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平台 > 电影天堂唐十八陵

电影天堂唐十八陵

发布时间:2022-09-27 01:17:33

『壹』 关中十八陵具体在哪个位置,最后有没有被偷盗

关中,指陕西省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渭河流域一带),平均海拔约500米,所以有渭河平原、关中平原等称呼。此地胜迹星罗,帝陵王气盖世。历代皇上英魂归葬关中黄土地的多不胜数,其中唐代皇帝十八陵最为著名。大唐天朝从公元618年至907年,历时290年间共有21个皇帝在位。除最后的皇帝昭宗李晔葬在河南偃师、哀帝李柷葬在山东菏泽外,其余19个皇帝的18座陵墓(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一陵)都分布在关东地界。

唐十八陵自西向东依次顺序为: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乾陵、僖宗李儇靖陵、肃宗李亨建陵、太宗李世民昭陵、宣宗李忱贞陵、德宗李适崇陵、敬宗李湛庄陵、武宗李炎端陵、高祖李渊献陵、懿宗李漼简陵、代宗李豫元陵、文宗李昂章陵、中宗李显定陵、顺宗李诵丰陵、睿宗李旦桥陵、宪宗李纯景陵、穆宗李恒光陵和玄宗李隆基泰陵,世人将其称为“关中唐十八陵”。

3.温韬。据《旧五代史·温韬传》中记载:“唐诸陵在境者悉发。”《资治通鉴》也有记载“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从历史记载来看,温韬年轻时就有聚众为盗的案底,后来,他占据华原并改名为李彦韬,被任命为义胜军节度使,统耀、鼎二州。曾降于后梁,又降于后唐;后唐大臣郭崇韬说他是劫陵贼,要求将他处死,有的学者从分析温韬的辖地入手,认为如果说温韬盗了唐陵,也只是部分罢了,根本不可能盗取全部。当然,由于历史对此记载并不详细,有的虽有记载却也不乏疏漏之处。

『贰』 一代盗墓王温韬盗掘18座唐代陵墓,下场究竟如何

温韬,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疯狂又臭名昭著的盗墓贼,他带着他的军队把“关中十八唐帝陵”挨个问候了个遍,更是成功进入了李世民的昭陵,进行了相当大的破坏,如果不是武则天和李治的乾陵“如有神助”,很可能乾陵也被温韬给糟蹋了。

温韬靠着唐陵的宝贝在官场屹立不倒,然而这样的人一旦遇到明君能臣,便不会有好结果,当初温韬投降了后唐,郭崇韬就曾对李存勖说这样的人不能用,但因为温韬靠上了皇后刘玉娘,李存勖并没有听郭崇韬的,到了后来,李嗣源登基,将温韬和段凝下狱,后来又将两人释放,勒令回家种田,到了第二年,段凝被流放辽州,温韬被流放德州,然后都被赐死。

928年,温韬被李嗣源赐死,而唐十八陵早已被毁的面目全非。

『叁』 盗掘18座唐代陵墓的盗皇王温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其下场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先是流放德州,再是被赐死,落得千古骂名。

温韬在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当官七年,并不是很出名,出名的是,他是古代的盗墓之王,曾盗掘18座唐代陵墓,把唐代的陵墓破坏的相当惨烈,最后被流放德州,到最后被赐死,在当今的考古界,他的罪行可以说得上是千古之罪,不好好珍惜文物,都给破坏了。

温韬靠着唐陵里的文物,在官场上一当就是七年,但是也有明臣,没有让他得逞,给他就放德州,赐死。这样的人,真的是千古之罪,把所有的文都给破坏了,现在的唐代十八陵早已面目全非。



『肆』 唐朝一共多少皇陵

唐朝从高祖李渊到哀帝李柷,共21位皇帝,除最后的昭宗李晔葬河南偃师,哀帝李柷葬山东荷泽外,其余19位皇帝死后都葬在关中,因武则天和高宗合葬,共有18座陵墓,俗称“唐十八陵”。这些陵墓都分布在渭水以北的黄土高原及北山地区,西起乾县、礼泉,东经泾阳、三原、富平,东止蒲城凡6县约150公里。若以长安(今西安)为扇轴,从乾县的乾陵到蒲城的泰陵展开102度的扇面:则汉代九陵,皆在此扇面的下半幅;唐十八陵,皆高居扇面的上半幅;由此可见汉唐国势雄巍壮丽的博大气概。古代选择陵地称“卜陵”,风水龙脉是主要条件,所谓风水龙脉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只不过是选择山势地形较好的地方为陵地。唐十八陵各个陵地的选择大致如此。其山势地形大都前瞻广阔的关中沃野,与秦岭遥遥相望,后枕巍峨的山峰丘峦,群峰起伏,蜿蜒如蟠龙一般,山川壮丽,气象万千,均为标准的风水宝地。

唐十八陵的规模大小、陵墓形制均不相同,石刻种类和数量也有差别,陵园设置也各有异,但它们都反映了近300年的历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唐代陵寝制度的特点。

唐朝帝陵的形制,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积土为冢。系仿照秦汉陵墓所建,封土高大,形如覆斗。即选择高阜之地,从地面向下深凿墓室,墓室古代称“方中”,地面以上的封土称“方上”。此种形制的陵墓称作“山陵”,亦称作“山”。只不过是因其形状像似高山而已。唐初,贞观九年(公元635年)高祖李渊去世,营建献陵。太宗下诏:“山陵依汉长陵(汉高祖刘邦陵)故事,务在崇厚。”经大臣们上疏奉劝,采取房玄龄的意见,即“房玄龄以为汉长陵高九丈,(东汉光武)原陵高六丈,今九丈则太崇,三刃则太卑,请依原陵之制”。(《通鉴纲目》)后来仿照献陵积土为冢的帝陵,还有敬宗李湛庄陵,武宗李炎端陵,以及僖宗李儇靖陵。共4座。然而,献陵仿照汉制是因为唐初国势财力尚不强盛所致;而庄陵、端陵和靖陵倒是由于晚唐国势衰微财力不支,朝廷政权惶惶不安所致,尤其靖陵,乃是草率为之。

另一种是依山为陵。始自太宗昭陵,完善于高宗乾陵,此后形成制度,共14座。依山为陵的制度,亦源自前朝,汉文帝治霸陵,“因山为陵”,“因其山,不起坟”地面上不起封土。东晋时诸帝亦多因山为陵,南朝诸帝亦多仿照。至唐贞观十年(公元637年)文德皇后长孙氏病故,太宗下诏,因九嵕山层峰而造昭陵石宫,并诏令子孙永遵此法。依山为陵的营造方法,是从半山腰开凿墓道和墓室到山体,其中以石砌筑,坚固异常。此种墓制,要比积土为冢的陵墓更为坚固和安全。即所谓:“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因而可使“奸盗息心”。依山为陵的特点,宋人游师雄在《昭陵图记》中认为在于事半功倍,他说:“余观自古帝王山陵奢侈厚葬莫如秦皇汉武,工役至60万,天下赋税三分之一奉秦陵。秦陵才高50丈,茂陵14丈而已,因不若唐制因山也。昭陵之因九嵕、乾陵之因梁山、泰陵之因金粟、唯中峰特起,上摩烟霄,岗阜环抱,有龙蟠凤翥之状。民力省,而形势雄,何秦汉之足道哉!”

唐18陵均有兆城规划,陵园建筑及石刻布置,只是因其不同原因而大小、多少有所不同。从文献记载看,各陵兆域范围,以昭陵初贞陵为最大,周60公里;乾陵次之,周40公里;泰陵又次之,周38公里;定、桥、建、元、崇、丰、景、光、庄、章、端、荀、靖等十三陵又次之,周围尚20公里;献陵最小,周仅10公里。(据贺梓城统计)。各陵墓的四周均围以墙垣,墙垣围起来的城圈形状均为不规整的方形,积土为冢者形状比较规整。东西南北四面城垣的中部各开1门,南为朱雀门,北为玄武门,东为青龙门,西为白虎门。朱雀门内有献殿,陵的西南有下宫,献陵和昭陵的玄武门内各有寝殿建筑,这都是供奉祭陵之用的场所。朱雀门外有神道,神道两侧设石仪,从乾陵开始形成制度,自南而北华表1对,异兽1对,鸵鸟1对,石鸟5对及石人10对,玄武门外均有石马3对,四城门前各置石狮1对,各个高大雄壮,栩栩如生,甚是威武。四城门外各有门阙1对,城之四隅各有角阙一座,朱雀门外神道以南有乳台1对,再南有鹊台1对,这16座阙楼建筑加上四个城门建筑及其它殿宇,使整个陵园气势磅礴,华丽异常。整个陵园建筑布局研究者认为是仿照长安城而建的;陵冢(或玄宫)是主体建筑,高踞陵园北部,四周围以墙垣,四面墙垣的中部有城门,朱雀门内有献殿,这一部分似为长安城的宫城。自朱雀门外的门阙至乳台约七八百米的距离内为神道,神道两侧置石仪,象征天子出巡的仪仗,犹如长安城的三省、九寺等衙置布置,这一部分似为长安城的皇城。自乳台至鹊台间约二三千米的距离内,有下宫及皇亲国戚,功臣的陪葬墓,星罗棋布,如同坊里,这一部分仍为长安城的外廓城。

唐陪葬墓的制度,源自汉朝,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诏令“自今以后,功臣密戚及德业佐时者,如有薨亡,宜赐茔地一所,及赐以秘器,使窀穸之时,丧事无阙,所司依此营备,称朕意焉。”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又“许陪葬者子孙从葬”。所以自初唐至盛唐,诸陵都有陪葬墓。据近年来的调查情况,献陵有陪葬墓52座,昭陵有陪葬墓180余座,乾陵有陪葬墓17座,定陵15座,桥陵12座,自泰陵以后有的一二座,多数一座也没有。唐陵的陪葬制度由盛到衰,是唐之国势由盛到衰的反映。初唐时的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是开国之君,国势蒸蒸日上,生气勃勃,君主与大臣们的关系“义同舟楫”,同葬一处,既能笼络功臣,又能笼络功臣的后代,对巩固政权有利无害。自高宗和武则天开始,皇族中骨肉相残,君臣离心,武后兴冤狱,运杀机,滥施淫威,皇亲国戚大臣人人自危,如此人际关系还能有谁值得陪葬?谁人敢去陪葬?盛唐以后,党争加剧,宦官专政,奸臣当道,蕃镇割据日趋严重,朝廷政局不稳,人际关系淡薄,陪葬制度也自然衰落了。

『伍』 唐朝的帝陵为什么叫“十八陵”还有三个皇帝的陵墓哪里去了

唐朝帝王十八陵11.18 15:47

隋恭帝杨侑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禅位于李渊,隋亡。李渊即帝位后,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年号武德。建国之初,李渊、李世民父子,吸取隋朝亡国的教训,改除隋朝弊政,网罗人材,吸收普通地主中的人物参政,完善封建国家体制,实行轻徭薄赋政策,颁布新的均田令等等,使国家重新统一,社会渐趋稳定,典章制度初具规模。后经高宗、武则天、玄宗的继续治理,国势日强,疆域辽阔,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文化灿烂,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颠峰。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全国有郡321个,县1538个,人口从隋末的1000多万,上升到5288万之多。全盛时期长达130多年。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亡。在长达150多年中,皇帝无能,宦官专政,朋党斗争复杂,吏治腐败,各地藩镇割据,此起彼伏,终于在天祐四年(公元907年)三月,被后梁所替代。至此,唐亡,历时290年。

唐朝从高祖李渊到哀帝李柷,共21位皇帝,除最后的昭宗李晔葬河南偃师,哀帝李柷葬山东荷泽外,其余19位皇帝死后都葬在关中,因武则天和高宗合葬,共有18座陵墓,俗称“唐十八陵”。这些陵墓都分布在渭水以北的黄土高原及北山地区,西起乾县、礼泉,东经泾阳、三原、富平,东止蒲城凡6县约150公里。若以长安(今西安)为扇轴,从乾县的乾陵到蒲城的泰陵展开102度的扇面:则汉代九陵,皆在此扇面的下半幅;唐十八陵,皆高居扇面的上半幅;由此可见汉唐国势雄巍壮丽的博大气概。古代选择陵地称“卜陵”,风水龙脉是主要条件,所谓风水龙脉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只不过是选择山势地形较好的地方为陵地。唐十八陵各个陵地的选择大致如此。其山势地形大都前瞻广阔的关中沃野,与秦岭遥遥相望,后枕巍峨的山峰丘峦,群峰起伏,蜿蜒如蟠龙一般,山川壮丽,气象万千,均为标准的风水宝地。

唐十八陵的规模大小、陵墓形制均不相同,石刻种类和数量也有差别,陵园设置也各有异,但它们都反映了近300年的历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唐代陵寝制度的特点。

唐朝帝陵的形制,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积土为冢。系仿照秦汉陵墓所建,封土高大,形如覆斗。即选择高阜之地,从地面向下深凿墓室,墓室古代称“方中”,地面以上的封土称“方上”。此种形制的陵墓称作“山陵”,亦称作“山”。只不过是因其形状像似高山而已。唐初,贞观九年(公元635年)高祖李渊去世,营建献陵。太宗下诏:“山陵依汉长陵(汉高祖刘邦陵)故事,务在崇厚。”经大臣们上疏奉劝,采取房玄龄的意见,即“房玄龄以为汉长陵高九丈,(东汉光武)原陵高六丈,今九丈则太崇,三刃则太卑,请依原陵之制”。(《通鉴纲目》)后来仿照献陵积土为冢的帝陵,还有敬宗李湛庄陵,武宗李炎端陵,以及僖宗李儇靖陵。共4座。然而,献陵仿照汉制是因为唐初国势财力尚不强盛所致;而庄陵、端陵和靖陵倒是由于晚唐国势衰微财力不支,朝廷政权惶惶不安所致,尤其靖陵,乃是草率为之。

另一种是依山为陵。始自太宗昭陵,完善于高宗乾陵,此后形成制度,共14座。依山为陵的制度,亦源自前朝,汉文帝治霸陵,“因山为陵”,“因其山,不起坟”地面上不起封土。东晋时诸帝亦多因山为陵,南朝诸帝亦多仿照。至唐贞观十年(公元637年)文德皇后长孙氏病故,太宗下诏,因九嵕山层峰而造昭陵石宫,并诏令子孙永遵此法。依山为陵的营造方法,是从半山腰开凿墓道和墓室到山体,其中以石砌筑,坚固异常。此种墓制,要比积土为冢的陵墓更为坚固和安全。即所谓:“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因而可使“奸盗息心”。依山为陵的特点,宋人游师雄在《昭陵图记》中认为在于事半功倍,他说:“余观自古帝王山陵奢侈厚葬莫如秦皇汉武,工役至60万,天下赋税三分之一奉秦陵。秦陵才高50丈,茂陵14丈而已,因不若唐制因山也。昭陵之因九嵕、乾陵之因梁山、泰陵之因金粟、唯中峰特起,上摩烟霄,岗阜环抱,有龙蟠凤翥之状。民力省,而形势雄,何秦汉之足道哉!”

唐18陵均有兆城规划,陵园建筑及石刻布置,只是因其不同原因而大小、多少有所不同。从文献记载看,各陵兆域范围,以昭陵初贞陵为最大,周60公里;乾陵次之,周40公里;泰陵又次之,周38公里;定、桥、建、元、崇、丰、景、光、庄、章、端、荀、靖等十三陵又次之,周围尚20公里;献陵最小,周仅10公里。(据贺梓城统计)。各陵墓的四周均围以墙垣,墙垣围起来的城圈形状均为不规整的方形,积土为冢者形状比较规整。东西南北四面城垣的中部各开1门,南为朱雀门,北为玄武门,东为青龙门,西为白虎门。朱雀门内有献殿,陵的西南有下宫,献陵和昭陵的玄武门内各有寝殿建筑,这都是供奉祭陵之用的场所。朱雀门外有神道,神道两侧设石仪,从乾陵开始形成制度,自南而北华表1对,异兽1对,鸵鸟1对,石鸟5对及石人10对,玄武门外均有石马3对,四城门前各置石狮1对,各个高大雄壮,栩栩如生,甚是威武。四城门外各有门阙1对,城之四隅各有角阙一座,朱雀门外神道以南有乳台1对,再南有鹊台1对,这16座阙楼建筑加上四个城门建筑及其它殿宇,使整个陵园气势磅礴,华丽异常。整个陵园建筑布局研究者认为是仿照长安城而建的;陵冢(或玄宫)是主体建筑,高踞陵园北部,四周围以墙垣,四面墙垣的中部有城门,朱雀门内有献殿,这一部分似为长安城的宫城。自朱雀门外的门阙至乳台约七八百米的距离内为神道,神道两侧置石仪,象征天子出巡的仪仗,犹如长安城的三省、九寺等衙置布置,这一部分似为长安城的皇城。自乳台至鹊台间约二三千米的距离内,有下宫及皇亲国戚,功臣的陪葬墓,星罗棋布,如同坊里,这一部分仍为长安城的外廓城。

唐陪葬墓的制度,源自汉朝,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诏令“自今以后,功臣密戚及德业佐时者,如有薨亡,宜赐茔地一所,及赐以秘器,使窀穸之时,丧事无阙,所司依此营备,称朕意焉。”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又“许陪葬者子孙从葬”。所以自初唐至盛唐,诸陵都有陪葬墓。据近年来的调查情况,献陵有陪葬墓52座,昭陵有陪葬墓180余座,乾陵有陪葬墓17座,定陵15座,桥陵12座,自泰陵以后有的一二座,多数一座也没有。唐陵的陪葬制度由盛到衰,是唐之国势由盛到衰的反映。初唐时的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是开国之君,国势蒸蒸日上,生气勃勃,君主与大臣们的关系“义同舟楫”,同葬一处,既能笼络功臣,又能笼络功臣的后代,对巩固政权有利无害。自高宗和武则天开始,皇族中骨肉相残,君臣离心,武后兴冤狱,运杀机,滥施淫威,皇亲国戚大臣人人自危,如此人际关系还能有谁值得陪葬?谁人敢去陪葬?盛唐以后,党争加剧,宦官专政,奸臣当道,蕃镇割据日趋严重,朝廷政局不稳,人际关系淡薄,陪葬制度也自然衰落

『陆』 《关中唐十八陵》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关中唐十八陵》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TgxqI0VDzjWLxCa8IOl5Dw

?pwd=6jhk 提取码:6jhk
《关中唐十八陵》
类型: 纪录片、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9-12-06(中国大陆)
片长: 30分钟
《关中唐十八陵》是全国首部介绍大唐帝王陵墓的大型编年体动画纪录片,共18集。

『柒』 中国的十八陵是什么

是:献、昭、乾、定、桥、泰、建、元、崇、丰、景、光、庄、章、端、贞、简、靖等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即关中十八唐帝陵。

唐代帝陵依山为陵,气势雄伟,呈扇形环绕在京都长安周围,和长安城以及宫殿群一起构成全国等级最高、密度最大的唐代文物、文化遗址景区。

2014年,陕西省将开始建设汉唐帝陵群旅游专线。并计划将汉唐帝陵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9年5月,关中十八唐帝陵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关中十八唐帝陵,也称“关中十八陵”、“关中唐帝十八陵”、“唐十八陵”“大唐十八陵”,是指埋葬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周边的唐朝十八位皇帝(若计女皇武则天在内则共十九位皇帝)的陵墓,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电影天堂唐十八陵扩展阅读:

相关作品:

陕西关中渭北高原,自最西边的乾县到最东边的蒲城县,一字排列着大唐帝国的十八个帝王的陵寝,绵延数百公里,与秦岭遥遥相对,前瞻千里关中沃野,后枕山峰丘峦,又有沣河、渭河、泾河等缠绕中间,唐十八陵各个个可谓千古风水宝地。

唐帝国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为当时的世界超级大国,从公元618年建立至公元907年灭亡,先后经历289年,共历21帝,其中除另外两为亡国皇帝昭宗和哀宗分别葬于山东和河南外,期于19位全部葬于陕西,其中武则天和高宗李治合葬乾陵,因此在关中大地上有18座唐帝王陵。号称唐十八陵。

唐十八陵自西向东分别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乾陵、唐僖宗李儇靖陵、唐肃宗李亨建陵、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唐宣宗李忱贞陵、唐德宗李适崇陵、唐敬宗李湛庄陵、唐武宗李炎端陵、唐高祖李渊献陵、唐懿宗李凗简陵、唐代宗李豫元陵、唐文宗李昂章陵。

唐中宗李显定陵、唐顺宗李诵丰陵、唐睿宗李旦桥陵、唐宪宗李纯景陵、唐穆宗李恒光陵和唐玄宗李隆基的泰陵。如果从地理图上看,跨度为150多公里的唐十八陵继续朝南则为跨度比较小的西汉9帝陵,自北朝南形成一个巨大的扇面,颇为壮观,堪称世界陵墓史上的奇迹。

唐十八陵中,除献陵、庄陵、端陵和靖陵为平地起冢外,其余的都为开山为陵,建设有巨大的陵园,最大的陵园周长有40公里,面积为1500平方公里,开有四门,另在陵园内设有下宫,献殿等建筑,四周筑有城墙,并迁徙诸多百姓至陵园周围,世世代代为守陵人。

『捌』 我国著名的18名陵是哪些

明朝十三陵,黄帝陵,炎帝陵,舜帝陵,成吉思汗陵,唐太宗陵等等等举世闻名的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封建皇帝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县境内的燕山山麓 。据京城约五十公里,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世系表)。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有人要问,明朝十六帝,为什么叫十三陵呢?这要追述一下明朝的历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分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十三陵是一个天然具有规格的山区,其山属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之屏障,实乃京师之北屏。太行山起泽州,蜿蜒绵亘北走千百里山脉不断,至居庸关,万峰矗立回翔盘曲而东,拔地而起为天寿山(原名黄土山)。山崇高正大,雄伟宽弘,主势强力。明末清出著名学者顾炎武曾写诗描述这里的优胜形势:“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指黄花镇),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①;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这一优美的自然景观被封建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

明十三陵,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陵又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与陵之间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余均成扇面形分列于长陵左右(见图 )。这种依山建陵的布局也曾受到外国专家的赞赏,如英国著名史家李约瑟说: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他评价十三陵是“最大的杰作”。他的体验是“在门楼上可以欣赏到整个山谷的景色,在有机的平面上沉思其庄严的景象,其间所有的建筑,都和风景融汇在一起,一种人民的智慧由建筑师和建筑者的技巧很好地表达出来。”英国城市规划家爱德蒙 培根也高度评价了明十三陵的艺术成就,他认为“建筑上最宏伟的关于‘动’的例子就是明代皇帝的陵墓。”他指出:依山而建的陵墓建筑群的布局“它们的气势是多么壮丽,整个山谷之内的体积都利用来作为纪念死去的君王。”他们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明陵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从而高度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十三陵从建成到现在已有四、五百年了,是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而且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 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十三陵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与陵区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一处风景优美文化内涵深刻的旅游胜地。

『玖』 关中十八唐帝陵的初唐帝陵

唐献陵是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陵寝,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李渊驾崩,葬于献陵。献陵修建之初没有陵邑,分为内外二城,规模宏大壮观。内城四门各有石虎一对,南门外矗立着一对高大的华表和石犀,献陵坐北朝南,封土呈覆斗形,高21米,底径东西150米,南北120米,陵园的周围分布有67座皇亲重臣陪葬墓,宛如众星棒月,将献陵衬托得十分壮观。献陵石刻浑厚质朴,健壮豪放,造形刚毅沉稳,气宇轩昂。四门的石虎硕大威武,高近2米,眼神机敏,四肢强健有力,形象栩栩如生。御道的两端有一对体形高大的石犀。南门外立有8米高的华表,上蹲犼兽,下雕盘龙,八棱形的柱体刻满了花纹,显得庄严肃穆。
献陵石刻具有浓郁的初唐艺术风格,是研究唐代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献陵坐北向南,地面建筑378间,墓道呈覆斗形,陵高31米,长宽均为100米,陵台为覆斗形,位于陵园中部偏东,底边东西长139米,南北长110米,顶部东西长30米,南北长10米,高19米。关于献陵的营建规划,唐太宗曾下诏有司讨论,决定按东汉光武帝原陵高六丈的规模营建。现存高度与记载大体一致。内城四面有门,门内各有一对石虎,把守四门,眼神机敏,四肢健劲,南门外300米,有一对石犀,又约100米处,有一对石华表。整个石刻品类极简,但雕刻艺术价值很高,浑厚质朴,造型刚毅,健壮粗犷,豁达昂扬。如华表座上浮雕的龙和顶上圆雕的狻猊,用笔十分简洁,赋形又极为生动。圆雕的虎、犀,形体高大,用写实的手法镌刻出猛兽的形象,粗壮的躯体,简练的线条,追求逼真而不注重外表的装饰,既刻画出兽性,又不致人望而生畏,且能逗人喜爱,这是唐陵石雕艺术的代表和精品。献陵附近还有不少初唐功臣贵戚陪葬冢,共有67墓。 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距西安市70公里,距咸阳市3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
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昭陵有陪葬墓180余座,主要有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温彦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龄、孔颖达、李靖、尉迟敬德、长乐公主、韦贵妃等墓,还有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15人之墓。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徐懋功、尉迟敬德、程咬金、
张士贵、郑仁泰、长乐公主、韦贵妃等40余座陪葬墓,遂建成了占地面积53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的昭陵博物馆。昭陵依九嵕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据说是因贞观十年文德皇后临死时给唐太宗说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旧唐书》卷五)。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
关于以山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这里所说因山为陵,不藏金玉,与其说是为了俭薄,不如说是为了“好盗息心”更恰当些;虞世南上书唐太宗时就说过:“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因此,唐初以山为陵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利用山岳雄伟形势和防盗掘而已。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艺家、美术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精心设计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坐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期“潜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的。长安由宫城、皇城和外廓城组成。宫城居全城的北部中央,是皇帝起居的地方,皇城在宫城之南,为百官衙署(即政治机构),外廓城从东南北三方拱卫着皇城和宫城,是居民区。
昭陵的陵寝居于陵园的最北部,相当于长安的宫城,可比拟皇宫内宫。在地下是玄宫,在地面上围绕山顶堆成建为方型小城,城四周有四垣,四面各有一门。据史书记载,昭陵玄宫建筑在山腰南麓,穿凿而成。初建时驾设栈道,栈道长400米,即230步,文德皇后先葬于玄宫,而栈道并未拆除,就在栈道旁之上建造房舍,供宫人居住,象对待活人一样对待皇后,待太宗葬毕,方拆除栈道,使陵与外界隔绝。玄宫深75丈,石门五道,中间为正寝,是停放棺椁的地方,东西两厢排列着石床。床上放着许多石函,里面装着殉葬品。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用三干块大石砌成,每块石头有二吨重,石与石之间相互铆住。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 乾陵“乳峰”。
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
“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存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唐定陵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唐定陵是唐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唐天宝十三载二月,改谥曰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的陵墓,中宗于唐景龙四年(710年)六月七日死去,十一月葬于定陵。定陵是由三个墨青石岩山峰连系而成,好像一只飞翔的凤凰,以此而得名“凤凰山”。
陵园为长方形,坐北朝南,地形北高南低,由南面向北分为多层台地,而以陵墓为最高点。周围约十公里,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门。定陵陵园座北面南,东西宽二公里,南北长三公里,周长十公里。有四门,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门外各有门阙,朱雀门外乳台和鹊台。墓前原有石莲原有石莲托桃一对,天马一对,石马三对,巨型无字碑一通,另有清代毕沅所竖石碑一通,北门有蹲狮一对,石马三对。东西门各有蹲狮一对。这批石刻造型高大雄伟,艺术精湛。它和乾陵等陵的石刻群一样,是我国唐代艺术宝库中的精华。可惜多已无存,经战乱及附近居民盗石材凿器,陵园及四门石刻几乎被洗劫一空。现仅有南面一个石狮、一对石人比较完好,东门及北门虽然有石狮、石马,但都残破不堪。而且没有王宾立像。
唐定陵于1956年8月6日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06月25日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帝陵”之一。据《旧唐书》记载,袱葬定陵有王妃赵氏,陪葬者节愍太子李重俊、宜城公主、长宁公主、成安公主、定安公主、永寿公主、驸马韦钹和驸马王同皎、魏元忠等人。随着唐王朝的衰落和历代社会的交易,定陵灾难重重,屡经焚毁和资掘。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2月遭到党项、羌和吐蕃的两次焚烧。贞元十四年(798年)4月派左谏议大夫崔损为八陵奉修史,曾给定陵造屋380间,并置备陵寝帷幄诸物。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又遭住华原(今耀县)军阀温韬资掘。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961年)和开宝三年(970年)两次诏令修葺定陵。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太监梁永巡陕,尽发历代陵寝,搜刮金玉,该陵再次被盗掘。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才竖碑封墓。 唐桥陵位于陕西渭南市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丰山海拔为751米,这里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各自独立的山头。向南平野辽阔,与秦岭诸峰遥遥相对,山川壮丽,气象万千,丰山据记载叫金帜山,亦称金栗山和苏愚山。当地人们依其展翅欲飞的天然形势,称它为凤凰山。
桥陵,又名桥冢,是唐睿宗李旦之墓。宋代沉遘在 《真宗皇帝忌日醮文》中称:“伏以荆山之鼎既成,空瞻桥冢;帝所之游不返,孰问钧天?”桥陵以山为冢,在山腹开凿地下宫殿,在地面上绕山筑城,四面各开一门,陵园周长约13公里,因建于开元盛世,各种设施十分崇厚。距今已历经1270多年风蚀雨剥,但所保留的40多尊巨大石刻:石华表、石鸵鸟、石马、石人、石狮等,却依然眉目清晰,生动自然。石雕排列成行,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堪称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
据记载,桥陵当时地面建筑除雄伟的九间献殿外,还有几座阙楼及下宫、陵署等,几十年内房屋建筑即达140间。陵园设有陵台令及主文、主乐、主辇、典事等官员23人,陵户400人,还设有折冲府,专门有官兵负责保卫工作。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杜甫由长安至奉承看望家人,除写成有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长诗外,还写有《桥陵诗本十韵因呈县内诸葛官》,诗句有“先帝昔晏驾,兹山朝百灵,崇冈拥象设,沃野开天庭”,“石门霜露白,玉殿莓苔青。宫女晓知署,祠官朝见星”。诗中对渭南桥陵的建设及官没宫女供养犹如皇帝生前情况,作了形象的描述。陵园地面建成筑虽忆荡然不存,然现遗迹,物别是地南面有的石刻群,仍可年出,陵园布局匀称,加上墙壁的社托,气势颇为宏伟。1988年,桥陵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考古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桥陵地下宫殿之奥秘公之于众的时候指日可待。
唐睿宗李旦,是唐朝第五代皇帝,他是高宗李治的第八子,则天皇后的第四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卒于开元四年六月(公元716年),冬十月葬于桥陵,并因此将蒲城县改名奉先县,隶京兆府。桥陵因建于开元盛世,所以各种设施规模也就较大。就陵园来说它包括整个凤凰山,四面由高大城墙,南墙长2871米,西墙长2836米,北墙东至2433米处为沟壑所断,距西北角楼约450米,东墙全长2303米,由北向南至903米,沿山势向西折进427米,再南至东门,直通东南角遗址。整个平面呈一规矩的刀把形。占地总面积为85万平方米。朱色墙身宽1.3米,基宽3米,四周城墙夯土若隐若现。其基室就凿造于墙中的山腹中,陵墙四周各开一门,即前朱雀、后玄武、东青龙、西白虎(东西门又名东华门、西华门),门前两侧均有石刻和门阙,陵墙建有角阙,陵墙周长约13公里。朱雀门内有献殿遗址附近,立有《唐睿宗桥陵》石碑,系清朝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沅隶书。

『拾』 关中十八唐帝陵的介绍

关中十八唐帝陵,也称“关中十八陵”、“关中唐帝十八陵”、“唐十八陵”“大唐十八陵”,是指埋葬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周边的唐朝十八位皇帝(若计女皇武则天在内则共十九位皇帝)的陵墓,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帝陵分布于陕西省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六县,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献、昭、乾、定、桥、泰、建、元、崇、丰、景、光、庄、章、端、贞、简、靖等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即关中十八唐帝陵。唐代帝陵依山为陵,气势雄伟,呈扇形环绕在京都长安周围,和长安城以及宫殿群一起构成全国等级最高、密度最大的唐代文物、文化遗址景区。2014年,陕西省将开始建设汉唐帝陵群旅游专线。并计划将汉唐帝陵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阅读全文

与电影天堂唐十八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哪个电影利润最高 浏览:666
黄正利主演的武打电影全集 浏览:752
广东扫黑除恶微电影 浏览:726
音乐之声电影优酷 浏览:273
凿空者系列电影第三部 浏览:259
如何创建电影群 浏览:189
手机看电影那个软件没有水印 浏览:721
电影大片免费观看网 浏览:421
科莱特电影资源 浏览:797
西瓜视频vip电影推荐 浏览:527
电影乌鸦怎么拍完的 浏览:87
电脑上看电影不花钱的软件 浏览:475
哪个电影说要粮有粮 浏览:411
证人电影2008国语版免费 浏览:291
囧途夺宝电影天堂 浏览:979
常石磊问道是哪个电影插曲 浏览:289
大兵小将电影免费 浏览:597
国外奥迪电影有哪些 浏览:364
狼战2电影票房 浏览:51
韩国哪些剧情电影 浏览: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