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特色婚礼策划方案
特色婚礼策划方案
特色婚礼策划方案,现在结婚比较多90后,是比较有思想,在举行婚礼的时候不喜欢千篇一律,希望自己的婚礼是特色婚礼,给人留下深刻的好印象。以下是特色婚礼策划方案供大家参考!
一、主题拟定
1、新结婚时代
新时代,不一样的婚礼
2、红管家
圆梦一日,美梦一生
二、服务理念
不同的爱情之路,同样的美好期许;不同的个性需求,同样的时尚气息。传统古典、浪漫唯美、民族情结,在共同中求不同。新结婚时代/红管家,你的专属婚礼。
三、中式婚礼——爱情回归家庭传统只因深刻
八抬大轿迎娶娇娘,锣鼓唢呐喜贺良缘。跨马鞍过火盆,凤冠霞帔步入喜堂,舞狮助兴,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吉祥富贵,拜敬父母,端茶敬酒尽显大户家风。这一幕不是电影中的片段,仅是你的婚宴庆典的一部分。
1、服装:凤冠霞帔、盖头
2、乐队:传统婚礼中的乐器主要反映了“和谐”的思想,锣鼓、唢呐、笙都是以响声明亮为主,同时反映婚姻本身的隆重。二胡、扬琴、琵琶等可用于合奏。
3、曲目:传统婚礼多采用喜庆欢快的民乐,如:百鸟朝凤、喜洋洋、甜蜜蜜(满庭芳女子民乐组)、花好月圆、掀起你的盖头来(女子十二乐坊)、龙凤呈祥等。
4、特色节目:新婚三句半、舞狮
5、传统典礼:新娘在新郎的陪同下跨火盆、马鞍;一拜父母、二拜来宾、夫妻对拜、掀起盖头、斟茶敬老;长辈发言、新人发言
6、菜品:根据客户籍贯或者客户要求调整菜系,突出家乡特色,同时增加部分传统婚宴食物(红枣、花生、桂圆、瓜子等食物象征“早生贵子”)
7、餐具:居于民族特色、以及婚宴特色的餐具
8、婚宴现场布置:
“红”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喜庆、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等意义的象征。在传统婚礼上张贴大红喜字,悬挂大红灯笼等等。这些红色装饰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婚宴现场布置道具必不可少的有:红地誉悉斗毯、马鞍、火盆、中式家具、囍蜡、大红灯笼、红绸段、新婚对联、囍字,同时可根据客户要求细节调整,如:体现书香门第可选用书法、水墨花作为装饰。
四、西式婚礼——我们都是爱上浪漫的人
无法给你爱琴海上的奢华婚礼,却能用花海迎接你的到来。没有教堂神圣的宣誓,我们的誓言依旧真挚。烛光闪耀、琴声悠扬,请啜一口为爱情开启的香槟美酒,罗曼蒂克是为您插上幸福的梦幻翅膀。你的婚礼有专属的mini交响乐队,为你演奏一首属于的你的婚礼进行曲……
1、服装:婚纱、礼服
2、乐队:西式婚礼的乐队主要以钢琴、小提琴为主,也可以增加浪漫的萨克斯独奏和吉他乐队。
3、曲目:曲目选择以浪漫抒情,耳熟能详的西式婚礼音乐为主,如:婚礼进行曲、致爱丽陆凳丝、梦中的婚礼、IBelieve等。
4、特色节目:花式调酒表演,为新人调制一款浪漫的爱情美酒
5、浪漫仪式:新娘新郎由花童陪伴步入红毯;在司仪的见证下宣誓、互换戒指、长辈赠言;新人切婚礼蛋糕、为香槟塔注入幸福美酒
6、菜品:西式婚礼搭配西式自助冷餐,简约时尚充满异域情调
7、餐具:婚宴自助餐具务必考究,同时饰以鲜花、丝带等作为装饰,既出气氛又提升品质感和独特感。
8、婚宴现场布置:
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代表纯洁圣洁。西方传统的白色结婚礼服,在早期是贵族的特权,只有上层阶级才能穿代表权力和身份的白色婚纱。而整个婚礼的主色调也是在白色上点缀紫色、金色、红色、粉色、绿色等象征意义美好的颜色,意指婚礼的神圣圣洁。
婚宴现场布置道具必不可少的有:鲜花、气球、纱、绸缎、蜡烛、心形饰品、毛绒玩偶、红地毯。同时可根据客户需求搭配一些特别装饰,如客户信奉天主教,可以用十字架、小天使等装饰婚宴现场。
五、蒙古族婚礼——纵情歌舞欢唱幸福
今天是什么日庆磨子?美丽的姑娘身穿华丽的特日格勒(长袍),头戴奢华尊贵的扎萨勒(头戴),披红挂绿,五彩缤纷。“银杯里斟满了醇香的奶酒,赛罗罗唻敦赛哎……”,悠扬的祝酒歌,诉不完来自草原的祝福。丰盛的全羊宴,激昂的马头琴,传承草原文明的殿堂为你献上最诚挚的新婚祝福。
1、服装:蒙古族礼服
2、乐队:民族婚礼中的乐器应具有民族性,马头琴自然是首选。
3、曲目:欢快喜庆的蒙古族音乐,悠扬的蒙古歌,可以将婚礼现场带回到广袤的草原上。如:万马奔腾、敖包相会、祝酒歌、陪你去看你草原等。
4、特色节目:蒙古舞
5、传统典礼:蒙古族姑娘为新郎新娘献哈达、敬酒;祭敖包,步入宴会厅;喇嘛颂经,新郎新娘为父母献上哈达
6、菜品:丰盛的蒙餐
7、餐具:蒙古族餐具
8、婚宴现场布置:浓厚的蒙古族民俗色调、民族工艺品、装饰品的点缀。哈达、火盆、圣灯都是婚宴现场布置的道具。
六、配套服务
1、根据婚礼风格装饰特色婚车,也可提供花轿、马车供客户在饭店户外拍照摄影使用
2、主题服务,宴会服务员根据婚宴形式着装
3、个人专属婚礼logo设计
4、婚宴请柬设计
5、婚礼专题片
6、婚礼电影
7、婚礼纪念册
七、商家赞助(降低投入,消费资源共享)
婚纱礼服以赞助形式提供给消费者使用,与婚纱摄影机构合作推出红管家婚庆活动。合作单位可在宣传册上印有logo或者在宣传册中加印广告(承担一部分印刷费),同时可以互换广告位,如:在婚纱摄影店内悬挂红管家广告、投放红管家宣传册等。
草坪婚礼流程创意环节
一、迎宾布置环节
1、新人可以在迎宾区前的小树上挂一些空白的祝福卡片,到场来宾可以在卡片上写下对新人的祝福(写满祝福的卡片也可进行抽奖)。
2、可以把新人成长历程的照片贴在迎宾牌上。
3、把新人美丽而温馨照片通过投影仪投在大屏幕上。
4、向每位来宾分发小跳灯在烛光仪式时打开。
5、每位来宾在婚礼签到处的竹子上签名留念,有“节节高升”的美意。
6、将新娘抛捧花改为抛生菜,生菜更有“升官发财”的好口彩。
二、婚礼进场环节
1、常规新人入场:
a:由两位花童将新人带入场内,伴郎伴娘跟在新人身后,花亭两旁由未婚青年撒掷鲜花花瓣。
b:伴娘手捧鲜花先行进场,新郎新娘跟在其后,花亭两旁由未婚青年撒掷鲜花花瓣。
2、西式新人入场:
新郎先行进场站在指定位置下,新娘则挽着父亲的手臂走到新郎前停下,然后父亲与新郎简短交流,将女儿交给新郎后新人慢慢走向舞台。
3、创意新人进场
a:新郎爬楼求婚入场:
新郎得爬楼梯上二楼才能见到新娘,然后牵着新娘的手缓缓的走下楼梯走向舞台(这种入场方式十分新颖,但要注意安全)。
b:新人骑自行车入场:
新郎骑自行车将新娘带到舞台旁,走上舞台向来宾讲述他们的爱情故事。
c:给每位来宾一只肥皂水让他们在新人进场的时候吹泡泡,到时候在翠绿的草坪上漫天飘扬着色彩缤纷的泡泡一定会非常有趣。
三、婚礼宣誓
1、可以在婚礼上回放领取结婚证书时的情景,和来宾一起分享这神圣幸福的时刻。
2、新人共同宣读爱情誓言。
3、新人宣读爱情誓言,然后将手印一起按在照片上代表对一生爱情的承诺。
4、让主婚人在结婚仪式时讲述新人们的爱情故事,和所有来宾一起见证浪漫的爱情。
四、新人交换戒指
1、男女花童各捧一个戒枕入场,新郎新娘互戴戒指。
2、新人交换戒指时一艘载着婚戒的白色小船从岸边驶向新人,新郎从小船上摘下戒指套在新娘无名指上。
3、也可以将新婚戒指串在玫瑰花或者气球上。
4、新郎从新娘的盘发中取出戒指戴在新娘手上,意寓结发夫妻永远恩爱。
五、婚礼现场感恩父母
1、新人与父母拥抱或者鞠躬。
2、向父母送上感恩花束并敬茶,长辈则送出新婚祝福。
3、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制作一只和自己体重相同的小熊玩偶送给父母。
一、 决定婚礼日期、地点
二、确定伴郎、伴娘
伴郎伴娘是全场除了新人彼此之外,最了解他们的人。
三、兄弟团、姐妹团
四、确定主婚人、证婚人
主婚人是婚礼上不可缺少的,主婚人选择,相对证婚人来讲,他(她)身份可以是级别高、年龄高、辈分高的三高人物。最好是出席婚礼人群中,德高望重贵宾中一位。
五、发布结婚通知及发放喜糖
1、发喜贴给亲友
2、电话通知外地亲友
3、网上发布结婚通知
4、及时反馈亲友受邀信息
5、对于重要亲友再次确认
六、准备新郎新娘婚纱礼服(化妆及礼服押金、发票 负责 伴娘)
七、准备婚礼用品
1、自备物品:
(1)结婚戒指
(2)喜帖
(3)红包
(4)烟、打火机
(5)酒、饮料、花生瓜子
(6)喜糖盒
(7)照相
2、酒店提供
A、婚宴场地布置
(1)背景、拱门、红毯、喜字、彩带、拉花
(2)鲜花(新娘手捧、花童各一)
(3)主桌鲜花2桌
(5)糖、烟、饮料
(6)结婚蛋糕塔
(7)香槟塔一座,香槟一支
(8)礼炮6支
(9)粉红气球(先袋装好,新人上台后抛洒台上)
(10)金童玉女服装
(11)放花瓣提篮、花瓣
(12)主婚人、新娘、新郎胸花
(13)新郎新娘敬酒杯子及托盘
(14)贵宾签到处布置(笔、本、台、花)
(15)迎宾牌、迎宾小姐
(16)婚宴现场音响效果
(17)商务房一间
(18)婚车一辆,提供花车装饰
(19)车位
B、其他
(1)司仪
(2)摄像
(3)记录刻录光盘1张VCD
(4)双方父母、伴娘、伴郎、新郎、新娘、胸花
八、婚宴预约
1、估计来宾人数(共计?人)
2、估计酒席数量(预定?桌,备?桌)
3、选择婚宴地点(包场)
4、确认酒席菜单、价格(?个菜,单价?元/桌)
5、确认婚宴消费及时间
九、婚礼化妆预约
X月X日X时,XX婚纱摄影店(具体地点)(接送/陪伴)
十、婚庆车辆预约
1、预约扎彩车时间地点
2、确定婚礼当天婚车行进路线及所需时间
3、预约婚车
十一、最后确认帮忙的亲友,并明确分工
十二、确认婚礼当天要发言人的准备情况
1、主婚人发言准备情况
2、新人发言
十三、最后检查所有物品并交于专人保管
1、新娘的新衣、新鞋
2、结婚证书
3、戒指
4、红包
5、要佩戴的首饰
6、手机
十四、婚礼当天流程
4:00 起床,早餐。
4:30-6:00 新娘化妆(接摄像师),新郎开花车、兄弟团集合(xx地点)
6:00-6:30 新娘与录影师一同回家等候,新郎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带上DV)
6:30-7:00护新娘 抢新娘
7:00-7:20敬茶(女方家)
7:20-8:00到达男方家楼下 事前联系好物业放行
8:15新娘进门
8:30 敬茶(男方家) 兄弟团早餐
9:00-10:00 休息时糖盒、烟(火机)、酒、饮料、花生瓜子等带至酒店并铺好,负责人员(登记、看管物品, 由服务员放置到每桌)
10:00-10:15全体人员前往XX酒店
10:15-10:45 检查现场细节,准备迎接宾客,签到处人员就位,引导人员门口就位,新郎新娘、伴郎伴娘门口迎宾,酒店安排迎宾小姐2名 ,检查配送的更衣室、香槟塔、蛋糕塔、路引、拱门、红地毯(花瓣),分发通讯表、座次表。
11:00-12:00
签到、收礼金:在婚礼签到区引导来宾签到,一位签到组成员负责接收来宾红包并提醒来宾在签到本签到。另一位签到组成员负责检查红包上是否写有来宾姓名,偏于后期的礼金统计工作。负责范围:男方亲友、女方亲友。
与婚庆公司检查现场布置,核实操控人员,检查物品情况:签到本笔,礼炮彩带,音响灯光,戒指戒枕,蛋糕香槟,花瓣花篮,录影拍照,酒水烟酒服务员。
12:00-12:20宾客入席,主持人准备,主婚人、新郎新娘、伴郎伴娘、花童准备,姐妹兄弟团站位,仪式物品准备
12:20-13:00结婚仪式
13:00婚宴开始:新郎新娘退场,主持人、兄弟姐妹团入席, 伴娘陪新娘换礼服
13:15 新郎新娘与双方父母逐桌敬酒,伴郎伴娘陪同,拍照录影跟随、服务员跟随倒酒(提前备好)
14:00-14:30 宴席结束,新人门口站位,宾客合影留念、返程,统计未返程宾客,做好住宿餐饮安排。
14:30 新郎新娘、伴郎伴娘、拍照录影人员进餐,已方核对带来物品 婚庆公司核对物品,清点剩余物品,离开酒店。
B. 急!求电影《喜宴》的影评(一定要结合法律啊)
《喜宴》,一个热热闹闹的名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中间还伴随着一套似乎很和谐很管用的中国式的处世哲学。但是这么一部电影,却看得我从里到外的透心凉。
看起来,这似乎是一组简单、直接而又不可调和的矛盾:儿子是留美白领,父母是传统老人;儿子是gay,父母盼着抱孙子。同性恋,无论在传宗接代的意义上还是这种感情模式本身,都不可能见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威力强大的家庭伦理,深入无意识的文化-心理因素,以及对父母那份浓浓的亲情,都成为了儿子的羁绊,他不能摆脱责任,更不能斩断亲情。按照老外的处理方式,这或许可以作为黑格尔式的悲剧——个人自由与亲情责任的冲突,最后至少牺牲掉一方,冲突和解,对立统一,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合题,至于倒霉的那个,也就是悲剧之所以为悲剧的意蕴所在。但是中国的方式不喜欢搞的这么惨烈,大家各退一步,海阔天空:父母包容儿子的性取向,儿子媳妇离婚但留下孩子确保血脉流传。
然而,这真的高明么?
先从“喜宴”说起。
这是一场典型的中国式的宴会,充满了中国特色的喜庆气氛和娱乐手段,也许今天的婚宴未必都是如此,但我并不认为导演有所夸张,更毫不怀疑类似、甚至更过分的场面今天依然在上演。只是,当导演像一个形式主义者般“让石头成为石头”,当他使这熟悉的生活与我们拉开距离、而又完整地呈现出来,我们才会发现:这是一场何等糟糕的宴会,疯狂,混乱,龌龊,荒诞……连导演李安也忍不住安排一个桥段亲自发表议论:
一外国客人不解地说:“我原以为中国人都是内向的数学天才。”
一中国客人(李安客串)说:“你正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sexual-repression)的结果。”
一语中的。
性,在中国一直处于尴尬的分裂的两个极端。一方面它作为实际行为被视为肮脏的、丑恶的,因而是避讳的,难以启齿的;另一方面,它在形式上却是无比的光明正大冠冕堂皇,以至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以至于我们理直气壮地三千佳丽妻妾成群。而横亘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正是建立在血缘亲情基础上的儒家伦理。
本文无意深究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不多论证,血缘亲情对于中国文化确实有着奠基性意义。需要注意的是,从这个起点出发如何分裂出两种对待“性”的极端态度。血缘的根本意义绝对不在于兄弟姐妹团结友爱,而在血脉延续、家族繁衍,还是性的作用和意义所在。但仅止步于生物性层面,作为一套伦理体系的地基格调不高说服力也不够,于是由血缘而自然生发的亲情成了更为重要的理论支柱。在这种温情脉脉的情感基础上,又建立起礼法、政治……如此这般。在礼仪的楼阁之上,承担着传宗接代的伟大使命,鄙俗原始的“性”才被理解为一项光辉的事业——作为手段,经由它目的的高尚而获得自身的合法性。又为了与这种高尚相统一,具体的行为、过程的意义则被遮蔽,性成为了一个虚无的概念,一个抽象的空壳。然而,无论怎样拔高、抽象一种形式上的意义,性本身是不能被省略的。天子种地仪式可以自欺欺人地祈求丰收,但谁也不能不做爱就生出孩子。背谬就出现了:性作为繁衍种族的必要手段,是文化的一块基石,但是性活动本身却又与这一文化中的道德准则相冲突。(我们的文化多么有趣!)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分裂:作为工具的性在礼教的粉饰和抽象中被抬高,而房中之术、床帏秘事则要压抑和避讳;性活动本身成了对目的有害的副作用,两个人的愉悦成了为一个没来的人而辛苦。更可怕的是,当这套伦理不能再靠一个假设的情感来维系,就意味着从本我到超我的阶梯全部被抽空,礼教成为一个僵化的空中楼阁,从自然情感出发的体系反而与自然情感对立。这时,如果你再想追溯仁义礼智的根基,或许竟然直接跌落到本我的世界——没有温情和人性,完全是赤裸裸的动物性。
五千年的性压抑,多么辛苦,多么不易,可能只有喜宴是最好的释放了。宾客们可以起哄、灌酒、揩油,新人则被要求表演意味丰富的小游戏,在喜庆气氛的掩护下,谁也不用承担道德败坏的责任,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应当。然而,不用精神分析都能看得出来,这些行为的目的绝不在于营造喜庆,而是使性在这样的场合中,成为可以被谈论的东西,可以被娱乐的东西,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分享的东西。这种分享又不是把性当作正常、必要、健康、美好的东西来分享,而是把某种平时因龌龊而避讳的东西在这一特殊场合揭露出来,供大家宣泄和戏谑。(正如我们传统中对性的避讳也不是由于尊重个体的隐私,不是把性的私密作为道德的合法地位,而是恰恰是由于性在道德上的卑下地位。)在喜宴上,泛滥着人们的压抑的libido,欺负伴娘的传统无非是小规模的性欲放纵,而闹洞房的压轴大戏则充斥着欲望的变态演出,客人们不知羞耻地张扬着自己的窥私癖,而新人则自愿不自愿地充当暴露狂,一场当众的情趣游戏,而谁也看不到自己的丑陋——禁止即引诱,越禁止越引诱,得到才越刺激越满足,过度压抑的欲望在难得的婚礼机会上、借助扭曲的游戏形式宣泄出来,就像经过高压水枪的小孔喷射而出,或许这种刺激竟也不比今天的开放来得逊色?难怪人们千百年来乐此不疲。
接着上面的论点:性只有在传宗接代的意义上才获得它的合法性甚至高尚性。来看看父亲这个形象。
可以说,在电影前面大半,父亲不过是一个传统的老人。抱孙子的愿望竟可以使他从鬼门关上挣扎回来,开头的这一笔似乎暗示出传宗接代在他心中非同寻常的分量。但总的来说,他与各个影视文学作品中的老人没有太多不同,因而,他的传统思想,他的业余爱好(书法),他在妻儿面前的绝对权威,他的虚荣爱面子,他抱孙子的强烈渴望——他身上的一切特质都是我们有些不喜欢但又绝对可以理解接受的,就像我们身边的老人;以至于我们真的相信,以这个老头顽固的思想、急躁的脾气和脆弱的身体,儿子若坦白自己的性取向,无异于间接弑父——足够他一气归西。
电影中多次出现父亲半躺在椅子上小憩的情景:老朽的躯体,僵硬的表情,似乎随时会断掉的呼吸,让人厌恶;然而就是这个腐朽陈旧的思想同肉体,却又时时营造着压抑的气场,让人恐惧。有一场戏儿子看到睡着的父亲,忍不住去探了探他的鼻息,这一刻,他或许真的希望父亲死去,这是他潜意识中的弑父的邪念,是他对沉闷的传统的反叛。父亲睡觉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那是一个让人尊敬而又反感,让人想摆脱而又欲罢不能的传统,一套已经老化、腐朽而又顽强发挥着压抑和震慑作用的观念,那是深入我们血脉的文化心理和集体无意识。
于是我们真的相信了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就是这样一个象征,我们也许会责怪他固守着传统观念而不顾儿子个人的幸福,但是我们又可以理解和包容他,这样下去故事就成了老套的伦理片——两代人双方都没有错,却都过得如此辛苦。
然而,情节出现了突转:原来父亲懂得英语,原来他早已得知儿子安排的整个骗局,可是只要不影响他传宗接代的大业,他竟可以因势利导、将错就错,默许这场戏演下去。或许有人认为父亲与Simon的谈话是父亲对同性恋的理解,是矛盾委婉的解决,因此有些感动了;但在我看来,一贯可爱的郎雄爷爷却从未像这一刻如此让人恶心!父亲通过英文勘破了儿子的秘密,但是最终用中文道破了本心:“要是不让他们骗我,我怎么能抱得上孙子呢。”只要能抱上孙子,他不管事情真假,他舍得牺牲儿子的幸福,他也不考虑儿媳妇的处境,他甚至比普通的传统老人做的更绝——艰难地(我想应该是艰难的),默默地吞下儿子同性恋的事实,然后自己痛苦、也看着儿子痛苦地把戏演完。只要他能抱上孙子,一切都值得。在一个更崇高的目标(传宗接代)的感召下,个人幸福是无关紧要的;与一个更高的道德标准(孝,无后即不孝)相比,骗婚行为的不道德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高尚的、抽象意义的“性”的统筹下,具体的、甚至与传统价值背离的“性”(同性恋)都是无伤大雅的。他不介意儿子与一个不爱的女人结婚,然后又包容儿子与同性享受真爱;而这在本质上与传统的娶妻生子,然后在外寻欢有什么不同?戳穿了所谓的温情,其背后只是可怕的动物性——儿子不过是生育的工具,儿媳或许连工具都算不上,不过是一个可以随时替换的零件。这样的父亲让我凉到心底,如果他还表现得温柔敦厚的话,那只不过是这种文化熏陶出的一贯气质,以及他还有颗感到些歉疚和包容的良心。
更可悲的是,我又不能说这样的父母是完全不爱儿子的。在婚礼之前,他们与儿子拥抱嬉戏,咬他的胳膊,叫他“小胖”,那一刻时光倒退,真的是天伦之乐,舐犊情深,我毫不怀疑这样纯真自然的亲情——这原本应该是我们的伦理学的起点和追求的幸福目标,然而它却演变成了对人的压抑和毁灭——回到传统立场,传宗接代的大业绝没有让步的余地。其实父亲也年轻过,也逃过婚,不过小小的反抗很快就被强大的传统招安,或许只要结婚对象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父亲是乐于承担延续香火的使命的。对于这一文化传统,他认同了,承担了,并且规范内化为道德,他律变成自律,他又成为了传统的卫护者,去继续压迫下一代人。我想,父亲不是死板的,他有感情、有爱,也会感到其中的矛盾和问题,但是他还是站在传统一边,不由自主地。他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能改变什么——永远不能越界而出。
就这样,围绕着传宗接代的伟大蓝图,所有人都在演戏,还是戏中戏。先是儿子等人合伙骗父母。当父亲发现骗局而又装作不知,他就在更高的层次上骗着所有人。但父亲也不是全知的,母亲后来也知道了儿子的取向,父亲未必知道母亲这一发现,于是母亲和儿子合伙对父亲构成了欺骗。父亲不知道儿媳要堕胎,母亲知道却无力阻止,这就是儿子和媳妇对父母的又一重欺骗。最后矛盾解决时,儿子说:“我终于告诉他一件真事了。”岂不知父亲知道了多少真事,又告诉儿子多少?我不否认生活中有时需要欺骗,但是如此登峰造极,恐怕真是印证了鲁迅先生的断语——“瞒和骗”,不仅适用于以阿Q为代表的国民性,在评价《喜宴》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一方面同样准确。个体间的情感需要重重的隐瞒和欺骗来维系,而每个人在行骗和受骗的虚假中竟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一个谎言的系统里,元素间却构成了和谐平衡的共在。这或许是中国文化的某种悲哀,但也可能是中国文化的精妙所在:如果我因相信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我可以通过善意的欺骗传达了我想给予别人的体验,那么真实本身的重要性又有几分呢?而且经过多个主体间一层层一环环的瞒和骗,真实早已无处可寻。
(以上不是反语,是我真的难以判断,瞒和骗的技巧、构造的关系、达到的效果,其复杂性都超出了我的智商所及,或许到真是个值得继续思考的问题。)
最后,我可以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即故事的矛盾究竟如何解决,以及这是否是中国处世哲学的高明之处。
在我看来,矛盾的解决是儿媳妇威威个人的、偶然的选择——电影给出这样的转折就像哲学上“危险的一跃(leap)”,就像乔伊斯的顿悟,就像禅宗的棒喝。或许出于母性焕发,或许根本没什么理由,威威与伟同离婚,但留下孩子并独自抚养长大。这个转折完全不能从之前的情节推断出来,也就是说它不具有必然性,威威的选择与伟同、伟同父母没有任何利益的或情感的关系,她选择堕胎倒是合乎逻辑的——骗局撑不下去了,那么结束,分手,也没有必要留下孩子。而她的选择只为她自己,她要孩子,但不是作为高家的生育工具。就在事情按照逻辑推演无法解决的时候,导演抛出一个偶然性来解决,显然,威威的选择根本不基于中国的文化传统,那也不是她的处世哲学。父亲最后那句“高家会感谢你的”是我观影的最后一个冷战,与威威相比,这话是多么庸俗和低下。这是哪家哲学的高明?这是哪种文化的胜利?
C. 《喜宴》影评——谎言下家族延续的中国式幸福
《喜宴》:谎言交织的家族幸福画卷
《喜宴》这部影片,巧妙地编织了一段华人家庭的复杂故事,其中充满了谎言与真实、爱情与责任的交织。主人公高伟同在美国事业有成,面临父母催婚的压力,他与同性恋人西蒙以及女租客威威之间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假婚闹剧。
高伟同的公寓住着一位性格鲜明的画家威威,她与房东的互动中流露出对伟同的微妙情感。然而,当威威因经济困境面临离开纽约的困境时,同为医护工作者的西蒙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案:与威威假结婚,既解决了威威的困境,也暂时应付了父母的期待,而他们的真爱得以维持。
在父母安排的婚约中,伟同与毛妹坦诚相见,却共同面对着世俗的压力。威威的离开给了假婚计划一个契机,当高父高母满怀期待地抵达美国时,一场简约的法院公证婚礼被一场意外的豪华酒店婚礼所取代。李安导演的出现,以一句深刻的话语“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揭示了中国文化中的微妙隐喻。
婚宴之上,中西文化交融,中国人以独特的闹洞房习俗展现了对于家庭延续的重视。然而,这一场喜宴后的意外怀孕,却让三人的关系陷入混乱。威威与伟同的亲密瞬间,不仅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还间接引发了高父的健康问题。在这段纠葛中,家庭的真相和谎言交织在一起,揭示了中国式幸福的深层含义。
《喜宴》深入探讨了中国家庭的幸福观,它并不单纯是个人的选择,而是包含了对家庭责任、传统延续和他人情感的考量。高父的往事揭示了他对于家族延续的执着,而威威和高母的对话则反映了中西文化对女性角色的不同期待。影片中,每一个细节都暗示着,幸福并非轻易可得,而是需要理解和包容,甚至一定程度的妥协。
在喜宴的表面欢笑之下,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冲突。威威的独立与高母的传统观念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转型。电影通过这些冲突,传递了一个信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人们需要找到自我与他人、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
最后,影片以家庭相册中的照片为线索,揭示了每个人都在寻找的,那份在谎言和真实之间、在责任与情感中的和谐。《喜宴》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并非表面的完美,而是在模糊与隐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温暖和理解。
总结:《喜宴》不仅是一部关于同性恋情感的电影,更是一部探讨中国式幸福、家庭关系与文化冲突的深度作品。它告诉我们,幸福并非单一的个体选择,而是家庭、社会和文化交织的复杂情感网。在谎言和真实之间,我们或许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