄于1979年的《泪痕》感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灵。1980年,他还拍摄了一部描写贺龙的《元帅之死》,影片也相当感人。
1981年,作为大明星的李仁堂在《子夜》扮演了一把资本家,但演员与角色气质的遥远距离,使他的表演遭到失败。此后直到《被告山杠爷》的一段时间里,李仁堂虽然演了许多影片,但都没能引起太大的轰动。
⑤ 汾阳的社会事业
20世纪中下叶,马烽、西戎、孙谦等现代作家把汾阳作为重要的创作基地,在这里拍摄了电影《扑不灭的火焰》、《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泪痕》等;90年代,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贾樟柯,在汾阳拍摄了《小武》、《站台》、《任逍遥》等影视作品;本世纪,中央电视台、山西影视集团又在这里拍摄了《吕梁英雄传》、《杏花魂》、《幸福生活万年长》、《喜耕田的故事》等传世之作。
截至2009年,汾阳市有文化演出团体4个,影剧院8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11处(其中,汾阳市图书馆、汾阳市文化馆分别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国家二级文化馆),拥有各类科研机构8个,科研人员150余人。汾阳市有大型公共露天体育场1座,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馆等体育设施齐全。
文化大事记:
20世纪90年代,汾阳少儿艺术团曾三次进京演出。
2003年由汾阳市文化馆少儿舞蹈培训班编排的《好一片艳阳天》参加中国首届儿童艺术表演赛获得圆满成功。
2005年汾阳市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市。
2006年12月11日首届汾阳电影青年狂欢节、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首映式暨汾阳影视拍摄基地挂牌仪式在汾阳隆重举行。
2008年汾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达标率在山西全省排序名列第一,2008年11月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3年7月20日-23日被誉为“核桃界奥林匹克”的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在汾阳隆重举办。
2014年6月,汾阳市获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
(图册《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精彩花絮》中部分图片来源于华夏经纬网 ) 截至2011年底,汾阳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2个,其中地市级医院1个,为山西省汾阳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县级医疗卫生机构9个,分别为:汾阳市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汾阳市中医院(二级乙等医院)、汾阳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汾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汾阳市妇幼保健院(二级乙等医院)、汾阳市新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老干部诊所、中研所、健教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个,分别为:4个中心卫生院(杏花村镇卫生院、肖家庄镇卫生院、三泉镇卫生院、阳城乡卫生院),9个一般卫生院(贾家庄镇卫生院、峪道河镇卫生院、冀村镇卫生院、演武镇卫生院、石庄镇卫生院、杨家庄镇卫生院、栗家庄乡卫生院、冀村镇城子卫生院、阳城乡见喜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太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301个村卫生所,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胜利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府学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富民路社区卫生服务站、文峰东街社区卫生服务站、永和大街社区卫生服务站、文湖景区社区卫生服务站、英雄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华街社区卫生服务站、西苑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另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门诊部1个,社会办医院4个,民办医院9个。各类医务室、门诊部、诊所40个。还有省属驻汾医学院校1个,即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截至2011年底,辖区内山西省汾阳医院编制床位数1100张,实际开放765张,医务人员1109人,注册执业医师(助理)413人,注册执业护士554人。县乡两级医务人员885人,注册执业医师(助理)328人,注册执业护士164人。县乡两级及社会办医院、民办医院编制床位数935张,实际开放650张。辖区内医疗机构核定病床总数为1415张,注册执业(助理)医师741人,注册执业护士71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3.37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76人,每千人拥有护士1.71人。辖区内共有医生数1367人(含乡村医生),每千人拥有医生数3.25人。
截至2011年底,汾阳市医疗机构诊疗病人累计354894人次,全市已参合农民296708人,参合率98.39%,全市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27013份,建档率78.61%,建立电子档案324814份,建档率78.08%。 汾阳市商场、超市、影院、酒店、银行一览类别名称商场玛玲商厦雍和商厦天爱商场恒利源精品尚都安华瑞购物广场凌峰商业广场汾州商城通达大市场飞龙大市场-超市美特好超市家家利超市恒利源超市新贵超市佳乐美超市影院新鑫国际影城保利万和影城---酒店贾家庄裕和花园酒店
★★★★ 酒都宾馆
★★★ 丰泰苑酒店
★★★ 汾阳宾馆
★★★ 恒基大酒店
★★ 新世纪商务宾馆汾阳国际大酒店汾州大酒店利前宾馆四海商务酒店凯翔大酒店信隆大酒店金盾宾馆弘太宾馆晋谷宾馆泰宝宾馆锦都商务宾馆天爱商务宾馆鑫阳光商务宾馆康华商务宾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山西农村信用合作社中信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晋商银行汾阳九都村镇银行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中国汾阳政府门户网站
⑥ 求老电影《保密局的枪声》、《泪痕》、《梅花针》的有效下载地址
链接: https://pan..com/s/15TTFmuesll5lq6ZGcyEV9w
《保密局的枪声》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惊险剧情电影,由常彦执导,陈少泽、正华、向梅等主演,于1979年上映。该片根据吕铮的小说《战斗在敌人心脏里》改编,讲述了地下党工作者刘啸尘同保密局特务斗智斗勇,最后获得潜伏特务名单的故事。
⑦ 现在江州市属于哪个省
小说、电影电视中虚构的城市,江州市在剧本中一般指上海,但不确定,也有些剧中的“江州市”是完全虚构的。
江州市,是中国大陆影视作品中常用的虚构城市,多用于反应政治事件。譬如《女不强大天不容》、《宝贝》《裸婚时代》、《蜗居》、《金融危机之迷情姐妹》、《福根进城》、《心术》、《保卫孙子》、《浮沉》、《他来了,请闭眼》、《白夜追凶》。
剧中使用该市名称大多指代的是大城市。也有用江洲市指代中小城市,譬如《王贵与安娜》。剧中的车牌多为江A开头。
(7)泪痕电影是在哪个城市拍的扩展阅读
我国的电视剧或电影除了少数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外,绝大多数都是虚构的,所以在这些影视剧里都会使用虚构的城市。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北上广深渝一线大城市及丽江、大理、桂林、延安等知名旅游和红色城市会在影视剧中主打城市名称。
比如《北京爱情故事》《北京青年》《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上海女子图鉴》《一米阳光(丽江)》等主打城市剧外,绝大多数影视剧中的地名都采用虚拟城市方式,比如《绝不放过你》《大雪无痕》中的松江市、《人民的名义》中的京州市、吕州市和林城市、《交通警察》中的北江市、《白夜追凶》和《重生》中的津港市。
《余罪》中的洋城、《心理罪》里的绿藤市、《假如蜗牛有爱情》中的霖市、《他来了,请闭眼》中的江州市、《夏洛特烦恼》中的西红市、《你和我的倾城时光》中的霖海市、《归去来》中的燕州市等等,数不胜数。
出现虚拟城市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避免对号入座,比如曾经播放过的电影《泪痕》,由于山西省的许多县市都认为故事是发生在他们的城市,结果状告电影制片厂和编剧导演,三年都不得消停。此后,我国的电视剧和电影在播放时开始用文字标明:“本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比如在湖南卫视播放的《如果可以这样爱》,故事背景“垶城”和“虹江”所在的真实地址也引发了观众的猜想。在原著当中,“垶城”原本是被称为星城的长沙市,而“虹江”则是湖南怀化市洪江区,电视剧里就采用了真实地名的谐音。
又比如电影《让子弹飞》中的“鹅城”,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禅达”,都是“普遍性代替特殊性”的虚拟城市创作典范。
在我国的影视剧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虚拟城市是滨海市、滨江市、江城市、江州市、海河市、江中市。江州市出现在《王贵与安娜》《浮沉》《蜗居》《裸婚时代》《心术》《女不强大天不容》中,算是出现最频繁的虚拟城市之一。
但出现最多的虚拟城市并不是江州市,虚构的滨海市是我国绝大多数当代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个城市的名字,这是中国影视剧中最神秘的滨海市,被称其为“一个只存在于中国电影版图之中、显示群众社会想像力的城市”,但实际上这个城市在中国并不存在,名为滨海的只有天津市的副省级辖区滨海新区和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
⑧ 大众电影的封面
《大众电影》1979年第一期(复刊号)是粉碎“四人帮”后《大众电影》复刊的第一期,内有茅盾先生书写的祝词,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追悼会通知,电影《祥林嫂》、《蝶恋花》、《哪吒闹海》的介绍,《红河激浪》的平反纪实以及杨丽坤的公开信等等。所有的这些都从侧面见证了那个年代中国电影不屈不挠的旺盛生命力,中国电影人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那些历久弥新的影像。
1980年《大众电影》第二期
该项期封面李仁堂在影片《泪痕》中扮演朱克实,获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和上海电影文汇奖最佳男主角奖。
《泪痕》是北京电影制片厂1978年拍摄的彩色故事影片,于1979年春节公演。该片描写了粉碎“四人帮”以后,新上任的县委书记朱克实针对县里存在的严峻现实和复杂的历史问题,顶住“四人帮”余党设置的重重阻力,大刀阔斧平反冤假错案的艰难过程。影片以“疯女人”孔妮娜为主线,围绕着被迫害致死的前县委书记的历史疑案,以及现实中大干快上、劳民伤财的“土石岭工程”,把七十年代末期全国范围的拨乱反正工作浓缩到了一个基层县,是当时拨乱反正题材影片的代表作品。
1980年《大众电影》第三期
该期封面取自影片《归心似箭》剧照。下方是斯琴高娃,扮演剧中山民玉贞。
《归心似箭》由八一电影制片厂1979年摄制。1939冬,抗联连长魏得胜在激战中负伤与战友失散,并被捕。他设法逃出,并到金矿干活,伺机找部队。后又被日寇抓获到煤矿做苦工。魏再次逃出,被山民玉贞所救。两人产生了感情,但为了抗日魏得胜毅然告别玉贞。踏上了归队的路。
1980年《大众电影》第四期
该期封面女郎程晓英,在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樱》中扮演女主角森下光子,较为成功地表现了一个含蓄多情,内心丰富的日本知识妇女形象。
1980年《大众电影》第五期
该期封面女郎张瑜,在《庐山恋》中扮演女一号周筠。
1980年电影《庐山恋》,号称是中国第一部吻戏,不仅完美地呈现出了庐山的景色,而且还创造了多个纪录。比如《庐山恋》是“文革”后国内首部表现爱情主题的电影,并且出现了当时罕见的吻戏;女主角张瑜片中的服装,换了43套,远远超过《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的23套旗袍;当年的新人张瑜也凭这部《庐山恋》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观众心中的“梦中情人”,并当选第一届金鸡奖和同年百花奖的“双料影后”。
1980年《大众电影》第十期
该项期封面女郎邵慧芳,在影片《幽灵》中扮演女主角夏征兰。
1980年《幽灵》轰动了影坛,影片的女主角夏征兰是由邵慧芳扮演的。邵慧芳身材高佻,紧身的喇叭裤穿在她身上,衬托出了她的“魔鬼身材”,不夸张地说,在没有服装模特的80年代初,邵慧芳首先让人们知道了身材美的标准。《幽灵》中女主角是一个文革期间被迫害的芭蕾舞女演员,邵慧芳以她纯熟的肢体语言和茫然哀怨的眼神,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这个角色特有的外貌。这个角色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演员的气质与外貌和角色的要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也可以说是非邵慧芳莫属。
1980年《大众电影》第十一期
该封面取自影片《苦恋》一张剧照。从这张剧照上我们看到了演员黄梅莹年轻的面孔。
民众谁也没有看过《苦恋》。因为该片当时在中南海遭禁。
《苦恋》的剧本由白桦创作,剧本写了归侨画家凌晨光的遭遇。在美洲的某个国家,凌晨光享受着有别墅、汽车、画室的豪华生活。祖国解放后,凌晨光夫妇返回祖国。在轮船驶入祖国领海看到五星红旗之时,他们的女儿降生了,并取名为“星星”。回到祖国享受了短暂的快乐时光后,“文革”开始,凌晨光一家被赶到没有窗户的昏暗斗室。女儿星星觉得在这个国家已经不能容身了,决定到国外去。凌晨光表示反对,女儿反问父亲:“您爱这个国家,苦苦地恋着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爱您吗?”凌晨光无法回答。此后,凌晨光被迫逃亡,藏身芦苇荡,成为一个靠吃生鱼、老鼠生活的荒原野人。剧终时,雪停天晴,文革刚结束,凌晨光的生命之火已经燃尽,他用最后一点力量,在雪地里爬出“一个硕大无比的问号”,尸体就是那个问号的点。
电影基调沉郁,画面反复出现大雁在天空写成人字,从开头贯穿到晨光的死去,像“电影诗”一样含蓄、隽永。电影圈内人士普遍看好,所以当时的《大众电影》在封面重点推荐。
1980年《大众电影》第十二期
该期封面女郎高英,在影片《燕归来》中扮演女主角路燕。
1980年的影片《燕归来》,是一部描写右派的故事片,影片虽然是控诉“四人帮”迫害知识分子的有悲剧色彩的电影,但电影拍摄的很美,一经上映,立刻得到了观众的好评。作为影片的女主角,高英的表演自然、流畅、深沉、细腻,把一个深受迫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从而达到了高英表演生涯的新的高峰。男演员达式常,因成功出演主角林汉华这个角色,一举获得了1981年百花奖的最男演员奖。
1981年《大众电影》第十一期封面人物——白杨(影片《祝福》剧照)
由著名表演艺术家白杨1956年主演的影片《祝福》,1957年获第十 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1958年获墨西哥国际电影周银帽奖。
1984年《大众电影》第一期封面人物——潘虹(影片《寒夜》剧照)
《寒夜》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1944年,在大学教书的汪文宣带全家逃到陪都重庆,靠当小职员的微薄收入供养家庭。妻子曾树生(潘虹饰)不甘于这样的清贫生活,主动出去做“交际花”来贴补家用,但最终受不了汪母的冷嘲热讽而离家出走。抗战胜利后,曾树生回到家中,丈夫却已经不幸病故。
1984年《大众电影》第十期封面——攀登
1984年10月是令人难忘的。国庆当天,北京举行了隆重的35周年庆祝仪式,我和我的同学们训练了半年时间,为的就是能在国庆之夜到广场去表演集体舞。而这一期的《大众电影》也破天荒地将封面与封底连在一起,刊登一批当时活跃在银幕上的中青年演员照片。
1987年《大众电影》第一期封面人物——宋佳
宋佳,1962年生于山东青岛。 1981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荣获第十三届、十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1993年前往美国耶鲁大学学习戏剧, 1998年正式回国重返演艺圈,成功塑造了电视剧《嫂娘》中张敏的角色。获第二十届“飞天奖”最佳女演员、“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神农奖”。
1987年《大众电影》第五期封面人物——张晓敏
张晓敏,1963年9月13日生,北京人。1982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非常大总统》是张晓敏表演最为突出的一部影片,她在该片中饰演国母宋庆龄,她不追求形似而追求神似,从一个眼神,一个运作等细枝末节上与宋庆龄靠拢,影片上映后,观众居然认定了张晓敏就是宋庆龄,在第十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评选中,四项表演奖有三项被影片《芙蓉镇》夺去,唯独最佳女配角奖落在了张晓敏的头上,张晓敏凭实力击败了在《芙蓉镇》中有上乘表演且夺魁呼声很高的两位女配角,这在当时一时传为佳话。1998年张晓敏去了美国。
1989年《大众电影》第三期封面人物——钟楚红
1986年—1989年钟楚红主演影片《秋天的童话》(1987)、《月亮·星星·太阳》(1988)、《流金岁月》(1989)、《伴我闯天涯》(1989)。
1989年《大众电影》第四期封面人物——盖丽丽
盖丽丽,1967年10月4日出生,山东青岛人。1986年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深造,影片《瀚海潮》(1985)是盖丽丽第一次走上银幕的影片,随后,她分别在《金鸳鸯》、《老少爷们》、《断喉剑》、《滴血黄昏》、《天朝国库之谜》、《天出血》、《山神》、《月落玉长河》等影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1989年《大众电影》第七期封面人物——陈冲
陈冲1981年赴美留学。只身勇闯好莱坞,出演《大班》(Tai-Pan,1986)、《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1987)。
1989年《大众电影》第十期封面人物——巩俐
巩俐1987年主演《红高粱》,1988年主演《一代妖后》、《代号美洲豹》,1989年主演《古今大战秦俑情》。
1990年《大众电影》第三期封面人物——周洁
周洁主演的影片《杨贵妃》、《垂帘听政》、《解放大西北》等使她获得了电影“百花奖”和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学士奖”的殊荣。
1990年《大众电影》第七期封面人物——贾宏声
1990年主演电影《银蛇谋杀案》、《北京你早》。
1990年《大众电影》第八期封面人物——张艳丽
1990年在电影《龙年警官》中饰演女模特阿玲
⑨ 泪痕的剧情简介
1980年李文化执导电影,本片介绍“四人帮”被打倒后,新县委书记朱克实来到金县工作。在开展工作中,朱克实受到县办公室主任张伟和县委副书记许飞雄等人的阻挠干扰。通过了解后,他提议让费财费力的土石岭工程下马,遭到许飞雄的反对,双方的矛盾正式展开。朱克实还了解到人们深深怀念被打成反革命而死去的老书记曹毅,他的妻子孔妮娜疯病多年,独生子被人收养,而且曹毅的谋杀案有可疑之处。根据党中央的干部政策,他恢复了原公安局长的职务,两人互相配合展开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