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迅雷的电影下载属于盗版行为吗————
那不属于盗版,属于盗链。就是快捷把你想要找的东西直接链接到别人网站的下载地址了。和你进入那个网站下载是一个道理。
其实在网上下载的东西,全是盗版的。如果称为正版,那就是购买厂家的原装货了,你说是吗!!
② 迅雷安装时总带了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我以前对迅雷印象还可以,怎么现在也如此 流氓 呀
你可以安装时选择性的去掉不需安装的东西前的勾。
你还可以去迅雷网络看看,了解一下。
附;
迅雷的争议
对于迅雷有不少争议。
迅雷“盗链”争议
由于迅雷所谓的P2SP技术其实只是通过“盗链”的技术,利用非正常方式从多个站点下载消息,在2006年6月2日,迅雷遭到众多网站封杀,其中包括华军软件园、天空软件站等中国大陆内知名的下载站点。然而一周之后,迅雷就和华军软件园达成了和解,并表明共同开发,共同进步的立场。
迅雷“强制上传”争议
2007年,迅雷提供电驴下载模块,但因其吸血驴的特性,遭到大部分电驴软件的屏蔽,因此其电驴下载速度稳定性等,一直非常不好! 迅雷的另一项重大争议,是迅雷一方面通过积分等手段诱使用户长时间挂迅雷,另一方面又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强制在后台进行上传,并且在软件中设置了一个毫无用处的“上传限速”功能,肆无忌惮地欺骗用户,令人感到尤为愤怒。 不过,随着互联网在中国大陆的发展,迅雷推出了在线观看“迅雷看看”网站,通过迅雷直接“下载电影或电视剧到硬盘中”的可能性大为下降,用户的不满程度有所缓解。 《南方都市报》在《迅雷被质疑“盗窃用户文件”》一文中做出如下评论:长期以来,迅雷大量占用用户网络和电脑资源的情况一直广遭非议,不少迅雷用户发现,每当打开迅雷后便会出现系统运行缓慢、网络堵塞,甚至无法打开网页或QQ、MSN的情况。究其原因,是迅雷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以接近网络极限的速度进行文件上传,上传速度视乎宽带的情况而定,小的50-70k,大的高达数百k,往往占尽了宽带的上行速度。在如此高的上传速度下,会造成用户其他网络应用的无法进行,以及拖慢用户电脑的运行速度。《电脑商情报》在2008年1月29日第5期17版《迅雷再遭大面积抵制》中对其进行了爆光和谴责,在该文的截图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迅雷在开着的时候(无任何任务),上传速度达到了39.1KB/S。使用Windows任务管理器即可看到迅雷的上传,方法是:Windows任务管理器→“联网”标签→查看→网卡历史记录→勾选“发送字节数”和“接收字节数”,然后打开迅雷即可看到红色的上传曲线出现,一关闭迅雷红色上传曲线就归零,说明上传是迅雷导致的。很多其它P2P软件使用者对迅雷表示极大的不满。其根源实质不在于P2SP网络,而是P2P网络共享或者开源非盈利性精神。很多eDonkey和BitTorrent网络使用者认为,迅雷采用封闭P2P网络的模式违背了P2P精神。其主要原因之一是eDonkey和BitTorrent网络使用者习惯了两个网络的共享性,可以自由选择任何支持以上网络的软件。 支持迅雷者则认为,他们忽略了日本流行的share和winny等P2P共享软件也同样使用了非公开型自有P2P网络。同时也因为自由选择性,而忽略了很多使用eDonkey和BitTorrent网络的软件也包含盈利性。也就是说迅雷遭指责的是同时违背了这两条原则——既盈利又不公开网络。当然,其实同时有非常多类似的违反双原则的软件存在,但是因为影响不够大所以往往仅仅遭到无视。在中国的各大eMule社区内,用户通过修改eMule Xtreme Mod的反吸血组件DLP(全称Dynamic Leecher Protection 动态反吸血骡保护),用来屏蔽迅雷的吸血行为。同时,一些BitTorrent客户端(包括BitComet、BitSpirit)也通过不同的方式屏蔽迅雷,以维护P2P世界的生态平衡。 迅雷的强制上传对共享上网的用户危害尤其大,例如寝室里有几个同学是用一条4M的ADSL(下载约400KB/S上传50KB/S)共享上网,此时如果有4个人用比特精灵下载并限为下载50KB/S上传3KB/S,那上传下载带宽都大概会用掉一半,此时玩游戏的同学并不会感觉卡。但一旦有人开了迅雷,即使什么都不干,那上传带宽也会被迅雷消耗殆尽,此时游戏就会卡得根本不能玩。 如果用户使用的是上传速度较高的小区100M宽带或者光纤,迅雷的强制上传将会达到数百K甚至数M,这意味着长时间的每秒数十次甚至上百次的高负荷读盘,这将很有可能降低用户硬盘的寿命,甚至因为长期读写过热而直接导致用户硬盘的损坏。 三种技术手段阻止迅雷上传: ① 阻止下载时上传:在下载时使用AppBand或NetLimiter之类的第三方工具限制迅雷的上传带宽,一般限制为15KB左右即可。这里要注意,迅雷的主程序不是Thunder\Thunder.exe,这是个幌子,真正的主程序是Thunder\Program\Thunder5.exe。 ② 阻止下载后上传:在下载时把文件统一放在一个文件夹,如D:\TDDOWNLOAD,然后在下载完成后就将文件移走,迅雷找不到文件自然就不会进行上传。 ③ 阻止所有上传: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得知,迅雷(v5.7.6.426左右版本)将下载过的文件列表保存在c:\windows\system32\cid_store.dat中(可以使用记事本打开查看),如果在system32下生成cid_store.dat文件失败时,又会保存在Thunber\Program\cid_store.dat,只要阻止cid_store.dat的生成就能阻止迅雷的所有上传。如果磁盘是NTFS格式,可以删除cid_store.dat 的所有继承权限来防止cid_store.dat 的生成,具体方法是右击c:\windows\system32\cid_store.dat文件→属性→安全→高级→取消“从父项……”勾选→删除→确定→是,然后在Thunder\Program下建立一个空的cid_store.dat文件,同样操作一次。如果要恢复访问权限,则右击cid_store.dat文件→属性→安全→添加→输入“Everyone”→确定→勾选“完全控制”→确定。
迅雷与个人隐私争议
有用户提出,迅雷所具有的P2SP技术可能会造成用户信息泄露,由于P2SP技术类似于P2P技术,因此必定存在于一个索引服务器。如果用户下载的个人隐私文件在下载完成后即使从服务器上删除,但未在客户端删除的话,将有可能导致个人用户隐隐私泄露。曾有网友发表文章,称迅雷会自动扫描用户电脑上的文件,并进行自动上传,严重侵犯了用户的隐私。针对这一说法,迅雷公司发表声明,对是否扫描了用户的文件进行了解释。 以下是来自迅雷公司的说明: “以用户的需求为服务宗旨,维护用户的利益”迅雷四年如一日的秉承最初理念,不断完善用户体验,成长为全球最大下载引擎,雷友过亿。能够支撑迅雷飞速发展而受到越来越多用户喜爱的,不仅仅是高于同类下载软件十几倍的速度,“安全”也同样是广大网友高度认可的,更是迅雷自身极度重视的责任。日前,有些互联网初级用户,对迅雷的功能及使用并不完全知晓,有对其安全性能的猜测,甚至是缺乏责任感的质疑,更有些无稽之谈。迅雷公司表示:需要向网友说明迅雷的重要功能特点。迅雷已经是一款绝对领先的智能下载软件,但凡经常使用迅雷的用户都对其非常熟悉并肯定无疑,希望初级用户了解其卓越的安全性能从而更好的运用。 1.安全为先,迅雷软件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扫描用户的电脑。Process Monitor可以监视一个进程的各种操作,比如文件访问操作,但是这些文件和目录并不是在扫描用户的硬盘,而是在加载程序所需要的库文件和读取配置文件等操作,这些操作任何一个软件都会做。就拿微软的IE来举例,用Process Monitor监视IEXPLORE.EXE进程的文件访问操作,IE也会访问很多系统目录 因此,软件扫描系统文件夹下的一些文件是正常的,因为Windows程序很多时候要用到DLL,这些是共用资源,访问不会有安全问题。 2.共享精神,只有通过迅雷下载的文件才会进行上传。迅雷除了自身下载的文件是不会上传其他任何文件的,哪怕仅仅是文件名相符。为了证明这点,试在迅雷的下载目录中先放入一个热门下载资源,例如“海贼王343.rmvb”。现在打开迅雷下载一些文件,可以看到迅雷根本没有读取刚才放入的那个文件。因此,迅雷不会扫描用户的硬盘,只会上传通过迅雷下载的文件。 3.自主使用,迅雷提供上传的控制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上传进行控制,不存在强制占用用户带宽的问题。迅雷充分尊重用户的选择,在迅雷里完全允许用户来自由地根据自己上网的情况来自行设置上下行带宽,而且设置后就会生效。 4.设置上传限制:用户的需求决定了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方向,推动其发展速度的则是强大且领先的技术力量。正如迅雷公司将近400人的优秀技术研发团队,属实为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地贡献着力量。诚然,迅雷作为一个行业的领军者在开拓前行,有容乃大,相信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的用户体验及建议,都将更好的促进了迅雷的发展与完善。 超级兔子版迅雷超级兔子篡改迅雷争议
2008年,又有“迅雷”与“超级兔子”的争议:4月3日,迅雷公司就蔡旋(超级兔子开发者)对迅雷系列软件进行非法修改一事,正式向蔡旋先生发出律师函。要求蔡旋先生立刻停止修改及发行迅雷系列软件,并删除“超级兔子2008.02.完整版”及“超级兔子2008.03.完整版”软件中的“迅雷历史记录清理功能”。尽管超级兔子已经按照律师信的要求删除所有“迅雷(超级兔子版)软件”,但依然未能逃脱被告的现实,2008年7月9日,开庭审理此案! 2008年7月9日法院审判结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四点结论: 1、原告以自己的行为许可了被告对于迅雷软件的复制、修改行为。 2、被告的行为并没有损害到原告的利益。 3、被告无需向原告道歉。 4、被告开发兔子版迅雷的动机是善意的。 因此要求法院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法律问题
迅雷在一定程度上令网络上的资源处于高度公开状态。在一些国家,根据法律,向公众发布没有适当版权许可的资料皆属违法。2008年2月3日,迅雷因提供免费盗版的《伤城》链接被判赔偿15万元人民币。
③ 网上下载的电影是不是盗版呢
这个电影不能说是盗版,只是说这些网站没有版权吧。他们发布的资源也是上传的,所以在正版的DVD出来之前,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枪版(一般就是电影院偷拍)。这些网站就好比你的一个朋友有张DVD,然后他推荐给你看,只不过由于他是网站,发布广所以涉及到了版权的问题。
④ 迅雷侵权美国28部电影被判赔偿多少
美国电影协会成员公司起诉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案近日宣告胜诉,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判决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赔偿美国电影协会成员公司各项损失共计140万元人民币。至此,这起持续两年半的跨国官司,终于尘埃落定。加强版权意识,规范互联网市场将成为今后的新常态。
该协会亚太区总裁艾理善表示:“这一判决是对版权保护强有力的支持,令人振奋。这一决定给中国市场发出了正确的信号,那就是对知识产权的网络侵权行为不能听之任之。”事实上,早在2008年,美国电影协会就已经起诉过迅雷,数年间多家公司也都曾起诉迅雷侵权,但都被其一一化解。此次美国电影协会的胜利,可以说是维护互联网版权的一次标志性胜利。
⑤ 在迅雷上下载的电影是盗版吗
只要不花钱都是盗版的,不会有,现在网络不太完善,以后就不好说了.
⑥ 迅雷如何解决版权问题
迅雷的版权问题一直都是一个争议问题,它其实代表了以P2P软件为主的互联网公司的版权发展道路。实际上,直到今天,迅雷等网站的版权问题依然都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今年1月,Google投资500万美金与迅雷战略合作给迅雷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然而迅雷版权问题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受到了质疑。2月,美国电影协会宣布,该协会六个电影制片公司已经在上海将中国的P2P(点对点)下载服务商迅雷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迅雷赔偿700万元人民币,同时公开承认盗版行为。 世界版权日前夕,迅雷又卷入了夸克网和《贞观长歌》的版权纠纷。在如此敏感的日子,迅雷的版权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回应,4月27日,迅雷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众多版权单位举办“版权认领”活动,探寻解决互联网盗版的办法。迅雷还与香港寰亚、广东凯雷等四家影视内容供应商签署了版权认领合作协议。
据悉,“版权认领”是指在同版权单位确认内容版权归属后,由版权单位提供高清版权内容,迅雷负责上传推荐给用户。迅雷将注明该内容为高清正版内容及版权提供方名称,同时提供收费下载所参与的公益活动说明。
迅雷表示,自己本未涉足内容,但由于网上盗版猖獗,让迅雷备受不公正攻击和质疑,为了推动网络正版的发展,公司主动与版权单位合作,举办“版权认领”的活动。
对于迅雷与众多版权单位举办“版权认领”活动,这也许正是迅雷应对与夸克网、《贞观长歌》版权纠纷的对策。不过,对于迅雷版权问题,虽然迅雷未涉足内容,难免有失监管之责。
⑦ 曾经很火的迅雷,为什么现在不怎么火了
以前用迅雷的时候,真正用来下载正版资源或者自己文件的时候很少,主要都是用来下载盗版资源,一些免费的电影、盗版软件、破解的 游戏 之类。那个时候确实因为网速有限,用迅雷真的可以增加下载速度,所以都会用下载软件从网上找东西。记得最NB的是迅雷7,我最喜欢的迅雷精简版,貌似从来没有买会员。
但是现在来说,一方面打击盗版资源的力度越来越大,灰色资源的量和需求都在变少,自然用到下载软件的需求也在急剧下降。其次,因为网速的提升,下载文件资料电影几乎用不到下载软件。再则,大部分拥有资源的云盘都有自己的加速功能,像迅雷这样的软件其市场也在变少。迅雷内部原因就不说了,我也不知道。
不过,现在很少看到有人用迅雷软件,不代表迅雷就被淘汰了,现在迅雷找第三方合作卖技术貌似做得不错,看到很多手机、浏览器、App的下载功能,都有迅雷技术的支持,说明迅雷的技术还是有用的,只是没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及时搭建好自己平台。听说现在迅雷在开始做币了,不知道情况如何。
-
你用迅雷下载什么文件?
我是十年的老会员,从普通会员到白金会员到钻石会员再到现在的超级会员,我都是一充就充一年,而且是两个号,但是这个月24号我大号会员就到期,我也不想续费了,原因只有一个,引以为傲的离线下载、高速通道全部都是敏感资源不能下载,我家里300M的光纤,不用会员也能达到满速,实在没什么意思,现在也就迅雷快鸟能用用,开了迅雷快鸟网速能到500M,但是速度太快对硬盘不好…我机械硬盘因为迅雷下载坏了得有十块了,但是网络超级会员我会充年费,起码还能有5T的网盘存东西
如果一家公司衰落,可能有各种原因。最后说来说去,最大的原因还是老板,迅雷也是如此!
由于创始人太沉迷于技术,而忽略了营销、公关、传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包括一向低调的马化腾、雷军都因为公司业务需要,纷纷站出来为公司代言,借助微博等社交媒体发声,但是从没有见过迅雷老板邹胜龙程浩雷为自己的产品代言。程浩也是卸任后写了一些自己的反思。其实不管是视频、浏览器、软件商店,并不是高技术门槛的事,更多是要靠市场、公关、传播,一系列组合拳才能有可能成就一家伟大的公司,。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创始人,迅雷创始人邹胜龙被一致评价“抠“。放不开,凡事都精打细算,过于计较,对于一个创业公司,省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需要放手一搏,All in的时候,就必须果断投入。可惜的是,邹胜龙从没有这样做过。不管是视频、浏览器、软件商店、移动互联网等等,迅雷账面上的现金一度是远远高于市值的。而马化腾为了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全力以赴开发微信,甚至不惜损失公司最核心的QQ业务,最后成了移动互联网最大赢家。
在迅雷内部,有一种说法,如果邹老板盯上什么产品,这个产品绝对会挂掉,就会烂掉。在迅雷 历史 上,有好几个里程碑式的大版本,比如说迅雷6,但是最终用户是没有升级过这个版本,因为迅雷6根本没发布。而这个版本,正是在邹老板亲自关心开发的,最后不了了之。这个说法,在迅雷在职和离职的多位人士沟通中得到了验证。
迅雷一款曾经很火的明星软件,是很多人年少的回忆,蓝色的蜂鸟,世界上最快的鸟,代表着速度最快的下载软件,而现在却很少有人再提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网速的加快?爱奇艺、腾讯、优酷等视频网站的兴起?网络网盘的竞争?还是公司内部真的出现了问题?
我们一起走进迅雷看一看,曾经很火的迅雷,为什么现在不怎么火了?
国民软件迅雷的发展史
2002年邹胜龙和程浩在美国杜克大学毕业后,开始在硅谷创建迅雷,2003年1月底,回国正式成立深圳市三代 科技 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三代 科技 ”。
2004年公司推出第一款产品“迅雷”,同时也获得了IDG VC的风险投资,迅雷有了最基础的发展资本。
2004年中国互联网总人数约为8700万,互联网处于刚刚起步时期,网速非常的低,网民们迫切需要一款下载工具,而恰好“迅雷”诞生了,迅雷的出现解决了速度不稳定、不能满速、断点续传能力差、界面难看等很多问题,最为关键的是迅雷是免费的。
2005年5月正式更名为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迅雷”。
2006年,迅雷用户突破1亿,成为了仅次于QQ的第二大软件,获得了中国企业"未来之星"称号,是年度最具创新性和成长性企业的杰出代表企业。迅雷开始快速地发展!
迅雷5发布后,它一度成为了国民级应用,在当时的确找不到可以替代它的其他产品。但是这种P2P的下载模式,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局域网内开启迅雷会大量占据他人带宽,版权、色情内容、时至今日依然无法根除。
2007年,迅雷完成了第三次融资,引入了策源创业、晨兴创投、谷歌等,除了庞大的资金支持,更带来了行业资源和国际市场。
2011年是迅雷最风光时候,每天为几十个国家提供数千万次下载,和盛大、新浪、金山等龙头公司合作,并在中国下载市场份额达到了78%,迅雷成为了高速下载的代名词,这或许是迅雷最高光的时刻了吧!
2014年6月24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原本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但是对于此时的迅雷来讲,却没有那么高兴,因为迅雷遇到了发展瓶颈,迫切需要转型,迅雷切除了搜索业务,尝试了电子商务、 游戏 、视频等行业,均已失败告终。
随着时代与 科技 的快速发展,再加上迅雷的几次变革,迅雷逐渐被淡忘了!
网盘的兴起,BAT与迅雷开始全面竞争2012年,迅雷还很强大,但是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竞争对手,那就是网盘工具。
网盘是一种可以用户基于互联网登录网站进行信息数据上传、下载、共享等操作的信息数据存储空间。也称为:网络磁盘、网络空间、网络U盘、网络优盘等等。
最开始占有优势的是360网盘,方便好用,下载东西速度也快,而且不需要客户端就能下载。很多盗版的电影和无损音乐都可以在115网盘上下载。
当时的网盘提供的容量都不高,也就MB 或 GB的级别,因此大家仍需要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工具。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网盘领域也快速的改变,目前用户数最多的是网络网盘。速途研究院在调研时发现,用户只要在网络搜索引擎中,输入“网盘”关键字,搜索结果排在前面的就是网络网盘。网络掌握了搜索入口及渠道优势,在用户数上比其他网盘公司略有优势。目前,其用户数在8000万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数一定会过亿。
而网络网盘的离线下载相当于一个 BT 软件,不过因为网络网盘体量大,很多人都把文件上传到网络网盘中,而这些文件网络都有权访问,所以你在网络网盘下载 BT 的时候,网络网盘会首先查找你下载的资源文件网络网盘服务器里有没有(其他用户上传或者离线下载过),如果有就建立一个软连接到你的网盘(服务器里只存放一份文件,不过多少人保存过,这也是为什么网络网盘干提供 几TB 容量的原因),给你一种下载速度很快的感觉。
而迅雷盘居然公然吸血,偷偷上传文件,占用带宽,以及迅雷盘提供的空间并不多,要下载,必须要有客户端因此导致迅雷的用户量也是越来越少。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速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手机、平板,PC渐渐被冷落,成了办公的工具。依靠PC的迅雷自然很少有人使用了。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是在线用户,方式变了,工具也由PC变成了手机,因此很多用户不再使用迅雷,而此时迅雷本应该找到方式方法来适应这个趋势,然而迅雷并没有做好。
随着爱奇艺、腾讯、优酷等视频APP的兴起,很多资源直接在手机上就可以观看,而且这个APP都支持下载,留给迅雷的土壤越来越少。当华为、小米、OV等手机厂商有了自己的应用商店,再加上腾讯和网络和360的杀入,迅雷连生存都有困难了。
依靠下载技术的迅雷,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迅雷下载的技术主要是:多线程下载、P2S下载、P2P下载、高速CDN下载、DCDN加速。
以上是迅雷加速的几种原理,用户能够获得远远高于原始下载的速度,这就是迅雷下载,这些方法在当时网络不发达的年代还是很实用的。
如今,随着网速的升级,很多资源直接从浏览器上下载都是很快的,例如:IE就是多线程下载,很多时候下载速度要比迅雷快。
随着迅雷的上市,很多下载内容都被规范化管理了,而正规的资源可以在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上观看,能够直接看,我干嘛还要下载呢?
迅雷的内斗,导致迅雷停滞不前迅雷在上市后,公司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2016 年 1 月,联合创始人程浩宣布离职,保留董事职务;
2017 年 6 月,创始人邹胜龙卸任 CEO 一职,留任董事长,子公司网心 科技 CEO 陈磊接任 CEO;
2017 年 9 月,CFO 武韬辞职;
2017 年 11 月,副总裁於菲被免去一切职务
2017 年 12 月,邹胜龙卸任董事长一职,由王川接任。
创始人的离职对公司影响是很大的,迅雷也不例外。
2020年10月8日一则“指控前CEO涉嫌职务侵占”的公告上了热搜,知情人士消息称,“陈磊通过前高级副总裁董鳕网罗了一批董鳕黑龙江鹤岗的老乡、闺蜜,安插在公司关键岗位,通过虚构交易环节、编制虚假合同等非法手段,套取公司资金,涉及金额巨大。”
陈磊10月9日晚回应,迅雷方面指控的背后,实际另有隐情。一时间,双方交锋,各执一词。
我们姑且不讨论陈磊的有没有职务侵占,单单凭一些列的高管离职,创始人离职,指控CEO等等,这些事情足以说明迅雷内部的混乱,这样的公司能够发展的好吗?这样公司的产品还能继续火下去吗?答案当时是 “不能” 。
问答总结
曾经很火的迅雷,现在真的不火了,无非是这几点原因:
我是 科技 铭程,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不作就不会死。为了钱,为了会员,人为设置下载速度,本来不是会员的可以1M下载,非要限速给你弄个1K下载,时间久了,谁还陪你玩?再说现在带宽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普通多线程就足以满足大众需求,谁还P2P?
另外充了会员也不让下,这更坑!
这个我深有同感,我不了解迅雷公司,所以不做评论,我只说用户感受!
我的网是100MB的电信,大前天晚上睡觉前因剪辑视频,需要下载一些1080超清的漫威电影,6个资源找好了,放在迅雷里下,我买的是迅雷的超级会员,30元一个月,一开始显示超级加速已开启,我一看感觉还挺好,没想到三分钟不到,就全变成了0B/秒,我检查一下我的网,发现无任何问题,我想可能是临时情况,等等就好了,然后我就去睡觉了,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一个电影都没下载下来,还是0B/秒,在大骂迅雷之后,前天晚上无奈的又买了一个月网络网盘的超级会员,27元一个月,还是这6个资源,我又加了两个,放置好下载我就去睡觉了,昨天早上一看,8个电影全部下载成功!
我下载的电影每个都在15G左右,这不是推广软文,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如果有一句话是假的,我出门被车撞!
一部分是迅雷内部的原因,另一部分是时代发展的原因。
迅雷的火爆来自于当年宽带系统刚刚普及之时,那时候的家庭网络带宽不像现在,尤其是在人们开始 探索 遨游互联网初期,对于下载的需求非常强烈,所以当年下载软件也是互联网公司最热衷的产品。迅雷因为良好的软件交互操作和稳定的性能赢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
迅雷的衰落是从移动互联网兴起开始的,因为大批用户的碎片时间被手机和平板夺走了,在这些移动设备系统中,人们对于下载的需求几乎是零,这直接导致 PC 端的迅雷用户活跃度开始大幅下降。
团队的原因在于,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其他厂商都开始转战网盘技术时,迅雷的节奏似乎慢了许多,再到后来有点跟不上。许多工程师都离开了迅雷,创业的创业,跳槽的跳槽,内部的缩水让迅雷逐渐失去了以前的光芒。
如今,家庭带宽几乎都是光纤了,在这种高带宽支持下我们几乎不需要任何下载软件的支持就能直接以高速率下载东西。移动互联网也是一样。你可以理解为:人们不再需要它了,或者是它没有再做到让人们有需要了。
所以不火了呗!
我一直是会员,但现在不是了。曾经排名比较高,现在弃坑,原因很多,但我只说3个。
1外部原因 网络云盘崛起,现在没有网络云,你都下不了东西,网络云怎么样不在这里聊,但没有网络云行吗?
2外部也是内部原因,取消离线下载和在线播放种子。这个是净网的要求,阻止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但是,没有这些功能我还买会员干什么?
3无奈理由,下载软件其实已经无用了,下载软件出现的环境是什么?那时候我拨号上网,下载100m软件几乎不敢,几十兆,好吧,用下载软件,因为可以多任务下载,尽量满速,还有就是断点续传,现在呢,50g我大约用15分钟,用浏览器下载足矣,除了有些资源必须用软件下,其他都用浏览器,所以,迅雷作用小了
从前的迅雷的确很火,装机量仅次于QQ,且备受国家领导关怀。2006年时,迅雷被公投评为“中国互联网用户满意十佳品牌”,还受到中宣部部长、国务院总理等人亲自考察。如此好的发展基础,按理说,它早应该成长到腾讯的量级了,但迅雷好像还在原地踏步,迅雷还是原来的迅雷,软件还是原来那个软件,只不过如今多了些搔首弄姿的直播女郎。
要说努力,迅雷绝对是互联网的佼佼者,2011年做应用商店,2013年做移动搜索,2014年做共享计算,2015年做直播,2016年做VR,2017年做人工智能,他经历了整个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所有的风口也都尝试了,但没有一个没有好的结果。多年以来,迅雷好像是闯进了一个迷宫,不仅没有发现绝世宝藏,而且根本走不出去,更可气的是,“下载工具”的声音,始终围绕着迅雷,这像噩梦一样,躲不掉也避不开。
总的来说,因为迅雷这些年做的事情太多了,导致迅雷的重心严重涣散,聚焦不够集中,他们自己内部都还没看懂这些业务,更何况是用户们呢?这在软件首页上就可以看见,用户体验十分差劲!
以前,用户看迅雷是这样子的 而现在,用户看到的迅雷是这样子的
多年的迷失之中,迅雷的乱窜乱撞,不仅没让他找到新的爆发增长点,反而导致用户舆论的不断恶化。
2013年,迅雷内部某员工避开公司正常流程,私下指示技术人员,擅自动用子公司资源并冒用迅雷数字签名,制造带有流氓行为特征的插件,让超过2800万用户中招,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让迅雷当时损失了大量的用户。2016年以来,迅雷又被爆料出悄悄给用户“限速”,强制用户购买VIP会员,虽然迅雷至今不愿承认,但其中用户损失肯定不小。
以前呢,或许在国内,是迅雷一家独大,大众不是太容易找到其他替代品。不过树大招风,制定的很多规则不适用于大众,广告满天飞,不充钱就不给下,甚至很多资源被其屏蔽。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很多下载工具出于社区。开源软件Aria2在大众视野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格局。Aria2 是一个多平台轻量级,支持 HTTP、FTP、BitTorrent 等多协议、多来源的命令行下载工具。不过由于本身需要命令行操作,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上手仍然很困难。不过幸好,在Github有很多基于Aria2的开源项目,很多都是图形化可视界面的操作,对用户友好。
可能对大部分用户来说,IDM (Internet download manager)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清晰明了的界面,可观的下载速度,几乎没什么不能满足。不过遗憾的是,IDM 并不支持BT协议,仅仅支持HTTP 与FTP, 这算是美中不足吧,不过总的来说,IDM 都将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另外,强烈推荐EagleGet,不但下载迅速,其资源嗅探功能也是非常强大,有兴趣可以试试。
Linux用户不得了,老夫只需要wget,哈哈!
⑧ 迅雷现在是有证运营,那它提供的电影是否还属于盗版,为什么btchina不转正,甘愿关站
转正了之后电影都被河*蟹了,瞧迅雷现在的烂样就知道。
⑨ ★迅雷的电影下载属于盗版行为吗——————
不属于,因为他只是一个下载工具,他不构成盗版行为;
⑩ 怎样才能有效举报盗版电影网站,比如迅雷资源下载,提供种子下载连接。向什么部门举报,有没有举报的网址
除了正规的视频网站 其实一些小网站的任何电影都算盗版。。